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徒与信佛教徒可以合伙做生意的禁忌吗

  为了了解她不顾一切(连死都不怕)去做这些事的原因,我试探性地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她向我说了这几句话‘不到大悲寺修行,人死后就会进地狱,并且有三百多把刀子插进你的身体,如果现在去修行就可以成佛’,我还问她‘你就为这个?’她说:‘不为这个,受这样的苦我发神经啊’……"  支撑她苦修的竟然是发自心底的恐惧  ---------------------  大悲寺下院的女居士们在修建寺庙和庙旁的渠道 李根 摄  网曝寺院"敛财千万",居士生活如"奴隶",当事人及家属隔空喊话  近日,曾以清修苦行"不捉金钱"而闻名全国的辽宁大悲寺再度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多名网友在多个著名网络论坛发表文章,质疑大悲寺上下两院的僧人表面清苦实际奢华,苦修有作秀之嫌,更有网友曝其自称不捉金钱实则疯狂敛钱,收受居士大量捐款。而关于大悲寺种种修行方法是否妥当的争论更是甚嚣尘上,支持者与反对者在网上对骂声四起。  这连串事件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本次事件当中多个帖子的当事人,对曾到大悲寺采访的媒体人士,以及大悲寺下院(道源寺)住持妙融进行了独家专访,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一石千浪  多网帖称大悲寺"敛财"  早在2012年初,就有一篇"海城大悲寺,有点恐怖啊"的网帖发布于某网络社区,该帖称寺内妙祥等以"持不捉金钱戒"为幌子,大肆接收信士居士的物质,而妙祥自身及大悲寺保持了极高的生活水准。今年4月,网文"揭开辽宁海城大悲寺的面纱"称了解到大悲寺"吃的东西是周围的信众供奉,建寺的钱是有钱的居士捐的,一捐就是几百上千万"。其后,类似的帖子纷至沓来,其中内容最翔实的一篇发表于今年7月份。  7月下旬,"湘女散尽百万家财身陷辽宁‘大悲寺’"的网帖出现在某论坛上。该文中称,湖南刘女士本来"过着衣食无忧的现代化生活,家里小车、别墅一应俱全"。2011年,刘女士开始学佛,后在家中尝试大悲寺的"佛法"。她坚持每天只吃一顿饭,到大悲寺的网站和论坛学习、交流,结果日渐消瘦。  "2012年8月,刘女士一路辗转2000多公里,第一次来到大悲寺拜师学佛。一周之后,刘女士从大悲寺回到湖南。回来时,几乎变了个人似的面无表情,刘的亲属说,此后,刘女士上对父母下对孩子都是不屑一顾。在刘女士的心中只有‘佛法’没有亲情。在家待了几天后,刘女士未经家人同意,悄悄带着自己的全部存款再次前往辽宁。至今一去不回。"  该文还对大悲寺的修行方法如"燃指供佛"、"日中一食"等表示了质疑,网帖还称:"居士们在师傅的监督下‘听话’、‘干活’,居士们的手机被没收,无电视、报纸等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渠道……正常人是无法理解大悲寺的居士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甘愿过奴隶般的生活的"。  羊城晚报记者随后联系到此文作者、湖南媒体人士李根,李根表示,该文确为他所写。"为了不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我还改了她的名字。""我现在感觉自己就是农夫和蛇的故事。"  刘女士的真名为唐燕飞。  恐惧之心  居士修行只为"成佛"  家住湖南长沙的唐燕飞共5个姐妹,她是家中的长姐。"她一直都很照顾我们的,去了大悲寺之后就不同了。"唐燕飞的妹妹小唐如是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这种情况在李根的网帖发表后表现得最为强烈——唐燕飞从辽宁赶回老家,绝食三天以死相逼,要求家人消除李根的网帖给大悲寺带来的负面影响。  14日晚,小唐以家人的名义,在网络上发了一篇针对大悲寺的公开信——她希望大悲寺能够"放过"自己刚刚年过40就已满头白发的姐姐,让她离开"日中一食,睡四小时"的不正常生活,好能让身体本已不好的她先好好治病。  唐燕飞同晚实名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对李根的文章进行反驳,称其文中多有不实,同时称自己前夫张先生在接受李根采访时也对她进行了诬蔑。而李根随即回应,逐条进行了批驳并表示:"现在唐燕飞否认她家人的说法我可以理解,如果我真弄错了,她的家人可以起诉我。"  两者势同水火。  对于后来唐燕飞的声明,李根认为并非出自唐燕飞本人之手,因为唐燕飞文化不高,写不出逻辑那么清晰的文章。李根怀疑那篇文章是有高僧在背后指点。  记者多次努力联系唐燕飞,但其都没有回应。  唐燕飞的内心深处到底是怎么想的?小唐这样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为了了解她不顾一切(连死都不怕)去做这些事的原因,我试探性地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她向我说了这几句话‘不到大悲寺修行,人死后就会进地狱,并且有三百多把刀子插进你的身体,如果现在去修行就可以成佛’,我还问她‘你就为这个?’