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然运与世事间,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油画春风杨柳柳丝打一动物

李白马鞍山、当涂诗作
&&&&招商项目
&&&&在马企业
&&&&园区介绍
&&&&招商指南
李白马鞍山、当涂诗作
15:31:56&&&&
华夏经纬网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直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山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飘摇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枉白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
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自金陵溯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
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霄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化城寺大钟铭并序
&&& 噫!天以震雷鼓群动,佛以鸿钟惊大梦。而能发挥沉潜,开觉茫蠢,则钟之取象,其义博哉!夫扬音大千,所以清真心,警俗虑;协响广乐,所以达元气,彰天声;铭勋皇宫,所以旌丰功,昭茂德。莫不配美金鼎,增辉宝坊,仍事作制,岂徒然也。粤有唐宣城郡当涂县化城寺大钟者,量函千盈,盖邑宰李公之所创也。公名有则,系玄元之英蕤,茂列圣之天枝。生于公族,贵而秀出。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西逾流沙,立功绝域。帝畴乎厥庸,始学古从政。历宰洁白,声闻于天。天书褒荣,辉之简牍,稽首三复,子孙其传。天宝之初,鸣琴此邦,不言而治。日计之无近功,岁计之有大利。物不知化,潜臻小康,神明其道,越不可尚。方入于禅关,睹天宫峥嵘,闻钟声琐屑,乃谓诸龙象曰:“盍不建大法鼓,树之层台,使群聋六时有所归仰,不亦美乎?”于是发一言以先觉,举百里而咸应。秋毫不挫,人多子来。铜崇朝而山积,工不日而云会。乃采凫氏撰鸣钟,火天地之炉,扇阴阳之炭。回禄愤怒,飞廉震惊。金精转匀陟冢盒怯印9馀缛盏溃R天维。红云点于太清,紫烟矗于遥海。@赫宇宙,功侔鬼神。莹而察之,吁骇人也。尔其龙质炳发,虎形。縻金索以上,悬宝楼而迭击。傍振万壑,高闻九天。声动山以隐隐,响奔雷而阗阗。赦汤镬于幽途,息剑轮于苦海。景福,被于人天。非李公好谋而成,弘济群有,孰能兴于此乎!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大雅君子,同僚尽心,闻善贾勇,赞成厥美。寺主升朝,闲心古容,英骨秀气,洒落毫素,谦柔笑言。海受水而皆纳,镜无形而不烛。直道妙用,乃如是言。常虚怀忘情,洁已利物,是人行空寂,不动见如来。有若上座灵隐,都维那则舒名僧日晖、蕴虚,常因调护。贤哉六开士,普闻八万法。深入禅惠,精修律仪。将博我以文章,求我以述作。功德大海,酌而难名。遂与六曹豪吏、姑孰贤老,乃缁乃黄,凫趋梵庭,请扬宰君之鸿美。白昔忝侍从,备于辞臣,恭承德音,敢阙清风之颂。其辞曰:雄雄鸿钟砰隐天,雷鼓霆击警大千。含号@赫声无边,摧慑魑魅招灵仙。傍极六道极九泉,剑轮辍苦期息肩,汤镬猛火停炽燃,恺悌贤宰人父母。兴功利物信可久,德方金钟永不朽。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
夹据洪流,实为吴津。
两坐错落,如鲸张鳞。
惟海有若,唯川有神。
牛渚怪物,目围车轮。
光射岛屿,气凌星辰。
卷沙扬涛,溺马杀人。
国泰呈瑞,时讹返珍。
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
天险之地,无安匪亲。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提盘饭霜粟。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姑孰十咏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L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J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 我吟谢I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跳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锦苔含碧滋。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霏丹映江草。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晴晖。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身骑白鹿行飘摇,手翳紫芝笑披拂。相如不足夸ht,王恭鹤氅安可方。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下窥夫子不可及,矫手相思空断肠。
