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越清民航大学吴桐水出事了具体什么问题

&& & &正文
邓玉娇被立案侦查
出事前一个月,邓玉娇的艺术照 《恩施晚报》供图
  汉江传媒网消息(襄樊晚报) 本报综合消息 昨日中午,巴东县公安局在互联网上通报了“5·10”案件的处置情况。巴东县公安局称,已经以涉嫌故意杀人对邓玉娇立案侦...
出事前一个月,邓玉娇的艺术照 《恩施晚报》供图
  传媒网消息(襄樊晚报) 本报综合消息 昨日中午,巴东县公安局在互联网上通报了“5·10”案件的处置情况。巴东县公安局称,已经以涉嫌故意杀人对邓玉娇立案侦查,是否自首须经法院认定。
  在情况通报中,巴东县公安局强调说,他们将秉承“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客观公正办理本案,依法接受法律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
  巴东县公安局称,关于本案的性质及相关事实情节,应待案件侦查终结后由有关职能部门依法作出认定。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邓玉娇是否自首的问题,该局认为,邓玉娇有主动投案情节,但自首是否成立,应经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作出认定。
  现初步查明:
  犯罪嫌疑人邓玉娇,女,生于日,住巴东县野三关镇木龙垭村十组8号,系野三关镇雄风宾馆服务员。
  死者邓贵大,男,生于日,住巴东县野三关镇将军路141号附72号,生前系野三关镇政府项目招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伤者黄德智,男,生于日,住巴东县野三关镇名相路146号,系野三关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
  家长:相信法律
  据《恩施晚报》讯 最近,邓玉娇父亲的手机一直关机。他说:“没想到这么多电话,有全国各地的记者,也有许多关心案件的人。手机响个不停,我就关机了。”
  尽管外面闹得沸沸扬扬,但邓玉娇的母亲张树梅并不知情,她说:“我不会上网,家里也买不起电脑。”
  案发时,张树梅不在现场。案发10多分钟后,邓玉娇给母亲打电话,要她到雄风宾馆去一下。“我当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只听到她打电话时带着哭声。我坐电麻木到雄风宾馆时,警察已经来了。我问玉娇出了什么事,她说‘那些人是畜牲’。当我再问她时,她就被警察带走了……论起辈分来,邓贵大是玉娇的叔叔呢!”
  张树梅说,邓玉娇高中读了一年后,2007年便随同伴去福建一家鞋厂打工。去年农历9月回家后,休息了一段时间。一个月前,她去雄风宾馆当服务员。
  张树梅说:“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责任编辑:叶燕萍
相关报道:&& & &正文
中远集团声明与旧金山撞桥事件无关
撞桥事件造成生态危机。图为美方人员在清除油污。
出事货轮船身上有"HANJIN"字样,显然不是中远集团的船。
  日前,众多媒体报道了“中远釜山”号货轮在美国旧金山撞上桥梁并造成严重漏油、污染环境...
撞桥事件造成生态危机。图为美方人员在清除油污。
出事货轮船身上有"HANJIN"字样,显然不是中远集团的船。
  日前,众多媒体报道了“中远釜山”号货轮在美国旧金山撞上桥梁并造成严重漏油、污染环境的事件,报道称肇事船只“属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目前被租借至韩国韩进船务公司使用”。经记者核实,这一说法并不正确。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相关人士,他们针对公众及媒体的误解进行了澄清。
  中远集团日前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声明称:“中远釜山”号货轮于11月7日与美国的奥克兰海湾大桥(BayBridgeofOakland)发生碰撞。中远集团特此声明,“中远集团(包括各下属成员单位),并非此船舶的船东、船舶管理人、经营人和船舶租赁人(包括光租和期租等)”。这一声明清楚表明,中远集团与事件毫无关系。
  中远航运股价有限公司的董事会秘书薛俊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声明中所说的内容。他说,无论是出事的船,还是船上的船员,都不属于中远集团,也不是中远集团租给韩进公司的。
  随后,记者采访了韩进公司以及香港的皇石公司(RegalStone),皇石公司相关人士承认,出事的“中远釜山”号属于该公司。
相关人员大耍太极事件依旧扑朔迷离
  记者昨日在采访与事件有关的公司时,受访人员全部语焉不详,尽量回避,这使事件扑朔迷离,许多疑点仍有待证实。
  韩进公司人员回答前后矛盾
  14日下午4时许,记者拨通韩进公司韩国总部电话,表明身份希望了解事件真相。
  记者问:“请问‘中远釜山’号是否贵公司所有?”接电话的男子回答说:“是的。”记者:“请问船员是否贵公司雇员?”电话那头一阵嘈杂,对方韩文英文并用,模模糊糊说了几句听不太清楚的话。记者再问:“船员是否中国人?”对方:“是的。”之后便不肯再回答问题,而是给记者提供另一个电话号码,称可联系到其媒体发言人。
  拨通该电话后,这一次接电话的女性英文流利,咬字清晰地告诉记者:“‘中远釜山’号不是我们的船,它属于一家希腊公司所有,韩进公司与此次事件没有关系。”她表示,船员也并非韩进公司的雇员,她对船员的情况不了解。
  哪间公司应对事件负责?