她说:‘不为这个,受这样的苦我发神经啊’……"  支撑她苦修的竟然是发自心底的恐惧。  古寺生活  只睡四小时半夜"抓虫"  唐燕飞等居士在大悲寺下院到底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小唐说,为了了解情况她曾两次到大悲寺去"体验"。"早上2点钟起床,把大米摊到桌子上抓虫子,为的是把虫子抓出来避免‘杀生’,有时也挑黄豆,这样要弄到5点至6点。然后开始劈柴,柴是冬天烧炕用的,现在寺里在建房子,有很多居士都去盖房子了,干的都是很重的活。我姐很辛苦,每天要拿斧子劈柴,得从天亮劈到天黑,中午一般休息半个小时。"  "那边睡觉时间太短了,一天睡四个小时,一天吃一餐。十一点开始吃,分两轮。吃的东西一样,有米饭、水果(我去的时候是黄瓜),饭菜很难吃。蔬菜是白菜、豆腐或菠菜,只用水和盐煮一下而已。有些人怕肚子饿,所以一次吃很多,大家都暴饮暴食,没办法,怕饿。我最多一次吃了四大碗,碗的大小比我们平常吃米饭的碗大两三倍。"  关于捐款,小唐表示这个话题在大悲寺上下院都是个禁忌话题,只有特别熟的人私下里才有可能提起。"那些居士们跟我说,捐钱的,下辈子就能当富翁,捐得越多越有钱;捐花的,下辈子就会变得很漂亮,捐得越多越漂亮。有个居士跟我说她捐了大概10万块钱,有个居士在大悲寺住了一段,她身上的钱都花完了,特意给家里打电话让汇款1000块钱过来,都在那里买了花捐了出去。""我姐没跟我说,她们说捐赠的事不要跟别人说。她说如果说了会有人来害你。她很害怕这种,不知道是不是大悲寺的影响。"  对于唐燕飞捐款200万元的事,小唐告诉记者,那是家里人根据她的手头存款的情况计算出来的,应该是准确的。"现在她又想卖别墅,谁也阻止不了她。"  小唐的这些说法,也在其他网帖中得到了印证。"试了该寺的两顿午餐,每天的菜谱基本上是豆腐拌白菜、水煮土豆、盐水萝卜条,没一点油味,连盐味也没有,吃起来就想吐",另一名质疑大悲寺的发帖者表示,"这里的常住居士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每天只有4个小时……如此修炼,没有一点科学根据。我观察了与我擦肩而过的居士,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可怜我那女同乡,40刚出头就已绝经,形容枯槁……"  寺庙回应  捐赠自愿苦修是必要  对于包括唐燕飞事件在内的诸多质疑,大悲寺有何说法?记者就此专访了大悲寺下院住持妙融。  关于最早质疑的捐款,妙融表示居士有钱愿意捐给寺庙是很正常的,这些捐赠都是自愿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于大悲寺下院佛像前所放置的"禁止放钱"的牌子,接受捐赠是否与此相悖,妙融表示:"居士之间互相委托(向寺庙)捐赠是他们自己的事,比如一个人委托另一个人捐一朵大花,这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妙融强调,"不捉金钱戒"仅仅是对出家人适用,居士并不适用这一戒律。  就唐燕飞事件,妙融表示:"唐燕飞已经离开了,这是她自己家的事。她澄清的确实是事实,我们出家人不打诳语。外面的人不清楚,她在寺庙是自由的,没有人逼迫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是网上说的那样。"  对于唐燕飞家人的做法,妙融说:"她家人这样也是正常的,佛法不会因此怪罪她的家人的。"妙融称,想要到大悲寺修行的条件是要先把离婚证办了,再到派出所开具相关证明,此外还要出具父母的同意书。而想出家的居士在正式出家前有一个考验期,这个考验期可能是两年、三年也可能是五年。之所以设置这个考验期,就是锻炼居士的真心、耐心等。"(唐燕飞)还没有正式出家,她还在考验当中。"
楼主发言:7次 发图: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果然是末法时代。
  楼猪,该吃药了!  
  楼猪,该吃药了!  
  消灭驴叫!  
  她也木有招你什么呀,这是她自己的事,只要不犯法就随便她吧
  有这个闲工夫去喷驴教,也不枉你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了  
  心有戚戚焉
  喷佛教我是支持的,前提是伊死烂教在中国已经灭亡  
  驴教和印度胖子教都是外来文明,都应该滚出中国。
  不要迷信,要正信佛教!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宗 教 不死  愚昧不止
  支持消灭佛教,大力发展基督教,伊斯兰教。   
  让全国人民都信仰基督教。  
  3大邪教都应该滚出中国
  不到大悲寺修行,人死后就会进地狱,并且有三百多把刀子插进你的身体,如果现在去修行就可以成佛’,  -----------------------  宣扬这个的懂佛经和佛教的教义吗?
  不到大悲寺修行,人死后就会进地狱,并且有三百多把刀子插进你的身体,如果现在去修行就可以成佛’,  -----------------------  @荷戟2009 16楼
12:12:57  宣扬这个的懂佛经和佛教的教义吗?  -----------------------------  光念佛经那些人听得懂吗?听都听不懂你想他会掏钱吗?
