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电视剧当了几天皇帝

细读中国幼童留美史料,不难发现,这些首批留洋的人才回国后,在怀揣抱负理想力求为国施展才干的人生境遇中,不少人竟或多或少地与后来的窃国大盗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不少人也正由于他的庇佑,才得以官运亨通,并能做出一番事业。蔡绍基似乎也未能躲开这个怪圈。留美幼童中,蔡绍基在近代中国史上所留下的印痕和建树,同样值得述说。这不在于他是近代中国最早进入名校耶鲁大学的留学生之一,也不在于他回国后作为袁世凯的幕僚和亲信走上政坛,而主要在于他两度执掌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为这座近代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大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耶鲁“东方队”队员当年留美幼童留下的不多的照片中,有一殊的合影,那是进入耶鲁大学后的部分留学生身着棒球运动服装的合影,其中后排左起第一人就是蔡绍基--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气宇轩昂的脸庞,青春勃发又透出儒雅气质。他们中学时代的美国同学后来回忆,这批来自东方的孩子,除了有一张东方人的面孔,还有刚来时脑后拖着的那条长辫子外,其他各方面的秉赋与美国孩子无二,许多方面甚至比美国孩子强,比如学业之外的文体活动、演讲比赛等。蔡绍基是首批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他在美国高中毕业后,一跃考入耶鲁大学最重量级的法律专业。现存有关蔡绍基在美留学生活的资料太少,今人很难回放他当年在校园里的具体映像,但有一篇当年美国的新闻报道,为我们真实还原了一段历史珍贵镜头——蔡绍基及他的同学在参加高中“毕业演讲比赛”的全过程。在蔡绍基就读的美国福德高中,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毕业演讲比赛,这成了当地教育界以及普通市民的一次盛会。就在蔡绍基及另两个“中国幼童”从“哈高”毕业时,情景似乎更是热闹,共有60多位来宾出席观看几十个学生的演讲比赛,其中包括有州教育局长、市长、前任州财政,其他一些中学的校长,还有广告商。那天演讲比赛的结果,恰是蔡绍基和他的中国同学抢尽了风头--当地的《每日论坛报》留下了详细报道--中生在演讲比赛中独树一帜,他们身着华丽的丝制长袍:一位是橄榄色缎子,另一位在橄榄色长袍上系着华丽的珍珠色缎子腰带,第三位身穿非常名贵的浅褐色丝袍,打着黄色缎带绑腿。为了和服装款式相配,第三位学生手中还拿着一把扇子,并戴了一顶满清式的缀有红钮扣的帽子。中国学生卓尔不群的打扮无疑要吸引太多的目光。那天最精彩的当属中国学生。黄开甲演讲的题目是讲述大臣Jean Baptiste Colbert()的一生。尽管黄的英语口语略带口音,但是他极其出色地运用了优雅的表情--尤其是恰到好处的手势。黄的遣词造句非常得体,段落组织精妙绝伦,成为当天演讲比赛的一个楷模。紧接着黄开甲出场的是蔡绍基,他的演讲题目是“鸦片贸易”。蔡说,他最有资格演说鸦片,因为他亲眼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影响。蔡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出售名为“神奇抚慰者”、“无价之宝”的鸦片。如果人们知道了服用它的后果,他们就会把它称作“可耻的污垢”和最可怕的毒药。蔡展示了一位鸦片瘾君子生前和死后的可怕照片,讲述了父亲们用出卖子女的钱来购买鸦片。当时,西方一共向中国出售了30多万磅的鸦片,收入有6000万美元。出售此毒药给一个人比用刀谋杀他还要恶劣。蔡谈到了鸦片战争,从此打开了中国的通商口岸。他认为,虽然中国的政府官员在许多方面需要谴责,但是大英帝国以此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罪孽更加深重。蔡的讲演在结束时获得了观众给予的最富热情的掌声。他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她终将会醒来并注定会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时隔100多年,透过美国报纸的这篇报道,仍能感受到少年蔡绍基的澎湃胸怀。袁世凯的幕僚与亲信细读近代中国幼童留美史料,不难发现,尽管首派官费留学这种前无古人的壮举的推动者,主要是容闳及首领李鸿章等人,但这些首批留洋的人才回国后,在怀揣抱负理想力求为国施展才干的人生境遇中,不少人竟或多或少地与后来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有太多机缘巧合。