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17米宽10米的北京海淀基督教堂堂设计图

石家庄、邢台、邯郸基督教堂列表
=====================================================================
=====================================================================
■新华区■
●福音堂
石家庄市基督教“福音堂”历史沿革及现状简介
公元1913年,丹麦牧师冉彼得到石家庄传教,先后先在南大街、大桥街、寺后街租房,直到1921年皮得牧师变卖其在丹麦的家产,筹资3万美元,在今新华路购地7。5亩,建造“福音堂”。
“福音堂”座南朝北,为起脊瓦房式建筑格式,砖木结构,宽9米,长20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可容会众400人。福音堂前面墙高17米,建有一大尖顶和对称两个尖顶,大尖顶上擎一十字架,中部用一汉白玉雕刻一横幅,上书:“归耶和华为圣”六个大会字。大门两侧用白玉石雕刻两竖联:“尽心尽性尽力尽意”“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后设有13米高钟楼,并建有小礼拜堂,办公室,地下室,宿舍等附设房屋60佘间,建筑面积千佘平方米。信徒在教堂聚会。
1943年,冉彼得因病在北就去世,“福音堂”就由中国牧师张殿勤管理。解放初期,福音堂址为新华路206号。解放后,1954年福音堂被市财政局没收,交给新华区政府掌握,每到星期天借给教会聚会。直到1958年反右运动开始,教会被迫停止聚会。直到1967年区政府又移交给房管局代管,房管局将教堂改建为二层楼,出租给市公安局做家属宿舍,租凭费由区政府收。
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根据市房管局{81}1号文件发还给教会,石家庄人民政府补偿7。5万元,修复被坏的福音堂。修复后,福音堂前面高10米,为长方形,仍利用原有石刻条石,钟楼未修复,1983年12月落成使用,为新华路176号。
随着教会的了展,信徒人数增多,原福音堂已不能容纳越来越多的信徒,1998年3月教会自酬资金,在原福音堂南面建起一座新的“福音堂”。
新福音堂位于新华路94号,座南朝北,与原福音堂相邻,在原福音堂南面。长45.9米,宽21米,主体高度27.32米,主体五层(含地下室一层)总高度39.42米(至十架顶)。为钢筋混土框排架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折线型屋架,大型屋面板。集聚会崇拜、办公、公议、接待、诗班、钟楼、自行车库、热力交换站为一体,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能容纳会众1800多位,工程总造价为300余万元人民币,于日献堂正式启用.
福音堂现有牧师3人,长老7人,目前由河北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马铭江牧师任本堂主任牧师,负责教会牧养及行政管理。
福音堂主日唱诗班有同工88人,其中,乐长兼常任指挥1人,副乐长兼指挥2人,司琴4人,唱诗班献诗为四声部合唱,可献唱大型基督教音乐作品。诗班员大多兼任管乐团、民乐团、舞蹈队服事,常年为各种崇拜会、布道会、婚礼、追思礼拜做音乐事奉。
青年聚会团契下设牧养组、祷告组、青年诗班、婚姻组、信息网络组、探访组、接待组、主日学、保管组等服事小组,各项事工有条不紊。
各聚会都有牧师或教士专人负责,各项工作在圣灵带领下顺利开展。
福音堂在石家庄基督教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8日,石家庄市第一届基督教信徒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福音堂开幕。大会通过了《加强团结、深入开展爱国运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的决议的决议》和《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会议的工作报告的决议》
邮编:050000
星期三晚上19:30-----21:00
& &查经聚会
星期四晚上19:30-----21:00
& &青年聚会
星期五晚上19:30-----21:00
& &祷告见证会
星期六上午9:00-----10:30
& & &崇拜聚会
晚上19:30-----21:00传
