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技术的传承具有怎样的特点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使用次数:0
入库时间:
阅读下列材料: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一文中,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如“人弃我取,我取我与”等。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强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
(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
(3)说说手工业世代传习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根据所学说明司马迁时代,官府是怎样“与民争利”的?
(1)官营手工业、民(私)营手工业、家庭(田庄)手工业。
(2)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
(3)手工业成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汉武帝时代,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状态特点以及对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材料和教材知识全面客观地回答。
@Coo备课中心f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历史试题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言小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17:53:0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简介开始:此内容文章属于《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栏目,以上内容为《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试题 17:53:05》简单介绍,正文正式开始》》》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历史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 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下列考古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猪骨骨核 B.贮粮窖穴 C.稻谷遗存 D.炭化谷粒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芸芸。……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北京地区流行过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4.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有( )①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④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5.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包括( )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②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地主土地私有制④国家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战国时期租佃经营就已产生C.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租佃经营方式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D.宋代租佃经营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7.下列有关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始于北魏 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的土地 C.这一的实行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现象,使农民的生活相对稳定D.隋唐两代不但继承了这一制度,而且有所发展8.某地出土一张明代地契,该地契反映当时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可能包括(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B.争取到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C.减弱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佃农的地租剥削已经非常轻9.“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 C.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山东、山西10.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11.唐朝诗人张籍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多次战乱,人口南迁 B.少数民族政权开发南方 C.两晋时期在南方的开发 D.民族融合12.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A.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13.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讥” B “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 “苏湖熟,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沙”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 )①南迁人民带去的技术是当时最先进的 ②出现在国家分裂或战乱中 ③随政治中心迁移而迁移 ④南方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 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 从征役制到幕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D 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16.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 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③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18.明朝实行禁海政策,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交流 B.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C .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进行反清斗争 D.造船技术落后,不适应远洋航海19.下列对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部分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还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B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 C萌发了资本主义因素 D在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2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职业“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21.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丛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C海上运输业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22. 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条件是:(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奥斯曼土耳其人阻断了传统商道C天文地理知识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D欧洲贵族、商人、地主对贵重金属的追求23.以下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①巴西成为西班牙最大的殖民地 ②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以美洲为主 ③葡萄牙人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④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居住权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24.关于工厂制度的有关叙述不妥当的是:( )A.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B.工人受严格纪律约束,又受到精密机器的支配,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C.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的剥削本质决定其最终被淘汰出历史舞台2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整个革命的进程时间缩短 D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26.“帝国主义列强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 B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C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缩小 D列强推行武装干涉,殖民地国家完全失去独立27. 洋务运动之所以说是失败,主要是因为它:( )A没有学到洋人的长技 B没有实现清政府富国强兵的愿望 C没有能发展资本主义 D时间很短2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 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D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29. 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战期间,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 B为了侵华战争的需要服务C 支持汪警卫伪政权的经济发展 D为了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经济需要30.下列符合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的发展的史实是:( )① 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②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③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④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二、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共6分) 材料一:白居易《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机梭声札扎,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材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 (4分)32.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属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 材料四:“工之子恒为工。”(《国语•齐语》)“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1) 材料一中“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2) 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7分)(3) 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33.阅读下列材料:(共17分)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3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3分)(2)材料二反映出来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分)(3) 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高一历史月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7181920CBCCADCDDCAACDBABDCBDDBDBBBCBC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31.(1)以“男耕女织”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小农经济。(2)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②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 ③小农经济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32.(1)丝帛。纺织业原料由丝变成棉。因为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2)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发展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经营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3)特点:父子相传。根源:小农经济的狭隘性、封闭性。33.(1)反映的社会现象: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本质:资本主义萌芽。(2)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了阻碍作用。(3)“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出自:链接地址:/show/37050.html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特点与作用——中国手工业文化传承方式研究之一--《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1期
“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特点与作用——中国手工业文化传承方式研究之一
【摘要】:在中国手工业社会中,"父子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手工业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之一。尽管这种传承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使手工业文化源远流长,利于中国工艺在整体上保持领先地位,利于生成一种文化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师徒关系亲密的文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426.899【正文快照】: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三大经济部门。这三大经济部门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分工的进步与发展。就三大经济部门本身来说,手工业是仅次于农业的一个生产部门,是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1]。人类在此期间创造了辉煌、丰富的手工业文化。文化具有延续性,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咸明;[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徐木兴;[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1期
张学军,孙炳芳,甲成;[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吴建新;[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彭南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张海英;[J];江汉论坛;1999年03期
万振凡,孙桂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王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钞晓鸿,郑振满;[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朱华;[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少海;[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魏文享;[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刘吕红;[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董传岭;[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翔宇;[D];清华大学;2004年
余朝阳;[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冉琰;[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王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