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EEE@NTU的offer了,请热心人指教我应该去爱你做哪些准备

关于在新加坡(NTU为例)申请美国MASTER/PHD&的一些看
看到很多人对申请美国的MASTER/PHD有兴趣,然后也在PPJJ主贴下面也回答了几个问题
这个帖子我想发一个主帖比较合适(作者来自NTU
心雨论坛&在中国大陆貌似上不了))
1.关于在美国读书,首先就得想好自己是读MASTER还是PHD,因为很多学校都是如果读PHD就直接申请PHD,如果读MASTER就申请MASTER,和新加坡一样,不需要一定要有MASTER学位才能申请PHD。申请流程几乎都一样,但是学校在决定这两个录取的时候,是很不相同的。
2.很多学校(虽然不是所有的)网页上都写明申请MASTER没有奖学金,PHD才有,所以申请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你需要不需要奖学金。
如果家里有钱,一个好的选择是自己出钱,读名校的自费硕士,因为将来你的履历表上不会写上你是拿奖学金的还是自费的。
申请中一个很平常的情况是
如果能拿到50-60名学校的全额奖学金(OFFER),20名的学校通常会给你AD(只是录取,需要自己负担学费生活费)
如果能拿到20名学校的OFFER,TOP10的学校通常会给你AD
所以就看你愿意拿奖学金读60名的大学,还是自费读10几名的大学了。
在同等的情况下,自费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读更好的学校!
补充几个EE,CS专业特别容易拿到自费硕士AD的名校:
最容易的:USC,哥伦比亚,这两个基本是人人都可以拿到自费MS的AD,录取人数众多,USC据说一年招收好几百,哥伦比亚也有1,200,因为
人数特别多,所以没有导师,一般也不做任何研究,完全以找工作为目的。
次容易的:UPENN,DUKE,YALE,CMU,UW,UMICH,UCLA,这些学校硕士人数都不太多,自己可以选择是课程硕士还是研究硕士,通常情况有导师分配,想MS毕业直接找工作的可以选择课程硕士,想继续读PHD的可以选择THESIS硕士。
比较难的:斯坦福,斯坦福很贵,但综合和电子专业排名都非常出色,经济条件很好的可以考虑。
私立名校学费都在一年3万美元以上,哈佛,哥伦比亚,杜克,JHU这些都是3万5左右的学费;生活费看地区,便宜的地区
房租生活费加起来500-600美元就够了,贵的得800-1000。公立大学学费相对便宜,大部分在1万多一年,但是也有3万以上的,有几所特别便宜的公立大学补充如下:其特点是学校不错,AD很容易拿到,学费生活费也都很低,性价比很高:TAMU,VT,UFL。
3.本科直接申请MASTER,没有PAPER是很正常的,不需要担心,大部分人本科申请的都没有PAPER的。你的GPA和G,T还有毕业学校是关键,加上毕业论文的经历作为你的研究经历就可以了。如果有论文对申请来说是很大帮助,无论是比较好的会议论文还是期刊论文都会给你的申请大大增色。
如果读完研究生申请PHD还没有PAPER,那对方学校就很有可能置疑你的能力了。
4.MOE的BOND,SM1,SM2,SM3都是有六年BOND的,不过MOE BOND广义上包括三年的TUITION
GRANT的BOND,所以这个还是很少有人没有的吧。基本上只要在新加坡读过本科的都有BOND在身,至于脱这个BOND,方法不外乎几个:
1.最潇洒的,把钱还了,不过这个方法估计很少有人会用
2.拿到OFFER,然后跟MOE商量,交押金或者不交具体看MOE决定
3.拿到NSS或者NTU,NUS OVERSEAS SCHOLARSHIP。如果拿到这几个顶尖奖学金,ASTAR和
NTU,NUS会帮你处理好一切,你什么都不用担心,只管好好回国玩一通准备读PHD就行了。毕业后新加坡工作,如果是NSS就回ASTAR,NTU,NUS的就回大学做教授。
4.我不知道的方法
关于BOND,对于SM1,SM2,SM3的学生在美国读硕或者博, MOE
的官方回答是CASE BY CASE。
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06年来美国读书的都是交了押金的
07年基本都不用交,但是需要有担保人
所以MOE的政策很多时候是和年份挂钩的,要看运气
跟拿到OFFER的学校没有关系,但是一般拿到名校的OFFER,和MOE商量,MOE都会放行,区别就是有的不需要押金,只要担保人签字就行,而有的得交好几万的押金。