  @消灭佛教 10楼
13:38:24  驴教和印度胖子教都是外来文明,都应该滚出中国。  -----------------------------  基教呢?基教和驴教有国外的势力,佛教在中国两千年,已完全中国化,且无国外敌对势力,印度人已不信佛
  记得十几年前去泰山在山上一个小庙里看到的景象:一排神像并排而列,每个面前摆一功德箱,上书“投币十元官升一级”、“投币十元生意兴隆”、“投币十元学业有成”......如此总总  中国那些拜佛学佛的绝大多数和那些投币的香客相类,打着佛祖佛经佛学的幌子,装得特牛逼的样子,其实只是无力满足自己内心的私欲转而向佛祖求助罢了。我是特看不起这些人的,幸福生活靠双手来创造的道理连小朋友都懂但这些人不懂  我觉得买彩票的人都比这些人可爱多了,虽然都是想着天上掉馅饼,但人家多少还是有行动的,而且就算没买中那也是为社会做了贡献了,比那些吃斋念佛的米虫实在强了太多
  @游泳高手糖醋鱼 19楼
12:43:38  记得十几年前去泰山在山上一个小庙里看到的景象:一排神像并排而列,每个面前摆一功德箱,上书“投币十元官升一级”、“投币十元生意兴隆”、“投币十元学业有成”......如此总总  中国那些拜佛学佛的绝大多数和那些投币的香客相类,打着佛祖佛经佛学的幌子,装得特牛逼的样子,其实只是无力满足自己内心的私欲转而向佛祖求助罢了。我是特看不起这些人的,幸福生活靠双手来创造的道理连小朋友都懂但这些人不懂  ......  --------------------  @消灭佛教 ---------  哈哈  话说某位同学参加考试前去拜佛,求佛祖保佑出个好成绩。结果成绩出来后,英语不及格。  回去找和尚讲理去。  和尚笑答曰:佛祖不会英语。你要想考好英语,你得去拜上帝。  另外,楼主,中国人是没有宗教情节的,中国人的崇拜是祖先崇拜和圣人崇拜。在他们的眼睛里边,没有什么东西是万能的。
  我们村90℅以上都信天主教,最好的建筑是教堂,不知其它地方信教比例是否和我们一样高。我代表∥们村感谢楼主能消灭佛教,如果能代表教皇,也代表教皇感谢楼主消灭佛教,愿全国人民在教皇的领导下走向繁荣昌盛,愿天主赐福与你。愿天主在中国大地广传福音。人人都为消灭佛教出一份力 ,也是我们天主教的福音。感谢楼主。  
  爱因斯坦说过:佛教是所有宗教中最接近科学思想的。多读一些佛教典籍再来发言,谤佛是有罪的,奉劝你早目醒悟,免得害人害己  
  早就知道了
  @沉默的思想家w 22楼
19:46:39  爱因斯坦说过:佛教是所有宗教中最接近科学思想的。多读一些佛教典籍再来发言,谤佛是有罪的,奉劝你早目醒悟,免得害人害己  -----------------------------  恐吓诅咒别人,这就是佛教徒,什么慈悲为怀都是假的。
  @白玉柱 26楼
03:23:56  南京一直是中国佛教的中心。  民国时佛教大兴,而佛教最兴旺的地方就是南京。按照佛教的因果理论,南京积累了无量的功德。那为什么会发生南京大屠杀呢?  我们一起看看佛教泰斗,美国万佛城宣化上人大力推荐的文章:  《妙法老和尚: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南京大屠杀的因果》  人生了悟的空间  /10001/item/b6f6aacfe506d322a0b50a7c    ......  -----------------------------  哈哈,笑死人了,所谓的大德高僧原来是弱智,不过他们脸皮真后,信口胡说
  是攻击大悲寺还是攻击佛教?  我觉得佛教比那些攻击性的宗教好多了。
  @ximula 32楼
04:03:11  是攻击大悲寺还是攻击佛教?  我觉得佛教比那些攻击性的宗教好多了。  -----------------------------  不是别人比它烂就可以容忍它
  @bywjww 21楼
19:33:30  我们村90℅以上都信天主教,最好的建筑是教堂,不知其它地方信教比例是否和我们一样高。我代表∥们村感谢楼主能消灭佛教,如果能代表教皇,也代表教皇感谢楼主消灭佛教,愿全国人民在教皇的领导下走向繁荣昌盛,愿天主赐福与你。愿天主在中国大地广传福音。人人都为消灭佛教出一份力 ,也是我们天主教的福音。感谢楼主。  -----------------------------  真可怕真可怕
  @ximula
04:03:11  是攻击大悲寺还是攻击佛教?  我觉得佛教比那些攻击性的宗教好多了。  -----------------------------  @消灭佛教 33楼
13:07:17  不是别人比它烂就可以容忍它  -----------------------------  那是否要容忍你呢?
