在国民党和平军中最早的新四军是国民党吗前的军工兵站

49年 前 的 国 民 党 上 将 (3)
  ☆上将荣誉军衔:(为非现役荣誉军衔,专授予退役或阵亡的中将或加上将)王陵基()又名王方舟,四川乐山人。川军将领,原为重庆镇守使周峻手下的旅长。周峻被袁世凯任命为盖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他出任重庆镇守使兼第十五师长。后投刘湘出任第三师长兼重庆卫戍司令。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37年授陆军中将,后因战功加上将衔。抗日战争中任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授陆军上将并退出现役。后任四川省主席,其官邸在重庆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上,名“王园”。1949年底在逃往重庆的途中在江安县被解放军俘虏,成为国民党唯一一个在大陆被俘的上将。1964年获特赦。吕& 超:四川宜宾人,老同盟会员,川军将领。曾在但懋辛第一军任师长和熊克武靖国军任第五师长。1920年被唐继尧任命为靖国军总司令(副司令为刘湘)反对熊克武。还当过川军总司令,被熊克武、刘存厚击败。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曾代表孙中山赴湖南去发展湖南省督军赵恒惕等军政百官集体加入国民党,因他态度傲慢结果没能将赵拉入革命阵营。1935年授陆军中将,日加上将衔。1946年晋授上将并退出现役。还当过国民政府参军长。张& 贞:()字干之,福建诏安人,保定军校毕业。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九师师长和暂编第一师长。1930年至1933年率第四十九师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连毛泽东都认为他的部队很能打仗。日授第二批陆军中将衔,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46年授上将并退役。蔡廷锴()广东罗定人,出身农家。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早年加入广东新军,由士兵累升至旅长。1927年8月任第四军第十师长时,曾在共产党鼓动下率军参加了南昌暴动,任第十一军副军长,但中途又杀了属下第30团长范孟声等几十个共产党员而率部队叛逃。后十九军老军长蒋光鼎回来,担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他任军长。日任第十九路军副总指挥时,在上海与日本人抗战而一举成名。1933年他与蒋光鼎指挥第十九路军与红军签定抗日反蒋协议,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鼎等人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他任军事委员兼革命人民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时编有五个军)与中央军作战。但甫经一战便告溃败,撤离福州退到泉州。1934年1月第十九路军被蒋介石全部改编为“五省剿共”第七路军,蔡廷锴出走。抗日战争时期回国,曾担任过夏威的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和粤桂边区总司令等。1947年授上将并退役。1949年从香港受招回大陆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并留在共产党政府内工作,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主席等高职。姚以玠()字维藩,号龙门,河津万荣县通化镇西毋庄人。辛亥革命元老。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后保送日本士官学校。学成归国后,任山西督练公所教练,从事新兵招募。后任山西新军第八十五标二营管带。辛亥革命时,他率新军起义,与阎惜山的结义兄弟,85标标统黄国梁率85标在城外起义,阎惜山率86标在城内起义。他率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忠琦,被推举为起义军总司令。阎惜山当上山西都督,他出任山西革命军东路军总司令和前敌总指挥。东征失败后逃至汉口,日子艰难。阎惜山重返太原任都督,他本想继续跟阎干,不料阎惜山却暗中叫人在火车站到处张贴诋毁他是败将的传单,使他羞愧无比,没出车站就抱恨离晋,终身不愿再回到山西。长期担任军事参议院中将高参。1947年晋授上将并退役,同年病故于昆明,终年66岁。李济深()字任潮,国民军元老,广西苍梧县大坡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的前身陆军预备大学堂,粤军主要将领。追随孙中山,1924年任黄浦军校筹备委员,副校长兼教练部主任。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二纵队队长。他的第四军在广州政府的六个军中,作战能力最强。四军的老底子为粤军中训练装备最佳的第一师。属下的副军长陈可钰、师长陈铭枢、陈济棠、张发奎、徐景唐,团长蔡廷锴、叶挺、黄琪翔、李汉魂,营长欧震等皆为一时名将。参加了第一、二次北伐,任北伐军总参谋长。后任国民政府广东分会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和军事参议院长等,清党时杀中共党员比蒋介石更为凶残,在广州黄花岗枪杀了大量著名的中共党人。李济琛虽与李宗仁一起与蒋介石联合反共,但他与李宗仁一样都是反蒋老手,与蒋矛盾极深。1929年桂系罢免了蒋委任的湖南省主席鲁涤平,任命亲桂的何键为湖南省主席,蒋介石以此案为由,将李济琛骗到南京,于3月21日囚禁在东郊汤山,从而破坏了两广联盟。1933年“福建事变”时,他出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失败后一度被蒋软禁于南京。1940年至1944年出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保护和营救了叶挺、廖承志、李克农、夏衍、胡志明等中越共产党人。1946年授陆军上将并正式退役。1948年与国民党中的民主人士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任主席,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1949年则又投身中共,解放后受到重用,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但懋辛:()字怒刚,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四川荣县人。1903年入日本东斌学校求学,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同盟会,选为评议部议员。参加方州起义被捕,被营救后又回到四川参加重庆起义。历任蜀军政府参谋总长、中路总指挥、川南总司令等。1913年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护国战争中任护国军四川招讨军司令部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后又与熊克武一同参加孙中山的护法战争。1918年代理四川省长,次年任川军第一军军长。20年代与川军第二军长杨森、第三军长刘成勋、还有四川督军兼省长刘湘为川军四大巨头。其中同为老同盟会员和老国民党员的刘成勋实力最大,邓锡候、赖心辉、田颂尧、刘斌等都是他第三军属下的师长。但懋辛驻守忠州,与杨森发生冲突,结果不敌,便与刘成勋联合,推刘为联军总司令,往泸州、重庆合攻杨森,杨森大败,率残部逃出四川,投奔湖北宜昌的孙传芳,被收编为一个混成旅,驻防鄂川边境。刘成勋趁机逼刘湘辞职,独揽四川大权。1923年底,刘成勋与部下邓锡候和陈国栋因磨擦而决裂,发生了战争。邓锡候便与吴佩孚联络让杨森重回四川。杨森在吴佩孚、孙传芳的援川军帮助下入川,向川东的但懋辛发动进攻。后经刘文辉、陈洪范出面调停,刘成勋退出成都,但懋辛让出重庆,退守泸州。不料潜伏多时的熊克武突然跳了出来,联络了周西成、汤子模、颜德基诸军,开到泸州帮助但懋辛反攻杨森。(熊克武,四川井研人,1903年留学日本与孙中山相识,加入同盟会。1906年潜回四川发动了一系列反清起义,均失败。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后任川军第五师长。1913年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袁世凯死后当过四川督军和川军总司令。在与杨森和二刘的角逐失败后,熊克武从此一厥不振,成了左派人物。1949年就理所当然地投入共产党的怀抱,当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常委,中央民革副主席等。)在成都就任川军总司令的邓锡候也被赖心辉击败,将成都拱手让给了熊克武。这时川军分成了三派:第一派是与广州政府关系密切,多系老同盟会员的熊克武派,占有成都、泸州等地,拥有刘成勋(1927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后来他的23军被刘存厚吞并了,刘存厚在30年代出任第二十三军军长)、赖心辉(1927年出任国民军第二十二军军长,1936年授中将,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石青阳、周西成(1927年出任国民军第二十五军军长)、汤子模、颜德基、但懋辛、吕超(1936年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何光烈还有滇军胡若愚等诸军。第二派是受吴佩孚支持的杨森派,邓锡候、陈国栋、赵荣华、卢金山、王汝勤、黔军袁祖铭以及川北的刘存厚、田颂尧都属这一派。第三派如刘湘、刘文辉、陈洪范等,虽称中立,却暗中倾向杨森。这时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杨森等则推举刘湘为四川善后督办以示对抗。两派一直打到次年的七月,互有胜败。杨森的前敌总指挥袁祖铭(1927年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兵分三路围攻成都,熊克武部的石青阳则策动了杨森手下的旅长贺龙倒戈,各个击破粉碎了袁的进攻。之后刘湘和刘文辉也加入混战,帮助杨森打熊克武。熊克武也集中六个师分三路围攻重庆,又派吕超率一师人马策动了杨森手下的师长杨春芳,占领了泸州。结果重庆被生力军胡若愚的滇军所攻克,邓锡候败退邻水。之后杨森得到吴佩孚的军火支援举行大规模的反攻,熊克武被击败,丢失了重庆,而且内部又起分裂。熊克武与但懋辛与刘湘作战,惨败,熊克武与但懋辛率残兵退入黔边投奔唐继尧去了。刘成勋和赖心辉向刘湘求和。杨森自封为四川省长。老同盟会员一派如石青阳等大都追随熊克武去了云南。后来熊、但等人还在唐继尧的支持下组织了一个川滇黔联军总司令部。但懋辛1935年授陆军中将并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46年晋授上将并退役。1927年后退出政坛。抗日战争后任重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四川第二行政区立法委员,在重庆创办中国公学。晚年思想左倾,与冯玉祥、于右任、熊克武等所谓的民主党派弄在一起,整天发牢骚骂蒋介石追忆往昔的风光岁月。