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名单单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主管部门:国家民族事物委员会
学校类型:民族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985大学
学校地址: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Minzu&University&of&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002年6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1999年、2004年先后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为37.8万平方米,另规划新校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4亿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港澳地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6053人,其中本科生1131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063人,少数民族预科生505人;本科生(含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54.9%。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拥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
一、历史沿革
中央民族大学前身是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学院,1969年迁至湖北潜江,后迁回北京。延安民族学院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为主要任务,以毛泽东的题词“团结”为校风。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抽调了一批当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过的同志进行建院筹备工作。同年11月,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提出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
1950年6月至1951年底,为初创阶段。当时学校的校址暂设在城内国子监,有教职工280多人,军政干部班、藏语文班两个训练班的学员260多人。
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开学。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在开学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
1952年至1966年5月,学校开始正规化办学并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文科高等学校。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时,把已建设数十年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东语系的部分专业和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校址也从国子监迁到了西郊白石桥附近。之后陆续建立了民语系、历史系、政治系、艺术系、汉语系、研究部、预科部等教学科研单位。中央民委参事室也并到中央民族学院。
1966年6月至1978年8月,“文革”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1978年9月至1993年10月,发展成为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文、理、工、艺、管等专业兼备的综合性大学。
1978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陆续建立了物理、应用数学、生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理工系科,从文科高等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1999年,学校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1年6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
2004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二、办学条件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有23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0个本科专业。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社会学、博物馆学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
经济学院: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院:法学、法学与英语
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广告学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俄语、韩语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制药工程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美术学院:绘画(油&画)、中国画、美术学(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影像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
舞蹈学院:舞蹈表演、教育、编导、舞蹈钢琴伴奏
音乐学院:音乐学、作曲、声乐、民乐、管弦、少数民族器乐、钢琴、音乐教育
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
体育学院、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藏学研究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蒙古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
维吾尔语言文学系:维吾尔语言文学
朝鲜语言文学系:朝鲜语言文学
哈萨克语言文学系:哈萨克语言文学
截至2014年4月,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二级学科15个。
博士后流动站(3个):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25]&美术学、音乐舞蹈学、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统计学、生态学、软件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法律硕士、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4个):民族学、中国史、社会学、哲学
省部级重点二级学科(15个):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门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宗教学、生态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企业管理、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总数为2065人,其中专任教师110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教师中有戴庆厦、王尧、张公瑾、牟钟鉴、胡振华、施正一、刘秉江、马跃、靡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薛达元等知名专家学者。学校常年聘有60多名外籍专家任教。学校有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团队7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5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0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1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0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民族学教学团队
北京市教学团队(7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团队、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团队、中国民族史教学团队、公共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民族学教学团队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精品课程公开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1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31]&、宗教学、舞蹈学、历史学、艺术设计、音乐学、生态学、行政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宗教学导论
教育部精品课程公开课:中国古代妇女史
北京市精品课程(11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中国民族志、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民族史概要、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藏、朝鲜) 、文化人类学概论、藏族文学史、察哈台维吾尔语、藏传佛教思想史、民族学导论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与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罗马大学、都柏林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里昂第三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庆熙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民大学等70多所著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学校先后发起或参与、组织召开了首次全国(两岸三地)民族学、人类学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清史/满族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新学科发展理论研讨会、全国民族院校管理学科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民族院校藏学暨藏语文教学研讨会、东亚文化交流与发展模式的探讨国际学术交流会、中国朝鲜族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
