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中途信仰基督教的洗礼,可以去接受洗礼吗?

基督教信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教​义​ ​相​关​文​献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怎么正式的成为一名基督教徒???就是怎么接受洗礼??_百度知道
怎么正式的成为一名基督教徒???就是怎么接受洗礼??
请信奉主的兄弟们为我解答.,不清楚形势什么的,请各位教友解答下...谢谢,但就像是新手一样..?..(最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信仰---耶和华上帝
.?顺便问问早上和晚上的祷告怎么样才可以正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怎样才能成为基督徒?
要承认在神的眼中你是个罪人,你犯了罪得罪了神。向他承认你以往在言语、思想和行为上的过错;为你曾多次忽视他的爱,任意妄为,我行我素,真诚地向他认错;并要真心放弃所有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和习惯。
要相信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为要承担你的罪。因着我们在神面前所犯的罪,我们受罚是罪有应得的。然而,耶稣亲自无条件地承担了我们一切的罪,替我们受罚。
世人会误解你、耻笑你、反对你,就象当时的人对待耶稣一样。要成为一个基督徒,表示你要接受耶稣作为你的主。换句话说,你生活的每一部分——包括工作、交友、时间、金钱——都需要遵从耶稣的吩咐。
你必须接受耶稣基督进入你生命中成为拯救你的救主、掌管你...
你说的是加入一个宗教团体,一般要先加入一个教堂的查经幕道办的学习,慢慢升级进入高级学习;嗣后、自然有人来发展你加入。
心中有主 你就是一个基督徒
! 你心中相信你就是一个基督徒
那你就说基督徒
何必要相信宗教了,只不过是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罢了。相信科学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基督教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革命与基督教信仰.doc - 基督之家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中国革命与基督教信仰.doc - 基督之家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06:04:5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革命与基督教信仰.doc - 基督之家
官方公共微信基督教信仰-初信栽培-基督教书库
&&&&这本书是作者司徒德牧师希望藉此来帮助基督教各宗派的初信者、预备加入教会的弟兄姊妹和关心个人灵命成长的信徒。他没有系统神学的枯燥乏味,却能触及信仰的核心,全面而实际,作者更以牧者的心肠向读者个人循循善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无怪乎本书英文原着亦已译成其他国家语文。事实上,本书是与另一些语文译本集合在一起,同时同他印刷出版的。当你阅读本书时,可能有不同宗派、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倍徒同时在阅读他们自己的译本呢!
&&&&华人教会虽然宗派众多,遍布全球;但在教义上基本是大同小异的。当牵涉到信仰的表达形式时,作者也尽力以超宗派的角度去处理。在论及教会礼仪(或称圣礼‘sacraments’)时,因宗派特色的缘故,有些词语的通行中文译法颇多,下列各点敬请读者留意:
&&&&1.BaPtism——在中文圣经中有将此字译作「浸礼」或「洗礼」本书则在可能范围内译作「水礼」。作者对两种形式的礼仪均加以肯定和欣赏,读者可参阅第32-33页。
&&&&2.Lord’sSupper,Communion,HolyCommunion,Eucharist——这些字作者在第32-34,130-143页中曾交替使用,为避免混淆起见,本书则在可能范围内统一译作「主餐」。
&&&&最后,作者司徒德牧师的盼望也是编者的盼望:
&&&&「无论你在属灵旅程的那个阶段,我盼望和祈求这本小书或多或少能帮助你去‘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得后书三:18)
我很高兴浸信会出版社出版CHRISTIANBASICS的中文版《基督教信仰》。
&&&&这本书在一九五八年首次出版,但现在我已经将他从新编写以切合二十世纪末和廿一世纪初世界各国和各宗派的需要。我集中于讨论那些在宗教改革运动后将各宗派教会联系起来的基督教真理和实践的核心。
&&&&我有幸有多次机会在亚洲游历于华人文化之中,所以我能够目睹华人教会的奇妙成长。这本书是我个人至诚献于建立新一代华人基督徒的礼物,并且特别是希望帮助那些准备加入教会的人。我祈求神使用这书去带领一些信徒在基督里更趋成熟。
&&&&本书在每一课之后都设有一页「学习指引」,使用方法如下:
&&&&基本指引附加指引
&&&&这是一个为短时间学习而设的大纲,这大纲是完全根据所属的课题内容而订定的。个人或小组都可以使用这个大纲,需时三十至六十分钟,视乎探讨问题的深入程度和学习速度而定。这部分是提供其他途径去学习每个课题。倘若时间许可,你可以将下列建议加入「基本指引」内使用;又或抽取其中的项目以一换—,悉从尊便。
&&&&问题研经
&&&&是根据每课内容来拟定。将你的答案和司徒德牧师所写的对照一下;如果你被问题卡住了,可以使用他的字眼去帮助你写你的答案。如果你是单独学习,可以将你的答案以笔记形式写下来。
&&&&如果你是以小组形式学习,就要一起讨论;首先停下来想想自己的答案,然后和其他组员比较。有时这种方法只需小组中有二人、三人或四人作答已很有效,而不需要全组每个人都分享。当你被邀请分享答案,或要向别人解释你的答案时,此刻那些与你有同一答案的人就自然他加入讨论了。
&&&&这里有一段较长的经文,使你对有关课题有更深入的领悟。如果当天时间不够,可以稍后研读,但要在进入下一课之前完成。
&&&&如果你是在小组中进行学习这本书,这里提供一个建议去帮助你与人分享意见和经验。这活动可以在每次小组开始时或结束时进行。
&&&&这里有更多回应神的方法,与第157-160页之祷文配合使用。
&&&&取材自第35页的经文表。检视
&&&&默记这些经文其中一部分,以致你在怀疑和受试探时得着帮助。一条个人性的、富挑战的问题将每课的主旨作总结。以一个祷告的态度将他放在神面前,并尝试诚实他作答。如果你的答案是「不」,或者「不肯定」时,想想你应该找谁交谈或应作些什么?课程导师或可用这些问题与组员个别交谈。
&&&&由第157-16O页的祷文中选出。读出所选之祷文,作为你在有关之课题上对神作出的回应。你也应尽力加入你自己的祷告。
&&&&当我决定要看一本书之前,我通常要知道作者是为谁写这本书、以及是什么推动他去写出来(或用电脑打出来)。也许你拿起这本书之时,也有同样的思想在你脑海中出现。所以就让我回答你心中的疑问吧。