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和行政委员兼司法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代表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李& 杜:()原名荫培,字植初,辽宁义州人,东北军高级将领。曾任奉军旅长兼依兰镇守使。1931年“九一八”后在依兰县率部抗日,指挥了有名的“哈尔滨保卫战”。1932年组织吉林自卫军,任总司令。失败后入关,参加宋庆龄的救亡运动。1933年出任吉林省抗日联军总指挥,并将马占山、苏炳文、王德林等的抗日军联合起来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后出任张学良与中共之间的联系人,促成了西安事变。1935年授陆军中将。1946年授上将并正式退役。1945年秘密加入中共,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张& 钫()字伯英,河南新安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8年加入同盟会。他在陕西响应武昌起义,组织了陕西东征军,并加入了于右任的陕西靖国军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师长。1930年任河南省代理省主席兼讨逆军第二十路军总指挥,参与围剿红军。抗日战争初期任第十二军团长。抗战胜利后任南京总统府顾问。1935年授陆军中将。36年授加上将。1946年晋授上将并退役。49年在成都率部起义,在共产党政府里任全国政协委员之类的闲职。他是老行伍出身,一度与冯玉祥结过盟,后来闹翻了,就靠向蒋。他在黑白两道都有朋友,人缘极好,加上很善于审时度势,所以这辈子过得还不错。郭汝栋()字云松,四川铜梁人,毕业于四川速成学堂。原在杨森部下任军官,曾任国民军第二十军长。1927年任刘湘的第一混成旅长、第一师长,后投靠蒋介石。抗战期间任第九战区第三十四军团(军团长为王东原)第四十三军军长,湖口守备军总司令。1938年因病回家休养。1946年授上将并退役。1949年与其堂弟郭汝瑰一同投身了共产党,留在大陆并任职。金汉鼎:()字铸九,云南宁州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是同班同学,感情很好,曾义结金兰。历任滇军排长、连长、营长和蔡锷护国军第二支队长。民国六年,他出任滇军第二军第四旅长,朱德出任第三旅长,是顾品珍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1921年10月他任顾品珍北伐滇军第三路军司令。年底,他又被顾委任为代理滇军总司令和代理云南省长。次年唐继尧返滇复辟,顾品珍战死,他与朱德和唐惟源率残部退入四川重庆,受到杨森厚待。6月离渝至沪,受孙中山委托收集滇军旧部讨伐陈炯明。孙中山本要任命他为滇军总司令,却被杨希闵夺去,他一气之下便去了香港做寓公。1926年北伐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他坐不住又回到广州找朱培德要求带兵参战。朱培德无兵可给他,就拨了一笔钱让他自行去招兵买马。他到湘黔边境以第三军司令部名义招了二千多人,被蒋介石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六师,他任师长,配合朱培德第三军作战,一举攻占了南昌。蒋介石为此赞曰:“不料滇军亦能作战,云南亦有人材!”1927年独立第十六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他任军长,驻防九江,统辖杨如轩的第二十七师、韦杵的第二十八师和吉志群的第二十九师,每师三团,为甲种军。还出面保荐朱德出任朱培德第五路军总指挥部军官教导团长,使朱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部队败退时,他还应朱德之求在第九军防区放开一条生路让其安全通过。1927年11月第九军改为第三十一军,他仍任军长,参加蒋介石的北伐,被编入第一集团军序列。同时第五路军九个团约一万两千人编为总预备队,由金汉鼎统一指挥,这是他一生中指挥部队最多的一段时间。1928年10月,第三军和第九军整编为一个军,王均出任军长,他任第三军第十二师长,唐惟源任副师长,辖34、35、36三个旅,参加了蒋桂、蒋冯、蒋冯阎战争。战后又出任鲁涤平三省剿共副总指挥,率部进驻江西吉安围剿红军。1932年因十二师内部发生“海州事件”,他被降为第39旅长,由曾万钟出任第十二师长。1934年他又被蒋以剿共不力为由调任军事参议院任上将参议,从此脱离现役。同年还出任全国禁烟委员会主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军事委员会军风纪巡察团主任委员,负责三、四战区的军纪,先后查处了宁波驻军司令扰民、驻浙79师抢劫百姓和“天河口事件”等违纪行为。1945年辞去参议之职定居昆明翠湖之畔。1946年授上将并退役。晚年曾在故乡捐款创办了江华私立铸民中学。1950年受朱德之邀赴北京,54年任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协委员等。周& 濂()字酿泉,奉天开原人,东北军元老。毕业于保定军校炮科五期。1929年5月东北发生“中东路事件”,张学良响应蒋介石的清共,与苏联交恶,冲入领事馆逮捕了二百多名苏联人,并组织六万余人的“防俄军”,以王树常为第一军长,胡毓坤为第二军长,周濂为预备军长。1906年满清的奉天将军赵尔巽创办“东三省陆军讲武堂”,辛亥革命后停办。1919年张作霖重办,并于1927年9月改名为“东北陆军讲武堂”,张作相、张作霖和张学良历任堂长(监督),副监则一直由周濂担任。1931年11月,周濂出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第二处少将处长兼差遣总队长,主管军械。1935年还帮助中共做过宋哲元的统战工作。日,他被授予陆军中将的军衔,并入军事参议院任参议。日授上将并退为预备役。王树常()字霆午,辽宁宁远人。毕业于奉天大学堂和日本陆军大学。东北军元老,与其弟王树翰均为东北军重要将领。1935年授中将。曾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科长。1921年任张作霖第二十七师参谋长,后任张氏父子的督军参谋长、镇威上将军公署总参谋长兼军长。1926年任北洋政府顾维均内阁陆军第三方面军团第十军长。国民党政府军令厅长、黑龙江省主席。1931年曾任东北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讨伐石友三。1932年任天津卫戍司令。1935年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后任甘肃省绥靖主任等。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时任豫皖绥靖公署主任。后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副院长。1946年授上将并退役。1949年参加北平和平起义,任水电部参事室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萨镇冰()福建省福州市人,清朝第一批留英学生,三次担任北京政府海军总长。1933年参与“福建事变”,失败后隐居。1947年88岁时被授予海军上将并退役。49年投靠共产党,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要职。俞飞鹏()字樵峰,国民党元老。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表弟。毕业于宁波师范,1911年弃教从军,先任上海新军训练部军需,次年入北京军需学校。1913年毕业,先后任北京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体育教员。老舍是其学生,在学生中口碑很好。1915年任宁波第四中学、绍兴第五中学舍监。1918年赴广州。1922年任福建松溪县长和浦城县长。翌年任粤军总司令部审计处长。1924年任黄浦军校筹备委员、军需部副主任、经理部主任。1925年随军东征,办理军需,并任惠、潮、梅财政处长。北伐开始,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攻克南昌后兼任江西省政务委员和财政委员会委员。1927年4月任财政部江海关监督。1928年任军政部军需署长。1931年任交通部政务次长,次年任常务次长。1934年赴欧美考察交通,历十余国。1935年当选中央候补执委,代交通部长。1937年递补为中央执委,三月特任交通部长。任内开通了九省长途电话、中美电报电话和为招商局购置海轮。7月任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长。1939年兼任屯粮监理委员会主任委员。1941年兼任滇缅公路工程监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缅运输总局局长。1945年当选为中央执委,复任交通部长兼公路总局长。1947年晋授上将并退役。7月,任行政院政务委员、粮食部长。是年发起修复奉化中山公园和中山图书馆。1949年去台,历任东南航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招商局董事长、中央银行副总裁、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是奉化人中最飞黄腾达的一位,他的侄儿俞济时由他举荐而成为蒋的侍从室主任、集团军总司令和省主席,俞的次子俞国华日后更在台湾当上了行政院长。陈铭枢()字真如,广东合浦人。国民军元老。保定军校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是粤军主要将领。1925年任粤军第一旅少将旅长。1926年任第四军第十师长,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北伐时任第十一军长兼武汉卫戍总司令。1927年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在同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三中全会上,他因不赞成反蒋而辞职,到上海与蒋介石、李济琛和李宗仁等共同策划了清党工作。1929年任广东省主席。1930年所部改为第十九路军。“九一八”后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同蒋光鼎、蔡廷锴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后代理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31年蒋发动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时,他出任右翼集团军总司令。1933年与李济琛、蒋光鼎和蔡廷锴等发动反蒋的“福建事变”,出任文化委员会主席。失败后隐居香港。曾组织了社会民主党,1936年改为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一度出任过民国政府交通部长。1947年授上将并正式退役。抗日战争后参与组织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解放后历任中央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政协常委等。西北军系:石敬亭()字筱山,山东利津人。东北武备学堂毕业,任北洋军第六镇排长,参加了冯玉祥的滦州起义。历任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教导团长、第四混成旅长、第五师长、第五军长、第五路军总指挥、第六方面军总指挥兼陕西省主席。