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体现中国体现传统文化的现象精神的当代事件

Thread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当前位置:
话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回复数:12 &
最后发表: 16:48:55.0
话题状态:
内容被于日 21:59:27编辑过。
内容被于日 22:04:51编辑过。
内容被于日 22:05:21编辑过。
内容被于日 22:07:53编辑过。
内容被于日 22:15:34编辑过。
登录IP:60.171.33.*
登录IP:117.69.62.*
内容被于日 1:52:17编辑过。
登录IP:117.69.43.*
内容被于日 3:07:21编辑过。
登录IP:114.101.166.*
内容被于日 3:57:40编辑过。
登录IP:60.171.33.*
内容被于日 5:45:41编辑过。
登录IP:117.69.62.*
&内容被于日 7:03:28编辑过。
登录IP:60.171.33.*
内容被于日 0:55:07编辑过。
内容被于日 0:57:51编辑过。
内容被于日 0:58:36编辑过。内容被于日 0:59:01编辑过。
登录IP:211.70.184.*
登录IP:211.70.183.*
内容被于日 5:40:38编辑过。
内容被于日 5:41:27编辑过。内容被于日 5:42:20编辑过。
登录IP:218.23.193.*
内容被于日 6:42:52编辑过。
登录IP:117.69.46.*
内容被于日 16:00:23编辑过。
登录IP:211.70.184.*
内容被于日 22:25:21编辑过。
登录IP:117.69.40.*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之九
关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
日14:49&&&来源:
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共同的政治归属把我们祖先凝聚在一起,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在世世代代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内心里。
中国梦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将开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走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既需要全党全民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也需要在战略上总体设计和在战术上具体操作,既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做圆梦的硬件基础,也需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软件提供核心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筑国家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依靠的就是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即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文化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就是我们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过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理论都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毛泽东博古通今,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中国的现实实际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三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943年,党中央就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联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是指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路、理论体系到制度,从总依据、总布局到总任务,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华优秀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方面相结合呢?其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灵魂和命脉是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根本,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吸取、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历史沉淀的结晶,具有核心价值属性,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自强、仁义、爱国、和合。自强是个人和民族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义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精神标杆,在为人处世上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国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情感和最深沉的精神归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向往国家大一统。和合,主要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本民族与他民族关系上,尊重各自具有的独特属性,通过中庸的方式达到包容凝聚。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自信。中国梦是一个将国家的追求、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在一起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上就是找回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应有的地位,找回中华文化应该闪耀的光芒,找回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有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习近平同志曾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儿女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能力也有底气创造中华文化的再辉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凝聚共识,为开启中国梦团结人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儿女只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必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大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文化认同基础的地缘共同体,且自诞生以来没有中断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一套完整的文化传统。