下途归石门旧居
&&&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羡君素书常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炉峰五云在轩牖。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灵神闭气昔登攀,怡然但觉心绪闲。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登黄山凌R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一朝各飞去,风与鸾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秦地无草木,南云喧鼓鼙。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相思在何许,杳在洛阳西。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6潞享潮吻嵛恚盍衷邮骺哲访唷4酥汹っ潦е缫梗讣盘廾酢3に芍铝杏鹂停宰挥锬喜伞D喜扇苏苑蜃樱钅昀淝嘣剖俊K贤ノ奘侣拗诒觯萌蝗缭诘で嗬铩N迳弁及沧阏洌嫔娇梢匀嵘怼H舸Τ煞饕氯ィ淞晏一ㄐι比恕L毂κ哪(755)李白在当涂为友人赵炎所作粉图山水画题歌。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夏日陪司武公与群贤宴姑孰亭序
&&& 通驿公馆南有水亭焉,四甍飞,f绝浦屿。盖有前摄令河东薛公栋而宇之,今宰陇西李公明化,开物成务,又横其梁而阁之。昼鸣闲琴,夕酌清月,盖为接轩、祖远客之佳境也。 制置既久,莫知何名。司马武公,长材博古,独映方外。因据胡床,岸帻啸咏,而谓前长史李公及诸公曰:“此亭跨姑孰之水,可称为‘姑孰亭’焉。嘉名胜概,自我作也”。且夫曹官绂冕者,大贤处之,若游青山,卧白云,逍遥偃傲,何适不可?小才居之,窘而自拘,悄若桎梏,则清风朗月,河英岳秀,皆为弃物,安得称焉!所以司马南邻,当文章之旗鼓;翰林客卿,挥辞锋以战胜。名教乐地,无非得俊之场也。千载一时,言诗纪志。天宝十四年(755)作于当涂。
横江词六首
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赠友人三首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
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
廉夫惟重义,骏马不劳鞭,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时来列五鼎,笑谈期一掷。
虎伏避胡尘,渔歌游海滨。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春于姑孰送赵四流炎方序
&&& 白以邹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盖风土之然乎?赵少翁才貌瑰雅,志气豪烈。以黄绶作尉,泥蟠当涂;亦鸡栖鹤笼,不足以窘束鸾凤耳。以疾恶抵法,迁于炎方。辞高堂而坠心,指绝国以摇恨。天与水远,云连山长。借光景于顷刻,开壶觞于洲渚。黄鹤晓别,愁闻命子之声;青枫暝色,尽是伤心之树。然自吴瞻秦,日见喜气。上当攫玉弩,摧狼狐,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冀白日回照,丹心可明。巴陵半道,坐见还吴之棹。令雪解而松柏振色,气和而兰蕙开芳。仆西登天门,望子于西江之上。吾贤可流水其道,浮云其身,通方大适,何往不可,何戚戚于路歧哉!至德元年(756)春,当涂县尉赵炎流迁炎方离当涂。诗人送其直至城西南天门山下,感慨万端,遂作此文慰勉远行之人。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萧曹安洌⒓执偾埂N峒矣屑靖福艹鍪ゴK湮奕ㄎ唬唤杷暮烂<ぐ悍缭破招⒕H豕谘嗾岳矗脱宥喾暧B沉锰感Γ静颊酃洹RV袷?植缓喜L柘虢嵯危匦木靡掩ぁ9瞬亚嘣破鳎钣耖浊恪I窖粑灏倌辏讨窈鲈偃佟8吒枵窳帜荆笮π做B浔嗜髯模涝剖谷司M麓怯直溃迳藁恰P憔渎8卟锾焱ァT滓丶枘咽保≡瓶展懦恰>尤巳籼瓴荩ǖ匚尴司ァ;菰蠹胺勺撸┓蚓」楦9愫核蚶铮ち饔袂偕!堆拧贰端獭凡ノ庠剑谷缣灼健P∽颖鸾鹆辏词卑紫峦ぁH悍锪湍瘢畛叵喟8靼挝迳庵靥角帷T⑺压悖匪匠ぞā58琛犊嗪罚戏缙鹎伴骸T孪翁烀畔渑d厩濉3ぬ炯垂槁罚俅掌劣
当涂李宰君画赞
天垂元精,岳降粹灵。应期命世,大贤乃生。
吐奇献策,敷闻王庭。帝用休之,扬光泰清。
滥觞百里,涵量八溟。缙云飞声,当涂政成。
雅颂一变,江山再荣。举邑拚舞,式图丹青。
眉秀华盖,目朗明星。鹤矫阆风,麟腾玉京。
若揭日月,昭然运行。穷神阐化,永世作程。
游谢氏山亭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
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
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
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笑歌行