1928年代理山东省府主席。1932年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35年授陆军中将衔。1937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抗日战争中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晋授上将并退役。1947年又出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国民党第五、第六届中央执委。1969年病死台湾。鹿钟麟()字瑞伯,在北洋新军学兵营中与冯玉祥相识后,追随冯玉祥戎马近四十年,成为冯最为信赖的助手。北京事变中就是他亲率军警将傅仪赶出了故宫!曾任西北军第九方面军总指挥,为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曾代冯赴南京任代理军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河北省主席和兵役部长。日首批被授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抗日战争中任冀察战区总司令。1946年晋陆军上将并退役。49年后留在天津,积极参加街道居民工作,54年还为此受到毛泽东的接见,称其为“街道工作专家”,还让他当上了国防委员会委员。张之江()字子姜,号保罗,河北盐山留老庄人。1901年入东北新军讲武堂骑兵科,毕业后任北洋第一混成协哨官。协助冯玉祥计划了滦州起义,被冯玉祥任命为骑兵营长。1918年任第十六混成旅第二团少将团长。1921年任第二十二旅长。22年冯玉祥赴京出任陆军巡阅使,所部辖一师三旅,他出任第十一师第七混成旅长。之后他跟着冯玉祥南征北战,成为冯的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历任察哈尔都统、西北边防督办和国民军代理总司令等。他与冯一样信奉基督教,在冯的基督教帮会中甚至有主教之称,辈份也大过冯玉祥。冯的天下,一半是他打下来的。他还年长冯一岁,但冯玉祥却对他娶姨太太也要加以管束。他因积劳成疾而离开西北军后,出任民国政府禁烟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图书馆馆长。1928年3月他创办了中国武术馆并出任馆长。中国国术馆设于南京西华门头条巷。他还请出昔日战场上的对手,东北军名将和武当剑高手李景林出任副馆长,馆内还设少林门和武当门。41年任中央政府参政委员,49年留滞大陆,任全国政协委员。1935年被授予陆军中将,日日晋授首批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1946年晋陆军上将并退役。☆&&&&&&&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日南京政府公布《陆军中将加衔暂行条例》,规定陆军中将“合于晋任上将之规定者因为员额所限得先加上将衔。”加衔后称作“陆军上将衔陆军中将。”40年代改称“陆军中将特加上将衔”。所佩标志与二级上将同。加上将是一种临时军衔,按国民政府的加衔条例规定,加上将者的待遇只体现在军衔符号的佩戴上,而薪俸等仍执行中将的标准。)中央系:钱大钧()字慕尹,江苏昆山人,保定军校第六期和日本士官学校第十二期毕业生。国民军元老。黄浦军校战术教官。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1925年任第一师第三团长。1926年任第一军第二十师少将师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中将军长,先驻防浙江,1928年3月调沪,兼任上海警备司令部司令。日授首批中将第七名,时任军事委员会武昌行营参谋长。日授首批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时任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全国航空委员会主任。同年任蒋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1938年调任航空委员会主任。1939年因私分军火被撤职。1941年被重新起用为军政部政务次长、滇缅公路局局长。抗日战争后任上海首任淞沪警备司令和上海市长,后任西南长官公署主任。1950年随蒋赴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和资政。刘建绪()字恢先,湖南醴陵人,保定军校第三期炮科毕业。何键的老同学和得力助手。日国民党第一次授军衔时,授首批第二组陆军中将第二名。日晋升首批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时任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934年他奉何键之命在湘江边阻击中央红军,率四个师将八万多中央红军杀得只剩下不到四万人。他也因此战而一举成名,历任进剿军第一兵团兵团长、滇黔剿匪总司令部前敌总指挥兼第四路军总指挥、闽浙赣皖边区绥靖主任、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三军团长、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十集团军总司令,辖陶广的湘军第二十八军和李觉的中央系第七十军,率部驻防蒋的故乡浙江。淞沪抗战时任浙东守备区指挥官,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福建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49年被撤职后逃到香港,后移民巴西,78年病故。盛世才()原名振甲,字晋庸,德三,辽宁省开原县人。1917年东渡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回国后在段琪瑞的奉军任排长、中尉连副、上尉连长和中校参谋。1927年在国民军贺耀祖的第九军中任参谋,后在总司令部任上校参谋,兼任中央军校附设军官团教官。1929年任参谋本部第一厅作战科长。1930年只身去新疆,先在金树仁的新疆督办公署参谋处任参谋,后来终于爬上了新疆督办的宝座,统治新疆达十二年。他是民国时期罕见的投机政客、阴谋家和表演天才。他一度以亲苏亲共、民主进步的极左面目治理新疆,蒙骗了共产国际、斯大林、中共和许多进步人士,连茅盾都为他写过《白杨礼赞》。日他被同时授予陆军中将和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战中还当过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但他是个政治军人,从没有打过一次仗,倒是搞阴谋杀了很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在革命的光环下他玩弄女人,掠夺财产,制造冤案,滥杀无辜。他曾加入苏联联共,斯大林给他颁发勋章。他的新疆反帝军与国民党军和八路军并称为中国三大军事集团。至1944年他卸任回重庆任农林部长时,所载财物达数百辆卡车,几乎将新疆抢劫一空,并将四百万人口的边陲省份“改造”掉了近十万人!1949年去台任国策顾问,70年病死。刘文辉:()字病虞、自乾,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人。1911年四川陆军小学毕业后,入陕本陆军中学,后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是川军中“保定系”的首脑。1916年返川,到第二师任上尉参谋。次年经堂侄刘湘介绍,到陈洪范旅任营长。1918年任第一混成旅第一团长。1920年升为第一混成旅长。1923年任第九师师长,次年被袁世凯授为“洁威将军”。1925年击败杨森发动的“统一四川”之战,出任四川军务督办。1926年底四川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军长。他先后逐走了刘存勋、赖心辉,占据了上下川南和上下川东共七十余县,盛极一时。1928年9月川康边防军总指挥。10月任四川省主席。1932年与刘湘发动争夺四川王之战;持续两年多,双方投入兵力数十万人。论辈份他是刘湘的族叔,但比刘湘要小六岁。他曾拥兵十二万,占有包括川康在内的八十一县,占了全四川一半的地盘。他的发展壮大与刘湘的提携帮助是分不开的,但刘文辉势力后来居上,引起了刘湘的猜忌,终于爆发了二刘争夺“四川王”的两次大战。由于同是“保定系”同学的四川军阀邓锡候、田颂尧转向刘湘,加之刘文辉一向靠拢反蒋势力使得蒋暗中支持刘湘,结果刘文辉大败,刘湘统一了四川,由四川善后督办成为四川省政府主席。而刘文辉则只好率领两万残兵被放逐到了川康雅安等数县。1935年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6年被授予第二批陆军中将第一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出任第二预备军第五军团长。9月18日与杨森一同被晋升中将加上将军衔,率部出川抗日。1939年成立西康省,他出任省主席。抗战中他一直担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兼二十四军军长,再未出过四川,与邓锡候、潘文华等躲在大后方名为绥靖实则享清福。所以他的官越当越小。1941年开始搞民主运动。42年到重庆与周恩来秘密会唔,请中共派人到雅安建立电台,以便与延安直接联络。1944年加入民盟任中央委员。到了1949年,昔日显赫一时的“四川王”成了保定老同学和部下孙震(时任川东绥靖司令)的部下,还是一个小小的24军军长!只是挂有一个由1939年开始设立的由四川西部地区和西藏东部地区组成的小行省——西康省主席的虚衔。同年底,他与邓锡候、潘文华在雅安起义。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中央林业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杨森()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龙台寺乡人。祖籍湖南衡州。从小就对习武从军很感兴趣。1904年从顺庆府中学毕业。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潘文华、唐式遵、王瓒绪等为同学。这些人日后形成了以刘湘、杨森为首的“速成系”四川军阀集团的核心人物。毕业后分配至新军第三十三混成协见习,又分派到四川副都督朱庆澜的第六十五标任尉官。1910年任第二营右队队官。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师营长,参加了二次革命,失败后投滇军,曾任护国军少校参谋和参谋处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立下战功。1917年任滇军参谋长兼独立团长。1920年脱离滇军,投川军刘湘部任第二师第一混成旅旅长、泸永镇守使,继升第九师长。1922年任川军第二军军长,成了能与熊克武、刘成勋、但懋辛、刘存厚齐名的重要人物。同年因与第一军长但懋辛发生冲突,被但联合实力最大的第三军长刘成勋赶出了四川,逃往宜昌投靠吴佩孚,任吴部第十六师长和四川省主席,并在吴的帮助下重回四川。得到二刘的帮助打败了熊克武、但懋辛,出任四川督理,但不久又被刘湘、邓锡候等联合起来赶出了四川。1926年带头响应蒋介石的北伐,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1929年的下川东之战,攻打刘湘失败,退入渠县。1933年10月被任命为第四路总指挥,围剿川陕苏区。日授第二批陆军中将第三名。