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俑清代紫砂壶值多少钱钱

清代十二生肖铜俑展出似微缩版圆明园兽首
发帖人:斜阳梦思
参与评论(0)人
共150多件 持续至5月10日
岁月舞台,午马值岁,未羊接班,周而复始。生肖作为时间符号,十二年一循环;生肖是一种属相,代表不同年份人群;生肖更是一种祥和的象征,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再过10天,我们将跨进2015年农历乙未羊年,因“五羊传说”被赋予“羊城”的古老广州,千百年来不断延续着“祥和”城市形象。广州文博人别出心裁推出的首个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文物展今天起在镇海楼开展,这个“文物上的十二生肖”大展,以文化十二生肖动物为载体,解读文物背后的寓意及生肖与人类的故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公开亮相。展览持续到5月10日。
呆萌的褐斑猪、调皮的小美猴……展示一个十二生肖动物和谐共处的大世界。本报记者昨天独家探营,在越秀山镇海楼见到这批聚齐十二生肖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等特色文物。150多件文物,整整跨越从西周到民国将近2000年时空。
谜团:生肖铜俑疑是微缩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体态小巧的清代十二生肖铜俑,他们人身坐姿像,姿态各异,貌似作揖拜年状,酷似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如果不是有人提醒,还真以为是“微缩版”圆明园兽首。与之媲美的是现场一套完整的宋代十二生肖陶立俑,陶俑身着长袍,昂首站立,神态祥和。这一站一坐的两套生肖俑像,相映成趣。
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介绍,广州博物馆馆藏这套宋代十二生肖陶立俑,是目前广州保护最完整的陶立俑。据介绍,十二生肖代表地支的12种动物,流行于隋至元代。
12件一套的清代微型生肖铜俑为何酷似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程存洁分析,其中一种可能是当年圆明园或许也曾制作了十二生肖兽首,作为厚礼用来赠送国外重要官员。具体有待史学家进一步研究考证。
重头戏:三羊纹花瓣形方碗昭示“三阳开泰”
记者见到,宋代亡羊补牢绿釉陶羊圈,明代铜羊花觚插,民国粉彩花鸟纹三羊耳尊,展场中以生肖羊题材最为突出。程存洁介绍,羊作为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人类从中国传统文化诞生时起就与羊密不可分。展品中清同治的粉彩三羊纹花瓣形方碗是一件体现生肖羊的特色展品,碗的外壁描绘了神态各异的三只羊谐音“三阳”,取“三阳开泰”之意来表示吉庆祥和。
在广州,羊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古代五羊衔谷的美丽传说使广州别称“羊城”,时至今日,“五羊衔谷”作为广州的城标、广州人的精神形象、亚运会的吉祥物灵感来源等,可以说羊文化所折射出的祥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珍贵:十二生肖展品从西周延续到民国
程存洁解读,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不同材质的日常用品或者工艺品上都有十二生肖动物的身影。展览选取文物跨越年代从西周直到民国,从生肖文物造型演变可以了解人类审美情趣的微妙变化。而同一朝代几百年的时间,龙纹图案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以明清时期各类官窑龙纹瓷器为例,观众得以窥见皇家御用龙纹图案的演变。
被誉为“中国白”的德化窑白釉堆塑盖盅,器盖、器身处以“侯封百世”等寓意美好的五组图案;在地方民窑潮州窑瓷器中,则有雄鸡贺岁造型,民间取鸡与“吉”同音,金鸡报喜则寓意好运降临。 (记者黄丹彤)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
盘点那些被玩坏了的童星:都成了长腿美女!
看图猜战舰 大奖等你来
百岁乌龟冬眠中被咬断前肢 因祸得福变身“龟车”
世界12座有“属相”的海岛:有的属相真让人脸红!
世界最大的推土机:意大利ACCO的“超级巨无霸”
列宁遗体保存近百年 专家:给金日成父子服务过
引以为戒!盘点史上最失败的自拍照
朝鲜阅兵式上“核背包”是假货?美俄都有奇葩核武器
国外超写实版刺绣!作者太重口味了
尼泊尔大地震致12座世界文化遗产损毁
中美军用机器人展开新一轮竞赛:壁虎PK蛇形机器人
中国人无法理解的日本30大怪现象
杨得志(),原名杨敬堂,湖南株洲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日生于湖南省醴...