&&&&当我写这书时,我脑海中有三类对象:
&&&&第一类对象就是那些刚决志相信耶稣基督的人。也许你就是属于这个类别。你刚刚做了一个义无反顾的决定,就是个人以悔改的心和信心来到基督的面前,将自己交托给他,以他作为你的救主和生命之主。这是基督徒生命绝对必要的起点,但这个只是起点而已。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一条基督徒漫长的旅程,你渴望跟随基督而不偏离,但你怎样为这个旅程装备自己?你应该相信些什么?你当怎样行事为人?你怎样才能成长?我尝试用以下的篇幅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第二类在我脑海中出现的对象就是那些准备作会友的人,包括藉不同礼仪(如水礼、坚信礼等)或其地方式入会的人。基本上所有教会都设有会籍和订定成为会友的过程,但对入会的要求则各有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对耶稣基督简单的认信就被视为有足够的条件。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有需要安排一个精心设计的课程,那时就要费煞思量了。事实上,为入会作准备的那段时刻,正是天赐良机去让我们思考在现今世代中作基督徒的意义。
&&&&第三类我想触及的对象就是那些信主年日已久的基督徒。由于他们已经成为基督徒和加入教会已经有颇长时间,他们对预备入会班所讲的内容已经印象模糊,因此他们觉得需要在信仰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那么这本书以什么作为据点?当我们出外驾驶或到郊外远足前,最好先看看他图,以便清楚知道我们要往那里去,和将会看到些什么东西,帮助我们在出发远征前能对整个他域作一次鸟瞰。
&&&&我尝试以三个范围去描绘这幅作基督门徒的他图,他们就是「慕道」、「信道」和「行道」。
&&&&初阶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先有生命才可以成长,必须先立好根基才能在上面建造,必须先掌握字汇才能成为阅读和写作能手。关于基督徒初阶我关注到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一个人怎样才能成为基督徒呢?由于人对这个问题莫衷一是,故此不能忽略。有些人以为在基督教家庭长大就会自然成为基督徒,有人靠水礼,也有人以为经常返教会,或有良好行为就是信主的明证。但是,以上这些虽然本身都很重要,却不能取代耶稣基督他自己和我们与他的个人关系,这正是新约圣经作者所强调之处。
&&&&第二,一个人怎样肯定他已经是基督徒呢?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怀疑和缺乏安全感的世代,人所能肯定的东西越来越少。事实上,那些敢言他们「知道」任何事的人,多流于冒失,甚至狂妄。然而,在这特别的课题中,我尝试去指出神已经给予我们一个稳固的立足点,作为我们得救确据的基础。
&&&&第三,我们怎样作个成长的基督徒呢?很多人在这方面的发展裹足不前。他们也许已经重生,但却从来没有成熟的灵命,在灵性上仍是侏儒。因此,在这课题中我会探讨神要我们成长的各方面(就是知识、信心、爱心和学像基督)和我们以何种途径去成长。一旦所有必须条件准备就绪,信徒成长就会成为一个渐进而自然的过程。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会从「慕道」转向「信道」,基督徒信什么和为何要信?现代流行的反理性主义的心态使到这个题目更形重要。不幸他,很多基督徒从来没有好好的去使用神所赐的脑袋去思考他们的信仰。相反地,他们却满足于一些二手信仰,使他们毫无异议他去接受他们父母或牧者,或教会传统所表达的信仰。他们又或许会依靠一些感性的经历作为他们作门徒的基础。然而不去思考,不但羞辱了那位按照他自己形像去造成我们这些有理性的人类的神,同时也使我们生命变得贫乏。其实,信仰与理性不但不会彼此排斥,反而是互相支持。如果我们不在思想(thinking)上成长(正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四:2O所写)(编者按:此节经文中和合本译为「心志」的字,在现代中文译本则译作「思想」),我们在信仰上也永不会成长。
&&&&当我们真正去思考基督教时,我们立即面对一个事实,就是基督教信仰是相信三位一体真神的信仰:意思就是说这个信仰表达对于圣父、圣子和圣灵具有同一的信心。这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人宣称对「神」有一个模糊的信仰,而看不到对耶稣基督的需要。其他人则只以耶稣基督为信仰的全部而忽略了圣父或圣灵。也有些人全神贯注在圣灵身上,而忘记了圣灵的工作基本上是见证,使我们能呼叫「阿爸!父!」和「耶稣是主」(罗马书八:15-16:哥林多前书十二:3)。所以一个平衡的基督徒信仰和生活,应能导致我们经由圣灵藉着圣子而能喜乐他亲近圣父。
&&&&第一,我们相信父神,就是那位创造和掌管着宇宙万物的主宰,我们也是他所造的,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全依赖他。透过基督,我们也是他的儿女,依赖他的恩典得蒙赦罪和不断的更新。
&&&&第二,我们相信耶稣基督,具有真正的人性和真正的神性,因为两者的证据都强而有力。他为童贞女所生,受苦、受死和肉身复活等信仰基础也是稳固的。现在我们乐意等候,他在能力和荣耀中再临,为万物带来终局。
&&&&第三,我们相信圣灵,他也是神,并且完全个人化。他不但在创造和启示过程中积极参与,并且同时分担维持宇宙秩序的任务。更特别的是,他引人归向基督,使我们能相信基督,使基督住在我们里面,并建立基督的身体,就是教会。此外,他喜爱以上述这些方法去为基督作见证。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集中在「行道」,以道德行为作为开始。当我们以登山宝训的角度重新去看十诫,就会发现两者对我们二十世纪末的生活特别有关连。基督徒的标准并无改变。
&&&&其他两课所讲的是「得恩的方法」(themeansofgrace),即是神用来磨练、加强和发展我们的一些门徒操练的途径。第一种叫「读经与祷告」,集中讲到这些操练在个人灵修中的重要他位。第二种叫「团契与主餐」,集中讲到会籍的必需性、集体崇拜和恒守主餐。
&&&&最后一个课题为「服事基督」。乃强调所有基督徒是被召去献出生命作某种服事,像仆人耶稣一样,他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参马可福音十:45)。我提议基督徒的服事有五个主要领域,就像同心圆一样,从我们的家庭和工作开始,再透过我们的地方教会和身处的社区向外伸延,又再扩展至普世的需要。
&&&&无论你在属灵旅程的那个阶段,我盼望和祈求这本小书或多或少能帮助你去「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得后书三:18)。
&&&&基督教不是什么
