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见义勇为的事迹孙宝泰的事迹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市民族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近年来,我市民族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发展理念为统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确定了以“开展活动促团结,建设队伍促和谐,繁荣经济促发展,立足服务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开拓进取,使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得以较快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一、我市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53个民族成份,806.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9.51万人。另外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6.6万人。我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8%,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18%。其中,万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6421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75.28%,满族1274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13.5%;千人以上的民族分别有:蒙古族4033人,朝鲜族1033人,壮族2434人,土家族1731人;五百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946人,藏族634人。全市十三个区县均有少数民族,其中莲湖、新城、碑林三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共有6万人,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近年来的民族工作&&& (一)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政策法律意识。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工作,把民族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纳入全市整体规划之中。结合“四五”普法和《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制定实施了《西安市民族法律政策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在各级党校开设了民族政策与理论课程;在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创办了《西安民族宗教》杂志,整理编写了《民族知识问答》、《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汇编》、《西安市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法规、政策、常识汇编》、《西安市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资料汇编》等资料,并聘请专家教授在大专院校、民族中学、民族企业以及民族示范社区举办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会,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 二是发挥先进模范人物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市少数民族中先后涌现出了见义勇为英雄马彦文、孙宝泰,拥军模范石志光,优秀共产党员白秀兰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2002年7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做出了向爱国拥军模范石志光同志学习的决定,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向优秀共产党员、民族示范社区主任白秀兰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学模范、作模范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共有29个模范集体,25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同时,马文宝等5个模范个人和2个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三是发扬拥军爱民优良传统,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长期以来,我市少数民族一直有良好的拥军传统,我们因势利导,在大力宣传少数民族拥军先进事迹的同时,每年“八一”、“春节”都组织回族群众开展拥军活动。近年来,我市回族同胞先后捐资20余万元帮助部队办起了战士图书室、娱乐室、军乐队等,有力地支持了部队建设;解放军二炮工程学院的官兵,十几年如一日保养维护西安回民公墓专用公路,帮助回民公墓搞绿化、造储水池等,深受回族同胞爱戴。通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仅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而且也为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努力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因经商、就业、城市道路拆迁改造等因素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依法维权的指导思想,把工作做在平时,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相关措施,同时主动对少数民族拆迁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服从市政建设的大局和整体规划,这样,既维护了少数民族的权益又确保了我市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方面,我们组织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坚持年度检查与重大节日集中检查相结合,对假冒和不具备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资格的经营户进行查处,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保持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二)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民族经济方面,我市共有少数民族企业300多家,少数民族个体工商户5000余户。经国家批准的少数民族定点生产企业12家,其中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3家,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9家。为了充分发挥我市清真食品的品牌优势,我们以清真食品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加大对西安清真食品的宣传力度,近年已先后成功承办了两届“全国清真食品烹饪大赛”,我市也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已有16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清真餐饮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清真餐饮企业已达2500多户,年生产销售额近20个亿,在西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民族教育方面,我市现有8所民族学校及幼儿园,其中完全民族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民族小学4所,民族幼儿园2所(公办)。为了促进我市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12月,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全市少数民族教育从远景规划到扶持政策上都做了明确规定。2005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改善民族学校的基础设施,使我市民族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民族文化体育方面,2002年,我市组团参加了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金牌、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了最佳组织奖、最佳表演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奖项。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了“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市民委和省民委联合举办了“尔德节”《民族团结之歌》文艺汇演,以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活跃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少数民族群众和有关方面领导的好评。与此同时,我市还先后赴西宁、银川等地举办了西安回族风情摄影展、民族书画展,在当地引起了较好反响,促进了与兄弟省、市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三)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益,积极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来抓,制定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一是抓调研建档工作。通过深入调查,摸清底数,掌握结构,建立了西安市少数民族干部数据库,通过公务员招考以及干部提拔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数量。二是抓培养促提高。多年来,市委在各级党校开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对少数民族干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重点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兄弟省、市、县以及本市县、乡进行挂职,使少数民族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三是定目标重使用。在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方面,抓住区(县)、乡(镇)街办党委政府换届的机遇,在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的区(县)、乡(镇)街办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经过多年努力,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少数民族干部1162人,其中:副局级以上干部3人,处级干部91人(含调研员),科级干部232& 人。