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青青少年衣服服

  编者按  尽管此时此刻没有生活学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但他们心里却一直惦记着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今年以来,发生在新疆的暴恐事件,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疆。本报记者走近这样一群特殊的新疆学子,他们出生在新疆,最终选择来到内地学习法律知识。他们在成长和求学之路上逐渐理解法律的精神,正如其中一名青年所说,“我们的国家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进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有改变,也有进步,我们应该做合格的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  【求学路上领悟“公民”内涵】  开往上海的汽车缓缓驶离家门,这将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14岁的小阿布背着崭新的书包坐在副驾驶座上,向前探着身子,双眼紧盯前方,兴奋到忘记回头看一眼家门口送别的亲人……  这场景至今仍清晰地印在阿布的脑海中。“我当时只顾着高兴,后来才听说母亲送我时都哭了。”阿布说。  今年25岁的阿布目前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宪法与行政法专业硕士学位。  回首求学路上的点滴,阿布告诉记者,他最想表达的感情是感恩,“父母特别支持我读书。我本想着读完初中就回家,没想到国家有鼓励我们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到大城市读书、深造的政策,我便努力争取到了去上海交大附中读书的机会”。  从那时起,这个鼻高眼深、英俊潇洒的维族小伙儿告别家乡,踏上了辗转上海、北京的求学之路,并与法律结缘。  1989年,阿布出生在新疆喀什市莎车县阿尔斯兰巴格乡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  一般来讲,农民家的孩子免不了要帮父母分担些农活,况且阿布是家中长子,但阿布自小体弱多病,干不了农活。  “父亲就让我好好读书,说以后不要像他们一样干农活,太辛苦。”回忆起往事,阿布感慨自己很幸运。就这样,6岁的他如愿捧起了书本。  书本里的上海高楼林立,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黄浦江上耀眼的光芒有着近代的沧桑,交错的立交桥、繁忙的轨道交通、快节奏的生活却又动感十足。  阿布心向往之。  更让他兴奋的是——为提升新疆基础教育水平、加速少数民族人才后备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从2000年9月开始,国家开办了“内地高中班”,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到北京、上海等12个经济发达城市的13所一类高中免费接受教育。  2003年的夏天,“内高班”在全疆招收1000多名优秀少数民族学生,阿布决定拼力一搏。  “知道考上的那一刻,我感觉是人生中第一次酣畅淋漓地哭了。我终于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阿布说,去上海读高中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美丽新世界”。  上海交大附中解“心结”  “内高班”宿舍是四人间,内设空调、浴室、独立卫生间,学校还有宽敞的图书馆、室内体育馆。每天午餐发放新鲜水果,每周播放电影,每半个月组织到上海的景点免费游玩,不定时安排去苏州、杭州、南京等周边城市免费游玩……  “在这里学习、生活全部是免费的,包括回家的费用也不需要我们自己出,我再也不用和29名同学挤一间宿舍了,真是太好了。”回忆起过往,向记者进行描述的阿布仍然显得很兴奋。  他告诉记者,对于像他这样从贫困边远的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内高班’的生活就如同天堂”。  在上海求学的4年里,这位来自新疆的维族小伙儿一如既往地努力读书、学习,快乐成长着。  课余时间,爱打篮球的阿布因为这个爱好结交了几个要好的汉族哥们儿。  “我觉得我的汉族同学都非常好,我们一起打球、学习,以礼相待,很开心。”  2007年,阿布和“内高班”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  根据教育部规定,“内高班”学生高中毕业后,在办班学校当地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实行“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高考招生政策。按照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的需求,教育部每年单独制定下达“内高班”高考招生计划,单独组织招生录取,招生专业涵盖理、工、农、医、经、管理等各个专业,专业面涉及范围宽泛,满足了内高班毕业生的专业报考需求。  阿布最终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法学专业录取。  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  到了北京,阿布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天气和环境。他说自己至今还记得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国庆节。  