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共同的政治归属把我们祖先凝聚在一起,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在世世代代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内心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为实现中国梦构筑国家精神。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为避免意识混乱,国家需要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将社会主流精神和价值观树立起来作为中流砥柱,用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避免多元文化造成社会紊乱的自觉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传统和根本,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命脉。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务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力量,并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展示中国梦的文化魅力
中国梦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既有期待的声音,也有曲解和误读。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社会,习近平同志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如果要让国际社会理解并支持中国梦,就需要面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和合”和“仁义”内核,决定了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上,会选择一条和平道路。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深入到每个中国人日常伦理中的思考方式。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殖民记录。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更让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刻骨铭心。所有这些都让中国人民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国梦必会造福中国人民,而且也会造福各国人民。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崇奉儒家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当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不可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确立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构筑国家精神,必须强化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中的价值系统。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要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科学总结和概括。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优良传统,也有不良传统。即使是精华、优良传统,也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不可照搬、照抄,全盘继承。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这是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必须把握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梳理好,阐发好。在如何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习近平同志有清晰的论述:“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只有讲清楚,梳理好,才能寻找到中华文化的“主根”,才能寻找到民族精神的“精神源泉”。要构建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阐发好。“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形态发生的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政治经济形态存在着不协调和不一致。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其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相适应,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强调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合理的成分,创造性地加以转化,形成我们的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作用,他以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的实际行动,在强调构筑主流价值观和国家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意义,而构筑主流价值观和国家精神的重要基础,就是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开启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同时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塑造大国形象、发挥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不意味着走老路,回归封建,也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在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面向世界学习好的东西,又快又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邸继文】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邸继文】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邸继文阅读数:3869发表时间: 16:49:36
作者简介:邸继文,西历一九七二年生,山西朔州人,朔州市经典文化教育民间研讨会(简称朔州市国学会)秘书长,“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全脑记诵亲子共学活动发起人,“全感官学习快速记忆法”发明人,第五届山西省少先队协会会员,朔州市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网上家长学校朔州分校讲师团成员,致力于国学推广基层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者:邸继文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时间:甲午年闰九月初四& & & & & &西历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主席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系统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所以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为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