  其后,记者收到来自韩进公司发言人赵善雅(音译,SonyaCho)的电子邮件,邮件内容大意为,在此次事故中,“中远釜山”号的船主为皇石公司(RegalStone),运营商则为FleetManagement有限公司,韩进公司只不过是租船者罢了。
  船员是否内地人?
  14日晚,记者拨通皇石公司发言人达雷尔·威尔逊的电话。达雷尔·威尔逊表示“中远釜山”号确为皇石公司所有,当时船上有25名船员,均为中国人。他称自己对船员的现状不清楚,只说“他们都很好”以及“我不认识他们”。在被问到船员究竟是中国公民还是华人,以及他们的籍贯时,威尔逊一概无可奉告。而据美国媒体的报道,“中远釜山”号的船长是一名美国人。
  威尔逊称由于事故还在调查中,故他也不知道事发原因,公司接下来将全力配合调查,并负责所有的清理费用。
  “船主才是责任方”
  韩进船运公司发言人赵善雅(音译,SonyaCho)称“中远釜山”号为一家希腊公司所有,韩进公司不过是租赁方,“行船的人是希腊船主以及他们的船员”,韩进公司“跟此次事故毫无关系”。
  赵善雅称韩进公司的业务仅限于船上的货物以及部分船员。“据我所知,从法律的角度上讲,一旦发生此类事故,船主才是责任方。”她说,尚不清楚这艘货轮会在哪里和何时维修,以及什么时候开回韩国。
  “负责只因是船主”
  虽然“中远釜山”号的船主皇石公司被加利福尼亚州指名为此次事故的责任方,但该公司发言人达雷尔·威尔逊在声明中表示,这种指名与“事故是谁的错无关”,他说:“事故是谁的错显然由调查的官员决定,我们对此事件负责仅仅是因为我们是船主罢了。”
  这里所谓的“责任方”是法律上的说法,指的是应主动为清洁后事以及公开回应负责的一方。
  “从这起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故发生伊始,皇石就已经主动承担起了责任。我们会在法律要求的层面上尽量配合。”威尔逊说。
美国媒体断章取义引发误会
据业内人士估计,一些媒体将事件与中远集团扯上关系,完全是因为媒体在报道时不负责任所致。美国的一些媒体在事件发生后,仅仅因为出事船名为“中远釜山”号,就想当然地推断这艘船是中远集团的。而事实是:韩进集团与中远集团曾结成战略同盟关系,共同打造某些地区的航线,为了对中方表示友好,韩进公司将自己旗下的船只命名为“中远釜山”。
  至于事件的细节,中远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由于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清楚。
面临生态危机加州进入紧急状态
  新快报综合报道货轮失事泄漏出大量石油,对附近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加州当局目前正全力防止漏油面积进一步在奥克兰湾扩大。
  货轮出现一个很深的裂口,泄漏出约5.8万加仑(22万公升)的石油。大片油污扩散至著名的金门桥南北,至少8个海滩需要关闭。一些住在漏油地区附近的居民报告说感到头疼和反胃。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9日特地到奥克兰海湾地区视察污染情况,并宣布该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目前只有大约1万加仑燃油得到清理,该地区的16个海滩区域当日关闭,野生动物的救援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责任编辑:张仙玉
相关报道:&& & &正文
14岁女学生晕倒教室猝死 家长停尸校门口讨说法
  一名14岁的小学生课间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无法接受痛失孩子的现实。学校称发现问题及时抢救,尽力后却遭埋怨。目前,死亡原因尚无定论。
  日上午,孩子的爸爸告诉记者,他们是临西县大...