&&&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笑矣乎,笑矣乎!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猛虎不看机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笑矣乎,笑矣乎!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鸟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斯不肯千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下途归石门旧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注释  ⑴按《太平府志》: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六十里。春秋楚子重伐吴,至于横山,即此山也。实为金陵朝对之山。《真诰》称其石形瓌奇,洞穴盘纡,陶隐居尝栖迟此地炼丹,故有陶公读书堂、石门、古祠、灰井、丹炉诸遗迹。书堂今为澄心寺。石门山水尤奇;盘道屈曲,沿磴而入,峭壁二里,夹石参天,左拥右抱,罗列拱揖,高者抗层霄,下者入衍奥。中有玉泉嵌空,渊渊而来,春夏霖潦奔驰,秋冬澄流一碧,萦绕如练。观中所称隐居山寺、“陶公炼液”、“石门流水”诸句,知石门旧居,盖在其处矣。  ⑵虞炎诗:“聚学从烟郊,栖遁事环荜。”  ⑶五侯,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⑷《神仙传》: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中有素书两卷。按:古人以绢素写书,故谓书曰“素书”。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  ⑸诗:“一时排冥筌。”闵赤如注:冥,理也。筌,迹也。言理、迹双遣也。一说:冥,幽也。筌,迹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迹也。  ⑹《汉书·郊祀志》:天子曰:“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列仙传》: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⑺《灵台治中录》:“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⑻《名山洞天福地记》:钟山,周回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润州上元县。五云,五色云也。  ⑼玉女窗,在嵩山。洪崖,三皇时伎人得仙者。《广博物志》: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昔洪崖先生服琅环之华而隐,代为青城真人。  ⑽《因话录》: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  ⑾《左传》: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⑿桃花注水、鸡豕桑麻,比之秦人之桃源也。  ⒀《庄子》:“翛然而往,翛然而来。”陆德明《音义》:“翛,音萧。徐音叔。李音悠。向云:翛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义。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  ⒁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⒂七贵,泛指达官显贵。诗:“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⒃挹,即“揖”也。古字通用。
译文  吴越古国,山高水秀,我俩握手,悲伤离别,垂泪无言。  我即将张帆起航,心却像烟雾与这里的一草一木缠绵。  谁会知道我此时的郁闷心情?实在是有愧于你的恩情。  想我们醉酒连月,在长年在王侯家交游,多么痛快。  我真羡慕你:道书满书桌,白绢道书上的丹字如同霞光一样灿烂。  我也曾学道经年,细细探讨奥秘,连做梦都往往游览仙山。  对于世间事就像脱鞋一样看轻,仙境中自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看人间万物生死多么迅速,就像窗口看钟峰的云雾,云起云消,不能长久。  惜别的心情就像在仙女窗外窥望,不愿意离去,下次归来,希望你已经得道成仙,就像洪崖仙人一样,我再来握你的手,希望你传我一手绝活。  你在山寺中隐居,就如同当年的一样炼丹液。  闭气养神,恬然心闲,几十年过去了,你的仪容依然清俊如冰雪。  我离开以后,虽然岁月会变迁,但是现在我已经很清楚所在我人生的目的何在。  别说离别以后没有欢乐,我想还有许多欢乐的事情等着你。  石门的小溪,现在已经桃花开遍两岸,桃花随波逐流刹是好看,就辖我去过的桃花源。  鸡啊狗啊猪啊,到处都是,遍野的庄稼,丰收在望。  我还是喜欢远离人世间,喜欢乘坐鸾车,或者干脆就直接乘鹤飞天。  何必老是跟那些王公贵胄打交道?何必劳劳碌碌忙着挣万贯家财?  好了,说也说够了,该上路了,给你作个揖吧,保重身体啊,会想你的,此别以后,我们就辖云雨一样分散了,保重哦。  想不想知道我现在的心情?问问那黄昏中依恋春风的杨柳丝吧,依依不舍呢!