日晋升加上将衔,出任第三预备军第六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和长沙抗战。历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十军军长、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任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任贵州省主席。1947年任重庆市长。1949年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重庆卫戍总司令辖五路总指挥。11月30日重庆失守,他逃到成都。12月18日飞往台湾,任国策顾问、中华民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理事长等。杨杰()字耿光,云南大理人,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第十期毕业,1921年又自费读了日本陆军大学。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6年曾参加蔡锷发动的护国军起义,后在孙中山的总司令部任参谋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师师长。1928年后历任总参谋部次长,讨逆军参谋长,陆军大学校长,是著名的战术理论家和教育家。日被授予陆军首批中将第一名,时任陆军大学教育长。日晋升加上将衔,时任苏联实业考察团长,赴苏争取援助。历任第六军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长、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北平行营主任、参谋总长、1932年至1938年任陆大校长。34年任参谋次长,38年任军令部次长,同年任驻苏大使,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防空委员会主任。著有《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被斯大林称为“战略专家”。1948年曾一度出任刘汝明的第八兵团参谋长。1949年在香港被中共邀为第一届政协代表,正想北上赴会,被蒋介石暗杀。刘兴()湖南祈阳人。保定一期生,与唐生智、孙震是同学。日授予首批第二组陆军中将第三名。日晋升加上将。日退役。1926年任第八军第三师长,旋任第三十六军军长、江右军司令。27年后历任黄浦军校教官、第四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第八军长、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第三厅长。1933年任剿共第一路军副总指挥,36年任贵州绥靖主任、第十六军团长、第二十六集团军司令、武汉卫戍总司令、江防总司令、南京卫戍总司令、军事委员会点验委员会副主任等。1945年任第四届参政会参政员。49年参加程潜的长沙起义,历任中共湖南省参事室副主任、省政府委员、省体委副主任等。贺耀祖()字贵严,湖南宁乡人。早年就读湖南陆军预备学校和湖北武备学堂,后考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十一期辎重科,与何应钦、朱绍良是同学。回国后到湖南督军赵恒惕部下任旅长和第二独立师长。1927年北伐时跟着唐生智响应革命,出任第九军军长。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军长、第一任驻土尔其公使、甘肃省主席、待从室主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30年中原大战时,出任军事委员会徐州行营主任兼中央军津浦路总指挥。日授予第一批中将,时任参谋次长。日晋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时任驻苏联特使。后退出现役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晚年思想激进,曾主动加入由失意政客陈惕庐等人组织的“孙文主义革命同盟”,与陈仪一起在京沪杭一带积极活动,企图与解放军联络策应。1949年参加香港起义,回大陆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长。67年病故北京。唐式遵()字子晋,四川人,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原在刘湘手下任二十一军第一师长,是刘湘的嫡系。日被授予第二批陆军中将第四名。因战功于日晋升加上将衔。抗战爆发后任第二预备军第21军军长,出川抗日。历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武汉行辕副主任。1949年底,蒋任命他为西南军政公署副长官兼第一路游击指挥,协助胡宗南死守成都。成都失守后他跑到西昌,百般运动当上了有名无实的四川省主席,可当了没几天便被共军击毙。他身材魁梧,但说话却文皱皱毫无武夫气,被川人戏称为“唐二赖”。他工书法,写的字很受人称道,题于黄山上的大字已成为黄山的一处胜景。孙震()字德操,四川成都人。保定一期生。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的西安起义,与四川籍同学成立四川革命军。在四川护国军讨袁战役中,他英勇善战,1917年升任骑兵旅第一团长,后升到旅长、师长。1926年底任田颂尧由川西北屯殖军改编的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第一路司令。1935年田颂尧围剿红军不力被撤职查办,他的二十九军也被改为41军,由孙震任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省主席刘湘准备川军出川抗战,组成第二预备军司令长官部,刘任司令,邓锡候任副司令,决定由孙震的第41军先行出川。后孙震的41军编在邓锡候的第二十二集团军中,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日被授予第二批陆军中将第六名。1939年初孙接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同年五月二日,孙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1944年升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10月,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受训。抗战后任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及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驻湖北宜昌。1948年任徐州“剿总”副司令长官。1949年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川东绥靖司令,驻四川万县。12月,他与杨森一同从成都飞往台湾,任战略顾问和光复大陆设计委员等,并晋升二级上将。1985年病死于台北,享年94岁。卢汉()原名卢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炎山人,与龙云家仅一山之隔。彝族,是奴隶主吉迪家族的后裔。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云南永善人魏焕章率部攻打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卢汉跟着龙云、邹若衡参加魏部。辛亥革命后他们投入云南都督蔡锷援川军谢汝骥部到了成都。1912年卢汉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步科学习。1914年毕业,回家乡与龙泽清结婚。1915年反袁护国战争爆发,他随军入川。1920年滇军被川人驱逐,他在唐继尧督军公署任少校副官。1921年唐继尧被滇军第一军长顾品珍逐走,临走时任命龙云为近卫第十一团长,卢汉任该团第三营营长。次年唐继尧重返昆明后,卢汉任近卫第三团团长。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唐继尧与粤系陈炯明、桂系刘震寰勾结,于1925年春派龙云、胡若愚、唐继虞、张汝骥等率兵进攻广西。卢汉被提拔为第七旅长,归龙云的第五军指挥。同年八月,滇军败退回云南。日,卢汉随四大镇守使推翻唐继尧。唐死后四使自相残杀。6月14日,胡若愚和张汝骥突然向龙云发难,包围了龙部在昆明的驻地北较场。龙云被俘,卢汉化装潜逃滇西,会同高怀荫、孟坤、朱旭等人将部队集中在凤仪下关一带。蒋介石发布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卢汉请胡瑛代理军长,自己任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师长(第一师长孟坤,第三师长朱旭)东下直攻昆明,逼迫胡若愚释放了龙云。龙云统一云南后,于1929年任命卢汉兼任云南省政府财政厅长。1930年蒋介石任命龙云为讨逆军第十路总指挥,出兵讨伐桂系。卢汉出任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师15个团共二万余人进兵广西。蒋介石许诺滇军如打下广西,将任命卢汉为广西省主席。卢汉为此十分起劲,抓兵封马,贩卖烟土,名声狼籍,由此滇军也以“三杆枪”(步枪、烟枪和云南水烟筒)著称于世。结果围攻南宁三月不下,被李宗仁、白崇禧回师击败,只好败退回滇。1931年3月因龙云整编滇军,引起卢汉、朱旭、张凤春和张冲四个师长的不满而发动倒龙政变。先驱逐了龙云的参谋长孙渡、民政厅长张维翰和禁烟局长马为麟。龙云出走寻甸县羊街躲避。可四个师长在龙云出走后反没了主意,最后痛哭流涕地将龙云请回昆明主持军政。卢汉被撤军职,任全省团务督办,保留省府委员。1937年8月滇军主力编为第六十军,卢汉出任军长,率全军三万余人出滇抗战。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徐州保卫战等。后第六十军与新编成的滇军五十八军和新三军合组为第三十军团,卢汉任军团长,参加了武汉保卫战。12月,三十军团扩建为第一集团军,卢汉出任总司令,高怀荫任副总司令。蒋介石曾想任命他为贵州省主席,但不允许他带兵入黔;卢汉不愿意做光杆主席,竟未到任。1939年五月十三日授陆军中将并加上将衔。1940年9月,日军占领河内,蒋介石允许龙云将六十军调回云南,成为滇南作战军,由卢汉任总司令驻防昆明。年底,作战军改为第一集团军总部,移驻蒙自;在湖南前线的第一集团军总部则称“副总部”,由孙渡任副总司令。1945年1月任滇越边区总司令。4月第一集团军扩编为第一方面军,卢汉为总司令,辖第一和第九两个集团军。但卢汉只能控制第一集团军,而第九集团军是蒋的嫡系关麟征部,实际上起着监视滇军的作用。抗战胜利后卢汉率第一方面军开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并在9月28日在河内主持了受降仪式。10月3日蒋介石免除了龙云之职,派空军副司令王叔铭驾机到河内宣布由卢汉接任云南省主席。但他迟至12月1日才到昆明就任,将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改组为云南保安司令部,不断扩充保安团,并将十七个保安团编成七十四和九十三两个军共五万余人。1948年7月至1949年2月,卢汉镇压昆明的学生和群众的民主运动,先后制造了“七一五惨案”和“南屏街大血案”。