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大队备战全州高中南部综合开发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安全保卫工作

Copyright 2014 Qiann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C)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编号:
技术支持:黔南州信息管理中心&&邮政编码:558000& 电话:(建议您将显示器分辨率调整为浏览本站)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扶贫开发工作简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章未找到!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延边州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www.&&&
13:35:00&&&来源:
字体显示:&&
  延边州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2002年国务院扶贫办发文确认延边州的汪清、和龙、安图、龙井4个县(市)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省委、省政府将延边州汪清、和龙、安图、龙井、图们5个县(市)列入全省东部高寒连片特困地区。多年来,延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将其作为全州重点民生实事并多次专题听取扶贫开发情况的汇报,并深入扶贫点开展调研、帮扶工作,推动全州扶贫开发工作规范有序开展。4年来,全州累计实现脱贫人口10.3万人。
  一、主要成效和做法
  (一)科学谋划,认真做好各项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延边州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实施方案》。《方案》总结了上个10年延边州扶贫开发工作,分析了新十年全州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阐述了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按着省里的要求,延边州还先后编制了《延边高寒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延边州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计划》,突出了项目谋划工作,建立了全州以工代赈和扶贫产业项目库,确保了全州扶贫开发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密切跟踪政策信息,积极做好各项扶贫资金的争取工作 “十二五”以来,共争取各类扶贫开发项目1360个,落实各项扶贫资金15964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30846万元、财政发展资金48683万元、民族发展及兴边富民资金26041万元、企业和小额到户贴息贷款48578万元、彩票公益金5500万元。同时积极争得省里支持,“十二五”期间延边州实施整村推进村数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争取扶贫资金总量占全省的40%。
  (三)创新经营方式,加强扶贫产业建设 延边们将扶贫开发与全州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了食用菌、绿色有机稻米、温室大棚、中药材、黄牛、森林猪等项目,一些产业已形成规模,有力地带动了一大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扶贫经营方式上,延边们积极探索合作社、专业农场、公司加农户等经营模式,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等开展委托经营。年,延边们在开展好整村推进和产业扶持的同时,集中7871万元资金实施了和龙市福洞镇优质森林猪养殖基地,安图县明月镇、新合乡标准化温室大棚,汪清县百草沟镇绿色有机种养殖一体化园区,龙井市海兰江牧业黄牛养殖基地和东盛涌镇棚膜种植园等22个片区攻坚大型扶贫产业项目,取得显著效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十二五”以来,全州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96个,修建河堤66751米,拦河坝13座,灌溉渠道51285米,治理小流域231042亩;修建乡村道路511公里,建桥梁47座;打井引泉101处,解决了45762人和20246头大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泥草房和危旧房改造59886户;建设了13个具有朝鲜族特点的特色村寨。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了村屯绿化、亮化和环境提升工作。全州农村特别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观。
  (五)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开展定点扶贫 2012年5月,延边州印发了《年延边州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提出了帮扶目标,确定了帮扶任务,定点扶贫工作覆盖了列入“十二五”整村推进计划的所有贫困村。目前,全州有4个中直单位、88个省直单位、124个州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各县(市)也制定了本级定点扶贫方案。各级帮扶单位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积极深入帮扶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据统计,四年间,中、省、州直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0077万元,捐助物资折合人民币3086万元。
  (六)规范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为开展精准扶贫打好基础为了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延边州在2012年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进一步对全州贫困人口开展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按照规模分解、群众申请、投票选举、乡村审核、公示公告等规范程序,准确识别和确认了扶贫对象,完成了数据填录等工作,掌握了贫困人口结构和致贫原因,为今后开展精准扶贫打下良好基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延边州目前尚有16.4万农村贫困人口,至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延边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打好新形势下扶贫攻坚战。(一)转变思路,变被动扶贫为主动扶贫 目前由于州本级及各县(市)财力困难,无法对扶贫工作形成有效投入,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的扶持资金,因而工作力度有限,被动扶贫现象较为突出。今后,延边们首先要树立好“扶贫不是救济”思想,注重能力培训,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群体自主经营,增强其自身致富能力,提高扶贫工作“造血”功能。
  (二)认真做好“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认真贯彻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力做好“十三五”扶贫开发各项规划。结合州情,研判形势,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做好扶贫项目前期谋划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和扶贫产业项目库。今年要重点实施200个以上扶贫小项目,“十三五”期间落实1000个重点扶贫项目。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和省政策信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跟踪国家关于边境扶贫、老区建设、彩票公益金等政策,积极申请比照享受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持政策。
  (三)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改革考核办法,对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单独考核。在考核指标中,要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改革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完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积极开展物权融资公司试点,探索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