那天,阿布本打算去天安门、欢乐谷玩,但他刚走出地铁1号线就发现,兜里的500块钱不翼而飞。情急之下,他便给辅导员高凌打电话。“谁知道,高老师当即给了我500块钱,感动啊。”阿布憨憨地说。  阿布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大学里他认真刻苦地学习,曾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获得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二等奖学金,奖金加起来共计1万4千元。  在诸多法学学科门类里,阿布对宪法情有独钟。“最前排的空位是阿布的座位,我们往后坐。”这是在研究生的宪法课堂上,阿布的同学们最常“调侃”的一句话。大家都知道,好学的阿布每节课都会坐在那个位子上,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还经常会给老师“出难题”。  “我大二开始学习宪法,在读《论法的精神》《政府论》《社会契约论》《宪法学》等法学经典书籍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和领悟‘公民’的内涵。”说到这个话题,阿布侃侃而谈,“我认识到我首先有中国公民这样一个人的身份,其次才是维吾尔族这一民族身份,最后是穆斯林这一宗教身份。”  “公民应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并在这一框架内,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实现自己合理、合法的诉求。”阿布说,“我们的国家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进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有改变,也有进步,我们应该要做合格的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  2011年,阿布参加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并通过国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获得了到中国政法大学深造读研的机会。  “在法大读研究生期间,我始终以一个公民的身份要求自己,除了广泛涉猎古典文化类书籍,我还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我的视野更加宽广了。”阿布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薛刚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他启发很大,“我明白了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蓟门桥下、小月河畔,阿布除了读书,还跟随导师做课题研究,对行政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明年研究生就要毕业了,阿布说自己想回新疆工作。  “我想把我这么多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家乡人民分享。我想尽我所能,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为我们国家的法治进步作点贡献。”阿布的语气异常坚定。【法制网】  【跨越三千多公里的法学梦】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到这里来驻马我瞭望过你,茫茫的戈壁像无边的火海。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走去。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当维族女孩玛尔哈巴·阿合买提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辽远的克拉玛依和这个女孩一样充满热情,洋溢着青春活力。  玛尔哈巴·阿合买提,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12届新疆籍学生,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一座因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独特的风光而著称的北疆城市。在维语中,“玛尔哈巴”是“热情、迎宾”的意思,这也是爸爸妈妈对于玛尔哈巴的期望。  玛尔哈巴高中时就读于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作为一名理科学生,一直以来,玛尔哈巴的志愿是留在新疆上医科专业。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她却做了人生至今最大的一个决定,她说:“报考志愿的时候,我改变了主意,我想来北京,而且觉得法学也很好。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于是就机缘巧合地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  初到中国政法大学,饮食和环境的差异让玛尔哈巴难以适应。“但是慢慢地,我自己调整得差不多了。而且,和同学们一起也很开心、和睦,现在已经很习惯了。”她说。  对于玛尔哈巴来说,法律学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开始的时候,听不大懂老师讲课,可能由于语言习惯的问题,有些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汉族同学一下子就明白了,我要听两遍甚至更多遍才会明白。”玛尔哈巴说。  