1949年在龙云的策动下,卢汉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副长官邓锡候和潘文华联络,与中共秘密接洽,于12月9日扣押了在昆明的西南军政长官张群、第八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师长石补天、空军第五区副司令沈延世、宪兵副司令李楚潘、军统昆明站长沈醉等,举行了云南起义。日陈赓和宋任穷率大军入滇。卢汉后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二、三届人大常委、国防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1956年还随全国人大代表团赴苏联访问。潘文华()四川仁寿人。出身贫农,二十三岁入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堂,与小他五岁的刘湘是同班同学。1909年入藏任副排长,在巴塘一带作战,升排长、队长。辛亥革命后任川军第三师营长。1919年任团长,12月从陕南率部回川,投入盘踞达县的颜德基部任独立旅长。1920年川滇黔军大混战,他送巨款给败退的刘湘。后刘湘任川军总司令,委任他为第四师师长,从此追随刘湘转战各地。1923年任川东清乡总司令。1924年北京政府授予他“植威将军”。12月任第三十三师长。北伐易帜,他任第二十一军第四师长,旋任教导师长。1934年为阻挡红四方面军入川,任川南“剿总”总指挥。1935年升任第二十三军军长,1936年授第二批陆军中将第五名。1937年率部出川抗日,任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二十三军和叶挺的新四军在第三战区作战。1938年刘湘死后,留川部队大部份由他统率,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多次与周恩来密会,决心逼蒋抗日。1939年任川陕鄂边区绥署主任,在公署内架设电台与中共秘密联络。日晋升加上将衔。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川黔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兼整编56师师长。1948年他的部队被蒋介石肢解吞并。1949年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与邓锡候、刘文辉起义,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王瓒绪:()字治易,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刘湘的老部下,任刘之二十一军第二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预备军第四十四军长,率兵出川。1936年被授予第二批陆军中将第七名。刘湘死后,由川人力推,蒋不得不委任他继刘湘为四川省主席。但当了没多久,便被蒋亲自兼任,命令他率部出川抗日。先后任第二十九和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日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1946年任武汉行营副主任。1949年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与邓锡候一同在成都举行起义。胡宗南()字寿山,浙江安吉人,黄浦军校一期生。1928年北伐时任东路军的团长。1928年二次北伐时任刘峙的第一军团第22师长。中原大战后任第一师长。1932年率第一师参加围剿红四方面军,穷追徐向前三千里。因他在“巴山决策”中具有政治眼光而深得蒋介石的赏识,从而开始成为“西北王”。1936年升任第一军长,并晋升陆军中将。38年任第十七军团长,参加淞沪会战。同年参加武汉会战,失败后撤回陕西,驻防西安。先兼任国民政府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后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所辖兵力有六个集团军40多个师共45万人。1944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日晋升加上将。1947年3月他率军攻占延安,被授予“河图勋章”,成为黄浦学生中第一个担任战区长官和第一个晋升上将者,被誉为“黄浦第一人”。1949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长官。50年3月26日只身逃往台湾。51年任浙江省主席。54年从国防大学高级研究班毕业,任澎湖防守和训练司令,并晋升二级陆军上将。1962年病故于台北,被追晋一级上将。汤恩伯()原名克勤,浙江省武义人。先毕业于浙江体育专科学校和闽浙陆军讲武堂,后赴日本士官学校第18期步科毕业。他早年曾得到浙军第一师师长陈仪的提携,与陈有师生之谊,称陈为恩师,并把名字改为“恩伯”。回国后由陈仪推荐给蒋介石,在总司令部任参谋,得到蒋的赏识。历任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生大队长,第二教导师旅长,第四师长,第89师长,第13军中将军长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20军团长,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后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943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鲁苏豫皖四省边区总司令兼边区军政分会主任委员,统辖五个集团军,有二十五个师另三个旅,共四十万人,被称为“中原王”。45年出任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抗战后任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国陆军副总司令兼南京警备区司令。日晋升加上将军衔,并代理陆军总司令。1948年降职特派为衢州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1月出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期间曾告发恩师陈仪。8月接替朱绍良任福建省主席兼厦门警备司令。10月底去台,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50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54年因病在日本去世。黄琪翔:()字御行,广东梅县人,保定六期生。他毕业后便投身粤军,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东征平叛诸役。他在李济琛的第四军中当军官,受李济琛、邓演达和张发奎的影响极深。北伐时他任第四军第十二师36团团长。1927年任第四军副军长,担任张发奎的得力副手。他还加入了邓演达的第三党(就是今天的民主农工党),是武汉政府里很著名的左派人物。他曾与张发奎奉汪精卫之命率第四军回广东清剿已倒向蒋介石的李济琛,并发动“广州事变”。1928年7月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30年参与创建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3年他参加了“福建事变”,出任以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鼎、蔡延锴和陈友仁为首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兼军事参谋团主任。失败后流亡德国,36年底回国。抗战爆发他担任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和总司令,参与指挥了上海的“八一三抗战”。他因参加“福建事变”而遭蒋介石的冷遇,却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华而受到陈诚的赏识和重用,被提拔担任陈的副手。1935年授陆军中将。1938年后历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军训部次长、第二十六集团军和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副司令长官、中印公路警备司令等。日晋升加上将军衔。抗战胜利后出任中华民国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48年9月回国,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而遭闲赋在家。后潜去香港,49年奉召回大陆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历任中央政法委员、国防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和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等。罗卓英()字尤青,广东大浦县人,保定八期炮科毕业。因为在校期间与陈诚成为莫逆之交,使他日后成为陈诚“土木系”重要的智囊人物。1925年参加国民军,由一个炮兵连长升任师参谋处长。陈诚任第11师长后,将他提拔为师参谋长。他帮陈诚出谋划策,深得陈的信任,先后担任第33旅长,第11师副师长,师长,第18军副军长等要职。1933年又接替陈诚担任第18军第二任军长。1937年罗卓英率十八军参加淞沪会战,表现出色,他也先后晋升为第十六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后又担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和武汉卫戍区总司令。之后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逐渐脱离了十八军。在第九战区他表现出色,先后取得了“上高大捷”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罗卓英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率杜律明的第五军、甘丽初的第六军和张轸的第六十六军赴缅作战,结果损失惨重。1945年5月,罗卓英当选第六届中央执委和国大代表。8月被任命为广东省主席。日以中将军衔晋升加上将。47年他再次与陈诚搭档,出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之后他跟着陈诚去台,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协助陈经营台湾。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58年退役,61年去世。林蔚()字蔚之,浙江黄岩人,保定六期生。他长期在蒋介石身边任职,地位一直相当显要,是蒋最信任的参谋幕僚。1934年任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中将厅长,统一掌管全国陆海空军人事任免、调动、晋升与奖惩,主持制定了三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在给国民党高级将领评定军衔工作中,他权衡利弊,谨慎周密,既照顾了各个派系,又提高了蒋的地位,深得蒋的器重。