&&&&由于时下基督教的流传有很多错误的观念,因此我需要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很多时需要有拆毁然后才可以建造。那么,基督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种信条,但却习非成是。有些人以为,如果他们能够全情投入他将使徒信经由头到尾背诵一次,就足以使他们成为一个基督徒。我曾经与一位顾问医生交谈,我就问他心目中的基督徒是怎样的?经过一番思量后,他回答说:「一个基督徒就是一个同意某种教义的人。」但他的答案是不正确的。当然,基督教有某些特别信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有可能你同意所有基督教信仰的条文而仍然不是一个基督徒。最好的例证就是魔鬼,正如雅各所说:「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各书二:19)
&&&&第二,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套道德律,但很多人却认为他是。他们说:「其实你信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过一个端正的生活。」所以他们竭力去持守十诫,去活出登山宝训的标准,并依循那「金律」(编者按:即马太福音七:12)。其实所有这些都是美好而高尚的,但基督教的本质并不等同道德律。当然,基督教是合乎道德律的。其实,世界上最高的道德价值尽在基督教所说之爱的定律中。但我们可以过正直的生活但却仍然不是基督徒,正如很多不可知论者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三,基督教基本上不是一套礼仪,如果教派这个字的意义代表着「一个宗教崇拜的系统」和一大堆的礼仪。当然基督教有某些宗教仪式,例如福音书中提及的水礼及主餐,就是耶稣自己亲自设立并由教会执行至今,两者都是珍贵而有益的。再者,成为会友和参与教会聚会是基督徒生活的必须部分:正如祷告和读经般同样重要。但有可能我们参与这些外在的活动而仍然未达到基督教的核心。旧约先知就是经常斥责以色列人这种虚有其表的宗教,而耶稣也以同样理由批评法利赛人。
&&&&所以基督教不是一种信条(creed)、一套道德律(code)、或一套礼仪(Cult),然而这些都有其重要性。基督教的本质也不是一种理念、伦理或礼仪的系统。事实上,我们要更进一步。基督教并非单单将三者合而为一。事实上我们极有可能(虽然因为不易达致而罕见)信仰正统,行为正直,又恒守宗教礼仪,而仍然忽略基督教的要点。
&&&&约翰卫斯理的「圣会」
&&&&也许最好的历史实例,就是约翰卫斯理真正悔改前在牛津的日子。他与他的兄弟查理卫斯理以及他们相识的朋友,在1729年建立了一个宗教团体,后来被称为「圣会」(‘theHolyClub’)。他的会员好像在每一方面都值得人尊崇。第一,在信仰上他们十分正统,他们不单只相信使徒信经、尼吉亚信经和亚他拿修信经,他们也相信英国教会所定下的「三十九信条」(theThirty-NineArticleS)。
&&&&第二,他们过着一个没有瑕疵的生活。他们每周有数晚的聚会,他们改进文学修养和尝试使他们的时间表充实,他们做到每一日的每一分钟都有预定的工作。他们继而开始去探访在牛津堡和博卡度(因欠债者)的囚犯,然后在贫民区建立了一间学校:他们自己掏腰包来支付教师的费用和供应孩童衣服。他们做了很多善工。
&&&&第三,他们很虔诚。他们每周都参加崇拜,在周三和周五禁食,经常祷告,守周六和主日为安息日,和依循早期拉丁教会教父特士良严格的操练。
&&&&然而,将这些超凡的正统思想、善行和敬虔相结合,约翰卫斯理最后仍要断定自己那时还不是个基督徒。在写给他母亲的信中他承认,他的信心可能像「仆人」的信心,却绝对不是「儿子」的信心。宗教对他而言是束缚,而非自由。
&&&&在1735年,他以一个美洲殖民他牧师和向印第安人传道的宣教士身分航行至美国乔治亚州。但两年之后,他深深醒悟过来,便决定回航。他在日记中如此记述:「我往美洲去叫印第安人悔改信主:可是,谁会叫我悔改信主呢?」再者,「我在此时对自己有何认识?为何卑微的我生出这种怀疑,就是我往美洲叫人悔改信主,但自己却从来未曾向神悔改。」1。我们稍后会再提及卫斯理。
&&&&基督教是什么
&&&&这样,我们究竟还欠缺些什么呢?如果基督教的本质既不是一种信条、一套道德律和一套礼仪:然则,基督教又是什么呢?就是基督!基督教基本上不是某种体系,乃是一个人,以及和那个人所建立的个人关系。这样其他东西就可以定位了——我们的信仰和品行、我们的会籍和聚会、我们个人和集体的敬拜。基督教若没有基督,就像一个没有图画的画框、一个没有首饰的首饰盒、一个没有呼吸的躯体。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内就很简单而明确的道出这点。在形容过基督徒就是那些「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即不靠自己)」之后,他继续说:
&&&&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腓立比书三:7-9)
&&&&我们从保罗这句属于个人而又伟大的宣告里学习到,要成为基督徒,第一就是要认识基督作为我们的朋友。也许「朋友」这个词语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耶稣自己就曾使用过这个词语,他说:「我乃称你们为朋友」(约翰福音十五:15)。而所有的新约作者都在教导我们与他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彼得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彼得前书一:8):约翰则这样写:「我们也在那位真实的里面,就是在他儿子耶稣基督里面」(约翰一书五:20):保罗也见证自已是「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立比书三:8),他所说的不是头脑上认识基督,而是个人经历基督。我们都知道关于基督的事——他的出生和童年、他的职业、他的教训和工作、他的死亡和复活。问题是我们是否可以诚实他说我们认识他,而他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至高者。
&&&&保罗这里用的语调对一班经商的人是很适切的,因为他用获利与亏本的方式作陈述。这边账项上他写下以前他认为有益于他的因素——他的家谱、遗传、教养、教育、公义和宗教热诚:那边账项上他只简单写下「认识耶稣基督」。随着他小心计算比较之下,得出结论是「认识我主基督耶稣获利至钜」,其他都是亏本的。这就是说,认识基督是一种特别宝贵的经验,相比之下,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也变成粪土。这是一个惊人而又充满挑战的宣告。
&&&&得着基督
&&&&第二,要成为基督徒就是要相信基督作为我们的救主。保罗不单只写到「认识基督」,也提到「得着基督」和「得以在他里面」。他跟着用一个重要的对比去解释其意义:「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即是由服从律法而得),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去阐明他却毫不困难。一切都关乎那个「义」字。保罗所指的是什么呢?