& & 福音聚会
星期日上午9:00-----10:30
& 主日崇拜会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新华路94号
乘车路线:118,314,315,317,40,48路清真寺下车,向北行200米
=====================================================================
■桥东区■
●胜北堂
铁道北,胜利北街西
●基督教主恩堂
中山东路与石桥街南,平安南大街与东华路西
●基督教会,汇通路北,民心河南
●留村基督教堂,留村,胜利南街西/铁道东
=====================================================================
■长安区■
●凌头村基督教堂,市区东北,黄石高速南,京珠高速东
●基督教天恩堂,西兆通村南,石津干渠与和平东路(沧石公路)南,307国道北
●白佛基督教会,白佛村,白佛西街东,中山东路北
=====================================================================
■裕华区■
●基督教会,中山东路(黄河大道)南,京石高速东
●方北基督教会,民心河西岸,裕华东路与槐北路之间
●石门基督教会,槐安东路北,翟营南大街与煤机街西
●槐底基督教会
=====================================================================
■桥西区■
●西三教基督教教堂,南二环西路69号,中华南大街西
●桥西基督教福音堂,苑南路,园丁路3号,西三环东/中山西路南
=====================================================================
■正定县■
●正定基督教堂,镇州北街,梅山东路北
=====================================================================
■新乐市■
●基督教堂,西义和庄村,县城西南,南水北调西侧
=====================================================================
■藁城市■
●基督教堂&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
●藁城市寨里村基督教堂
=====================================================================
=====================================================================
邢台基督教简史
于 暖 龙
(一)基督教在邢台的发展
1、基督教的传人与发展
1903年,基餐教始传入邢台。
义和团运动后,外国教会鉴于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出现新趋向,主要表现为兴办学校,医院和文化慈善.事业,并以此扩大教会的影响,推动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在邢台的传教特点,反应了这一趋势。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在北京的传教差会先派遣了怀、回两位牧师(名字不详)到邢合考察,又陆续派米道扬、詹森、冉崇真、柯疑翰等美箱收师来邢传教,分别主持各项教务活动。陆续修建了礼拜堂、医院、学校、图书馆等楼房10余栋,房舍200余间,传教活动与慈善事业同时开展。基督教在邢台的影响逐步扩大。
1906年福音医院首先建成,由韩国耘(美籍)任院长。需要说明一下的是,1987年10月出版的《邢台文史资料》第三辑“回忆邢台福音医院”一文中讲福音医院办于1917年。但据邢合基督教会长老杨俊杰老人回忆,她于1920年在教会贫儿院到工作时,曾见到福音医院门洞内有一匾额,上书“恩施普世”,落款为病者的姓名并书为宣统二年霞月吉日。可见在宣统二年(1910年)福音医院已建立,并有患者赠送匾额。据查有关资料,福音医院创办的时间为1906年。礼拜堂于1907年落成,由米道扬主持。1911年前后设立了宏道学堂,由柯疑翰、艾德兰分任男女学校校长。1913年吸收邢台教徒81人,成立了直隶顺德长老支会,即“邢台长老会”。1916年建立了德泽女医院,由陆三大夫(美籍)任院长。1918年美籍牧师甄乃思、甄开丝夫妇来邢,主持学校教务并兼布道事工。
1922年邢台的中国籍教徒发展到210人。