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
热门关键字从 朝 珠 看 清 代 官 员 品 级 与 地 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从 朝 珠 看 清 代 官 员 品 级 与 地 位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8.2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赵翼(清代官员、学者)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清代官员、学者? 收藏 查看&赵翼(清代官员、学者)
赵翼(1727年(年)~1814年(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今江苏省)人。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并称清代。所著《》与《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别&&&&名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今江苏省)逝世日期1814年职&&&&业、史学家主要成就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代表作品《》
赵翼的先祖是宋代宗室,到了他的祖父尚且为官儒林郎,后家道开始中落。他的父亲赵赵翼铜像惟宽,字子容,以设塾授业为生。赵翼自六岁起,即随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六年(1741年)他的父亲在一家姓杭的大户家教书时去世。赵翼孤苦伶仃,无以养弟妹。杭家怜悯他,遂留他继承父业,继续教书。当时他仅15岁。十九岁入府学,成为。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应聘为富家课徒。
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职被解雇,饥寒驱迫他离家北上,投奔作幕于京城的亲戚。时年二十三岁。抵京后,赵翼以其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刘文正公延至家,纂修《》三十六卷。该书后来在乾隆三十五年完稿出版。
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庚午科北榜举人,又考中明通榜。由于主考官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又极爱赵才。积以日月,赵翼的诗文修养不觉大进。在此期间,赵翼虽在会试中败北,但仍然以文理畅通而先后考取礼部教习、。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入直军机。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计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翼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尹文端公、傅文忠公咸倚重之。其扈从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奉文字,几非君不办。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成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也。授翰林院编修。担任方略馆纂修官撰文,修《》。京察一等后,记名以备用为道员知府。二十七年(1762年),在顺天府乡试任同考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赵翼出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年(1765年),出任顺天主考官。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冬,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到任后,他视察全境。当时因购马补济滇军,有关部门改用大筐代替旧小筐收敛粮食。百姓怨声载道。赵翼允许改回旧筐纳粮,改变了常平仓谷出轻入重的弊端。同时对横征暴敛的监仓奴和书吏严加惩处,制定了各种利民的改革措施。镇安百姓感激涕零。后奉特旨,赴滇筹划与缅甸的战事。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返广西原任。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调守广州知府。获海盗一百八人,按律皆当死,乃条别其轻重,戮其魁,馀多遣戍。乾隆三十六年,经调部引见,赵翼任贵州贵西兵备道道员,任上,他查处两铅厂谋私利造成亏空的大小官员。改任贵西道经历,他又除掉短缺工资运费的多种弊端。
乾隆三十七年,上司知道他在云南参予过缅甸之役的军务,略次建功之际,在广州平海盗处理的谳大狱旧案事发,赵翼受弹劾被交部议而降级。三十八年,奉旨被吏部引见时,他以老母年事高为由,告假回乡,不再复出为官,朝廷准允辞官。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他取道山东赴京,打算在宦海竞渡中再决雌雄。行至台儿庄,忽患风疾,双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运屈服,掉头南归。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归隐生涯。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发生事件,闽督征台湾,道常州,邀请赵翼入幕商研。赵翼出谋划策,指出:靠省钱成功晚,反不如多花费用,给足军需,早些攻克成功,反而省钱。台湾因而被镇压平息。李侍尧奏明皇上,想要启用赵翼。赵翼坚决辞官,既归,复以著述自娱。主讲。往来常苏间,所至名流倾倒,传写诗篇,江左纸贵。与钱塘、齐名,如唐之“元、白”,合称“”。而君高才博物,既历清要,通达朝章国典,尤邃于史学,非袁、蒋所及也。存诗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亦为“毘陵七子”之一。赵翼与袁枚、()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家居数十年,手不释卷。所撰《》三十六卷,钩稽同异,属辞比事;其于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又撰《陔馀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虽未逮《日知》《养心》,并足为多闻之助。其馀《皇朝武功纪盛》四卷,亦征史才。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出,不拘唐宋格律,自成一家。有集五十三卷。又《唐宋十家诗话》十二卷。
