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傅大士创立平遥双林寺寺属于哪个时代

傅大士 - 生平事迹
松山结庵修行 六朝时期国家南北分裂,生活在那个时代,人们过着生死无常的恶梦般的生活,于是佛教的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学说就在各地盛行起来,连皇帝也信奉佛教。傅大士就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 傅大士的父亲叫傅,母亲姓王。他16岁娶妻,名叫留妙光。生了二个儿子,一个叫普建,一个叫普成。 傅大士年轻的时候,常去捕鱼,捕到鱼后,每次都要把装鱼的竹笼沉到水下,使这些鱼有自由离去的机会。他想鱼儿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着不去的才算是因果所致。因此人们讥笑他是愚人。 普通元年(520),傅大士24岁。有一天,他在稽亭塘边捕鱼,来了一位头陀,名叫达摩,印度人,从高山而来,人们叫他。他指点傅翁,使他顿悟前缘,投身佛门。因问修道之地,嵩头陀指了指松山下双寿树说:“此可矣!”过后,傅大士就来此结庵修行,这就是以后的双林寺。 又叫云黄山,在今佛堂镇东部,周围30里,画溪环山而过。傅大士偕同妻子留妙光在此躬耕而居,过着农禅的生活。有时还给别人打工。他就这样,白天劳作,晚上修学,勤奋过日子。并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有一次,有人来偷他所种的瓜果,大士非但没有加以责怪,反而给他装满了一篮子,叫他拿回家去,表现出大慈大悲的情怀。 他这样苦行修身了七年,渐渐地便有许多乡里人前来顶礼膜拜,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傅大士的灵异事迹愈来愈多,愈传愈广,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化身,是十地菩萨。 三次进京见梁武帝 傅大士经过十年的修道和弘法,形成中国式的基本理论,还聚集了一批能以生命殉道的信徒,一时人才济济。但双林寺地处偏僻,虽然“门徒肃肃,学侣”,惟行化一方,法不广被。必须感动人皇和京城的贵族官员,才能将他的教法普及开来,达到“通被慈悲,义无”的效果。 其时,梁武帝宣扬佛教,京城高僧云集。但是朝野对傅大士是很不理解的,认为他是一个“白衣人”,有的看他不起,也有妒恨他的。不过他的弟子,如慧集、傅普愍等,都是狂热的宗教信徒,他们立下誓愿:“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随苦行。”到了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正月二十八日,傅大士认为进京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了一道奏折,遣弟子傅旺入都致书。原文是: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吾令百姓俱禀六斋。 同年(534)十二月十九日,傅大土第一次到达京都蒋山。他和梁武帝第一次接触,即谈得很投机。梁武帝还招待他吃饭,叫他住同泰寺,后徙钟山定林寺,并供给膳宿诸般费用。从此,“京洛名僧,学徒云聚,莫不提函,问慧咨禅。”大士本人则“居明高松,卧依盘石,于四彻之中,恒泫(流)甘露;六旬之内常雨天华。”大家都认为他是神仙下界。 大同元年(535)正月,武帝幸华林园重云殿开法会,自讲三慧般若经。于时王筵,公卿。皇帝专为傅大士独设一榻,以大士绝世通人,故加殊礼。不一会,皇帝来了,王公大臣都去迎接圣驾,只有傅大士一人坐着不动。 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诸候,非但没有引起梁武帝的不满,反而更受尊敬。这次讲席既散,皇帝赐之水火珠一枚,直径达一寸多,珠圆明洞澈。皇帝体察大士住在山里水火难至,故以此珠赐之,取水火于日月之意。 这次法会之后,梁武帝又于寿光殿单独宴请大士开讲玄妙的理论,整整谈了一天。 有一次,梁武帝请大士讲,才升座,大士挥案,一敲便下座。皇帝给他弄呆了。在旁边的志公问& 陛下“会么?”帝曰:“不会。”志公就宣布:“大士讲经已经完毕。”再请讲,大士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颂便去。后人苏东坡写的傅大士赞:“善慧执板,南泉作舞,借我们槌,为君打鼓。”讲的就是这码事。 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时代人物,但志公大士年长,而且声望之隆,在傅大士之先。达摩大师到中国的时期也在志公与傅大士之间。南怀瑾先生说:“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国禅,可称为中国大乘禅作略,才有透脱佛教的形式,滤过佛学的名相,潇洒诙谐,信手拈来都成妙话,开启唐宋以后中国禅的禅趣——‘机锋’、‘转语’。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响更大。” 傅大士的名声得到了佛教高僧大德的敬重。如慧和法师者,年末二十已深究诸佛秘藏,讲论无敌。时归依头陀寺隐法师,及隐公将欲迁化,法师乃计谋后事,问:“谁可依止?”隐公答曰:“东阳傅大士自然智慧,深解大乘,可依为师。”于是法师礼为弟子。说明傅大士影响之大。 同元年(535)四月,他回到云黄山。大同五年(539),傅大士第二次进京。这一次,傅大士在京师住了一年。大同六年(540),大士辞帝东归。 数后月,傅大士以功德事,重新到京都。这是傅大士最后一次赴京。大士三次到京师,结交了梁武帝,并在京弘法所度道俗不可胜计。使他成为当时佛教中的领袖,成为千佛中的一佛,成为维摩禅的祖师。 创建 自普通元年(520),傅大士在双寿树下结庵开始,云黄山下即已逐渐形成二处精舍,但没正式建立寺院。