五四”运动前后,一些中国基督教徒开展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主张中国教会实现独立自主,摆脱外国差会控制,成立自立教会。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1923年邢台信徒发起教会应有中国信徒负责主持的活动,开始筹备自立事务01924年邢台长老会选举了第一位中国牧师刘顺道。1927年完成了邢台堂会的自立,聘请华人牧师刘顺道主持邢台堂会,其生活费由自立会供给。1927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并成立了顺德区会(后改为邢台区会),第一任区会会正由邢台堂会牧师刘顺道充任。1930年聘请华人宋正义为中华基督教会邢台县堂会牧师,原邢台长老会所属的广宗、平乡、巨鹿、任县等分堂也先后开展了自立活动。1933年蓦本完成,一切会务概由各堂自理。当时的教会自立活动是很不彻底的,仅是邢台中华基督教会的各堂会捐献收入由中国信徒管理,堂会的牧师由中国人担任。而教会学校、医院、布道团等机构的开支仍由美国长老会的差会供给,由美国传教士掌握,并且当时整个教会与所属机构的实权也是由美国人控制的。
1932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是邢台基督教会最兴旺时期,由于日军侵华,人心慌恐,基督教会乘机大搞布道活动。1932年9月、当时颇有名气的伯特利环球布道团由上海北上先后到天津、北京、张家口进行奋兴布道。然后南下到保定、邢合等地召开奋兴布道大会。在邢台共开了七天。参加者除城关的教徒外,还有任县、辛店桥、平乡等地教徒。人数最多时达七、八百人。布道大会的主题宣扬“世界是苦海、耶稣是救生船。世界末日已到,将有大灾难,赶快仿仰耶稣,乘救生船奔向光明彼岸(天堂)。上救生船有条件,彻底奉献终身。接受圣灵能力去各处传播福音,教人
多结果子,否则不能进天堂”等等。由于伯特利布道团危言耸听,极富煽动性,听道受诱惑者颇多。每晚到台前立志献身者有二、三十人。布道大会后组成由这些献身者为骨干的布道团二十多个,每团八至十人,除一般教徒外还有男女两个宏道学道院的师生。各团利用星期天下午或业余时间分别赴四处布道,劝告一些非教徒接受福音。据当时的听道信徒回忆,奋兴布道会给听道者造成精神上的极度紧张状态,似乎当天夜里就要回天国,世上一切都完了,为了求得解脱而去四处传播福音。当时教会还制作了布道牌立于礼拜堂外,绘布道画于教堂外墙壁。印刷各种布道宣传品六万多份分送社会各界。并兴办家庭布道、监狱布道、市场布道、店铺布道。组织工、商、学、绅界查经班。还深入到康庄、大路、石头庄、北洋村、南盖宗、南陈村、北陈村、前楼下、后楼下、苏村、晋祠、母家场、张庄、张村、郭庄、淮家屯、西楼下、百泉、南小汪、铁楼、武村、太底、小石头庄,王先贤、王村、唐村、东汪、吴家庄、东市、六双楼、静庵、郝麻村、东大树、冀家村等三十多个村庄布道。在当时设立乡村礼拜处十余处。形成一个邢台基督教的传播高潮。每主日进教堂的人约四、五百人。礼拜堂内容不下时,有部分人站在窗外。1935年教徒增至600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华北,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10月进逼邢台,国民党驻邢部队与县政府文武官员弃城南逃。全城店铺关门,工厂停业,学生停课。大批居民携儿带女四处逃亡。当时邢台城关居民纷纷到基督教会内避难,人数最多时,妇女约300人,男人约200人左右,宏道学院的男女两校不能正式上课,教室宿舍皆为难民所居。并在露天搭起大棚,盘起大灶煮粥,每日两次对生活困难者施以救济。学校教职员都参加分饭。福音医院对贫苦者免费治疗。教会乘此机会把难民按文化程度组成学道班,教他们认字唱歌,听圣经故事或者教授圣经课程。难民在教会内先后避难十个月之久,时局稍见平稳后才各自回家。难民回家后在各街道组织了家庭聚会,每周一次。1939年春教会举行洗礼。要求参加受洗入教会的约100人。众难民为表示对教会的感激之心,联名送教会一匾额,上书“德政”二字,悬挂在礼拜堂南客厅。此举扩大了教会的影响,1940年基督教邢台堂会教徒发展到680人。
日本宪兵队为了打击美国教会势力,于1940年11月以“通八路军”的罪名抓走教会的长老、执事七人。美籍牧师甄乃思天天到宪兵队交涉要求放人,同时教会也设立了守望楼,在24小时内,轮流值班昼夜祈祷,前后约70天被捕的人全部放出,由于甄乃思牧师连日奔波,身体极度疲惫,再加上精神压力很大,于日病逝。