很多人都是毕业了先在大学做一年到两年PO,这是个很好的选择
一来这个可以算工作时间,如果要交押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交的也会少
二来工作一年也可以赚点钱,交押金,申请的时候都用的上,很多学校申请费也都要80美元左右
三来工作了之后会拿到PR,PR对在新加坡申请美国签证包括跟MOE商量的时候都有好处
4来很多毕业前没时间考G的可以在做PO的一年里把G考了,申请材料准备好
5.至于帖子里面很多人关心申请的成绩,一般来说FIRST CLASS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要求你给出详细的名次或者百分比,NTU
的FIRST CLASS
一般是TOP10%,在推荐信中也多次需要教授填写你的具体名次或者百分比,当然是越高越好,像柏克力的推荐表格如果我没有记错,选项是这么样的:
这个学生是今年我见过最出色的
这个学生最近几年我见过最出色的
这个学生是最近?年我见过最出色的 ?是要求你的推荐人填写的
从这个选择也可以看出竞争还是异常激烈的
自己是不可以查到自己的具体名次的(除非你是李光耀金牌,第一名,不用查也知道),一般人可以让教授帮忙查,你可以查到你的平均分还有名次,例如7th/890,就表示你在EEE
890个学生里面是第七名。这种在申请的时候都很关键
申请美国大学,实力很重要,也有运气的成分,做了自己所有能做的,然后祈祷自己好运吧!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特例,例如XXX本科来自三流大学却去了康乃尔,或者XXX
本科成绩不好却去了布朗我们就觉得人人都可以这样,毕竟那是少数人
就是在MIT哈佛,你也会遇到来自普通大学的人,虽然这种几率是很小的。大部分学生还都是来自名校,也是TOP1%
TOP2%这样,甚至你能遇到国际奥赛金牌全世界第一名这种大牛。任何时候都要看一个整体的比例,看特例容易误导自己!
另外在新加坡申请美国PHD有个空子可以钻,可以试试
SMA难度比较低,新加坡给奖学金,可以先申请这个拿到MASTER,有一个MIT的MASTER在手再申请美国PHD,就会容易很多。
当然如果只是想申请MASTER不想读PHD就不太适合了
对于电子计算机这些学科,即使是PHD也很容易进入工业行业,但是对数理化这些就相对难找工作一些
另外数理化生物这些方向比较容易拿到奖学金,电子计算机相对比较难,商科和文科也比较难
当然世界是公平的,难拿到奖学金的找工作就很容易,像容易的学科,像生物这些很难找到工作,很多人毕业了都必须继续做POST
6.生活,美国很多大学都在比较小镇上甚至是美国农村。所以过习惯了新加坡生活的学生到了美国也会不很适应,南大国大在学校吃又便宜又好吃(到了美国,你就会知道在国大南大吃的真的很好了),要自己做饭,也要担心路上遇到人跟你要钱(甚至手里有武器),你不能像在新加坡一样经常去看电影,不能去BUGIS吃火锅,不能去CITY
或者义安城购物吃成吉思汗。刚开始如果没车又没有熟悉的师兄师姐,去个超市你都去不了,理发比新加坡贵,而且理得差,水果非常贵(新加坡很多水果真是太便宜了)。如果是在波士顿或者五大湖,冬天会很长,有的地方有六个月的冬天,
优点:这里啤酒和哈根达斯很便宜,哈根一桶3美元,够吃好几次的了。啤酒有好多牌子,都很便宜。
奥兰多有好玩的迪斯尼乐园,华盛顿有无数免费的世界级的博物馆,西部和东部都有很多世界闻名的自然公园(黄石,大烟山…),有超蓝的天空
有更纯正一点的西方文化,有世界最顶尖的大学
所有的这些都是自己要想好的。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在得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也会失去一些,关键就是看自己怎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7.美国学术水准: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很明显,以EE为例
EE的教授水准到了相当高度后能被选为IEEE FELLOW,像NTU的XIE LIHUA这些。基本上EE的师资很多时候就是以IEEE
FELLOW数量来衡量的。中国内地高校前几年统计过,所有高校IEEE
FELLOW加起来是23个,亚洲比较多的有香港科大,好像是9个(前两年的数据),NUS 好像是5个。