直到他最后一次见到了皇帝,即大同六年(540),才建议造双林寺,并得到梁武帝的同意和支持,下沼于双旁设寺。对双林寺的创建,有许多说法,徐陵记道:“时还乡党,化度乡亲”,百姓“大倾财宝,同修净福”,乃于山根岭下,创造伽蓝。因此故名双林寺。这一年下半年,双林佛殿建成。佛殿开光后,造了一座九层砖塔。并写了经律l000余卷。 傅大士创建双林寺,正处梁武帝晚年。武帝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怠于政事,政刑驰紊,沉迷于佛教但不醒悟。他不敢面对现实,治理国家,老是迁就那些准备争夺皇位的子侄和为非作歹的王公贵戚,惟以佛教为寄托来消除烦恼。傅大士想利用佛法启发他醒悟,告诉他“只有息而不灭”才是真话。武帝却认为未免流俗。傅大士又劝说:“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乐。”也就是说“道”和“理”是不灭的,少不得的。但是梁武帝并不理解和醒悟。于是傅大士就发出“若息而灭,见苦(虽)断(犹)集”的感叹。也就是说一切是非都不管,那么社会就要沉沦到无边的苦海中去了。傅大士知道要依靠梁朝的统治阶级,已不可能普渡众生,只得还乡依靠双林寺进行弘法,解救东南一隅处在苦难中的百姓。 大同十年(544),傅大士把佛像经文,交给佛教信徒,又把屋宇田地资生什物全部捐出来为寺院所有。家资房屋既尽,没有住的地方,他就另搭了一屋立身。夫人妙光也自己建茅草屋立底。他们没日没夜地劳动,过着清苦的生活。 双林寺由傅大士开创,高僧辈出,终究名扬天下,号称“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宋朝时被钦定为五山十刹第八,香火久盛不衰。 三教合一的倡导者 三国南北朝时期,意识形态由儒入玄,由玄入佛。傅大士生活在佛教寺院最盛的时期。经过佛经的大量翻译,渐渐进入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日本学者指出:“梁武帝时代,僧副、慧初等,息心山溪,重隐逸,小乘之弊犹未能去。独超悟大乘,出入佛老,感化及于后世禅教者,翕一人也。”说明傅大士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佛教要中国化,离不开中国本土的“道”和“儒”,尤其是儒学影响很大。南北朝时范缜的《神灭论》,坚持“形神相即”,与佛教“形神相异”对抗。所以佛教要在中国落地生根,难度是很大的。梁武帝用行政命令宣扬佛教,给佛教大开方便之门。不过即使如此,佛教要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儒、道之根基,要和他们互相融合,互相吸收。傅大土第一次上书皇帝,即提出上中下三善,即治国的三种对策。所谓上善般若(佛)、中善“儒”、下善施政,也是基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 傅大士创导三教合一,楼颖著的《傅大士录》中也讲得很清楚: 大士一日,顶冠、、。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袖衣。遂出。故今双林寺塑大士像。顶道冠,身袈裟,足趿履,仿此迹也。 南怀谨先生说:“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国禅的法相,是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学为中心’的真正精神,配上他一生的行径。等于是以身设教,亲自写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绝妙好文。” 儒学是人世的学问,以做人治世为目的,便以“格物、致知、忠诚、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至于学佛修道也离不开人世间,而且这是做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但是没有佛家的慈悲心肠是不能容物的。“有容德乃大,无欲性则刚,”德大至刚是一位金刚菩萨了。至于道家讲清净无为,,理论少而智术多,没有道家的脑筋,很难制服一些混世魔王,他们从无为中显现有为,利于逆取,所以人们说:“开国以道,治国由儒。”这些都是“世间法”,而佛家是要出世的,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所谓三教合一,是指要有佛家的居心,用道家的智术和儒家的论理,才不会走入偏激的途径。傅大士时代形成的中国文化,千百年来一直支配着中国的社会和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宋朝作宰相,他的厅堂里挂了一幅傅大士的画像,上面有禅师题的一首赞诗: 道冠儒履释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 忘却兜率天上路,双林待龙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傅大土合并三家为一家的主张,在我国历史上,确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甚至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一部分。 首创转轮藏法门 傅大士所创转轮藏法门,影响整个佛教界,至今许多寺院尚有转轮藏之设施。清代、都建有转轮藏,且至今尚存。宋代撰一书,还专门介绍了转轮藏的营造法。转轮藏还于镰仑时期传入日本,日本的寺院也普遍有所设置。 所谓转轮藏,就是经藏的一种。而经藏就是藏经楼,也就是佛教图书馆。经藏始自南北朝,即是收藏佛教典籍之书库,又称经楼、经库、经堂、经阁、法宝殿、转轮藏、毕卢殿等。藏经楼一般陈列为一排排的书架。但是傅大士认为,经目繁多,陈列那里不是一般人可以遍读,乃于双林寺经楼当中建立一大型旋转书架,内置经书,旋转即可检出所需之书。 