赏析  关于此诗属地,学术界尚有争议。郭沫若在《与》中指出,此诗“向来不大为专家们所注意,其实在了解李白的生活上是具有关键性的作品”,并说“当涂县东六十里的横望山,即石门所在之处”。自郭老提出这个问题后,不少专家就“石门旧居”时地提出考证。安旗认为:“关于题中石门一地,王琦题解谓为当涂县东六十里横望山陶弘景栖迟炼丹处遗迹之一,可从。”(《李白研究》)刘华云认为:“李白所归的真正的‘石门旧居’,不大可能是高凤石门山幽居,只能是嵩山山居或颖阳山居。”(《试论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诗》)李从军认为“李白要归的‘石门’乃是越地青田县的石门山”,“写作地点在江东茅山”(《李白考异录》)。  关于赠别对象,也是多种说法:第一说认为赠别对象是吴筠(郭沫若等),第二说认为是元丹丘(胥树人、安旗、李从军等),第三说则认为“非是其人”(郁贤皓)。持一二两说之依据,认为诗中“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句之内涵,是舍吴筠、元丹丘莫属的,因这二人曾同李白在朝做官,在时间和友谊上都能挂上号。均可作为一家之言。[4]  此诗开篇云:“吴山高、越山青,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村。”结尾云:“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可谓感人至深,然则别人之义却不见于题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李白从农民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从而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诀别”了。当前位置:>> >> >>
《下途归石门旧居》(作者:李白)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下途归石门旧居》的作者是,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1卷。全诗分三段:第一段回忆了他和吴筠在越中和长安的生活与友谊。第二段写重游旧地及重逢老友的亲切感受。第三段写诗人认识到求仙学道和追求荣华富贵的虚幻。&何必&二句,显示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李白受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
  下途归石门旧居⑴
  作者:唐&李白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⑵。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⑶。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⑷。
余尝学道穷冥筌⑸,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⑹,壶中别有日月天⑺。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⑻。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⑼。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⑽。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⑾,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⑿。
然远与世事间⒀,装鸾驾鹤又复远⒁。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⒂。
挹君去⒃,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⑴按《太平府志》:横望山,在当涂县东六十里。春秋楚子重伐吴,至于横山,即此山也。实为金陵朝对之山。《真诰》称其石形奇,洞穴盘纡,陶隐居尝栖迟此地炼丹,故有陶公读书堂、石门、古祠、灰井、丹炉诸遗迹。书堂今为澄心寺。石门山水尤奇;盘道屈曲,沿磴而入,峭壁二里,夹石参天,左拥右抱,罗列拱揖,高者抗层霄,下者入衍奥。中有玉泉嵌空,渊渊而来,春夏霖潦奔驰,秋冬澄流一碧,萦绕如练。观诗中所称隐居山寺、&陶公炼液&、&石门流水&诸句,知石门旧居,盖在其处矣。
⑵虞炎诗:&聚学从烟郊,栖遁事环荜。&
⑶五侯,五侯七贵,泛指达官显贵。
⑷《神仙传》: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中有素书两卷。按:古人以绢素写书,故谓书曰&素书&。含丹者,书中之字,以朱写之,白者绢色,丹白相映,烂然如霞矣。
⑸江淹诗:&一时排冥筌。&闵赤如注:冥,理也。筌,迹也。言理、迹双遣也。一说:冥,幽也。筌,迹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迹也。
⑹《汉书&郊祀志》:天子曰:&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颜师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无所顾也。&《列仙传》:王子乔乘白鹤驻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⑺《灵台治中录》:&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