1938年林蔚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该处相当于满清的“军机处”。抗日战争中,他一度出任驻缅参谋团团长。日以中将身份晋升加上将军衔,并出任国防部第一次长(即常务副部长)。去台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和国策顾问,55年去世。伯达马宁尔:是新疆人尧尔博斯的教名,维族人,有智谋,工心计,最早做过哈密王的骑兵军长。后为国民党的哈密专员,手里掌握万余人的部落武装,精通汉语。日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未授中将,是直接“特授予陆军上将衔“。他是国民党上将中最神秘的一位。尧尔博斯是维语“老虎”之意。刘士毅()字任夫,江西都昌人。幼年丧父,由寡母扶养成人。童年时就桀骛不驯,性格倔强,犹如一匹野马。十几岁时入南康府中等学堂读书,因喝酒闹事被开除。后到南昌考入江西高等实业学堂农林科。可他无心农业,一心只想学习军事;买了一本“孙子兵法”成天背诵,同学都叫他“武秀才”。清末清政府成立保定速成军官学堂,到各省招生,他应试考取,入炮兵科。1907年毕业分配到江西新军混成协第五十三标当排长。他劲头十足,练兵得法,被标统马毓宝誉为“排长之楷模”,对他赏识之极!武昌起义后,他联络保定同学刘世钧、王恒等密谋在九江起义,并策动了马毓宝起事,于日宣布独立,成立九江都督府。马毓宝任都督,蒋群任参谋长,刘士毅任都督府参谋。数日后李烈钧由沪至到九江,蒋群主动让贤,由李任总参谋长。北洋军阀冯国璋率重兵反扑武汉,马毓宝和李烈钧组织江西援鄂义勇军,到武汉后李烈钧出任了五省联军总司令,刘士毅为参谋官,为李出谋划策。1913年,李烈钧在湖口发动讨袁,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下辖两个师。刘士毅任第二师参谋长(师长为刘士毅保定同学刘世钧)。“湖口起义”失败后,他与刘世钧化装潜逃上海,坐船流亡日本。袁世凯死后他回国,被黎元洪委任为陆军部谘议官,1916年考上官费留学生,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1919年学成回国,闲居上海找不到工作。1920年他在上海邂逅辛亥老友王恒,王在广州政府任职,刘士毅便随他到了广州,拜访大元帅府的军政部长程潜,但话不投机受到冷遇。他又想去见李烈钧,但想到当年在江西曾被李撤过职而有些犹豫不决;此时恰好碰上日本士官学校的老同学方本仁,他时任赣西镇守使,热情邀请他赴江西担任他的本部参谋长——四处碰壁的刘士毅欣然接受了方本仁的聘请转赴江西。刘士毅与孙中山的第四游击司令张岂庸私交很深,受张之托,想把方本仁拉入革命阵营,但方却举棋不定。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刘士毅离开方本仁,跳槽到保定老同学,时任赣军第二旅旅长的赖世璜部任职。赖世璜()号肇周,江西石城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率第二旅跟随李烈钧参加北伐。战败后投靠陈炯明,因而受到革命军的讨伐,退守潮汕一带。赖与刘是同窗好友,早年刘士毅在刘世钧第二师任参谋主任时,赖是该师的连长。1913年两人一同参加了“湖口起义”,关系密切,彼此称兄道弟惺惺相惜。刘士毅称赞赖世璜是个勇敢善战的英雄,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赖则推崇他为足智多谋的战略家。此时的赖世璜因为不得已投靠陈炯明而受到昔日同志的讨伐而很感烦恼,而刘士毅得知赖部败退潮汕,估计他一定会有所图举,便欣然前往担任参谋长。赖世璜见刘士毅在自己困顿之时前来受任,对他十分感动和推崇,就象刘备对待诸葛亮一样对刘士毅言听计从。刘士毅策划赖世璜率部舍潮汕而赴漳州,击败闽军臧志平部,占据了漳州,并陆续收编了流窜在闽西的李厚基、黄大军、陆荣梃和刘志陆等残部,成立联军办事处。刘任军事代表兼处长,负责整编事宜。从此,赖世璜控制了漳州和汀州一带二十余县,形成了一个独立王国。1924年春天,臧志平以收复失地为名进犯漳州,而陈炯明也派兵威胁。面临多方来犯之敌,赖世璜问计于刘士毅,刘果断决定放弃漳州,相机进入江西。因为统辖江西南部二十余县的赣南镇守使是方本仁,赖担心方对自己难以相容,刘士毅便自告奋勇前去说服方本仁。他只身到赣州去见方本仁,而此时的方本仁因为江西都督蔡成勋克扣他的军饷八个多月而极度不满,意欲起兵逐蔡,又担心兵力不逮而力不从心。方见到刘士毅非常高兴,对他帮助赖以一旅抵挡三面之敌,发展势力夺取漳汀二州自成体系十分羡慕和敬佩。刘士毅建议方本仁接纳赖部入赣,并联合潮州的桂系林虎和革命军谭延闿部,共同驱逐蔡成勋并取而代之。方本仁欣然接受刘的建议,拔出石城等邑让赖部驻扎。刘士毅与赖世璜顺利率部回到江西。是年冬,方、赖、林、谭成立联军,以刘士毅为前敌总指挥,北上逐蔡。12月5日攻入南昌,蔡化装潜逃。北京段祺瑞政府任命方本仁为江西督办。方将赖的第二旅改编为第四师,赖任师长,刘士毅任参谋长。1927年北伐开始后,谭延闿建议蒋介石动员赖世璜刘士毅起义,为北伐军攻打江西作内应。此时方本仁已被直系军阀邓如琢撵走,当蒋介石派总司令部参议杨赓笙前往联络时,赖与刘立即响应,将所部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旋扩编为第十四军,赖世璜任军长,刘士毅任参谋长兼第二师长,赖世璜的老朋友熊式辉被派来担任军党代表兼第一师长。赖刘率第十四军先从于都出发攻赣州,并分兵攻闽,使北伐军顺利由湘入赣。邓如琢困守南昌,赖刘又率部由吉安攻抚州,兵下高安,协助程潜和朱培德一举攻占了南昌。不料由于熊式辉的挑拨,赖世璜被白崇禧所杀,14军被桂系所控制。刘士毅被白崇禧调到南京任军事委员会教育处长。他见赖无故被杀,唯恐自己也遭暗算,因此蓄须便服闭门不出。之后军事委员会又调他出任第14军长。1927年蒋介石下野,白崇禧接替蒋当上了中央军校的校长。参谋长张定蹯向白说:“刘士毅与赖世璜的关系一向密切,同是十四军的创始人;而他又胆略过人深得军心,一旦萌发异志将难以控制!”白深以为然,便调他到中央军校任教育长。具有深厚军事素养并受过良好军事教育的刘士毅对这个位置还算满意,干得非常起劲。不想次年蒋介石便重新上台兼任了中央军校校长,立即撤了刘士毅教育长之职,命张治中取而代之。刘因此对蒋极为不满,便靠拢桂系,经白崇禧举荐,出任独立第七师师长,率部驻扎在赣南宁都一带与朱德毛泽东的井冈山红军作战。1928年8月红二十八团第二营长袁崇全向刘士毅投降,并引刘部五个营进攻黄坳的红军,结果大败。1929年他的第一团又被红四军全歼,使他元气大伤!熊式辉乘机向蒋介石进言,将他的独立第七师改编为第十五旅,调防上海松江,划归熊的第五师管辖,只是假惺惺地让他当了一个副师长兼旅长。1930年国民党各派势力联合起来反蒋,改组派的居正到松江来策反刘士毅。刘早不甘于熊式辉之下,更兼对熊有杀友之恨,便听从辛亥革命元老居正的策动,打算哗变叛蒋,不料被第一团长肖致平暗中得悉——肖因全团被歼屡遭刘的斥责早就心怀不满,更兼与熊式辉是保定同学,便向熊告密。熊连夜调集两个旅将十五旅包围缴械。猝不及防的刘士毅在营长张勋一的死战相保下杀出重围,化装逃至上海租界,搭轮出逃日本。在日本他穷途潦倒难以为生,只好靠向士官学校的老同学借债度日。老同学田支爱一郎知道他的困境后,因为与何应钦关系不错,就写信给何为他疏通关系。时任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主任的何应钦接信后觉得刘士毅颇有才能,就写信允诺他到南昌行营任职。刘士毅到达九江后,忽有一个军官来见,执白崇禧的亲笔信邀他赴广西担任要职。刘士毅连夜坐船到武汉,再悄悄转赴南宁,受到白崇禧的隆重接待,委任他为广西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他深感白崇禧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说:“键公知我,我决不负键公!”从此他殚心竭虑为白崇禧出谋划策,提出了“三寓”政策。任教育长五年,为桂系培养了大批军政骨干,在广西享有很高的声誉。五十岁生辰时,桂系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祝寿仪式。白崇禧还为他编撰的言行录封面题写了《任夫五稔言选》。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与白崇禧将桂系军队组成第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日,已深受白崇禧器重和信任的刘士毅出任了第三十一军军长,跟着李宗仁参加了台儿庄战役等一系列对日作战。他指挥作战有勇有谋,狙击矶谷师团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受到李宗仁的称赞。1939年白崇禧出任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任命他为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白崇禧任国防部长,又任命他为国防部次长。因白兼任华中剿总司令,常住武汉,他主持国防部日常工作近两年。1947年他以桂系重要将领的身份帮助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和总统,深得李的器重和欢心。李宗仁当上代理总统后,立即于日授予刘士毅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并委任他为总统府上将参军长,成为李的首席幕僚。49年去台,任中央评议委员。晚年笃信一贯教,成为该教的保护者。而当年白崇禧冤杀赖世璜的这段官司,李宗仁在投奔中共后的回忆录中,则一古脑儿推到了蒋介石的头上!马鸿逵()字少云,甘肃临夏人。1910年毕业于兰州陆军学校。1914年任昭武军营长。1915年任第五混成旅长。1923年授锐威将军。1925年任国民军联军第八军第七师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第四军长。1928年十一月任山东省府委员。1929年脱离冯玉祥部而投靠蒋介石,升任第十五路军总指挥。1931年任宁夏省政府主席。日被授予首批十一位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之一。1937年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1941年任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1945年当选中央委员。1947年7月当选立法委员,9月当选监察委员。48年任西北长官公署副长官。后逃台,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之后去美国养马为生。1970年死于洛杉矶。马步芳()字子香,甘肃临夏人。其祖父马海晏从军发迹,被慈禧封为总兵。其父马麒曾任满清参将、国民政府西宁镇总兵,1930年任青海省主席。叔父马麟先后任甘肃剿匪总司令、甘肃全省保安司令、青海省主席。马步芳早年与其兄马步青一同入宁海军官训练团,1921年任宁海防第15营长。1929年任独立第77旅长,其后任暂编第一师长。1931年任新编第九师长。1934年任新编第二军长。1936年被授予陆军中将,任青海保安处长。同年率军击垮红军西路军,出任青海省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所部编为陆军第88军,任军长。1943年第88军与其兄马步青的骑兵第5军合编为第四十集团军,他任总司令。1945年当选中央监委。1948年任西北军政副长官。1949年7月任西北军政长官,8月17日授加上将衔。马步芳主政青海时,曾修建了西宁至玉树公路,全长828公里,最高海拔4690米,为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公路。