由于傅大士对宣传佛教的这一重大贡献,后世凡有造立轮藏的地方,皆设置傅大士像,像两侧塑二童子,称为笑佛。乃傅大士的两个儿子,左边为傅普建,右边为傅普成。 继承释迦开中国禅宗原始宗风 傅大士在佛教史上被尊奉为西天东土应化圣贤,与文殊、天亲、维摩等23人同为菩萨,列在宝志(即志公)之后,慧思、天台智者之前。 傅大士的佛学思想主要收入现存《傅大士录》中。《傅大士录》凡四卷,是唐代楼颖编录,又称《善慧大士语录》、《善慧大士录》、《大士录》。收于卍藏第120册。该书系辑录善慧大士傅翕之语要、业绩及其所作之诗歌,并录有往来之传记。楼颖所辑者原为八卷,其文烦杂,用语俗野,宋代绍兴十三年(1143),由两浙东路安抚使删其讹误,刊定为四卷。 傅大士对赞论《金刚经》有贡献,《宋史》卷二○五“艺术志”第158页载有《傅大士、宝志金刚经赞》l卷。傅大士主要依靠“敷演句偈,阐扬经论”。所以他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句偈,也就是诗句当中。而且所讲的也不以文字为意,但契合微妙至真之理,说法不过数句,使听的人能根据自己的觉悟程度而得到启示,使人揭开心眼之,洗去肺肠之。 日本忽滑谷快天认为,傅大士思想之根柢为般若空宗,受僧肇之影响很大。如其偈《行路难》20篇,非断非常、真照无照、心相实相、般若无净、本际不可得、三空无性等题,皆合三论之旨。他还认为傅大士并非三教之调和者,因为傅大士以真空为其教之根柢,故应用老庄之虚无,其说明之方式有相似之点而已。如傅大士有偈;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合矛盾二语为一是傅大士思想的基本形式。如他有一首偶作如是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牛从桥上过,。& 傅大士的《心王铭》,更是参禅佳作,其所阐述的心性论是后世禅学的核心和源头,即使是六祖慧能的思想也跳不出《心王铭》所唱的范围。干百年来,《心王铭》仍为禅家中物。 《心王铭》唱出直指人心的作略。认为人心“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认为见心就能识佛。如“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几乎是后世的“陆王”心学,又如“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再加“心性虽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生。”这些和儒家的修身养性的讲法也无多大出入,所以今人任继愈先生也认为禅宗的心性修养方法,对宋明儒教修养心性的方法影响至深。而“即心即佛”的思想,是由宝志先唱,傅大士见而禀受之。南怀谨先生认为,此语并非始于达摩,实梁朝一种思潮。 中国禅风,起自齐梁之间,因其时有志公和傅大士的影响,而开启唐宋以后中国禅宗的知见。所以南怀理先生说:“如傅大士者,实亦旷代一人。齐梁之间禅宗的兴起,受其影响最大。而形成唐宋禅宗的作略,除了达摩为主体之外,便是志公的大乘禅,傅大土的维摩禅。也可以说,中国禅宗原始的宗风,实由达摩、志公、傅大士三大士的总括而成。” 傅大士对天台宗的影响 傅大士对天台宗的影响是很大的。大通二年(528年),他的门徒慧集本在天台山为僧,闻东阳傅大士深解大乘,行往双林投靠傅大士。承圣元年(552年),傅大士的门徒比丘法旷到天台山下烧身灭度。傅大士文集中有二首诗: 独自精,其实离声名。 三观一心融万品,荆棘丛林皆自平。(其一) 独自作,问我心中何所著? 四运并无生,何能缚。(其二)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基本教义。一心即能观之心。傅大土“端正自观心”讲的就是这个心,《心王铭》更是“心”学之名篇。三观,即“空”、“假”、“中”三谛。知“一念之心”乃不可得,不可说,而于一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谛者,即称“一心三观”。傅大士说:“心性不沉浮,安住,万行悉圆收”,也是这个意思。 傅大士与天台宗被尊为二祖的慧文同是“一心三观”的宣传者。天台宗智凯传灌顶,其徒缙云智威,智威之徒东阳慧威,慧威之徒玄朗乃义乌人,大都在双林寺周围的会稽、婺州一带活动,和双林关系密切,受傅大士影响很深。由于傅大士对“一心三观”透彻的理解和宣扬,得到了天台宗学人的尊敬,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最澄在其《内佛法相承脉谱》中,就把傅大士列为天台宗二祖之一。 傅大士虽然是一个能“普应万机”的“绝世通人”,但并无师承关系,是个“师无所师”的人。因而,天台宗的著作中,虽有很多宣扬傅大士的记载,傅大士的舍利也被天台宗僧徒三次迎请供奉,但他在台教史中之地位很难得到肯定。 天台宗在唐朝,因受慈恩、贤首各宗派势力的影响,相形失势。到了八祖玄朗(673—754)时代,才有起色,玄朗的弟子湛然成为中兴之祖。湛然就是以傅大士作为中兴的旗帜,来弘扬天台止观的。他在其著作《》卷中写道:“设使印度的;圣(达摩)来议,末若兜率二生(傅大士)垂降。”“况复三观本宗《璎珞》,补处大士(指傅大士)金口亲承。故知一家教门,远禀佛经复与大士,宛如符契。” 傅大士所唱的一些诗谒既然能和天台宗的教义符契,傅大士的名望又久盛不衰,推出傅大士为旗帜便成为中兴台教的重大举措。加上湛然的师父玄朗是傅大士的六世孙,“玄朗愿生兜率亲近弥勒”,意欲继存先祖傅大士的衣钵。清代大学者朱一新曾说,傅大士“六世孙玄朗禅师,定慧双修,空有皆舍,衣不传而无垢,灯以续而长& 明”。很明显他也是先祖傅大士的继承人。玄朗的弟子很多,有新罗(朝鲜)僧法融、理应、纯英等人。他不可能不对他的传人湛然发生影响。而且双林寺也有天台宗的遗迹,如傅大士夫人留妙光所居“双梼庵”,后人改称为“止观底”就是明证。 不平静的后半生 太清二年(548),发生侯景之乱。