&&& (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我市民族工作&&&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逐步形成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委员会)四级民族工作管理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将民族事务工作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绝大多数区(县)设有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工作重点街道(乡镇)、社区(村委员会)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或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指导街道(乡镇)、社区(村委员会)的民族工作。为了确保民族工作任务的完成,我们还建立了五项工作制度:一是定期汇报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管秘书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西安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合作,及时解决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信访、信息制度。根据信访和信息中反映的问题,分析排查并协调化解不稳定因素,使民族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表彰激励制度。市政府每四年召开一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并在每次表彰会前后,重点宣传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少数民族先进人物。表彰制度的建立,对倡导民族团结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四是法律援助制度。聘请少数民族法律专家义务为少数民族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五是少数民族联系制度。今年,我市还将组建西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挑选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具有一定声望、政治觉悟较高的代表人士担任负责人,协会下设联系点,作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政府的桥梁,及时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从2005年开始,我们还把把民族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分级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在市、区(县)民族工作部门逐级明确目标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定期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确保了民族工作任务的落实,促进了我市民族事业的发展。&&&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民族工作具有政策性、敏感性、综合性强的特点,目前,由于诸多因素,我市民族工作与当前社会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民族立法工作有待完善。随着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民族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清真食品管理问题,民族企业的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居住环境的改造问题等都需要通过立法解决。同时,政府对民族事务的管理也需要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二)城市少数民族生活环境需要改善和提高。我市少数民族聚居现状是历史形成的,由于人口密度大,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居住环境、生活现状和社会整体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特别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加强,回坊群众沿街叫卖,占道经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对回族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经营条件受到很大冲击,致使部分群众返贫现象比较突出,整体生活还是比较困难。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模提升较慢。近几年,从整体上看,我市少数民族企业在数量上发展较快,但多数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较差,整体不强的特点表现突出。&&& (四)少数民族教育需加大投入。多年来,由于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不够,致使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生源流失严重,部分民族学校面临继续办学危机。&&& 四、今后工作意见&&& 一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力度。我们将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多干实事、好事;深入开展创建民族示范单位活动,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入开展“四项教育”的学习宣传工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我们要深入抓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常识、民族团结的“四项教育”。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全市各族人民充分发扬“承古开今,开放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的西安精神,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基础。倡导各族干部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促进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 三是挖掘资源优势,加大民族经济发展步伐。清真食品行业是我市民族经济一大特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国内外的品牌效应,使清真食品成为我市民族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与监制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指导与扶持。同时,尽快使西安的清真屠宰业实现集中屠宰,定点检疫,切实提高我市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竟争能力。&&& 四是依托旅游优势,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西安回族同胞与“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穆斯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托西安的旅游优势,以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底蕴为内容,开发民族宗教旅游资源。通过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工程”建设改造,整合开发化觉巷、西羊市、大学习巷、大皮院、小皮院清真寺宗教文化资源,发挥北院门、麻家什字等清真小吃荟萃集中的特点,打造集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民族商贸、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区,使其成为西安经济和少数民族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下大气力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按照《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意见》,我们将逐步提高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努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民族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六是积极支持,加强引导,不断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西安市民族文化馆的职能作用,组织优秀的民族艺术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文艺汇演、摄影巡回展等;办好西安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选拔集训我市参加陕西省今年10月份召开的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队员工作;做好民族示范社区健身器材及相关设施的配备和场地建设,争取五年内民族示范社区的体育健身设施的配备和场地建设达到90%。&&& 七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根据市委2006年第三次常委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区县换届中的少数民族干部的推荐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力度。&&& 八是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心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生活困难问题;在调查研究,吃透底子的基础上,解决好少数民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拆迁改造工作,为我市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注:本文是王忠义同志代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的汇报材料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市民族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近年来,我市民族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发展理念为统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确定了以“开展活动促团结,建设队伍促和谐,繁荣经济促发展,立足服务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开拓进取,使我市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得以较快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一、我市民族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53个民族成份,806.