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做中国人吗?我倒是有点井柏然自曝不喜欢郑爽

  @中国人不干活
18:02:32  因为人类社会生活水平是逐步提升的。  新一代人,没有经过老一代人的努力劳作,就享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人本性是好逸恶劳的,  年轻一代就不可能如同上一代那么努力劳动,那么危机就可能爆发了。  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固有矛盾。  而社会稳定的前提就是,必须大部分人在干活,只能少部分金字塔顶的人才可以不干活,悠闲生活。  所以,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农奴,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  -----------------------------  种死都吃不上好的,谁会去做?
  @神马是TMD幸福
18:07  扯蛋文章  -----------------------------  @中国人不干活
18:20:06  闲着也是闲着。  -----------------------------  会蛋痛的
  个人的理性选择的集合=社会的非理性选择  原理:纳什均衡  ———————  囚徒困境  (1950年,数学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在给一些心理学家作讲演时,讲到两个囚犯的故事。)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如果另一个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则两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个犯罪嫌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关于案例,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首先应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其次才是亚当·斯密的理论,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如果我抵赖,得坐10年监狱,如果我坦白最多才8年;假如他要是抵赖,如果我也抵赖,我就会被判一年,如果我坦白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8年刑期。  基于经济学中Rational agent的前提假设,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处一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8年的结局,纳什均衡”首先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但是我们可以从“纳什均衡”中引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  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有一点心酸
18:08:42  太片面  -----------------------  确实如此  农村土地集中在大户,产权等等不变是趋势
  囚徒困境:  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  都不想干活,都指望别人去干活—这是利己目的(个人对自己的利益的理性、合理化选择)  后果—全社会都没有人干活(不是理性的、合理的选择):  最后,大部分的财产被剥夺,还是要去干活!  最终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本想骂两句,还是算了,也不知道屏幕那端是不是条狗写的.
  猪八戒倒打一耙。
  兰州拉面  
  有一定道理的。
  @中国人不干活
18:39  个人的理性选择的集合=社会的非理性选择   原理:纳什均衡   ———————   囚徒困境   (1950年,数学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在给一些心理学家作讲演时,讲到两个囚犯...  -----------------------------  重要影响  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本基础,正如克瑞普斯(Kreps,1990)在《博弈论和经济建模》一书的引言中所说,“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内,经济学在方法论以及语言、概念等方面,经历了一场温和的革命,非合作博弈理论已经成为范式的中心……在经济学或者与经济学原理相关的金融、会计、营销和政治科学等学科中,现在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不懂纳什均衡能够‘消费’近期文献的领域。”纳什均衡的重要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改变了经济学的体系和结构。非合作博弈论的概念、内容、模型和分析工具等,均已渗透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经济学科的绝大部分学科领域,改变了这些学科领域的内容和结构,成为这些学科领域的基本研究范式和理论分析工具,从而改变了原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各分支学科的内涵。  2.扩展了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范围。原有经济学缺乏将不确定性因素、变动环境因素以及经济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模式化的有效办法,因而不能进行微观层次经济问题的解剖分析。纳什均衡及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包括扩展型博弈法、逆推归纳法、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等概念方法,为经济学家们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工具。  3.加强了经济学研究的深度。纳什均衡理论不回避经济个体之间直接的交互作用,不满足于对经济个体之间复杂经济关系的简单化处理,分析问题时不只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而是深入分析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规律,强调从微观个体行为规律的角度发现问题的根源,因而可以更深刻准确地理解和解释经济问题。  4.形成了基于经典博弈的研究范式体系。即可以将各种问题或经济关系,按照经典博弈的类型或特征进行分类,并根据相应的经典博弈的分析方法和模型进行研究,将一个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方便地移植到另一个领域。  5.扩大和加强了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纳什均衡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它普通,而且普通到几乎无处不在。纳什均衡理论既适用于人类的行为规律,也适合于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运动和发展的规律。纳什均衡和博弈论的桥梁作用,使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6.改变了经济学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在进化博弈论方面相当有造诣的坎多利(Kandori,1997)对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名言“你甚至可以使一只鹦鹉变成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因为它必须学习的只有两个词,那就是‘供给’和‘需求’”,曾做过一个幽默的引申,他说,“现在这只鹦鹉需要再学两个词,那就是‘纳什均衡’”。  
  @中国人不干活
18:11:22.0  这个和中国人最爱好和平一样,对吗。   我注重讨论的是代际差异,下一代更加好逸恶劳。   不是注重说,中国人比其他国家人更加懒惰。   其实,其他国家的年轻人同样好逸恶劳。   所以,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   天天上facebook ,tweer,亚马逊购物,   和上天涯吹牛,刷微博,玩淘宝,   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都是不爱干活,好逸恶劳。   —————————————  人不想干活难道不是生产力发展影响的吗?老辈人也不是爱干活,是因为不干活弄不好他就得饿死。我倒是觉得现在农村年轻人不爱种地是好事,可以推进小农经济转型。  
  @cqxhhf
14:10:16  中国人干活多,才是中国最大经济社会危机根源。  中国的前26年的时间内,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对于工业化的根本“科技竞争力”,国际上,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  -----------------------------  @东方白雪
17:03:53  不敢相信  -----------------------------  @cqxhhf
17:10:34  又一个CCTV观众  -----------------------------  @东方白雪
17:17:04  不看电视好多年了  -----------------------------  宣传37年了,好多年不看,但它的影响力已经进入你观念了。去看第二页13楼“那你说说看,下岗什么原因呢?”,你会更吃惊的。
  楼主,你只是看到了中国人不干活的状态,没看到中国人为什么不干活,中国人不是懒得干活,而是政治体制的结构压迫,经济市场的优胜略抬,文化环境的形成。