  能从天亮劈柴到天黑,她的身体很好啊。  
  @ximula
04:03:11  是攻击大悲寺还是攻击佛教?  我觉得佛教比那些攻击性的宗教好多了。  -----------------------------  @消灭佛教
13:07:17  不是别人比它烂就可以容忍它  -----------------------------  @ximula 35楼
18:37:52  那是否要容忍你呢?  -----------------------------  你是什么意思?作为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反对外来宗教天经地义,  在佛教最印度被穆斯林杀绝,所以企图在中国鸠占鹊巢,但佛教绝不是华夏文明,佛教传播本质就是一堆丧家犬用恐吓和诅咒诈骗的方式推销来自印度的卢瑟道德观,企图灭绝华夏文明的道德观,属于文明入侵。  如果你爱上死家魔尼喜欢跪拜印度阿三,那么请去印度,这里是华夏的土地,我们只拜祖先不跪拜印度卢瑟。
  @ximula
04:03:11  是攻击大悲寺还是攻击佛教?  我觉得佛教比那些攻击性的宗教好多了。  -----------------------------  @消灭佛教
13:07:17  不是别人比它烂就可以容忍它  -----------------------------  @ximula
18:37:52  那是否要容忍你呢?  -----------------------------  @消灭佛教 37楼
00:43:57  你是什么意思?作为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反对外来宗教天经地义,  在佛教最印度被穆斯林杀绝,所以企图在中国鸠占鹊巢,但佛教绝不是华夏文明,佛教传播本质就是一堆丧家犬用恐吓和诅咒诈骗的方式推销来自印度的卢瑟道德观,企图灭绝华夏文明的道德观,属于文明入侵。  如果你爱上死家魔尼喜欢跪拜印度阿三,那么请去印度,这里是华夏的土地,我们只拜祖先不跪拜印度卢瑟。  -----------------------------  太扯了!你最起码得发千年神功。先把KFC干了吧,发动下大葱和咖啡之战什么的。
  牵俩大个的叫驴去日死妙融,  
  牵俩大个的叫驴去日死妙融,她跟那个几巴大悲寺妙详是一伙的  
  回复第25楼(作者:@白玉柱 于
03:22)  为何修佛的人受到灾难  作者:生根活佛 2008年  前天有一位博友在纸条上留言,全文如下:……  ==========  对于你回复那么长,我不屑看,仅凭最后一句我回复你:日你亲大爷的都是畜牲,我希望多多的畜牲操你的上下八代女性。  
  回复第27楼(作者:@白玉柱 于
03:26)  某师兄问:杀生吃肉除了造成刀兵劫外,还能造成世间瘟疫和种种天灾吧?  妙师答:最近的非典瘟疫,……  ==========  日你妈!洗脑要有点水平好不好!纯扯蛋啊  
  回复第31楼(作者:@白玉柱 于
03:50)  宣化上人在佛教界极受尊重,被誉为全球第一高僧,阿弥陀佛的化身。  ==========  跟我家的老叫驴有的一比  
  有请”游泳的糖醋鱼”出场。  
  驳死这帮秃驴  
  为什么要消灭佛教?存在即有理由!不要枉费心机,佛教这么兴旺,楼主有什么实力消灭它?每一个宗教,都有积极面与消极面,你为什么要专注在消极面呢?制造自己与他人的痛苦,挑起对立,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精品范文-“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闽东地区顶头村的宗教生活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精品范文-“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闽东地区顶头村的宗教生活 2003 年 9 月第 24 卷第 5 期东岳论丛Dong Yue TribuneSep ., 2003Vol.24
No.5[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李向平(1958 —), 男, 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名家主持基督教与中国近代社会】 【文学研究】“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闽东地区顶头村的宗教生活李 向 平(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 上海 200436)
[ 关键词] “礼仪之争”;道明会;佛教;宗教生活;中国化[ 摘要] 历史或历史事件本身, 往往可以表现为一种知识权力, 制约着后来者;或者转化成为一种必须通过今人的活动方式才能够予以再生的社会资本。通过对闽东地区顶头村村民的宗教生活的调查, 表明他们已经比较温和妥当地处理了天主教信仰与佛教信仰、祭祖礼仪、民间风习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层面达到相当程度的一致;几百年前曾经为之发生冲突的中国礼仪, 大部分矛盾已经在天主教的中国化过程中逐步地得到缓解, 并获得了中国式的解决方式。至于作为一种知(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识权力或社会资本的宗教信仰及其礼仪, 也在历史演变中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正常的作用, 成为其社会生活乃至宗教生活中的基本资源, 得到佛耶两教教徒们的共同默契和彼此守护。通过顶头村的调查, 也可以历史地理解外来宗教的中国化情景以及中国宗教信徒的日常宗教生活。[ 中图分类号] K2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3)05 -0029 -06