  一名14岁的小学生课间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无法接受痛失孩子的现实。学校称发现问题及时抢救,尽力后却遭埋怨。目前,死亡原因尚无定论。
  日上午,孩子的爸爸告诉记者,他们是临西县大刘乡田庄村人,女儿王雪在该校五年级三班上学,1月4日过节后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到7日晚上就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出事了,他马上赶到了县医院,可是医生说孩子不行了。好好的孩子就说没就没了。从出事到现在,没有人来告诉他们孩子的死亡原因,没有人和他们商量怎么处理。
  孩子的姑姑说,1月7日晚上,她到学校问了孩子的同学,有人说孩子摔倒在讲台边,头碰到了讲台边沿后被抬出教室的。
  王雪的班主任江老师说,当时是上晚自习前,她正准备从家里往学校走,接到了(拨打120电话的)王老师的电话,听说学生晕倒了,她赶紧赶到了学校,在安排了其他学生上课后也赶到了医院。当时家长也已经赶到了,孩子还在抢救,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死了,她一晚上也没休息,心里很难过。该生下午上课还好好的,没有发现一点异常。
  也曾到了医院的魏家贵校长告诉记者,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确实令人痛心,孩子的家长当时情绪非常激动,对他本人进行谩骂和殴打,但他能理解家长的心情。当前学校尽力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情况,希望家长能冷静下来,对孩子的死亡原因做个科学的认定,如果学校有责任,学校一定承担,但现在家长把孩子的尸体抬到学校大门口,对学校的正常秩序也造成了影响,希望家长为其他孩子考虑,合理处理事情。
  记者想从县医院了解情况,但当班的医生倒班休息,其他人无法介绍情况。
责任编辑:姜雁冰
相关报道:&& & &正文
聚焦医院检查结果互认难 73.0%受访者曾重复检查
漫画:朱慧卿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指出,我国目前所有的化验室都是医院自己的,没有统一标准,检查结果互认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你检测的结果能不能达到其他医院的要求,你的结果是否具有可信性,不同医院的医生如果按照原来的检查结果来治疗,一旦出事,医院会产生纠纷。他介绍,国外有很多小医院都没有化验室,都是集中送到一个地方检测,这个检测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协会的统一标准,结果基本都会达到要求,这样各个诊所都会信任这个检查结果。我国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着做过的医疗检查单换一家医院看病,所有的检查还得重做。对患者来说,过多的医疗检查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因素之一。我国卫生部门曾要求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但迄今为止,重复检查现象仍然严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0%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在不同医院重复做检查的情况。70.1%的受访者期待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受访者认为检查结果互认难点主要在于:医生风险大(49.9%)、部分检查结果容易产生变化(43.8%)、检查费关系到医院创收和医生奖金(37.5%)。
  65.6%受访者相信检查结果互认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担
  广州市民陈先生退休后享受职工医保,按规定每月能报销的限额是300元。3月26日,陈先生因左胸疼痛,先到广州南石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病,&医生要求进行心电图检查及胸部拍片检查。拍片检查费130多元,药费10多元。但是查不出病因,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陈先生于第二天来到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门诊。社区医院拍的胸片存在电脑里,红会医院医生无法看到,只能再次进行胸部拍片检查,费用220元、药费165元。因重复检查,陈先生300元的报销限额用完了,自付的比例很高。
  &医院拍完片后,没有冲印底片,而是存在本医院的电脑系统中。本医院的医生打开电脑能看到,但不同医院之间不能共享。&陈先生说,&不同医院设备水平和诊断水平不一样,检查的方向和重点也不一样。要是以后看病都这么费时费钱,我这样的退休人员可承担不起。&
  山东某三甲医院医生陈媛(化名)告诉记者,山东省已基本实现同级医院检查互认,但到底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由具体负责的医生决定。由于下级医院的检查效果不全、不清楚,需要再次检查的情况很多。如果只按病人手里的检查结果看病,往往容易误诊。病人换家医院看病,也是担心上家医院诊断错误。
  调查发现,73.0%的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在不同医院重复做检查的情况。70.1%的受访者赞同医院检查结果互认,17.8%的受访者不赞同,12.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对于医疗检查结果互认,65.6%的受访者表示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时间成本,58.8%的受访者认为有利于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45.4%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改善医疗服务、缓解医患关系。也有19.9%的受访者表示,为了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需要重复做检查。
  35.4%受访者建议增加对基层医院的投入