侯景专门从事烧杀掳掠,他遣军攻浙东,鼓励诸将“破栅平城,尽屠毋赦”,江南赤地千里,白骨成堆。这一年,傅大士再次捐舍田园产业以设会。但是他的资产是有限的,光施财不解决问题,他就考虑用“法施”来感动上天和众生。先是持不食,接着准备自焚烧身,为众生赎罪,并以此表示对罪恶行径的抗议。 他的门徒,个个悲号啼哭,愿以身代。他们共同发愿将欲“庄严佛刹,克己灰身,成就胜德”。大家都“伏愿师主”,“久留世间”,“接养”,“利安贫老”。并且前来挽留的人愈来愈多,有比丘法脱、法坚、普济,还有居士傅长、傅远等42人。这样,傅大士才答应暂留人间。 太清三年(549),梁运将终,国家一片混乱。傅大士将所有资财都散给处在饥荒中的贫苦大众。并伙同门徒辛苦劳作,拾橡果、煮野菜粥度荒,还要节约粮食救济贫困。大宝元年(550)春天,乡里无牛耕作,傅大士便将耕牛送给老百姓使役,他们自己用人工代耕。 由于灾祸连年不断,“人民困苦,死亡者多”,地方上又发生火灾。他们认为这是佛法欲灭之兆微,只有绝食和烧身灭度才能请佛住世以普渡众生。于是弟子中有多人烧身灭度,还有割耳出血和香洒地及奉不食上斋者凡百人。以上事实,现代人看来是迷信和愚昧,也无济于事,且过于残忍,但是它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组成部分。同时反映了我们的先人为了个人的修持和大众的利益,不惜赴汤蹈火;也说明傅大士在当时人民中的威望,以及佛教和双林寺在当时的影响和规模。 这段期间大士不时拿出粮食、财帛举办法会,宣扬佛法。天嘉四年(563),他舍了50担米、30匹绢。天嘉五年(564)照样,转颂法华经21遍。这一年,还在会稽铸宝王像10躯。自后五年,凡设六会如前。 傅大士的一生,就是这样“计人,对机立教”,广植善根,弘扬正法,“贪嗔痴”三业俱清,“根尘识”一丝不挂,立语言以垂教,示色相以参禅。 太建元年(569)四月二十四日,大士离开人世,终年73岁。 太建五年(573),陈宣帝下朝著名家为傅大士撰写碑文。 傅大士灭度至今已1400多年,但他的影响千秋不灭。先生说:“傅大士生于齐、梁之际,悟道以后,精进修持,及其壮盛之年,方显知于梁武帝,备受敬重。而终梁、陈之间。数十年,始终在世变频仍、生灵涂炭、民生不安中度过他的一生。他不但在东南半壁江山中弘扬正法而建立教化,而且极尽所能,施行大乘菩萨道的愿力,救灾济贫,不遗余力。当时江左的偏安局面,有他一人的德行,作为平民大众安度乱离的屏障,其功实有多者。至于见地超人,修行真实,虽游心于佛学经论之内,而又超然于教外别传之旨,如非再来人岂能如此。”傅大士一生的特点是能合“空”、“有”为一义,能将解脱修行和社会参与二者统一起来。他不但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超悟的禅师,而且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哲人,一位思想家。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引唐朝大诗人郎士元的《双林寺遏傅大士》一诗作为本传的结语: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傅大士 - 偈诗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四相偈》&
生:&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 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为怜迷觉性,还却受轮回。&
老:& 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咄哉今已老,复还亏。& 身似临崖树,心如念水龟。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病:& 忽染沉痾疾,因成卧病身。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 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死:& 精魄随生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 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还源诗十二首》&
还源去:生死涅盘齐,由心不平等,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盘若无形相,教君如是观。&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盘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理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坐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休。&
还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三三时,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论,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去:盘若将澄清,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太清二年,大士复舍田园产业设会,为此土及十方世界,六道众生,,供养三宝,请佛住世,普渡群生,而说偈道:&
倾资为善供,归命天中天,仰请亭光照,流恩普大千&
三涂皆解脱,六趣超自然,普会体无体,齐证缘无缘&&&