历史或历史事件本身,往往可以表现为一种知识权力,制约着后来者;或者是转化成为一种必须通过今人的活动方式才能够予以再生的社会资本。三百多年以前的“礼仪之争”, 在社会变迁之中,就已经演变为这样一类的知识权力或者是社会资本,再生、活用于现今的社会关系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左右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习俗。福建省闽东地区的罗江顶头村,为当地最早信奉天主教的地区和著名的“礼仪之争”爆发地之一。虽然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但是,它对于相关地区的社会生活及其宗教交涉的真实影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风俗礼(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仪、宗教生活等方面,伸手可触。展现这些现象的真实面貌,可以历史地理解外来宗教的中国化情景以及中国宗教信徒的日常宗教生活。一、道明会教区的建立1631 年(一说 1632 年),西班牙道明会传教士高琦(Angelo hi)等人经台湾抵厦门,北上福州。当时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在福州地区传教,教务发展迅速。高琦遂来到闽东,设立道明会菲律宾玫瑰省会福建教区, 开创道明会新的传教区,从而奠定了道明会在闽东地区的教务基础。西班牙道明会是在福安地区开教最早、传教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外国修会。从 1631 年天主教传入福安地区开始,福安地区就成为福建省天主教发展的中心地区。先后到福安传教的外国神甫有2966 人,其中意大利 2 人,西班牙 41 人,越南 1 人,其他国籍 22 人。在福安地区先后担任过主教、副主教和代理主教的, 西班牙 16 人, 意大利 1 人,法国 2 人。所以,福安地区可说是道明会的教区。18 世纪初,道明会还在福安的穆阳、溪填、西隐、罗江、顶头等地设立主教府,即使是在严厉的“四朝(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禁教时期”,道明会在福安地区的传教活动也相当顽强,没有退却。1926 年,福宁代牧区成立,教区大权依然还在道明会手中。只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美国、德国的天主教会相继进入福建之后,道明会独占一方的局面才有所改观。但是, 直到 1952 年,随着西班牙四位神甫被驱逐出境,才算是结束了西班牙道明会长期控制福安天主教的历史。所以, 自 1631 年到 1952 年的 320 年之间,福安地区的天主教正权主教除 1948 年以后的牛会卿一人是华籍外,其余皆为外籍教士担任, 而大多数的教权和教职又是为西班牙道明会会士所把握、所充当。罗江地区的顶头村, 地处西班牙道明会教区的中心地带。自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上半叶,许多西班牙神甫都在顶头村待过或出任过主教,其中有记载的西班牙传教士有文打拉(Ventalla , 1853 年)、李享的(Thomas Gentilli , 1868 年)、安劳浪各(Loranco , 18 世纪末)、杨埃第弯(Bsteban Jorda , 1810 年)、唐巴拉(pla(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 ,1888 年)、江武仲诺(Burno ,1870 年)、艾仁忠(Jacobus Garcia, 1889 年)、张许卖诺(Gimeno , 1882年)、张尼罗切拉(Roxada, 1873 年)、贾赖蒙(Raimundus Cattara , 1896 年)、方洛各麻丁(FranciscusM artin ,1920 年)、林鹤鸣(Leopoldus Colv , 1930 年)、闽加礼拉(Cerra, 1935 年)、贾敏达(Carolus Vare,1937 年)、张高辉(Earcel Blanco ,1940 年)等十余人[ 1]。显然, 顶头村是西班牙道明会罗江教区中的重点。正因如此, 顶头村才会成为“中国礼仪之争”的中心爆发地之一。道明会的传教方式, 与耶稣会士的传教方式不同, 所以,它首先导致了天主教不同修会内部的传教方式的差异和争执, 继而形成教廷与中国政府乃至中西文化交流之间的重大冲突。其坚决反对利玛窦的规矩,无法入乡随俗,不尊重中国民俗礼仪习惯,极力干涉中国天主教徒祭天(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敬孔、拜祖,正如罗光在《教廷与中国使节史》中叙述的那样:“道明会士(Angelo hi 高琦)来中国, 入福安,在`顶头' 开教。次年, 道明会士黎玉范(Juan Bautista Morales)和方济会士利安当(Antonio Caballero 或 Antonio de SantaM aria Caballero ,又译为李安堂)两人来福安增援,从此便天下不宁了。”[ 2]终于在 1635 年挑起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礼仪之争”。原来集中反映在《圣朝破邪集》、《天主实义》等历史文献里的佛耶交涉,曾经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与中国佛教发生思想交锋的历史痕迹。利玛窦的规矩,促使佛耶两教有关思想及其信仰的冲突,局限在概念层面,未能构成社会行为、宗教礼仪等方面的直接交涉甚至冲突。至于与中国佛教信仰紧密联系的佛教民俗以及流行于中国乡村的婚丧嫁娶诸礼仪, 也伴随着耶稣会士对于儒教的理解中而得到了相应的容忍。但是,当道明会和方济会这些修会步耶稣会之后尘来到中国福建,却又嫉妒耶稣会前期在中(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国的成功,一方面力图消除艾儒略在福建地区的影响,同时对福建地区格外严重的宗教民俗活动特别反感,所以他们首先指责耶稣会允许中国天主教徒祭祀祖先和崇拜偶像等方面的过失, 以至于执意禁绝。