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恰恰卢沟晓月的意思什么意思

卢沟枪响 “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关键字:&抗日战争抗战卢沟桥七七事变宛平城顾草萍王寿延第29军佟麟阁赵登禹抗战爆发77周年
【时值抗战爆发77周年,举国上下,回首历史,悼念亡者。试图让日本重返战争之路,此举显示了日本右翼至今对历史未曾有正确的认识与反思。观察者网选取文汇报《卢沟枪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老兵亲历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两篇文章(刊发于日),还原历史,以飨读者。】
卢沟枪响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作者:郑蔚 付鑫鑫)
北京广安门外二十余里、宛平城西的卢沟桥,建成于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距今已822年。
卢沟桥,是当时金朝在蓟城旧址上扩建中都城的郊外三大工程之一。而中都城的扩建竣工,是北京在城市发展史上开始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的起点。
如果说宛平城是上个世纪初叶北平南方大门之锁,卢沟桥就是开锁的钥匙。
正是卢沟桥这极为重要的所在,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在此打响了侵占全中国的枪声,将中华民族逼向国家和民族存亡绝续的&最后关头&。
&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从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新阶段的起点。
日军走在卢沟桥上
<font color="#37年宛平城航拍图
从1894年甲午战争起,在中日两国交战中从未打过大败仗而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也从卢沟桥事变开始走向其灭亡的终点。其后的8年,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77年过去了,当年被打塌的宛平东西城门已经重建,而幸存下来的宛平城南墙上,弹坑依旧,依然在提醒今人:为了和平,勿忘国耻。
日前,记者走进了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头醒狮正昂首怒吼。
&擦枪走火&,还是日军蓄谋已久
有日本研究者认为,7月7日晚上,演习的日本华北驻屯军部队中确有一名士兵一度走失,当时日本的大本营也并不知情,因此卢沟桥事变属&擦枪走火&。
中国近代史作家萨苏告诉记者,早在&七七事变&发生前一个月,在日本军政界内部就流传着一个&内部消息&,说是&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九&一八&中发生在柳条湖一样的事变&&&,类似传言不仅流行在平津地区的日本侨民中,而且当地的中国百姓也有耳闻。国民革命军第29军虽然不是国民政府的嫡系部队,但有着&喜峰口杀敌&的抗日传统。军长宋哲元虽然曾对日抱有&和平&的幻想,但他毕竟是爱国将领,这使得驻扎在平津地区的第29军抗战士气十分高涨。
萨苏说,日《朝日新闻》发表的报道恰恰戳穿了&擦枪走火&这一谎言。该报道采访了当时日军演习部队的大队长一木清直,一木清直说走失的士兵志村菊次郎走失后当晚就返回了所属部队,&当时接到报告士兵(志村)已经回来了,没有异状。但是,我的想法是联队长让我就此事(和中国方面)进行交涉。如果就这样算了,中国方面会怎么宣传就不知道了,此前的&丰台事件&就是例子,也许会让他们产生&&只要敢真枪实弹地对付就可以让演习的日本军队逃跑这样的概念吧。如果是那样,对日本来说是很遗憾丢脸的,所以,我方决定占领一文字山(卢沟桥和北平之间的中方阵地。中方称为&大枣山&&&编者注)然后再严正交涉&&&
<font color="#37年7月,第29军将士在卢沟桥奋起反抗日本侵略军。
明明自己的士兵没有走失,还要向中方&严正交涉&,这是&擦枪走火&,还是无中生有、蓄意挑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曹艺告诉记者:&&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积极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人事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所获得的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政府年财政收入的4倍。在如此丰厚的&侵略红利&刺激下,日本形成了非常明确的&大陆政策&,就是通过灭亡中国,进而吞并亚洲,最后称霸世界,&日本的天皇成为世界的天皇&。1913年,后来当上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就鼓吹:&我们认为向大陆扩张乃是日本民族生存的首要条件&,&利用中国资源是日本富强的惟一方法&,&日本政府必须确立经营满蒙的大方针&。1927年,当上首相后的田中义一还亲自兼任外相,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割出来&作为其&政策的中心&。