  纳什均衡:这盘棋总有个和法  日01:06  原标题:纳什均衡:这盘棋总有个和法  本报记者 高 博  约翰·纳什车祸去世的消息,一天传遍全世界。尽管诺贝尔奖不设数学奖,纳什的数学研究却因为描述了“绝对理性行为”而获经济学奖。纳什22岁写的几篇论文,提出了“纳什均衡”,开创了现代的博弈论。  博弈论,英文是“Game Theory”。英文的game,有人与人比拼的意思。翻译成博弈论倒也贴切。博弈论,就是探讨绝对聪明的几个人,为了获利而互动,会出现什么状况。在纳什之前,大科学家冯·诺依曼证明过:在零和游戏中存在一个“极小极大值解”。换句话说,两个极端聪明的人下棋,其中一个人必然寻思道:“我想到的,对手都想得到。所以我用任何策略,他都会恰当应对,让我得到最差结果。因此,我要列出各种策略的最差结果,在其中选择一个结果相对好的策略。”  举个例子:如果玩家用A策略,好了赢1块钱,糟了就一分不得;而B策略可能赢10块,可能输1块。考虑到对手极端聪明,正确的做法是老老实实选择A策略,别幻想选择B策略,那样必然输1块。这就是“在极小中选择极大”。  冯·诺依曼讨论的是两个人的零和博弈,而纳什则探讨了更宽范围的博弈。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在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只要是非合作博弈,就会达成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之后几十年,纳什均衡成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可以把纳什均衡看作是一种“和棋”。每个玩家的策略,都是考虑其他人策略后的最优反应。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谁也无法单方面改变策略。比如说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如果大家都足够理性,那么每一次出拳,三种手势的概率都应该完全一样,否则被别人抓住规律就会吃亏。  纳什均衡在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比如商界价格大战,两败俱伤,但“对方使手段,我也得使,谁先改谁倒霉”。这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群体冲突,政治风波,国际争端,都可能出现这种僵局。大家假如不商量着跳出这个游戏,就永远“互抓头发”,锁死在一起。  博弈论有一个常被引用的经典例子,就是囚徒困境。两个嫌疑犯进了警察局,被分开审讯。检方开出条件:俩人都坦白认罪,各判8年;都不认罪,各判半年;一个抵赖一个坦白的,坦白者不判刑,抵赖者判10年。  假如俩人讲义气,为兄弟肯把牢底坐穿,那么各判半年,“抗拒从严,回家过年”,多好呀!但这里的囚徒太聪明了,他只想着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相信同伴也是这种人。因此犯人无奈地知道:两个人都将选择招供,最后各判8年。  纳什还提出一种“智猪博弈”,广为引用: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里有一个自动投食机,猪圈的一角是块踏板。踩了,猪圈对角就掉饲料。但踩踏板再跑去吃是有时间差的。聪明的猪会想:“我一踩,另一头猪等在投食口先吃,我划不来啊。”  大猪跑得快、吃得快,小猪跑得慢、吃得慢。聪明的小猪,最佳策略就是坚决在投食口等着。而聪明的大猪,明知小猪占便宜,还得去踩踏板,因为它知道小猪肯定是不踩的。  国际政治往往如此:大国卖力气,小国搭顺风车。大国被蹭了便宜,但获利也大。改革也经常如此,尽管对大家都有好处,但大人物不得不干,小人物只是等着。  还有男女问题,为什么谈恋爱一般是男人追女人?跟智猪博弈类似。男人相当于大猪,女人相当于小猪。谈对象对双方都有好处,但男人被认为更加得利。在此预期下,聪明的男女心知肚明:追求的成本,只能是男性承担起来。一个数学理论居然能跟恋爱扯上关系,怪不得纳什名满天下。(科技日报北京5月25日电)  
  什么是纳什均衡?   09:15 凤凰财知道
1   因为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弄得好多人没有真的懂纳什均衡是在说啥……  电影里的大意是这样:四个朋友在酒吧里看上了一个美女,都想去搭讪,纳什说,如果我们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每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一上来就都去找她,就会互相干扰,最后谁也得不到。但是大家(按照纳什的观点)既考虑自己的利益,又考虑整体的利益,分别各自去找她的同伴,结果就是大家都获益。  但是,这特么根本不是纳什均衡呀……  定义:在非合作类博弈中,如果参与者当前选择的策略形成了“纳什均衡”,那么对于任何一位参与者来说,单方更改自己的策略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纳什证明了,如果允许混合策略,那么任何一个博弈,只要参与者数量是有限的、参与者可以选择的纯策略也是有限的,那么这个博弈至少有一个纳什均衡。)  (另外,别把纳什均衡和囚徒困境混了。纳什均衡是个广泛得多的概念。)  例子:打猎。  两个猎人出发去打猎。假设一头鹿有400公斤肉,但必须两人合作才能打到,一个人打什么都获得不了。同地区有一群兔子,一共有200公斤肉,两人合作可以全部打完,但一个人打也可以获得100公斤肉。两个猎人各自都知道对方的平衡策略,但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影响对方的决策。最终的结果会怎样?  那么,  A 鹿B 鹿: 200,200  A 鹿B 兔: 0,100  A 兔B 鹿: 100,0  A 兔B 兔: 100,100  这里面有两个纳什均衡。  (1)两人都猎鹿:任何一人单方切换成猎兔子,都会让自己的收益从200跌到100。  (2)两人都猎兔子:任何一人单方切换成猎鹿,都会让自己的收益从100跌到0。  注意,这里面都是单方更改。要是双方同时从兔子换成鹿,都会更好——但纳什均衡不考虑这个。  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纳什均衡从全局看起来不见得是“理性”的,不是看起来的最优解,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它的确是在别人不可控时自己的最优解。  
  好了,我们回到开始的酒吧场景。  从纳什均衡的角度来看,电影里的“纳什”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呀。谁在乎什么全局最优、谁在乎什么亚当斯密的公众福利!纳什均衡理论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那归别的模型管。纳什均衡是每个人自己的最优解。酒桌上扯的那堆东西,和纳什均衡毫无关联。  那么,这个策略是纳什均衡吗?根本不均衡呀。  我们先假设有两个朋友,每人有两种策略:(1)找那个美女,(2)找她的同伴。每人自己会挑一个互不冲突的同伴。假设找美女的“得分”是5,找同伴的得分是3,冲突的得分是0。  A 1 B 1: 0,0  A 1 B 2: 5,3  A 2 B 1: 3,5  A 2 B 2: 3,3  那么这里有两个纳什均衡:A1B2,A2B1。是的,所有人都去找同伴,这根本不均衡,因为任何一人切换成策略1都会更好;得有一个人去找那位美女,才是均衡的。  如果朋友多了,也是一样。当且仅当有一个人去找美女剩下的人找同伴的时候,这才是真均衡。  所以实际上,酒吧间的场景用博弈论分析是这样的:  四个人有四种可能的均衡,每一种均衡都是一个人去找美女,剩下三人找同伴。  实际的决策当然不一定会形成均衡,因为现实中信息不那么透明,有可能大家各自做各自的选择结果撞了。  假如大家都能感知到别人的策略的话,那么就是谁抢先,谁占便宜。我抢在第一个选择策略1,那么剩下的人就只能选策略2了。这是一个纳什均衡。  假如大家并不能感知到别人的策略,但大家都是聪明人,都是同步做出决策,那可能会出现好玩的场景:一开始所有人第一反应是策略1,但大家会意识到别人的第一反应和自己一样,这样自己吃亏,我应该换策略2。但别人也是聪明人,我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于是大家都会换策略2。但如果大家都会换策略2,那我改成策略1不就捡漏了吗?于是我应该改策略1,但别人也会这么想,也会改回1……如此陷入死循环。  现实中死循环应该是不至于,但结果还是:谁先敢于向同伴亮明自己选择了策略1,谁占便宜。  
  @中国人不干活
18:02:32  因为人类社会生活水平是逐步提升的。  新一代人,没有经过老一代人的努力劳作,就享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人本性是好逸恶劳的,  年轻一代就不可能如同上一代那么努力劳动,那么危机就可能爆发了。  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固有矛盾。  而社会稳定的前提就是,必须大部分人在干活,只能少部分金字塔顶的人才可以不干活,悠闲生活。  所以,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农奴,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  -----------------------------  其实主要不是因为生活质量改善导致美国20年代的泡沫化,而是投机过度导致美国的泡沫化,泡沫化以后自然就挥霍无度,好逸恶劳了。
  纳什诺奖感言:挣扎在天才与癫狂的边缘  来源:凤凰财知道
  本文是1994年Nash领取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获奖感言。  “日我降临于世,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布鲁菲尔德医院。这个医院现在已无迹可寻,我也无法记起两三岁之前的任何事情。可以想象,这样的早期记忆就像民间的传说一样,由叙述者向听众讲述而代代相传,俨然成为‘记忆中的记忆’。当然,即便很多情况下直接记忆失效,事实依然存在,也可通过其他途径得知。 ”  “我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早年来到布鲁菲尔德的阿巴拉契亚电力公司工作。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曾经在法国作为一名中尉服役于后勤部队,但并未真正参与前线战争。他出生于德州,在德州农工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学士。 ”  “我的母亲弗吉尼亚就生长在布鲁菲尔德。她曾就读于西弗吉尼亚大学,婚前是一名老师,教授英语,偶尔也教点拉丁文。母亲在西弗吉尼亚大学读书时感染过猩红热,导致部分失聪,严重影响了她后来的生活。 ”  “我的外祖父母曾居住于北卡罗莱纳州西部,结婚后迁至布鲁菲尔德。外祖父马丁曾在马里兰大学学医,在布鲁菲尔德人口激增之时来到这座城市,开始行医生涯。后来他实际上已偏离医学实践,转向房地产投资。我从没见过外祖父,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而对于外祖母,我有着非常美好的回忆,依然能记起她在布鲁菲尔德中心地段的那间老宅里弹钢琴的情景。 ”  “我的妹妹玛莎比我小两岁半,出生于日。 ”  “我在布鲁菲尔德的学校念书,小学之前我也上过幼儿园。小时候父母送给我一本康普顿图画百科全书(Compton's Pictured Encyclopedia),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此外,我家里和祖父母家里都藏有很多很好的书籍可供学习。”  “布鲁菲尔德是阿巴拉契亚山区一个偏远的小城,没有太多的知识分子和科技产业。这里是商人和律师的天下,起步于铁路运输和丰富的煤矿资源。因此,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而言,它对我有一些挑战。人们必须从外部世界获得思想启迪,而不能就地取材。”  “高中时代,我曾阅读E.T. Bell的经典之作《数学大师》,我也记得自己成功证明了有关整数自乘P次(P为质数)的费马小定理。”  “那时我也会做一些电学与化学实验。起初,在学校写一篇关于职业规划的散文时,我选择的是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电气工程师。不过后来进入卡内基技术学院(现卡内基梅隆大学),我学的则是化工专业。”  “我幸运地得到George Westinghouse 奖学金的全额资助,进入卡内基学习。然而念化工专业一学期后,我开始反感一些死板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图,于是我转向化学专业。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化学也没有我喜欢的定量分析。它似乎并不考验人的思维能力,而是更强调实验过程中的试管操作能力。这时,数学系老师鼓励我转入数学专业,并解释说在美国做一名数学家也并非一个不好的职业。于是,我又了换专业,正式成为数学系的一名学生。最终,由于学业优异,毕业时在学士学位之外我还获得了理学硕士学位。”  
