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纠纷打架伤人怎么办?

检察院不批准逮捕,邻里之间纠纷,双方都有轻伤,对方轻伤二级但是是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我方轻伤一级,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服务地区:山东-淄博 135-

    双方都有损失,既然检察院不批捕,就是好事情。邻里纠纷应本着和睦乡邻的原则,希望您两年能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 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后,交通事故最主要的一个过程就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然后对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认定之后,需要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一些损失来进...

  • 故意伤害轻伤一级会被判刑。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不大、被害人有过错或被告人全部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为拘役刑或...

  • 法医鉴定中轻微伤与轻伤区别伤害分轻微伤,轻伤,重伤,致死四个等级的。轻微伤不会判刑,最多拘留;轻伤可判刑也可只拘留;重伤必判刑。故意...

  有人认为,网络只是父母教育缺位的替罪羊。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父母教育缺位 孩子网络成瘾,一起来看看吧!

  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父母教育缺位 孩子网络成瘾

  今日,《中国青年报》在“02版:青年话题”连发了五篇“游戏成瘾”话题文章,数位作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围绕青少年“网瘾”成因,如何引导孩子摆脱网瘾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在《网游成瘾背后是游戏素养的匮乏》一文中,作者提到“游戏上瘾”是否是一个科学的疾病概念,目前在心理 学、精神病学等专业领域尚无权威科学定论。电子游戏之所以容易引发公众的误解,是因为游戏生产及消费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即缺乏游戏素养。

  “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就是因为家长欠缺“输出”能力,即不知道如何分辨游戏作品的好坏,也不知道孩子适合何种游戏类型。”作者认为,强调探索元素的功能游戏更适合青少年,并在文中举了《纪念碑谷》和国产游戏《惊梦》的例子。

  而在另外四篇文章《解决游戏成瘾 需要游戏产业和家庭教育合力》、《网络只是父母教育缺位的替罪羊》、《暴力治疗网瘾捣毁了感受快乐的能力》、《不要让网瘾“慰藉”孤独的留守儿童》中,作者也均表示一些不良社会因素是导致青少年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是教育失败的结果,不改变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仅仅针对依赖网络游戏着手矫治,无异于缘木求鱼”,“其实,网络没有错,它是一个客观存在;孩子更没有错,他是一张白纸;是父母错了,网络不过是他们教育缺位的‘替罪羊’。”

  有人认为,网络只是父母教育缺位的替罪羊。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孩子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很多时候源于父母的示范作用。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作用。

  在现如今网络时代,几乎所有人无论是出行乘坐还是回到家中每人都捧着手机不停地刷新,这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娱乐消遣方式。尤其是作为父母的妈妈不停地刷朋友圈,淘宝购物;爸爸玩游戏,刷各种咨询信息。甚至是有些父母为了轻松让孩子听话,减少压力在看孩子中直接将手机和pad交给孩子带孩子一起玩。最终导致孩子从小网络成瘾,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留下了“后患”,有些孩子才上小学上课精神涣散,总是走神,回家不写作业,过度地玩游戏,只要母亲严厉禁止,孩子就用不上学表达抗议。而一旦孩子因玩游戏影响了学习,父母的态度就会大转弯,将网络看成是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罪魁祸首。其实,网络没有错,孩子更没有错,是父母错了,网络不过是他们教育缺位的“替罪羊”。

  让孩子不再沉迷于网络,走出网络困境拉开与网络的距离,家长需承担起重任。

  1.家长需起到带头榜样作用,主动放下手机,与手机保持距离,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2.家长在下班之余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采取现代有效地方式来照顾看管自己的子女,多与孩子加强互动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对他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3.培养孩子多种的兴趣爱好,在假期期间带孩子走出家门出外旅行,多与外界接触参与更多的互动。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4. 学校也要给予相应的网络教育,引导孩子认识到网络危害正确使用。平时也应多与家长沟通,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想法给父母合理建议,多组织一些亲子相关活动增进彼此了解,让孩子不沉迷网络快乐成长。

  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暖心的奖励

  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以下简称《奖励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的基本原则、条件种类、权限程序、实施要求等作出规定,为激励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加强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奖励规定》对定期奖励和及时奖励分别作出规定,并且对于奖励的标准、名额、等级等进行了量化。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奖励规定》要求对于奖励(名额)应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倾斜,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

  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对奖励的标准、名额、等级等进行了量化,使评优评先更加的公平公正。本次《奖励规定》还要求奖励名额要向基层和艰苦边缘地区事业单位倾斜,对此,你怎么看?