1881年,在耶鲁大学紧张的学习生活开始后不久,清廷一纸命令,蔡绍基等幼童只得中止学业回国。几十个留学生在上海港上岸,清廷一开始居然不闻不问,这些“海归”于是各找门路,谋求生计。但幼童回国也惊动了各方有识之士,他们纷纷从中招募人才,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袁世凯。蔡绍基归国后找到的第一份差事是翻译,先任大北电报局译员,后去了上海海关,同样是译员。1883年,德籍顾问受清廷委任赴筹办海关,挑选唐绍仪为随员。由于唐绍仪、蔡绍基、梁如浩三人同为中山县籍乡邻,又是留美先后同学,于是唐绍仪立马推荐自己的同学蔡绍基和梁如浩同往朝鲜任职。正是在朝鲜公干时期,这三人与不久后被派往朝鲜的袁世凯相识相交。时袁世凯作为朝廷委派的通商大臣派驻朝鲜。为培植亲信势力,有高人建议袁世凯仿效曾国藩建立私人“幕府”。如此,唐绍仪、蔡绍基这些喝过洋墨水、既懂外语又懂西法且擅长交涉办事的人才,自然成为袁极力延引之人。于是,唐绍仪先入袁幕府;蔡绍基和梁如浩又由唐引荐入幕。朝鲜“甲申政变”时,唐、梁、蔡三人合力保护袁世凯奋力逃脱日本人追杀,使他们之间生出了一段“生死之交”。后来,三人均受袁重用,自在情理之中。不久袁世凯权倾一时,先后被清廷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督办商务大臣和督办电政大臣,铁路、电信等要害部门都在他的管辖之下。一时间,这批学习过铁路、电报的“留美幼童”相继成为袁世凯的骨干力量,其中就有詹天佑。据说,为了得到这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袁世凯和张之洞还曾发生过争执。“留美幼童”忽然成为被争夺的宝贝,他们的命运出现戏剧性的转折。蔡绍基也不例外。在袁世凯的保荐下,他先后出任牛庄海关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总督府北洋洋务总办等职。其间,他曾代表清政府,在辽东、辽南等地与日本谈判,艰难地商讨日俄战争后辽东半岛的归还事宜。蔡绍基任职和施展才干的历史舞台,基本都在天津,这当然也与袁世凯有关--袁的政治大本营就在天津。直到今天,人们到天津,还可以看到全国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1907年落成的“广东会馆”。这是一座具有潮州风格的大院落,内有客栈,戏楼,以及可容纳七八百人的室内剧场。在广东会馆内,可以看到一块石碑,镌刻着捐款修建人的姓名,其中就有唐绍仪、蔡绍基、梁敦彦、梁如浩、周寿臣等一批留美幼童。20世纪初年,这些中年人在天津已经都是官职显赫的名流。值得称道的是,当袁世凯最终妄图复辟帝制时,蔡绍基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了坚定的原则性,与唐绍仪一样坚决与袁世凯决裂。当然,这是后话了。两度执掌北洋大学日,在海关道盛宣怀和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的推动下,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宣告成立。第二年,北洋西学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学校创办之初,设督办(名义校长)一人,作为学堂的最高领导。先后出任这一职务的,便是蔡绍基、唐绍仪、梁敦彦、梁如浩等四名留美幼童。他们在北洋大学堂早期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执掌北洋大学堂,群策群力,使该校走出庚子之难造成的危难境地,而后持续谱写着中国最早大学的光辉史,为今天的天津大学奠定了基础。蔡绍基与这所学校渊源最深。早在北洋西学学堂创建之时,蔡绍基便出任该校二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总办。蔡绍基凭借自己在美国初、高中的学习经历,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校园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师资招聘、教学管理、招生计划方案等等,全方位亲力亲为,为该校初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北洋大学堂所在的博文书院被侵略者强占,校舍遭破坏,学堂被迫停办。此时,初建者盛宣怀等人陆续离开北洋大学堂。在这历史关口,蔡绍基挺身而出,承担起再创北洋大学的历史重任。蔡绍基利用自己在直隶总督府署理外交事务的官员身份,与占领军反复交涉,积极争取复校。