美国拿UCSB为例,UCSB 综合排名40多
EE 排名20,是一流大学但不是超一流大学
EE UCSB 有28 IEEE FELLOW,还有一个诺贝尔得主(物理奖,在EE做跟半导体相关的东西)
所以可以看出学术上的强大。
读PHD,除了专业排名,学校综合排名和导师也相当关键。例如哈佛虽然电子只排名3-40名,但是不代表哈佛的EE就很差,只是因为哈佛的EE很小,很多方向没有教授做,只要有做的方向还都是很强的,而事实上哈佛EE的排名已经比很多EE
FACULTY数量是哈佛好几倍多的学校排名高多了。
另外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大学要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浸润。独特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会让人一辈子受益,会让学生有归属感,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当一个学生拿到专业排名前十的GIT和专业排名3,40的哈佛的时候很少人会考虑前者也是显而易见的,进了学校后,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导师,能在名校执教的教授都是相当有水准的。
美国综合前20的学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流的大学,都是很值得一读的
8 补充一点工作情况,美国的工作机会几乎无疑是比较多的,很多大公司,实习机会也很多,自己有能力的话,无论是在大学做学术还是出去到工业界都是不错的。从第二年开始不少PHD学生都会暑假三个月出去实习,美国的薪水比较高,就我知道的几个公司实习薪水如下:微软,实习5000美元一个月,GOOGLE
7700,思科
6000,根据部门不同,地点不同,会有少许变化,一些本地小公司不等。如果是正是员工,在实习薪水的基础上再高40%的样子,薪水还是相当丰厚的。当然美国的税也很高,学生拿的是TA,RA,要交20%左右的税,毕业工作之后,是20-35%,具体比例跟自己所在的州,还有自己的婚姻状况这些有关。
9 最后要说的就是美国读PHD真的比较辛苦,所以一定要有心理准备,想好自己要什么。要不然咬咬牙,考了G,申请了,很焦急的等待后拿到了OFFER,签证也过了,到了美国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样就很麻烦了。
美国的学术的确是超一流的,真的想做学术的人,在美国读PHD当然还是首选,繁重,难得不可思议的作业,各种各样的PROJECT,教授的PUSH,很辛苦,你会经常赶作业到1-2点,甚至通宵,但也的确能学到好多东西!
关于美国申请的一些题外话
对于申请难度,我再稍微说几句,说实话,直到我申请之前我没想到过会这么难的。很多大一的孩子都可能会做MIT梦,到了大四,到了申请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会成熟了许多。
我把我的经历还有同学的一些都讲讲吧,大家心里也都有个数
作为理工科里最难申请的专业,难度真的很高,很多时候对EECS的人来说,面临尴尬的选择,对于金融,商科,说实话奖学金是很少,比EE还少,可是很少有人读这些的会想读拿奖学金的,很多人潜意识上申请的时候就没想过拿奖学金,一般能给减免一半学费就很满意了。
对于物理,化学,生物,申请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一定要拿奖学金才读的想法,因为这些专业太难找工作了,而且这些专业的PHD普遍比工科时间要长,物理生物经常要6年,EE
CS 这些4-5年很多人就可以毕业了。一个已经第五年的读物理的师兄跟我说,他们当年进校12个读物理PHD,现在持下来到第五年的也就6个人而已。至于化学专业在北美论坛看看,据说PHD毕业了只有3%的能够直接找到工作不需要做博士后的。
所以当国内很多人欢天喜的拿到化学一个7,8十名的大学的奖学金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到了美国,看看实验室那些第五年,第六年的师兄为工作在挣扎的时候,才是他们真正折磨的开始!在GTER上看看,很多人申请的时候就是以100-200名的大学主打的。其实我们看到的很多时候只是那些最好的,最幸运的!
