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景星乡农村信用社号码农社号码是多少

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
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
数字乡村 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数字乡村 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
景星乡“十一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 (布朗族)发展实施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 16:09:53&&&&发布者: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
发布人:王启&&&&
景星乡“十一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发展实施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乡情
景星乡位于墨江西部,距县城75公里,国土面积439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727人,其中农业人口21915人,占96.4%。居住着哈尼、布朗、拉祜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其中哈尼族占54%,布朗族占11.2%,全乡439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100%是山区,有耕地面积51588亩。2010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478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301万元,比上年增8.5%;乡镇企业收入实现119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300万元,比上年增27%;各项贷款余额为1650万元,比上年增24%;财政收入达242万元(含烟叶税收返还199万元),比上年增28%;全年支出240万元,比上年减33%(部分部门上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0万元,比上年增27.8%;农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49982亩,实现产量8980吨,增2%;人均有粮433公斤,基本与上年持平。
尽管景星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但也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是全县闻名的古茶之乡、布朗之乡、历史文化老区和革命老区。“十一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新思想优环境,抓项目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重民生建和谐,强作风树形象,全面推进基础固乡、产业兴乡、通道活乡、商贸富乡、科技强乡、文化名乡六大战略,着力发展烤烟、畜牧、林产、茶叶、水电五个重点产业,努力培育蚕桑产业,加快建设“两江(把边江、阿墨江)一山(哀牢山)”上的绿色经济大乡、历史文化老区、商贸集散中心三大目标,实现景星科学发展强乡的发展思路。
(二)布朗族村基本情况
我乡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项目集中在正龙、山碧、太和三个村,涉及57个村民小组1284户6530人,其中布朗族497户2558人,占三个村总人口的34.58%。三个村耕地总面积16847 亩,人均耕地面积2.56亩。<SPAN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三个村粮食总产量31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51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146.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比2005的526元增加2224元,增长率422.8%。
二、项目实施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扶持和帮助下,正龙、山碧、太和三个布朗族聚集村,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2246余万元,其中:产业建设投入540余万元;基础建设投入860余万元,新农村建设投入1000余万元。以 “七个着力于、七个开创”为重点,全力推进布朗族村的各项发展。
(一)着力于改革促农,开创农村进步新跨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发展种植茶叶、烤烟等经济作物和发展林产业,最终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专业化,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
农村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投入近105万元扶持建盖了正龙、山碧两村茶叶加工厂和改建太和村茶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村委会无钱办事问题;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成立了正龙村、太和村两个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从而使茶产业逐步走向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群众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推进自然村“大组制”管理 &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组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村组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建设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行了大村合并管理制,即村民小组比较集中或10户以下的村民小组合并管理,重新推选一名自然村村长和两名副村长。三个村共合并6小组,由57组变为51组。
(二)着力于基础固农,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
按照“十一五”期间实现县乡公路油路化、乡村公路沙石化、村组公路通路化,水利化程度达到20%以上,实现70%以上的村民小组通水,村组通电率达100%的发展目标。夯实发展基础,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58万元,全面加强三个布朗族村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三个布朗族村已实现村民小组通路率100%,公路网络建设已基本形成,产业公路建设正在推进,25个村民小组实现村组公路砂石化。一是投入90万元,实施太和村委会至挖墨村民小组公路建设,投入75万元改扩建挖墨七个村民小组组内公路及挡墙建设;二是投资20万元,实施了山碧村四角田、新寨两个小组公路建设,投资80万元,新建了山碧村3.8公里的上石岩公路及石岩砂石路面建设;三是投资41万元,实施了正龙村地房、那芽组、乜那、阴沟砂石路面建设。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三个村的村组公路改造和提高路面等级建设以及连接组与组之间的公路建设,预计需投入资金100万元。
&水利 &三个村54个村民小组已基本实现通水,组通水率达95%。一是投入65万元,建成了主线长达14.6公里的太和挖墨七个组的人畜饮水工程。二是投资45万元,改造太和村土路等七个组的人畜饮水工程。三是投资10万元,改造正龙街人畜饮水工程。四是加强烟区水利建设,投资100万元,实施了三个村烟区水利管网工程。
电力& 三个村组通电率达100%,户通电率达98%。
农田地& 加强基本农田地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三个村投资近60万元,改造基本农田地800亩,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着力于产业兴农,开创农民增收新途径
按照“抓死烤烟、提升茶叶、壮大畜牧、推进林产、服务水电、培育蚕桑、发展核桃”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在规模上做大,品牌上做响、技术上做精,经营上做活,扶持上做强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我乡重点抓好烤烟、茶叶、畜牧三个产值均上千万的产业。烤烟 到2010年三个村发展种植426户2876亩,产量8650担,产值656万元。 其中:正龙村种植75户586亩,产量1750担,产值133.3万元;山碧村种植171户1319亩,产量4000担,产值302.2万元;太和村种植180户971亩,产量2900担,产值220.7万元。茶叶& 三个村投入扶持资金415万元,发展种植茶叶5700亩(正龙1700亩,山碧1600亩,太和2400亩),现已投产面积2000余亩,预计产值达20万元。畜牧& 一是投入40余万元,扶持发展养殖大户50户。二是投入50余万元用于规范化厩舍建设,三个村预计产值达275万元。核桃& 三个村投入扶持资金17万元,发展种植核桃850亩。蚕桑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逐步培育产业发展思路,正龙村、山碧村发展种植蚕桑150余亩。
(四)着力于市场活农,开创经济繁荣新篇章
按照“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优化环境、富化资源、强化市场”思路,全面繁荣农村市场经济。紧紧围绕我乡小集镇发展规划,集公益性、商业性、文化性为一体,以政府建基础、市场开发的思路,投入30余万元,实施正龙街市场改造工程,并已竣工投入使用。项目的实施,优化市场环境,推进集镇建设,有效解决多年以来市场拥挤混乱现状,促进商贸繁荣发展,加快正龙经济社会发展。
(五)着力于新村建农,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变化
