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湾到佛岗有几公里

东纵北江支队战斗历程(二)
北江支队挺进北江& 北江
东岸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北江支队的成立和挺进北江
一、北江支队的成立
1944年12月,日军会攻粤北,占领乐昌、清远、英德等地,日占领粤北重镇韶关。国民党在粤北的部队不战而溃,逃到江西的虔南、定南、龙南地区;后在翁源白龙仙、官渡等地驻部分军队和地方武装。粤北沦陷后,广东面临全省沦陷之危局。&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中共广东省临委的决定,1945年1月底,东江纵江在惠阳县坪山组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北江支队和西北支队,各辖一个主力大队。
东江纵队政委林平根据党中央指示的精神和广东省临委的决定,对邬强、李东明两人分析了北江地区的形势,交代了北江支队的任务和方针,授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北江支队”番号,邬强任支队长,李东明任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北江支队的战略任务,是挺进北江,在英德东部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立稳脚之后,继续向粤北发展。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名称,不一定用民主政府的称号,可用其它形式和名称。
北江支队部设参谋处和政治处,支队直属有政工队、卫生队等。支队下属一个主力大队,郑伟灵任大队长,关秀任政委。该主力大队是曾担任1944年8月第一次挺进北江、一度解放清远县城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为基础编成的,该队曾战斗在广州市郊和广州铁路北侧地区,曾消灭距广州市60华里新塘火车站日伪军一个连,俘日军阿南中佐站长,而震惊广州日军华南派遣军司令部。这是一支经受过艰苦的战斗锻炼,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干部和战士的军事技术和政治素质都比较好。主力大队下辖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属三个小队。主力大队近300人。刚组建的北江支队共400余人。&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北江支队的任务是,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执行中共中央和广东省临委关于挺进北江,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建立北江抗日根据地;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不断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人民的政策,与之作坚决的斗争。对于北江支队的任务,从组建支队到支队成立后的各级干部和战士的各种会议上,支队领导都讲得非常明确,并贯穿于以后支队的一切工作中,使每一个干部战士都十分明确要挺进北江,建立北江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政策,从而成为北江支队强大的精神力量。&
支队长邬强是北江地区英德县东部鱼湾圩坝子人,早在1930年就参加了共产党。他曾参加19
31年7月的英德鱼湾暴动,任英德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革命失败后到外地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英德任英东特别支部(相当县级)委员,负责军事工作。特支很快发动了100多人枪,利用国民党英德县集结自卫大队集结自卫中队的番号,邬强任中队长。这支队伍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1939年秋他调到东江人民抗日部队工作。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成立,邬强任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邬强由于在北江地区较早参加革命斗争,比较熟悉当地政情、民情、地形,在群众中和上层人士中享有较高威信。这对于北江支队在北江地区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建立抗日根据地,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二、挺进英德东部地区
1945年2月下旬,东江纵队为了贯彻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决定建立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根据地,以便把指挥中心从东江南岸地区北移到罗浮山区。为此,东江纵队组织部队进行开辟罗浮山抗日恨据地的战斗。向北挺进的北江支队,首次战斗就是参加开辟罗浮山根据地的战斗。2月下旬,北江支队、西北支队和第五支队,联合攻击龙门县的麻榨、永汉和增城县的正果,粉碎了国民党顽军抢夺麻榨、永汉,进犯横河的阴谋,为发展和巩固东江北岸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努力。&
日,邬强、李东明率北江支队400余人,与西北支队并肩从博罗县罗浮山出发,经过增城,渡过流溪河,进入从化。地方党组织即派从(化)潖(江)工委书记陈枫在支队进入从化后随同部队行军,经过从化、佛冈,向英德县东部挺进。由于有地方党组织沿途安排,部队北上行动较为顺利。
支队在挺进北江途中,十分重视对沿途群众的政治宣传工作。行军途中,政工队、宣传和民运部门,沿途开展广泛而生动的抗日宣传工作,张贴北江支队动员群众起来参加抗日斗争的布告,散发宣传我党我军坚持抗日方针政策的传单,书写抗日标语。每到一地宿营休息时,对住地群众进行抗日演讲,演出活报剧等多种宣传活动。支队政工队队长杨行,副队长粱心、王雅宜,带领30余名政工队员,克服行军的疲劳,把沿途的政治宣传工作搞得轰轰烈烈,扩大了北江支队北上抗日的政治影响。部队所到之处,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秋毫无犯,赢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英德县东部、曲江县南部地区的地方党,为了迎接北江支队北上北江地区,在中共北江特委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抗日自卫武装,镇压地方反动势力,为北江支队北上迅速发展抗日武装斗争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日,经过长途行军,北江支队到达英德县东部鱼湾地区的坝子白围村,实现了挺进北江的第一步任务。