此后,教会事务由华人牧师宋正义主持。1941年1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正式宣战。驻邢日军将教会各机构的美国人扣押,遣送到山东省潍坊看管,宏道学院停办,教职人员解散回家,福音医院由日本人接管。教会的教务活动与其他事务由中国牧师维持。基督教美国长老会在中国的传教差会感到时局危艰,于日将其在邢台所有的教会财产移交给邢台中华基督教会。同年9月16日在侵华日军的威逼下,教会被迫签署了无所让渡誓约书,将教会全部动产与不动产无价让渡于伪邢台县公署。
1945年邢台城解放。1946年12月反奸清算运动时,封闭了教堂,没收分配了教会财产。运动结束后,于1947年2月为照顾宗教信仰,退还了礼拜堂,教会开始恢复教务活动。
2、邢台基督教会的三自爱国运动与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吴耀宗先生倡导下,1950年7月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宜言,号者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拥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基督教各派发表《联合宣言》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号召全国基督教徒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速实现中国教会的自治、自养、自传,邢台基督教徒热烈响应。1950年冬邢台基督教会开展革新运动。号召教会信徒在革新宣言上签名。1951年春,教会开展抗美援朝宣传,并募集物资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支援朝鲜人民。3月召开了本教区各堂代表革新学习会,成立了革新委员会,发表宣言,订立爱国公约,并声明响应三自革新运动,从此坚持不接受一切外来津贴,割断了与西方差会的关系。1953年2月重新整顿教会组织,并将教会的组织系统、人员编制、教会简章等呈报政府,申请登记备案。从此教会活动趋于正常。1954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建立,中华基督教会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加入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邢台基督教会也建立了相应的邢台市基督教三自爱国小组。原中华基督教会邢台分会逐渐停止了活动。各堂会在三自爱国会的领导下进行各自的教务活动。1961年邢台基督教会从西阁外迁至花市街。“文革”中宗教活动被禁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督教的正常宗教活动受到保护,恢复了市区新西街东口的教堂和乡村活动点七处。1984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邢台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曲桂芝。成立了第一届邢台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孟鹏飞牧师,副会长:邓德义。“两会”皆设委员9名。“两会”动员信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召开了“全市基督教信徒为四化服务座谈会”,对做出贡献的教徒进行了表彰。1988年5月,邢台市基督教信徒选出第二届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孟鹏飞牧师;主席:曲桂芝,副主席:刘爱文。第二届市基督教协会,会长:张尚勤;副会长:邓德义,两会委员各13人。
现全市基督教信徒1700余人。基督教界内部已发生巨大变化,信徒中爱国进步势力日益扩大。本市基督教界爱国人士中有2人担任市政协委员,有1人担任政协常委。曲桂枝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和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委员,杨德泽牧师当选为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孟鹏飞牧师当选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信徒中有2人考入南京金陵神学院,8人参加省基督教义培训班,现都已毕业归来。他们在本市宗教界中发挥了进步骨干作用。