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在位十年扩建中小学数百所。8月,他重金雇用陈纳德飞虎队九架飞机,将历年所收括的财富先运香港,后运中东。9月带全家数百人逃到香港。10月在台湾行政院第五十二次会议上因擅离职守被撤职议处。他以到麦加朝圣为名率全家二百余人到沙特阿拉伯,受到沙特国王接见,并赠送他一部小轿车,却被他婉言谢绝。他自己购买了四部小轿车,带部份家属前往麦加朝觐。因他的姨太太太多,被阿訇们误认为是拐骗了别人的妻妾,当面痛骂他并要报告政府,吓得他只好贴钱将姨太太送人,朝觐结束再化钱赎回来。因不适应沙特炎热的气候,1950年他迁居埃及开罗,在马尔地三十三号购买下寓所一院,其装修陈设超过埃及王宫。另外又购置十三层楼房一幢,作为其余人员的住所。为了不坐吃山空,他还在开罗开了一家舞厅和三家酒店。马步芳为人荒淫无耻,其程度在国民党上层极为罕见,也只有特工王戴笠和中共的毛泽东、高岗和叶剑英可与媲美。他公开说:“生我及我生者外无不奸!”部属的妻女、自己家族的胞妹、侄女、嫂媳,都难逃他的魔爪。甚至他的外孙女也遭他强奸,生下一个儿子,被他亲手杀死。后来侨居中东的回民向台湾揭发,说被他奸污过的汉、回、满、蒙、哈萨克各族女性不下五千人。1957年埃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他迁回沙特居住。后通过行贿出任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但四年中从未回台湾述过职。1961年因他的五姨太马月兰因不堪他要同时让她母亲和两个妹妹一同侍候马步芳而逃到参赞宋选铨外国妻子那里,马步芳带人去宋家砸门要活埋马月兰,引来沙特警察干预,马步芳的丑事公诸于众,引起各方的愤慨。马月兰被沙特护送到台湾,站到监察院的控诉台上,马步芳被台湾报纸称为“流氓大使+文盲大使”,监委们甚至要追究外交部和行政院的责任。马步芳被迫辞职,并要送回台湾受审。靠沙特国王费萨尔的特批,马步芳获准入了沙特国籍。1975年客死于沙特,终年73岁。西北军系:张自忠()字荩忱,河北故城人。毕业于天津法政学校和济南法政专科学校。后投笔从戎,1916年入冯玉祥部,在教导团学习时,被冯玉祥誉为“标准学兵”。先后任学兵连长、学兵团长、第十五旅长。因与石友三不睦,曾一度带兵投入晋军商震部。中原大战时任孙良诚左路军师长,战后他率部改投了宋哲元,任第二十九军第38师师长。孙良诚闻之,急忙派人向他赠送黄金和小轿车,但张自忠却不为所动。1935年任察哈尔省主席,并授首批陆军中将。“七七事变”后,宋哲元无法固守北平,在率二十九路军撤走时,委派他继秦德纯出任北平市长,单枪匹马与日本人周旋。这本是聪明人绝不肯干的苦差事,他因此背了很多的骂名和误解,被民众骂为认贼作父,不忠不义!大约是出于一种急于想表明心迹的冲动,他在被蒋重新任命为第五十九军军长后,打日本人异常的猛勇和拼命!台儿庄一战使他一举成名。在抗日将领中他以不怕死著称,连日本军人也很敬重他。台儿庄会战后他出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并于日与孙震一同被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他有很大的鸦片瘾,后来虽然号称戒了,但打仗时还是要抽上几袋。鸦片使他打起仗来完全不顾自己的死活,常常只带少量部队亲自上阵与日寇搏杀。1940年他亲率二千余人在湖南南瓜店截击日军,结果反被包围而战死。死后被追授为陆军上将并举行国葬。孙连仲()字仿鲁,河北雄县人。西北军的“小五虎将”之一,是冯玉祥的主要将领。早年是个很不错的车把式,17岁那年因不满婚姻,进入冯部当兵。因长得人高马大,受到冯的注意而升官。曾在冯军中任班长、连长、炮兵团长、卫队旅长、国民军第九军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中原大战时出任反蒋联军第二方面军第五路军总指挥。战败后投蒋,所部被改编为国军第二十六路军,他出任总指挥,辖有二十五、二十七两个甲种步兵师和骑兵第四师。投靠蒋介石后,他出任右路军司令和青海、甘肃省主席,积极参加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得到蒋介石的青睐。不料因病去上海医治脱离部队时,他的第二十六路军被副总指挥季振同、赵博生和师长董振堂等率领大部投了红军,成了中央苏区的红五军团。日授首批陆军中将第十二名。日与庞炳勋、盛世才一同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台儿庄会战,所部被编为第一军团,与李宗仁结下友情,此后一直在李的领导下作战。1937年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武汉会战中任第三兵团总司令,后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他出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任李宗仁任主任的北平行营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任首都卫戍总司令。李宗仁当上总统,他出任参军长。后去台。庞炳勋()字更新,河北新河人。毕业于随营学堂和东三省测量学堂。冯玉祥的得力部下,西北军第十军团和第三军团长,第四十军军长。中原大战他任第二方面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后投蒋。与张自忠有隙。1935年被授中将。曾参加台儿庄之战。战后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出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和蒋鼎文的冀察战区副总司令。1943年被日军所俘,与石友三、孙良诚一同做了汉奸,被汪精卫任命为第五方面军总司令和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9年去台,63年病故。刘汝明()字子亮,河北献县人。出身贫寒,到天津当铺做学徒,16岁时投左路备补军第二营,冯玉祥嫌他个头太矮,他却倔强力争,得到冯的喜欢。从此忠心耿耿,作战勇敢,成为冯的“十三太保”之一,一直当到警卫旅长。有“呆子”的绰号。1926年任第十师长,并加入国民党。1927年任国民联军第二军长。中原大战时任第五路军总指挥。失败后任宋哲元第二十九军暂编第二师长。1936年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同年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七七事变”后任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1939年他任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68军军长,在抗击日寇中表现出色,受到蒋介石的青睐。1943年他升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次年八月,他参加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学习,并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6年第二集团军改为第四绥靖区,刘任司令。1948年10月改编为第8兵团。曾参加淮海大战,后任京沪杭警备副司令,闽粤边区剿共总司令。1949年与其弟刘汝珍逃台。晋绥军系:朱绶光:湖北襄阳人,晋绥军重要将领。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在日本时加入同盟会,连阎惜山入同盟会也是他介绍的。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军政部代理部长。1929年任第三编遣区副主任。后历任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北京卫戍司令,第二战区参谋长、中华民国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1935年授陆军中将,37年4月10日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桂系:廖磊:广西陆川人,桂林陆军小学和保定军校三期生。新桂系的重要将领。因为与唐生智是同学,他毕业后先在唐部任职,后来才转投新桂系。1927年二次北伐时,他与桂系另一个思想左倾不安份的军事将领李明扬一起响应革命,李出任国民军第三十一军军长,他出任国民军第三十六军军长。蒋桂战争前夕,蒋介石为了分化桂系力量,重新起用唐生智,让他去策反驻守津沽地区的白崇禧部队。因为白部大多是唐的旧部。此招极为成功,不光唐的旧部下李品仙和廖磊叛桂拥唐,军中甚至哗变要逮捕白崇禧——仓皇无措的白崇禧跑到廖磊的第五十三师师部求助。廖磊很讲义气,亲自护送白崇禧搭乘英轮逃回南方。第二天唐生智便到了天津,将白部改编为讨桂第五路军,亲任总指挥四下通缉白崇禧。1935年被授予陆军中将,日与夏威一同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0年任号称“钢军”的第七军军长,1937年任第七军团长率部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日战争。后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8军军长,第五战区豫鄂皖边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等职。他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抗日战争中兼任安徽省主席;虽然只做了一年多,但他勤于政务,殚心竭虑,竟以操劳过度而心脏病发作猝死于任上,受到国民政府的表彰,并被追授为上将。盖桂系有李宗仁、李品仙都做过安徽省主席,有原则云:“一要升官,二要发财,三要女人,四要安徽人说广西人好。”而廖磊是桂系中做的最好的,不光安徽百姓说他好,民国政府说他好,连共产党也说他好。李品仙()字鹤龄,广西苍梧人。保定军校三期生,毕业后入湘军,在保定同学唐生智手下任第三师长。北伐时任国民军第八军第三师长和第八军军长。新桂系解决唐时,他因是广西人而被留用。他曾哭着对白崇禧说:“从今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再造爹娘!”但之后不久他便通电支持唐生智和蒋介石,参与肢解新桂系,白崇禧对他恨之入骨。但因为是用人之际,还是勉强请他回来,叶琪死后由他接任了参谋长。1935年被授予陆军中将,37年3月13日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抗日战争中表现突出,率部打日本鬼子十分英勇,在津浦路、随枣战役中建立殊勋。先后担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第四兵团司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1集团军总司令、豫鄂皖边区兼第21集团军总司令、安徽省主席、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等高职。1946年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49年任桂林绥靖公署主任。去台后任总统府上将顾问。他为人好货成性,反共积极,曾与何键策划“马日事变”。1938年他曾盗窃楚怀王墓,还行贿蒋介石。夏威()原名钧善,号煦苍,广西容县人。桂林陆小和保定三期毕业生。北伐时任国民军第七军第一旅长和第七军副军长,是新桂系的宿将。