全面开展北江东岸地区工作的方针
一、坝子会议
北江支队到达英东鱼湾后,于、19两日,在坝子白围村,由中共广东省临委委员梁广主持,召开了军队和地方党领导人的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北江支队的邬强、李东明,北江特委路东地区负责人谢永宽,英东工委书记林名勋,翁北工委书记涂锡鹏,佛冈县工委书记林西平,从潖工委书记陈枫,以及黄若潮等地方党负责人。梁广在会上传达了省临委关于建立粤北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和成立粤北路东工委的决定,由谢永宽任粤北路东工委书记,陈枫、吴震乾分别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
会议分析了当时北江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研究了部队的具体行动方针,部署了袭击日军据点,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以及地方党如何配合部队行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坝子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为以后开展北江东岸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创建抗日根据地,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全面开展工作方针的确定&
当时北江地区的敌我态势是:日军占领粤汉铁路南段后,由于兵力不足,只能以少数兵力分散占领狭长的铁路沿线各个据点,以维护铁路线的交通安全。英德县是一个重要交通枢纽,驻有日军一个大队兵力,控制铁路,公路、北江河的水陆交通。铁路沿线上还驻有一些伪联防队和一些日伪政权。日军占领曲江后,在曲南地区的马坝、乌石的清风亭、叶屋山、虎榜山、大坑口等地构筑据点,控制水陆交通线,同时还建立一些伪政权和地方反动武装。
当时国民党军主力已远离铁路沿线,退到江西三南地区,只是在翁源县城龙仙镇留下六十三军的一个团,在官渡驻有一个营,翁城驻一个前哨连,英德县青塘镇驻一个前哨连。还有一些县大队、联防队在翁城,新江一带地区活动。其中最反动的是翁源县联防大队,由恶霸地主何祖华任大队长,以翁源西南部作为地盘,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当地群众恨之入骨。而英东周围的佛冈、新丰、曲江等县和翁源县南半部地区,却没有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只有一些地方部队和反动的别动队。&
中共北江特委掌握的武装力量有:在清远县北江两岸地区、有以国民党“挺进北江游击第二纵队”的名义建立的两个中队,即何俊才中队和杜国栋中队,在清远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简称“挺二”的国民党驻北江地区的部队,其纵队司令莫雄中将多年来同情和帮助我党,对我党顺利开展工作曾作出贡献,是我党统战对象。纵队副司令黄桐华是中共地下党员,负责做莫雄的工作。这两个挂着“挺二”番号的中队,是我党掌握的抗日武装力量。
在英德县东部的桥头圩,党组织以国民党“挺二第四大队”番号建立了一个大队。大队长陈仁畿是中共地下党员。该大队活动于英德东部和翁源西南部地区,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英德县政府在铁路东部设立英东办事处,管辖英东地区。英东办事处设在桥头,办事处主任云昌遇是中共地下党员。
在曲江南部地区,地方党组织了“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领导有抗日武装3个大队共300多人,活动在沙溪、乌石、马坝一带。
在始兴县,地方党利用国民党张发奎留下的武器,由地下党员吴新民、周健夫、陈培兴等组成风度大队,广泛发动群众,积极进行抗日武装斗争,曾一度解放始兴县城。&
在南雄,有地方党员陈中夫组织的第十二队抗日武装队伍。&&&
在新丰、佛冈两县,地方党也组织有一部分抗日游击队。
中共北江特委在北江地区,还建立了秘密的交通情报站和各种群众性的抗日组织。
支队领导在分析研究北江地区敌、伪、顽、我各方面的军事、政治、社会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利用敌伪力量薄弱,国民党主力溃逃,广大地区陷于混乱状态的有利时机,以积极主动广泛出击的武装斗争,迅速打开北江东岸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积极开展政治、经济、民运等方面工作,尽快以英德东部为立足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同时开展英(德)翁(源)新(丰)佛(冈)曲(江)边的工作,建立向北发展的前进阵地,然后再沿铁路线继续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在政策和策略上,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积极发展和壮大人民武装力量,扩大根据地;对日伪积极打击,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在反顽斗争中,执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在战术运用上,坚持灵活机动,尽量避免消耗战,广泛发展人民游击战争。
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一、广泛出击日伪军
部队进入英东地区后,支队领导将主力大队摆在望埠、沙口铁路沿线,在地方党密切配合下,集中力量袭击望埠,沙口日伪军据点。