⑻《名山洞天福地记》:钟山,周回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润州上元县。五云,五色云也。
⑼玉女窗,在嵩山。洪崖,三皇时伎人得仙者。《广博物志》:青城山洞,周回二千里,昔洪崖先生服琅环之华而隐,代为青城真人。
⑽《因话录》:宣州当涂隐居山岩,即陶贞白炼丹所也。炉迹犹在,后为佛舍。
⑾《左传》: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
⑿桃花注水、鸡豕桑麻,比之秦人之桃源也。
⒀《庄子》:&然而往,然而来。&陆德明《音义》:&,音萧。徐音叔。李音悠。向云: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义。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
⒁江淹《别赋》:&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⒂七贵,泛指达官显贵。庾信诗:&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
⒃挹,即&揖&也。古字通用。
【作品译文】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是难以抑制别离时的伤情。
就要告别您扬帆而去,离魂正萦绕着春郊的树丛。
此时我心中的郁结有谁知晓呢?真是有愧于当初承受您对我以国士相待的恩情。
为赏春我们一起在春城三月畅饮,每当迎接节候,我们一起接受王公贵族的宴请。
我常常羡慕您案上摆满素帛道书,那上面的朱字与素帛就像云霞在空中相映。
我也曾为学道而钻研道经与学仙,往往梦中都在仙山上游行。
总盼着有一天会得道解脱而玉,进入那壶中别有日月的仙境。
人生本来短暂,如花一样易于凋零,又如同这窗前钟山上的白云,飘忽聚散不定。
前次伤别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访仙学道,归来时我兴奋地对您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
隐居山,隐居寺,那里曾留下陶公当年炼丹修行的踪影。
当初我诚心诚意地攀登在那里,顿时觉得心旷神抬,恬然清静。
那里一些人己长寿得说不清自己的年龄,一个个肌肤如冰雪,还带着处子的面容。
自从我离开那里,一年年的发生了变化,但今天我还是能够将那一木一石辨清。
莫要悲伤今天的相别不能尽欢,我预料那里自有诗酒为东的朋友对我远接高迎。
石门就像《桃花源记》里描写的那样,到处是溪水绕着桃花。我要访问的人家也是不知有汉,有唐,更不知世间的情景。
不知从那里弄来的鸡肉、猪羊招待我,人家周围是一片片桑麻丛生。
他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世外,有时又骑弯驾鹤,不知道他们的游踪。
有这么好的地方,我何必整天和那些权贵们打交道呢?费心巨力,即使能聚万贯家产也是徒劳无用。
告别您,长相思,往日的欢聚就像云散雨停。
要想知道我在此别离时心情有多悲伤,您可以看看那傍晚的杨柳在春风中依依舞动的情景。
【创作背景】
  李白天宝九载(750)曾隐居在此石门,故称石门旧居,此诗为天宝十三载(754)在金陵时作。
王琦注:&题下似缺别人字。&至于此诗所别为何人,郭沫若《李白与》曾认为此诗为李白逝世之年与吴筠诀别之作。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又认为是李白别其友人元丹丘所作。但都不能作为确论。
  此诗开篇云:&吴山高、越山青,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村。&结尾云:&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可谓感人至深,然则别人之义却不见于题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李白从农民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从而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诀别&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下面就逐段进行分析。
  诗的开头五句,是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形。&吴山高,越水清。&这是点出告别的地理环境,在吴山越水之际。此地应指的是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而不是横望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六十里)。因茅山在东汉以来,就是道教的圣地和中心,而且在吴山越水之间。南朝道士陶弘景所隐居之地,据《南史》本传中说是在&句容之句曲山&,即茅山。《弘志句容县志》中记载,陶弘景的隐居之所和炼丹之处也都在茅山。元丹丘在天宝末到江东访道,当在茅山而不是横望山。此五句说,在吴山越水之间的茅山,李白紧紧握着老友元丹丘的手,在默默无言地告别,马上就要乘船离去了,但是他的心还萦绕在老友的身边不忍离去,河岸边但见烟绕郊树,情景凄迷,一派黯然伤别的气氛。