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在北平城的东、西、北三个方向,已都有日军盘踞,日军甚至已经进驻北京城内。曹艺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攫取了我国的东三省,其建立的伪满洲国的土地面积已经三倍于日本本土,但日军并没有停下侵略的脚步。1932年在当时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上海挑起了&一&二八&淞沪战争;1933年在攻占山海关、热河后,又向长城沿线的中国驻军进攻,是年5月31日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塘沽协定》。日军铁蹄踏过长城,而中国失去了热河全省和冀东22个县的领土,整个华北门户洞开,处于日本&中国驻屯军&的枪炮之下;1935年,日军又制造了察东事件,向我绥远进攻,并以中国军队扣留了4名进行侦察活动的日本特务和天津2名亲日报社社长被杀为由,逼迫中方与其签订《秦土协定》、达成《何梅协定》,将隶属于国民政府的中央军赶到保定以南,并加紧策划冀、察、晋、绥、鲁&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先是扶持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又逼迫国民政府建立&去中央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其目的就是削弱南京政府对平津乃至整个华北的控制,意欲将华北变为日本控制下的第二个伪满洲国。虽然平津之间1936年没有大的战事,但卢沟桥事变爆发前,整个平津已危于累卵。
抗战纪念馆中展示的一张日军绘制的卢沟桥周围地形图,道出了日军企图假借&士兵走失&而占领宛平城的险恶用心:一旦占领宛平城和卢沟桥,则切断了平汉铁路和第29军与中央军的唯一通道,整个北平就成了孤城;而日军占领一文字山(即&大枣山&),则切断了驻守宛平城的第110旅219团第3营惟一往北平方向的退路,城内守军即成孤军。萨苏指出,大枣山是宛平四周惟一适合建立炮兵阵地的高地,一木清直供认日军先占领了大枣山再与宛平城内的金振中部交涉,这表明日军早已做好开打准备。
&中国阴谋&,还是军国主义野心膨胀
&前些年,日本还有人别有用心地说,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不是日军打的,是中国第29军打了第一枪;更有日本人捕风捉影地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共产党人暗中挑唆第29军打的,这纯属&中国阴谋论&。&曹艺说。
萨苏告诉记者,日当晚,宛平大雨,演习时走失的那名日本兵十分&可疑&。据调查,走失的志村菊次郎是入伍不久的二等兵,二等兵是日军中军衔最低的士兵。日军第8中队的演习地点在宛平城北,而有个日本兵却脱离队伍向西走,来到永定河边上的第29军阵地。据当时在阵地站岗的第29军士兵回忆,过去也曾有日军士兵接近中国阵地的,值班岗哨发现后立即高喊:&口令!&过去日兵听到后即转身离去,而这个日兵听到哨兵喝问&口令&后,不仅没有转身离去,还回答:&日本人!&在中国哨兵的错愕中,这个日兵竟闯进第29军阵地,东看看西摸摸。正在这时,中国士兵听到了宛平城外响起枪声。枪响后,这个日兵即转身离去。&我们认为这个形迹可疑的日兵,很可能是&被走失&的志村菊次郎。&
这个成为&卢沟桥事变&导火索的士兵,后来复员回国。尽管他入伍前是日本一印刷厂的工人,应该有一定文化程度,但他在复员回国后的一段时间里,竟没有留下任何回忆文字。1939年,他再次被征召入伍。最后1944年在缅甸死于中国远征军孙立人部队的枪下。
萨苏说,通过考证日军第8中队当晚的演习材料发现,当晚演习时每个日兵携带的弹药量是150发子弹,也就是日军为一天作战所配发的弹药,而日军过去演习时携弹量要少很多。且当天演习时,日兵没有穿平时一直穿的笨重皮鞋,全都换上了轻便的胶鞋,似乎就是为夜袭而穿。这些疑点,一一佐证了日军演习部队是为寻求与第29军开战而来。
日军说,听到中国军队打枪后,他们看到志村菊次郎进了宛平城。其实,当晚不仅下大雨,而且是农历五月二十九日,即使晴天也没有月光,更何况当时遍地庄稼,就算中国军队抓了志村菊次郎,日军也根本不可能&看到&。那当晚,中国士兵听到的枪声究竟是谁打的?
时任日本首相的近卫文麿在他自己的《手记》中写道:&卢沟桥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至今真相不明。要说是谁先开的火,我觉得我方有点可疑&。
当时带队的日军第1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在卢沟桥事变7年后升任陆军中将,并担任侵缅日军第15军司令官。据小俣行男的《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太平洋战争》记载,他曾多次对人说起&卢沟桥事变&:&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子弹的就是我,所以我认为我对此必须承担责任。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终于发展成这次大东亚战争。&
毫无疑问,日军就是挑起&卢沟桥事变&的直接元凶。而侵华战争乃至太平洋战争的真正源头,则是受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的驱动。甲午战后,几乎每次侵华战争都顺利得手,更加刺激了它侵略野心的恶性膨胀,终以疯狂的节拍走向了灭亡,害人又害己!