按照“规划因地制宜、产业优先发展、基础重点建设、家园分类建设、文明新风共同构建”的建设思路,以实施“六大惠农工程”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十有”建设目标,按照项目带动、典型引路、示范带头、以点促面的方法,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机遇,认真组织实施了布朗族项目。做到产业优先发展,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产业支撑,有力解决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基础重点建设,按照群众缺什么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好水、电、路为主的基础建设。家园分类建设,结合实际,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家居亮化、庭院美化,文明新风共同构建。三个布朗族村共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38个村小组新农村建设。
(六)着力于民生安农,开创社会和谐新面貌
一是认真落实好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做到百姓明白,干部清白,实行农村低保“由户到人”的新模式,让符合标准,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救助政策,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全面推进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布朗族的教育发展,建立教育奖励助学机制,积极筹集贫困生助学资金,每年对景星籍学生考取大专以上给予2000元,高中500元助学奖,2007年至今选送68名布朗族贫困学生到县城民族特色班免费就学,投入18万元,正在实施正龙村小学综合楼建设。新农合户参保率99%,人参保率86%。新农保户籍人口参保率66.2%,实有人口参保率84.3%。三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尽量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广泛开展政策进教堂、科技进教堂、法律进教堂、文化进教堂“四进”活动,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营造安定团结的良好发展氛围。四是广泛开展以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诚信意识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发放“百姓明白卡”1000余份。
(七)着力于党建强农,开创组织建设新气象
按照“思想建设有提高、组织建设有力量、队伍建设有壮大、制度建设有保障、作风建设有表率”的“五有”目标,重点抓好四个载体:一是深入开展“五进五看”活动,推进科学发展。即“进机关看表率、进支部看形象、进站所看服务、进村寨看发展、进农户看变化”。二是广泛开展“五抓五解决”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即“抓能人,解决无人带头的问题、抓队伍,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抓活动,解决人心不齐的问题、抓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三是全面实施“四个一”工程,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即“一人一棵树、一户一间房、一寨一公厕、一村一场地”。四是开展好“七个一”联系活动,强化作风建设。即“联系一户、走访一次、主意一个、实事一件、送书一册、劳动一天、慰问一百”。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通过项目扶持建设,正龙、山碧、太和三个布朗族村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支柱产业逐步发展,村寨面貌明显改观,农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经济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速度慢。劳动者素质低,科技信息利用率低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百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弱。
三是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够,水利化程度低,公路等级低。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精神,扎实工作。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扎实做好景星各项工作,更好地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村的发展建设。
墨江县景星乡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文字大小:
【打印】【】
友情链接:
云南省党政部门网站
各地党政网站
各省农业信息网
省内各地农业网
其它相关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数字乡村 云南新农村
主 办:中共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党委 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人民政府
承 办: 云南省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技术支持:
云南微软技术中心
浏览最佳分辨率墨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信息网
墨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景星乡加大力度推广烟后玉米种植
【发稿时间: 14:23:55】
【作 者:李娅丽】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 景星乡农业工作站】
【稿件来源:景星乡农业工作站】
【审核发布:管理员】
  今年由于旱情严重,大春作物严重受损,为切实降低人民群众的损失,采取“大春损失晚秋作物补”的战略措施,计划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烟区推广种植烟后套种晚秋玉米5700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样板4片,共1500亩。   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乡党委、政府积极想办法、出主义,纷纷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一是及时组织乡村农技人员和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块及种烟村组农户家中调查核实受灾情况,并认真统计种植面积;二是积极向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争取烟后玉米种植项目1500亩,补助受灾农户种子2760千克,肥料14吨;三是经乡党政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对需种植农户给予每公斤种子8元的补助,其余部分由群众自筹。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版权所有:墨江县农业科学技术局&&信息维护制作:墨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滇ICP备号&&&&& &&&&&&&&& &&&&&&&&&&&&&&&&&&&&&&& 技术支持:农村信社银行是电话服务号码多少_百度知道
农村信社银行是电话服务号码多少
提问者采纳
全国所有农信社各个省都是不同的客服电话,请看一下你的银行卡上面有没有?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电话服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万盛农林信息网
主办单位: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局
地址: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田路69号&&&农历甲午年
&&&& 设为首页&&&& | &&& &&& &&| &&&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取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可查询冠字号码信息的公告
&&&&&& 来源: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
尊敬的客户:
为做好现金服务,建设良好的人民币流通环境,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含农商银行)现有取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已全部实现冠字号码的查询。如您对从我行(社)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支取的人民币现钞真假存在疑问,请您在办理取款业务之日起1个月内(含取款当日),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有异议纸币、银行卡、取款凭条,到业务发生网点申请查询。
&&&&&&&&&&&&&&&&&&&&&&&&&&& 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所有。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河南农信网"。&&&&&&&&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摘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网管信箱:&&&&投稿信箱:地址:郑州市农业东路99号&&&&版权所有: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网络实名: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本站总访问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墨江农村信用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