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赴鹿鸣宴,赐三品冠服。
十九年(1814年)卒,享年八十六。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赵翼著《瓯北诗话》不满、的“说”与“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系统地评论、、、、、陆游、、、、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等,都独具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赵翼与袁枚、合称“清代”。赵翼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由于《二十二史札记》把《》、《旧五代史》罗织在内,实际赵翼著《廿二史札记》为廿四史。他单披阅廿四史就达3200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4000多种,工作量浩瀚。赵翼从40多岁动笔,到1796年方完成。成书时他已经是七旬老翁了。《》一书考证史籍著述体例的演变和历史事实的真相,显示出特有的经世意识和对大量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堪称是乾嘉朴学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出色成果。赵翼生前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死后多年,却声名大涨,以为赵翼“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二十二史札记》与《》、《》合称三大史学名著。赵翼,字耘松,阳湖人。生三岁能识字,年十二,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十九年,由举人中明通榜,用,入直军机,大学士傅恒尤重之。二十六年,复成进士,殿试拟一甲第一,王杰第三。高宗谓陕西自国朝以来未有以一甲一名及第者,遂拔杰而移翼第三,授编修。
后出知镇安府。粤民输谷常社仓,用竹筐,以权代概。有司因购滇军,别置大筐敛谷,后遂不革,民苦之。翼听民用旧筐,自权,持羡去,民由是感激,每出行,争肩舆过其村。先是镇民付奉入云南土为奸,捕获百馀人,付奉顾逸去,前守以是罢官。已而付奉死,验其尸良是。总督疑其为前守道地,翼申辨,总督怒,劾之。适朝廷用兵缅甸,命翼赴军赞画,乃追劾疏还。傅恒既至滇,经略兵事,议以渡戛鸠江,别遣偏师从进。翼谓普洱距戛鸠江四千馀里,不如由江东岸近地取猛密,如其策入告。其后戛鸠兵遭瘴多疾病,而所统江东岸一军独完,卒以蒇事。寻调守广州,擢贵西兵备道。以广州谳狱旧案降级,遂乞归,不复出。
五十二年,反台湾,侍尧赴闽治军,邀翼与俱。时总兵城守半载,以易子析骸入告。帝意动,谕大纪以兵护民内渡。侍尧以询翼,翼曰:“总兵欲内渡久矣,惮国法故不敢。今一弃城,则为贼有,全台休矣!即大兵至,无路可入。宜封还此旨。”侍尧悟,从之,明日接追还前旨之谕,侍尧膺殊赏;而大将军续至,遂得由鹿耳门进兵破贼,皆翼计也。
事平,辞归,以著述自娱。尤邃史学,著、皇朝武功纪盛、陔馀丛考、檐曝杂记、瓯北诗集。嘉庆十五年,,赐三品衔。卒,年八十六。同时袁枚、与翼齐名,而翼有经世之略,未尽其用。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为,亦其才优也。《咏史》
淝河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托战场。
空国而来骄必败,背城能战弱为强。
《澜沧江》
绝壁积铁黑,路作之字折。下有百丈洪,怒喷雪花热。
赵翼书法对联《山行杂诗》
山云才滃起,顷刻雨点飘。乃知云变雨,不必到层霄。
只在百丈间,即化甘澍膏。君看云薄处,曦影如隔绡。
自是此雨上,仍有赤日高。
《渡太湖登马迹山》
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
《闲居读书六首选一》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
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
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后园居诗九首选一》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
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需。
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
其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或且引为据,竟入史册摹。
喌呼来矮屋西,可怜啄食只糠粞。有时竟日无人喂,犹奋饥肠尽力啼。
六尺匡床障皂罗,偶留微罅失讥诃。一蚊便搅一终夕,宵小原来不在多。
《西湖杂诗六首选一》
一抔总为断肠留,芳草年年碧似油。苏小坟连岳王墓,英雄儿女各千秋。
《古来咏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戏作二绝选一》
鼙鼓渔阳为翠娥,美人如在肯休戈?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多。
《暮夜醉归入寝门,似闻亡儿病重气息,知其魂尚为我侯门也》
帘钩风动月西斜,仿佛幽魂尚在家。呼到夜深仍不应,一灯如豆落寒花。
依然形胜扼荆襄,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赠当筵索诗者》
盈盈十五出堂时,妙转歌喉劝客卮。也是人间生活计,老夫和泪写胭脂。
《和友人落花诗》
绮窗一枕小游仙,肠断秾华过去缘。薄命生遭风雨妒,多情枉受蝶蜂怜。
更无一语归何处,再欲相逢动隔年。绿已成荫芳草歇,鬓丝愁绝杜樊川。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论诗》五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赵翼墓位于无锡,墓地坐北朝南,背倚冠嶂峰,南对万顷太湖,墓前有清二十年 (1815赵翼墓)立的墓碑,碑上镌刻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赐进士及第、编修、贵州贵西兵备道、庚午科重赴鹿呜筵宴、晋加、显考瓯北赵府君召;诰封恭人、晋赠淑人、显程太淑人之墓”。 1983年冬重修。