  中国人够勤劳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布鲁菲尔德高中学习的最后一年,父母曾安排我在一个二年制的布鲁菲尔德学院旁听高等数学课程。额外的数学学习并没有给我在卡内基的正式学分,但因为提前学到的知识,我也不必在卡内基花费过多时间学习数学基础课程。”  “大学毕业时,哈佛和普林斯顿都给我提供了研究生奖学金。我当时并未赢得普特南数学竞赛,所以哈佛给的条件一般。普林斯顿的奖学金更加丰厚,而且对我也显得更有兴趣。A.W.塔克教授就亲自给我写信,鼓励我去。因此,我选择了去普林斯顿攻读研究生,离家也近。”  “还在卡内基读书时,我就选修了一门‘国际经济学’课程,接触了诸多经济学思想和问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最终写成《交易问题》 (The Bargaining Problem)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计量经济学》杂志(Econometrica)上。因为这些最初的想法,并受到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影响,我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对博弈论研究感兴趣。”  “读研期间,我广泛学习各种数学。幸运的是,除了逐步建立起‘非合作博弈’理论,我还在流形及实代数簇方面有很好的工作。所以我有心理准备,如果数学系不同意我将博弈论的研究作为专业论文,我也有其他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博士论文交差。”  “不过,这个与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路线’有所偏离的博弈论,最终还是被接受为数学博士论文。至于其他的研究,如《实代数流形》,是我去麻省理工学院教书后才写作发表的。”  “1951年夏,我来到麻省理工担任C.L.E. More讲师。其实1950年获得学位后,我先在普林斯顿工作了一年。之所以后来选择MIT,更多是出于个人和社会因素而非学术方面的考量。一个重要原因是MIT薪酬更高。”  “自1951年起,我开始在麻省理工数学系任职,直至1959年春辞职。学年,我学术休假,获得Alfred P. Sloan奖金资助,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呆了一年。”  “在此期间,我设法解决了与微分几何相关的一个经典未解之题。这个问题与广义相对论中的几何问题有一定联系,需要证明所有黎曼流形可以嵌入欧几里得空间。不过这个问题虽然经典,却并不像四色猜想那样广受关注。”  “因此,在麻省理工与人交谈得知嵌入性问题尚未解决后,我就开始对它进行研究。第一个突破呈现出令人好奇的结果:在低维空间中能够实现局部光滑嵌入。后来,经过大量工作,我以更恰当的光滑嵌入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术休假期间,我研究了另一个偏微分方程的问题,之前仅在二维空间得到解决。可是这次运气并不太好。我虽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当时不知道其他人也致力于这项研究,如意大利的Ennio de Giorgi。是他率先取得成功,至少是在特别有意思的椭圆方程问题上。”  
  “可以想象,如果de Giorgi或Nash其中一人在攻克这个问题时失败,那么独自登上成功巅峰的另一个人将会获得Fields奖章。”  “此刻,我想我该聊聊那段我从理性数学家变为分裂癫狂人的日子。那时,我完全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性思维,出现各种妄想和幻觉,被诊断为‘妄想精神分裂症’。但我不想过多描述这段漫长的时期,他们让我感到尴尬。”  “在学术休假年中,我与阿丽西娅结婚。她毕业于麻省理工物理系,我们在那里相识。毕业后她在纽约工作。阿丽西娅出生于萨尔瓦多,很小的时候就来到美国。她的父亲是医学博士,在联邦政府所属的一家位于马里兰的医院工作。”  “1959年的前几个月,也正是阿丽西娅怀有身孕的时候,我开始出现精神分裂症状。我只能辞去麻省理工的教职,在麦克林医院被‘强制观察’50天后我逃到欧洲,试图在那里获得难民保护。”  “后来我陆陆续续在新泽西州的医院被强制治疗,每次时长五至八个月,每次我也都试图以合法的理由离开。”  “长期的住院治疗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我终于摆脱了妄想症的困扰,回归到正常人的思维,重新开始数学研究。在药物带来的短暂清醒中,我的确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数学研究,例如对‘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的柯西问题’的研究;被Hironaka教授称之为‘Nash blowing-up transformation’的思想;以及‘奇点的弧结构’和‘隐函数解析解的解析性’等。”  “然而,六十年代末我的妄想症又有所反复,意识里充满着妄想和幻觉。不过我行为举止相对温和,所以免于住院和接受精神病医生的治疗。”  “又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开始理智地去挣脱那些妄想思维的影响。这种努力最初源于对政治倾向性思考的否认,因为这完全是无望的智力浪费。”  “于是我似乎又能以科学家的理性来思考了。然而,这并不完全令人高兴。这和一个身体残疾者恢复健康不太一样。因为理性思维事实上局限了我们对人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例如,一般人只会将拜火教的创始人查拉斯图特拉看成一个疯子;他使得千百万天真的信徒狂热追随其拜火仪式。但是,如果没有他的‘疯狂’,查拉斯图特拉很可能只是默默无闻的千万大众之中的一员,来过,走过,不留印记。”  “据统计,任何数学家或科学家在66岁时已不太可能继续太多的研究,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再有更多的突破。但是我仍在努力。我觉得我癫狂的25年是人生中的一段假期,它使得我不太一样。因此,我充满希望,希望当前的研究或者未来的想法能带来一些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谢谢大家。”  
  不爱干活,爱干尼玛,没钱赚的事,你他吗干嘛?sb  
  楼主傻逼  
  你怎么怎么会说话呢,宝宝当年大搞房地产!搞的全国的房价飞涨!啥也不干到银行带点款买块房子(当年0首付),一个月甚至一年就能赚上班的几年几十年的工资!然后炒房大军继续加入,越滚越大!房子也越长越高,房子贵啦,当然房租也的涨呀!挣了钱再投资商铺!房子多啦光吃租子,在家里躺着都比上班强呀!我的一个朋友,人家在县级市买了9块房子!一块房子一年涨不到10万,9块房子一年就是80多万贵呀!人家啥活也不敢,整体游手好闲,天天下饭馆夜夜当新郎呀!和哥们凑一块还说好听的:“今天过的这个幸福生活呀是党给的!生在中国就是好呀!”气的整体忙活,挣不到钱的哥们只骂!  盖房子的工人的工资也涨啦!普工一个月7-8千,钢筋工一个月1-2万甚至更多!你说说谁还干那些不挣钱的服务业呀!  然后咱们的大领导又提倡什么!“体面的劳动”还有什么的。。。。。。  搞的以前愿意干活的人也消极怠工啦!
  土地流转,就是为了走出有地没人种,要种没地种的怪圈。中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就是未来的希望。
  田楠:天堂里有没有纳什均衡?  发布时间:日 05:57 作者:田楠   约翰·纳什出名太早,直接导致他因意外去世的时候,很多人以为他早就去世了。纳什拉着爱因斯坦讨论过问题,听起来的确像是历史书上的故事,不过这样的“再死一次”只是让“纳什均衡”和《美丽心灵》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对于纳什而言,这次他真的去世了。  纳什的去世有种讽刺的悲情,5月19日纳什刚从挪威国王手中接过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的阿贝尔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诺贝尔和阿贝尔双奖得主。24日,他和妻子就在机场回家的路上因车祸去世。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当讲师的时候,大一学生微积分考试收到一份名为“小J·福布斯·出租车司机”的答卷,上面没有一个正常答案。这个学生把戏改造了约翰·福布斯·纳什的全名,“出租车司机”是讽刺纳什最喜欢贬低别人是“开出租车的”。而周日,因为超车失控导致纳什遭遇车祸的,正是新泽西州的一名出租车司机。  纳什21岁一份只有27页纸的博士论文奠定了“纳什均衡”的基础,23岁便当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师,30多岁精神失常,66岁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又精神恢复。基本上,纳什的一辈子符合人们对于某种神话和轶事的预期,一个有才之人纠缠在失心疯与诺贝尔奖之间,这样的故事拉近了普通人与一个数学家之间的距离,尽管这个数学家自己备受折磨。  学术圈里总是有不同的人格,在中国,对于徐志摩恨不得见人就给个大大拥抱的行径,有人评价为优秀人格美丽放光,鲁迅却恨恨地当着叶公超的面,给了徐志摩两个字的评价:“流氓”。纳什所处的这个圈子也差不多,本来数学家就云上飘,纳什是飘得最远的那种。和纳什同年代的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却是另外一种极端,这个参与原子弹制造的人,常常流连酒吧,给别人画素描,还敲得一手森巴鼓。成名后的费曼给各种来信者回信,一个小朋友写信问为什么太阳落山时候是红色的,费曼向他解释了散射作用,还在最后说道:“如果你因此而想到更多的问题,就写信给我,我也会设法回答的。”  作为费曼的反面,纳什几乎走的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路线。纳什老师是一个严厉的教授和评分者,在一门给高年级本科生的微积分课,两学期之间上课人数从30个减到5个。纳什还热爱把尚未解决的经典题目加进考卷,有份他出的试卷总共四道题,第一道叫“你叫什么名字”,剩下的三道都相当困难。然后有人不当回事儿不做第一道,就被活活扣掉25分。  在临近发病的时期,别人在学术研讨会上演讲,参会的纳什可以把“你知不知道我上了《生活》杂志”喊遍大厅的每个角落。纳什在麻省理工的同事,鼎鼎大名的数学家维纳跟纳什的做派也差不多,除了陷入阶段性的狂躁,经常威胁要辞职,还会在情绪高涨时跑遍整个学院,把他最新的定理告诉大家。  纳什还一度醉心于股票市场,认为这个市场存在一个定理,只要找出来就可所向披靡。纳什在这个时期会揪着报纸财经版,问“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出现那种情况”。但同事在听说纳什投入市场的都是他母亲的存款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现在,这样那样的科学怪人终于一个个去了。尽管在数理舞台上,纳什和费曼代表了旗帜鲜明的两派理工男,但他们似乎在人生的后期达成了某些共识。费曼在一封写给杂志的信里说:“在物理世界里,真相很少是完全清楚的,更不用说那些和人有关的事了。”而纳什在1994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发表了只有103个单词的获奖感言,他说自己毕生探索什么是正确的逻辑推理,但到头来发现“爱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是没有办法靠正常逻辑去推断的”。  
  你麻痹 不给钱你干啊?  