&中共策划&,还是抗日中流砥柱
在日本某些人提出的&中共策划&制造&卢沟桥事变&的阴谋论中,还列举了不少似是而非的理由,如:&七七卢沟桥事变&刚刚发生,为什么7月8日中共就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似乎早有准备?第29军副参谋长张克侠和第37师第110旅旅长何基沣都是共产党人,不就证明是共产党挑唆29军&排日&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程皓博士说,张克侠当时只是副参谋长,怎么可能操控第29军?而何基沣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他认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早就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这些主张一直没有被国民政府所认同。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将中华民族一步步逼入绝境的事实,才让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日,蒋介石致电宋哲元:&卢案必不能和平解决。&&中国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7月16日,在国民政府向国际社会寻求公道无果后,蒋介石于17日发表了庐山谈话:&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可变成北平!所以卢沟桥事件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原来担心蒋介石利用抗日翦除异己而说过&谁再相信蒋介石抗日,谁就是傻瓜混蛋&的宋哲元,在日军反复撕毁停战协议的逼迫,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全国人民抗战热情高涨的激励下,终于丢掉了和平的幻想,于7月下旬制订了反击日军的计划。可惜的是,这一计划被汉奸殷汝耕泄露给日军。
7月下旬,日军已从关外和本土调来大批关东军和陆军师团。原有10万之众的第29军与日军的人数之比,已从最初的10誜1,颠倒为1誜2,失去了最佳战机。7月27日,日军抢在第29军反攻前向宛平和南苑发动攻击,第29军血战一日,于28日深夜撤离北平,前往保定。
亲痛仇快,日本如何误判中国
中国的统一、发展和国力增强,客观上对日本图谋占领中国、控制亚洲构成威胁,这是日本不愿意接受的。因此日军必须赶在中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前打败中国。萨苏认为,&卢沟桥一战的失利,也体现了中日两国国力的差距。&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尚未完成近代化的工业革命,没有建立起近代化的工业体系,这是造成我全面抗战起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以国家实力而言,虽然我国当时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31倍、人口与日本之比为5.1誜1,但工业总产值仅为1誜4.4,钢铁和石油的产量分别只有日本的1/145和1/129,日本年产各型飞机为1580架,而我国还没有战斗机、轰炸机的生产能力&&
更值得深思的是,撮尔小国日本敢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还依赖其对中国软实力的判断。&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关东军参谋坂垣征四郎与石原莞尔认为:&纵观中国四千年的历史,易姓革命不断,几乎就是一部战乱史&,老百姓只热衷于自然的部落经济共同体,不仅一般老百姓缺乏国家意识,就连支配阶级也是&国家意识单薄&,只是热衷于&为了自己利益的权力争夺&,作为国家,&支那的将来&&令人悲观&。尽管这是自以为优越的日本军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的误判,但分裂、腐败和国家失去凝聚力,会给敌酋提供可趁之机却是不争的事实!