&&&&因为神是公义的,所以如果我们要进到他面前,我们也必须是公义的,这是合乎情理的事。但我们从何处可以得到所盼望的公义,以致我们可以进到神面前呢?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其一就是我们会尝试去建立自己的公义于我们的好行为和宗教礼仪上:很多人作此尝试,但注定失败。因为在神的眼中我们「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以赛亚书六十四:6)。凡是曾经对神荣耀有过一瞥的人,都会感到目眩和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罪恶。因此,我们根本不可能使自己在神面前达到他的标准。如果我们以为自己可以,那么我们一定是对神的标准过于低估,又或自视过高,更有可能两者兼备。
&&&&相信基督
&&&&剩下惟一能在神面前得称为义的途径,就是藉着将我们的信心放在耶稣基督身上,去接受神所赐给我们免费的礼物。因为主耶稣基督他自己就曾活出过一种完全公义的生活:他自己并没有罪,因此也毋需为罪付出赎价。然而在十字架上,他自己却认同了我们的不义,他代替我们的位置,担当我们的罪孽,付出赎价,为我们死。诚然,「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哥林多后书五:21)。因此,如果我们来到基督那里并将我们的信心放在他身上,一个使人惊异又带有神秘的改变就发生了。他除去我们的罪,并为我们穿上义袍。因此,我们得以站在神面前,不是因信自己的义,乃是由于神丰富与莫大的怜悯:我们便不再穿上自己道德破烂的衣服,乃是披上基督无瑕疵的义袍。而神接纳我们并非因为我们是公义的,乃是因为公义的基督为我们的罪死了,并从死里复活。
&&&&这个真理来到约翰卫斯理那里之时,是在日。当时他正探望一个在伦敦东部艾德斯基街举行的莫拉维弟兄会的聚会(Moravianmeeting)。在会中有人读出马丁路德所写的《罗马书释义》的序言,文中路德解释「惟独因信称义」的意思。那时,在基督里个人的信心就在卫斯理心中诞生。他在日记中如此记述:「我感觉到心中有一股奇异的暖流,我感觉到我的确是相信基督,惟有基督带来救恩:我同时得到一个确据,就是他除掉了我的罪,并救我脱离罪和死的律。」2。最有果效的字句就是现在他相信「惟有在基督里带来救恩」。多年来他相信自己(他的正统信仰、慈惠工作和宗教热诚):但如今他终于将他的信仰放在基督里,他成为他自己的救主。我们也必须如此效法。
&&&&第三,要成为基督徒就是要服从基督作我们的主。保罗曾写到认识「我主基督耶稣」。耶稣的主权是今日最被忽略的真理。我们惯常将此挂在口边,并经常以「我们的主」作为对耶稣礼貌的称呼,但他仍然会如在登山宝训中问:「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路加福音六:46)。「耶稣是主」是所有基督徒的认信中最早出现的(参罗马书十:9:哥林多前书十二:5:腓立比书二:11),并且有很大的含意。当耶稣真的是我们的主,他就会带领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也乐于服从他。事实上,我们必须将自己生活中每一部分都放在他的主权之下——我们的居所和家庭、我们的性和婚姻、我们的工作或失业、我们的钱财和产业、我们的抱负和娱乐。
&&&&对基督委身
&&&&我们已经知道在本质上,基督教就是基督,是基督作为我们的朋友、救主和主的一种个人关系。
&&&&但一个人怎样以此方式委身于他呢?我建议可以采用四个步骤。
&&&&(以英文来说,为帮助记忆,他们是用A、B、C、D作开始的)
&&&&*承认(Admit)
&&&&A代表承认。我们第一步是承认(用传统的词汇)我们是「罪人」并需要一位「救主」。「罪」在圣经中的意义是自我中心。神的次序是我们首先爱他,然后爱我们的邻舍,而最后才爱我们自己。罪乃是将这次序逆转——就是将我们自己放在首位,其次是我们的邻舍(当我们方便时),然后将神放在老远的地方。我们不但没有以全人去爱神,甚至反叛他,并偏行己路。没有去爱和服事我们的邻舍,而只自私他顾着我们自己的利益。曾几何时,我们都领悟到自己的境况并全然感到羞愧。
&&&&还有,我们的罪使我们与神隔绝,因为他是绝对纯洁和神圣的。他不能与恶并存,对他不屑一顾,更不能与恶作出妥协。圣经描述神像一些使人睁不开眼的光芒和毁灭的烈火,所以他的「愤怒」(不是任何一种个人的怨愤,乃是对罪的义怒)临到我们。因此,我们最大的需要就是一位「救主」,他能连接起那将我们与神阻隔的鸿沟,因为我们自己努力建立的桥并不能使我们到达彼岸,我们需要神的赦免和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步可能是那四个步骤中最难开展的一步,因为我们发觉他使人丢脸。我们非常愿意去建立自尊和自信,并坚持我们可以处理自己的事。在这种心态之下,我们永远不会来到基督那里。正如他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即自以为义的人),乃是召罪人」(马可福音二:17)。换句话说,正如我们若不是有病和承认有病,我们就不会去见医生:同样,如果我们不是罪人和承认是罪人,我们也不会到基督那里去。那种傲然拒绝承认这个事实的态度比起其他因素,能将更多人摒于天国的门外。我们要谦卑自己并承认自救是不可能的。
&&&&*相信(Believe)
&&&&B代表相信,即相信耶稣基督就是那位我们承认所需要的救主。事实上,因为他的身分和他的工作,惟独他有资格去拯救罪人。他是谁?他是永生神的儿子,道成肉身成为拿撒勒人耶稣,是惟一的、完全的神和人。他作了何事?他以一种无私的服事态度在世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定意上耶路撒冷并钉身在十字架上。他预先宣告会自愿为我们「舍命」(见约翰福音十:11,18),并且他会为我们「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十:45)。由此他指出我们是无路可逃的罪犯,而地要牺牲他自已的生命为我们付出得释放的代价,他代替我们的位置为我们死。正如他降生时取了我们人的样式,以致他的死可以背负我们的罪和过犯。这些就是他所作的。在十字架上他以一个无罪之人的身分,去忍受我们的罪所带来的可怕刑罚,就是与神隔绝的死亡。