在此前提之下,与此相关的种种冲突就由潜伏状态而渐渐浮上水面。二、从补儒批佛到佛耶共存就后来“礼仪之争”的过程和内容来看,其冲突大致集中在中国人的“三圣崇拜”即祭天、敬孔、拜祖诸方面,似乎是仅仅和儒学、儒教相干。但是,除祭天为儒教的宗教专利之外,敬孔和拜祖,也与佛教有甚深的因缘。已经相当中国化的佛教, 早已将此类文化礼俗纳入了自己的活动体系。由此而言,相关的礼仪之争, 实也与佛教相干。虽然, 礼仪之争的发展,已经延伸出宗教及其礼仪的范围,但是, 就其核心层面来说,佛耶交涉的关系依然可见,并随着道明会的一意孤行而得以突出。特别是在乡村宗教的日常30生活之中,佛教的影响甚至要比儒教表现得更加具体、更加强烈。所以,“礼仪之争”所涉及的礼俗风习,曾经强烈地影响到顶头村宗教信徒的宗教生活。顶头村,分为上街和下街,上街 500 (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多户,下街 140 多户,全村人口约五千人。村民大多姓黄。村庄中不信天主教者,大多是佛教徒。基督新教和道教的信徒较少。全村人五分之三信天主教,五分之二信佛教,从而构成了村民们宗教生活中具有相当密度的佛耶交涉空间。该村中建有一座天主教教堂, 为利安当 1632 年在顶头村所建, 当时名为藤江天主堂。该堂几经修复,现为福安地区最大的一座西洋建筑。村中还有一座佛教庙堂, 还建有一座祭祖祠堂, 可谓“三教并存”。如站立村庄高处,则可以同时望见天主堂的尖顶、佛教寺庙的挑檐和祭祖祠堂的大屋顶,煞是可观。村里居民, 不同信仰者当中有父子、兄弟、夫妇、亲戚等关系,也有邻居,还有一起做生意的合伙人。村民们作为邻居,由于有信仰天主和信仰佛教的不同,因担心教友走错门,门上就贴有天主教或佛教的象征性符号。佛徒门口要贴万字佛符或挂道灯、镜子、鲁班尺、剪刀;信天主的, 则在门上贴十字架或圣像。村民们自己说,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 是怕信仰不同,搞坏了风水,担心风水被别人抢了去。平时的日常生活,看不出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差异和(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冲突。他们说, 各信各的,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都是一村人,没有必要去争高低,也不会有人去争。同在一个村庄,天主教、佛教, 没有矛盾。各教自己发展,顺其自然。寺庙中的方丈对我们说:“信佛教的与信天主教的,实际上没有什么和不来的,偶尔也还有天主教徒到寺庙中来玩。神甫和我还是朋友咧。天主教要`圣召' ,佛教讲`缘分' 。”而天主堂的神甫也和这位出家人的想法大致一样。他说:“这教堂是 1632 年建的。教堂的大门上曾经贴有一幅对联:`天主是爱,爱是实现天堂诺言;人生就是信佛,信佛本是人生!' 它出自《圣教对联》,大概是河北天主教协会编的。我也喜欢这个对联。现在的教会不像以前那样狭隘了。世界上的兄弟都是一样的,不论是哪个国家的,是不是天主教徒,都渴望过一种真善美的生活,只是没有领洗罢了。这就是`无名基督教徒' 。现在有小孩子的领洗,有一种是`愿洗' ,心里有愿望, 但是还没有领洗的机会罢了。`梵二' 以后,教会的眼光更大了,放得更远了。无论你是属于哪一(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种文化, 天主都会使你这种文化带有基督的精神。因为基督文化是一种博爱的文化。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 也是一种关爱世界和人生的思想。大家都是兄弟姊妹, 只是思想上有点不一样罢了。”方丈和神甫的话,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思考。就佛耶两教的交涉关系而言,佛教与天主教之间,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和平共处方式。至少在顶头村———中国礼仪之争的中心发生地,佛教与天主教已经在人生伦理的层面上, 达成了价值底线上的一致。《圣朝破邪集》和《天主实义》、耶稣会士与出家人曾经争议的问题, 则在佛耶两教不自觉的社会交往之中,具有了最初的共识。补儒批佛, 还是未能尽如人意。民间乡村的儒学,只有了文化习俗的保留;佛教传统,反而具有强大的影响。“礼仪之争”,转变成争论的“礼仪”了。神学观念层面的东西, 他们没有去计较, 注重的是社会生活及其伦理实践的最基本要求。所谓“礼仪”,只是一种宗教之间处理彼此交涉关系的形式了。村民们宗教生活的界限也由此构成。参照历史, 考察现实,通过顶头村佛耶二教的交涉情形,还可以在家庭里、祠堂中以及教堂(来源:淘豆网[/p-7054338.html])里看到这些中国礼仪在乡村宗教生活里的活力和作用。一方面,是佛耶两教的共生共存;一方面,是道明会宗教传统的历史影响,依然有作用。正如历史上的“礼仪之争”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纠纷那样,现实生活中的佛耶交涉,也能够成为村民社会活动之中的一种权力资源。这些权力资源直接制约着现在村民对宗教关系的处理。如何使用这类资源,关联着宗教的界限及其生活影响。三、从礼仪之争到礼仪共生村中的宗教信徒,无论是佛教还是天主教,即使是在其他日常生活交往之中,也还能够理出他们所31能够理解的公共特性,遵守各自的信仰原则。在此方面, 可以村中祠堂的建设及其活动的参与方式为例。祠堂是拜祖的空间。在礼仪之争的时代,天主教徒进祠堂参加祭祖活动,是要被禁绝的。村民们也大都明白天主教信徒不能做偶像崇拜之事,即使是面对自己的祖宗,也有天主教徒所应当遵守的教规。身为天主教徒的村民们已经能够按照几百年来形成的信仰规矩,将其矛盾处理好。在顶头村祭祖祠堂的建造过程中, 所有的村民不分宗教信仰,不论天主教徒还是佛教徒, 都必须出钱或出义工。其标准是一户一丁 60 元,未成年人 30 元。另外,每户都必须轮流出几天义务工。祠堂建好以后, 凡村民都得去行祭祖礼。