1931年起的14年抗战,四万万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使中国的抗日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罗斯福总统曾评价:&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到中东。&
&从1931年至1945年,为了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国付出了伤亡军民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的巨大代价。&中国抗战纪念馆道出的数据,让没有亲历过战争的我们,更加感受到爱国将士的英勇伟大、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对实现&中国梦&的向往。
老兵亲历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作者:付鑫鑫 郑蔚)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29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久为传唱的《大刀进行曲》,其原型是守卫卢沟桥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29军。因为大刀是他们最主要的兵器,所以第29军也被称为&大刀队&,所以就有了这最初版的《大刀进行曲》。
卢沟桥之战,第29军将士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仅7月28日一天,第29军在北平地区就伤亡5000余人,牺牲了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两位高级将领。而日军承认的伤亡情况为:从7月27日至8月3日,死伤1233人,其中军官89名。
<font color="#37年7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北平。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指挥部下拼死抗击日军,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因流血过多,不幸壮烈殉国。
那些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为中华民族存亡而战的官兵,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民族英雄。77年光阴似箭,如今他们大多已经离世,幸存者也垂垂老矣。在抗战史专家和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帮助下,记者得知在我国大陆还有4名幸存的第29军老兵,但其中两人已经因病不能接受采访,于是记者分赴成都和南京,采访了两位可以接受采访的第29军老兵。
在北京,记者还采访了佟麟阁和赵登禹两位将军的后人,试图通过他们和老兵的叙述,重回那77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无法切断的历史,我们努力找回的,无疑只是其中的只檐片瓦。英雄虽已远去,但他们的背影却依然伟岸,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
<font color="#37年7月下旬,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北平、天津等地大举进攻。中国军队第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率部奋勇抗击日军,坚守北平城外的南苑。7月28日,赵登禹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日军伏击,壮烈殉国。
回望伤痛,不只是为谴责日军的罪行,更为尊重历史,还原时代,记取教训,面对未来。所有的英烈都将被铭记,而所有的罪恶即使可以被宽恕,却依然不可被掩盖,更容不得美化和鼓吹。
日,日军驻丰台的清水节郎中队,全副武装,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长辛店地区演习。宛平第29军37师驻军不许,相持达十余小时。第29军当即作了应变准备,严阵以待。到了晚上,敌始退去。
7日夜间,日军一个中队突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攻击。佟麟阁代军长立即命令37师110旅旅长何基沣自卫还击。该旅吉星文团金振中营遂奋起抵抗。卢沟桥的枪声,响彻大地,中华民族历时八年的全面抗战,自此开始。
顾草萍:不当汉奸就被水银蜕皮
走进成都军区总医院的病房,95岁的顾草萍正躺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新闻是&《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发布,公布首名战犯:&无人区&制造者铃木启久&。
去年11月下旬,顾草萍因双腿无力摔倒,住院治疗后发现是心脏功能退化,需要安装起搏器。为了更好调养,他便在军区总医院住了下来。听说是采访,老人家来了精神,强烈要求坐起身,将往事娓娓道来。