  (四)完善和活化建档立卡成果,推进精准扶贫 建设扶贫信息平台,充实和丰富线上资源,实现资源动态管理,做好扶贫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根据各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和实际情况,把需要“扶贫”和“救济”的分类梳理出来,采取差异化扶持,“一户一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做到“5个精准”,即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输血、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使扶贫开发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
  (五)深化定点扶贫,开展驻村帮扶组织协调各帮扶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帮扶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帮扶工作“见人、见事、见效”。及时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经验交流,落实入村干部管理办法。年底前制定新一轮“延边州定点驻村帮扶工作方案”。
  (六)狠抓项目工作,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与交通、水利及住建等行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州实施“万户危房改造”和“千公里农村公路攻坚”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七)做实产业扶贫,确保贫困人口脱贫 立足全州特色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具有延边特色的优势扶贫产业。今年和“十三五”期间,将集中整合扶贫资金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重点扶持黑木耳、烟叶、中药材、绿色有机水稻、黄牛养殖等产业。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农场和合作社,搭建扶贫开发的产业平台。
  (八)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新办法 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的扶贫路径,拓宽扶贫渠道。开展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积极开展委托经营等扶贫新模式,探索贫困户参股专业农场、合作社等扶贫新方式。
责任编辑:
【E-mail推荐
吉ICP备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 吉林省政府办公厅承办
吉林省政府网站管理办公室 管理运营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发路329号 邮政编码:130051 Fax:3昆明实时气温
昆港网群 | 五华 | 盘龙 | 官渡 | 西山 | 东川 | 安宁 | 呈贡 | 晋宁 | 富民 | 宜良 | 嵩明 | 石林 | 禄劝 | 寻甸 | 高新开发区 | 经济开发区 | 滇池度假区
昆明日报&&
“向贫困宣战 建幸福家园”系列报道之七 红河扶贫开发攻“南”关
发布时间:
    “力争到2020年,完成红河南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万人左右,减少贫困人口7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到2020年全州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昨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红河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宇表示。  “十二五”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8亿  红河州有7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据统计,到2014年末,全州还有71.65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12.48%,居全省第三位;贫困发生率19.7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22个百分点。南北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红河州最基本的州情,70%的贫困人口和90%的绝对贫困人口集中在南部地区。  “十二五”以来,全州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8.11亿元,2011年至2014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3.8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7.9%下降到19.71%。其中,2014年,全州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9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0.95万人。  南部成扶贫攻坚主战场  刘宇表示,对红河州而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南部。”红河州把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南部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集中连片实施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瞄准扶贫对象,大力实施整村(乡)推进、易地搬迁、扶贫安居、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等精准扶贫工程。  除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帮助外,从2013年起,红河州级财政每年从预算内安排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同时,加大对南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近两年来,中央、省、州财政转移支付南部地区共计170.4亿元。  同时,采取财政补贴、信贷扶持、社会帮扶等方式,加大南部“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橡胶产业、梯田红米产业、香料产业、水果产业、棕榈产业、商品林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山区畜牧产业、旅游产业、冬早蔬菜产业、生物药业产业)的培植力度,近两年共整合投入南部地区产业扶贫和发展资金20多亿元。  此外,红河州把扶贫开发与“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到2020年实施南部地区农村危旧房改造12.64万户,目前已完成3.2万户、整合建设资金32亿元;每年州级相关部门和北部县市共筹措3000万元,支持南部地区实施“边疆农村群众惠民六件实事”(免除南部六县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开展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乡村医生培养、农村广播“村村响”、边境一线农村“村村亮”、边境一线农村国旗台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建设投入的机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南部已实现县际公路高等级化,乡镇公路通畅率达100%,建制村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55%。  力争5年后全州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刘宇表示,下一步,将以南部山区近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重点,加快发展“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和“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千亩连片、万亩成带产业示范样板基地。  2015年,红河州在全力推进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加大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力度的基础上,将启动实施边境五公里以内地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今年全州预计减贫12.4万人以上。  力争到2020年,南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南部地区初中三年完学率达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人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以上;力争到2020年,完成红河南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万人左右,减少贫困人口7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到2020年全州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记者李丹丹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内安全保卫大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