&&&&当然基督徒的信仰所包含的东西多过基督的个人和工作,但这两点真理是核心所在。当然我们也难以理解耶稣神人二性与代罪的死亡(以神学名词来说,就是道成肉身和赎罪)的神秘性,所以我们要在有生之年继续深入探求内里意义,也很可能探索至永远也未可料。但我们仍然有足够的资料去显示福音的一些不争的事实:神的儿子成为拿撒勒人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而死,从死里复活显明他的大能。就是这些真理使他有资格拯救我们这些罪人;没有其他人具有此等资格。
&&&&*三思(Consider)
&&&&C代表三思,即三思一下耶稣基督要成为我们的主和救主。他诚然是「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见彼得后书三:18),我们没有权可以将他一分为二,接受一半而拒绝另一半,因为他既有要求也有付出。他带给我们救恩(赦免和他圣灵释放的能力):他要求我们定意和完全的忠贞。
&&&&基督也呼召我们去悔改。这并不是单单的后悔,一种模糊的悔恨和羞愧感觉:悔改乃是一个决定性的回转,从神所不喜悦的事物中向神回转。悔改也不单是一种负面和只与过去有关的事:悔改乃是包括在以后的日子里决定走基督的路,成为他的门徒,去学习和服从他的教训(比较马太福音十一:28-30)。他告诉他同时代的人说,他们必须计算跟从他的代价。他重申除非我们愿意将他放在首位,甚至先于我们的至亲、我们的抱负、和我们的财产,否则我们便不能成为他的门徒(路加福音十四:25-35)。他呼召我们要全然忠诚,低于此标准就不行。
&&&&*行动(Do)
&&&&D代表行动。头三个步骤可以在头脑上进行。我们承认是罪人并需要一位救主: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来到世间并为我们死,成为我们的救主:我们也三思过他要成为我们的主。但到现在,我们对于这事一些行动也没有,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去问一个在当日五旬节群众问彼得的问题:「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使徒行传二:37)。又或者更详细的如腓立比的狱卒问保罗和西拉的问题:「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使徒行传十六:30)。答案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亲自来到耶稣基督那里去,恳求他的怜悯临到我们的身上。承认我们需要一位救主是一件事:将我们的需要缩减至基督、和相信他就是来到世间为我们死的那位我们所需要的主,是另一件事;我们跟着就要求他作我们的救主和我们的主,这个个人委身的行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了。
&&&&使我对这事更清楚的一节金句(很抱歉他说那是在我领受坚信礼之后约年半),相信也是很多基督徒喜欢的金句,他是耶稣基督自己说的:「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示录三:20)。耶稣描述自己好像站在我们紧闭的心门外面,他叩门,目的是引起我们注意他已来到:并表示他有进来的意图。跟着他加上一个应许,就是如果我们开门,他会进来并与我们一同坐席,亦即我们与主彼此团契的那种喜乐的满足程度,堪与一个筵席相比。
&&&&这里我们带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曾否向基督打开我们的门?我们曾否邀请他进来?这个正正是我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因为理性上来说,我一生已经相信耶稣,但却是在门的另一边。我经常努力去透过匙孔发出我的祷告:我甚至徒劳无功他将钱塞在门底下试图安抚他。我已受过婴儿洗礼,愿意接受坚信礼,我上教堂,读我的圣经,有崇高的理想,想做好人和行善。但这段时间,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与基督是咫尺天涯,将他摒诸门外。我知道一旦门开了,就可能会有重大的后果。
&&&&我十分感激他令我能够开启我的门。现在回顾过去五十多年,我发觉到那一个简单的步骤改变我整个人生方向、路程和生命的质素。同时,恐怕有人会曲解我所写的,我觉得有需要作出三个否定。第一,「决志信主」或向基督委身并不一定需要有一种强烈的情绪相随,因为我们的脾性和处境各有不同,所以经历各异,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尝试使他们变成千篇一律。就个人来说,我未曾看过灵光一门或听到雷声大作,我的身体也没有被电极的感觉,我并没有感觉至什么。但在我打开心门的第二天,我知道一些难以解释的事已经发生在我身上,随着年、月、日,甚至十年渐渐他过去,我和基督的关系乃是稳步加深和成熟。
&&&&第二,委身于基督并不是终结,我们还要紧紧跟从他,因为我们还要寻求在基督里成长。但我们有一个不能省略的起点,就是你作见证说:「我归向基督,我为我的罪悔改,我拒绝罪恶」。第三,虽然你知道自己已经归向基督,而你却忘掉你何时何日作出这个决定时,这并不要紧。有人记得决志日期,有人不记得。问题重点不是在何时,而是我们是否真的已经相信基督。耶稣称我们基督徒生命的开始是第二个「诞生」,这个类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例如,我们并未意识到我们的肉身出生时的情况,若非父母告诉我们,我们也会永不知晓自己的出生日期。我们虽然不记得出生的情况,但我们知道我们已经生出来的原因,是在于今日我们正享受着这生命,这生命必定是有一个诞生作开始的,这与我们新生命的诞生很相似。
&&&&作出这些澄清之后,我回到那个基本问题:耶稣基督在门的那一边?他在门内抑或门外?如果你不肯定,我建议你快些弄清楚。有可能你所做的就像用墨水填写铅笔字般重复,但这问题太重要了,不容模棱两可。也许你要找一处不受骚扰的地方独自去思想,你也可以重读「委身基督」这部份。跟着,如果你已准备采用我上列的四个步骤(A-B-C-D),你就可以用下面的祷文祈祷:
&&&&主耶稣基督,我承认我犯罪得罪神和其他人,并且偏行己路。我为着我的自我中心而悔改。
&&&&我感谢你,因为你为我而死的大爱,代我背负了我犯罪的刑罚。
&&&&现在我向你打开心门,主耶稣啊,求你进来!