但侵略者拒不归还校舍,蔡绍基只好选择清军废弃的西沽武库,重新建校。重新建校,其间所要操心劳神之处,并不亚于当年的创办,更何况,当年有那么多头面人物出面张罗,要钱给钱,要力出力,而如今国势衰微,外国列强横行霸道,许多大腕级人物自顾不暇,敬而远之,全凭蔡绍基孤军奋斗。1903年,北洋大学堂才再次建成复校,蔡绍基主持校务。不久,蔡绍基因有他任,改由他的同学兼好友,另一位留美幼童唐绍仪接任北洋大学堂,主持全面事务。唐绍仪的后继者也是一位留美幼童,他就是梁敦彦。1907年,梁敦彦调任驻美公使,继任者又是一位留美幼童——梁如浩。1908年,梁如浩离职。此时蔡绍基出任津海关道,同时兼任北洋大学堂督办,再一次回到北洋大学堂。蔡绍基的这一任期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后。由蔡绍基等这些留美幼童主持北洋大学堂期间,中国本土的大学教育得以从零开始,逐步走上正规,特别是出国留学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实际上,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本就是北洋西学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因素,最初几年派遣学生出洋计划一直未能成行。直到蔡绍基主持校务并重建复校后,派遣留学计划才得以实施。是年,王宠惠、陈锦涛等人被派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1906年,梁敦彦执掌该校时,复校后第三班34名学生全班送出留学,其中3人赴法,其余皆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在蔡绍基等四人执掌北洋大学堂的八年间,该校一共资送52名学生出洋。这些人中,有后来的国务总理王宠惠、著名的外交家王正廷、经济学家马寅初、数学家秦汾、金融家钱永铭,可谓人才济济。这在中国留学教育青黄不接的当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可以说,他们主持的北洋大学堂初期的留学活动,是20世纪初中国留学教育复兴的前兆,催动了近代中国第二次留学大潮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爆发,让蔡绍基的人生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作为受过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熏陶的“海归”,蔡绍基理所当然地拥护孙中山革命,这就为后来他与袁世凯的关系定下了基调。辛亥革命后,北洋大学堂正式改名为国立北洋大学,蔡绍基信心满满,正要借势而上,把北洋大学办得更上一层楼,却传来了袁世凯意欲复辟帝制想当皇帝的消息。而与此同时,袁世凯也派出说客,找到昔日亲信蔡绍基,许以事成后由蔡任“工业部长”之职,却遭到蔡绍基严词拒绝。袁世凯知道后,大为不满,就放出狠话:等他当了皇帝,第一个杀的就是蔡绍基。蔡绍基权衡利弊后急流勇退,辞去全部公职。自此,他与北洋大学的缘分画上了句号。此后,蔡绍基隐居天津,后经营实业。晚年时,他居住在天津的小白楼,仍然是天津“名流人物”经常光顾的地方。他还曾连续三年被选为英租界议员,成为天津外国租界的第一位华人议员。新中国成立后,北洋大学改名为天津大学。在建校110周年的庆典上,蔡绍基的照片被高高悬挂在校内的北洋广场,接受新时代学子的瞻仰与缅怀。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当前位置:&>&&>& >
袁世凯当了几天皇帝,揭秘袁世凯的家门婚姻,袁世凯当了83天的皇帝
来源:中华历史网 点击:次
袁世凯当了几天 揭秘袁世凯的家门婚姻,袁世凯当了83天的
寻史 清末民初 裙带中的军阀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1911年11月,在赋闲三年后,袁世凯被清廷召回京城,主持武昌起义后的危局。日,上午11时45分,袁世凯上完朝,乘马车从东华门驶出,途经东安门来到三顺茶叶店门前时,遭到十余位革命党人的伏击,伏击使袁的六名护卫丧生,袁本人被扣在被炸翻的马车下,逃过一劫。但从此袁世凯就不太敢出门了。自从1912年上半年住进中南海,直至1916年6月去世,四年间,袁世凯只有四次走出过中南海的大门。
袁家是一大家族,袁世凯有一妻九妾。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印象中的父亲,长着一副五短身材,由于好武,所以无论是站着或坐着,总是挺直了腰,从来没有看到他架二郎腿的时候。袁世凯的河南乡音较重,在谈话的时候,他总是和人一面交谈,一面却不时地用手摸着他的胡子,并且时常&啥啊啥&的。语气斩钉截铁,从不絮絮叨叨。他有一个口头语是:&嗯,你懂不懂?&
