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要解决哪些根本问题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当我们谈论十八届四中全会时,应该谈些什么?
查看: 399|
评论: 0|原作者: 学习小组|来自: 海外网
摘要: 【学习小组按】明天就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组员们肯定清楚,这是中央全会历史上首次10月召开,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中国的依法治国走过了怎样的路?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的法治?当下以法治为主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问 ...
【学习小组按】明天就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组员们肯定清楚,这是中央全会历史上首次10月召开,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中国的依法治国走过了怎样的路?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的法治?当下以法治为主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些话题,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印象,但一般来说,不成系统。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两篇头版头条,做了不错的梳理。展望明天的四中全会,小组特地推荐这两篇文。据说,还有第三篇,组员可关注。毕竟,每逢大事,看权威信源准没错。
风雨六十五载 一条探索之路(法治中国·进行时①)——回眸新中国法治历程本报记者 申孟哲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4年10月15日
第 01 版)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两个月前定下了主要议程: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在这个时间点上,回眸新中国成立以来65年的法治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放眼未来。改革进入深水区,不仅需要法治“保驾护航”,也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从无到有、从有到全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最明显的成就,就是立法成绩。”谈起新中国65年的法治进程,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说。  新中国的法治历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949年9月,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5年后,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审议通过。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挫折,中国的法治再次启程。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这一“依法治国”战略的理论起点,直接催生了大规模的“立法潮”。仅1979年7月,就有《刑法》、《刑事诉讼法》等7部重要法律颁布。之后,1982年新宪法的通过,则为新时期的中国法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破产法》等一批基础法律的通过,更是在民事、行政、商事等方面共同构筑起了中国法治的框架,使改革开放逐渐“有法可依”。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截至今年3月,我国共有现行有效法律242部,同时有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经历了此前“打地基”、“架梁柱”式的基础框架立法过程之后,现在的立法与修订,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教育、环保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立法薄弱环节。 从“法制”到“法治”前后两个“十六字方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这次大会中,“法制”换成了“法治”。  一字之差,理念跃升。  从党的十五大起,“法治”越来越频繁地出现: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被当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又被写入宪法。  时间来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法治”的作用被再次重新定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3个月后,习近平在一份重要批示中,明确提出要建设“”;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  在党的十八大上,沿用了30多年的“十六字方针”也被更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在中国这样一个强调成文法的国家,新十六字方针强调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面并重,体现了法治的进步。这种‘四位一体’,实际上是一种‘共同建设、一体推进’的思路: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并非是某一方面、某一力量就可以独力完成的,而需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共同推进。”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授杨伟东对本报记者说。中国特色的法治与全面深改互为表里  回顾新中国的法治进程,人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特色:与改革实践密切相联。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就是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验很充分之后,才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而诸如《专利法》这样的法律,则必须先有制度的完全设计,才能有专利申请和批准的法律实践。  在杨伟东看来,法治与改革是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  “我们讲,要用法治思维来推动改革深化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法治首先对改革有导向作用。这意味着,改革怎么改,改到什么地步,需要法律来确立。其次,法治对改革道路有规范作用,尤其是改革的程序问题。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最后,法治还可以固化改革的成果。”杨伟东表示。  同时,改革为法治提供了动力和条件。“改革会消除旧有的利益、不应保留的制度,为新的制度建立提供基础和良好的条件。同时,只有改革了,才能为法治提供新的资源和能源,才能有固化改革成果的可能。”杨伟东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表示,“法治”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已经上升为中国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是全国公民的观念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未来的中国法治,应当从“以立法为中心”、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转变为“以宪法法律实施为重点”,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上一篇:下一篇:
精华文章老秘网
应用写作大家谈
文稿修改演播室
官方微信扫一扫
Powered by一张图读懂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
习近平论依法治国
图说四中全会
来源:人民网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新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相继出台,着眼总体谋划、注重顶层设计、尊重基层首创、解决现实问题。特别是劳教制度的改革为契机,法治中国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法治建设大事记
20年以来历次四中全会
历届四中全会
