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如何加强

&管根本 管长远&
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热点辨析)
&&&&来源:&&&&
  最近,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并提出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比较注重治理污染、节能减排、执法监督等具体工作,而往往忽视制度建设这一管根本、管长远的工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归根到底要靠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障。
  不重视制度建设,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制度的作用认识不清。制度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和道德、习惯等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去推动,如何激励人、约束人?关键靠制度。只有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举措,体现并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可操作的具体规范来保障实施,才能实现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不可否认,制度建设不受重视的一个原因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本身还不健全不完善。一是存在制度建设“碎片化”现象,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环保规定还有不协调、不配套的地方,有的制度缺乏兼容性。二是具体制度不完善,如干部生态政绩考核制度存在指标体系不完善、考核模式单一、考核周期不合理等问题;生态补偿制度存在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难落实等问题。三是制度运行不顺畅,分散的监管模式导致对自然资源监管不力,自然资源纠纷处理机制缺乏;环境执法体制存在缺乏协调组织机构、环境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性不足等问题。
  从近些年的地方实践看,制度缺失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又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环保领域之所以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执法较困难的现象,既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有关,又与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之所以出现生态建设投入不足、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既与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不足有关,又与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有关。因此,应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
  用系统思维推进制度体系建设。从事前预防类制度、行为管制类制度、影响诱导类制度、事后补救类制度等方面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
  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完善法律法规。树立重在引导的立法理念,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指引功能和约束功能,使法律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拟定科学、统一的生态环境立法规划,强化立法的统一性、协调性。注重体现地方特色,立足地方实际,就排污许可证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管理、生态补偿等问题,制定相应的地方条例、补充规定等。强化责任条款设置,同法律规范对义务、职责的赋予条款一一对应。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一方面,着力健全保障机制,吸纳环保、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综合决策专家资源库,为综合决策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完善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并逐步开展对各类规划、发展战略等的环境影响评价。另一方面,健全市场运行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主体;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健全投资回报机制和公共环境权益保障机制。
  (作者单位: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杨翼、王静)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环保热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怎么做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怎么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怎么做
①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宣传,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②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③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④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A、提高环保意识;B.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C、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举例)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浅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网 ( )
稿件来源:
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国家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得以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大力推进?笔者从亲身基层环保工作中作过初步调研,总结如下,仅供参考,望能给社会同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生态文明”。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并不是指自然生态的“文明”状态,而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生态是各种力量相互制约的结果,也是各种力量协调共生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综合专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对生态文明作出初步界定:生态文明首先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弄清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常话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不能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烦恼,甚至是巨大的灾难。例如:震惊全世界的“六大污染”( 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德国莱茵河污染事故)、“八大公害”(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十大事件”( 北美死湖事件、卡迪兹号油轮事件、墨西哥湾井喷事件、库巴唐“死亡谷”事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莱茵河污染事件、雅典“紧急状态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据有关数据显示,日至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扩散到长90公里、16公里的范围,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 “泄漏事故”,导致22人遭核辐射,21万人紧急疏散,经济损失非常惨重。
这些公害和污染事故,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导致许许多多正常人及动物非正常死亡,残废,或患病,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后果,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已经大大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人类从这些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自我反思,于是生态文明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虽然堪称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然而中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资源,人均拥有量在全世界都是很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环境保护工作在逐步加强。同时,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果中国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突出的位置,不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不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
日17:17&&&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达到新的高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南平市围绕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环境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宜居、富民强市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力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前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把握加快绿色发展的目标重点。南平地处闽江源头,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71.14%,是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被专家称为世界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南平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南平的绿色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首先,随着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时空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要素配置逐步扁平化,为南平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选择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随着全球性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的实施,绿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南平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后发崛起,不能沿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须顺势而为,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对“吃得健康、活得幸福 ”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绿色发展顺应了民生幸福所需,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合南平实际。