1986年7月,由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赵翼纪念馆位于赵翼故居隔壁的,是赵翼六世孙赵争为纪念先祖,私人创办的一家民办常州赵翼故居纪念馆,于2001年开馆。 赵翼故里原在戴溪乡,57岁后他移居前北岸,居住达31年,嘉庆十九年卒于宅中。1987年政府将其故居设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清朝象牙秤价格多少钱
清朝象牙秤价格多少钱
09-09-09 &匿名提问 发布
清代吉林造戊申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中满文) RMB: 12,000 ¥13,200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四枚 RMB: 100 ¥880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2,800 ¥4,400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700 ¥2,750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大、小龙各一枚 RMB: 1,000 ¥1,540江南省造戊戌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 RMB: 1,000 ¥1,100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500 ¥3,850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3,080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3,080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3,300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2,000 ¥4,180甲辰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 ¥660江南省造庚子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 RMB: 15,000 ¥77,000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五枚(庚子 RMB: 100 ¥770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分二厘银币 RMB: 1,500 ¥1,650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300 ¥1,210四川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600 ¥660清代四川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 RMB: 100 ¥880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500 ¥1,870云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1,000 ¥1,100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库平一两(小字版) RMB: 4,000 ¥6,820光绪三十年湖北省造大清银币一两 RMB: 4,500 ¥8,800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一角 RMB: 1,500 ¥1,650光绪二十五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10,000 ¥19,800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一圆银币 RMB: 3,000 ¥3,300光绪二十四年北洋机器局壹圆银币 RMB: 1,900 ¥2,090清代至民国贰角银币一组十一枚 RMB: 100 ¥330清代银币一组六枚 RMB: 600 ¥660袁世凯像银币一组十八枚 RMB: 1,000 ¥1,320民国银币一组三枚 RMB: 100 ¥550民国三年袁世凯像一元银币5件 RMB: 100 ¥770民国壹圆银币一组六枚 RMB: 100 ¥330袁世凯像壹圆银币一组六枚 RMB: 100 ¥660民国八年袁世凯像银币一组三枚 RMB: 100 ¥770清代、民国银币一组八枚 RMB: 100 ¥330民国十年袁世凯像银币人像带点版二枚 RMB: 100 ¥660光绪三十四年北洋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RMB: 800 ¥880黎元洪像中华民国开国纪念一元银币 RMB: 800 ¥1,650袁世凯像洪宪纪元飞龙银币 RMB: 3,500 ¥6,050民国十八年美国版孙中山像帆船一元银币 RMB: 12,000 ¥17,600民国十八年英国版孙中山像帆船一元银币 RMB: 15,000 ¥16,500云南省造唐继尧像五十文纪念铜币 RMB: 800 ¥990民国三年袁世凯像伍分银币 RMB: 12,500 ¥13,750民国元年四川省双旗狮子图贰角银币 RMB: 5,000 ¥5,720民国三十二年孙中山像布图半圆 RMB: 5,500 ¥6,050民国十三年广西省造中心桂贰毫银币 RMB: 100 ¥220中华民国三十八年贵州省造竹子一元银币 RMB: 5,000 ¥13,200民国十二年龙凤一角、二角纪念银币各一枚 RMB: 500 ¥660袁世凯像洪宪纪元飞龙银币 RMB: 7,000 ¥7,700曹锟宪法成立纪念银币 RMB: 7,000 ¥7,700民国十年徐世昌仁寿同登纪念银币 RMB: 7,000 ¥9,350曹锟戎装纪念银币 RMB: 4,000 ¥5,280民国十年徐世昌仁寿同登纪念银币 RMB: 4,000 ¥6,050孙中山像开国纪念一元银币 RMB: 5,000 ¥5,500段祺瑞执政纪念银币 RMB: 3,000 ¥7,150袁世凯像飞龙银币 RMB: 3,500 ¥5,720袁世凯像洪宪纪元飞龙银币 RMB: 6,000 ¥8,250民国十二年龙凤小字银币 RMB: 6,000 ¥9,900四川光绪像卢比六枚 RMB: 100 ¥330民国八年袁世凯像十元金币 RMB: 12,000 ¥22,000民国十年九月段祺瑞纪念金币 RMB: 60,000 ¥132,000中华帝国洪宪纪元袁世凯像飞龙纪念金币 RMB: 70,000 ¥79,200曹锟文装纪念金币 