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成伊红工人能否卖买断工龄50岁退休

[转载]毛泽东时代,谁敢“买断”工人阶级的工龄?!
&&&&&&&&&&
毛泽东时代,谁有权利“买断”工人阶级的工龄?&&&&&&&&&&&&&&&&&&&&&&&&&&&&&&作者:半山雨夫
国有国营工人的工龄,岂能由股份上市公司买断?工人阶级在企业的主人公地位,岂能由保荐商推荐人来剥离划断?
在真正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是企业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干部应该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们党的干部是代表着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履行和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由于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是国家的,是人民的,人民有权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人在本企业工作,是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的。
企业只能用劳动纪律等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人的不正确的行为,而无任何权力与工人签订任何形式的雇佣合同。如果一旦这种雇佣合同成立,工人阶级的主导地位就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工人阶级这个企业的主人,也就沦为了新时期企业的“奴隶”。
从马克思理论的观点出发,这是社会的一种倒退,这种现象的恶果将加速我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距离。主人和公仆来了一个大的转换,本末倒置,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的地位便名存实亡了。
以工业的血液石油行业而言,石油石化当局以“改制上市”为名,无视党纪与国法,大肆推行吴敬莲一伙导演的“买断工龄做法”,现在应该承担责任。你要上市,干我何事?你为何要买断我,剥离我?我也是主人,大型特大型公有制国营企业靠了几十年的心血浇铸,当然有我们这一代的份额。
你们管理当局也是从家门、校门、国门、机关门走出来的,怎能一掌权就把我们这一代建设共和国丰碑的人统统划断,是中了那个牛津哈佛那个普林斯顿的邪?
买断工人工龄是谁发明的?
这个发明人是谁,具体人不重要,肯定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因为五十年代是无产阶级赎买资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当家作主四十多年后,资产阶级又来赎买无产阶级。这难道还不是资本主义复辟吗?
有关部门把关的人是干什么的?你们究竟是代表资产阶级还是代表无产阶级?如果是代表无产阶级,为什么不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党纪那一章、国法哪一条,允许让吴敬莲任首席经济学家、某公子作高管、某查氏太太相关联、华尔街金融寡头摩根斯坦利掌控的某畸形公司操刀,买断中国石油系统工人阶级的工龄?
毛泽东时代,谁有权利“买断”工人阶级的工龄?现在,毛泽东思想仍然体现于《党章》《宪法》,同样的,我们应该问、必须问、有权问:谁有权利“买断”工人阶级的工龄?
毛泽东时代,谁有权利“买断”工人阶级的工龄?作者:半山雨夫来源:新浪网论坛
&&&&&&&&&&&&
&&&&&&&&&&&&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69户买断工龄的老工人 蜗居繁华地段被卡住的生活(图)(3)-社会新闻-齐鲁晚报网
69户买断工龄的老工人 蜗居繁华地段被卡住的生活(图)(3)
核心提示:
带着骄傲进了工厂端上了铁饭碗,听从师傅教诲好好工作争得荣誉住进了妈妈宿舍,不知不觉间时代大潮却已变更。69户买断工龄的老工人,被卡在这荣誉的“蜗居”里,满目萧索与过往的记忆间,这差别犹如这片平房的破败与东四环寸土寸金的繁华,虽一街之隔却有判若云泥的遥远。
他们大多待人随和,但是转过身去,却要不得不面对拥挤而狭窄的现实。
光荣慢慢褪色
曾经的女工们说不出来,这种光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褪色的。
李桂红扳着指头算日子:&1986年我进厂,1990年去北戴河疗养,一年后结的婚,1992生了孩子,放在厂里的托儿所,一个月70元钱,后来又上了厂里的幼儿园,学费都是从工资里扣,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没觉得日子过得有多紧。&
算来算去,算不出一个确切的日子。
谁都说不出来是哪一天,京棉二厂开始走了下坡路,更说不出他们是从哪一天开始,再也不是那个&高人一头&的纺织工人了。
这些大多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纺织女工当然无法预判当时的形势&&20世纪90年代,中国纺织业开始经历深刻调整。纺织业的重心大转移,由沿海和中心地区向中西部扩散和转移。在此背景下,北京的传统纺织工业也随着北京工业布局开始调整。
李桂红能回想起最早的年份是1997年或者1998年,有人开始待岗,但她没想到他们这样的技术骨干有一天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她的推算也许不差:根据后来媒体的报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京棉一厂、二厂、三厂三个企业长短期费用将近10亿元,光财务费用一年加起来,差不多将近9000万元。当时,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组建大集团。三厂联合可以减员增效,还能享受相关政策。1997年,在国有企业组建集团、打造&航空母舰&的大背景下,这三个厂组建了北京京棉集团。
新集团也没能挽救江河日下的京棉二厂和它的工人们。
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待岗&的行列,车间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撤销合并,工友一个接着一个地被&下岗分流&&&进厂时那些不满20岁的姑娘小伙儿此时都步入了中年。也有人意识到了厂子&早晚要黄&,但很少有人主动离开,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在这里呆了一辈子,除了干纺织工的活,其他的都不会&。周立文说,干的时间长了,他们也都和车间的机器一样,机器转了,他们就转了,机器停下了,他们也就停了。
最终,&铁饭碗&碎于2006年。
工厂维持不下去了,以每年2100元的价格买断了他们的工龄,与他们解除了劳动关系。从那以后,&买断工龄&的工人们与曾经的光荣、梦想、青春、酸甜苦辣一刀两断。
或许是拖沓得太久,竟没人对此耿耿于怀,大家反而很平静&&有些人再说起当年&买断&时,甚至用&高兴&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你不拿那几万元钱,早晚一样得退。&周立文和爱人是厂里的双职工,工友眼中脑筋活泛的她分析起当时的形势: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民营纺织厂,拿什么跟人家竞争?她早早计划着拿着&买断&工龄的钱&折腾&点自己的事情。
同龄人在学校、社会中摸爬滚打砥砺成长时,他们的青春伴随着车间里的机器一同老去,但他们也懂得&大势所趋&。
下岗、&买断&是逐渐进行的,并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很多人都不记得&买断&那天有什么特别之处了&&那只是他们生命中普通的一日。
没有谁多愁善感地意识到,那是他们生命中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点就知道:知身边事;一点就找到:找到你所在的城市最好吃最好玩的。】
壹点在你身边,欢迎下载体验
责任编辑:白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断工龄补偿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