从大一开始,玛尔哈巴所在的班级每个星期都会开办读书会,班主任刘智慧老师会推荐一些书给同学们。玛尔哈巴说:“大家在一起交流学习,能学到很多东西。每当我有困惑的时候,就会给刘老师打电话,得到了很多帮助。”  2014年寒假,玛尔哈巴来到克拉玛依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法律实务。有一次,玛尔哈巴接待了一位维吾尔族当事人,当事人不懂汉语,玛尔哈巴就用维语给他解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文书。正是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实践运用。  对自己当时的表现并不满意的玛尔哈巴告诉记者:“我觉得自己做这些事还是有些吃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仅要把法律知识和汉语学好,也要把这些知识和维语的运用结合起来。”  据了解,因为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地州法院审判工作的特点之一是多语言文字诉讼,一般情况下用两种语言文字,有的时候甚至要用三四种语言文字。而这对审判人员的民族构成比例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玛尔哈巴说:“我知道,像克拉玛依或者新疆其他地区的法院,在招聘的时候,会留一定的名额给少数民族。我就对自己说,我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以后想要做得好,一定要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因为我是少数民族,就只做到别人的一半。”  在生活中,玛尔哈巴是一个典型的能歌善舞的新疆女孩。  她喜欢弹钢琴、跳国标舞、民族舞、艺术体操、主持,喜欢和大家一起办活动、学习。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届维吾尔语模拟法庭暨维吾尔族花帽文化节日活动中,玛尔哈巴首次体验户外主持的工作。  玛尔哈巴说:“那是我第一次在户外主持,和在舞台上主持不一样,没有固定的舞台,也没有确定的台词。我就想我豁出去了,一定要吸引大家过来观看我们的花帽表演,了解我们的新疆文化。”  在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届维吾尔语模拟法庭的活动中,玛尔哈巴则第一次体验到模拟法庭的乐趣。“我担任的角色是书记员,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虽然只是书记员的角色,玛尔哈巴也丝毫不敢懈怠,每天早晨,她都会去操场朗读几遍相关材料,努力使自己的发音和语调具有专业性。“平时都是作为观众,这次是参与到角色里去了。虽然只是简单的宣读和递送文件,但是感觉很不一样。”玛尔哈巴兴奋地说。  维吾尔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天鹅有飞翔的翅膀,英雄有自己的利剑。就像这句谚语中的“翅膀”、“利剑”一样,玛尔哈巴凭借努力和信念,获得了2013年的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她说:“和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相比,我还差很多,但是我会用心地努力,比如经常去图书馆看看书。”  北京到克拉玛依的铁路距离为3655公里,是从温带季风到温带荒漠的蔓延,是足足横跨了两个时区的行程,对于在北京上学的玛尔哈巴来说,一年只有寒暑假两次回家的机会。“每次回家的时候,妈妈会做很多好吃的,抓饭、大盘鸡、馕包肉、油塔子……一个假期就会吃胖,哈哈。”说到这,玛尔哈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虽然异地求学之路已走过数年,离家很远,但玛尔哈巴的心依旧牵挂着那片土地。【法制网】分享本文?点击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订阅法制日报微信?方法一:扫一扫下方的二维码方法二:“添加朋友”中搜号码:fazhiribaoxinwen方法三:“添加朋友”中查找微信公众帐号:法制日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来源法律教育网
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条是十分重要的证据之一,对明确双方当事人借贷关系成立与否具有重  导读:人有出生证、身份证,动物有什么证呢?说起这个话题,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养狗需要办“狗证”,养猪、  在职法律硕士教育的思考   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司法公正,而司法公正离不开一群高素质的法律职业人队伍的培养和  山东法警四大绝活铸就平安法庭  招远邪教杀人案庭审安保全程目击  司法警察执法管理规范部分内容  ◆安检  【盘点历史上九大光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11.11光棍节,你“脱光”了么?没关系,让我们细数一下那些光棍的  平安文化成法治建设“推进剂”  广西长塘镇平安文化建设调查  □本报记者莫小松  □本报见习记者马艳    依法治国必先依宪治国  十论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   在中国,办事吃饭是常事,但是这样的饭局往往规矩很多,诸多的细节需要大家多加注意。