三、学术研究
截至2013年11月,学校有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3个):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公共管理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研究机构列表
研究机构名称
负责人姓名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所
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
宗教研究所
哲学与宗教学系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
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藏学研究所
藏学研究院
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共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2项,社会横向课题138项,自主科研立项625项,出版学术专著1,067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866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5项。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位于校园西南角,截至2014年5月,该馆总面积24500平方米,有14个典藏与借阅合一的阅览室,2100个阅览座位,16个学者研究室(厢)及15个自习室(厅);有纸质图书180万余册,3000余种线装地方志书,20多个文种的民族文字图书,47个文种的民族学及相关学科外文图书等,馆藏古籍图书25万余册,包括宋、元、明、清各种善本1400余种。图书馆有电子图书176万余册,中文期刊、中西文学术会议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全文数据库101个及西文期刊原文传递平台(NSTL)。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是哲学社会学术理论刊物,2004年度全国核心期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92年,是国家民委主管、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也是中央民族大学理工科各专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该刊物为季刊
《民族教育研究》:是中国唯一向国内外发行的民族教育研究方向的学术理论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的刊物。
《中央民族大学校报》:为学校党委机关报,主管单位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四、文化传统
民大校训为“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美美与共”一词出自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知行合一”一词则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认识论命题,现今多用于表达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校训较完整地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定位和特色,突出了该校的大学文化特质和治学理念。
社团联合会
截至2014年5月,学校登记在册并隶属于社团联合会的社团有(排名顺序不分先后):电子竞技&、计算机协会、影视试验社、网球协会、风之翼滑轮协会、健身俱乐部、篮球协会、鲁迅研究会、排球协会、橄榄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羽毛球协会、自行车协会、棋魂社、“一个”漫画社、花卉社、吉他协会、书法协会、美食社、外语协会、琴箫社、放大影院、爱心社、爱知社、绿色协会、寸草心、女生联合会、唱游社、博物馆协会、民族教育、学风社、心语社、民俗协会、山樱社、民社协会、北辰文学社、科幻协会、“新闻人”&、三维语言空、朱贝骨诗社、HIALL&CLUB、关注“三农”&、广告社、民族节日传播协会、前途社、西部旅游、人力资源、人生领航&、未来企业家、西部实践社、关注西部、星火社、职业规划、自强社、民生协会、时代人物社、师生促进交流会、英语辩论协会、儒客联盟音乐社团、腾跃社、阳光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魔fan社、珠江文化交流协会、尔雅国学社、环保志愿者团、爵士佳人俱乐部、国防协会、技术实践社、哲思社、Eye视界设计协会、日新晨读社、美术共进社、汉语教育协会、民族文化传播协会。
【哲学类】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
【社会学类】
【政法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教育科学类】
本科预科班
【体育学类】
【汉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类】
【艺术类】
音乐表演专业
艺术设计学专业
美术学专业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
舞蹈编导专业
舞蹈学专业
【历史学类】
历史学基地班
【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科学类】
应用物理学
【化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类】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类
【统计学类】
【电气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气信息类
【化学与制药类】
制药工程专业
【预防医学类】
预防医学专业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管理类
【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类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类
【美术学类】
【材料类】
纳米材料与技术
【计算机类】
【工学-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网授保录班
[送3D电子书(题库),送手机版]
根据您的学习记录,系统已自动为您打开了上次播放的章节,如观看其他章节,请重新选择
未购买只能免费观看每一章节的前分钟,
观看完整课程,请先购买!
每个章节都可以免费试看前分钟,购买课程后,全部章节均可观看!
选择课程/章节播放
本课程是圣才考研针对本院系各专业设置的高端辅导项目,为学员提供所报专业的全科个性化辅导方案。本课程的辅导内容包括考研公共课(网络课程+多媒体题库+多媒体e书)、专业课(网络课程+专业课题库+全套资料+专业课e书)。
报名后账户即获得100元充值金额,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开通考研公共课和专业课网络课程,下载考研公共课、专业课的e书和题库(送手机版),限额在充值金额以内。
我们承诺:如学员未被所报院校录取,无条件全额退款!
2000.00元(未被所报院校录取,无条件全额退款)
在考研复习的各阶段,您可以使用账户的充值金额开通如下的网络课程,下载全套资料、e书和题库(送手机版):
1. 初试复习资料
提供:公共课(网络课程、题库、e书)+专业课(网络课程、题库、全套资料、e书)
(1)考研公共课
(2)考研专业课
圣才考研网拥有海量的考研课程资料:网络课程1万余小时,e书2万余种,题库600余种,全套资料6000余种,历年真题12万余份。
通过搜索相关资料,您可以使用账户的充值金额开通网络课程,下载e书和题库(送手机版)。
2. 复试复习资料
提供:复试英语口语(网络课程、题库、e书)+专业课(网络课程、题库、全套资料、e书)+复试礼仪(网络课程、题库、e书)
圣才考研网拥有海量的复试专业课资料,通过搜索与专业相关的资料,您可以使用账户的充值金额开通相关网络课程,下载e书和题库(送手机版)。
本班型特色突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承诺全额退费:不被所报研招单位录取,全额退费
该班型是全国唯一承诺全额退费的保录班,如学员未被所报考研招单位录取,无条件全额退款。
2. 资料题库独家:独家体系化考研全套资料和配套题库
配有全国独家的体系化的考研资料题库,几乎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科目所需的:历年考研真题、课堂笔记、参考教材配套资料等。
3. 师资力量雄厚:教材编委译者高校名师独家倾力讲授
本班型所含网络课程由教材编委、译者或高校名师独家讲授。辅导名师从应试的角度予以讲述,在解读每章重难点的基础上,精选解析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引导学员掌握答题思路与方法。
4. 资料质量上乘:专注考研十二年,资料质量年年升级
圣才考研专注考研十二年,拥有强大的编辑队伍,全套资料的e书(题库)均经过反复修改与审核,年年升级,紧跟最新考纲要求。
专职班主任全程管理
每位保录班学员均配有一位专职班主任,对学员进行全方位全程管理:
(1)资讯服务:提供本校所报专业最新考试动态、考试报名、成绩发布、课程辅导安排等服务。
(2)资料代购:提供所报专业考研教材教辅、历年真题、相关复习资料的优惠代购及邮购服务。
(3)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或网络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心理状态,帮助学员调整到最佳状态。
(4)复习指导:为学员提供复习方法、作息时间、饮食规律等相关指导服务。
(5)学习回访:定期进行学习回访,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复习情况,督促学员按照日程复习。
(6)教学监督:随时接受学员在辅导过程中提出的投诉,监督教学质量,保证学员获得高品质辅导。
1.网络课程师资力量强,辅导经验丰富
圣才考研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网络课程特聘名校长期从事考研辅导培训的知名教授专家、一线授课老师、本院系所报专业师兄师姐亲自打造。这些辅导老师均有丰富的辅导经验,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把握精准,应试技巧独特实用;善于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精确把握研究生入学考试各学科的要点及命题角度。
2.拥有强大的图书(3D电子书、题库)编辑团队
圣才考研积淀十二年考研辅导资料与经验,针对考研公共课和专业课推出的多媒体题库和e书重点突出,考点命中率高。其中,圣才考研题库涵盖市面上所有试题,包括名校历年真题、经典教材课后习题、名校期中期末试题等,题库中部分真题反复被各高校命题,最多的试题已经被采用为真题十几次。
此外,我们是全国惟一一家编写考研专业课辅导系列和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等配套辅导书籍的培训机构,并长期占据考研专业课辅导资料的绝对领导者地位,受到广大考生的高度评价。