在美国做FACULTY是异常难的,看看一个50名大学的教授简历你会发现大部分都是TOP10学校毕业的PHD。像生物这样的专业,耶鲁毕业的能拿到NTU的教职已经是出路非常好的了,因为工业界很难把这些专业毕业的PHD分流出去,所以做教职就非常难,除了少数大牛,绝大多数小牛都是继续做POST
DOC,等待机会,其实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计算出做FACULTY的比例,一个教授一辈子大概要带30个左右的PHD,如果我们假设学校规模大致不变,所有学校的FACULTY数量大致保持不变,宏观来看,那么只有等这个教授退下来,才会有一个人能做到教职,也就是说30个人里面有一个可以做到教职的。
对于EE,CS则很不同,工作还是相对很容易找的,工业界可以分流走大量的毕业生,也有很多大公司,微软,思科,INTEL,包括GOOGLE这些,当然还有很多很多中小公司,而且薪水其实比在大学做教职高,我问过我的教授为什么他不选择去工业界,而是在大学,他说他喜欢做研究,钱多钱少他并不是很在乎。
就从网上申请的结果来看,很多很多学校,包括名校现在都开始给AD,斯坦福AD每年给一大把,就是MIT这样理工超一流学校都给AD。这对那些有钱的申请者有用,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
07年NTU 的EEE 第一拿到了MIT还有好多名校的OFFER,可是说是NTU申请史上的第一人,他是EEE
第一固然是个重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发了三篇很不错的JOURNAL
PAPER,对一个本科生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很多学校都给了OFFER。
我当年这一届的第一成绩好得空前绝后,但是没有论文,很多学校都拒了,当然这些也有客观因素,现在NTU很多名目繁多的研究项目,当时我们读的时候没有任何做研究的机会,我们能有的只是最后一年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做得好能发一篇,而且很多时候这也取决于教授,跟有的教授做有的方向基本是不可能发论文的,当时我们很多人能做的就是寻求3年半读完,而且还能拿到很靠前的名次,而且当时想到美国读书的人比现在更少,也很少有师兄师姐能够聊聊这些的,其实现在想想,四年读完,多做点研究,多发一两篇论文,对于想读名校PHD的来说才是正道,而且三年半读完有时候也会稍微影响成绩。现在NTU做研究的机会也多了,改成A+
A-制度之后GPA 也会比原来更容易拿到好成绩。
还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EE
申请上,清华在亚洲是独大的,再下面也是汉城大,NUS这些,NTU申请丝毫没有任何的优势,NTU历史短,去美国读书的人也少,很多教授也不了解,不知道NTU。
很久以前当我听说一个很强的师姐,CE的第一名(这个可能现在PHD都快毕业了)读的是西北大学的时候,我挺惊讶的,当时我还是大二或者大三吧,我就想她那么厉害怎么不读MIT呢?到自己申请的时候,经历过那个3月的等待之后,每天去水木,去GTER看大家报背景,报OFFER你才会知道,太多太多的牛人了,国内电子这些专业本来录取分数就是极高的,厉害的人非常多,国内申请人的基数也极大,国内读电子的人也多,像清华,上交,中科大,浙大,西交,每年都有大量EE的人申请,整个美国TOP20又能招多少人呢?清华电子一届大概有300个人左右,很多本科就想出国,本科没出的,很多读完研究生继续申请。MIT,伯克利这些学校的EECS很大,一个学校每年大概全世界范围能招200个PHD,但是这里面美国本土学生会占大量名额。像杜克西北哥伦比亚这样的学校,每年EE
招收也就20个左右,中国学生人数算多的,也只是个位数,还有美国人,还有印度人,还有欧洲的,韩国的。他们都会申请。所以对EE来讲,即使是清华的,也很多在美国6,7十名的大学读PHD
想想清华电子当年是以全省前多少名的分考进去的吧
我这届第一名的同学拿到了两个OFFER,