为了避免出丑,大家还是   澳大利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黑色汽车在公路交通事故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特别是在黎明前和黄昏后,黑色车的事  □肖琳亚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手机游戏已成为智能手机中的常客,拿着手机“埋头奋战”的人随处可见,但一些恶  将APP应用软件管理尽早纳入法治轨道,这既是依法管网、办网、用网的要求,也是落实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理念的具   聊聊车载灭火器那些事   11月9日(即明日)就是全国“消防日”啦!为提高大家的消防知识,我们今天就来   你的社保卡是不是大多时间都是揣在兜里“睡大觉”呢?有没有想过如果错过一些社保卡的常识会多花一些冤枉钱呢   □骆锦勇  在司法个案上存在司法不公,乃至发生司法腐败,很多与“人情”因素有关。因此,从穿上法袍的那一   汽车仪表盘上的符号 你都能看得懂吗?  对于拿到驾照不久的小伙伴来说,汽车仪表盘上各种各样警示图标就像   司法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规定进一步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  法制网北京11月6日讯 记者周斌 为贯彻实施修  口水油加工后重返火锅店  宁夏首起地沟油回流餐桌案一审宣判  为牟取暴利,不法分子回收火锅店废弃油脂和餐  明确定义间谍行为 确保权力依法行使  解读新制定的反间谍法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  阚珂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  我国海外追赃资产分享态度日益明朗  变相引渡仍为我国海外追逃主要方式    我国缔结司法协助条约公约情况  孟建柱在全国政法委书记座谈会上强调  加强调查研究 勇于改革创新  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落    口腔及牙齿健康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护牙齿健康,除需在饮食及卫生上注意外,还需摒弃一些会  国内首个关注老年人遗嘱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近7000名老人登记并存放遗嘱,其中,fazhiribaoxinwen法治新闻深度评析 热门文章最新文章fazhiribaoxinwen法治新闻深度评析【图文】新疆维吾尔族服饰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新疆维吾尔族服饰研究
上传于||文档简介
&&这​是​我​们​组​设​计​的​有​关​新​疆​维​吾​尔​族​服​饰​的​研​究​。​超​详​细​的​哦​~​~​~​~​~
大小:86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正文
维族青年在北京:对暴恐深恶痛绝 期待消除隔阂(图)
库尔班江?赛买提2007年采访记录制作桑皮纸的老人。
  (照片由本人提供)
5月24日,帕提曼?阿不力克木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
  (照片由本人提供)
  穆萨江?麦麦提 26岁 新疆喀什人 在北京8年 卖切糕小贩
  “有人说我们的坏话,我也没办法。我靠这个(切糕)养活一家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库尔班江?赛买提 32岁 新疆和田人 在北京8年 纪录片摄像师
  “我不停地在做,但有时候,一个暴恐事件,所有的努力就都归零了。”
  阿利甫?亚克甫 26岁 新疆乌鲁木齐人 在北京24年 北京某贸易公司职员、微博“在北京的新疆人”运营者
  “只要大家彼此尊重,增进了解,隔阂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还是因为了解不够。”
  帕提曼?阿不力克木 29岁 新疆库车县人 在北京3年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你尽力呵护的一样东西老是被别人伤害,然后让整个群体背黑锅,让别人都怕我们,但其实大部分的维吾尔人都是善良的啊!”
  古丽(化名) 47岁 新疆伊犁人 在北京11年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生
  “每当得到病人的夸赞,感觉是为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争了光。”
  5月22日,暴力恐怖活动再次打破乌鲁木齐的平静,新疆又一次以伤痕累累的姿态,步入公众视野。
  自2009年“7?5”事件后,很多人开始关注新疆,关注维吾尔族,但对这个神秘的地方,这群神秘的人,却知之甚少,揣测颇多。
  他们中的很多人,走出新疆,来到内地,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也在这里奉献。离开家乡的日子,有辛酸,也有欣慰;有埋怨,也有理解。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近5位维吾尔族青年,还原他们在内地的生活。
  “新疆人不光是卖切糕的、打馕的、烤肉的”
  一提起新疆人,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有些固有的画面: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睛,长而卷翘的睫毛,微卷的头发上压着一顶小花帽,或是包裹着各式头巾……因为有着独特的长相和装扮,生活在内地的维吾尔族,极易在人群中被发现。
  他们也会被定义为一些特有的职业,比如,卖切糕的。
  穆萨江?麦麦提就是其中的一员。一周里,穆萨江至少有3天会到国家图书馆门前来摆摊。在北京街头,穆萨江的“店铺”随人流而动。当旁人走近,他便咧开嘴,露出整齐而洁白的牙齿,热情地问一句,“老板,来一点?”