(二)宗教信仰与派别
基督教在我国通常专指基督教新教,又称“耶稣教”。
基督教的信仰与天主教一样,组织、教规、活动也大体相似,但比天主教松弛,各教派互不隶属,各行其事。基督教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而不赞成强求一律,重视信徒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无须神甫作中介,不承认一些天主教徒传统教义是有《圣经》根据的。基督教内的职务比天主教简单,主要分牧师和传道员。收师可以结婚,该教一般只承认两种圣事,即圣餐礼和圣洗礼。圣事由牧师主持。
该教19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中国有大小教派七十多个,在邢台的教派有四个。
1903年传入邢台,是邢台基督教的主流派。由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差会所创办,又称“美国长老会”。长老会是基督教归正宗教会,归正宗是基督教(即新教)的主要派别。因以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为依据,又称加尔文宗。该宗派因其教政特点,亦称长老宗。
该宗在神学上强调“因信称义”,以为人因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源泉,主张教会由信徒推选长老,与牧师共同治理教会。该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
在长老会里,其基层组织由地方堂会的会众组成。在堂会中设有牧师(负责讲道和施行圣礼)、教师(又称传道员专事教导)、长老(和牧师共同负责管理教会行政事务)、执事(负责堂会事务工作)。长老是由平信徒推选的平信徒领袖,掌握教会的权力,并委派牧师或选举牧师执行教务。长老和牧师组成堂会会议,由牧师任主席。若干实行长老制的地方堂会联合组成区会。
原邢台基督教长老会会址在邢台市西大街阁外(现新西街东端)。其隶属关系与名称沿革如下:
(1)1916年后:中华长老联合会一一直隶邢台长老会
(2)1927年后:中华基督教会一一河北省协会一一顺德区会、一邢台堂会(又称邢台中华基督教会)。
因邢台长老会于1927年完成堂会自立,所以又称“自立会”。
基督教内地会邢台教会系英国牧师纪振刚创办,传入时间略早于长老会。内地会系英美等国基督教对中国派遣传教士的差会组织,专门从事在中国内地传教活动,故名内地会,是一跨宗派的传教组织。内地会在邢台的传教范围主要是在邢台县西乡一带和沙河、内丘、临城和南和等县。1908年迁至西门里路北(今邢台地区卫生防疫站)。内地会的教堂于1934年重建,面积200平方米。纪振刚牧师主持邢台内地会教务从创办至“七&七事变”前约30年。1947年土改群运时将该会房产全部没收,该教会信徒即到长老会教堂做礼拜。现在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市基督教协会的领导下,已无教派之分。
1949年传入邢台,教徒极少,仅10余名,1958年被公开取缔。
又称“家庭会”,“七&七”事变后传人邢台,仅在邢台县西乡个别村有少量信徒。无本会的教堂,除家庭聚会外,大的宗教节日也是在邢台长老会教堂作礼拜。后衰落,现已无教派之区别。
(三)邢台基督教会的附属机构与社会事业
1、宏道学道院
原名宏道中学,创建于1911年,校址在今邢合市桥东区新西街东端,与礼拜堂相邻。创办人为美籍牧师柯疑翰,1918年由美籍牧师甄乃思接任校长,副校长由华人霍席卿担任。教员有王勉卿、阎法文、陈金儒、董珍生、胡寿亭、丁九如、霍连珍等。并附设光华小学一所,陈金儒曾任校长,教员有刘瑞香等人。宏道中学在“五四”运动后,曾一度改为农学院。购买了农业机械,安装电磨加工面粉,在当时邢台为首创。又在西郊购买了两处土地,试种小麦、棉花优良品种。后因设备不完善,地址小与其他社会原因停办。当时学校虽为教会所办,但学习课程皆按北洋政府教育部所出版的课本授课,课程有国语、数学、地理,历史、自然、常识,几何,英文等。每星期日读圣经。1927年北伐战争时,美国人因中国政局不稳,纷纷回国。1928年初,甄乃思夫妇由美国返邢,仍由甄乃思主持宏道中学教务。1929年夏,河北省教育厅派员来邢台交涉教会学校,需由政府接管教育权,并向政府立案,否则不承认是正规学校,毕业生国家不予录用。美国传教士商议对策后,于1930年将宏道中学改为宏道学道院,以教授圣经为主。霍席卿、阎法文等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先后离去。由甄乃思担任宏道学道院院长。董珍生任副院长,教员有董丛生、靳天申、陈金儒等人。培养了一批传道人员,成为各地区的传道骨干。1941年4月甄乃思校长患病逝世,葬于该校南菜园。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驻邢日本宪兵队进驻该校,该校解散停办。