袁世凯生活刻板而保守。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午饭后雷打不动要睡一个小时午觉。平时吃饭花样很少,他最爱的菜是清蒸鸭子,爱吃河南特色的绿豆糊糊。袁世凯专用的餐具都比常人的大和长,饭量也相当惊人。他吃东西的速度快,一大海碗的面条几口就能吃完。他只在每年过年时洗个澡,平时就用湿毛巾擦一擦身体完事。袁世凯还喜欢缠足的女人,除了朝鲜籍姨太太是天足之外,其余所有的妻妾都是小脚。
袁世凯的儿孙中,最有名的是民间四大公子之首的袁克文,袁克文非常有才华,袁克文的母亲金氏是朝鲜人,袁克文的儿子袁家骝后来成了享誉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家里的女人,经袁世凯口头册封,一、二、三、五四位姨太太,封为妃,六、八、九三位姨太太封为嫔。姨太太之间居然列出三六九等,因此,她们一见到袁世凯,便为此事争吵。袁世凯给她们定了家规,新进门的姨太太要服从早进门的姨太太的管束,但后院&起火&仍是常事,家庭琐事让袁世凯烦恼不已。袁静雪回忆说:&1916年的元宵节,他正在吃元宵的时候,忽然六、八、九三个姨太太为了&妃&、&嫔&的名称和他面争,他长叹了一口气,说了一番话以后,便走向办公室去了。从这以后,他就吃不下东西去,觉得食量渐减,精神不振,慢慢地就恹恹成病。&
袁世凯称帝有一种说法,是他想改变袁家男丁活不过60岁的宿命,算命先生说,长子袁克定有40年的皇帝命,遂让袁世凯有了称帝的冲动。冲动害死人,随着一个接一个亲信的&倒戈&,袁世凯终没有活过60岁,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了,终年58岁。
军阀的家规
不知是不是当国给军阀们留下了可怕的印象,多数军阀都不允许妻妾干预政事。尤其张作霖对&后院&的管理最为严苛,他的家规包括:严禁夫人们干政;各位夫人不分尊卑,一律平等;各位夫人不得聚众闹事,吃饭时自己管自己,不许私自做寿,不许虐待下人,晚间十点以后不许出门;各位夫人按月领工资;子女婚姻不得自主。三太太戴夫人非常漂亮,她弟弟在张作霖的警卫部门工作,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掏枪打路灯玩,结果被张作霖以整肃军纪为名枪毙,戴夫人后来出家当了尼姑。
如果说张作霖严格,那么山东军阀张宗昌对&后院&的管理则是太过松弛。张宗昌搞不清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他经常在逛妓院时看中了谁,就把谁包养下来。姨太太们很少终身制,不高兴就走人,他一般都不拦着。后来娶的一位日本姨太太,不到20天就回日本了。
吴佩孚非常律己,他是军阀中很有气节的一位。他主张&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后来又加了一条&不纳妾&,变成&四不主义&。不过吴佩孚最终还是食言纳了妾,先后娶了妻妾四人,主要原因是想要儿子,但真是宿命,妻妾谁也没能生出儿子。吴佩孚后来过继了弟弟的儿子。吴佩孚是秀才出身,口才出众,仪表堂堂,又名噪一时。1923年一位德国美女对他一见倾心,于是给吴佩孚写了一大堆情书。吴佩孚在弄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后,大笔一挥,题了&老妻尚在&四字作答。吴大帅还是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J180
寻史 清末民初 裙带中的军阀
联姻是政治人物笼络对手、部属的惯用手段。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袁世凯就是一位这方面的高手,他亲手导演了一起起政治婚姻,其中的主角既有他的部下、亲属,也有他的亲生儿女。仔细梳理袁的家族谱系,可以发现,袁几乎笼络了满清及其后大部分政要以及为数众多的贵族。
在钱财方面,袁世凯对待下属一向很大方,这还不够,为了加强北洋集团的紧密联系,他很喜欢采取联姻的方式。在北洋集团中,袁世凯最得力的助手是人称&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三人中,王士珍为人淡泊不问政事,故袁世凯主要依靠段祺瑞和冯国璋。1900年,段祺瑞原配病故,袁世凯便把自己的养女张佩蘅许给了段祺瑞。张佩蘅的祖父是前清江西巡抚张芾,父亲早亡,因袁世凯夫人于氏只有袁克定一个儿子,于是便将张佩蘅收为养女。张在袁府很受尊崇,上上下下都称她大小姐。把养女许配给段祺瑞时,袁世凯将打麻将赢来的府学胡同一套价值三十万大洋的房子转手送给段祺瑞,段不敢受,袁世凯说:&这是我送给干女儿的嫁妆。&但这套宅子后来给当了国务总理的段祺瑞惹了不少麻烦,袁世凯死后,当年房主拿着房契找来要房,段总理一家子只好搬家。段祺瑞娶了张佩蘅,也同时犯上了惧内的毛病,段祺瑞反对袁世凯称帝,张氏大骂丈夫没良心。段就听着,不吱声。