绿色发展核心是发展,关键在转变,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部署要求,自觉做到“三个转变”、着力突出“四个重点”。“三个转变 ”:一是从传统的对自然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二是从粗放型的以消耗为代价的发展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走生态与产业互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路子;三是从重经济增长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转变,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 ”并重,实现广大群众可以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发展。“四个重点 ”:一是发展绿色经济。将绿色经济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绿色产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工程、高效生态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打造绿色城乡。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魅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具有南平特色的卫星乡镇、田园式的优美新村,打造山水秀丽、生态文明的宜居家园。三是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引导市民转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推广使用绿色节能产品,为绿色发展提供外在需求和内在动力。四是保护绿色生态。加强生态资源管护,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使闽北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通过 “四绿 ”建设,着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综合发展框架,努力把南平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积极探索加快绿色发展的实践途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从南平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路、探索提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从南平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路、探索提升。
坚持把转变方式作为关键环节。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立足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突出转方式调结构,一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良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物工程、光电等新兴产业。通过深化产业梳理,提出打造食品加工、旅游等千亿产业和生物工程等五百亿产业集群,将其作为今后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分类制定行动计划。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将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大企业合作等方式,增资扩产迅速做大做强。圣农集团、福矛酒业、武夷味精、武夷星茶业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突出专业化集聚化,把工业园区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明确优化园区产业和功能布局,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同类企业向专业园集聚、上下游产业在园区配套,重视土地节约,严把环保关口,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专业园、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荣华山轻纺专业园、建瓯根艺城、福茅酒业基地、武夷山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加快建设。
坚持把绿色特色作为发展导向。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打造山水秀丽、生态文明的城乡人居环境。在绿色城市打造上,依托山水特色,突出显山、露水、透绿,优化城市设计。不求大、求特色,在抓好老城区整治改造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城市公共空间和重要节点。开发建设尽量保持原有的山形地貌,景观绿化尽量利用原有的山体植被,彰显城市绿韵。在特色城镇培育上,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规划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历史人文和产业鲜明的新型小城镇,引导偏远山区农民逐步往中心村中心镇和县城搬迁集聚。特别要在县域城市周边选择若干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重点中心镇加以建设,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新的城市组团。在优美新村建设上,突出田园自然风貌,将人居、现代农业和田园观光相结合,完善村庄规划布局,大力推进村庄综合整治工作,把农村打造成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森林人家、茶庄、竹乡、果园、农庄式新村。
坚持把武夷新区作为先行示范。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武夷新区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在规划设计上,围绕建设 “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 ”的目标和 “一山两区三组团 ”的总体空间构架,合理划分风景名胜、城市中心、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等功能布局,加快推进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控规、修规以及各专项规划编制,打造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新城。邀请瑞士LEP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和旅游策划大师,对新区规划方案和城市设计进行优化提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上,将道路、管网、城市景观等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形成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城市发展形态;优先发展绿色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构筑“慢行―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链。在产业发展上,着重引进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新型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基地。启动实施总投资136亿元的 “十大工程、百亿投资”战役,尽快拉开城市框架,初步完备城市功能配套设施。
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重要抓手。围绕“四绿”重点,筛选出一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内容、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示范点,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生态工业方面,选择绿色食品加工、生物产业、新型轻纺、光电产业、机械(装备)等五个方面9个园区作为示范园区,并选择21家企业作为绿色发展示范企业。生态农业方面,选择三条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带和四个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作为试点。生态林业方面,选择六个林业基地作为示范点。生态村居方面,选择七个特色方面的18个村作为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方面,选择武夷山市作为生态旅游示范区及11个单位作为示范点。水土保持方面,选择4个流域治理项目作为示范点。
不断增强加快绿色发展的动力保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工作导向、制度环境和舆论氛围。
强化制度保障。着力先行先试,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创新,构建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和运作机制。加快改革干部考评制度,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为绿色发展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政策支持。把握中央和省上鼓励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主动对接落实有关支持生态建设、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投资、信贷和土地供给等政策,建立起政府有效调节市场主体、企业自觉推进绿色发展的机制。
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党员干部科学理论的培训教育,增强各级干部对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认识和实践能力。广泛宣传普及绿色发展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消费,进一步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权娟、杨媚)
相关专题? ?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 &&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 |? ?| ?|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