  这对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在无言泣别之际,几十年交往的情景,都油然涌向心头。以下十四句是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首先是李白和元丹丘在长安交游的回忆。元宝元年(公元742),元丹丘入长安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他曾通过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御妹)将李白推荐给唐玄宗。玄宗一开始像对国士一样对待李白。李白初到皇宫被召见时,玄宗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遂直翰林,专掌密命。&(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李白对元丹丘这一推荐之恩,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所以在这首赠给元丹丘的诗中,首先就提到这件事。当时二人同在长安。春天,他们一同在长安酒市中饮酒;年节时,他们又一丽封王公显贵家里去赴宴。接着又回忆他们一同求仙学道的事。李白非常羡慕元丹丘道书满架,素书满案。在洁白绢素上写满了朱色的字迹的道经和符,在李白看来竟如霞光一样的灿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这段文字是李白当时热衷道教神仙的忠实写照。&穷冥筌&就是探索成仙得道的奥妙和绝窍。&脱屣&是说抛弃尘俗的牵挂,就像脱去鞋子一样,不值得留恋。&壶中&句是引用了一则道教神仙故事。有一个叫施存的人学道,邂见一个叫张申的老人。此老人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能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可宿壶内。此人自号为&壶天&,别人称他为&壶公&(见《灵台冶中录》,《后汉书&费长房传》亦载此事,文字有所不同)。这里&壶中&指的是不同于人世间的神仙世界,所以说是&别有日月天&。李白为什么这样热衷于神仙道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在人间&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在政治上遭到惨重的失败才不得不遁入道流。另一方面是道教的神仙世界,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对于在现实中遭受挫折,受到压抑的人们,道教的神仙世界无疑是他们展现精神自由的理想天国。在这里他们受伤的心灵可以得到慰籍,疲惫的身心可以暂时得到休息和恢复。
  从&俯仰人间&以下四句,写的是李白与元丹丘从嵩山分别以来到今日茅山相逢的经历。&易凋朽&句,是感叹人生时光易失,二人相别之久;&锺峰五云&句是即目抒情,同时以青山的不朽感慨人生的易朽。&锺峰&是指金陵的锺山,茅山离金陵不远,晴日镳山在茅山可见。&五云&是指茅山的五云峰,二峰在元丹丘茅山的隐居处的窗口上即目可见。&玉女窗&是嵩山峰顶上的一处名胜风景,此处代指嵩山。&洪崖&是道教中的仙人,此指元丹丘。开元中,李白曾从元丹丘在嵩山求仙学道,他们曾一同游过嵩山上的玉女窗等风景名胜。后来二人就分别了。如今他们又在道教名山茅山上会面怎能不令人把手高兴呢?以上是本诗的第一段,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景,并回忆了几十年的友好交往,二人在长安的交游,一同求仙学道具的经历,昔日从嵩山分手,今日在茅山重逢等种种情景。
  从&隐居寺&至&遥相待&十一句,是本诗的第二段。描写回忆李白与老朋友见面、重游茅山的情景和感慨。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陶公是指道教茅山宗的开山人陶弘景。他曾在茅山长期隐居炼丹。隐居寺,隐居山自然都是在茅山。此句中的陶公,当也有暗喻元丹丘的意思,说他在茅山修道炼丹。&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此二句是说李白年轻时曾攀登过茅山,那时是步履轻健,如走平地,觉得非常轻松。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腰脚如今已大不如昔了。&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此二句是指此次重见面的茅山几个老朋友,他们如今也都是满头霜雪,鬓发皆白了。&几甲子&,即几百岁之意,一甲子是六十年。说不知道他们有&几甲子&,是故意神而奇之。犹如说他们是&老神仙&,不知道他们有多大岁数。&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此二句说,我离开这里的年岁已久,虽然时过景迁,许多地方和景物都改变了模样,但是,对以前的旧游处,我还是能清楚地辨认出来。郭沫若将&如今了然识所在&一句,解释成&表明李白是觉悟了,要和一切迷信幻想脱离了。&(《李白与杜甫》第91页)这显然是望文生义,是不符合此诗原意的。&别君莫遭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意即这次重游虽然时间仓促,旋即告别,君莫要因没有尽欢而感到歉意,在我未来之前你就早做好了迎接我的准备,你的好客之情我是早就予料到的。