后来袁家和段家还曾再度联姻,段祺瑞和张佩蘅的女儿段式巽嫁给了袁世凯的侄孙袁家鼐。袁家鼐早故,段式巽一直随父亲生活,晚年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世纪90年代初去世。
民国成立后,段祺瑞留守北京掌管军务,而冯国璋则率部南下镇压&二次革命&。1913年底,冯国璋攻陷南京后被任命为江苏都督。袁世凯最担心手握重兵的冯国璋尾大不掉,便竭尽笼络之能事,恰好冯的原配去世,袁世凯遂将跟随了自己十几年的女家庭教师周道如介绍给冯国璋,并把周当做自家人,置办了一笔丰厚陪嫁。虽然袁世凯意在&和亲&,但婚后冯、周二人却恩爱和谐相濡以沫,几年后周道如因病去世,悲痛欲绝的冯国璋专门为爱妻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想称帝。为了获得副总统黎元洪的支持,他又采取&和亲&的方式,提出与黎家换亲,以黎之女黎绍芳嫁袁的九子袁克久,以袁之女嫁黎元洪长子黎绍基。黎元洪夫人对此极不情愿,勉强同意女儿的婚事,但却坚决不同意袁世凯女儿嫁进黎家。黎绍芳和袁克久订婚时年龄很小,长大后对自己的婚姻不满,念书也没精神,在南开大学预科读了一年就退学了。黎绍芳曾找父亲商量退婚,却遭黎元洪坚决拒绝。绍芳由此长期郁郁寡欢,家人让她去国外散散心,她也没心思,后来竟然发展成精神疾病。黎元洪与夫人去世后,黎绍芳和袁克久结婚,婚后仅一年多,袁克久就纳了妾,而黎绍芳则被送进了疯人院,直到解放后病故。
满清贵族一度也是袁世凯极力拉拢的对象。满汉通婚开禁之后,袁世凯得风气之先,立马与满清权贵订立了几桩姻亲:五子袁克权娶两江总督端方的独生女:十三子袁克相娶军机大臣那桐的孙女;七女袁复祯嫁给了陆军大臣荫昌之子荫铁阁。此外,原先订下的婚姻还有次女袁仲祯嫁端方侄子。袁世凯死后,袁仲祯坚决解除了这桩婚约,嫁给了晚清大臣薛福成的孙子薛观澜。据袁世凯三女袁静雪回忆,袁世凯甚至有将自己嫁给满清末帝溥仪的打算,但最后由于静雪的坚决反对而未成。
据袁的三女儿袁静雪回忆说,袁世凯常常一两句闲话间就决定了儿女的终身大事,这种轻率的做法往往具有复杂的政治动机。除了上述提到的政治联姻外,袁世凯为袁克定指定了湖南巡抚、大书法家吴大呐獗炬担辉宋挠⒌氖翘旖蚝虿沟懒跎形牡呐(梅真);四子袁克端娶的是天津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十子袁克坚娶的是山西督军陆建章之女陆毓秀,十五子袁克和娶的是天津八大家之一张调宸的二女儿张允倩;他病逝时还在母腹中的第14个女儿袁祜祯,后来嫁的是曹锟的儿子曹士岳。
这种门当户对的指婚一直延续到袁世凯身后,影响到第三代人。袁克定的长子袁家融,留美回国后娶了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女儿;袁克定的二女袁家第嫁的是苏州三大文人之一费树蔚的公子费巩;袁克文的长子袁家嘏娶的是扬州才子方地山的女儿方初观;袁世凯生前还将侄孙袁家鼐与段祺瑞的三小姐段式巽联在一起。随着袁家的失势,也有过对方悔婚的情况,譬如袁世凯亲信徐世昌就没肯把女儿嫁进袁家。
不仅袁世凯与军阀和贵族广泛联姻,各大军阀间也纷纷如法炮制,培植自己的势力。1922年1月,直系曹锟为了拉拢奉系张作霖,将七岁的女儿曹士英许给张作霖八岁的儿子张学思。当时的订婚宴摆了上千桌,轰动一时。但直奉战争时,两位亲家反目成仇,互相大骂。1931年,17岁的张学思长大了不承认娃娃亲,这桩轰轰烈烈的婚姻也就告吹了。
军阀间之所以有这么多姻亲可以结成,主要还得益于他们各自都妻妾成群,生子扎堆。中华民国成立后,移风易俗,社会各界逐步推行&一夫一妻制度&。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知识界、文化界,以及政府的文职官员里面,比较顺利地推行了&一夫一妻制度&(当然有中间状况、有过渡阶段);而在军阀界、&武化界&,则相当顽固地仍然坚持&妻妾制度&。例如袁世凯妻妾10房、曹锟妻妾4房、段祺瑞妻妾7房、张作霖妻妾6房。山东军阀张宗昌,更是妻妾无数,据可考的数目就达到24位。妻妾生下后代成为他们笼络政治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民国时期一道奇特的政治风景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鲜为人知:袁世凯为什么突然想做皇帝-凤凰大视野-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凤凰网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之后为什么还想当皇帝?