2、真理妇女学道院
原名陶淑女校,创办于1911年,创办人为美籍牧师艾德兰。为七年制完全小学,课程有国语、数学、史地、英文等。教员有美籍传教士甄开丝和中国教员任教匀、李教习(名字皆不详)等人。受北伐战争影响,1927年,外籍教职员全部回国,由王和斋与李挚忱分别担任正副校长,并将七年制改为六年制。课程不变,仍按旧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内容授课。女教员有詹美德、刘淑媛、陈秀如等。另外还有一位男性主教员。全校共分六个班,一至三年级为男女合班,每班人数约30人左右。四至六年级为女生班,每班人数约10一20人。全校共有学生约100余人。1928年秋,甄并丝由美返邢台任校长,王和斋与李挚忱相继离校。教员有李淑贵、徐秀月、周德贞等人。1930年秋,该校亦因与当局教育部门立案等问题改为真理女校,课程以圣经为主课,以国语、数学、现金薄记、养蚕、烹饪、缝纫等为副课。由于学校性质与前大不相同,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教员先后离去,自费学生纷纷报考国立三女师。当时教员有刘兰秀、庞文英、李淑贵、张庭芝等人。1933年秋真理女校与在花市街的妇女学道院合并,改名真理妇女学道院。课程完全以学习圣经为主,副课仅存一门“基督教模范家庭实习”。教员除上述人员外,另将该校毕业生牛元芹、杨德泽、李美景等留校任教,日学校停办。
从1911年——1941年,男女学校共办了三十年,这期间两校经济皆由美国人掌握。
3、福音医院
原址在桥东区新西街东端(今邢台军分区院内)。1903年动工,1906年落成。初建时分为男女两部,男部称邢台福音医院,女部称邢台德泽医院,又称邢台妇孺医院。福音医院创办人为美国人韩国耘,德泽医院创办人为美国人陆三。1927年男女两部合并,统称邢台福音医院,正副院长由美国人恒琪、刘瑞夫担任。中国医生有张子泉、陈宪章、张玫等。护士均系中国人。中外籍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近百人。医院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包括门诊楼、病房、生活楼等。分设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口腔科和结核病科等。设备比较齐全先进,拥有化验室、X光室、手术室和100张床位,并附设一所护士学校,校长由恒琪夫人恒者慈担任。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驻邢台日军将所有美籍医生扣押看管,接管了医院,教会被迫于1942年9月将福音医院无价让渡给当时的日伪政权邢台县公署,留学日本的安柏村大夫任院长,医院更名为“联合医院”。1945年日本投降后,邢台伪军头目高德林将医院贵重药品器械掠夺一空,医院解散,从此终止了教会医院的历史。
创建于1920年前,地址在邢台南关东岳庙。1920年因天旱欠收,曾收容贫困儿童达500多名。后在福音医院附近又设立了一所贫儿分院。当时工作人员有杨俊杰等人。
意为对外讲道的布道处。地址在现花市街46号,原为妇女学道院。1933年真理女校与妇女学道院合并后,妇女学道院迁至真理女校校址,此处改为教会外堂,每逢集市日期讲道。
(四)邢台基督教会组织更迭表
1、1913年-1922年邢台长老会职员表
会正:米道杨(美籍)
会副:詹森(美籍)
福音医院院长:韩国耘(美籍)
德泽医院院长:陆三(美籍)
宏道中学校长:柯疑翰(美籍)
       甄乃思(美籍)
陶淑女校校长,艾德兰(美籍)
2、1927年-1941年中华基督教会顺德区会与邢台堂会组织情况表
顺德区会职员:
会长。刘顺道
佐史:董珍生
美籍牧师:甄乃思 甄开丝 毕可复 翟芝瑞
邢台堂会收师:刘顺道 宋正义
教会附属机构职员:
宏道学道院长:甄乃思(美籍)
   副院长:董珍生
真理妇女学道院院长:甄开丝(美籍)
光华小学校长:陈金儒
福音医院院长:恒琪(美籍)
   副院长:刘瑞夫(美籍) 张子泉
护士学校校长。恒者慈(美籍)
注:邢台基督教会当时虽称为自立教会,但实权由美籍牧师甄乃思等人掌握。甄乃思、甄开丝负责邢台堂会,毕可复、翟芝瑞负责东县各外堂传教事务。
【基督教怀恩堂】