《锁六耗图》 《心王铭》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 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 水中盐味,包裹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 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伟。 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一物。 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 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之士,自观自心。 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于此。 诸佛菩萨,了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 身心性妙,用无能改。是故智者,放空自在。 莫言心工,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 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能圣。 是故相劝,好生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 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尽在身心。 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 有缘遇者,非去来令。 《锁六耗图》 详称《缚心猿锁六耗图》,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大足县北的宝顶山大佛湾北岩,编次第19号的摩崖造像,高7.9米,宽3.6米。顶刻《缚心猿锁六耗图》六个大字,左右两端分别竖刻“傅大士作”与“弥勒化身”。中刻弥勒化身像趺伽端坐在莲座之上。莲座下方以六条绳索系住犬、鸦、蛇、狐、鱼、马,代表眼、耳、鼻、舌、身、意,是为锁六耗。其意以猿猴喻心,喻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是感应外界的“六个窗口”,总称“”。即所谓的“若能锁得六耗住,便是神仙大觉修”。此图在全国石窟中也未见他例。
傅大士 - 参考资料
[1] 《傅大士录》 &[唐]搂颖撰 [2] 《高僧传合集》 &[梁]慧皎等撰 [3] 《五灯会元》 [宋]普济撰 [4] 《》 [日本]忽滑谷快天著 [5] 《掸话》 [香港]南怀瑾著 [6] 《禅林珠玑·居士篇》 惟明著 [7] 《历代高僧故事》 [台湾]彭楚珩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6月版 [8] 《渊颖吴先生文集》第3卷 [元]吴莱著 [9] 《西湖游览志录》 [明]田汝成著 [10] 《舆地纪胜》 [南宋]王象之著 [11] 《梁书》 [唐]姚恩廉著 [12] 《陈书》 [唐]姚恩廉著 [13] 《中国通史》第5卷,白寿彝总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14]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版社1998年9月版 [15] 《佛光大辞典》 兹怡主编 [16] 《浙江佛教合订本》 李祖荣主编 [17] 《史料汇编》 冯志来编著 [18] 《重修浙江通志稿》 [19] 《[嘉庆]义乌县志》 义乌地方志办公室整理& 1997年10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敦煌研究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宗教学研究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4:27:13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人人网-抱歉,没有找到该网页
你输入的网址可能不正确,或者该网页不存在。&或者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很多人只知道义乌国际商贸城是4A级旅游区,并不知道义乌还有不少散落在各地的旅游好去处。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在参展之余去义乌各地走走,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义乌国际商贸城
1.义乌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区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中国小商品城顺应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而建造的现代化批发市场。一期市场投资6亿多元,于日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工程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1万多户经营户。