下面转载一篇当年对袁世凯采访手记,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
我为什么想当皇帝--袁世凯采访手记
  他明显老了,一脸的倦容,坐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摇晃。
  睁眼看到我的时候,有些突然和尴尬。屋子里灯光柔和但是有点灰暗,依稀
能看到椅子上的龙垫和龙套,墙头上挂的精致的军刀。他穿的是青色丝绸长袍。
日,在北京东城的一个胡同的深宅大院里,我采访中华民国第一任总
统,洪宪王朝的第一位君主。
  他其实已经在等我的到来。早就听说袁对美国记者彬彬有礼,我还是小小心
翼翼地开始了我们的对话,请问怎么称呼您,皇上、陛下还是袁大总统?此时袁
世凯称帝一事已经举国哗然,两个多月前被迫退位。他是河南人,在北京居住也
很多年,看得出他听到我的一口京腔京韵的中文,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惊讶。
“什么总统、皇上的,现在一介平民,就叫我老袁吧。”
  我的时间有限,直接切入了正题。“现在再看恢复帝制一事,如果时间能倒
流,你还会再做同样的决定吗?”袁世凯一声长叹,“这事没干好,
下面转载一篇当年对袁世凯采访手记,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
我为什么想当皇帝--袁世凯采访手记
  他明显老了,一脸的倦容,坐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摇晃。
  睁眼看到我的时候,有些突然和尴尬。屋子里灯光柔和但是有点灰暗,依稀
能看到椅子上的龙垫和龙套,墙头上挂的精致的军刀。他穿的是青色丝绸长袍。
日,在北京东城的一个胡同的深宅大院里,我采访中华民国第一任总
统,洪宪王朝的第一位君主。
  他其实已经在等我的到来。早就听说袁对美国记者彬彬有礼,我还是小小心
翼翼地开始了我们的对话,请问怎么称呼您,皇上、陛下还是袁大总统?此时袁
世凯称帝一事已经举国哗然,两个多月前被迫退位。他是河南人,在北京居住也
很多年,看得出他听到我的一口京腔京韵的中文,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惊讶。
“什么总统、皇上的,现在一介平民,就叫我老袁吧。”
  我的时间有限,直接切入了正题。“现在再看恢复帝制一事,如果时间能倒
流,你还会再做同样的决定吗?”袁世凯一声长叹,“这事没干好,一失足成千
古恨啊…..”想继续说下去却半晌无语,他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眼睛还是忍
不住开始有点湿润了。这正是一个将流芳百世的采访需要的情绪和气氛,但我不
能让它失控,开始引导他:“为什么会想到恢复帝制,大总统不已经能号令天下
了吗?”袁有点激动:“他们都说这是民心所向,说中国国情适合君主制,说是
为了中国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我问:他们是谁?袁伸出他的手指,“全国各地的劝进请愿团,包括「各省
公民请愿团」、「军警请愿团」、「商会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孔
社请愿团」、「女子请愿团」,甚至「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等等,不
一而足。这些「请愿团」都是一致要求「君主立宪,恢复帝制」。不仅如此,为
劝进而成立的「筹安会」,请愿团还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一时间,各种请
愿团云集北京,齐集新华门外,跪呈劝进表,请求我‘俯顺民意,早正大位’”。
袁说到激动处,“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古德诺写了一篇题名为《共和与
君主论》的文章,登载在美国《亚细亚日报》上,强调中国人只宜「君主立宪」。”
  说到民意,我问他平常看哪些报纸。“有三四份报纸,主要是《顺天时报》”
我追问那你读到的民意是什么?袁有一声长叹:“克定害我…….他自掏三万银元
购买报纸印刷设备,每天按照《顺天时报》固定格式印制一份“宫廷版”《顺天
时报》,把反对帝制的言论一律改为歌功颂德,让我读着高兴。直到有一天丫头
到外面买零食,用整张真版《顺天时报》包回来。三女儿袁静雪发现这张前几天
的报纸和他们平时所看到的《顺天时报》的文章调子不同,找到同一天的报纸来
查对,结果大吃一惊。两张报纸的日期虽然相同,而内容却有很多都不一样。”