  @中国人不干活 懒惰的不如下老嗨的,下老嗨的不如身怀有技的,有技的不如吹牛拍马送礼的,吹牛拍马送礼的不如当老板的,当老板的不如投机倒把的,投机倒把的不如有权的,有权的不如权钱结合搞垄断的,搞垄断的不如手中有枪有朋党有后台坐地称王称霸的,称王称霸的不如他爹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个格的,大将军不如奥黑个丫的,奥黑你再牛难道你还能胜出埃博拉艾滋大海啸横扫美国的龙卷风全球核大战?说白了这人类社会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处于丛林法则的羁绊之中,从而不断导演出了许许多多的波澜壮阔腥风血雨的历史画卷来。每个人类个体在劫难逃,就像一片树叶漂在大海中一样,任由其折腾蹂躏直至其被吞没。
  我就呵呵乐
  纳什的传奇人生:什么是纳什均衡   16:05:55  作者:尚桑   《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94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约翰·纳什与其夫人艾丽西亚·纳什在美国新泽西州乘出租车时不幸遇车祸身亡。纳什86岁,其妻子82岁。他们生前居住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媒体援引新泽西州警方的消息报道说,纳什夫妇乘坐的一辆出租车在新泽西高速路上与另外一辆汽车相撞,出租车失控撞上了道路护栏,纳什夫妇被弹出车外,二人当场死亡。据了解,纳什夫妇本周赴挪威领取阿贝尔奖,周六刚乘飞机返回美国。  出租车司机以及对方车辆的司机受伤,被紧急送往附近一家医院,但这二人并没有生命危险。  【纳什的传奇人生】  约翰·纳什是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主人公原型、“博弈论”大师。  不用多说,能被改编成电影的人生一定充满了戏剧性,何况这部电影还横扫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而电影也只反映了纳什人生中一个片段而已。  有人说,约翰·纳什是当今世界最有名的“疯子”之一。看过电影的人应该知道,这位天才在年仅21岁时就写出那篇著名的博士论文,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  但就在纳什的学术成就初享国际声誉之时,他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困扰。他的挚友及室友、邀请纳什为国效力的神秘人,都出自想象。虚幻与现实真假难辨,给纳什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障碍。许多国际大奖也都因为他的身体状况而与他擦肩而过。  纳什的结发妻子艾丽西亚在发现他患病后几近崩溃。不过,即使在离婚后,艾丽西亚仍坚持陪伴和照顾纳什几十年,帮助他走出困境。两人在2001年复婚。在坚强意志和妻子的鼓励下,纳什一直没有放弃研究工作,并于1994年因博弈论获诺贝尔奖。  当然,除了博弈论,纳什在数学界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2015年,纳什在86岁的高龄仍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阿贝尔奖。阿贝尔奖颁奖词中说,获奖者的突破已发展成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数学方法,成为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关键工具,其影响遍及该理论的所有分支。  2011年,新华社记者曾专访纳什,问及对《美丽心灵》的评价,纳什说:“这是一部制作得非常好的电影,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我看过好几遍。不过,每次看的时候,我心里并不好受。但我还是认为这部电影有助于人们理解与尊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纳什均衡  这么多年来,博弈论的“高冷气质”一直被广为追捧。从经济学界、商界到国际关系学界,在论文中扯上几句博弈论,都是提升格调屡试不爽的好方法。那么,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到底讲了些啥?  以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为例。两个小偷联手犯事被抓,警方将二人隔离审讯,政策是:若两人都坦白交赃,则证据确凿,均被判刑8年;若有一人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再加刑2年共判10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若两人都抵赖,则警方证据不足无法判偷窃罪,只能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各判1年。  “纳什均衡”引出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会损人不利己。这一理论直接挑战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目的出发,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再一次自然辩证法的课堂上,老师提到了 纳什均衡,当时他讲的也没有听明白,只好到摆渡上看看了,没想到这个理论这么火,于是就摘录下来以飨读者。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终成一代大师。要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 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而且也绝不会与其他人分享这一殊荣。 纳什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学位时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8年纳什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系的博士。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普林斯顿可谓人杰地灵,大师如云。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主任)、阿尔伯特·塔克、阿伦佐·切奇、哈罗德·库恩、诺尔曼·斯蒂恩罗德、埃尔夫·福克斯……等全都在这里。博弈论主要是由冯·诺依曼()创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天才的数学家。他不仅创立了经济博弈论,而且发明了计算机。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鲁(Zermelo)、鲍罗(Borel)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1944年他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尽管对具有博弈性质的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例如,1838年古诺(Cournot)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1883年伯特兰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两个寡头的产量与价格垄断;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利用博弈论方法帮助田忌赛马取胜等等都属于早期博弈论的萌芽,其特点是零星的,片断的研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统。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的标准型、扩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合作型博弈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巅峰期。然而,诺依曼的博弈论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由于它过于抽象,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博弈论的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所以,影响力很有限。正是在这个时候,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应运而生了,它标志着博弈论的新时代的开始!纳什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学生,他经常旷课。据他的同学们回忆,他们根本想不起来曾经什么时候和纳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过一门必修课,但纳什争辩说,至少上过斯蒂恩罗德的代数拓扑学。斯蒂恩罗德恰恰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可是,没上几次课,纳什就认定这门课不符合他的口味。于是,又走人了。然而,纳什毕竟是一位英才天纵的非凡人物,他广泛涉猎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学、逻辑学、博弈论等等,深深地为之着迷。纳什经常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充满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1950年整个夏天纳什都忙于应付紧张的考试,他的博弈论研究工作被迫中断,他感到这是莫大的浪费。殊不知这种暂时的“放弃”,使原来模糊、杂乱和无绪的若干  
  什么是纳什均衡?[阅]  白水无华发表于07/09/28 08:59  念头,在潜意识的持续思考下,逐步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突然来了灵感!这一年的10月,他骤感才思潮涌,梦笔生花。其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就是日后被称之为“纳什均衡”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纳什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1950年和1951年的两篇论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论文)。1950年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立即引起轰动  
  中华民族已经够勤奋了