1945年8月下旬,我部发动了从望埠到大坑口铁路沿线的破袭战。主力大队由郑伟灵、关秀带领,同地方党自卫队配合,从鱼湾出发,对望埠日伪军据点发动突然袭击,消灭了望埠伪区公所、联防队,共俘敌伪20多人,缴长短枪20余支。次日晨,英德县城日军300多人向主力大队驻地沙坪进行报复性扫荡。我部事先已有准备,占领百断石附近有利地形展开部队。待日军接近时,我军据高临下,以猛烈火力阻击敌人。日军依仗其人多装备好,向我军以密集炮火射击,但因他们不明情况,也不敢冲上山坡。双方打到下午,我毙伤日军30多人。敌人无可奈何撤回英德县城。日军的首次扫荡被打退。&
主力大队乘胜扩大战果,组织突击分队,化装成民夫,袭击沙口日军工兵分队驻地,毙伤日军10余人。之后,当地的陈细松带领的沙口抗日武装,会同地方自卫队,从沙口至大坑口地段炸毁敌人修复的铁路和设施,使河头到大坑口一段铁路陷于瘫痪。
这次破袭战是北江支队首次出击,消灭了望埠伪区公所、联防队,袭击沙口日军据点,切断了敌人铁路运输,并打退了日军300余人的扫荡,共毙伤日军40余人,联防队10余人,俘联防队长及伪军20余人,缴长短枪30余支,弹药物资一批。这次破袭战对目伪军震动很大,在政治上鼓舞了北江地区群众抗日斗争的情绪,扩大了北江支队的政治影响,为组织发动群众,进一步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部队出击的同时,支队政工队、民运工作人员在桥头等地,大力开展政治宣传,发动群众,扩大队伍。4月初,在鱼湾坝子组建独立第一大队,由老党员兰田任大队长,涂夫任政委,共130人左右。
望埠破袭战后,4月下旬,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所辖的抗日武装划归北江支队建制,组成曲南大队,共250人;梁展如任大队长,杨维常任政委。
独一大队和曲南大队的创建,壮大了北江支队的武装力量。
5月9日,驻英德县城日军400多人,由望埠经金由径向大镇进行报复性扫荡。主力大队在金山径一带山地阻击敌人。鱼湾、大镇等地的抗日自卫队民兵协同作战。由于我部占据山地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对日军进行夹击。激战一天,我军毙伤日军30余人,缴获步枪幺支,战马两匹,再次打退了敌人的扫荡,粉碎了敌人进犯英东地区的阴谋。活动在曲江县马坝、沙溪地区的曲南大队,在大队长梁展如带领下,袭击铁路沿线日军据点。日军组织数次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扬言要“铲平沙溪”。5月18日,日军300余人从马坝据点出发,准备向曲南大队驻地沙溪扫荡。曲南大队得到情报后,命马坝一中队于塔仔坳设伏,利用有利地势,伏击敌人,毙伤日军10多人。日军以猛烈火力还击,但不敢再前进。同月25日,日军再次出现300余人向沙溪扫荡。曲南大队在梁展如统一指挥下,三中队在塔仔坳设伏,一中队在西瓜岭设伏,二中队、特务中队和沙溪中队在新牛形后设伏,乌石中队在东池瑶佬坳设伏,在长达十多公里的公路两侧山地伏击敌人。日军用机枪、钢炮密集火力对我部进行反击。这次伏击战毙伤日军近10人,再次打退了日军对沙溪的扫荡。
二、活捉胡杰夫&
胡杰夫是国民党英德县国民兵团副团长(团长由县长兼任)。4月12日,他闯到英东桥头圩秘密召开地方反动分子会议,策划组织反动武装,向北江支队进攻,妄图趁北江支队立足未稳之时,将我部赶出英东地区。&&&
胡杰夫的阴谋为陈仁畿、云昌遇、张皎如(时任桥头乡长,中共秘密党员)得知后,迅即密报北江支队部。支队领导研究决定趁机消灭这股反动势力,由支队参谋处主任黎崇勋和主力大队长郑伟灵负责这次行动的指挥。主力大队一部和独一大队奉命赶到桥头,在陈仁畿大队和张皎如配合下,伺机行动。&
当夜,由地方党组织派来的地下党员带领主力大队和独一大队到达桥头。在桥头的陈仁畿等地方党干部一面在圩外迎接部队,一面将胡杰夫等数十人,包括云昌遇在内,安排到地主家大屋住宿,以便围歼。郑伟灵主力大队与独一大队到达桥头圩,与陈仁畿会合后,共同商定具体行动步骤。然后由陈荣畿带领冼麟中队直指胡杰夫等人的住处,将敌人团团包围。郑伟灵等指挥部队突然冲进敌住地,不发一枪就将胡杰夫及50余名参加会议的地方反动分子全部活捉,缴获30余支枪,彻底粉碎了他们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阴谋。为了不暴露云昌遇的身份以便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内部工作,我部也将他抓了起来。&&&
以胡杰夫为头子的这些反动分子、恶霸地主,不汉消极抗日,而且横行乡里,为非作恶,群众十分痛恨。当群众知道胡杰夫被我军活捉后,纷纷要求将他处决。支队领导按照党的政策,本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原则,和争取中间力量,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一方面彻底揭露他们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和阴藻;同时指明他们的出路,要对自己的罪行彻底交代悔过,不再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争取宽大处理。支队领导亲自对胡杰夫严肃地进行批判和教育。胡杰夫等人表示认罪悔过,愿意重新做人,请求宽大处理。为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体现党的政策的威力,北江支队领导人在鱼湾召开了近千人的群众大会,责令胡杰夫在大会上向人民群众坦白交代其破坏抗战和反共反人民的罪行。胡表示悔改,不再重犯,请求人民和支队领导给他以宽大处理。在获得群众谅解后,支队领导宣布把他们全部释放。&
这次斗争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妄图乘北江支队立足未稳之际组织进犯,迫使北江支队撤出英东地区的阴谋,而且也使北江东岸广大地区的上层人士和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拥护我党我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舞了群众的斗志,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和瓦解了地方发动势力,为英东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次战斗中,由于陈仁畿和他率领的“挺二第四大队"已暴露了政治面目,地方党和支队领导商定将该大队划归北江支队建制,成立野火大队,陈仁畿任大队长,谢永宽兼政委。&&&
4月下旬,在粉碎胡杰夫进犯的阴谋之后,主力大队吴晃中队配合独一大队一部,又消灭了顽军湖洋留守处,俘少校廖润清等20余人,缴长短枪10支,子弹5千余发,炮弹和手榴弹10余箱。
三、粉碎顽军曾肇基的进犯