  原卫生部2010年发文要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一些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也发文要求,互认范围及内容包括一级医院对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等。卫生部门要求医院对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固醇等抽血化验,以及X光、CT、心脏彩超等项目检查结果互认。
  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难点到底是什么?调查中,49.9%的受访者认为检查结果互认对医生来说风险大,43.8%的受访者表示是部分检查结果容易产生变化,37.5%的受访者认为是检查费关系医院创收和医生奖金,35.4%的受访者感觉是不同医疗机构的检查仪器精准程度不同,30.7%的受访者担心会增加处理医患纠纷的难度,22.0%的受访者表示是医学检验资源分布不均衡,8.9%的受访者认为是存在医患沟通不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指出,我国目前所有的化验室都是医院自己的,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检查结果互认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你检测的结果能不能达到其他医院的要求,你的结果是否具有可信性,不同医院的医生如果按照原来的检查结果来治疗,一旦出事,医院会产生纠纷。
  &根据医院内部规定,检查费用跟医生收入是有关联的。这种情况在各个医院都比较普遍。&陈媛坦言,医疗检查与院方经济利益相关。
  对此,周子君表示,医院检查跟收入挂钩导致的情况是,即使检查是出于医疗方面的需要,很多病人也会怀疑是因为经济因素。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梁渊说,患者的病情是会变化的,不同指标的测量也存在不同的情况。有的时间跨度比较短,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一天之内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就要再次检查,动态监测;有的时间跨度比较长,那检查结果就可以实现互认。所以到底能否互认要看情况,不同的检查项目应该有不同的互认标准,不能一概而论。
  检查结果互认难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调查中,35.4%的受访者认为应增加政府对基层医院的投入,35.2%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34.1%的受访者表示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治疗、诊断水平很有必要,33.6%的受访者建议为不同检查项目确立不同的互认标准,33.3%的受访者认为患者要多了解自己的病情,23.4%的受访者建议合理投资并分配检验资源,25.2%的受访者表示要将医生的收入与检查收入剥离,20.7%的受访者提出研究构建统一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18.6%的受访者希望加大对医德医风的监督力度,13.9%的受访者建议物价部门核实并规范医检价格。
  梁渊认为,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应该留着供医生参考,不同指标的变化确实应该让医生完整了解,只看一次性的结果容易导致判断错误。
  周子君介绍,国外很多小医院没有化验室,都是集中送到一个地方检测,这个检测是按照国家或行业协会的统一标准,结果基本都会达到要求,这样各个诊所都会信任这个检查结果。我国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没有必要每个医院都设化验、影像中心,可以去第三方的检测中心或区域性的影像中心、检验中心集中检测。检测中心可以是社会办的,也可以是政府依托大医院办的,开放出来面向一些小医院。这样可以共享检查结果,对病人来说会减少时间、金钱上的浪费&。
  此外,周子君指出,从医疗保险方面来说,医保后台能监管到这个病人,多长时间做一次检查,有没有必要做检查。如果频率太高的话,医保后台就应该去了解,为什么要做,有没有必要做。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信息能够互通,检验结果能及时推送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要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检验结果都在这个平台上共享。
  本次调查中,51.2%的受访者在一线城市,34.9%的受访者在二线城市,11.0%的受访者在三线城市,在四线城市及以下的占2.9%。(本报记者 王品芝)
责任编辑:王炜
相关报道:&& & &正文
流动性过剩和次贷问题中的“危”与“机”
今年8月,全球股市升温,中国流动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也开始逐渐蔓延。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流动性过剩,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乃至世界金融界最关心的两个话题。
  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大多数人视...
今年8月,全球股市升温,中国流动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也开始逐渐蔓延。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流动性过剩,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乃至世界金融界最关心的两个话题。
  中国经济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大多数人视为具有极大负面效应。那么,这么多钱到底从哪儿来?又将到哪儿去?流动性过剩是否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场浩劫?
  危机中往往能迸发机遇。如果把流动性过剩问题看成一次危机的话,它对中国的机遇又在哪里呢?至今美国次贷危机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中国应该如何未雨绸缪?