RMB: 75,000 ¥85,8001866年、1867年、1868年香港一元银币各一枚 RMB: 15,000 ¥16,500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银币试打红铜样 RMB: 2,500 ¥4,400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三分六厘银币试打红铜样 RMB: 2,000 ¥3,850光绪江苏省造光绪元宝二文飞龙黄铜币 RMB: 1,000 ¥2,420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皖&二十文 RMB: 5,000 ¥5,500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一厘红铜试铸 RMB: 1,900 ¥2,090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一厘 RMB: 2,000 ¥2,200大清铜币二文背双花满穿试铸 RMB: 15,000 ¥16,500民国二十五年广东省造五羊壹仙红铜币 RMB: 22,000 ¥24,200民国十九年四川党徽贰分铜币试铸 RMB: 7,200 ¥7,920光绪年造户部戊申大清铜币中心&粤&十文 RMB: 200 ¥1,100光绪年造户部丁未大清铜币中心&粤&十文 RMB: 200 ¥1,540光绪年造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湘&十文 RMB: 500 ¥1,980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 RMB: 100 ¥440江苏省造壬寅光绪元宝十文 RMB: 100 ¥440江南省造乙巳光绪元宝十文合背、合面错铸各一枚 RMB: 13,000 ¥14,300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中心古币图案当十 RMB: 900 ¥3,520民国五年壹分铜币满穿样币 RMB: 5,000 ¥5,500民国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币 RMB: 5,000 ¥5,500民国二十八年党徽布图壹分大桂字铜币 RMB: 3,500 ¥3,850民国三十二年孙中山像布图半圆试打红铜样 RMB: 2,000 ¥2,200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三钱六分银币试打红铜样 RMB: 3,000 ¥8,580中华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铜币 RMB: 2,000 ¥2,200民国三年袁世凯像五分镍币试样 RMB: 6,000 ¥7,150中华民国五年广西都督陆荣廷纪念币 RMB: 1,500 ¥4,180民国二十六年蒋介石像还我河山纪念银币、铜币各一枚 RMB: 2,000 ¥2,420民国各类代价币一组八枚 RMB: 100 ¥1,650民国十八年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大型铜质纪念章 RMB: 1,200 ¥2,640民国天坛合金纪念章 RMB: 800 ¥1,320督办京畿水灾河工事宜处一等奖章 RMB:3,500 ¥4,180民国采玉勋章一枚 RMB:10,000 ¥16,500黄埔陆军官校大型铜质纪念章 RMB: 1,500 ¥1,650抗战纪念章 RMB: 1,000 ¥1,100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退伍纪念章 RMB: 600 ¥660陆军大学毕业徽章 RMB: 2,500 ¥3,850西藏雪山狮子图、外蒙银币一组四枚 RMB: 100 ¥44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琉球国最初是指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又稱南山)、中山、山北(又稱北山)三个国家的对外统称,后来指统一的琉球国(1429年至1879年)。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灣和日本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和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日本的入侵,1609年,萨摩藩入侵并在一个时期内控制琉球国北部,此时的琉球国仍然对中国朝贡。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日,日本兼併琉球王朝,琉球国滅亡。大部份国土改設為冲绳县,北部诸岛則劃入鹿儿岛县。地理 首里城墙遗址琉球国位于散布在台灣岛东北和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包括琉球群岛中的八重山群岛、宫古群岛、沖繩群岛和奄美群岛(舊稱大島群島),总面积大约为3500平方公里,西侧是中国东海,东侧是太平洋。最大的岛屿是沖繩群岛中的沖繩島(舊稱大琉球岛,現又稱為沖繩本島),面积约1208平方公里。1609年(明神宗万历37年,日本庆长14年)日本萨摩藩入侵之后,琉球国被迫把北方的奄美大岛、鬼界、度姑、永良部、由论五岛让给萨摩藩管理。北方领土开始形式共管,日本占领的独特局面。琉球国的都城为首里,在今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历代琉球国王及王族居住和处理政务的首里城和其他琉球文化遗迹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琉球早期的历史无考。按照有关琉球的记载,至迟在12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按司时代。12世纪琉球开始出现了国家,史称三山时代,到15世纪被统一为琉球王国。19世纪被并入日本。琉球國自古以來與中國﹑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國家保持緊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貿易。天孫王朝據傳,琉球王國最初統治者為天孫氏。是為琉球神話中創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後代。傳位二十五世,逢臣下利勇篡位,覆亡。舜天王朝天孫王朝傳位廿五世卻覆亡後,琉球大亂。最後由浦添按司舜天統一全國,為舜天王。據《中山世鑒》記載,舜天王是在保元之亂中被處流刑的源為朝之子,母為大里按司之妹。1187年至1237年在位,共五十年,享壽七十二歲。雖然舜天是否為史實人物,在史學界沒有定論。