北江支队挺进北江东岸,开展了打击日军、粉碎日伪军扫荡,挫败胡杰夫妄图组织地方反动势力进攻我军阴谋等一系列斗争后,英东地区很快掀起了群众的抗日高潮,扩大了抗日武装,也扩大了共产党和北江支队政治影响,各种抗日群众组织也纷纷成立起来。
国民党顽固派十分仇视英东地区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4月30日,国民党“英、佛、新游击指挥官”曾肇基率领顽军一五三师一个正规团,配合地方反动武装共千余人,企图以重兵进犯英东地区,消灭北江支队。曾肇基部从翁源、新丰前进到佛冈县的烟岭,作为进攻出发地。&
支队部获得情报后,经研究分析,判断曾肇基的主攻方向是指向支队部所在地鱼湾圩;他依仗兵力和武器装备的优势,将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企图消灭我部主力于鱼湾地区。支队领导人认为,顽军在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上虽占优势,但是我军斗志高昂、敢于拼搏,熟悉地形,并有地方党和英东广大人民群众和民兵的有力配合,这些都是战胜顽军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指挥正确,是可以击败顽军的。针对顽军长驱直入的战术,支队领导人决定避其锋芒,不作死拼硬打,而采取诱敌深入,以部分兵力在抗日自卫队民兵群众配合下,正面阻击,以吸引、牵制敌人,并展开地雷战,打击敌人的锐气。支队主力迂回到敌人侧后,袭击敌人后方并用较大的兵力在侧后展开攻击,形成前后夹击,务求歼其一部,以粉碎顽军的进攻。支队领导强调,这次战斗,对于建立和保卫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全力以赴,奋勇作战,击溃来犯之敌。
曾肇基部果然长驱直入,以优势兵力直扑支队部所在地鱼湾圩。支队领导以独一大队兰田大队长带领大部兵力,和鱼湾文光乡的自卫中队、地方民兵,用麻雀战的战术,灵活地在正面阻击敌人,牵制、消耗、迟滞敌人的进攻。当曾肇基率部进入我纵深地区坝子一线时,遭到我部预先埋伏的地雷大量杀伤。这时,我军一部分队伍开始向敌反击,众多的民兵群众满山遍野地占领有利地势,以土枪土炮一齐上阵,轰击顽军。曾肇基原以为我军无力抵抗而节节败退;当遭我军反击时还认为不能阻其前进;当其占领鱼湾坝子后,方才发觉自已已陷入了我军民包围之中。&
正当鱼湾正面战斗在紧张进行之时,支队主力大队并配合独一大队部份兵力,由主力大队长郑伟灵、政委关秀和独一大队副大队长李先士、教导员朱继良带领,已秘密迂回到英佛边顽军侧后,到达佛冈县三江墟,首先突袭只有少数地方联防队驻守的三江墟区公所和粮食仓库,歼灭区公所和联防队,俘敌20余人,缴枪20余支,打开粮仓,由地方党动员群众挑粮,共分粮8万余斤,群众兴高采烈,部队士气高涨。同时,我军于傍晚又急行军,向烟岭曾肇基进攻出发地奔袭。由于顽军倾巢出动,后方空虚,次日拂晓,我军一举占领烟岭前所村,捣毁曾肇基部后方老巢,俘曾部后方留守分队20余人及军官家属,缴获长短枪30余支和大批军需物资及5千余发弹药,并在当地开展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宣传工作。当日晚,主力大队连续作战又奔袭新丰县遥田圩,俘巡官以下30余人枪;当夜,在独一大队配合下,继续奔袭英德县白沙乡公所,俘联防队20余人枪、主力大队在敌人侧后进行继续奔袭,使敌人惊慌失措。随后,主力大队再折向英德县青塘附近,与陈仁畿带领的野火大队会合,向曾肇基设在潭头村的前方指挥所进迫,并向鱼湾顽军侧后展开猛烈的攻击。
曾肇基率部正面进攻鱼湾坝子伤亡损失较大,后方又遭我军连续打击,现已处于被前后夹击极为不利的态势。在此情况下,曾肇基只得率部怆惶向佛冈、新丰方向溃逃。我军乘胜追击和伏击,又歼灭其一部溃逃之敌,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奋战有力地粉碎了顽军的进攻。&&
这次战斗,正面阻击和侧后迂迥,共俘副指挥官廖毓清以下顽,军和地方反动部队近百人,毙伤5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20余支,弹药物资一大批。我军也伤亡10余人。
这次战斗,由于我军实行了正确的战术指导原则,发扬了机动灵活、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优良作风,紧密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从而粉碎了国民党顽军对英东地区一次较大规模的进犯。这次战斗,锻炼了部队、民兵和人民群众,提高了战斗力和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艺术。这次战斗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为进一步深入动员组织群众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此战的胜利,使得英东地区全境解放,各乡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自卫中队纷告成立,也使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北江东岸地区除了国民党顽军向我进犯以外,还有一些分散的国民党别动队,经常骚扰地方,鱼肉百姓,袭击我抗日武装。我军也为此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5月15日,主力大队再次袭击望埠日伪军据点。在途径中洞时,部队与国民党别动大队遭遇。别动大队向我部发起进攻。为了自卫,我部当即进行反击。经过激战,全歼该别动大队,共毙伤敌10余人,俘大队长以下60余人,缴长短枪、卡宾枪70余支,战马2匹,弹药物资一批。这次遭遇战的胜利,将这一地区的别动队反动力量基本扫清了。
与此同时,独一大队黄彪中队与五洞坑村民兵密切配合,在邓光头村截击了别动队的运输分队,俘17人,缴枪19支,弹药和被服10余担,战马一匹;后又俘怫冈二区反动自卫队长李日华,缴枪10余支。
加强部队建设。北江东岸抗日
民主政权的建立
一、部队的进一步扩建
北江支队挺进北江东岸后,在打击日伪,粉碎顽军进犯过程中,十分重视同时发展抗日武装,扩大自己的力量。从1945年3月北江支队到达北江东岸地区以来,先后建立了以下六个地方大队。
一、组建独立第一大队(英佛边大队)
1945年4月初,北江支队领导首先在鱼湾坝子、佛岗等地,以当地老农军和爱国青年农民为主,和部分地方党员及群众,组建独立第一大队;任命鱼湾地区老党员兰田为大队长,派涂夫(后谢裕德)任政委,佛冈地方党员李先士为副大队长,佛冈地方党员朱继良为教导员;调主力大队中队长黄彪到该大队任中队长,调支队政工队郑云英(郑江萍)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坝子地方党员叶名辉为大队副官。开始组建时全大队人员130名左右,活动在英东鱼湾、坝子和佛冈以北边境地区。&