  做记者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新闻传播业历史上只有一个读者的报纸,为
中国人的创造性吃惊。我好奇地问后来呢。“袁静雪觉得很奇怪,便去找二哥袁
克文问是怎么回事。袁克文早就看见了和家里不同《顺天时报》了,只是不敢说
破,并鼓动袁静雪把真《顺天时报》拿给我看,我气得吐血,用皮鞭将袁克定痛
打一顿。”
  我仍然不明白,既然知道真相,为什么不改变做法呢?袁说:“有反对意见
其实也不奇怪,还有那么多支持者呢。再说了,都到那个份儿上了,中国的事情
你还不太明白,这生米已经煮成了半熟饭,这让我这个大总统也一定要煮下去。
中国的事情,是没做成时,很多人都反对,做成功了,大家就都赞成了。”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众院以一九九三票全数无异议通过请袁世凯当皇帝。于
是,袁世凯在今年的元旦,穿上了用八十万银元做就的龙袍,册封了他的九个姨
太太为后、嫔、妃,接受了百官「三呼万岁」的朝贺,把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
年」,当上了「洪宪皇帝」。
  我问他当了皇帝之后,有哪些事情意想不到?袁的脸看着由灰变黑,然后变
青,嘴唇有些颤抖,“没有想到全国各地的劝进声变成了声讨和反对,我最亲信
的参谋长陈宦最先在四川宣布独立,接着湖南汤芗铭独立……克定害我,克定害
  这是袁世凯对他的大太子袁克定的第三次斥责了。
  “为什么袁克定是帝制最积极的拥戴者?”
  “因为他想继位当皇帝。”
  我听得目瞪口呆,这中国深不可测的宫廷政治原来有些道理如此浅显,浅显
得吓人。我看着这个只有五十多岁却显得垂垂老矣的中国政治领袖的眼睛,“你
怎么评价自己的历史地位?”
  “李鸿章死后,朝纲崩弛。我是体制内渐进改革的领袖,支持地方自治和君
主立宪,以内阁总理统领新政,既得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人的支
持,也赢得了西方的普遍赞同。在我的倡导下,清廷颁布了“预备立宪先行厘定
官制谕”。一场声势浩大的立宪运动在全国兴起,各地纷纷成立民间的立宪团体,
向民众普及宪政知识和敦促政府加快立宪进程,为后来建立民国做了良好的准备。
如果我的新政渐进改革,不被体制内的保守派与体制外的激进的学生和知识分子
合力夹击所中断,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
  他的脸上露出了光芒,“即便后来革命党闹事,我是中国终结满清王朝,开
辟共和的开国总统。从清末到民初,尤其是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经济、政治、外
交、文化等政策,与时俱进。兴学重教,开通民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无
古人。正是由于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新文化
大师才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
一则则独家新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出现
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我翻阅过去的报纸杂志,舆论普确实遍评论
袁有驾驭复杂国际国内局势的能力。
  袁越来越兴奋,仿佛这不是采访,而是美国的总统竞选演说。袁世凯也不象
全是自吹自擂,我的同事《纽约时报》记者托马斯F米拉德于1908年4月采访了他,
在在托马斯的眼中,袁世凯“虽然不是清国的改革之父,但他能让改革继续进行
下去。袁世凯是李鸿章的最佳传人,是少数可以左右李鸿章之后的大变局、带领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人物。他“素质全面”,具有“异常才智”且“野心勃勃”,
善于利用政治时机并有能力把自己推上最高权力的宝座;他吸取了中日战争和义
和团式反西方的教训,主张尽量寻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和谅解,以便推动改
  我没有打断他,等他停下来,我问他:“那二十一条呢?”他的声音明显提
高好几度,“那二十一条,我不签字,也有别人签字。再说签字于不签字,日本
人亡我之心都不死,路人皆知,以它的实力强行索要,谁能挡得住吗?这只是缓
兵之计而已,这个国家就是我的,我为什么要卖?”