  约翰纳什:走出“囚徒困境”的指路人     即使你不知道“小约翰 福布斯 纳什(John F. Nash Jr.)”这个名字和这个人的数学理论,你至少应该看过由他的经历改编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即便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的生活也与他息息相关博弈论和“纳什均衡”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一般人的生活,绝不仅限于数学的范畴。   5月23日,约翰纳什在美国新泽西州遭遇车祸去世,终年86岁,生前被广泛誉为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此前,纳什才刚刚在挪威领受了阿贝尔奖(Abel Prize)。阿贝尔奖也可以称得上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以86岁高龄成为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诺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纳什的成就在晚年得到了世人充分的肯定。   天才、精神病人和美丽的心灵   比起光彩夺目的青年时代、痛苦而波折的中年时代,纳什的晚年时代其实已经相当的平静和安详了。纳什的一生是曲折和传奇的。   据了解纳什的人说,童年时代的纳什就是一名奇才,而青年的纳什给大学同学的印象是无与伦比的才华、奇特的怪癖和不掩饰的自大与野心,对于他的才能,有一封推荐信里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去评价:“这人是个天才。”   1948年,在大师云集的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学院(拥有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等数学巨匠),纳什如鱼得水并脱颖而出。是冯?诺依曼开创了经济博弈论,而被冯?诺依曼贬低过的纳什的思路却比冯?诺依曼的合作博弈理论更能反映现实的情况,最终,他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一鸣惊人,并发展成了著名的非合作博弈理论(noncooperative games)。   数学家、纳什的朋友与同事哈罗德?库恩(Harold W. Kuhn)说:“我真心地认为,20 世纪真正伟大的思想其实并没有多少,而在前十位中,可能就会有他的均衡理论。”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罗杰迈尔森(Roger Myerson)把纳什均衡比作“可与生物科学界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比肩的成就”。   20岁出头的纳什就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然而,在他的理论蜚声国际,广受关注的时候,纳什却逐渐从数学界消声匿迹了。由于受精神疾病的折磨,纳什家庭和生活出现危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在学术上毫无建树,不知情的外人甚至以为他已经疯了或者死了。   幸好,在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下,纳什用理智、爱和时间战胜了病魔,经历了离婚与复婚,生活回到了常轨。而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以其经历为原型改编的影片《美丽心灵》上映后,这个长期以来“普林斯顿里漫游的无家可归的无名氏”终于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他跌宕起伏的经历,关于毁坏与拯救的故事成为了被病痛和灾厄折磨之人心中的希望。   “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关系。它们总是为我指引真理。但追求了一生真理之后,我问自己,什么是真正的逻辑关系?真理又是由谁来决定?最终,我还是回到现实中,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在爱的支持下,任何逻辑关系和真理都会被发掘。”纳什在诺贝尔奖颁奖感言中说道。   纳什均衡与社会合作   在纳什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几十年,纳什均衡却被极大地关注和发展了。好的理论不可能寂寂无名。而现在,纳什虽然已故,博弈论却已成为人类分析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最重要工具之一,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本基础。纳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帮助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诸多领域。   纳什均衡是指所有参与人战略的这样一种组合:在这一组合中,给定其他参与人的战略,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改变自己的战略。换言之,构成纳什均衡的战略对每个人都是最优的。   为什么纳什均衡是“可与生物科学界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比肩的成就”?经济学家张维迎说,一个制度即使对所有人都不好,但如果它是一个纳什均衡,就仍然会持续存在。反之,一个制度即使听起来很好,但如果它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自觉遵守。因此制度需要构成一个纳什均衡,有效的帕累托最优只有通过纳什均衡才能实现。有效的制度设计,就是如何通过纳什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   只要谈到纳什均衡,即非合作博弈问题。几乎所有教科书都要讲著名的“囚徒困境”问题。作为纳什均衡引出的一个最著名案例,囚徒困境揭示了博弈中双输的情境,直接挑战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在社会中,“囚徒困境”虽然普遍存在,但却不是不能破解的。为了破解当今种种社会问题、在改革走进“深水区”时仍将其良好地推进,让社会的成员走出“囚徒困境”、选择合作并达成纳什均衡是一个重要的思路。   不论是对于世界还是当下的中国,理解纳什均衡对于理解经济社会现象、研究分析和制定社会制度来说都极为重要。尽管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就出现了少量的翻译和着述,但1994年纳什和博弈论学家海萨尼和泽尔腾获得诺贝尔奖后,博弈论才迅速进入我国主流知识界的视野。而如今,博弈论研究在我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纳什逝去之际,运用和发展他的理论是对他最好的祭奠。  
  楼主,其实大部分人连基本的供给需求都搞不懂,你就是解释了纳什均衡他们也理解不了啊
  @神马是TMD幸福 7楼
18:07  扯蛋文章  -----------------------------  还是有点道理的。  
  他是个木讷的老人,拒绝回答与学术无关的提问,拒绝追星族送上的鲜花,甚至不会在演讲开始的时候说上几句客套的话。作为这届诺贝尔北京论坛里最不像明星的经济学家,他却享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他就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的原型、著名的“纳什均衡”提出者、博弈论大师约翰·纳什。  5月31日上午9点30分,当年逾古稀的纳什走进北京工商大学的礼堂时,全场近千名师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几名学生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但是纳什似乎对眼前的场面无动于衷,他看起来总是在沉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这个身材清癯、头发花白的老人看起来十分平凡,然而他一生的经历却比电影中的情节还要跌宕起伏。  孤独的天才  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答案。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当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主任莱夫谢茨感到纳什的犹豫时,就立即写信敦促他选择普林斯顿,这促使纳什接受了一份1150美元的奖学金。  当时的普林斯顿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数学中心,爱因斯坦等世界级大师均云集于此。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  那时的纳什“就像天神一样英俊”,1.85米的个子,体重接近77公斤,手指修长、优雅,双手柔软、漂亮,还有一张英国贵族的容貌。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亚,她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他有着天才们常有的骄傲、自我中心的毛病。他的同辈人基本认为他不可理喻,他们说他“孤僻,傲慢,无情,幽灵一般,古怪,沉醉于自己的隐秘世界,根本不能理解别人操心的世俗事务。”  普林斯顿的幽灵  1958年的秋天,正当艾里西亚半惊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时,纳什却为自己的未来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系主任马丁已答  
  应在那年冬天给他永久教职,但是纳什却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梦想成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而只有他才能读懂其中的寓意。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的想法。他迷上了法语,甚至要用法语写数学论文,他认为语言与数学有神秘的关联……  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中国人不干活   --------------------------------------------  五毛新马甲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政治学专著和数学期刊的各领域中。他的名字已经成为经济学或数学的一个名词,如“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德乔治-纳什结果”、“纳什嵌入”和“纳什破裂”等。  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大部分曾经运用过他的理论的年轻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根据他的论文发表日期,想当然地以为他已经去世。即使一些人知道纳什还活着,但由于他特殊的病症和状态,他们也把纳什当成了一个行将就木的废人。  
  传奇仍在继续  有人说,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异常孤独的大脑,纳什发疯是因为他太孤独了。但是,纳什在发疯之后却并不孤独,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们没有抛弃他,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挽救他,试图把他拉出疾病的深渊。  尽管纳什决心辞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职位,但他的同事和上司们还是设法为他保全了保险。他的同事听说他被关进了精神病医院后,给当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说:“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那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纳什的身边,他们设立了一个资助纳什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到:“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方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不仅对他,而且对数学都很有好处。”对于普林斯顿大学为他做的一切,纳什在清醒后表示,“我在这里得到庇护,因此没有变得无家可归。”  