二、成立野火大队(英翁边大队)&
1945年4月中旬,地方党掌握的“挺二第四大队”划归北江支队建制,成立野火大队。陈仁畿任大队长,路东工委负责人谢永宽兼政委。支队调主力大队冯浩到该大队任中队长,并带部分队伍充实该大队。6月下旬,郑大东带领新丰游击队30余人,由新丰到达英东桥头圩,编入野火大队,郑大东任副大队长兼中队长。野火大队人员近300名,活动在桥头、青塘、英翁边境地区。
三、组成曲南大队
曲江县地方党组织的“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1945年4月下旬划归北江支队建制,组成曲南大队,任命地方党老党员梁展如为大队长,杨维常为政委。全大队人员250名左右,活动在曲江县南部粤汉铁路以东的马坝、乌石、沙溪等地区。
四、建立沙口大队&
5月上旬,在靠近粤汉铁路的沙日地区,组建沙口抗日大队,由地方人士陈细松任大队长,北江支队民运股长黄琴兼政委。该大队原是沙口地区40余人的一支地方势力武装。在北江支队到达英东地区之前,曾由陈仁畿对陈细松进行抗日宣传教育工作。北江支队到达英东地区之后,经过支队领导进一步对陈细松做思想教育工作后,陈细松带领其队伍参加北江支队,组成沙口大队,活动于沙口至大坑口一带日军占领的地区。
五、成立新丰大队
1945年5月,东江纵队领导派郑大东回到新丰县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在新丰县地方党的配合支持下,开始组成80余人的抗日游击队,活动在新丰县马头圩、军屯、羌坑、鲁古等地区。游击队与日军和国民党地方武装进行多次战斗之后,于6月下旬由郑大东带领30余人到英东桥头圩编入野火大队。到7月下旬,北江支队决定派郑大东、龙景山回新丰组织新丰大队。直到1946年2月才正式公布,郑大东任大队长,龙景山任政委,全大队人员约200名左右,活动在新丰县中部和北部,以及连平县南部边境地区。
六、成立鱼湾大队&
日本投降前后,北江支队遭到国民党军队大规模进攻。北江支队实行分散活动、坚持斗争的方针。1946年2月在鱼湾地区以文光乡抗日动员委员会的自卫中队为基础,调主力大队和独一大队部分队伍充实,组成鱼湾大队,共70人左右,由李拔才任大队长,朱继良任教导员,3月后由汤山任政委。该大队主要是坚挣鱼湾、三山地区斗争,并曾活动于英佛、英翁边境地区。
这六个地方大队,是北江支队的组成部分,在北江支队统一领导下,发动组织群众,同日、伪、顽进行武装斗争,开展统战工作,为建立英翁新佛曲边抗日根据地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保卫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以及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大肆进犯北江东岸地区的各个时期的斗争中,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至1945年7月,北江支队由原来的40|0余人,发展到1500余人枪,还有抗日常备自卫队600余人,民兵1000余人,成为创建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的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二、部队建设的加强
北江支队挺进北江地区后,在放手扩大部队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部队各方面的建设。
一、加强部队党组织的建设和政治工作
支队领导从一开始就明确地将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临委的全面发展抗日武装斗争,向北挺进,建立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坚持持久斗争的任务,作为北江支队一切工作的总方针。在贯彻这个总方针过程中,支队领导大力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保证部队坚定执行上级党组织赋予支队的任务。支队各级党组织都紧密围绕这个总方针,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使支队的所有指战员,包括新扩建的地方大队,都十分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提高部队所有成员高度的政治觉悟。各级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即使在流动的战斗环境中,仍然及时召开党组织会议,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945年7月初,支队师在桥头圩召开干部会议,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4周年,李东明政委在会上作了《论当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讲话,要求党员和全体军民,争取对敌斗争的胜利,巩固解放区,扩大解放区,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完成上级党所赋予的任务。会后,各部队、各支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学习和总结,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战士的认识,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和部队的战斗力。
由于部队和活动地区发展很快,支队领导要求各单位,在新参军的青年和知识分子中,有步骤地、积极而稳妥地发展新党员,扩大党组织队伍。在青干班、政工队,各大队都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增强了党的力量。
在部队中,除了连设指导员外,排都设政治服务员,适应游击战争环境下政治工作的需要,对加强部队政治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加强了党的建设,使支队各项工作的进行,各项战斗任务的完成,有了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大批党员在战斗中锻炼成长为作战和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举办青年干部训练斑