  为了避免他失控,我把话题叉开,在问他怎么评价中美关系?袁表现出强烈
的亲美倾向:“美国一直是大清国的朋友,从未错过任何机会以无私的方式表示
出这一点,……我们更加信任美国。因为美国一直对东方国家非常友好,从未显
示过哪怕是轻微的军事部署要去攻击它们。大清国如果遭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的严峻时刻,我们抗争会期待并信赖美国能够为保护我们的权利而在国际上善施
影响。中美关系之重要这在门户开放政策中如此,日清战争中如此,在未来也会
  “您对中国未来的前途怎么看?”他看上去不愿意触及这个伤心的话题,袁
世凯作为体制内渐进改革的头面人物,推动的是允许进步分子在维护皇权的前提
下适当采取些行动的改革,并反对引起新旧体制的决定性对抗的措施。当谈到中
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态度时,袁世凯说:“我们的管理体制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
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因为它牵涉诸多因素盘根错节。如果给我时间再
加上机遇和稳定,我能够实现改革的大部分目标。”
  我又回到他的名声和地位问题,引用了民间报纸的评论:“报纸上说,你当
上大总统之后,暗杀宋教仁、操纵国会、媒体、法院和选举...干尽下流勾当;你
的称帝为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更遗留下军阀可能混战的局面,使中国现代化进
程崩溃…面对这些指责,你的回答是什么?”。我已经做好准备看到他的爆发。
没想到他却平淡地笑了笑。
  “我比赵匡胤、朱元璋还是差一点啊,”他端过茶杯细细喝了一口。“在中
国谁不想当皇帝呢?过去的人想当皇帝,现在的人想当皇帝,未来的人还会想当
皇帝的,你还年青,可以观察中国的未来,不信就等着看吧。你刚才看到我哭了,
我不是哭做错了决定,而是哭这事干砸了。中国有着出产皇帝的肥沃的土壤,天
天以揣摩上意见风使舵谋生的寄生虫满地都是?“十三太保”里边有个声称最具
理想色彩的杨度,称帝一事还没谱呢,不是也已经把自己想成新朝宰相赶着在巴
黎定做大礼服吗?我只要使个眼色,杨度就网罗名流组织“国体研究学术团体”,
到全国请愿联合会。再看看那20省区军事首长,个个都通电“速正大位”。看看
冯国璋那段词儿了:您老功德巍巍,群情望治,到了天与人归的时候,只怕要推
也推不掉的啊!中国有的是这等人才啊。”
  “那个反贼孙文,自己当总统的时候,就要总统制,我当总统的时候,就要
实施内阁制。他还远未成气候的时候,就要人宣誓向他个人效忠。他也就是这辈
子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要掌握了大权,一样是个想当皇帝的主。”
  袁显然是说到了兴头上,忘记了这是采访,他继续滔滔不绝地不容我打断。
“我不就杀了个宋教仁吗,他还是个娃娃,三十二岁,去了几天日本,研究了几
天宪政就觉得了不起,他懂个屁啊。现在批评的人多一点,都是那报纸杂志惹的
祸,培养出一堆自以为是的人。我还是心慈手软了,原想杀鸡给猴看,吓唬一下
其他人。我要是狠点,把他们全弄到北京,一网打尽。”
  “现在这些人骂我,要是我招安了各省将军,各地诸侯,一个一个杯酒释兵
权,马放南山;到那时候,每杀一个人,都有全国人民给我叫好,对我佩服得五
体投地,现在杀人是独夫民贼,那时候杀人就是伟大领袖。我们这个文化就兴这
个,我也没办法”
  我原来以为很了解中国哲学,这下又被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再一次弄糊涂了,
我问他:你曾经说“天下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做皇帝”,“万一有人要逼迫我,
我就出国到伦敦,从此不问国事”。袁世凯笑了笑,“嘿,这话是说给愚民百姓
的,说说而已,中国的四万万愚夫愚妇会当真,你怎么当真了!”
  袁世凯于日去世了,也就是在接受我采访前一天。他给我留下精
明但和蔼的领袖印象,多少年过去了,还能看到他隐隐约约的身影,总觉得他还
活在中国人中间。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