然而即便是史實人物,其是否真的統一全國,也值得商權。目前較為中立的看法,舜天可能是浦添地方一名勢力強大的按司,其聲勢讓琉球各地的按司感到畏懼並稱臣歸順。三山时代12世纪,琉球出现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位于琉球本岛(冲绳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山北最弱。根据《中山世鑒》以及《明实录》和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山南王国以大里按司为中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城、具志头、東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覇、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山北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伊是名)等城,大致疆域为冲绳岛仲泊地峡以北的部分,以及附近的伊江岛和伊平屋岛。三王国时代,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琉球本岛(沖繩島)本部,并未发展到北方的奄美群岛和南方的八重山群島、宫古群岛。在三王国出现之前,外岛按司与琉球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根据带有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相当于中国南宋的景定、咸淳时期),大岛(奄美大島)、古米(久米島)、马齿山(慶良間島)等外岛“来朝入贡”,但这一朝贡关系只是按司之间的结盟关系,而且到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随着琉球本岛进入三山时代,便已衰落了。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中山国国王察度派弟泰期出使明朝,1383年,,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繼向明朝進貢。至此,山北、中山、山南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为获得打造大型船只的技术,以避免使者船只受到海浪危害,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第一尚氏王朝 1350年(元朝至正10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中山王。1406年,察度王世子武宁被佐敷按司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1416年巴志征服山北。1429年巴志又征服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以首里城为王城。永乐年间,中国赐琉球王姓为尚氏,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據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第七代国王尚德相继征服了奇界、马齿山(慶良間島)、古米(久米島)等岛的按司势力。大约1400年—1550年期间,琉球王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中國、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世纪—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第二尚氏王朝1469年(明憲宗成化5年、日本應仁3年),琉球发生内乱,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1470年宫中的御锁侧官(管理财务的宫廷官员)金圓被群臣推举为君,并于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1472年明朝使臣册封金圓(已改名为尚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1478年-1525年)为琉球的黄金时期,先后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至1522年(明朝嘉靖元年、日本大永2年)尚真王平定与那国岛“鬼虎之乱”后,琉球王国终于将势力扩张到整个琉球列岛,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即琉球史书中所称“三省并三十六岛”。尚真王确立了琉球的官员品秩、朝仪制度、神官制度、赋税制度、行政划分,扩建了首里城,废除了殉葬习俗,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拥有兵器,确立了琉球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此后琉球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萨摩藩入侵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萨摩藩藩主岛津家久入侵琉球。 1609年(明神宗万历37年、日本慶長14年)夏历3月4日,岛津家久率兵三千人、船一百餘隻,自九州岛山川港出发入侵琉球,4月1日在琉球大岛登陆,4月5日占领首里城。5月17日,萨军俘虏琉球王尚宁和王子官员一百余人撤兵回国。萨摩藩声称入侵琉球国的原因,是因为该藩藉口琉球没有负担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时的兵费,而是由萨摩藩代为垫付,但琉球“不予偿还”。实际原因:長期是为了夺占中琉之间的贸易利益,短期是入侵琉球的收益来弥补萨摩藩入侵朝鲜和参加日本內戰(关原之战)的軍費與損失。据琉球国史《球阳》记载:萨摩藩入侵琉球後,該藩派遣官员,测量分配田地,划清国界,制定赋税,要挟琉球萨摩纳贡,琉球政府还要被迫授予萨摩所派人员官品职位。尚宁王之后,尚丰王十一年(1632年),琉球在被萨摩所占岛屿建立馆舍,两国同时派官员管理来往贸易和收税。此後琉球王國淪為萨摩藩的魁儡政權。萨摩藩向琉球派遣官员长驻琉球以监视琉球的举动,及至尚贞王在位二十五年(1693年),琉球“创定姑米、马齿两岛,遣大和横目职两员,看守贡船往来”。 同時,萨摩藩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请求册封。