为了适应支队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所需要的干部,支队于1945年3月底抽调支队部和主力大队部分干部,组建第一期青年干部训练班,在支队部驻地坝子白围村开学。江水任队长,谭天任政治指导员,孔刚任文化教员。青干班接收由地方党介绍来参军的各县爱国青年80余名,经两个月的军政训练后,由邬强支队长率领到黄岗乡和侧塘进行抗日宣传,参加成立抗日自卫队和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等实践活动。青干班是在战斗的流动环境中举办的,学员必须经受频繁的山地行军和艰苦生活的锻炼,在实际战斗和工作中接受训练和学习。第一期青干班于5月下旬结业,学员分配到部队和民运、税站等部门工作,以充实基层干部力量。
5月底,青干班举办第二期,成员主要由英东地方党介绍来的桥头英东中学和中心小学来参军的爱国青年学生100余名。支队政治处派杨行任班主任,梁慧容任政治指导员。同上期一样,在实际斗争和工作中进行军政训练,培养了更多的基层干部。&&&
支队部还成立了军事训练队,由江水任队长,谭天任指导员。
经过青干班学习的学员,绝大部分成为支队基层干部的骨于力量,有些学员后来在解放战争的锻炼中,成为师团和地县级军政领导干部。
三、组建支队政工队
北江支队挺进北江前,决定组织一个政工队(代号铁流队)共30余人,随同部队出击,到坝子、鱼湾、大镇、雅塘、九围村,甚至深入到望埠敌占区附近的赤珠、英朗、石脚下一带,开展发动组织群众抗日工作。支队政工队一部分是地方党转到部队来的老同志,大部分是来自国统区新参军的爱国知识青年,他们经过东江纵队青干班短期训练之后,编入北江支队政工队。在地方党密切配合下,政工队分散到各地开展民运工作,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方针政策。在解放区宣传“三三制”民主政权,在城镇、圩场宣传保护工商业,在农村宣传“二五减租”和减息,还宣传我军在全国各战场作战的胜利消息。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组织各村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读书会等各种抗日群众团体,组织成立各村抗日自卫武装,动员群众参军。政工队还派得力的队员深入到铁路边望埠敌占区附近赤珠乡、英朗乡开展民运工作。
由于全面发展工作的需要,后来政工队分散到各部队、各地方参加军政、民运工作,无形中解散了。&
&&&&为了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的需要,1945年4月间支队政治处,派杨行负责接受由地方党介绍来参军的英德、翁源、韶师、广州儿童剧团等地的爱国知识青年40余名,重新组成支队政工队,代号为马达队。林奕龙任队长,涂强任副队长,陈汉威任政治指导员(后调离)。这部分青年经过短期训练,由杨行带领到英东各乡村镇,广泛开展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工作。这批爱国知识青年,朝气蓬勃,积极热情,刻苦耐劳,在各村镇演讲,演出活报剧,书写张贴标语,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救国各项方针政策,为扩大北江支队的政治影响,发动英东地区群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做了许多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出版《抗敌报》
为了广泛宣传我党我军抗日方针和政策,报道部队战斗情况和各地组织抗日群众团体,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立抗日自卫队,动员群众参军等消息,支队政治处宣传股于1945年4月初开始出版不定期油印报《抗敌报》,由宣传股长许实负责。在战斗频繁的流动环境中,油印室的黄宝珠、黄帼、黎明、周明、陈坚等人,以极其简陋的油印工具,先后坚持出版《抗敌报》和快报、捷报等近百期,还印发了大量传单、告同胞书等宣传品,为支队政治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建立和发展情报交通站
支队参谋处从4月初开始,在地方党密切配合下,以地方党原来的交通联络站为基础,先后建立了坝子、鱼湾、同乐街、大镇、石脚下等地的交通情报站;后来又进一步延伸到桥头、青塘、自沙、横石水、溪板水东、江古山、新江、簑衣坑、瓦窑排,以及沙口、乌石、沙溪、和新丰、翁源、佛冈等地,组成以英东地区为中心,向铁路日军据点附近,和新丰、佛冈、翁源、曲江各县边境地区扩展的交通情报网络。当时北江支队没有配备电台,缺少先进的通讯工具,在这种条件下,交通情报就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些交通情报站为部队了解敌情,袭击日伪军据点,打退日军扫荡,抗击国民党顽军进犯,保卫抗日根据地,和后来成功地转移隐蔽伤病员,为部队提供粮食给养,护送部队往来人员等重要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贡献。
六、建立税站&
为了保障部队的经济供给来源,支队在各圩镇和重要的交通路口建立税站,合理收取一定的税款,同时保护商人在圩镇进行正常的营业和过境运输客商的安全。1945年4月初旬,支队派出副官曾才(曾红)为税站总站长,在黄岗(站长史博),大镇圩(站长丘学稼),石脚下设立税站}后来又先后在桥头圩(赵立雄兼站长)、青塘圩(站长林书声)和鱼湾圩设立税站。曲江的沙溪、马坝也设了税站。在未设税站的乡,由乡抗日动员委员会派出税收人员收税。各地建立的税站为了保护客商的安全和收取税款,常与敌,伪、顽人员进行艰苦的斗争,有时要派出武装分队保护税站人员的工作。在地方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下,税站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为部队提供了部分经济来源,保障了部队的供给。
七、成立支队医院&
为了收治部队战斗中的伤病员,支队于1945年8月底,以卫生队为基础,成立了支队医院。余奇医生为院长,李惠群为队长,全院十二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新参军的农村女青年,不懂医疗知识技术,又缺少医药和器械,在严重缺医少药的困准条件下,收治伤病员。余奇医生亲自培训新参军的女青年当护士,动员全院工作人员上山采集草药,克服各种困难。医院初期设在鱼湾附近的山区村庄,由于国民党顽军不断骚扰、进犯根据地,医院时常转移地址,甚至要连夜翻越大山,在坑里搭草尞作病房。为防备敌、顽人员突然袭击,医院组织工作人员和轻伤病员,以仅有少数的武器值班放哨警戒,担负医院和病员的安全。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医治伤病员做了大量工作。&