一、首先应搞清楚当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状况&(一)应在全社会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解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指什么,随便找几个人问,大部分人不清楚具体指什么,极少数人知道一些,但相互之间的解释也很不一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是在十七大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才逐渐推出的,在信息爆炸的当代,至今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约定俗称的不证自明的公共概念,需要文化宣传教育部门做出权威解释,并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反复宣传,直到家喻户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共八个字,是党的正式文件用语,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份。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什么?主要指5000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与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结成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信仰、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情感样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具体讲分为6大类24个维度。即:&1、以文明整体划分,分为道(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规律性价值)、器(指具体物质形态的东西)、艺(指眼、耳、手、口能感知到的美术、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等艺术)、仪(指各种婚、丧、祭、乡饮、相见等礼仪仪式)。&2、以文明体主要构成要素划分,分为言(语言,主要指汉语)、字(文字,主要指汉字)、籍(中华古典书籍八万册)、俗(民俗节日、我们的节日,春节、中秋节等)。&3、以典籍划分,分为经(儒学十三经)、史(中华二十四史)、子(诸子百家)、集(除经史子外的中华全部古典文学作品)。&4、以学术派别划分,分为儒(以孔子为坐标原点继往开来的中华主统文化)、释(中国化了的佛家文化)、道(道家文化)、法(法家文化)(诸子百家中墨家文化也很重要)。&5、以文化代表人物划分,分为孔(孔子)、孟(孟子)、老(老子)、庄(庄子)(此外荀子、董子、文中子、慧能、朱子、阳明子等其他诸子也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6、其他文明构成必备要素,分为兵(打仗兵学)、农(农林牧副渔、百工生产)、武(中华体育武术气功)、医(中医)。&如此庞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其核心与精华,道器艺仪,道是核心;言字籍俗,典籍是根本;经史子集,经学最重要;儒释道法,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与主干;孔孟老庄,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总代表;兵农武医,中医是中华文化范式的集大成。综合上述要点,历史上聪明的中国人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自有一套独特的传统私塾教学体系,就是以学习掌握《四书五经》等中华典籍为代表的中国经典教育体系,现代语言叫国学经典教育。“国学经典”,在一定语境下简称“国学”,基本上就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广大对传统文化知识相对陌生的现代人而言,就是用文言文、古诗文承载表达的中国古代人民、中华古圣先贤为人处事、治国理政、修齐治平、兴观群怨的道理与情怀。&(二)明白和承认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的真实状况&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包括有意识而为的一面和无意识而为的一面,物质层面的继承与精神层面的继承。但毋用讳言,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传承总体上处于割裂断层的危急状态。&1、系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相继去世。清末与民国时代培养出来的鸿儒硕学之士基本上已经去世,最后一批国学大师如:季羡林、任继愈、南怀瑾、汤一介等近年来也相继谢世。那种精通《儒藏》(儒学著作大成)、《道藏》(道学著作大成)、《大藏经》(佛学著作大成)的大师级人物少之又少了。&2、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且不论一般学识水平的群众,就是代表知识与文化的大学生群体也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太少,不懂“五伦八德”,不知“何为三才”,不知“阴阳思维”,甚至不知十三经是哪几部典籍,对中华儒教文明崇拜对象不清楚,对中华传统美德是什么不了解……,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相比,今日中华文明中的大学生群体尚且不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最基本概念,普通人对传统文化知识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可见传统文化教育断层,中华文明传统面临中断的危险已是不争的事实。&3、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知识没有温情与敬意。与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或一窍不通相对应的情况是,很多人集体无意识地莫名其妙地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主干儒家文化呈现无端的痛恨与深刻的歧视。国学大师钱穆讲“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有应有的温情与敬意”。十八大后国家政府也讲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可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极端不认同,只要谈及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什么“阻碍中国发展”“毒害中国几千年”“为统治阶级服务”“是落后的愚昧的反动的封建文化”“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不适合现代社会”等极端观点。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有其弱点与优长之处,包括来自西方的各种文化也无一例外。当代群众不去宣传中国自己文化的优点,却拼命瞄准一些中国文化的弱点,牵强附会、无限放大、反复攻击,造成了严重的民族文化自卑心理,形成了“去中国化”后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并且发展成为大众的斯得哥尔摩集体无意识心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谈何对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这一点从2011年天安门广场旁国家博物馆门前树立孔子像又被网民集体炮轰而撤移的文化大事件中可以证明,属于整体性去中国化而不自知的情况。孔子像事件中,我们从网络上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文革”时破四旧与批孔的亢奋情绪,这种情绪甚至绑架了国家的文化决策。&4、传统文化传承碎片化。