&&&&进来作我的救主,洁净我,更新我。进来作我的主,管理我。
&&&&藉着你的恩典,我会忠心服事你,与你其他的门徒有相交,终我此生。阿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FromTneJournalofJohnwesley,entriesfor24thand29thJanuary,1738.
&&&&2Journal,entryfor24thMay,1738
&&&&第一课学习指引
&&&&基本指引附加指引
&&&&问题研经
&&&&1.虽然基督教的中心点不是一种信条、一套道德律或一套礼仪,但没有这些你可以成为基督徒吗?腓立比书三:4-14。
&&&&2.你怎样向你的一位非基督徒朋友解释基督教的中心点?小组
&&&&3.你认为你是何时和怎样对基督委身的)你是否一委身就知道,抑或稍后才知?每个人都应向其他人介绍一下自已的一些基本资料。用「我是……」引伸出三个不同的资料。尝试讲一些你其他组员不知道的事情。
&&&&应许回应
&&&&基督悦纳我们——启示录三:20;约翰福音六:37。静静他重看第25页的终结祷文,在每一段之后稍停片刻,仔细思想明白这段的意思之后才看下一段。你可能已经对耶稣说过类似的说话,但再次肯定和再对他说一次也无妨。
&&&&祷告检视
&&&&第158页第5项——为持守信仰生活。你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委身的基督徒吗
&&&&当我们向耶稣基督打开心门并邀请他进来之后,我们怎样肯定他确已进来了?我们已经接受他,但他有否接受我们呢?有一些人坚持说我们永不会知道,只能作最好的盼望。另一些人警告我们,宣称自己知道是犯了骄傲和放肆的罪。但知识是重要的,正如一首古老的阿拉伯民谣指出:
&&&&不知者却不知其所不知,是为愚者:远离他。
&&&&不知者却知其所不知,是为无知:教导他。
&&&&知者却不知其所知,是为沉睡:唤醒他。
&&&&若知者知其所知,是为智者:跟随他。
&&&&新约圣经清楚应许我们有一个确据,这确据并不是与谦卑水火不容的。打开其中任何一处,都能呼出一种宁谧、喜乐信心的精神,但可惜这却是今天很多基督教会所缺乏的。保罗曾写信给提摩太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后书一:12)。特别在约翰书信中常常充满着有关什么是「我知道」的确据,例如,「我们知道,我们是属神的」(约翰一书五:19)。事实上,约翰告诉我们,他写这第一封书信的主要目的是要让他的读者知道,他们的确据立足点之所在:「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约翰一书五:13)。对于那些以为永生等同天堂的人,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永生」的意思是耶稣所开展的生命新纪元,本质上包括了透过耶稣基督认识神(约翰福音十七:3),这永生在该一刻开始并在天家里得以完全实现。基督徒的确据是包括这两方面的。
&&&&有几个原因解释为何需要确据。第一,如果神想我们现在拥有和享受永生(耶稣毫无怀疑他教导过),那么他一定同时想我们知道他已经赐给我们永生,因为我们不能享用一些我们不知道而已经拥有的事物。第二,圣经常常应许我们心灵得平安,但如果我们的意识令我们忐忑不安,而我们又没有神赦免的确据的话,我们永不能享受平安。第三,基督徒的确据是帮助其他人的条件:如果我们自己不知道的事,我们如何向别人作见证呢?
&&&&因此,我们要接受我们基督徒的出生权利,不单可以接受永生,并且可以得知有永生。我们如何得到这确据?像照相机的三脚架一样,这确据立于三点,每一点都必须稳固。
&&&&1.三一圣子的工作
&&&&基督徒确据的第一个立足点,是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拯救工作。我们需要问自己有关我们信心的对象。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已蒙赦免,并且盼望死后可以上天堂:那么,我们要相信些什么才可得到这东西呢?如果我们像一般人的回答:「啊,我是过着一种正直的生活、我经常返教会、我……」,我们就不需要继续下去。我们的答案是第一个字「我」就是了!很明显的是我们仍然相信自己。这种方法不能带来救恩确据,只带来审判。但如果我们用另外一个简单的字句「基督」回答这个问题,即是「那位为我而死的救主是我惟一的盼望」;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已经被「买赎、医治、挽回和赦免了」。有一首诗歌的歌词很贴切:
&&&&我心所望别无根基,
&&&&只有救主流血公义;
&&&&除此以外空虚无凭,
&&&&只靠耶稣救主圣名。
&&&&立在基督磐石坚固,
&&&&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我们自己的工作像「沙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我们到死也未能完成,所以我们永不知道是否已做得足够,反而肯定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和不可能做得足够。相对而言,耶稣基督就像「磐石」,因为他的工作已完成了。当他背负我们的罪时,他大声喊叫说「成了」(约翰福音十九:30)。事实上,当他「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希伯来书十:12)。坐着是一个休息的姿态,而神的右边是一个尊贵的地方,两者都是因为基督他完成了工作的结果。
&&&&「成了]
&&&&这个真理进入了一个年轻人的脑海中,他名叫戴德生(HudsonTaylor),他后来成为一位注册医生并创立了中国内他会(现改称海外基督使团,即OMF)。那时他刚刚十七岁并在度假中,他母亲也不在家。原来他母亲是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正为他的悔改而恳切祷告。他悠闲他在他父亲的图书室内游目四顾,并拾起一张单张来阅读。以下就是他自己记载所发生的事:
&&&&我……被那一句「基督完成之工作」打动了我的心……立时「成了」两个字进入了我的思潮。完成了什么?我即时回答:「一个完美无瑕的代赎和赎价,我们的罪债得以清偿,不单只为我们的罪,也为世人的罪。」另一个思想跟着出现:「如果所有的工作已经完成而所有罪债已还清。我还可以做些什么?」由此引发出喜乐的认罪。圣灵就像闪光一样进入我的灵魂,一个人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跪下,并接受这位救主和他的救恩,永远称颂他。」
&&&&所以我们的确据第一个和基本的立足点是「基督所完成之工作」,因为他是我们救恩的惟一立足点。当我们的良知控诉我们,而我们又感到被罪所压,我们就需要从自己身上转眼仰望那曾受死的基督,这样我们就会再得平安。因为我们接受神并不在乎我们自己和我们所作的,乃是完全在于基督和他在十字架上一次完成的工作。
&&&&2.三一圣父的话语
&&&&假定我们基督徒的确据的重要立足点在于三一圣子所完成的工作,我们又怎样知道当将信心放在受死的基督身上,我们就会得到赦免和接受一个新生命呢?因为神是如此说。三一圣父肯定的话语认可和保证了三一圣子所完成的工作。约翰如此说:「我们既领受人的见证,神的见证更该领受了,因神的见证是为他儿子作的……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翰一书五:9,12)。圣父接受了圣子为我们的罪所作的牺牲,又公开他将他从死里复活过来,并叫他坐在自己的右边,显明他确认他的工作。现在圣父应许将永生赐给一切相信圣子的人。这岂不是相信神的话语并非放肆,怀疑神的话语才算放肆吗?「不信神的,就是将神当作说谎的,因不信神为他儿子作的见证。这见证就是神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约翰一书五:10,11)。
&&&&因此,如果我们的确据是放在神论及基督的工作的话语上,这确据基本上就不依赖感觉。感觉往往是我们真正属灵情况的不正确的指标,他像跷跷板一般上上落落:像秋千般荡来荡去:像气压计那样高升下降,和像潮水般时退时涨。我们是一种心身相关的活物,以致我们的情绪会受到肝、肾和脾脏的影响。我们的感觉也受银行的结存、假期的来临和忧虑与责任的压力所影响。所以圣经和一些基督徒传记都描写很多神子民的故事,讲述他们怎样学会不信感觉,而只信神的应许。我们的感觉大起大落,「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得前书一:25,引自以赛亚书四十:8)。
&&&&神的应许
&&&&聪明的基督徒会尽心学习神的「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彼得后书一:4),并将他们铭记于心。当忧虑、抉择、孤单或试探来临时,我们就能够记得一个适切的应许,抓紧他,并专注于他。我在这章的结尾列出一些神的应许,你现在就开始将他们记下来,将来对你会有帮助。我要提醒你,我们必须要谨慎认清神在何种情况下作出的每一个应许,切勿断章取义的将他歪曲。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信徒所制造的「应许箱」正犯了这种错误。这些箱有很多圣经的应许,每一个应许都印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卷起来像小小的卷轴,并加上一条小丝带,然后基督徒随意抽出一个应许,而不理会这应许原本的出处。与这种轻率的方法相比,我们必须诚实他肯定,每个应许都是正确他适用在我们的情况上:这样我们才可以用一种谦卑而有信心的态度去宣称我们已得着这些应许,正是「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希伯来书六:12)。
&&&&这个就是基督徒从约翰本仁的巨着《天路历程》(Pilgrim’sprogress)的寓言中所学到的功课。基督徒和他的同伴「盼望」有一天发现身处「怀疑堡」,成为残暴无怜悯心的「巨人绝望」的囚犯。一日复一日,他们似乎无机会逃脱,直至有一晚当他们祈祷时,基督徒有一个奇妙的发现,他立即与「盼望」分享:『我实在做了傻子,躺在这污秽不堪的牢中,而我是有可能自由行走的!我怀中有一条钥匙叫「应许」,我相信他能为我开启「怀疑堡」的任何门锁叫他用这匙「门就很易他被打开了」而囚犯就「飞快逃脱了」。
&&&&神知道我们信心的软弱,因此他并不用一种条文的形式将福音的应许赐给我们:他乃是以一些可见的、可触及的记号来作应许的「服饰」,这就是我们一般所称的「教会礼仪」(sacraments)(编者按:或称圣礼)。这些礼仪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是去引出、教育和强化我们的信仰。对这些礼仪最佳的定义可能是在1662年圣公会祈祷书中的「教义问答」里找得到。根据这书所记载,教会礼仪是——一种给予我们内在和属灵的恩典之外在和可见的记号,由基督亲自制定,作为我们藉此接受同样恩典的途径和对我们保证的信约。
&&&&后面的句子我们会在稍后的课题中讨论。在这里要点在于定义的起首句,他可以被简化为教会礼仪是「一种神所赐的内在和属灵的礼物的外在和可见的记号」。类似的是在十六世纪中的一本讲道集(为教牧人员而设的讲道样本)中称这些礼仪是「可见的记号而带有应许」。再简单的说,这是「可见的话语」(奥古斯丁说)戏剧化表现出来的应许。
&&&&我们人类也使用记号去传达和肯定我们的应允。「我会忘记过去所有的一切并要与你为友」,有一个人对他以前的仇敌如此说,并伸出他的手代表一种求和好的象征。「我爱你」,一个丈夫对他的妻子如此说,并拥吻她。「我会永远为我的国家服务」,一个士兵对自己如此说,并向国旗致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很多这些外在可见的记号。我们以握手象征友谊的信约,以吻象征我们的爱,以敬礼象征我们的忠心。
&&&&两大教会礼仪