AD是有好几所,可是对很多家庭来说,自费读私立学校是不现实的。至于一个跟我比较熟的CE的第一名,他只有一个OFFER,如果没有这一个OFFER,他当年申请就挂了,他就直接在新加坡工作,不准备继续读书了。
所以要以最坏的打算来对待申请。
再来谈谈工作,
在美国相对工作机会比较多,读完PHD并不代表就一定要做自己的本行,对一些著名投行
像高盛,他们看重的是学校的名气,并不是你读的专业,你读什么专业都可以,只要你是名校的,而且能通过他们的几轮面试,我认识一个读了六年生物PHD的高材生毕业就去麦肯息了,做投行或者金融分析这些是最能赚钱的,做这些方面,你是读金融或者数学的固然最好,但是读其他方面的也没问题,你是本科生没问题,你是PHD我们照样需要,但是学校一定要好,综合排名一定要高。所以当时我申请的时候,MIT,伯克利这些并不是我的首选,MIT我也没有申请,一方面我知道我申不到,我申之前就知道我这一届第一名前一年被拒,还有我认识一个剑桥的女生也被拒,所以我根本就没有申。另一方面我也希望申请一些综合好,商科也特别有名的学校。所以当时我最列的几所最想去的是
哈佛,宾夕法尼亚,杜克,西北
这几所学校电子不去说他,哈佛是最低的,但是商科MBA这些都是顶尖的,哈佛EE
排名比较低,但是只是因为小,我喜欢的方向有一个极出色的教授,就在哈佛做教授,他本来在MIT做副教授,后来去了哈佛,上次我看到一个帖子,里面列了美国的20大天才,看到了这个教授的名字。美国很重视校友效应,所以如果回自己的母校读商科这些也会相对容易很多。
其实新加坡是很不错的,离开了新加坡,会发现太多太多新加坡的好。
新加坡的奖学金数量现在也比绝大多数美国大学都高。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安逸舒适的地方
所以从新加坡申请,得到一些的同时也必然失去很多东西,关键就是自己看看自己得到的是否大于自己失去的,而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同的,对一些人来说,失去的更多,对有些人来说,得到了更多
最近很是想念NTU
想起很久前看过的一篇对自己影响很大的文章里的一句话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该走的还是要走,纵然或有许多惋惜。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一念之差,或许是两个世界;一步之间,再回头,已然远隔重重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58复旦物理系牛人同时拿到MIT、UIUC、Columbia、Cornell、UCLA、UW、NTU、NUS的offer,附自述经验介绍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8复旦物理系牛人同时拿到MIT、UIUC、Columbia、Cornell、UCLA、UW、NTU、NUS的offer,附自述经验介绍
复旦物理系牛人同时拿到MIT、UIUC、Colu;发信人:widebat(widebat),信区:;标题:平民的申请总结(我没报过offer);发信站:日月光华(日13:2;写在前面的:;我没有后悔来复旦物理,因为复旦物理系能教会你如何;但我要提醒给理科的小朋友:如果你想保研,那么来复;当年高考进来,四川最高的两个分数(我和另一名同学;说
复旦物理系牛人同时拿到MIT、UIUC、Columbia、Cornell、UCLA、UW、NTU、NUS的offer,附自述经验介绍发信人: widebat (widebat), 信区: GoAbroad标 题: 平民的申请总结(我没报过offer)发信站: 日月光华 (日13:20:28 星期六)写在前面的:我没有后悔来复旦物理,因为复旦物理系能教会你如何做人。这里的老师是我今生在中国碰到的最好最好的一个团体。他们对像我一样的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可能比他们给自己儿女的还要多。这里的大多数同学也相当单纯,相当友好! They are willing to help others,that’s quite true!