  《奖励规定》的出台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无疑是一种正向的激励,释放出了国家政府对事业单位更加重视、更高期待的积极信号。事业单位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承担着科技文化创新、应用、传播等公共服务工作。如此重要的工作,自然需要每位工作人员心怀群众、尽心尽力才行,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着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人浮于事、懒政怠政的现象,对于端正这些不正之风,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做到疏堵结合,而《奖励规定》就是这样一种积极疏通引导的良方。《奖励规定》将奖励的标准、名额、等级等进行了量化,给了更多工作人员嘉奖、记功的机会,相较于过去的奖励过重于物质奖励,这些来自组织的认同的精神奖励增项能够更加增加员工的自豪感。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的奖励在奖金发放过程中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不够公平,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而这次的规定做到了细化、量化,成为确保奖励真实、落地的有效制度支撑。并且奖励明确指出向基层倾斜,更是提升了广大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工作积极性。

  《奖励规定》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审核工作可能存在不到位,出现“带病奖励”。虽然规定对各个方面有了细化的标准,但是在审核过程中,对于评价的决定权还是在于各单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的审核、把关能够做到完全公平公正、透明公开,中间可能有把关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确保《奖励规定》能够落到实处,实现初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奖励实施过程要全程监管,充分暴露在阳关下运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防止“带病奖励”,决不允许有问题的人还能被评成优秀,让真正优秀的人得不到肯定。其次,在评选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标准程序的原则。充分听取业内专家、服务对象等有关方面意见,合理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坚持定期奖励与及时奖励相结合。最后,对违反规定获得或实施奖励的,要按程序撤销奖励,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充分吸取首长问责制的经验,做好相关配套措施。

  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坚守刚性规则 促进文明养犬

  随着居民养犬数量的逐年递增,一些不文明养犬行为导致的犬吠扰民、犬只伤人等问题日渐突出,由此引发的邻里纠纷、打架斗殴等社会矛盾也逐渐上升。记者昨从深圳市公安局获悉,今年1至10月,深圳市因不文明养犬引发的治安纠纷警情达3293起,其中,“狗咬人”警情3010起,尤为突出,且呈逐年增长态势。

  记者从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深圳市豢养宠物狗咬人、狗吠扰民等引起的治安纠纷警情逐年增多。据统计,2016年,该类警情总数为2868起,2017年增长为3452起,增长约20%,达到月均280余宗。而今年1至10月,该类警情总数已达3293起。可以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记者通过梳理还发现,在各类因不文明养犬导致的治安纠纷警情中,“狗咬人”警情尤为多发,占该类警情总数的90%左右。以2017年为例,该类总警情为3452起,其中,“狗咬人”警情为3103起(从而引发的纠纷警情553起),占比90%。其他如狗吠警情只有182起,占比不到1%。

  而且,“狗咬人”警情也在逐年攀升。2016年,“狗咬人”警情为2633起,2017年增长为3103起。2018年1至10月,“狗咬人”警情就已经达到3010起,与2017年全年基本持平。

  浙江杭州网红宠物狗扑咬孕妇,网红与孕妇大打出手,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宠物犬的数量直线上升,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层出而穷,网红宠物狗事件仅仅只是众多狗咬人事件中引发人们关注的代表事件,这不仅是对国民素养的挑战,更体现着治理体系的“密度”与治理能力的“精度”。

  影响:1.事件发生后孕妇身体及心灵上都受到极大的创伤,包括孕妇的家人,都受到极大的波及;2.网红以及他的家人也都遭受了猛烈的网络攻击,网名们纷纷在网上对其进行曝光、人肉搜索等多种行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及心灵创伤;3.此事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群众的不满与愤怒,在短时间内对城市的流浪狗、宠物狗进行捕杀,引起了一场爱狗人士与杀狗者之间的冲突;4.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如果宠物犬的养犬行为不能进行很好地规范,会带来更多的邻里纠纷,这将是一个极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原因:1.作为养狗者缺乏文明意识,存在不文明行为,出门不栓狗绳、不清理狗垃圾、不打疫苗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危险事件;2.规则意识不足,对于相关的养狗规定不能很好地遵守;3.政府相关的管理不到位,对于城市养狗、流浪狗的管理存在制度、实施等方面的漏洞。