第29军参谋训练班学员顾草萍
1936年,顾草萍在邢台中学初中毕业,本想去开封报考黄河水利专科学校。结果,学校关了,只得打道回府。在老家河北磁县,有同学拉他一起上北平读私立中学,于是,他便进到北平中华中学读高中。
寄宿制的学生公寓一个月要15块大洋,家庭负担不小。有一次,顾草萍到北平同仁医院去看当护士的同学,见到一队日本兵耀武扬威地从医院门口经过。当时,他心里很不舒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地方,凭什么给日本人占了!&
第29军士兵一手持枪,一手握大刀。
中国军队第29军官兵在北平城高呼口号,誓死抗战。
1936年年底,第29军正在招募学生,对外宣称是军事训练团,实际是&军士训练团&,为部队培养作战官兵。顾草萍毅然中断学业,投笔从戎,加入第29军。经过半年的新兵入伍训练,顾草萍因文化素质较高,被推选到参谋训练班学习。
在参谋训练班,主要学习两门课程。一是军用地图的绘制。顾草萍清楚地记得,老师拿着切开的萝卜教大家:&线条密集的,就表明地势高、山坡陡峭,线条宽松的表明地势低、山坡平缓&&&另一门课是土木工程,即军队如何修筑工事。&浅战壕,要挖很多口子,用来架机枪;交通壕是深战壕,弯道要多,防止敌人炮击和轰炸。&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7月28日,顾草萍刚吃好早饭,就听见拉警报。日本人有20多架飞机自东向西飞,然后变成一列纵队,开始轰炸南苑。参谋训练班没有参战,在防空工事砖窑洞里躲飞机。
快中午时,听说132师师长赵登禹到了南苑。&据说赵将军还到我们营房门口来了。&顾草萍描述,&那时候,我只是小兵,也不知道哪个人是赵登禹。&
从砖窑洞出来,训练班学员跟着区队长,从西营房往北平撤退。南苑中间的演武厅和最东边的营房已经给日本兵占了,顾草萍等人只能跑一阵、歇一阵。
&路过北小街,有十几匹马从我们左边跑过去,区队长说这是佟麟阁的马。&顾草萍说,大家都忙着赶路,自己完全没留心。快到大红门时,已经听见打枪了。区队长带领队伍绕开日本兵的火力,好不容易到了北平城门口。结果,城门关了,通报是训练班学员,才开了一条小口子放进城。
中方、日方军队在宛平附近对峙
天亮时,日本飞机又来狂轰滥炸。部队走了一天,没饭吃也没休息。半路上,发现一片西瓜地,吃西瓜充饥过后,顾草萍竟然找不到大部队,后来再追也没追上。
随后,他便辗转回了家,并在家人的推荐下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14期。
顾草萍说:&日本人走到哪都是烧杀抢掠。我们老家磁县,有个2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听说日本人要来,有一家人逃走前给一坛咸菜下了毒。没想到,日本兵进村以后,真有人吃咸菜被毒死了。日本兵把村里所有人集中起来,全部枪毙,只有一个人一听枪声就趴下了,藏在死人堆里,侥幸躲过一劫。&
有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抓到,要他做汉奸,他不干。&日本人就把中国人的头皮割开,灌水银进去,整个人皮都蜕了下来,连救都救不了。&顾草萍说起往事,义愤填膺,&日本人杀人不眨眼,想杀就杀。那时候想着要让他们血债血偿,所以我才去参军!&
1938年11月毕业,顾草萍被分配到位于山西东南部的第14军10师,任排长、区队长4个月。因为看不惯国民党军中的吸毒、赌博等现象,顾草萍去太行山参加了八路军。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进藏,长期在西藏负责军队工作,曾任西藏军区副司令。1983年5月离职休养。
沈甸之:灭日复仇方显真英豪
今年94岁的沈甸之老人,因身体欠佳,不能接受采访。我们不得不通过抗战史研究专家方军的转述来了解他的英雄事迹&&
1920年,沈甸之生于河南郾城,15岁在张家口当兵。经3个月的新兵训练,于4月1日补入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217团3营12连4班。
在沈甸之眼里,第29军有别于其他旧军队:第29军原是冯玉祥将军所缔造的西北军的一部分,宋哲元是他的手下。冯玉祥主张以北伐军的革命传统教育部队,亲自主持编写的《革命精神》是部队的课本。他始终坚持以严明的纪律、勤俭治军的原则和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管理部队。
同时,第29军也是一支富有抗日传统的军队,很多老兵都参加过1933年的长城抗战,还有好几位班长参加过喜峰口抗战。赵登禹亲率五百勇士夜袭日本兵营,斩敌八百自伤过半的英雄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连队中常唱的军歌,也都充满着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如《熄灯歌》中有&国耻莫忘了&、&灭日复仇显英豪&等。
1936年年中,3营营部驻地丰台发生&军马事件&。这次事件,本来是由日军强行夺去我方两匹军马和刺死我一匹小马驹引起的,而他们却无理地要求崔蕴秋营长一定要帮他们找回在当天晚上夜不回营的一名士兵,否则他们就不归还我方军马。双方互不相让,以至引发谈判。
谈判结果在北平各大报纸公布后,立即引起全军官兵,特别是高级将领的强烈反对。最后,宋哲元决定:一、3营全部调回西苑军营休整,而不是整训;二、营长崔蕴秋不仅没有&撤职查办&,而且还晋升了一级,少校变中校;三、全营奖励1000元大洋。