圣才考研网授保录班与其他机构传统保录班的比较
圣才网授保录班
其他机构传统保录班
随时听课做题看书,可以反复练习、测试
一般120个课时,总计约90多个小时,不含课后复习时间
600多位名校老师和同门师兄师姐倾力打造
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个学生
手机上都能学习,无任何限制
地点、时间限制
高达数万元
无条件全退
十二年专注考研辅导
完全依据老师讲课水平
未被所报院校录取的,无条件全额退款!录取名单公布之后,未被录取的网授保录班学员即可联系我们提交退款申请。我们便立即核查,一旦属实,立即安排全额退款!
&在手机上学习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学习该视频课程。
我的电子书
24离你最近 武汉大学
天灰灰,心沉沉,谁来陪我上自习
发表学友说
上传图片(0/10)时间: 18:00
中央民族大学排名
------分隔线----------------------------
人气度排名:
院校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院校信息: 类型:民族 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11工程985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27个 院士:2人 博士点:25个 硕士点:66个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民族成分众多的师资队伍。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N、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为2014人,其中专任教师10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1人,硕士学位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45%。他们当中有王锺翰、戴庆厦、王尧、耿世民、张公瑾、牟钟鉴、胡振华、施正一、刘秉江、马跃、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薛达元等著名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学校目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全国地方志领导小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上海合作组织中方教育咨询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学科规划和评审机构成员18人,双聘 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6人,学校特聘教授1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带头人近百人。他们具有良好的治学精神和学术风范,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上成就卓著。
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各民族毕业生,他们大多数已成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的骨干。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的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学科具有雄厚的实力和特色优势,不仅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民族史、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生态学等学科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分隔线----------------------------
一本大学(第一批次)在广东分数排名(理科)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西南政法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西南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中国海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哈尔滨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湖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河北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华中农业大学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中国矿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二本大学(第二批次)在广东分数排名(理科)
上海海关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上海金融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广东商学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广东金融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西安邮电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
上海商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湖南商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洛阳理工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湖南女子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
星海音乐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广西财经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天津城建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江苏警官学院
闽南师范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
贵阳医学院
广东药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广东医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福建中医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浙江海洋学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泸州医学院
大连交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赣南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湖北医药学院
河北金融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云南警官学院
大连民族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哈尔滨金融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
桂林医学院
川北医学院
湖南警察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上海体育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辽宁医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兰州商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
海南医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黑龙江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中原工学院
安徽工程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西安航空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遵义医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
佳木斯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湖北警官学院
潍坊医学院
新疆财经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防灾科技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联合大学
湖南工学院
吉林工商学院
齐鲁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湛江师范学院
吉林建筑大学
井冈山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承德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
北方民族大学
重庆科技学院
滨州医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
重庆三峡学院
云南农业大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
石河子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
盐城工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南阳理工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
广西工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
山西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郑州轻工业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
四川警察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徐州工程学院
黑龙江科技大学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西北民族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
江西警察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玉林师范学院
长治医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牡丹江医学院
太原师范学院
淮阴工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