基督教怀恩堂是邢台市中心区的一座大型基督教礼拜堂,同时也是邢台市基督教两会驻地。1903年由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差会所创办,原邢台基督教长老会会址在邢台市西大街阁外(现新西街东端)。抗日战争后期,教堂一度关闭,成了北方大学的校园。教堂于1982年全面维修。现在礼拜堂,仍为基督教徒们活动之地。
礼拜堂坐西朝东,呈正方形,长16米,宽15.5米,建筑面积为250平方米,能容纳500人。
共有两层,底层一半掩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是个地下室。青砖碧瓦,拱门长窗。顶瓦是用铝合金板制成的特殊瓦当。礼拜堂之内,宽敞明亮,别有洞天。
邢台市礼拜堂
地址:新西街与新华南路交叉路口处的西北侧,邢台市新西街78号 邮编:054001
日9:30 日下午2:30
图片来源:
【基督教福音堂】
地址:桥东区马市街
【新河县基督教堂】
新河县基督教堂总占地面积为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建于2012年5月。堂内主要配套设施有会议室、餐厅、祷告室、教牧同工宿舍等。据悉,该堂是新河县历史上的第一座教堂。
【南和县基督教堂】
建于2002年,详见:
=====================================================================
=====================================================================
【邯郸市基督教北堂】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陵西街190号
教会始建于一九二零年,由美国福音会任保罗出资,内地信徒常好贤、段珍等经手,在邯郸县北关购庙地一块,除庙外,内有房屋四间,在此建立福音会。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五年先后经常好贤、段珍、李申甫、常天智、李思敬等信徒在所购之地翻盖、新盖房屋共五十四间信徒使用。
一九二五年任保罗因病重将教会交给邢台内地会代管,而所购该地的地契、文书带回美国。内地会属英国差会,当时由董牧师、青牧师负责,此两人的档案,可在邢台基督教会查到。
一九三七年事变后,董、青二位牧师失去联系,日本大举进攻华北后,教会房屋大部被侵华军占据,剩余少部分由胡福祥看管。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即一九四五年,教会的房屋先后由解放军后勤部、文工团、汽车队、华北军械库、成山部队及部队幼儿园使用,并在原址上盖了十一间房
屋,到一九五八年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宗教事务局,关于邯郸县北关基督教堂历史沿革和河北省邯郸市教会房地产及主要设备调查表显明,教会地产为九亩,房间为
65间,六十年代后由村办小型化工厂占用。随着企业的发展,成为市属企业。截止到一九八零年落实宗教政策之前,教会的九亩地产及65间房产被该企业占用。
九八零年由于落实宗教政策,化工厂勉强将少部分教产归还教会。归还部分包括被该企业作为多年职工食堂的礼拜堂一座和十六间房产,占地1.3亩,从此信徒公
开有了聚会的场所。一九八零年至二零零九年,随着信徒的增加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教会被迁址于丛台路与陵西路口西行100米,占地4.7亩,拥有了一座
可容纳近3000人聚会的新教堂。另一块教产四亩地落实于五里铺,终于在2011年原属于教会的9亩地产、房产全部得以彻底解决。
【北关教堂老堂】
2009年老堂被拆
【基督教南堂】
丛台区五仓街
【邯郸基督教西堂】
貌似因修路也拆了
【郑陈口村基督教堂】
【新兴大街教堂】
【大名北门口村基督教堂】
2013年11月建立。
【武禹襄故居教堂遗址】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古城迎春街西侧
【馆陶基督教会】
=================================
《全球基督宗教圣堂汇编》
=================================
我的更多文章:
( 14:50:45)( 12:43:19)( 16:39:34)( 13:12:48)( 16:08:4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基督教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