我讨厌煽情,但这些话我不得不说.但我要提醒给理科的小朋友:如果你想保研,那么来复旦物理。如果你想出国,去化学和生科,如果你想找工作去化学。我们系很本科生难发文章,有些研究生甚至博士、硕士毕业也没有文章。生物和化学的同学就不同了。每次和他们坐到一起总是听他们自信满怀的谈论自己的N篇文章,harvard,columbia,stanford,berkeley,yale简直司空见惯,家常便饭。那就只有聆听的份了。当年高考进来,四川最高的两个分数(我和另一名同学)都报了物理系,因为那时物理只在四川招2个,所以害得我一个好朋友只能填了数学,至今觉得有点对不起LYH小朋友。那时,化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最低的,直到现在我才晓得复旦化学是最――牛隆囊桓隼砜葡担雎诽TMD好了!!说实在话,我平时几乎不逛BBS,没从上面得到太多的信息和帮助,我也没参加如纨绔腐败等任何组织,我的申请总结本来第一条应该是列出一长串具体的人名。他们是我要衷心感谢的。我唐爽一辈子就是靠朋友扎起! 但由于怕大家看了我的文章会吐,还是放在后面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经历比较特殊,不大具有代表性。所以随意模仿有一定的危险性。先报硬件吧:复旦物理系, 综合绩点第2名文章数: 5篇 (其中有4篇物理学的,一篇宗教学的)Social position: 有很多, 我名片都是几种版本,不好一一讲。不过最近经常活动的是周易协会名誉会长(但我在里面没什么大的贡献,很对不起谢先生、孙老师、胡祖松的心血,还有小王他们)做过的项目:君政学者、科创,还有个国家科技什么什么的。语言:中文、English, 梵语 Shanghainess处于入门阶段,不过一直在学。 特长:Chinese Kungfu, traditional literature etc. 我还没报过offer:有兴趣的话BZ可以把我的也统计进去: MSE@MIT, MSE@UIUC, MSE@Columbia, EE@Cornell, EE@UCLA, EE@UW
EEE@NTU, EEE@NUS,NGS@NUS基础准备:不管做什么事情GPA是最重要的,大一的GPA是尤其重要的。因为其奠定了大学4年GPA的基础,也基本上可以定位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同时,是给进实验室打下基础。所以大学三年,80%的时间是在理科图书馆度过的。(但不是所有时间,人一定要学会玩,我是一有机会就要到处白相的人,或者说我天性贪玩).有的同学喜欢去三教、二教或者光华楼。但我还是喜欢理图:理图的板凳大、桌子大,二、三教的桌子板凳太小,光华楼的板凳和桌子之间距离太大,坐起来不舒服;理图的人比较固定,三年下来大家虽然不招呼但基本上都认识,及上进门要刷卡,所以放在理图的东西也相对安全;最用要的是理图的自修室是全校唯一一个开到晚上11点的教室(虽然3108也到12点,但是那里白天没法去)。我在理图基本是711型的人物,我看到理图的保安换了一批又一批,惟独我没有换。大一那年最可怕,很多研究生积极型很高,那时我住本部,没有车,有过早上5点起床去理图排队而最终没有占到位子的经历。后来就好了,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去占,叫小工早上去帮我占就行了。大二开始进实验室,大二上申请的君政学者。我进了很多组,其实原因都是因为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好,所以都很顺利。一个人读书不是光为了拿成绩进名校,关键是学会做人,所以人际关系很重要。我的学习过程和申请过程实际上也是靠人际关系堆出来的。我先后进了Prof. Jiang, Prof. Ma, Prof. Chen的组里面。因为我肯拼命,肯尊重别人,人家找我帮忙,我来者都不拒,真心实在意,所以抓住了很多机会。比如当时有很多人找Prof Jiang,但他对我说“我今年本来是不想带的,但是你找我,我愿意。你先再去看看其他老师那儿有没有你喜欢的,如果你觉得不合适,再回来找我。”