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设施精良,吸收了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合高科技、信息化、人性化及专业市场的商业特点,兼容并蓄,功能齐全,是国内最先进的专业市场之一。市场内设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广播系统、电子信息咨询系统、宽带网络系统、自动扶梯、消防安全监督控制中心。市场人流货流通畅,设有高架桥,汽车可直达市场二、三、四楼,拥有三个地面停车场、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场。
国际商贸城二期占地800亩,投资3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市场建筑分五层,其中一至三层为市场,四至五层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特色馆和外贸机构。二期市场建筑宏伟,环境优美,商贾云集,堪称集购物、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际性商务中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闻名遐迩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中心位于国际商贸城三期,经营面积2.6万平方米,设有494个商品陈列位置,经营玩具、饰品、工艺品、箱包皮带、钟表、日用五金、雨具、电子电器、化妆品、眼镜、文化体育用品、文胸、针织(内睡衣)、袜类、围巾、鞋类、日用品、床上用品、汽车用品、服装、土特产品等特色商品,是市民旅游购物的好去处。
异国风情街
2. 异国风情街
异国风情街位于义乌宾王商贸区,东至稠州北路,南至化工路,西至工人北路,北至三挺路。现有街区8条,呈网状分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目前,区块内主要经营餐饮、娱乐、服装行业,部分经营布料批发生意,商业氛围较浓。
异国风情街市场消费定位坚持本地消费和旅游消费相结合,既服务于本地消费者,又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业态定位坚持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相结合,以餐饮业为主。餐饮特色定位坚持兼顾中西餐、外国风味饮食及各地小吃,以凸显异国风味。规模定位坚持以大中小型相结合,以大中型为主。档次定位坚持高中低档次相结合,以上等服务、中档消费为主。
异国风情街业种布局实行分类集中。店铺规模在180家以上,其中中餐类50家,外国餐饮类(含西餐、清真食品、日韩料理、咖啡等)40家,火锅烧烤类20家,休闲娱乐类20家,精品服装类50家。
异国风情街分三个功能区:特色餐饮功能区,以经营高中档正宗西餐、日韩料理等外国餐饮及酒吧、咖啡吧,经营中式特色菜、江湖菜、招牌菜、名特小吃等地方风味餐饮,经营烧烤火锅等为主。休闲娱乐功能区,以经营卡拉OK厅、舞厅、足疗、推拿保健、美容美发等为主。精品购物功能区,以经营高档服装、化妆品等为主。
华溪森林公园
3. 华溪森林公园
义乌华溪森林公园位于义乌东北部的廿三里街道,地处天目山余脉武岩山麓,多山谷和溪涧,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形态各异,东靠东阳吴宁、西北临荷叶塘、西南与廿三里接壤,1998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2平方公里。森林公园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是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区。
公园内森林繁茂,环境优美,人文古迹众多,骆宾王墓也在其中。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省林业厅命名为首批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示范区,被省绿委、省文明办等7个单位命名为浙江省首批生态道德教育基地。
华溪森林公园主要景点:
竺阳洞———又名祝公岩,是一个三层石窟,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内保留着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来此游赏留下的石刻,洞檐壁上塑有云头罗汉像数十尊,上洞有巨型卧佛和印度赠送的玉佛一尊,现为义乌市保护寺院之一。
武岩朝霞———武岩山,状如纱帽,位于华溪村西。山虽不高但拔地而起,登峰远眺或观日出,尤为壮观。
滴水书院———在滴水岩下,又称东岩书屋,宋史部尚书郎官虞复致任归,著书于此。
朝天宝洞———位于海拔650米处,主洞口朝天而开,洞周岩石成狮子滚球状,洞后为狮子崖,洞前为绣球崖。主洞内有眼泉水,虽处山顶却常年不断,甚为神奇。
华溪湖———又名王大坑水库,位于华溪村上游约3公里处。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面积29.4万平方米,库容500万立方米。三面环山,森林茂密,湖中波光粼粼,群峰倒影,水下群鱼遨游,富有诗情画意。上山的路,香樟连绵,郁郁葱葱,芳草野花沿溪伴山路而上,野趣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4.吴晗故居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原名春晗,字辰伯,义乌上溪镇苦竹塘村人。他致力于历史研究,对明史的研究造诣尤深,是我国少有的明史专家。1959年,研究海瑞,次年完成历史剧《海瑞罢官》。