  对策:1.提升文明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养犬诚然属于个人选择,但只要宠物狗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区域,养犬人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义务,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管好自家的犬只,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比如出门栓狗绳、定期打疫苗、出门清理狗粪便、小区业主群里“曝光”小区内不文明养狗行为,共同抵制不文明现象。类似的文明风尚,对那些不讲文明的养犬人既是鞭策也是引导;2.在此次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对城市文明养狗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定,以此回应群众对涵养社会文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期待。制定严格的城市养狗规定,加强执法,一手“堵”,一手“疏”,协同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文明养狗的习惯要靠养狗人自身的素养,也要靠管理制度助推,比如设置社区宠物医院、宠物粪便垃圾桶、共享宠物狗绳等,提供公共服务,帮助更多养狗人;3.文明养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文明素养、国民涵养的提升,通过媒体的宣传引导、学校的教育等多种方式,相互融合,多层次提升精神文明。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你好,对方动手打人,我报警了,对面要走,我上去拦他,对方还要动手打人,我朋友赶到,把对方一人打伤。该怎么处理?

  • 轻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伤情接近轻微伤,社会影响不大、被害人有过错或被告人全部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为拘役刑或管制刑;   (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虽构成轻伤,但伤情接近轻微伤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伤情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的,为有期徒刑一年;伤情接近重伤的,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残疾标准的或损伤程度与轻伤标准接近的,为有期徒刑三年;   (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10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四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被害人6级残疾的,为有期徒刑十一年;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一年。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为有期徒刑十三年。   【重处、轻处特别规定】   有下列情形的,予以重处:   伤害多人的,在其中最重伤情的基础上,每增加轻伤1人,按照所增伤情的轻重程度,确定递增幅度,轻度的,刑期增加三个月;中度的,刑期增加六个月;重度的,刑期增加九个月;每增加重伤未达残疾标准或接近轻伤标准1人,刑期增加十个月;每增加重伤1人,致10级残疾的,刑期增加一年,依次每增加一级残疾等次,刑期增加六个月。   持刀、 *** 等管制刀具伤害他人的,从重10%。   在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中故意伤害他人的,从重10%。   伤害对象为70岁以上的老人、14岁以下的儿童、残疾人、怀孕妇女的,从重5%。   因为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伤害,从轻10%。   【个罪自由裁量权规则】   根据发案原因、犯罪动机、犯罪手段、损伤程度、赔偿情况等情节,合议庭(独任庭)按本节规定量刑认为偏轻或偏重的,依第一百零四条量刑时,可行使六个月以内的自由裁量权;依第一百零五条量刑时,可行使十个月以内的自由裁量权;依第一百零六条量刑时,可行使一年六个月以内的自由裁量权。   【缓刑适用但书】   除具有两个以上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未作赔偿的;   (二)致2人以上重伤或多人轻伤的;   (三)曾因殴打他人,被治安处罚2次以上的。

  • 你好,打架斗殴导致双方伤害的,根据双方责任大小承担责任。 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您好,需要根据警方的结果决定,根据实际造成的,支付相应的赔偿,如有争议可通过诉讼确认

  • 你好:及时保存相关,必要时报警 配合警方的调查处理。

  • 你好: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必要时报警 配合警方的调查处理。

  • 伤情如何?具体可以来电详谈。

  • 伤情如何?具体可以来电详谈。

  • 你好,需要报警,交警定责的

  • 您好,交给警方处理。.

  • 建议报警,进行伤情鉴定

  •  首先,受害人应当及时报警,然后做法医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来决定打人者的法律责任。   一、如果鉴定是轻微伤,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二、如果鉴定结果是轻伤,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责任。不管是公诉还是自诉,都可以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医疗等费用。

  •   被人打伤涉及到人身损害赔偿,处理如下: 1,建议及时向警方报案处理,如果伤情鉴定为轻伤害以上(包括轻伤),打人者已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公安机关立案后,你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3,如果伤情鉴定为轻微伤,你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同时可以要求给予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4,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致人身体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误工、护理、交通、住宿、住院期间伙食补助、必要的营养等费用;损伤达到伤残等级的,还需要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

  • 打架斗殴的需要及时报警,由警察处理。被打伤的受害人可以要求做法医鉴定。以法医部门的书面鉴定结论作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结论为轻伤以上的,涉嫌刑事犯罪,行为人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若结论为轻微伤的,有可能面临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有可能会被拘留15日以内。打架斗殴的行为本身情节轻微的面临治安管理的行政处罚,严重的涉嫌刑事犯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邻居打架轻伤公安会怎么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