  守得云开见月明,妻子和朋友的关爱终于得到了回报。80年代末的一个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而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纳什没有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放弃他的研究,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统计学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已经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研究工作,在他或她以前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鲜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而在2001年,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艾里西亚与约翰纳什复婚了。事实上,在漫长的岁月里,艾里西亚在心灵上从来没有离开过纳什。这个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  日晚,诺贝尔北京论坛在故宫东侧菖蒲河公园内的东苑戏楼闭幕。热闹的晚宴结束后,纳什没有搭乘主办方安排的专车,而是一个人夹着文件夹走出了东苑戏楼。他像一个普通老人一样步行穿过菖蒲河公园,然后绕到南河沿大街路西的人行横道上等待红绿灯。绿灯亮起,老人隅隅独行的背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终于消失不见。  美到极致是疯狂?  蓝极  假设你是一个处于古战场前线的士兵,当面对敌方的阵线时你采取何种策略最佳?如果己方获胜,你的贡献不太可能是决定性的,你倒是冒着有可能受伤或者牺牲的风险;如果敌方取胜,你伤亡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于是唯一合理的结论是:逃跑。如果每个士兵都如此推理的话,恐怕战争就不存在了。  当然,战争仍然在历史的背景舞台上轰隆作响,是因为还有比上面简单推理更多的东西。至少对逃跑士兵的处决,就使得逃跑的代价比起与战友同生共死来得严重。或者如当年西班牙征服者Cortez率领很少的人在墨西哥登陆后所做的那样,Cortez通过烧毁抵达的船只来断绝后退的生路,以面对人数众多的墨西哥中部的Aztec人。同时,Cortez故意将毁船的行为让Aztec人看见,让他们揣摩他必胜的信心。  喜欢追本溯源的人说博弈论——也有人将game theory 翻译成对策论或游戏理论——开始于犹太法典(Talmud)中一个男人如何将死后的财产发给三个妻子的难题。Plato在Republic中,Socrates就曾为上面战争前线的士兵困境问题而困扰。在Shakespeare的Henry V中,Henry V在占领法国北部的村庄Agincourt后屠杀法国战俘的时候也采用类似Cortez的策略。  Thomas Hobbes ()用类似战场上逃跑行为的逻辑在其著作Leviathan中得出结论说,人与人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于是政府只能在无政府状态与强制之间取其轻:选择施予暴政,惩治任何不履行诺言的人,如同对逃兵的惩罚。  
  发布了图片    
  如果这些有点抽象的话,云儿曾经在“互识.共识.华容道 ”一文中所引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算华容”的例子,也很能说明行动的僵局。尽管最后曹操在与诸葛亮的心理战中跌入陷阱,但如果两人都能真正揣摩对方的心态,那么曹操将象Buridan的驴一样处于无法行动的地步,而不是他实际采纳的华容道。这样繁杂的文字叙述,非半天功夫也不容易让人明白。几大段文字下来,不但别扭,还远不如一个矩阵框图让人一目了然,就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与心理或生理学中的desensitization的概念,远不如用一个函数关系的导数那样直截了当。  博弈论是处理一个参与者——可以是一只狗或狼,一条甲壳虫,或者一个人或组织等——在追求最大效用(utility)的驱使下的理性行为。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学者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当一个人或群体与他或他们的博弈论对手都能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决策行为的时候,那就是博弈论大显身手的场合。有人将博弈论比作Mendel的遗传理论和Darwin的自然选择对生物学的影响,或者Newton的天体力学对物理学的奠基作用。  然而,真正的社会并不严格是博弈论的理想对象,无论是股票市场上的投机现象,还是受制于传统文化的惯性影响下的体制选择。现在的普遍看法是,如同混沌动力系统理论带给人们的初始兴奋之后,博弈论并不具有历史上像物理学中理论的预测能力。  
  @祥云无际 1324楼
19:36  你怎么怎么会说话呢,宝宝当年大搞房地产!搞的全国的房价飞涨!啥也不干到银行带点款买块房子(当年0首付),一个月甚至一年就能赚上班的几年几十年的工资!然后炒房大军继续加入,越滚越大!房子也越长越高,房子贵啦,当然房租也的涨呀!挣了钱再投资商铺!房子多啦光吃租子,在家里躺着都比上班强呀!我的一个朋友,人家在县级市买了9块房子!一块房子一年涨不到10万,9块房子一年就是80多万贵呀!人家啥活也不敢,整体游手好闲,天天下饭馆夜夜当新郎呀!和哥们凑一块还说好听的:“今天过的这个幸福生活呀是党给的!生在……  -----------------------------  谁告诉你普工一个月7到八千,钢筋工一个月1到2万  
  @中国人不爱干活 楼主,说出此番话来是否用过脑子,八,九十年代有无数的国人出国争钱,那时不像现在都是带着巨款出国移民的,而是真正的起早贪黑,干活争钱,若真是如你所说,这些国人难到都在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不成?要不然就等着饿死,有时人们不肯干活不代表不爱干活,而是劳动出来的价值被盘剥得所剩无几,所以人们才不肯再干了,明白吗?
  道德信仰人品素质提高了,经济必然提高!公正透明公平尊重,在高尚的环境里,没有卑劣的土壤。一切关系,皆因人而生,当人没了,一切本来就没有。
  楼主对整个社会了解多少?楼主只了解社会的一个小阶层,就来瞎扯蛋。没有人干活,你靠吃空气,吃水活着?食品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里几十层的大楼自己冒出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道路上的垃圾是自己消失的?没有人干活,楼主用的手机电脑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活都是外国人干的还是外星人干的?难道干活的人不能算作中国人,只有闲着贪腐,炒股,炒房的人才算是中国人,那些供养他们的人不算是中国人?  中国社会有几个阶级的中国人,楼主都看到了几个阶级?  第一阶级,是最高阶级,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所组成的阶级。这些人就是靠权势谋取生活资料,谋取最多的利益,他们不干活,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第二阶级是小老板阶级,他们雇佣人干活,自己也干一点活,比下一阶级有钱,但是也受第一阶级剥削。  第三阶级,是工薪族,有土地农民和打工族阶级,他们干活,收入比下一阶级高一些。  第四阶级,是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多数是被政府抢夺了土地的农民,一无所有,只能靠打工为生。是真正的无产阶级。脏,累,重,低工资的工作主要由这些人做。  楼主眼睛就只看到了第一阶级,所以就说中国人不干活?
  @u_15-05-23 18:05:14  楼主真逗。  -----------------------------  不是逗,是智力存在硬伤,说农民是重活粗活,那建筑工人、产业工人难道不是重活粗活?说中国人不爱干活,可能楼主不爱干活,但我怀疑他是不是中国人?
  @中国人不干活
18:00:34  2.  封建社会中,谁干活,也一清二楚。  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不干活,社会也一样崩溃。  由此,一个社会稳定的前提,必须是大多数人在干活,在干重活、累活、脏活。  比如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  本质就是美国人不干活啦。而所谓罗斯福新政,事实就是强迫美国人重新开始干活。  -----------------------------  臭屁乱放
  真理往往很简单。  没人去种地,就没有粮食,就会爆发粮食危机。  别听那些狗p砖家们的胡言乱语,整天文绉绉地说些专业术语。
21:00:00  @u_5-05-  楼主真逗。  -----------------------------  不是逗,是智力存在硬伤,说农民是重活粗活,那建筑工人、产业工人难道不是重活粗活?说中国人不爱干活,可能楼主不爱干活,但我怀疑他是不是中国人?  —————————————————  工人也是干活呀。  我说的(爱干活)代际差异,导致的经济危机。  强调的是纵向对比。  不是横向国家间的对比。  谢谢。  
  @李草菇
20:59:00  楼主对整个社会了解多少?楼主只了解社会的一个小阶层,就来瞎扯蛋。没有人干活,你靠吃空气,吃水活着?食品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里几十层的大楼自己冒出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道路上的垃圾是自己消失的?没有人干活,楼主用的手机电脑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活都是外国人干的还是外星人干的?难道干活的人不能算作中国人,只有闲着贪腐,炒股,炒房的人才算是中国人,那些供养他们的人不算是中国人?  中国社会  —————————————————  任何社会,都一样是等级分明的阶层。  发生经济危机以前,和之后,都一样的社会阶层结构。  问题在于为什么会突然爆发经济危机呢?  时间点,何时爆发才是关键。  (爱不爱干活)代际差异,是答案。  
  好的制度,能把人变好。  
  国人不爱干活想想我也是醉了。问题是现在是除了干活好像就没有什么时间是玩的了吧。楼主不会是看农民好欺负吧,造成这一切的主某是谁怎么不指出来
  神经病,形而上学。  
  LZ不爱干活爱码字,所以深有感触的吧
  @有一点心酸
18:08  太片面  -----------------------------  @中国人不干活
18:19:21  本质原因如此。  为什么我国建国60多年,都没有大的经济危机。  本质原因就是代际生活水平没有实质提高。  建国后的代际差异:  50后,60后的能教育子女吃苦耐劳。  70后、80后自己能不娇气,就不错了。  90后,00后,就被宠上天。  当娇宠一代,不想干活时,经济危机就发生啦。  -----------------------------  5、60年代光知道低头干活的时候,中国很富裕牛逼的么?逗比楼主
  二逼忽悠老百姓呀。
  @中国人不干活   什么屁话,你自己懒也别扯上这一大帮子人啦,华人可是出了名的勤劳好吗,想水拜托选点别的料
  我不懂用华丽的词语去赞美別人,只是想说,我爱这篇文章。
  你麻痹,农民工累死了,你麻痹才不爱干活  
  @秋夜听雨77
20:50:00  @中国人不爱干活楼主,说出此番话来是否用过脑子,八,九十年代有无数的国人出国争钱,那时不像现在都是带着巨款出国移民的,而是真正的起早贪黑,干活争钱,若真是如你所说,这些国人难到都在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不成?要不然就等着饿死,有时人们不肯干活不代表不爱干活,而是劳动出来的价值被盘剥得所剩无几,所以人们才不肯再干了,明白吗?  —————————————————  哎呀。  当然,现在民智已开。  谁都清楚自己受到剥削。  可是,这和我们讨论的主题,经济危机,几乎不相关。  经济活动的突然打断,危机爆发,不会必然和经济分配有关。  就在于经济分配的不公平,基本上一直存在,  其各阶层的分配比例,或者说分配不公的程度,大体上不变。  这样说,危机前财产分配:  大富翁,有200份利益,  中产,有20份利益  底层,有2份利益  危机后,财富缩水一半:  大富翁,100  中产,10  底层,1  我认为该分配比例100:10:1  危机前后不会发生改变。  所以,强调分配不公,对于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不是正解。  我坚持认为,是人的(不爱干活)代际差异造成的经济危机。  比如危机前,底层拥有2份财富,  而实际上假设只要1份财富,就可以好好生活,  那么,人在这种情况下不爱干活是必然的。  危机后,底层只有1份财富,  那么必然要干活。  这种底层财富,从2变到1(经济危机是时)  再从1到2(经济繁荣时)  的周期性波动,  就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底层如果一直拥有2份财富,  底层永远不干活,  社会怎么办?没有人干活,社会只会瘫痪!  所以,经济危机是必然发生的,当底层财富增加,而人却不爱劳动时。  经济危机,不会发生在底层财富减少时。  我详细的解释了我的理论,  谢谢。  
  一斤大米换一平米帝都二环的房子,看爱不爱种田!楼主快出去转悠转悠吧  
  竟然有如此逻辑,真是醉了。  只有心理变态才会爱干活。正常人都是喜欢轻松舒适的。  美国经济发达,也没见美国人多么爱干活呀。
  看到标题就无比的扯淡,想看看作者有啥干货......  结果就是在扯淡
  啰啰嗦嗦一大堆,不知所谓!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发1万份问卷调查,看看大家为什么与愿意干活?我可以告诉你,答案最多的就是当官的他马的逼不干活拿这么多钱,我凭什么要干活?