文明传承本应是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如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续,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文化道统的贯通、家族血脉的传承以及中华器物的继承。但当代社会彰显现代性与科学性的文化基因较多,学习外来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的基因较多,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基因太少,表现古典性人文性的基因太少。比如学校教授音乐课几乎都是西方理论与技能,但社会上搞文艺节目却多是从家庭继承下来的传统国乐。各地也恢复了一些古典建筑,但大都没有激活这些建筑的文化功能等等。总之,传统文化传承呈碎片化状态,大部分人们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由来不甚了了,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经典知之甚少,缺少有意识的中华文化立场和坚定的中华文化信仰,缺少做中华文化传人的骨气和底气。&(三)搞清楚造成传统文化断档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1.主要是历史原因。&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引进西方现代先进文化的同时,被西方文化势力及其中国追随者炮制的一整套反传统文化话语体从价值性上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以西方式极端的线性思维方式代替了中国式中庸的阴阳五行思维方式;以竞争思维代替了和合思维;以感官直觉审美情趣代替了真善自然审美情趣;以个体自由思想代替了家庭责任思想;以个人中心主义和所谓人人平等的想法代替了礼法有序的中华思维等等,导致近代一百年来的所有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与指责,再加上白话文运动使大部分人丧失了对文言文的掌握运用能力,汉字简化也让绝大多数人看不懂古书,失去了对古典文化了解的兴趣。&后有“文革”批孔破四旧。文革中把带有古典文化印记的古书、古艺、古建筑以革命的名义人为摧毁,十年浩劫,造成的文化损失无法统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自上而下洗脑式的系统性批判,使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一文不值反动透顶,六十年代北师大造反派头目谭厚兰带领红卫兵到山东曲阜孔子故里抛孔坟毁孔庙是“文革”破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事件,其恶劣的历史影响至今没有得到消弥。&2.其次有现实原因。&改革开放后引进外国资本,苍蝇蚊子跟着空气一起进,极端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绝对自私主义、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极其猖獗,满脑子权力、金钱、美色欲望的人们对传统文化毫无兴趣,对克己复礼、修身齐家、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自律与责任意识本能地排斥,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嗤之以鼻,对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等历史智慧大加批判,对乡规民约、家规家训等美德教化作用一概漠视,对天地自然、古圣先贤、国家法令没有敬畏之心,造成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古典文化营养不足,在一片实用主义的氛围中借助五四、文革时的话语体系有意无意地排斥、拒绝着中国传统文化。&3.还有文明冲突的内在原因。无论主张平均主义与阶级专政的左派,还是高喊人权自由、民主宪政的右派,甚或是外来的各种神文宗教,都把中国传统文化儒教体系作为竞争对手与打压对象,不惜为此制造命题、编造话语、激情煸动,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儒教文化一直是这些文化势力的假想敌,动不动就拿孔子说事。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势地位一直持续到今天。&二、要深刻理解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政治态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站在民族的立场、国家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党永续执政的立场上重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与政权建设的极端重要价值,提出了一系列完全有别于过去一百年来主流文化观点与过去几十年来主要政治叙事的崭新传统文化论述。由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敏感性和过去宣传工作的深入人心,很多人至今不明白其实从十七大开始,党和国家就已经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了,只是各级各部门埋头抓经济,对此领会不深反应不快而已。现在习主席亲自出马除讲话中大量引用古典词句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之外,破例专程到曲阜孔府调研,到五四时反传统文化的策源地北大专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到北师大反击“去中国化”,反对课本删减古诗文,万米高空谈从小背诵中华经典,专门在人民大会堂高调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三次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些情况在我党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国家准备恢复传统文化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中央确定的文化战略已经非常明确,需要各级各部门深入领会,系统贯彻。&(一)三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传达出国家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的重大信号&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中央的决策布署,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想,而实现中国梦既需要物质层面的极大丰富,更需要精神文化的高度繁荣。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国发展需要中国精神,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历史发展进入了中国时刻,古老的中华文明终于在母国迎来了又一春。&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主题。在这次学习会议上,习主席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在这次学习会议上,习主席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以“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为主题。在这次学习会议上,习主席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我们要总结发扬,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二)两次高校讲话要求在传统文化传承上有新认识&二O一四年五月四日,习主席专程到五四反传统文化的策源地北京大学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肯定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之后,话锋一转,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在北大调研时,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就是习主席专门牵手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儒藏》编撰者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汤先生也在完成文化重大工程《儒藏》编撰及与国家领袖牵手的历史任务之后,于今年教师节后安然辞世。