&军马事件&后不久的一天下午,我丰台驻军的一个连,在野外打靶归来的路上同日军一个骑兵分队迎头相遇。连长立即下令由四路纵队变为二路纵队靠马路左边(当时的交通规则是&行人靠左&)继续前进,把马路的另一边让对方通过。可是骄横的日军不但不从另一边通过,而是快马加鞭地直向队列冲来,当即踏死踏伤士兵多人。这时,被激怒的连长立即振臂高呼:&散开!打!&愤怒的士兵打死打伤多个日本兵。
开打以后又是和谈,只是结果与以往有些不同。一是《熄灯歌》歌词改了,最后一句&灭日复仇显英豪&改成了&复兴民族显英豪&;二是团部楼顶旗杆上的国旗已有两天不见了。直到第三天,营长崔蕴秋才向大家透露了一些情况。
&国旗已经有两天没挂了,我们的《熄灯歌》也改了,你们知道吗?这都是日本人在谈判中提出的要求,可是我方也都答应了!你们说这是不是国耻呀?&
&日本人还提出来,要在我军每个团都设两名日军顾问,同时请几名日军教官。你们要不要呀?&
&你们说不要,可是他硬要来,你们怎么办呀?&
大家都高高举起拳头,大喊道:&打&。
崔蕴秋把胳膊袖一捋,拳头一挥大声说:&好!只要你们大家给我撑腰,我就敢顶!我们绝不能让日本人走进我们的营院一步!&
士兵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去同日本鬼子拼个你死我活。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早晨,沈甸之所在的学兵第二中队,出操跑步到圆明园,远方传来隆隆炮声和隐隐约约的机枪声。回营后,中队长王沛霖中校向大家宣布:&日军已在昨天夜里向我卢沟桥驻军发动进攻。&并命令我们立即擦拭武器,午饭后休息,随时准备出发。
14时左右,中队长王沛霖中校说:&我卢沟桥驻军在昨天夜间和今天上午,仅凭石桥的拦墙、沙袋和宛平城墙进行顽强抵抗,击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后来双方虽然达成了今天中午12时停火的协议,可是日军却又不遵守协议,在停火协议生效时间之后,又有日军40多人,利用青纱帐的掩护,对我铁桥东头的军士哨进行偷袭,但敌人的多次冲锋都被我方阻击,现在战斗仍在继续进行,大家随时做好立即出发投入战斗的准备。&
18时,全体同学全副武装,乘坐4辆大卡车,从西苑4营出发了。但目的地不是卢沟桥,而是位于八宝山北面的田村。当时,刚刚成立的以何基沣将军为前线总指挥的指挥部就住在这里。从这时起,沈甸之所在的学兵中队已成为指挥部的警卫连,并承担护送伤病员的任务。
1938年3月,沈甸之脱离第29军,参加八路军。同年5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指挥所所长、空司作战处副处长等职务。1983年5月离休。
王寿延:为将士看病的军医
家住南京市江宁区老虎桥的王寿延,高寿98。他是第29军的军医,亲历八年抗战,接触过很多第29军的高级将领。
1916年,王寿延生于河北高阳县,幼时上过私塾,和佟麟阁将军是一个村子的。1935年,在北平报考第29军军医处。1936年,第29军军部迁至南苑,王寿延在军部军医处制剂所注射室工作。
第29军军医王寿延
在营地,王寿延遇见过宋哲元、佟麟阁、冯治安等高级将领。他说,每逢周一,军部的八大处要集结在一起,进行&纪念周&活动,聆听军长宋哲元的训话。
王寿延至今还记得,第29军将领武功都很好,印象最深的是佟麟阁。在南苑营地的演武厅上,众将领立在台上,佟麟阁将军上前一步问台下的士兵:&你们的大刀快不快?&士兵会按惯例,从背上拔出大刀,从台下往上抛,佟将军能在台上稳稳地一把接住大刀。
进入6月份以后,日军几次在北平城郊演习,第29军就和他们在同一时间演习。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在哪个地方演习,第29军就在日军演习地点的两侧演习。部队将这种演习叫做&夹肉烧饼&式的演习。就是说,不论日军在哪里演习,第29军都要把他们包起来,要演习就演习,要打就打。
1937年6月,有批世界各地华侨捐赠的医药器械,共13车皮,被运至上海,王寿延和制剂所所长奉命前往接收。
七七事变后,王寿延随军撤到河南郑州,改编为第一集团军总部军医处,升为中尉军医。一年后,升为上尉军医。1939年,王寿延被调到陆军第77军野战补充团当上尉军医。1940年,到贵州安顺市陆军军医学校医学专科3期深造学习。2年后,返回原部队。抗战胜利后,奉命到上海国防医学院(即原来的陆军军医学校)专科部第6期,于1948年提前毕业。1949年8月,携家属回到南京。
在王寿延看来,自己虽然没有亲见卢沟桥的惨状,但事后也听说了南苑激战和佟麟阁、赵登禹等壮烈牺牲的故事。
南苑激战,战况之激烈,从日军《大陆史书》中可见一斑:&日本军在空军的掩护下,进攻南苑和西苑,在这里守卫的是支那名将赵登禹。战斗是在雷雨中爆发的,尽管日军进攻猛烈,当时赵登禹防守十分坚固,几经阻战,无法轻易将他拿下,轰炸和炮击不断,此战惨烈至极。白刃战到处发生,如同铁石一般的坚阵,终于在下午1点左右,被日本军完全攻占。天空中停留着几点残云,士兵头上出现了阳光,地面上到处都是战死的尸体,这仿佛是一场白日下的噩梦。&
噩梦已然过去,醒狮正在崛起。&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目的是希望还世界一个真相。&中国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副秘书长马正群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李楚悦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沟桥事变又称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