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9.51万人。另外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6.6万人。我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8%,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18%。其中,万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6421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75.28%,满族12746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的13.5%;千人以上的民族分别有:蒙古族4033人,朝鲜族1033人,壮族2434人,土家族1731人;五百人以上的民族有:苗族946人,藏族634人。全市十三个区县均有少数民族,其中莲湖、新城、碑林三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共有6万人,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近年来的民族工作&&& (一)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工作&&& 一是加强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政策法律意识。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工作,把民族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纳入全市整体规划之中。结合“四五”普法和《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制定实施了《西安市民族法律政策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在各级党校开设了民族政策与理论课程;在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创办了《西安民族宗教》杂志,整理编写了《民族知识问答》、《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汇编》、《西安市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法规、政策、常识汇编》、《西安市民族政策法律法规资料汇编》等资料,并聘请专家教授在大专院校、民族中学、民族企业以及民族示范社区举办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会,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 二是发挥先进模范人物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市少数民族中先后涌现出了见义勇为英雄马彦文、孙宝泰,拥军模范石志光,优秀共产党员白秀兰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2002年7月,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做出了向爱国拥军模范石志光同志学习的决定,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向优秀共产党员、民族示范社区主任白秀兰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学模范、作模范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共有29个模范集体,25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同时,马文宝等5个模范个人和2个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三是发扬拥军爱民优良传统,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长期以来,我市少数民族一直有良好的拥军传统,我们因势利导,在大力宣传少数民族拥军先进事迹的同时,每年“八一”、“春节”都组织回族群众开展拥军活动。近年来,我市回族同胞先后捐资20余万元帮助部队办起了战士图书室、娱乐室、军乐队等,有力地支持了部队建设;解放军二炮工程学院的官兵,十几年如一日保养维护西安回民公墓专用公路,帮助回民公墓搞绿化、造储水池等,深受回族同胞爱戴。通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仅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而且也为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及时排查和化解矛盾,努力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因经商、就业、城市道路拆迁改造等因素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依法维权的指导思想,把工作做在平时,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要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少数民族特点的相关措施,同时主动对少数民族拆迁户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服从市政建设的大局和整体规划,这样,既维护了少数民族的权益又确保了我市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在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方面,我们组织工商、质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坚持年度检查与重大节日集中检查相结合,对假冒和不具备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资格的经营户进行查处,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保持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二)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民族经济方面,我市共有少数民族企业300多家,少数民族个体工商户5000余户。经国家批准的少数民族定点生产企业12家,其中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3家,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9家。为了充分发挥我市清真食品的品牌优势,我们以清真食品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加大对西安清真食品的宣传力度,近年已先后成功承办了两届“全国清真食品烹饪大赛”,我市也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已有16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清真餐饮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清真餐饮企业已达2500多户,年生产销售额近20个亿,在西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民族教育方面,我市现有8所民族学校及幼儿园,其中完全民族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民族小学4所,民族幼儿园2所(公办)。为了促进我市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12月,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西安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全市少数民族教育从远景规划到扶持政策上都做了明确规定。2005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改善民族学校的基础设施,使我市民族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民族文化体育方面,2002年,我市组团参加了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了金牌、奖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了最佳组织奖、最佳表演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奖项。在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了“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市民委和省民委联合举办了“尔德节”《民族团结之歌》文艺汇演,以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活跃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少数民族群众和有关方面领导的好评。与此同时,我市还先后赴西宁、银川等地举办了西安回族风情摄影展、民族书画展,在当地引起了较好反响,促进了与兄弟省、市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三)充分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益,积极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做好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来抓,制定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一是抓调研建档工作。通过深入调查,摸清底数,掌握结构,建立了西安市少数民族干部数据库,通过公务员招考以及干部提拔扩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数量。二是抓培养促提高。多年来,市委在各级党校开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对少数民族干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重点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素质;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兄弟省、市、县以及本市县、乡进行挂职,使少数民族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三是订目标重使用。