进Prof Chen的组,也是CY老师介绍的。QQ说我和CY老师很哥们儿义气,但我觉得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还是不要把关系搞错了。后来我也介绍了几个同学到老师组里,有饭大家吃,有财一起发嘛。相继先后,大大小小都有点文章。系的书记和主管系主任都说的,物理系的几十年的本科生教育历史上,比文章数我是最多的。因为个人爱好,我还写过一些语言学、宗教学、文学、哲学的文章,很多都懒得投。有一篇宗教学的,是麻烦谢先生帮我投的,自己还比较满意。所以后来很多教授面试我的时候都没和我讨论科学问题,都讨论文化、宗教之类的东西。估计他们是在检查我的英语,和看我有没有吹牛。前期准备和套词:这段可能会另大家比较失望。我没有前期准备。我从10月份开始准备自己的申请,那时才开始给自己找学校。之前几个月一直在帮ex弄,包括辅导她GRE/ TOEFL,找学校,套词。最后跨专业帮她套到Virginia的教授。然后别人说她妈不答应。于是就吹了。所以我有冒充她人套到教授的经验,但自己始终没有套过辞,都是自己硬申的。(以下省略3000字)实际申请过程:那段时间心情比较低弥。什么事情都不想做。SUB也考得一塌糊涂,所以最后连物理系都没敢申,只有申请工科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因为我申了3个物理系全部被直接拒了。我之所以说人际关系很重要,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突显的。我当时什么东西都没准备,也没有心情申学校。一大群人就come to my rescue。音卉儿帮我写了PS,她在新加坡呆了7年了,写出的文章真是和我们这些土鳖不一样。用词相当准确,对我的刻画把握的相当好。徒弟、侄女、美女,三个MM每天轮换不停的用各种方式来骂我,有时候我也能听进去一些话,于是就申几个学校。每次骂醒一次,我就申几所,骂醒一次,我就又申几所。 当时的很多手续证明不是我办的,都是小工、阳子帮我去弄的,甚至推荐信,有些都是阳子帮我拿去找老师签的。最后才成就了今天的offer rain。后来我就碰到了囡囡,那个时候真的不想出国了,中间我去找过工作。这当中又有很多师兄、师姐帮我,汪师兄,陈师兄,萧哥这些金融界的前辈,还有老李,还去了中经的经理黄姐、国泰君安的经理何姐他们的家里,他们都帮我分析关系和形势。那个时候拿到MIT的通知书我都高兴不起来。囡囡的几句话给我鼓舞最大。“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你以后应该过我想象中的生活!你毕业之后就应该游历全国或者出国留学!”“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于是“岂容我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霸王别姬里面的什么“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就是这个意思吧。那个时候拿到MIT的通知书,之后是访问邀请函,我有点想放弃。曾黎同学听了很焦急,但也没给我说,就在背后悄悄帮我,帮我到处打听,最后给了我很多信息,我才决定接受访问邀请。当时时间已经不多了,我是上午拿的签证,下午坐飞机走的,很悬。整个过程中曾黎是个关键人物。当时9月份的时候情绪不好的时候,她过来看我,然后鼓动我去把护照办了,这成了我以后能及时拿到签证的因缘。后来又是她帮我把到处联系人,什么中国的、新加坡的,我把消息把握准了之后才过去的。这件事情中,对我鼓舞最大的还是囡囡。我走之前,她说要请我吃饭。先说是3点在学校等的,不过她说她要去办点事,推到5点在五角场见面。见面后囡囡送我一个很精致的wallet(大概意思是让我多发财多装钱吧),她说“这就是我今天下午去办的事”。当时我差点没哭出来。那天吃饭的时候居然还被误会是老板和小秘,还无缘无故冲过来一个二十五六的女的问我要名片。这扯远了,话归正题。后来我在MIT做一切事情的时候都很拼命,原因是一直被囡囡鼓舞着。过去之后,受到了高师兄、陆师兄、Albert的热情接待。到处帮我打听消息,教我怎么做。