抗日战争中任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6军长、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方面军副司令官。1935年被授予陆军中将,37年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1946年任第八绥靖区司令官。1948年任安徽省主席。1949年出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去香港定居。他为人好色,但打仗勇猛。北伐时的“龙潭战役”中,他血战七天七夜,取得大捷,得授上将。在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时,他率部全歼了红五师和红四师,成为国民党中消灭红军整师的第一人,受到蒋介石的高度称赞。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与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一起被称为新桂系四巨头,徐悲鸿曾为李、白和黄绍竑三人画巨幅油画《广西三杰图》。1912年桂林陆小毕业后入武昌陆军预备学堂,1914年入保定军校第三期,与白崇禧是同班同学。1916年毕业后与白崇禧一同回到广西百色,在老桂系军阀马晓军的陆军模范营任连副。两人后来一起被提升为连长和营长。广西被粤军占领后,他与白崇禧拉起了一支千余人的人马,但一直不太顺当。又逢白崇禧患重病,黄绍竑在流离失所中,恰好李宗仁在玉林地区发展队伍,通过黄的堂兄将他拉了过来。黄绍闳天资聪慧,志向高远,总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李宗仁对他很仁义,不仅给他足够的地盘和军饷,还容忍了他拉走自己的部队。为此黄绍竑对李宗仁十分感激,甘心情愿奉李为首。他与白崇禧以李宗仁广西自治军第二路第三支队(只有夏威、陆炎和韦云淞三个营)逐渐发展到广西讨贼军三千多人,1923年还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1924年与李宗仁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他出任联军副总指挥兼讨贼军总指挥,辖有俞作柏、伍廷飏、夏威、蔡振云、吕焕炎五个纵队。为了发展势力,他与白崇禧还把保定四期同学,湖北人胡宗择和陶钧拉进讨贼军任总参议。北伐时任国民军第七军党代表,在新桂系中有谋士之称。1929年新桂系最盛时,李宗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和武汉政治分会主席,黄绍竑则任广西省长兼第十五军长,在广西招兵买马准备与蒋介石决一高下。此时第四集团军的三个主力军长为夏威、胡宗择和陶钧,三人还在桂系第一次被肢解时代替李宗仁和白崇禧主持两湖的军政,并称为“夏、胡、陶”,时人讥为“瞎胡闹”。蒋军大举压进时,白崇禧本想将第四集团军带回广西,谁知胡、陶二人不愿离开湖北老家,李宗仁奈何他俩不得,致使桂系坐失良机。第一次蒋桂之战爆发后,蒋介石设法拉拢了曾任第七军第二旅长和黄浦军校南宁分校校长,时任广西农工民主厅长的俞作柏反桂。俞作柏当年曾劝黄绍闳率讨贼军攻李以壮大自己,为李所忌恨,后来遭到李、白的冷遇。他对李早就心怀不满,便派他弟弟俞作豫去武汉前线说动他的表弟,时任桂系师长的李明瑞反戈。李明瑞也是个思想激进的左派军人,他又策动了另一个师长杨腾辉临阵倒戈,宣布反桂拥蒋。武汉桂军阵脚大乱,胡宗择、陶钧和夏威只好通过孔庚向蒋表示下野并出国,第四集团军尽被蒋介石收编。李明瑞和杨腾辉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四编遣区正副编遣特派员,率所部坐船杀回广西;俞作柏则当上了广西省政府主席。日,逃回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组织护党救国军拒蒋。李宗仁去香港联络别的反蒋派别,黄绍竑和白崇禧率兵分两路进攻广东,结果大败。二人只好将残部交给许宗武和韦云淞,双双逃往越南避难。掌握了广西军政大权的俞作柏和李明瑞要求与中共合作,结果中共派出了邓小平、张云逸和萧楚生等到广西发动了所谓的“百色起义”。9月17日,张发奎在湖北宜昌发表反蒋通电,要求汪精卫回国主政,并向湘西进军。27日俞作柏在南宁就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通电响应张发奎宣布独立,并率部进攻广东,蒋张桂战争爆发。但张发奎很快被何键击败,而李明瑞的三个师全被收买叛变,陈济棠的第八路军攻入广西梧州,俞作柏仓皇逃往香港。李明瑞后来投了共产党,做了红七、红八军总指挥。11月1日,张发奎由湘西退至广西,李宗仁和白崇禧、黄绍竑重回广西;汪精卫与桂系捐弃前嫌共同反蒋,任命李宗仁和黄绍竑为护党救国军第八路总、副司令。黄还兼任广西省主席。17日,李宗仁和张发奎发表联名讨蒋通电,二军进攻广东,被何应钦指挥的五路大军击败,退回广西。此时,国民党中的左派(改组派)和右派(西山会议派)联合起来共同反蒋。12月2日,时任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主席的石友三在江苏浦口通电反蒋,隔江炮击南京。次日,唐生智等五十三人在河南郑州发表联名通电,表示拥汪联张(发奎),与石友三一同反蒋。下旬,蒋介石联合阎惜山,从南北夹击唐军,先后攻占了遂平、郾城、郑州等地,并摧毁了唐军在驻马店地区的补给基地。1930年初,唐生智化装潜逃,所部被蒋介石改编。之后黄绍竑又积极参加了“蒋桂冯阎战争”和“两广事变”。由于在桂军和张发奎部与蒋军在湖南战役中指挥迟缓,贻误了战机,使李宗仁、白崇禧,尤其是张发奎对他十分的不满。黄一向心高气傲,一怒之下便公开辞去桂军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广西省主席职务,并向蒋发出和平呼吁。1931年他离开广西赴南京任职,这给桂系很大打击,使桂系首领由“李黄(绍闳)白”改变为“李白黄(旭初)”,黄旭初继任广西省主席。李宗仁因此秘密组织了一个“革命同志会”,由他本人和白崇禧、黄旭初、张发奎任常务干事,作为广西党政军的核心。蒋桂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重新合作,黄绍竑于日与黄旭初、陈仪被授予陆军中将并同时授中将加上将衔。后因国民军中上将员额不够用了,而他又长期脱离军界现役,便与另三位脱离军职,只在军事参议院养老的加上将贺耀祖、王树常、鲍文樾一起被改授了陆军中将。其中鲍文樾在1940年因加入汪精卫政府任职,被国民政府下令剥夺了陆军中将衔和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之职。黄曾当过国民政府的内政部长,湖北省主席,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浙江省主席等。国民党中央委员。48年和49年帮助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和代总统。国共谈判时充任和谈代表。50年参加所谓的香港通电起义回大陆,出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反右时被毛泽东点名批判,“文革”开始后被红卫兵小将揪斗游街,不堪殴辱而自杀。黄旭初()广西容县人,桂林陆小和武昌陆军中学毕业后因成绩优异,于1914年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后回到广西,在马晓军的模范营任连长和营长,后调广西督军署任中校参谋、省长公署军政处总务科长。1923年粤军从南宁撤走后,他曾被自治军蒙仁潜部扣押,指为“通敌有据”险遭杀害。恰好李宗仁在南宁与各自治军首领接洽善后,知道后竭力为他辨白,将他保了下来,带回玉林委任他做了“定桂军”参谋长。从此他便为李宗仁主持戎幕,运筹帷幄,使全军上下归心。他为人精明强干,沉毅敬谨,善于明断,不怒自威,在桂系中拥有很高的声望。他的政治操守和道德文章都很出色,成为新桂系最好的管家。北伐时任国民军第七军旅长和第六师长,留守广西。1931年任第十五军军长。1931年7月至1949年任广西省政府主席。1937年被直接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6年7月至1938年2月兼任广西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委员。1950年还出任台湾国策顾问,1975年在香港去世。李汉魂:()字伯豪,号杰华,广东吴川人。早年曾肄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法科,后改考广东陆小第六期和武昌陆军预备学堂第二期。1916年转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入国民党。毕业后分配到山西阎惜山部任见习军官,因病回乡,在吴川中学教书。后入粤军第二师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为余汉谋。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粤军改为国民革命军,他在李济深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任参谋长,跟随师长张发奎东征陈炯明,南征邓本殷。1926年北伐,他任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参谋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和围攻武汉的战斗。11月任第三十六团团长。“四一二”后第四军分裂为两派:拥蒋的陈铭枢去上海找蒋介石,反蒋的张发奎则投靠了汪精卫。为保卫武汉,扩编第二十五师,李汉魂出任副师长。北伐中李获河南上蔡城胜利,并进占了许昌和开封,俘虏了奉军师长富双英,被提升为二十五师长。南昌起义后,李汉魂随张发奎率部南下追击,并镇压了广州起义。1928年随蒋介石北伐,消灭张宗昌残部后,第十军缩编为第四师,张发奎任师长,李汉魂任副师长。1929年参加蒋桂战争后,辞职赴香港。1931年余汉谋奉陈济棠之命率第一军赴江西围剿红军,李汉魂被招回出任独立第三师少将师长。1933年陈济棠任命他为第一集团军总参议,34年又调任独立第二师长兼粤北区绥靖委员,并任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驻防汕头指挥粤东军政。1936年两广事变,李苦劝陈济棠以大局为重,陈不听,他辞职赴港还发表声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陈济棠失败后他返粤复职。抗日战争爆发,他出任余汉谋第十二集团军第64军中将军长北上抗日,在陇海线攻克日军罗王寨,获“华胄荣誉勋章”。1938年任第二十九军团长,参加武汉保卫战,取得德安大捷。11月出任广东省主席。1939年后任第九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辞去军职专心政务,任广东省主席六年又八个月。抗战胜利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任余汉谋出任主任的衢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后赴欧美考察。1949年李宗仁当选总统,招他回国,于2月21日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出任总统府上将参军长。三月何应钦组阁,他出任内政部长。不久赴美定居。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四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