北江支队领导在加强部队建设工作过程中,方向正确,措施得力,从而保证了整个支队有坚强的团结一致,高昂的政治热情,坚强的战斗力,和积极主动、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
&&&&&&&&&&&&&&&&&&
三、北江东岸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北江支队在迅速打开北江东岸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新局面的同时,支队领导人以主要精力从事建立地方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
支队首长在当地有较高的威望,与地方上层人士也有一定的联系。他们率民运股长黄琴和民运工作人员,与地方党组织共同进行建立政权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支队领导人决定抗日民主政权采用抗日动员委员会的政权形式(简称动委会)。动委会的组成,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三三制”政策。动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均经过群众代表和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民主协商、民主选举产生。动委会的主要职责是,动员群众组织抗日团体和抗日武装,参军参战保卫根据地;减租减息,征粮收税,维护社会治安,处理民政事务,保护人民利益,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等。经过支队领导和地方党的努力,一批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先后成立。&
首先在文光乡(即鱼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这里是北江支队活动的中心地区,群众发动组织得好。1945年4月底,经过群众代表、各界人士代表协商,英东地区第一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文光乡抗日动员委员会在鱼湾成立。接着黄塘乡(大镇圩)也建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
陈仁畿是桥头人,长期在桥头从事党的工作,他和李曼辉、涂夫及民运工作人员与地方党一起,经过组织发动、民主协商,建立了新兴乡(桥头圩)和青塘乡的抗日动员委员会。
独一大队政委谢裕德和李先士、朱继良及支队民运工作人员,在英佛边境的佛冈县白面石乡和洪象乡建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
此外,在门园太乡、横石水溪板乡、黄岗乡等,也先后成立了各乡的抗日动员委员会。&
翁源县西部新江乡抗日动员委员会,是在支队7月份消灭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何祖华联防大队后,由翁西地方党的领导人张国菁等进行工作后成立的。
1945年5月,独一大队派李爵到新丰县遥田乡去做发动工作。不久支队部派参谋陈新等人到遥田乡,通过工作,在当地原乡长、进步人士赖景勋的协助下,于7月份成立了遥田乡调解委员会。名称虽然不同,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的另一种形式,其实质与其他各乡的抗日动员委员会一样,都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
从1945年4月到7月,在北江东岸地区先后成立了十四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
文光乡(现鱼湾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李拔才,副主任黄振球。&&&
黄塘乡(现大镇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赖奕辉,副主任曾伯衡,治指导员梁心。
新兴乡(现桥头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张皎如,副主任廖碧波、郭步杰。
青塘乡(现青塘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陈纯昂,副主任邓凤荪。
溪板乡(现横石水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林禹田。
洪象乡(现白沙镇的大部分)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刘强,政治指导员胡占丰
门园太乡(现在在潭头、刀石坑一带)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朱小村。
黄岗乡(现黄岗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黄&&,政治指导员孔刚。
&& 佛冈县:&
自石乡(现烟岭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范嵩龄,副主任李耀先。
新江乡(现新江镇)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张国菁,副主任丘先全、郭冠之。
遥田乡(现遥田镇的一部分)调解委员会,主任潘竹轩,政治指导员陈新,自卫队长赖景勋。