佛教徒、天主教徒可以共在一个祠堂中行礼,但礼仪的进行形式不一样。天主教徒也必须去祠堂参加祭祖活动,按天主教的礼仪方式进行。天主教教友在祠堂中行礼,一般是带圣像到祠堂, 点上蜡烛, 献上鲜花, 做祷告而已。佛教徒则在祠堂中烧香、上供品、叩头、下跪。祠堂的正梁之上,挂着村中两位年轻人在外学习、已获博士学位的荣誉匾额。一位是国内的医学博士;一位是美国的地球物理学博士。他们作为全村的荣耀, 激励着村民中的其他读书人。作为天主教徒的村长说:“年轻人都应该像他们这两人有出息”。这两幅匾额, 高高地悬挂在堂中上方的正梁上,其文云:“重建宗祠,弘扬祖德,激励后昆,奋发进取”。值得一提的是, 这两位博士,一位出自天主教家庭,一位出自佛教家庭。将他们作为顶头村人的骄傲,名字一同写在祭祖的祠堂上,这是没有矛盾的。村民们认为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信什么教是没有关系的。历史上的“礼仪之争”,集中在儒教和天主教。实际上,中国乡村的宗教礼仪,更多的则是由佛教的传统来体现的。道明会士对于中国礼仪的禁止,在乡村则往往与佛教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与这些佛教徒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天主教徒,往往难以摆脱这种民俗风习的影响。顶头村天主堂的神甫,对此很有感受。他说:“在顶头村,是西班牙的道明会来传教的。他们的方法与耶稣会的不一样。在北京的耶稣会, 接触的是上层,有文化有素质, 认为祭祖不是迷信。道明会则认为祭祖是迷信, 祭神只能祭天主,不能祭祖。他们两家竞争。他们写信与教廷联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两个修会因为文化素质的差异大, 传教地区的文化差异也很大,所以有冲突。顶头村这里的居民很重视祭祀祖宗,认为家里的发达与否, 都与风水好坏、对祖宗是否祭祀有关。所以,这里的祭祖风气特别浓,祭祖的传统很深厚。祭祖做得好,后人子孙就越好。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四、宗教生活习俗化祭祖以及以祭祖为中心的乡土风习,福安地区比较深厚,但是在顶头村一带最为严重,最注重风水。著名的穆阳镇距离顶头村不到一百公里,就没有这样厉害, 就没有这样讲风水。2002 年 3 月 24 日,罗江教区的教会组织曾经下发一个内部文件, 意在禁止迷信活动。其文云:“一切形式的占卜应该抛弃:无论是求助魔鬼、招魂或者误认为能够`揭露' 未来的做法, 或相命、抽签、寻龙、择日子、择时辰等,这一切都违反我们对唯一天主应有的敬意、尊重和敬畏之情。”教会的负责人还声明:“我以牧者的身份,诚恳请求你们, 在教区内对于教友的乔迁、丧葬及婚嫁之诸事,兴起基督信仰的新风尚;明令禁止在这些事项上,择日子、择时辰、提马灯、寻龙、看风水、合八字、对生肖等各种形式的异端迷信。”并给予相应的警告:“授权与各本堂神甫, 对于那些不听善劝,依然参与异端迷信活动者,得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 不为其家人做安所、念九日经,停止本人的告解、圣体圣事32等;对于业经警告,仍然固执于恶, 情节严重者,得将具体个案报请教区, 按法律程序予以开除教籍的处罚。”教会明令规定, 如作为天主教徒进行迷信活动者, 要被扣除圣事,不给领圣体,孩子大了也不允许到教堂来结婚。然而,文化传统的影响更大,可以改变的并不是很多。因为, 这里讲风水、拜祖宗的传统非常牢固,“礼仪之争”以后也没有更大的改变。至于顶头村的村民,在宗教信仰方面非佛即耶。天主教徒在保留风俗习惯方面, 的确也受到佛教的影响, 并且和佛教徒的做法近似。只是天主教与佛教比较, 天主教徒在宗教生活方面,做得稍好一些,迷信色彩淡化一点。按照顶头村的风俗习惯, 人死了要做龙水、点灯。点灯就是在人葬下去以后,在坟墓里点一盏红灯笼,意思是把好的风水带回去。送葬的人把白衣服脱下来, 把红衣服穿上去,并在身上别一个红花,把好的东西带回去。整个过程红红火火,旁观者不清楚的, 还以为是结婚仪式。这些活动,佛教徒这样做,天主教徒也还是这样做,整个福安地区都是这样。只是天主教徒不像佛教徒那样,请和尚来做法事而已。村里的坟墓都建在山上。有的坟墓要花好几万元钱,材料都特别讲究,用石板、用水泥的,都有。坟地的选择,都要请风水先生。一般都是夫妻坟墓。天主教徒的坟墓也可以和佛教徒葬在一起。如果天主教的人去一个坟墓做“安所”,旁边的其他坟墓也都会赶紧去做,或者是去清理清理, 拔拔草,堆堆土,担心好的风水被天主教徒抢走。在葬礼方面,天主教的教义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表现。天主教徒中有死亡者,神父即在天主堂为亡者祈祷,做追思。而佛教徒死亡后,则是诵读佛经,到庙里登记做法事。天主教徒用不着到教堂登记。行葬礼时,教徒不用下跪,只做祈祷。埋葬形式, 佛教和天主教均采用土葬,使用棺材,造墓。出殡时, 佛教要择日;天主教一般不须择日。佛教徒和天主教徒, 各做各的,天主教徒不骂佛教徒为“撒旦”,也不说他们做偶像崇拜。但是, 对于风水的讲求,天主教和佛教都有所执著。清明节, 佛教天主教的人都可以去扫墓。“梵二”会议后,天主教徒可以请神甫到坟墓上去做“安所”。当地的 11 月是炼灵月,去的人最多。这一个月都是为死去的人做安所, 做弥撒,还带唱诗班去。一个唱诗班一般有 30 多人。天主堂的神甫还强调说:“在顶头村的天主教会里,祭祖、拜祖都可以,只要不带迷信色彩就行。有时候,去拜祖的时候还会带一些吃的东西去, 算半供品。有的是象征性地放在那里,苹果、花、糕点什么的。做完以后, 自己拿回去吃。有时候到教友家里做弥撒, 也有供品放在那里。因为圣经里也说吃祭祀的东西没关系, 世界上的神只有一个,都是一个神。圣经记载,耶稣的门徒曾经也吃过供品。有人说,耶稣的门徒不像话;耶稣说,这些东西都是为了人的。吃不吃,不是犯罪的问题。”很明显,这与几百年前礼仪之争时候的情形, 已经有所不同。村民们的风俗礼仪, 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一个想象中的“民间文化共同体”, 佛耶同处, 仅仅是按各自宗教的礼仪, 履行原则及其方法大同小异罢了。