  90后不爱干活的根源在哪里  
  楼主虾扯淡,我认为中国最主要的问题劳无所值,真正靠辛苦种地的人不一定会日子好过,不如打工的工资高,这才是现状
  不多评论楼主,点了举报2个字,以示对楼主的鄙视之情!
  @中国人不干活
18:12:32  中国人不干活 17:40  哎。  我说得不明白吗?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下一代好逸恶劳,危机发生。  搁哪个国家都一样,不唯独中国如此。  比如美国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就是如此发生的。美国人在1920年代  ,疯狂享受,比如汽车普及,比如电器,比如股市泡沫,  1930年代就该受苦啦。  1920年代的美国人当然不如19世纪美国西部大开发时的美国人能吃刻苦耐劳,  这不是毫无疑义的......  -----------------------------  生产技术解放了人类,竟然还要人类去做牛马????楼主真逗。。。。。
  楼主没吃药吗?  
  不爱干活的90,00后才是中国的希望,谁愿意当奴工啊,现在年轻人可不好骗了  
  我擦得累啊,这样的帖子居然都能上首页。。。。是不是越没有下限越能火啊。。。
  @荆东路54号
21:58:00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发1万份问卷调查,看看大家为什么与愿意干活?我可以告诉你,答案最多的就是当官的他马的逼不干活拿这么多钱,我凭什么要干活?  —————————————————  我反驳你的一点,  假设社会给你的保障,小于你的生活费,  你干不干活呢?  人是现实理性的动物,对分配不公的愤怒,根本不是你干或者不干活的理由。  承认现实,比较好。  
  @中国人不干活
21:23:41  楼主对整个社会了解多少?楼主只了解社会的一个小阶层,就来瞎扯蛋。没有人干活,你靠吃空气,吃水活着?食品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里几十层的大楼自己冒出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道路上的垃圾是自己消失的?没有人干活,楼主用的手机电脑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活都是外国人干的还是外星人干的?难道干活的人不能算作中国人,只有闲着贪腐,炒股......  -----------------------------  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谁爱不爱干活。中国分四个阶级。你不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阶级,你不得不干活,不干活要饿死,没有人免费提供食物。你身处哪一个阶级,你干不干活就有所不同。你身处最低阶级-第四阶级,你不得不干自己不喜欢干的活,几天不干活,就要没饭吃。你身处第三阶级,你虽然也干活,但是你绝对不会去干第四阶级的人干的活。你身处第二阶级,你绝对没有第三阶级的人那么操劳。你身处最高第一阶级,你绝对不会干活,不会劳累死。  你想让第三第四阶级的人不干活,可能吗?  你只看到第一阶级的人不干活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就说中国人都不爱干活了,简直是扯蛋。  经济危机的发生,有几种情况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政府依靠权力肆意收税,重重复复收税,百税不清,收来的税钱堆积如山,却不肯将钱拿出来用于民,都放在仓库里或者是落到贪官污吏手里。整个社会的钱都被政府吸去了。像黑洞一样只进不出。现在的中国,收税收得太多,重重复复收税,一个产品原料收一次税,出厂收一次税,商家贩卖收一次税,百税不清。赚来的钱收一次税,用出去的时候再收一次税,政府永远有收不完的税。收税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最后,社会的钱都被政府收去了。政府这么多用不完的钱,才有滋生贪官污吏的土壤。收税的结果,底层阶级一贫如洗,社会就要垮台,就要发生经济危机。  第二种原因是政府普遍腐败,政府的官员大多数都变成了贪官污吏,贪官污吏作乱,社会的钱财被大量吸进贪官污吏的腰包。另一方面地方强豪再与贪官污吏勾结,就演变成了土豪劣绅,这些土豪劣绅可以一个村一个村地吃掉,一个城镇一个城镇地吃掉,最终变成了人民破产,被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血洗的下场。所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兴风作浪,为非作歹,打劫人民财产,吃人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现在的中国,基本就是这样一个贪官污吏横行,土豪劣绅霸道的社会了,将来一定演变成经济危机。不是经济危机就是社会革命。社会的钱财都集中到这些少数人手里了,人民走投无路了。  第三种原因是民间炒作。炒房子,炒兰花,炒股票,炒贵金属,不管是炒什么,都是炒作,民间的炒作。炒作可以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拿现在的房地产炒作来说,一套房子,一块地皮,被卖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买单的人,把人家几代人正常工作的收入数量的血汗钱都炒出来了。人家要正常工作几代人才还得清炒作数量的钱。社会像疯了一样,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这个行业里面,把原来好好的房子拆了又卖,卖了又建,建了又卖,卖了又拆,拆了又卖,卖了又建,建了又卖。即便你不去炒房地产,你存在银行里面的钱也被银行借给人家去拆房子,盖房子去了。到时候房子多又多,而人口不再增加的时候,很多房子空着没人住的时候,就是房子再也卖不动的时候,房价就轰然垮台了。房地产公司一破产,银行的贷款就还不了了,你的银行存款自然就消失了。你会为社会的疯狂炒作买单。虽然你不参与炒作,但是因为你把钱存到了银行,银行把你的存款借给了人家拿去炒作,最后你的存款自动消失。中国目前社会就是这样,将来必定引发经济危机,你的钱财不翼而飞,为社会的疯狂拆房子,建房子买单。  所以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三个:政府多多重复收税,百税不清,收的钱大量积压,不用于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兴风作浪,为非作歹;民间疯狂炒作。结果就是普通人民一贫如洗,钱财被收刮干净,再也买不起东西,引发经济危机或者是社会革命。  中国目前这三大害都具备了,经济危机是迟早的事情。  劳动付出与钱财收入是两回事情,没有关联性。有钱的人可以拿钱去捞钱,不用劳动。而普通人不能这样做,只能老老实实地干活劳动来养家糊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不干活的。
  @中国人不干活
21:23:41  楼主对整个社会了解多少?楼主只了解社会的一个小阶层,就来瞎扯蛋。没有人干活,你靠吃空气,吃水活着?食品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里几十层的大楼自己冒出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道路上的垃圾是自己消失的?没有人干活,楼主用的手机电脑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活都是外国人干的还是外星人干的?难道干活的人不能算作中国人,只有闲着贪腐,炒股......  -----------------------------  经济危机的根源不是谁爱不爱干活。中国分四个阶级。你不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阶级,你不得不干活,不干活要饿死,没有人免费提供食物。你身处哪一个阶级,你干不干活就有所不同。你身处最低阶级-第四阶级,你不得不干自己不喜欢干的活,几天不干活,就要没饭吃。你身处第三阶级,你虽然也干活,但是你绝对不会去干第四阶级的人干的活。你身处第二阶级,你绝对没有第三阶级的人那么操劳。你身处最高第一阶级,你绝对不会干活,不会劳累死。  你想让第三第四阶级的人不干活,可能吗?  你只看到第一阶级的人不干活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就说中国人都不爱干活了,简直是扯蛋。  经济危机的发生,有几种情况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政府依靠权力肆意收税,重重复复收税,百税不清,收来的税钱堆积如山,却不肯将钱拿出来用于民,都放在仓库里或者是落到贪官污吏手里。整个社会的钱都被政府吸去了。像黑洞一样只进不出。现在的中国,收税收得太多,重重复复收税,一个产品原料收一次税,出厂收一次税,商家贩卖收一次税,百税不清。赚来的钱收一次税,用出去的时候再收一次税,政府永远有收不完的税。收税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最后,社会的钱都被政府收去了。