  昨日在上海召开的“次按债券危机和我国流动性过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对这两个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观点碰撞中,我们也许能够获得更理性的结论。
用全球视野考量
中国流动性过剩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我国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是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过多、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从1994年到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便是“双顺差”――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2007年前7个月,仅贸易收支顺差就达到1368.2亿美元。
  曹远征认为,要缓解流动性过剩便要缩小我国的“双顺差”量。目前,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多依靠对内财政政策,这是远远不够的。曹远征指出,“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不成熟应该引起重视,从更高层次上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度是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必要思路。”
  从目前看来,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似乎并没有对我国经济产生“海啸式”的影响,而且,正是这场人心惶惶的“泡沫危机”给银行业带来了不少的业绩增长。上海银行副行长王世豪用一组数据展示了流动性过剩给银行业所带来的滚滚财源。
  截至2006年末,包括央行资产在内的我国金融资产总量已接近6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从流动量过剩问题较严重的2002年以来,每年银行的贷款数额以平均3万亿的增长幅度递增。这些数据表明了,流动性过剩给银行带来了存贷款业务的大幅提高。
  王世豪认为,它将促进银行在收费、存款、贷款等业务上的大力发展,同时还将驱使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如开展基金、托管、QDII、理财业务等。但流动性过剩将会加大银行的资金流动风险,提升银行的管理难度。“这便需要银行在产品创新上多下功夫,同时还要加大科技投入量。”
  与会专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呼吁以人民币尽快升值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曹远征特别指出:“人民币可以演变为区域性货币。要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应该用全球视野来考虑。”他大胆假设,如果人民币也可以像美元一样在多国通用,那么对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将有很大程度地推动,从而更好地缓解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认为,政府一味放慢货币上调速度,无法解决贸易顺差持续和国际热钱涌入过量问题,“政府应加大资产供给,动利率不如动汇率。”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虽然指出,“一边倒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减少我国对解决流动性过剩政策的效果”,但他认为,要消除此影响,“可以考虑较大幅度地先将人民币升值,然后在一定时期保持其汇率基本不变。”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坚持认为,“人民币应尽快强势地升值。”并且,他还呼吁应尽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钟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使得周边国家所持有的人民币可以直接兑换我国现有的美元,这使得我国对内对外计价单位一致,可以减少很多问题的产生。
中国如何应对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究竟如何?据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中资银行持有美国次按债券的规模不算小,但是由于中资银行持有的6989亿美元的美国证券中,股票仅有38亿美元,其他的几乎全部为长期债券。中资银行持有的美国长债多为最安全的美国国债,风险最高的公司债券比例不到一成。总之,此次次贷危机对中资银行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巴克莱资本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海洲指出:“这次次贷危机已经超出了金融产品问题的概念,有可能变成全球性危机,而这主要取决于美国央行怎么做。如果9月18日美联储不减息的话,次贷危机就有可能成为全球性问题。”
  从美联储上个月作出降低贴现率0.5%但不降低基准利率的反应来看,其实美联储还是倾向于认为次贷本身的问题并不大,但需要防范其导致金融机构对信贷作出不必要的紧缩。因此,与会的业内人士提出,此次次贷危机应该不会演变成一个很大的金融危机,只是一个金融产品的问题。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表示同意黄海洲的观点。他指出:“次贷危机的扩张效应是可控的,8月以来世界各国的央行之所以只是注资而不是降息,就是由于不确定此次次贷危机的冲击力度究竟会有多大。而在全球经济还处于上升周期时,金融市场还不至于马上爆发危机。”
  截至目前,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整体经济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震荡。而中国在当下受其影响机会微乎其微的状况下,应该如何提前预警?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指出:“中国千万不要因为美国出事,而忘了自己现在应该做好的事。现在会有人担心次贷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其实中国现在是货币流动性过剩,金融资产流动性不足,我们要把房产证券化资产流动性提高,使市场有更多的选择。”
  黄海洲同时指出,在次贷危机中,中国应该抓住一些机遇。首先,我们可以使人民币在次贷危机中经受考验,把人民币做大做强。其次,如果中央银行成为次债的最终买家的话,中国在外汇充沛的前提下,有资源成为实力相当的买家之一,从而拥有美国资产,这对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曹远征也表示了相同的见解。他说:“在现在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下,很有可能把人民币推出去,使其成为一种区域性货币。由此,人民币有可能成为一种溢价金融结算的工具,这对人民币做大做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责任编辑:叶燕萍
相关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借车给别人出事谁负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