当然还有George、Captin,JJ Hu、JFL,Jing他们,认识了几天就帮了我无比大的忙。于是我吃饭的时候用5分种把老板摆平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被我“传奇一样的简历、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对实验深入的了解、广博的知识、和流利的英语震撼了。”于是,我就又创造了一个神化。复旦物理系历史上第2个到MIT的本科生。整个过程中还有张一帆师兄、权权师兄一直在给我提供可靠消息。简直是肝脑涂地不以相报啊!!面试:“第一个电面”,“NUS的面试”这两篇文章都是我发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也谈谈GT:SUB很重要很重要,老师很看重SUB,我SUB一塌糊涂,所以物理系没人要我。 G不是太重要,我整个考G就用了一个多月,成绩不理想,只是勉强够用。 T,特别是口语,太重要了,大家考吧!!我最后的GT成绩是除了chicago那个变态的地方都能去。拒信:一般教授或官方拒人都很有艺术。像女生跟男生说分手一样。我遇到过几种: 拒信之一:教授:“亲爱的爽,我真的很想和你在一起,但是我的director不同意!” 拒信之二:教授先问我“小唐,你爱不爱我喃?”我回答说:“爱!”教授马上就又对我说:“小爽,你真的真的真的是个好人!但是我们两个不合适!”拒信之三:“你很牛!但是我们只招猪!”拒信之四:“你很厉害!但我们这儿人太多,怕把你挤伤到了!” 总结:小工给我说过一句话“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就骑千里马”汪哥给我说过一句话“找老婆就要找绝代风华的”谢霸给我说过一句话“丑人多作怪”《增广》曰“为官需做相,及第必争先!”我总结出一句话“申请学校,要申请就申请第一名的,其他的浪费精力浪费钱了” 综观给我offer的学校是全美材料排名第一的MIT和第二的UIUC。其他学校都说我成绩烂,背景差,把我拒了。我的话什么意思,大家应该清楚了。学弟弟学妹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直接找我讨论。鸣谢:我说过,我的申请是一大帮人堆积出来的,不是我个人的结果。大一的辅导员教过我们一个很简单的交朋友原则:开始用真诚去对待对方,然后看对方的反应,如果彼以真诚,则是朋友,如果彼不以真诚则舍之。我觉得很有道理。我身边有一大群朋友,虽然有一小部分也是:“见死不救”“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酒肉朋友,但大部分朋友,在互相有难的时候都能够挺身而出。所以,整个申请过程我没做什么事情,都是靠别人帮的忙。 谢谢囡囡谢谢所有帮我的老师、老板、辅导员谢谢美女、徒弟、侄女谢谢音卉儿谢谢张师兄、高师兄、陆师兄、生权学长、雨哥、汪哥、陈哥、萧哥、Albert、George、J.J. Hu、Jing、J.F. Liu、闫师兄、林师兄、飞哥、老李、何姐、黄姐 谢谢大象、艳娘谢谢小工、阳子、小李、三旺、邹师妹、PB、李老师谢谢沈叔、赖叔、张叔、魏娘谢谢老汉儿、老妈囡囡罢吾刚It is a hope!吾罢囡囡刚It will make a legend!现在的遗愿就是帮囡囡拿到那2个证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58复旦物理系牛人同时拿到MIT、UIUC、Columbia、Cornell、UCLA、UW、NTU、NUS的offer,附自述经验介绍等内容。
 MIT、UIUC、Columbia、Cornell、UCLA、UW、NTU、 复旦物理系牛人同时拿到 MIT、UIUC、Columbia、Cornell、UCLA、UW、NTU、NUS 的 offer,附自述经验介绍 offer, 发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应该在车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