&习主席在九月九日教师节前北师大的讲话也非常生动,尤其是在教材展台前的几句话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点出了近现代中国文化教育问题的总病灶“去中国化”。长期以来,教材编写一直存在“去中国化”的倾向,古诗比例实在太少了,经学学习更是几乎绝迹。习主席在万米高空出国访问时还不忘国学传承,认为积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应该从小背诵经典,长大后脱口而出会自然蹦出来。&(三)专门针对圣人孔子的两次重大文化活动点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以孔门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由于多年来的反传统文化活动深入人心,现在在职的绝大多数理论文化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怀有不自觉的偏见,使人们对中央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宣示也产生了各种解读。有从器物层面理解的,有从佛、道出世神文宗教文化方面理解的。但中国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是儒家文化长期居于主导位置,今天党和国家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主要是指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入世文人经典文化。&1、日的“曲阜讲话”首开我党最高领导人在职在任期间调研“三孔”圣迹的先河。并第一次以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份正面评价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他说“我到这里来,到曲阜、到孔子研究院,就是体现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决心。”“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很多观点方法,对人类文明思想宝库有很大的贡献,提出了很多基本观念,有些是和世界其他国家思想一致的,不约而同的,有些是独自的贡献。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孔子思想既有唯心的,保守的一面,又有进步的合理的精华。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礼之用,和为贵’、‘为政以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德不孤必有邻’、‘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等。”&“对传统文化我有两个方面感受,一方面感受到传统文化受到了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严重,批判一切,老祖宗好的东西也批掉了,如批师道尊严等,内伤是很大的。直到现在仍有负面影响,在造反有理的旗帜下,什么都可以破坏。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跟着商品进来了。对传统文化造成双重影响,文革、改革开放后资本主义、资产阶段腐朽的东西,以至于很多社会现象让人感慨:人心不古!另一方面,我们感到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传承。例如,有的农民不识字,他的言行举止,也无处不体现这种影响。体现在海外华侨、炎黄子孙、华裔身上,有的在海外几代了,不会说中文不会讲中国话了,但体现在行为、思维方式上是‘很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是非、美丑、好坏等基本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传统文化的。”&“结合对孔子儒学的传播,要搞好四个讲清楚:一是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像孔夫子一样,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能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2、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大会堂讲话”中,习主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中央对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态度。并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他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此外,习主席还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时专门论述传统文化益智修身的重要作用,今年两会期间还针对“贵阳孔学堂”的文化活动阐释了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至此,我们党和国家从中央政治层面完全完成了对传统文化再复兴的理论准备工作。一场被称为“再中国化”(专门针对“去中国化”而为),“中国传统文化大救命”(专门针对&“文化大革命”破坏传统文化而为),“新国德培育”(专门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精神而为)的中华文化伟大复兴运动正隐然开启。&三、高度重视和充分了解当代国学经典传承的小众实验活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地受中央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号召的鼓励,风起云涌,开展了绵长而又艰辛的国学传承小众实验活动。有十大路径可以代表当代国学复兴的状况。一是以季羡林、任继愈、王财贵、南怀瑾、蒋庆、沈立等知名学者为代表推动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二是以部分政协委员知名学者推动的“我们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民族节日重视活动;三是以部分服装和国学爱好者推动的“我们的服装”汉服汉礼推广活动;四是以蒋庆、康晓光、陈明、秋风、余樟法、汤恩佳等为代表的民间儒教复兴运动;五是以叶选平、滕文生、许嘉璐、高占祥、郭齐勇、汤一介、陈来、王登峰、杜维明等为代表的官方半官方儒学复兴运动;六是以净空法师、陈大惠、蔡礼旭等为代表的学习践行《弟子规》道德建设活动;七是以沈立等为代表的乐活生活有机农耕再造书香家庭活动;八是以星云法师、悟明法师等为代表的人间佛教活动;九是以张其成、中里巴人、马悦凌等为代表的中医复兴活动;十是以刘根生为代表的王凤仪善人道推广学习活动。近年来,还有团中央的“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古诗文诵读活动;有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有关工委的“中华魂”经典诵读活动;有文化部、山东省政府的“尼山论坛·文明对话”活动;有国际儒联一年一度的儒学普及会议;有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的国学教材编写活动;有中华书局的经典教育论坛活动;有中华文化促进会的国学推广活动;有各知名高校的国学院建设活动;有各个孔子基金会研究会的儒学研究与普及活动;有汉办孔子学院海外汉语推广活动;有国务院参事室国学研究中心的国学研究活动;有各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儒学普及活动;有《儒家网》《中国儒教网》等当代中国文化自觉者们文化研究与切磋的网络平台;还有各地无法统计的民间书院讲学、现代私塾学堂、社区经典诵读活动等等。