清顺治帝封尚质王为琉球王,琉球成为清王朝的藩属,但實際上琉球國是同時向表面上的清朝與實質的萨摩藩稱臣,與清朝官方的朝貢貿易收入再被實際宗主萨摩藩剝削一次,該藩也是幕府宣佈鎖國以後,唯一能以此變相方式獲得國際貿易收入的私藩,萨摩藩在兩百年後的幕末時代能夠有足夠的資本成為倒幕運動主力進而成為維新政府的主事者之一,有人認為與此不無關連。1847年(清宣宗道光27年;日本弘化4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Matthew C. Perry)的舰队第一次到达琉球。1854年3月,佩里在《神奈川条约》的签订过程中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个遥远的国家,日方无权决定其港口开放权。日,佩里与琉球国政府以中、英两种文字签订开放那霸港口的条约。 琉球海上贸易受到冲击。覆亡琉球處分日(清穆宗同治10年、日本明治4年),琉球宫古岛民的两艘进贡船(实际上是以进贡为名的商船),离开那霸港驶往中国。不幸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幸还,另一艘漂到台湾西南海岸排湾族牡丹社的八遥湾(今屏東縣牡丹鄉境內)。该船共有船员69名,其中3名淹死,66名登陆。登陆的船员中,54名被排湾族原住民杀死,12名逃出,在凤山县(今高雄縣鳳山市)受到清政府保护。同年12月11日,又有琉球八重山岛民的两艘进贡船离开那霸港开往中国,中途遇暴风,漂流海上。一艘下落不明,另一艘于12月28日漂到台湾,45名船员同样受到凤山县政府保护。1872年2月,前后两批琉球难民57人,由当局送到福州的琉球馆,7月平安回到那霸。同年4月,日本小田县民4人,也遇难漂到台湾,被台湾原住民杀死。日人大哗,要求惩治清朝和琉球,称为牡丹社事件。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宣布废除琉球国,设置琉球藩,册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正式侵占琉球。日,日本明治政府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王朝朝贡礼仪,断绝与清朝的外交关系。 松田道之带来的日本政府的命令包括:使用日本年号,废止琉球对清朝朝贡和庆贺清帝即位而派遣使者的惯例,同时也废除琉球国王更迭之际接受清朝册封的惯例,以及琉球今后与清朝的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由日本领事馆管辖等。日本政府还命令琉球“藩王”入朝,研究政治厘革及兴建之法。 强行将琉球纳入日本版图,强迫琉球和中国断绝关系。 日本政府派遣松田道之到琉球,是因为此时明治政府已经将琉球划归内务府管理。1875年的这份命令,直接背景是大久保利通向明治政府提出的关于琉球的建议。1874年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条》的大久保利通,回日本后便向明治政府提出“今通过与清国之谈判,彼承认我征藩地为义举,并出银两抚恤受害难民,虽似足以表明琉球属于我国版图之实迹,但仍难说两国分界业已判然”,为将来计,期望明治政府借机断绝琉球“与中国之关系,在那霸设置镇台分营”。琉球国被迫终止與清朝的外交关系。1876年,记载琉球国历史的《中山世谱》、《球阳》的编撰也被迫停止。日(清德宗光緒5年;日本明治12年),日本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和他的儿子尚典流放到东京,置琉球为冲绳县。琉球国灭亡。4月4日,日本在全国范围宣布设立冲绳县。日本歷史常將琉球藩設置稱作第一次琉球處分,廢藩置縣為第二次琉球處分。清政府的交涉当时清政府在西北,东北被俄国侵略,所以无暇顾及琉球问题。驻日公使建议:放弃琉球则伤害了琉球的感情,不放弃琉球则惹怒日本,多树一敌,不如拖延搁置问题。清政府采取了这个建议。日,日本在首里城向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命令交出政权並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即是将日前改藩的琉球國改制為冲绳县,至此,琉球國正式滅亡。日,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及其随员扬格(J. R. Young)和美国驻华副领事毕德格(W. N. Pethick)在天津会晤中国政府代表李鸿章,李鸿章要求他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格兰特慷慨答应。在他的调停下,日本与中国就琉球问题展开磋商,日本方面提出让琉球国王在南山复国,清朝咨询琉球国王意见。国王说:南山土地贫瘠,无法生存。清政府拒绝了这个建议。日,李鸿章会见日本政府代表竹添进一,并出示了琉球三分方案,也即包括琉球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王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李鸿章称,这是何如璋访问美国驻日公使平安时,由平安秘密出示的,是平安与格兰特协商决定的。7月30日(陰曆六月二十四日),恭亲王等在奏折中也谈到:“臣等接何如璋报晤美国驻日使臣平安称:格兰特拟一办法,球地本分三岛,议将北岛归日本,中岛还琉球,南岛归中国,似此事了,亦两国有光。又称格兰特将大局说定,然后回国云云。”由于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对所有建议和交涉未能达成一致。琉球被日本占领已经成为事实,清朝最终未在与日本的谈判条约上签字,琉球问题被长期搁置。琉球国最终灭亡。 政治 琉球的政治架构分为国王及王族、国相、寨社三个层次。国王之下为王族,分有王妃、世子、郡主、附宾(驸马的低一级称谓)、摄政(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时代行国政)五种官称。国相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国相由国王任命。在琉球的历史当中,有很多从中国迁过去的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国相统辖的官员除了各个岛屿的“寨社”的长官和酋长外,还管辖国家机构中的官职,包括出使中国的“朝贡使”、“大夫官”、“长史官”和充当翻译的“译官”、负责海事的“通事”、“总管”,对内的“紫巾官”、“法司”、“司贡”之类的官员。需要注意的是,“长史”和“长史官”并不一样,长史和国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而长史官是具体负责某某工作的官员。寨社(按司),是琉球的地方行政单位,也是各个岛屿所固有的官职。这些寨社的长官或酋长都是世袭,也是琉球的大的贵族和地方势力,曾经参与过琉球国内的政变。其他官职有管理贸易、收税官员等。琉球王国官职分为正、从九品。王弟、王叔、国相皆称“某地王子”。王子之下为各地按司,他们将手中兵权上交国王,聚居于首里,遥控其领地。