  从&石门流水&以下的十二句,是本诗的第三段。写李白辞别元丹丘将要回到石门旧居的情况和感想。紧扣了此诗的题目,《下途归石门旧居》。石门竟在何处?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清人王琦说此诗中的石门在横望山。我们不同意他的说法。冲国叫石门和石门山的地方甚多,有十几处,在李白的诗中就有丘家中去,也不会将朋友的家说成是自己的旧居。鲁郡石门,薄李白东鲁的家很近,极有可能有旧居在那里,但与此诗中所写的石门不合。诗中写道:&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诗中的石门,显然是,笔下的。桃花源&的翻版&不知&二句,显然是《桃花源记》中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改写。李白所说的&秦人家&当是指桃花源一类的避世之所,决非是他,鲁郡故居附近的石门山。而应是李白所一直艳羡的南朝山水诗人所最喜游览的永嘉石门。&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喷壁洒素雪,空潆:生昼寒。&(《送王屋山人魏万至王屋》)这个永嘉石门的所在地,就是道书中所谓的&元鹤洞天&、&乃三十六洞天第三十&(《浙江通志&处州&青田县》)的道教胜地,又是谢灵运笔下的名胜之地,当然也是李白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了。所以诗中说;&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就是说他要逃遁世事,远离人间,乘鸾驾鹤,远远地飞向神仙世界。所以说,诗中的石&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神仙洞天的永嘉石门。
  这样,诗题中的&下途&二字也好解释了,就是离开茅山李一自所要去的下一站,就是永嘉&石门旧居&,因李白多次在浙东漫游,永嘉石门也有他的旧居,是极可能的。&何必&二句,显示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李白受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可以说这是道教影响,所给予李白的积极面。
  &揖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云游&一句,郭沫若解释说&这不仅是对于吴筠的诀别,而是对于神仙迷信的诀别。&&更可以是说对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的诀别。&(《李白与杜甫》第98页)这样解释虽可以拔高李白的思想境界,但可惜大违诗人的原意。李白的意思不过是与老朋友元丹丘揖别而去,从此他们就像云飞雨散一样,天各一方,彼此只有两地长相思了。仅此而已,并没有与道教神仙、与市侩社会诀别的微言大义。因为在魏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道、释三教的思想就像是思想血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流动在每个中国文人的血脉里,只不过各种思想成分的比例在各个人身上不同罢了。或者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思想在他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此涨彼落或彼涨此落的变化,但决无完全向某一思想诀别之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李白此诗最后二句所说。&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这本来是说他相思别离之情思,绵绵不绝,如同春天的柳丝一样坚韧,不易折断。我们也可以借此解释,说他对道教的感情,就如绵软的柳丝一样的细长坚韧,是很不容易折断的。尽管在他的晚年对道教的神仙迷信确实有所觉悟,但他对道教仍还是一往而情深。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全唐》卷181_4【下途w石Tf居】李白
巧礁撸剿澹帐o言e情。
⒂o君旆ィx魂不散郊洹
此心郁l能,有愧刀承慷鳌
物共A三月酒,qr同T五侯T。
w君素LM案,含丹照白霞色。
余LW道F冥筌,糁型[仙山。
何屣xr去,刂e有日月天。
俯仰人g易雕朽,峰五在弧
惜e愁Q玉女窗,w硇Π押檠率帧
[居寺,[居山,陶公液溟g。
`神]馕舻桥剩袢坏X心we。
等瞬恢甲子,昨夜q冰霜。
我xmtq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e君莫道不Mg,抑房瓦b相待。
石T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秒u豕,就中仍繁桑麻。
然hc世事g,b[{Q又h。
何必L七F[,谏骄廴f金a。
挹君去,L相思,[雨散此o。
欲知e心易苦,向暮春L盍z。
------分隔线----------------------------
李白相关文章
李白的《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
李白的《结袜子》是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篇。这首诗前两句列举了古代两位有名的刺客高渐...
李白的《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水国郁蒸...
 Copyright &
习古堂国学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风杨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