&上述国学传承的小众实验活动互为补充、互相影响、互相竞争,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教育力量。为国家层面推动中华文化再造活动,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现实参照,也积累了一定的人气。但由于文明文化的转变,需要人力、财力与政策的普遍提供,而国学传承小众实验活动严重缺乏人力、财力与政策的普遍支持,儒家文化作为人文道德宗教不具有神文宗教立即摄受人们心灵的作用,没有政府公权的直接支持就无法更加深入地弘扬中华文化之道。目前,小众实验活动得到的政府公权支持相对较少;而近百年的反传统文化宣传尤其是反孔子反儒家文化宣传却深入人心;大部人的潜意识深处被种上了歧视儒家文化的心理种子,无时无刻不在排斥古典文化精神;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各类西方文化信奉群体并不甘心儒家文化真的复兴,千方百计阻挠圣学重兴孔子归来。在极其艰难困顿的情况下,当代国学传承小众实验活动夹缝中生存,走出了一条完成属于他们使命的国学传承新路,其中山西省朔州市的“国学推广朔州基层模式”活动具有较强的草根代表性。&朔州从2006年开始,以民间非营利社会团体志愿服务者形式开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推广活动。经过八年努力,由“朔州市国学会”创立的“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班”已复制建成20余个,正在参与的经典诵读书香家庭有400余户,8年累计参与的家庭有2000多户,间接影响参与学习的家庭有10000多户。参与者基本上能拿出经济收入的十分之一和每天两小时的时间精力全家人学习诵读国学经典,有1000余名学习者能基本背诵掌握《论语》全本,形成了在全国独具优势的朔州国学学习氛围,形成了一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示范模式。&工作要素包括&1、工作口号&“志愿献爱心,书香进万家”,“文明创建靠大家,大家都来学国学。我为朔州添光彩,诵读百遍《三》《弟》《论》”(即《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以国学志愿服务者身份进行推广与学习,以家庭为单位,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2、以开发右脑、提高儿童记忆能力为宣传切入点&坚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的人读固定的国学经典,训练儿童右脑记忆能力,连续5年诵读国学经典的孩子们对语言文字极其敏感,记忆能力是一般学生的3-5倍,阅读速度是一般学生的2-3倍。国学学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记忆训练是引导学习者参与国学学习的第一因素&3、学习内容&以传统私塾教育内容为主,按照《三字经》要求,重点学习儒家经典,适当结合当代经典、党的报告与中央领导人重要讲话,落实全本学习,内容字词句,方法听读写。&重点学习两本书。第一主读经学代表作《论语》16016字(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曲阜调研时专门指着《论语诠解》说这本书要仔细看看),第二主读蒙学代表作《幼学琼林》21000余字(学了《增广》会说话,学了《幼学》走天下。《幼学琼林》是毛泽东同志少年时代重点学习的蒙学读本)。&4、学习形式&二轨亲子共学。&即家长下班,儿童放学之后,每晚大家在学校附近的社区方便处共同诵读经典一小时。同时组织国学经典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以各单位的道德大讲堂为主阵地进行国学普及。&5、推动力量&主要是儿童家长与社区经典导读班的主事。&6、教学师资&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家长为老师。边学边教,教学相长,能者为师。&7、经费来源&一是捐款,二是办班集费,三是申请政府拨款,四是创办者自筹资金。&目前主要依靠办班集费和自筹资金维系。&8、特色活动&每年暑期举行广场公益晨诵汉服秀活动;举行国学经典自驾游活动;举行乡村野炊乡间种菜活动。&9、外出学习&组织家长儿童到外地聆听名家讲座,开拓视野,坚定信心。&10、道场阵地建设&政府恢复“朔州文庙”。&朔州市国学会正在创办占地40亩的“敬德书院”,拟投入2000万元,建成如“贵阳孔学堂”那样的北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基地,现已投资200多万元。并设想有“朔州文庙书院国学走廊”的文化教化战略。&11.学习特点&主要推广“全感官学习快速记忆法”,耳听、眼看、口诵、左手点字、右手划音、身子左右摆上下颤、快速念诵、全本学习、一气呵成。八年教学结果证明这一方法对学习者的记忆力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12.推广特点&全民参与,亲子共读、混龄学习、社区办班、上门家教,培养学习者的传统文化认同感与中华文化立场意识,引导恢复日用不觉的人文儒教生活形态。&13.推广工作支点&以经典背诵电视大奖赛为抓手,以奖促赛、以赛促学。积极策划全球《论语》背诵电视大奖赛和《幼学琼林》背诵大奖赛。&“国学推广朔州基层模式”为全国国学推广提供了基层范本,也为朔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贡献了民间力量,通过近几年互联网这个平台,全球知名儒家学者和国学推广积极分子都了解到了朔州国学传承的民间努力,有不少人还专门来朔调研取经。但由于缺少政府力量和社会经济力量的双重介入,朔州国学传承仍局限在小众范围之内,处境极其艰难,无法结出更大的文化硕果。&四、要以文明体壮大和民族振兴的文化自觉意识全力打好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仗&(一)把爱国主义提升到文明壮大、民族振兴的文化高度&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高度认同的全民共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没有一刻停止过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但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也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当然要热爱我们祖国的土地、人民、政府和领袖,但我们更要热爱这块土地这些人民这个政府这些领袖之上所附着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历代中国人民所共同体认的中华文化道统,如习近平主席所讲绝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历史虚无主义者与文化虚无主义者决不是真正的爱国者,无论其政治意识形态偏左还是向右,只要文化倾向上“不中国”“全西化”,就不是爱国者,就不配自称是中国人。中华文明在哪里?在字正腔圆的汉语里,在中正大方的汉字里,在飞檐斗拱的孔庙里,在书声朗朗的书院里,其《四书》、《五经》的典籍里,在华美盛大的礼乐里,在宽袍大袖的汉服里,在李白杜甫的诗歌里,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车辙里,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沙漠里,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里,在抗日战争芦沟桥的石狮子里,在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眼神里,在嫦娥飞天的梦想里,在大宋王朝的清明上河图里,在文王周公的太极八卦里,在盛唐凌烟阁的功臣画像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二)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当代化的对接工作&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说明极左原教旨主义的教条路线和全盘西化的西方价值都不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正在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正在形成的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全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目前正在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这个实际相结合,“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表述,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文化当代化的对接工作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和教育义务。