吴晗故居在义乌上溪苦竹塘村,它是1924年建的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积463.4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轴对称分布,上下两层由正堂、边房、两厢及花园组成,为前廊式天井院结构。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房前是花园。故居大门上方嵌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照墙内壁左右分别嵌有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亲笔题词和吴晗同志生平简介的青石碑刻。东厢房是旧时吴晗父亲的书斋,右厢房曾是吴晗的卧室兼书房。吴晗就在这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中堂上悬挂着吴晗的油画像和一组生平照片,画像两旁的木板上刻着廖沫沙悼念吴晗的题词:“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憎命达,魈魅喜人过。”这题词是吴晗一生的写照。吴晗作为“文化大革命”那场劫难中第一个屈死的名人,于1969年就早早地离开人世。但历史是公正的,其冤狱早已得到昭雪。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清华园内的“晗亭”和这座故居,便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两座永恒的纪念碑。
陈望道故居
5.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分水塘是义乌城西街道的一个偏僻小村。故居周围山峦重叠,相邻浦江县。因这里的水流分别流入义乌和浦江,故称分水塘。日,一位给中国的命运带来直接影响的人物———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望道就诞生在这个村子里。
陈望道故居是一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庭院建筑。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二间,开间前檐有天井,设有照墙。古居右角不远处是陈家的柴屋。1919年,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来,因提倡思想解放,被当局以“非孝”、“废孔”和“共产”、“公妻”的罪名而遭查办时,回到家乡,并在这柴屋中首译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后来,柴屋焚于火中,而他翻译的经典著作却为中国革命“盗取”了“天火”,照亮了革命者的道路。
陈望道故居陈列着他的生平事迹、照片和部分珍贵书籍,是让人们了解革命的绝好教材。
朱丹溪陵园
6.朱丹溪陵园
朱丹溪陵园位于赤岸镇东朱村,是1992年兴建的陵园。在陵园,有陈敏章题写在石碑上的“一代宗医”四个大字。这是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特色的陵园。陵园重要景点有湖光山色、亭台掩映、花木扶疏、曲径逶迤,建筑古朴典型、精巧大方,整体环境优美舒适,中医文化气氛浓郁,医家特色鲜明,元代四大名医朱丹溪墓,是省文保单位。
1991年10月建立以丹溪墓为中心、占地100多亩的丹溪陵园。陵园主要分成六个部分:1.入口景区,位于东南角进口处有一青石牌坊。2.湖光山色区,有鹤望轩、爱仙亭及传说当年朱丹溪制药的一口仙井。3.百草园区,有以不同颜色的药用植物配置的阴阳五行图及百果餐厅一座。4.丹溪墓区。5.庙林,在原丹溪庙遗址建立了朱丹溪纪念馆。馆的正厅有一高大的丹溪铜像,后进院落为丹溪诊所、陈列室、碑廊,陈列着丹溪著作及启功、赵朴初、沙孟海、姜东舒、陈立夫、陈敏章、施祖荣等当代名人题词书画作品。丹溪墓后建有一塔,梨树林中建有“一望亭”。
7.绣湖公园
义乌绣湖公园是2000年义乌市旧城改造暨改善中心城区景观面貌实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义乌市政府西南面,用地7.164公顷,总投资约1990万元。2003年4月交付使用。为江南园林风格大型开放式公共绿地。与东面的市民广场硬质绿化空间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和谐并存,体现城市历史延续与现实的融合、保护与开拓可持续发展相谐。
承袭历史文脉———绣湖公园配套增设的新建筑仿明清建筑风格,以烘托始建于宋代的大安寺塔,承袭大安寺塔与绣湖历史文脉。同时,将残存于大安寺塔西侧的绣湖现状水面适度拓宽,向东扩大至塔前南侧,形成天光塔影。结合史书县志所记的“绣湖八景”,叠石理水,在浓缩的空间内再现并阐述已经湮灭的“绣湖八景”意境:烟寺晓钟、松梢落月、驿楼晚照、画桥系马、柳州画舫、荷荡惊鸥、花岛红云、湖亭渔市,使绣湖新生活力。
现代整体绿化景观———遵循植物多样性设计、植物造景、生态化设计原则。
整体植物配置中大型骨干乔木配置手法为:“北密南疏”的格局,以高大乔木林挡住冬季西北寒风;东南面设疏林草地花灌,为东南季风打开“门窗”,让夏季主导风流入公园,为游人提供较为舒适的休闲空间。
选择大型常绿树种作为整体绿色背景,分布于全园各种植区,单独组景或陪衬其他落叶观花植物。选择秋叶观赏树无患子为主园路林荫树,有利于主游线景观的季节变化,而其主干高大、枝展叶密则适合夏季遮荫;在园内各植物景区分别选用各类观叶乔灌木造景,以丰富四季景色。
德胜岩在义乌城北后宅街道内,因山峦稠叠又称稠岩。义乌古称稠州,即得名于此。稠岩海拔高381.7米。岩虽不高,但登岩远眺,群山连绵不断,景色蔚然壮观,是古往今来登高揽胜的好去处。在义乌,德胜岩的出名不在于它的风景,而在于它是义乌的开端,更是义乌的精神象征。每逢重阳佳节,方圆百里内的义乌人总想登上稠岩看看,不仅仅是为了登高,更是因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