在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方面,抓住区(县)、乡(镇)街办党委政府换届的机遇,在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的区(县)、乡(镇)街办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经过多年努力,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少数民族干部1162人,其中:副局级以上干部3人,处级干部91人(含调研员),科级干部232& 人。&&& (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我市民族工作&&&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逐步形成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委员会)四级民族工作管理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将民族事务工作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的最基层。绝大多数区(县)设有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工作重点街道(乡镇)、社区(村委员会)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或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指导街道(乡镇)、社区(村委员会)的民族工作。为了确保民族工作任务的完成,我们还建立了五项工作制度:一是定期汇报制度。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分管秘书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的西安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通力合作,及时解决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信访、信息制度。根据信访和信息中反映的问题,分析排查并协调化解不稳定因素,使民族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表彰激励制度。市政府每四年召开一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并在每次表彰会前后,重点宣传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少数民族先进人物。表彰制度的建立,对倡导民族团结的社会风尚,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四是法律援助制度。聘请少数民族法律专家义务为少数民族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五是少数民族联系制度。今年,我市还将组建西安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挑选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具有一定声望、政治觉悟较高的代表人士担任负责人,协会下设联系点,作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政府的桥梁,及时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从2005年开始,我们还把把民族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分级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在市、区(县)民族工作部门逐级明确目标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定期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确保了民族工作任务的落实,促进了我市民族事业的发展。&&&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民族工作具有政策性、敏感性、综合性强的特点,目前,由于诸多因素,我市民族工作与当前社会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民族立法工作有待完善。随着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民族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清真食品管理问题,民族企业的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居住环境的改造问题等都需要通过立法解决。同时,政府对民族事务的管理也需要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二)城市少数民族生活环境需要改善和提高。我市少数民族聚居现状是历史形成的,由于人口密度大,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居住环境、生活现状和社会整体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特别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加强,回访群众沿街叫卖,占道经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对回族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经营条件受到很大冲击,致使部分群众返贫现象比较突出,整体生活还是比较困难。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三)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模提升较慢。近几年,从整体上看,我市少数民族企业在数量上发展较快,但多数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区域繁荣,整体不强的特点表现突出。&&& (四)少数民族教育需加大投入。多年来,由于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不够,致使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生源流失严重,部分民族学校面临继续办学危机。四、今后工作意见:&&& 一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力度。我们将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多干实事、好事;深入开展创建民族示范单位活动,努力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入开展“四项教育”的学习宣传工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我们要深入抓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常识、民族团结的“四项教育”。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全市各族人民充分发扬“承古开今,开放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的西安精神,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基础。倡导各族干部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促进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 三是挖掘资源优势,加大民族经济发展步伐。清真食品行业是我市民族经济一大特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国内外的品牌效应,使清真食品成为我市民族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与监制工作的力度,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指导与扶持。同时,尽快使西安的清真屠宰业实现集中屠宰,定点检疫切实提高我市清真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竟争能力。&&& 四是依托旅游优势,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西安回族同胞与“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穆斯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依托西安的旅游优势,以丰富的伊斯兰文化底蕴为内容,开发民族宗教旅游资源。通过 “西安回族历史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工程”建设改造,整合开发化觉巷、西洋市、大学习巷、大皮院、小皮院清真寺宗教文化资源,发挥北院门、麻家什字等清真小吃荟萃集中的特点,打造集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民族商贸、民族文化为一体的特色区域,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区,使其成为西安经济和少数民族经济新的增长点。&&& 五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下大气力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按照《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意见》,我们将逐步提高民族教育专项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努力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民族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六是积极支持,加强引导,不断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西安市民族文化馆的职能作用,组织优秀的民族艺术家,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文艺汇演、摄影巡回展等;办好西安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选拔集训我市参加陕西省今年10月份召开的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队员工作;做好民族示范社区健身器材及相关设施的配备和场地建设,争取五年内民族示范社区的体育健身设施的配备和场地建设达到90%。&&& 七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根据市委2006年第三次常委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区县换届中的少数民族干部的推荐工作,不断加强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力度。八是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改善和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心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生活困难问题;在调查研究,吃透底子的基础上,解决好少数民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拆迁改造工作,为我市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见义勇为的事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