南部地区成立的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管辖马坝、乌石,沙溪3个乡,成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又一种组织形式。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是民主人士杨际春,副主任委员梁展如、杨维常、郭耀庭。并在马坝设立办事处,罗玉麟任主任。为了统一领导北江东岸各地区抗日民主政权工作,7月10日到12日,北江支队领导人李东明、邬强与地方党的领导人,在大镇雅塘村学校召开北江东岸地区群众团体代表和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参加的共100余人的国事座谈会。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和协商成立北江东岸地区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全区的各项工作。会议充分发扬了民主政治的精神,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充分协商,会议决定成立北江东岸抗日民主政权——北江东岸抗日动员委员会。按照“三三制”政策的原则,经过反复协商,民主选举陈清畿为主任委员,陈自修、赖希明、林栋材、朱小村、曾伯衡为副主任委员,北江支队派黄琴为驻北江东岸抗日动员委员会的代表。北江东岸抗日动员委员会下设秘书、民政、财务、教育、建设、民兵总队等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北江东岸地区各乡动委会的工作。会议还决定开展“二五减租”,征收公粮,对敌与反顽自卫斗争,惩处汉奸、特务,以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各方面的工作。
这次大会发扬了民主政治精神,各抗日阶级,阶层的代表,各群众团体代表,各界人士,都充分提出了意见和要求,经过座谈、协商达到团结一致的目的。民主选举成立的抗日民主政权,集中了地区内有威信、有才干的各方面人士,当地群众和各界人士对此反映良好,如农民代表说:“现在才是耕田人有权作主了”。地方绅士代表要求北江支队派行政代表去指导工作,同时表示:“我们要把这种民主政治的精神向广大群众去宣传,使他们热烈支持新政府”。
北江东岸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由英德县东部地区扩大到曲江县南部、翁源县西部、新丰县西南部及佛冈县北部边境地区,包括了十四个乡的民主政权,总人口达到20多万人,面积共3000余平方公里。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的会员共3000余人。北江支队胜利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向北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
北江支队领导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十分重视。支队到英东地区后,在地方党配合下,邬强支队长、李东明政委率黄琴、梁心和民运队、青干班,先后对鱼湾、大镇、门园太、白沙、横石水、黄岗等地区的地方开明绅士、上层人物开展统战工作。特别是对胡杰夫的斗争是一次成功的政治斗争,争取他一个,影响一大片,政治成效很大,对日后进一步开展英东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在大镇,支队争取了曾任国民党区长的曾雪琴、茶山曾屋的曾伯衡、雅堂赖屋的赖希明等开明绅士,以及刀石坑村的老同盟会员朱小村,还有白沙水浸坝原国民党军营长刘强等国民党人士等。这些上层人士表示拥护抗日救国,在地方上均有较大影响。经过支队派人进行团结争取工作,彼此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工作中,支队都及时邀请他们参加座谈会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吸收其中进步的人士参加抗日动委会的领导工作。赖希明、朱小村、曾伯衡等担任了北江东岸抗且动委会的副主任委员。在横石水,支队经过工作,使溪板乡原乡长林翘东靠拢我们,对推动当地抗日活动的开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在青塘地区,陈仁畿、李曼辉、涂夫、李纯昂等通过统战工作,争取了当地的上层分子邓凤荪、卢兴周、范奕棋等参加青塘乡的动委会工作。
在新丰遥田乡,支队团结争取了原乡长赖景勋,与他一同开展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共事过程中,支队领导人能听取和尊重他的意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例如遥田乡抗日民主政权采用乡调解委员会的形式,就是听取并尊重他的意见而确定的,并与他商定名单,约请各方人士和代表,举行座谈会,民主协商成立了该乡调解委员会。赖景勋一直与我党我军同舟共济,表现很好,后来赖景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提升为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的大队长。&
在佛冈白石乡,李裕德、李先士、朱继良、李泽民等对地方开明绅士进行教育团结争取工作,使开明绅士李雁怡参加了动委会担任顾问。&&&
在翁源县新江圩,张国菁等争取了国民党保长、开明绅士张培娥等,也担任了新江乡动委会的委员。在曲江南部地区,梁展如、杨维常等团结争取了一批地方上层进步人士。杨际春是30年代初中山大学毕业生,曾任曲江中学代理校长,为人正直,主张抗日,经我地方党工作后,担任了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4月他面对面地同进犯该地区的国民党顽军领导人进行谈判斗争,使顽军理屈而撤走。支队还争取了沙溪乡实力派人士郭耀庭,担任曲江联乡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对开展曲南地区各项工作都起了积极作用。
对于少数顽固势力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并进犯我军为害人民的反动分子,则采取孤立和打击的政策。国民党顽军曾肇基进犯的被粉碎,对于震慑顽固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壮大进步力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甚至国民党“挺二”司令莫雄也和我们联系,表示愿与我们合作抗日。&
北江支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是有成绩的。统一战线工作是与抗日武装斗争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紧密地结合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开展,又推动了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冈政务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