按司再下为王舅、法司、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称“某地亲云上”,无领地者称“某里之子亲云上”、“某筑登亲云上”。从六品至从七品为“某掟亲云上”。八品红帽官称“某里之子”或“某地里主”。九品称“筑登之”,不入流者称某子。外交琉球国受中国明清两朝的册封,属于明清的藩属。同时琉球国亦向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琉球与朝鲜的贸易关系也非常频繁,仅次于中国,日本。除此以外,琉球还与週邊國家如暹羅(現在的泰國)、土耳其、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爪哇国、蘇門答臘、马六甲、占城、越南、吕宋等國进行外交和贸易交往,琉球国与暹罗国、爪哇国进行过官方文书“咨”的交往。在近代,1860年以后,琉球与美国和英国有过官方接触,并签署一系列开放口岸的条约。中国元世祖登基之后,派遣使者赍诏书去晓谕琉球,但是因为路途遥远,风险很大,所以这次的行动没有成功。琉球按司察度于1372年(明洪武5年)向明朝皇帝朝贡,受册封为中山王,改流求国号曰琉球。至于国中官守之职名,人员之进退,号令之出入,服制之法度,都由琉球自己管理,明朝政府概不干涉。从明洪武5年(1372年)以后,琉球国一直使用古代中国朝代的年号,奉行中国古代王朝正朔。直至清光绪5年(1879年),日本强行“废球置县”为止,琉球国的官方文书、与英法荷订立的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其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与清朝 1646年(清顺治3年),琉球国王尚贤遣使金应元到清朝请求册封。因为当时清朝战乱未平,所以长时期滞留在福建省。福建平定後,琉球使者通过清朝的将领来到了北京。礼部官员认为,明朝赐给琉球王的印和官方文书都没有缴回,不宜封赐,所以第一次请封没有成功。翌年,清政府赠给使者衣物和布帛等等等东西,让他们回到了琉球。1655年顺治10年,琉球遣使前往清朝朝贡。第二年,再遣贡使,并且缴换了明朝敕印,请求封号。顺治皇帝颁布了《敕琉球诏》,在诏书中,清朝皇帝向琉球国王约定贡期,为二年一贡,进贡人数不得逾一百五十名,许正副使二员、从人十五名入京,其他随从人员要在闵南地区待命。这个诏书既对琉球作为清朝藩属的肯定,也规定了向新的清朝王朝朝贡的级别和时间。但由于当时海上风浪很大,敕封的清朝使者没有出海。1661年清康熙元年,康熙皇帝也向琉球颁布了新的《敕琉球诏》。原来派去而没有去成的使者拿着两道诏书到了琉球,完成了册封典礼。琉球在康熙时期多次朝贡,但由于贡使在海上遭遇风浪,贡物损失很严重,所以琉球会在第二次朝贡的时候将上一次丢失的数目补足,但康熙皇帝不允许。琉球在向清朝朝贡的时候,总是进贡很珍贵的奢侈品,康熙皇帝对使者说:“所进玛瑙、乌木、降香、木香、象牙、锡速香、丁香、檀香、黄熟香等,皆非土产,免其入贡。其琉璜留福建督抚收贮。馀所贡物,令督抚差解来京。”只允许以后进贡土特产,但琉球的本意,第一是恭顺使然,第二就是在朝贡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当时海上不是很平静,所以册封使者往往不愿远去琉球,所以会让琉球请封使者自己将册封的诏书和印信领回去,但使者非常希望能让册封使去琉球,结果皇帝允准了他们的要求。琉球国王去世後,按照规定“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要得到清朝政府的同意,让本国有威望的人和王公大臣共同出具联署证明材料。然后清朝政府派出正副使臣“奉敕往封”,赐琉球王继承者“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未封以前称世子,权国事。”1681年(康熙21年),康熙皇帝在接待琉球朝贡使时,赐御书“中山世土”额。这一年,琉球再次向清朝派遣留学生。以往清朝册封使去琉球国,会在海上因为海浪等风险,会迟到琉球,延误册封时间。琉球国请封使建议修改航道,从五虎门三昼夜到达国。这些使者希望能通过改变航道,提高效率,得到康熙皇帝准许。琉球学生来清朝後,清朝皇帝往往命给予琉球留学生以“都通事”(官职称呼)这个级别的待遇,每天的伙食非常丰富,四季会发给他们袍褂、衫袴、鞾帽、被褥等,一应具全,连从琉球来陪侍的从人也会对他们照顾。留学生如果在清朝病故,皇帝会“赐银百两,交礼官择近京地葬之,并以二百两赡恤其家。”雍正二年,皇帝在接见由琉球王舅组成的请封使团的时候,御书“辑瑞球阳”额赐给琉球王,还赠送皇室的一些珍贵玉器和金币等礼物。乾隆三年,御书“永祚瀛壖”额赐给琉球王,并且要求琉球不必专程来清朝答谢。乾隆四十九年,御书“海邦济美”额赐给琉球王,并赠送玉、磁、缎匹诸物。1798年(嘉庆3年),赐御书“海表恭籓”额赠送。琉球国有许多商船、渔船因为海风等原因吹到清朝境内,清朝政府往往赠送丰厚的物资后将其遣返,遇难者还会按照规定给予抚恤。雍正八年,琉球的二号贡船在到达东海海面后遭风漂至台湾,触礁,正贡船亦同时漂没,福州将军玉德等奏报皇帝。皇帝命令搭救官伴、水梢人等,照常例加倍给赏,贡物不用再另外派人进贡了。对于遭海风侵袭在清朝避风的琉球商船,清朝方面会命令按人数日给盐菜口粮,等到回国之日另给行粮一月。除了宗藩关系外,清史稿对琉球国与清朝频繁的交往做了一个总结:“琉球国小而贫,逼近日本,惟恃清朝为声援。又贡舟许鬻贩各货,免徵关税,举国恃以为生,其赀本多贷诸日本。国中行使皆日本宽永钱;所贩各货,运日本者十常八九。其数数贡清朝,非惟恭顺,亦其国势然也。”非常的准确,也显示了琉球的外交灵活性和明智性。人种、语言与文化琉球人同周边的民族,如大和族、朝鲜族、台湾原住诸民族、汉族等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形成独特的文化人种琉球种族与文化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较常见的看法认为,与日本绳纹时代属于相同文化的人种在公元前10世纪到前3世纪之间,从中国中南部沿海地区来到包括琉球群岛在内的日本西南部地区,并从西向东扩散。也有说法认为,古琉球文化属于百越文化的一部份。另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上古时代的琉球居民来自印度尼西亚或澳大利亚,属于马来人。具体来自哪个地区尚有争议。琉球语漢字為琉球國官方文字,语言則為琉球語。琉球語与日语有一定的近似关系。与明清和日本交往,往往通事一职非常重要。在明清時代,琉球國不斷向南京和北京的國子監以及福州的琉球館派遣留學生學習中國的語言。根據對留存下來的琉球人使用的官話課本的研究顯示,琉球人所學習的官話在語音上受到了閩語尤其是福州話的影響,嚴格地說是“福州的官話”。
琉球在1945年被美国直接占领。后来在1970年被美国“归还”给日本。没有听说琉球有回归中国的运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官员补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