此时的佛耶交涉,是行礼如仪,各行其是。因此, 比较礼仪之争时候的具体情形来说,“道明会本来就是保守的,所以传教不成功,教友的思想比较死板”;教堂的神甫身处顶头村的风习之中, 也深有感触:“我觉得道明会的传教是不成功的。他们传的这个教, 人不会成熟。思想比较保守, 死气沉沉,只要念经,其他事都不管。我们说,信仰要和生活联系起来。但有些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念经,念、念、念,也不关心别人,不关心社会,只管念经祷告。有时候念一天, 什么经都念。有些老人, 他们吃饭的时候在念,吃完饭他还在念。他们就知道念经,以为念经就是好的。”五、生活中的再交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乡土民间社会来说,也许是影响微弱的。用神甫的话来说,“礼仪之争的影响, 有还是有的,只是比较小”。这个影响就是,“如果教友们搞迷信, 我们就不给他们做追思了。”其33次,它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中国教会的发展和推动。这就是说,“礼仪之争的作用,是发生争论、冲突,这样的话,教会才会发展。经过风风雨雨, 中国教会才能发展起来。它的意义就在这里。”毋庸置疑,这就是“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礼仪之争”所引起的宗教交涉关系,现在依稀可见。但是, 从佛耶交涉的历程来看, 佛教、天主教之间再生冲突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它们之间的交涉状况,甚至可能在某些层面达成共识, 打通规则。如佛耶两教教徒之间的通婚问题,村民们认为,同类信仰结婚更好,老教友更喜欢这种婚姻。异教之间也能结婚, 但要保证两个条件:一是不干涉天主教徒的信仰自由;二是要保证子女信仰天主教。教会神学有此规定,全世界一样。就顶头村而言, 女性的宗教信仰往往影响到男性宗教信仰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男方的宗教信仰跟从女方。天主教的教徒较多, 故在宗教信仰的势力上, 村民中的佛教信仰不如天主教信仰的影响强大。佛教徒和天主教徒可以通婚, 但是有一定的规定。家庭中倘若有佛教徒与天主教徒结婚,在婚姻问题上发生宗教信仰的冲突,当事者本人如没转变原来的佛教信仰,改信天主教, 那么,其子女则一定要改信天主教。否则,两教教徒之间不能实行混合婚姻。结婚双方中,如果都不信天主教,神父则不能为之证婚。如果天主教徒结婚, 在家中仅拜圣母,然后再到教堂证婚。虽然祖父、祖母在家辈份最高,但是天主教徒在家里不拜祖宗,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家里挂着圣像, 不挂祖母祖父的像。如果要给祖宗行礼,则到祠堂里去。作为天主教教徒的村民们知道,在家里挂着祖父祖母的像, 或者是向祖父祖母礼拜,这就是偶像崇拜,为信仰所不允许。据了解,在顶头村,佛教徒改信天主教的居多,很少有天主教徒改信佛教的现象。佛教和天主教徒结婚,一般的,都要父母同意才能结婚。不然,很麻烦。或者是父母同意了才能与外教人谈朋友。不过,同意的也非常少。村里天主教徒与外教人结婚后离婚的有 1 、2 人。离婚了,则根据天主教的律法,天主教徒再也不能到教堂里去证婚。显然,佛耶信徒之间的通婚问题,也已经磨合出某种规矩了。教徒们说,不同宗教之间的通婚问题,有文化就好解决。老人不同意子女和外教人结婚,关键是没有文化,不理解。现在没有那么困难了,年轻人,有文化,就好办多了。与婚姻相关的, 是信仰的延续问题。如果祖孙之间的宗教信仰没有中断或没有改变,信仰的传承则无问题;倘若祖孙之际在宗教信仰上曾发生中断或改变, 那么,子孙后代对其祖宗表示孝尊方面就显得有些困难。譬如,先祖信佛,后人改信天主,如何去修墓? 如何去追思? 不然,祖坟就荒芜了。其中,还有一些矛盾。……在闽东地区,天主教信徒中,类似于顶头村村民这样处理天主教信仰与佛教信仰、祭祖礼仪、民间风习者,实际上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说明, 几百年前曾经为之发生冲突的中国礼仪,大部分矛盾已经在天主教的中国化过程中,逐步地得到了缓解,并获得了中国式的解决方式。至于作为一种知识权力或社会资本的宗教信仰及其礼仪,也在历史的演变当中已经得到村民们的共识。它们已经在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正常的作用, 成为村民们社会生活乃至宗教生活中的基本资源,得到了佛耶两教教徒们的共同默契和彼此守护。[ 参考文献][ 1] 福安宗教志编写组.福安宗教志[ C] .征求意见稿, 1993.[ 2] 罗光.教廷与中国使节史[ M]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 1969.84.[ 责任编辑:翁惠明]34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精品范文-“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闽东地区顶头村的宗教生活.pdf
文档介绍:
精品范文-“礼仪之争”的历史痕迹——闽东地区顶头村的宗教生活 2003 年 9 月第 24 卷第 5 期东岳论丛Dong Yue TribuneSep ., 2003Vol.24
No.5[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李向平(1958 —), 男, 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名家主持基督教与中国近代社会】 【文学研究】“礼仪之争”的历...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伙做生意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