  这几年,调侃切糕的段子此起彼伏,让这个行当越发难做。
  “你知道网上有很多关于维吾尔族和切糕的玩笑吗?” 中国青年报记者问。
  穆萨江轻笑了一下,“有人说我们的坏话,我也没办法。我靠这个养活一家人。”他指了指自己面前的切糕,“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穆萨江来自喀什,今年是他在北京的第8个年头。两个儿子,一个5岁,另一个还不满1岁。
  18岁时,穆萨江来到北京,在南五环一处新疆饭馆当帮厨。“烤羊肉串,我的手艺很不错的,”他边说,边用双手比划着。
  “我是个好厨师,新疆菜都会做。”穆萨江的理想和不少维吾尔族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一样,开一家自己的饭馆。但北京高昂的房租让一家人望而却步。“没钱,就只好先摆摊。”
  没有生意的时候,穆萨江便和旁边的四五个同乡用维吾尔语大声地交谈。当“交谈”吸引了路人张望时,他们又异口同声地换回了那句汉语,“老板,来一点?”
  穆萨江的对面,是卖馕的柯尔克大叔,留着大胡子,看上去很像动画片里的“阿凡提”。来北京两年,柯尔克还是一句汉语都不会。
  “一句汉语都不会,他怎么做生意?”听到记者的疑问,穆萨江乐了。
  “做生意嘛,需要什么汉语。”他冲着柯尔克伸出三个手指,“一个馕3块钱,你要几个,跟他比划就行了。”穆萨江说,也有难免产生误会的时候,自己就是他的翻译。
  在很多人眼里,穆萨江和柯尔克的谋生方式就是新疆人的标签之一。一位媒体朋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她参加的一场媒体培训会上,记者们被要求面对一组描述,直接说出心目中这些人的职业。当“一位戴着民族帽的维吾尔族人”出现时,下面所有人脱口而出,“烤羊肉串的”、“卖切糕的”。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正有几位维吾尔族同胞坐在教室后排。老师介绍了才发现,他们有的是大学教师,有的是学者。”这位记者说,“这样的思维定势,媒体记者尚且如此,传播给整个社会的维吾尔族人形象,岂不是更片面、更刻板?”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说,刻板印象通常是将这个群体中某一个类型、某个极端的情况,或个别现象放大而形成的认知,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不了解。
  库尔班江?赛买提就想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我们新疆人不光是卖切糕的、打馕的、烤肉的,这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
  库尔班江是一名维吾尔族摄像师,如今正在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新疆部分的拍摄就有他的参与。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库尔班江正在上海拍摄。他即将面世的书――《我从新疆来》中,将记录100位新疆各民族人的故事。
  “镜头中的人物用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平凡却不普通的故事,对‘新疆人’这个词的异化进行着小小的抗争。” 他在微博中这样介绍。
  然而,“昆明事件”的发生,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暴徒”,这个新贴在新疆人身上的标签让库尔班江难受。彼时,只完成了30个人的拍摄,但库尔班江忍不住了,“不行,我必须现在就把这些内容发出来,让普通百姓真正了解新疆人,让他们知道,新疆人在各行各业作着贡献。”
  就这样,医生、律师、公司高管、工程师……库尔班江用镜头记录下来的人,在他的实名微博上一个个走了出来。
  做着同样事情的还有阿利甫?亚克甫,这个26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儿,是微博“在北京的新疆人”的运营者。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希望搭建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了解的小平台,为内地的朋友介绍新疆,也为新疆的同胞介绍北京。”
  日,阿利甫注册了这个微博。截至今年5月25日,“在北京的新疆人”已经有14231个粉丝,发了727条微博。
  “现在的粉丝是以新疆人为主,其实我希望能有更多其他省份的网友关注,因为确实有不少新疆之外的人对新疆有恐惧和隔阂,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宣传新疆的风土人情,让大家看到新疆人是热情好客、团结友爱的。”阿利甫说。
  我从新疆来,跨越3000公里去追梦
  很多在内地的新疆人,都是先由一串问题开始,而后才被周围的人所熟识的。
  “你们出门都骑马吗?”“你们每天都要扎40个小辫子吗?”“你们的衣服都是花衣服吗?”“你们那里都是沙漠吗?”