同那些名山峭壁相比,德胜岩的陡峭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当你沿着盘曲而上的石阶攀登时,也会发出“步云俯仰石悬空”的感叹。德胜岩上的奇石怪洞甚多,有上岩洞、洪岩洞、蝙蝠洞、冠山、九龙抢珠岩等。山巅上还趴着一只巨大的乌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就的乌龟的逼真形态令人叫绝。
当然,德胜岩最出名的还是它的寺庙。山上的胡公寺常年香火鼎盛,义乌德胜岩几乎可以与永康方岩的胡公祠相媲美。相传,原先德胜岩上的古庙被称之为“赫灵行庙”,始建于元初,也是纪念南宋兵部侍郎胡则的庙宇。然而,在德胜岩面积不大的山巅上,居然院墙挨院墙地建有两个胡公寺,俗称“左胡公”、“右胡公”。两个胡公寺,分别隶属两个不同的寺院管理委员会。咫尺之间,两尊相同的“胡公大帝”,到底哪个才是真神?这可难煞了许多前来进香礼佛的普罗大众。
每年重阳节,义乌以及附近县市的人们喜欢去德胜岩登高爬山,是德胜岩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9.千年古刹双林寺
义乌佛堂镇云黄山的双林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高僧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余人,被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又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美称。宋英宗治平三年御赐“宝林禅寺”匾额,徽宗大观二年赐田十顷。南宋时推为天下禅院十刹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1000多年来,双林寺屡毁屡建。1958年,人民公社大修水利,双林寺被彻底拆毁,一代禅林被沉到双林水库的水底。然而,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东方佛教活动中心,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1986年,在双林水库旁重建了一座双林寺庙。1994年6月,义乌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双林寺,开发风景旅游区。1997年,一座比杭州灵隐寺还高1.6米的双林寺大雄宝殿屹立在云黄山麓。
庄严的殿堂,生动的佛像,恢宏的建筑,令人感叹。双林水库边那座双林铁塔,虽然历经千年风霜,依然乌黑发亮,也实在令人称奇。
大雄宝殿身后云黄山顶的一座善慧傅大士舍利塔,更是高耸入云,风姿独具。相传傅大士得道于双林寺后,为了六根清静,在此山顶的坳谷中建有净室三间,作为藏修之处,并以云黄寺命名。大士圆寂后,一部分骨灰就埋在这座塔中。
站在塔旁,放眼望去,只见山中青松摇影,翠竹玉立,古老的云黄寺院,黄墙、青瓦,一片幽静;山下道路如练,池塘似镜,村舍棋布,新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
黄山八面厅
10.黄山八面厅
黄山八面厅位于义乌上溪黄山五村,清嘉庆元年(1796年)始建,历时十八年,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成。原由当时义乌著名的火腿商人陈子所建,现存建筑三路六院,共有2500平方米。
八面厅是宗祠与居住相结合的浙中典型民居建筑,布局结构独特,规模宏大,以一条中轴线和两条横轴线构成八面厅的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分布花厅遗址、门厅、大厅、堂楼,中轴线南北两侧分别有两个三合院,形成两条横轴线与中轴线相交。门厅、大厅、堂楼为宗祠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是陈氏宗族举行祭祀、聚会和各种典礼的场所,所以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布满了复杂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三合院为家居所在,略显质朴。整个布局严谨、规整、对称、尊卑有序,具有清中期浙中民居的典型风格特征。
黄山八面厅用材考究硕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丰富的艺术装饰,其精美绝伦的木雕、石雕、砖雕堪称鬼斧神工。门厅正立面上大量以道家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砖雕,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布满地袱、石踬的石雕,以缠枝花卉、道八仙、凤纹为题材,形态各异,既抽象又写实。而密布于整座八面厅的木雕为三雕之最,如门厅、大厅的梁、檩、枋、雀替、牛腿、格扇、挑头以及走廊的几腿罩、天花板和门、窗上,均布满了雕刻作品,题材丰富,寓意吉祥,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双鱼吉庆、瓶生富贵、岁寒三友等图案,形态逼真,雕工精致。厅中装饰集多种雕刻技法于一体,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黄山八面厅的三雕艺术,为中国建筑艺术上一颗璀璨明珠,是江南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义乌双林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