(日-23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日-18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日-19日)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日-22日)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日-28日)
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变革中的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什么时候开
当前位置: >
十八届四中全会什么时候开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知情者表示,这将有助于加强党内精英的团结。另外,以中央全会的规格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治党还是第一次。
  据十七届四中全会信息: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应该会在国庆10月1日-15日之间开始,为期三天。
  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会议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召开会议认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会议强调,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召开会议,决定2014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
  会议认为,2014年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改善、风险化解,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和和谐稳定。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符合年度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改革开放活力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同时,国内外环境相当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会议指出,做好2014年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结合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有效实施一些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妥善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会议强调,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对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做好各方面工作影响很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础。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会议要求,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推进改革,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要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尽快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加快服务业有序开放,放宽制造业准入限制,同时放管结合,加强市场监管。
  会议要求,要发挥好财政金融资源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财经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要努力稳定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落实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有力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增长极,完善创新驱动政策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增加民生社保等有效供给,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医药卫生事业。要准确把握存在的各种风险,采用有效方法应对和化解不同风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会中,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是党史上的第一次。
  日,在第三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议开幕会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曾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2014年底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上,中央将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而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要解决的是有法必依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许耀桐等受访专家认为,自&依法治国&理念提出以来,我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十八大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构成,因此,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如何才能做到&有法必依&?&这就是四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路线图。&竹立家说。
  为形成四中全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路线图&,相关部门数月前就已行动。2014年4月,新华社调研组就来到南通,专题调研&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南通网报道称,&此次调研是根据中央领导要求,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开展&。
  深化&三中全会&部署
  &一中全会&一般紧接着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召开,聚焦&人事&,讨论、选举党的领导;&二中全会&一般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主题也以&人事&为主,讨论新一届国家机构的人事安排;&三中全会&则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四中全会&,一般与&三中全会&相隔一年左右,会期一般4天,会议内容通常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
  8个月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4年10月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多以&党建&为主题
  特别是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四中全会&还常聚焦&党建&。十二届四中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十四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四中全会均以党建为主题。
  如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
  会进行部分人事调整
  依据党章等规定,开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党籍,要经党的全会决定。
  十五届四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分别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许运鸿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田凤山问题的审查报告》,分别撤销许运鸿、田凤山的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开除二人党籍。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超过以往,此前被查的34名省部级高官中,有中央委员(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中央候补委员(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王永春)等。