&(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放在找回和涵养中华文化沃土的方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24个字12项主要精神,是综合国家、社会、个人,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目标、当代世界通行价值与中华传统美德于一体的东方价值观,其思想来源主要在中国与中华民族上,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当然,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汲取过去多少年来口号宣传与字面说教不能深入人心的深刻教训,扎根5000年文化传统,真学真信真做,正如习主席在“五四”北大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在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如果只是一些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而没有内化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文化涵养;没有形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文化立场;没有把国学知识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子里、把中华文明的标志展现在每一个地方的话,那一切都是空谈,都是口号文化的走马灯。&无可否认,当代中国是近代中国“去中国代”教育的历史产物。如前所述,受“五四”、“文革”反传统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当代人们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的国学知识极其贫乏,对国学文化没有应有的温情和敬意,现在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国德建设”,存在一个巨大的国学教育断层威胁,必须在国学教育上立即下大力气补课,以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重新补上国学传承这一课,让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立在扎实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五、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好公权角色功能立即从当代国学传承的缺位状态中找到位置&为官一任,教化一方。自古以来,我们东方儒教文明政教一体,地方官既是一地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工作的领导者,更是当地文化教化、文明信仰的引领者,各级地方官“在朝美政、在乡美俗”。除了行政权力的权威之外,更多代表的是文化的标本,道德的楷模,中华文明领跑世界直到十七世纪,儒家文化政教一体的文官制度影响深远,欧美今日的文官制度还是学习了中国的文化之后重新设计的。但无可否认,遭到多轮传统文化破坏后的今日地方各级机关在国学传承方面知识储备不足、文化信仰不高、工作思路不畅、担心意识形态工作出错,存在观望推诿的思想。&目前,在全国各地,政府方面工作力度较大的有:贵州贵阳(孔学堂)、山东济宁(对孔子文化研究院),河南漯河(全市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等,北京、沈阳、四川等地方也有可缺可点之处,还有不少地方认识不到位,感情不深刻,工作没支持,呈现出两头热中阻梗的传统文化推广怪现状,即国家领导人中央领导集体正在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复兴,民间也有不少国学推广积极人士,但手握国家主要资源的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对此热心不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形成了国学传承空打雷不下雨的现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构成了“名与实不与”的状况。&必须尽快从认识的混沌状态中清醒过来,立即投身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推广,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职责,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自身做起,学习国学基本知识,领会中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图。在政策上、资金上全力倾向国学经典传承活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对于省、市、县、乡四级机关有如下工作需要推动开展。&1.诵读学习习主席关于国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国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六篇纲领性文献。直到上手上口上心、入眼入耳入脑为止。&三篇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话。即第十二次政治局学习讲话、第十三次政治局学习讲话、第十八次政治局学习讲话。&三篇针对孔子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即日的“曲阜讲话”,日的“北大讲话”,日纪念孔子诞辰的“大会堂讲话”。&2、各级成立“国德培育国学传承”领导工作组&组 长:党委书记&副组长:政府一把手,宣传部长&成 员:四大班子全体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长、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担任。&副组长:文明办主任、文化局长、教育局长、团委书记、工会主席、妇联主任、关工委领导、地方知名学术专家、国学推广积极分子。&成 员:各单位领导班子&3、仿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以国德培育国学传承为主题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4、仿效中央召开国学(儒家)传承学术大会。&5、开展有各级特色的国学传承文化活动。&6、进行一定比例的财税政策支持,设立专门预算科目,&&&&&&在流转税的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附加税费征收,专款专用。&7、政府牵头或民办公助,建设一批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国德国学传播阵地道场,如文庙和书院。&媒体报道贵阳孔学堂(每年政府拨款800万元)、曲阜孔子研究院(济宁市每年拨款3000万),值得赞扬,应该学习。&8、引导广大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向儒家文化道场捐款助物,像山西省汾阳市的孔祥生先生投资上亿元建设公益性文化场所“汾阳文庙”值得称颂,值得效仿。在吕梁近期企业家名声因反腐而不太光亮的这一期间,还有一批孔祥生们在为文化为社会为国德为国学默默奉献,他们和古代的于成龙们、近代的吕梁山英雄们,共同书写着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仍就是华夏文明的正统之地,山西不仅能在政治上风清弊绝,经济上物阜民康,更能在文化上大风泱泱,重现盛唐气象。在国德国学培育这件事情上,山西不能落后,也一定能有出色表现。&责任编辑:姚远
以下是来自新浪微博的实时交流动态
邸继文文集
&copy 儒家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