政府这么多用不完的钱,才有滋生贪官污吏的土壤。收税的结果,底层阶级一贫如洗,社会就要垮台,就要发生经济危机。  第二种原因是政府普遍腐败,政府的官员大多数都变成了贪官污吏,贪官污吏作乱,社会的钱财被大量吸进贪官污吏的腰包。另一方面地方强豪再与贪官污吏勾结,就演变成了土豪劣绅,这些土豪劣绅可以一个村一个村地吃掉,一个城镇一个城镇地吃掉,最终变成了人民破产,被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血洗的下场。所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兴风作浪,为非作歹,打劫人民财产,吃人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现在的中国,基本就是这样一个贪官污吏横行,土豪劣绅霸道的社会了,将来一定演变成经济危机。不是经济危机就是社会革命。社会的钱财都集中到这些少数人手里了,人民走投无路了。  第三种原因是民间炒作。炒房子,炒兰花,炒股票,炒贵金属,不管是炒什么,都是炒作,民间的炒作。炒作可以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拿现在的房地产炒作来说,一套房子,一块地皮,被卖了一遍又一遍,最后买单的人,把人家几代人正常工作的收入数量的血汗钱都炒出来了。人家要正常工作几代人才还得清炒作数量的钱。社会像疯了一样,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这个行业里面,把原来好好的房子拆了又卖,卖了又建,建了又卖,卖了又拆,拆了又卖,卖了又建,建了又卖。即便你不去炒房地产,你存在银行里面的钱也被银行借给人家去拆房子,盖房子去了。到时候房子多又多,而人口不再增加的时候,很多房子空着没人住的时候,就是房子再也卖不动的时候,房价就轰然垮台了。房地产公司一破产,银行的贷款就还不了了,你的银行存款自然就消失了。你会为社会的疯狂炒作买单。虽然你不参与炒作,但是因为你把钱存到了银行,银行把你的存款借给了人家拿去炒作,最后你的存款自动消失。中国目前社会就是这样,将来必定引发经济危机,你的钱财不翼而飞,为社会的疯狂拆房子,建房子买单。  所以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三个:政府多多重复收税,百税不清,收的钱大量积压,不用于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兴风作浪,为非作歹;民间疯狂炒作。结果就是普通人民一贫如洗,钱财被收刮干净,再也买不起东西,引发经济危机或者是社会革命。  中国目前这三大害都具备了,经济危机是迟早的事情。  劳动付出与钱财收入是两回事情,没有关联性。有钱的人可以拿钱去捞钱,不用劳动。而普通人不能这样做,只能老老实实地干活劳动来养家糊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不干活的。
  @中国人不干活
18:02:00  因为人类社会生活水平是逐步提升的。  新一代人,没有经过老一代人的努力劳作,就享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人本性是好逸恶劳的,  年轻一代就不可能如同上一代那么努力劳动,那么危机就可能爆发了。  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固有矛盾。  而社会稳定的前提就是,必须大部分人在干活,只能少部分金字塔顶的人才可以不干活,悠闲生活。  所以,奴隶社会的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农奴,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他们的生活条  —————————————————  太不可思议了。楼主奇葩论点。  
  @coldrafle
21:40:00  @有一点心酸8:08  太片面  -----------------------------  @中国人不干活8:19:21  本质原因如此。  为什么我国建国60多年,都没有大的经济危机。  本质原因就是代际生活水平没有实质提高。  建国后的代际差异:  50后,60后的能教育子女吃苦耐劳。  70后、80后自己能不娇气,就不错了。  90后,00后,  —————————————————  经济危机,恰恰爆发于生活好的时候。  民不聊生时,哪里有经济危机呢?  
  你个2逼你爱干活你种地去啊!!打工一天100,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种地半年几千块。你是装傻还是真傻?你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李草菇
22:47:00  @中国人不干活1:23:41  楼主对整个社会了解多少?楼主只了解社会的一个小阶层,就来瞎扯蛋。没有人干活,你靠吃空气,吃水活着?食品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里几十层的大楼自己冒出来的?没有人干活,城市道路上的垃圾是自己消失的?没有人干活,楼主用的手机电脑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活都是外国人干的还是外星人干的?难道干活的人不能算作中国人,只有闲着贪腐,炒股......  —————————————————  哎呀,  你要动态的考虑问题,  事实上,底层一直被剥削,  经济危机前,经济危机正发生时,经济危机后,  衡量爱不爱干活的变量=底层拥有的财富-必要的生活支出  变量绝对数值大时,人就不爱干活。  实际上,是对社会罢工。  经济危机实际是社会对底层罢工的反制。  该变量才是决定经济危机是否爆发的绝对性因素。  
  农民子弟不愿意再当农民,农民工不愿意廉价为城市人服务。楼主的看法和俺还是略同略同
  农民子弟不愿意再当农民,农民工不愿意廉价为城市人服务。楼主的看法和俺还是略同略同
  虽然我读书少,但一看这标题我就知道评论肯定很精彩。楼猪肯定是是没多少社会阅历的大学生  
  农民子弟不愿意再当农民,农民工不愿意廉价为城市人服务。楼主的看法和俺还是略同略同
  回复第20楼,@中国人不干活  @神马是TMD幸福
18:14   欧洲、美洲乃至亚洲不爱干活的国家多了!盛唐、康乾盛世…八旗…那年头爱干活的多?   -----------------------------   欧美吗?   一个国家、社会需要大部分人干活,   而一个地球,人类整体,也需要大部分国家干活。   目前,能说的上的,有资格好逸恶劳的,不干活就享福的,大概只有美国啦。   而且事实上,人类整体也只能允许一个国家有此资格或者能力。   我们除非打倒美帝,不要做如你所想的美梦,那不现实。   奥黑,就说了,中国人不可能都过上像美国人那样的好日子,而且美国要领导一百年。   其他人懒,有过得好的吗?   --------------------------  中国人不爱干活?操,什么逻辑,妈的楼主是头猪,工厂里工作时间全球第一,基本每天12小时,不然中国制造怎么又廉价又充斥全球各角落。年轻农民不种地是种地不如去扫大街捡破烂挣得多,是你选那样。楼主这些人就是睁眼瞎话,不用脑袋用屁股想事儿。  
  @auto28
13:30:50  @中国人不干活
楼主是来秀智伤的  -----------------------------  你知道我老家附近的农村的田地丢荒一半以上了吗,农业户口的人早就开始买米过日了。你是来秀下限啊
  @swallne1
13:36:45  楼主观点新颖,按你这么说我还是不要炒股回去好好上班才是正道了?  -----------------------------  回去种田来,来我们村我随便给你划拉十来二十亩三十年前抢破头的良田,免租
  @swallne1
13:36:45  楼主观点新颖,按你这么说我还是不要炒股回去好好上班才是正道了?  -----------------------------  回去种田来,来我们村我随便给你划拉十来二十亩三十年前抢破头的良田,免租
  楼主你不扯这些蛋会把你闲死吗?
  现在干活的都是干苦力,赚不到大钱只能混温饱的。反而是不干活的都是挣大钱的主!  这是这个社会扭曲了,和人懒不懒没啥大的联系,因为就这么奇怪,诚信、正直、勤奋的人都是下层的,高层的反而都是些会专营、投机取巧、作奸犯科、有后台、有背景的不干活的  社会风气使然
  衡量爱不爱干活的变量=底层拥有的财富-必要的生活支出  变量绝对数值大时,人就不爱干活。  底层不爱干活,实际上,是对社会罢工,对社会生产罢工。  经济危机实际是社会对底层罢工的反制。  该变量才是决定经济危机是否爆发的绝对性因素。  
  觉得中国人大部分很小气,不管精英和非精英,这和人均资源占有不多所造成的吧。所以才有楼主所说的不爱干活,因为都知道给谁干活都换来的会很少,所以缺少那种动力和激励。。
  其实洋人爱干活的也少, 但是没有一个地方比中国更鄙视劳动的。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  任何地方, 没有真正在金钱, 道义, 法律, 公正面前人人平等, 劳力者就永远在社会的底层,被欺压,鄙视,剥削,甚至鄙视自己。 拼命往上爬,推孩子进名校,成了社会常态。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人不喜欢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