  按照规定,上述人员的处理,也将在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追认、确认。&股票/基金&
&个人门户&
十八届四中全会看点精简版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现场图
四中全会看点:老虎倒下 股市上涨
图片回顾历届四中全会
简介: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主题已经提前确定:依法治国。一般而言,一中二中定人事,三中搞经济,四中抓党建和落实,这次四中全会抓法治,可谓特例。
近期,众多国企内部的腐败被查办,不少外企也因行贿、垄断等诉诸司法,吴英案、唐慧案等民间民粹对司法的干涉也屡见不鲜……这些不同层面的变相违法案例,只靠中央决心,断然无法解决,严肃法纪、公开透明还是根本所在。所以依法治国将在中国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和讯特别策划
四中全会百科
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某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简称。
召开时间:10月20日-10月23日
会议前瞻:一般一中二中定人事,三中搞经济,四中抓党建和落实,这次四中全会抓法治。
四中全会的重要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1.您对四中全会的关注度有多高
2.您认为四中全会前后股市会怎么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
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七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习近平论法治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 &&&& 十八大至今,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路,“依法治国”贯穿其中。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从司法实践方面,习近平要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最近一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对改革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
图解四中全会公报要点
策划:四中全会会开除大老虎党籍吗
盘点:十八大后发改委、能源系统、央企及金融系统职位空缺情况
四中全会五大看点:老虎倒下 股市上涨
回顾:历届四中全会A股市场走势
策划:十八届四中全会涉及行业梳理
图解:“四中全会”怎么开
相关视频报道
(10/30 20:01)(10/30 10:00)(10/29 03:12)(10/29 00:59)(10/28 21:59)(10/28 21:56)(10/28 21:53)(10/28 21:49)(10/28 21:28)(10/28 19:35)(10/28 19:30)(10/28 18:50)(10/28 18:40)(10/28 18:37)(10/28 18:30)
(11/06 08:11)(10/29 00:36)(10/28 16:25)(10/27 01:04)(10/26 17:01)(10/26 15:08)(10/24 09:03)(10/24 08:48)(10/24 08:41)(10/24 08:38)(10/24 06:05)(10/24 01:42)(10/23 23:36)(10/23 22:29)(10/23 20:02)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習先政後經 四中以憲治國
撰文:賀軍 國內知名民間智庫安邦諮詢高級研究員
欄名:中國經緯
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於今年10月召開。根據此前傳出的消息,四中全會的主題將是依法治國。
民主非裝飾 要解決人民問題
觀察十八大以來歷次重要會議的主題,不難從中看到中國政治的軌迹:十八大完成了中國最高決策層的換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目標,四中全會將明確國家治理的方式和最高原則。
與此同時,十八大以來一直持續的高壓反腐敗運動,則成為從嚴治黨、保持政治權威、打碎利益集團格局的利器。
在9月21日上午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再次談到了中國的民主問題。習近平稱,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社會主義民主不僅需要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參與實踐。
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民對自身利益的實現和發展上來。
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涉及基層群眾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
習近平還強調,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執政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治國理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見都能運用於治國理政。
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也展示了他重要的執政理念。他當時強調,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
要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
中國式道路 依憲治國協商民主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強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要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尊重和保障人權,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習近平主席在這兩次會議上的講話,實際上是在為十八屆四中全會進行重要的預熱。他高度強調了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是要走民主與法治的道路,同時也指出了中國式的民主與法治的實現方式——協商民主與依憲治國。
從中國當前面臨的政治、經濟與反腐敗形勢來看,我們認為,本屆中央領導層在第一個政治任期(2012年底至2017年底)內的主要執政任務,還是在政治領域,包括反腐敗、重塑制度、改革國家治理、重組執政權力等方面。習近平最近所談的協商民主與依憲治國,就是重塑制度的重要內容。
理順中國的制度環境是需要花時間的巨大挑戰,等到這一切落定,也許要到下一個政治任期開始時,中國政府才會把更多的注意力重新轉向發展經濟。
當然,這並不是說整個十八大期間只搞政治、不搞經濟,而是意味着與政治事務相關的改革與調整更加迫切,必須首先理順,才能使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在新的國內外環境下重新起步。
政治對抗西方 經濟撑全球化
如果要判斷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前景,有必要重新回顧一下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歸納的「習模型」的5大關鍵結構:
首先,政治上對抗西方——但這不是中國的選擇,主要是西方國家的選擇。
其次,經濟上繼續支持全球化,今後將會更加突出的「中國市場」,代替「中國製造」以及「世界工廠」的全球形象。
第三,通過制度建設,逐步完善社會公共福利建設,迴避中等收入陷阱等客觀風險。
第四,權力適度集中,原因在於中國必需要終止贖買式政治效忠文化,構建法律秩序和重塑政府尊嚴。就此而言,反腐敗將會持續,但最終權力結構還是會步入法律與制度建設的軌道。
第五,政治上會突出「新社會主義」內涵,包括國家社會文明以及法律制度、公共福利建設、國家秩序和權威等,這是中國符合歷史軌迹的發展道路。
整個十八大期間的主調是政治而非經濟,習近平主席強調的協商式的人民民主、以憲治國的制度理念,將成為今後中國政治生活中的指導原則。就此而言,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值得高度期待,將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我的更多文章:
( 21:59:47)( 03:15:14)( 13:17:10)( 10:48:17)( 03:37:35)( 15:26:44)( 13:13:13)( 12:00:47)( 23:26:24)( 03:12:1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