  2001年,帕提曼?阿不力克木离开新疆,到西北民族大学求学。和同学初识的日子,基本都在回答这类问题。
  今年29岁的她,来自新疆库车县。父亲在库车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母亲是国家二级舞蹈演员,双胞胎哥哥是库车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
  “在库车,我们这样的家庭算是教育背景比较好的。父母都是大学生,所以他们对我和哥哥的教育理念也很不同。”
  帕提曼和哥哥从小就上的是汉族学校。上世纪90年代初,维吾尔族家庭主动让孩子上汉族学校的并不多。
  “你们不要觉得自己和汉族同学有什么不同,你们要和他们一样优秀”。帕提曼说,这是父亲在教育她跟哥哥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帕提曼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一次,帕提曼和同学去一个小朋友家做作业,小主人告诉家里的大人,“马丽丽语文(汉语――记者注)考试得了第二名”。阿姨问:“那谁是第一名啊?”另一个同学说:“她,帕提曼!”说着大家都看向了她。
  “那时觉得特别开心,毕竟是汉语,并不是我们所擅长的,但自己还是把它学好了”。帕提曼笑着说。
  研究生毕业后,帕提曼回到新疆教育学院任教,3年后,又来到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古丽(化名)也和帕提曼一样,曾经在新疆工作过,然后到法国留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回国后,进入北京一所知名的三甲医院。
  作为整个北京医疗系统里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医生,古丽已经习惯了早早被人熟识。
  “你是外国人吗?”
  “不是啊,我是新疆的,我是维吾尔族。”
  “哇,那你太厉害了,你肯定是你们民族特别优秀的人。”
  这样的对话,在病人与古丽之间进行过很多次。有时,病人还会冲她竖起大拇指。这让古丽感到无比自豪。“感觉是为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争了光。”
  比起高学历的帕提曼和古丽,库尔班江出疆的路途则要曲折得多。
  因为父亲生意遭遇变故。2001年,时年19岁的库尔班江刚从博州师范学院中专毕业,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我是家里的老大,我得养家糊口。”库尔班江有一个在上大学的妹妹、两个分别读高中和小学五年级的弟弟。那时候的他,唯一的念头就是想赚钱。
  上学的时候,库尔班江就喜欢摄影。回到家乡和田,在一所学校附近给别人拍照赚钱。此后,他又上石河子学艺,在乌鲁木齐打工,再回到和田开话吧,做玉石生意。3年多的时间,一直在辗转,直到结识了一对从北京来新疆拍纪录片的夫妇。
  这对夫妇,一个是汉族,一个是蒙古族,后来成了库尔班江的干爹干娘。
  2004年,父亲重新振作接手了玉石生意。一直热爱摄影的库尔班江,便跟随干爹干娘去了库尔勒的胡杨林,拍摄《森林之歌》。
  这是库尔班江第一次接触纪录片。一年半的时间,片子拍完了。干爹问库尔班江,“你之后打算干吗?是继续做生意还是怎么样?”
  “我想上学。” 库尔班江回答说。
  2006年8月,库尔班江告别了家人,离开新疆,到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记者注)做了一名旁听生。
  在学校的日子,库尔班江把全部的时间都拿来“蹭课”。
  “我的汉语也不好,以前上的一直都是维吾尔族学校,读中专学汉语专业的时候,能讲的汉语也不多。”
  但库尔班江很努力,听课永远坐在第一排,下课了,也不让老师走,没完没了地问问题。学校的老师、校长都知道,有一个“这么认真”的新疆小伙子。
  “我不停地做笔记,老师说一句记一句,黑板上写一个抄一个。”这对于一个并不熟悉汉语的维吾尔族少年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三年,库尔班江记满了17个笔记本。本子上,满满的都是维吾尔语、拼音、汉语的“混搭”。有老师看到他的笔记,笑着说,“库尔班江,你写的这个东西,谁都看不懂啊!”
责任编辑:翟思维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年穿什么牌子的衣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