&&&&同样,福音内两大教会礼仪的用意在于他们将福音的应许以戏剧化的形式表现,并且是意图去刺激我们的信心去抓紧这些应许。在水礼中,外在并可见的记号就是水,他代表着「属天的洗涤」(‘heavenlywashing’)(一本祈祷书的用词),或者代表着透过基督的血洗净我们内里的罪。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且在福音书中就提供给我们了,还有圣灵的应许加在一起。水礼也使我们分享到耶稣的死和复活(罗马书六:3,4)。其实,一些教会较喜欢采用全身浸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种方式本身已经象征着当我们全身浸入时是与基督同死和同埋葬,而当我们从水里上来时,是与他同复活而得新生命。事实上,最早期所绘约翰为耶稣施行水礼的图画,是描绘着他们站在深及腰部的约旦河水中,而约翰正用河水覆盖耶稣的头。以我个人来说,我希望恢复这种浸和洗的混合方式,因两者一起就很明显地象征着(l)我们与基督同死同复活,(2)我们的罪得洗净,和(3)我们被圣灵充满。水象征着所有这些福音的应许,因此激发我们的信心去得着这些应许。
&&&&关于婴儿洗礼这方面2,(有些教会实行)水也是一种可见的记号和印记,表达同样的福佑。但这些福佑并不是藉此自动给予孩童,对成人也不会。这个礼仪的作用是应许有赦免和圣灵的恩赐给予他们,但是要透过他们的监护人在仪式中代表他们宣告他们的悔改和信心,和明白到他们以后会作出个人的悔改和相信。这礼仪的有效性要依赖这些条件,然后他们才会进入这礼仪中所应许的救恩的福乐。
&&&&在主餐这个第二项教会礼仪中,外在并可见的记号是饼和葡萄汁,他们是耶稣基督的死之可触及的象征。饼被擘开和葡萄汁倾倒出来是表达出他在十字架上舍身和流血的死亡。我们吃饼和喝杯是表明我们个人分享他死亡时为我们所作的事。
&&&&一次成全
&&&&「如果我犯罪的时候会导致什么结果?」,一位不知所措的基督徒有时会问。「我是否要重新再一次接受基督?」不,当然不需要。当我们向基督打开心门,并且基督进来了,神接纳了我们(圣经字眼是「称我们为义」)并一次过将他的灵赐给我们,所以我们只需一次水礼。同时,虽然我们称义是一次成全,但却是每日都要求赦免,所以我们要经常守主餐。当耶稣为他的门徒洗脚时,他可能在脑海中就有这个清楚意念。彼得对他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就回答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翰福音十三:9-10)。换句话说,当我们第一次来到基督面前,我们接受了称义的「洗澡」(‘bath’),我们全身都干净了。但每一日我们的脚会污秽,所以我们需要每日如洗脚般求赦免。如果我们跌倒,那么我们就需要跪下,求神的即时赦免。我们不需要等待下次返教会之时,甚至不需要耽延至上床晚祷之时,反而我们应该立刻承认我们的罪,记着和要求这个奇妙的应许:「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一:9)。主餐的饼和杯会带给我们一个重复可见的确据,就是藉着基督的死我们得赦免,正如我们的水礼保证我们的称义是一次成全。
&&&&感谢神赐下救恩的应许,并以教会礼仪将他们戏剧化他表达出来:他们是神的爱之表征。
&&&&3.三一圣灵的见证
&&&&如果我们基督徒的确据基本上是靠三一圣子为我们的罪而死所完成的工作:其次是靠三一圣父的话语,他应许将救恩赐给那些相信基督的人,因他曾钉身十架而死:那么第三个立足点就是三一圣灵的见证(包括内在和外在的)。
&&&&首先考虑到圣灵的内证。我们已经提及到不以感觉去相信的智慧,因为感觉是起伏无常,他们是我们属灵情况的不可靠指标。但感觉仍然在我们基督徒的确据中占一席位——不是一种飘忽无定的肤浅情绪,而是一种不断加深的信念,这就是新约圣经所论及的,是圣灵内住的工作。我们很多时过于强调圣灵对我们良心的责备和使人知罪,诚然他有此功能,但同时他也有恩典方面的工作,即如:使我们的良知得到安抚、恐惧得以平靖、并以他温柔的保证来对抗我们的怀疑。
&&&&保罗曾经在罗马书中两次提及圣灵的工作:「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五:5),和「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马书八:16),特别是当他激发我们呼叫「阿爸!父!」(罗马书八:15)。我们有否偶尔间醒觉到神已将他的爱给予我们,复和已取代了我们与他之间长久以来的张力和磨擦,而且他以膀臂围绕并托住我们呢?这就是圣灵的见证。我们有否在祷告中感觉到自己与神之间有一正确的关系,并且他以欢颜相向,和知道他是我们的父而我们是他的儿女呢?这也是圣灵的见证。他将神的爱倾注入我们的心,并使神的父性具体他让我们看见。有时他的见证是静而不显,有时却会像不同世代和不同文化的基督徒共同所作的见证——他的存在和怜悯是一个震撼的经历。
&&&&性格与品行
&&&&如果圣灵的内在见证是在我们的心里,那么他的外在见证就在我们的性格和品行上彰显出来。当保罗列举出学像基督的九种主要质素时(「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和节制」),他称他们为「圣灵所结的果子」,是圣灵使他们在我们生命中成熟起来(加拉太书五:22-23)。他因此将圣灵和我们比拟为园丁和他的花园的关系。如果花园内充满有毒的野草,这样我们就肯定那位神圣的园丁一定不在那里。但如果基督徒成圣的好果子结出来,我们就知道是园丁使他们成长的。耶稣说:「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七:16)。
&&&&神的应许
&&&&基督悦纳我们启示录三:20:约翰福音六:37。
&&&&永生约翰福音五:24:六:47:十:28。
&&&&每日的赦免约翰壹书一:9。
&&&&基督的同在马太福音廿八:20:希伯来书十三:5-6。
&&&&属神的智慧雅各书一:5。
&&&&试探中得力量哥林多前书十:13。
&&&&蒙应允的祷告约翰福音十五:7。
&&&&心灵平安腓立比书四:6-7。
&&&&神的信实约书亚记一:9。以赛亚书四十一:1O。
&&&&神的带领诗篇三十二:8-9。
&&&&帮助别人约翰福音七:38。
&&&&约翰用不同的字句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之前曾提及过他写第一封信的目的是加强真基督徒的确据:同时也驳斥错误和虚假的确据。他所用的方法是将三种试验结合起来并认真他去实行。他说,我们知道自己认识神,因为我们相信他儿子耶稣基督,因为我们服从他的命令和因为我们彼此相爱。因此真理、服从和爱就是三种试验。相反地(约翰毫不留情),我们若说认识神却否定基督,不服从他的诚命和恨我们的弟兄,我们就是「说谎话的」(约翰壹书一:6:二:4,22:四:20)
&&&&这样就很清楚看到神要求他的儿女,肯定他们是属乎他的,而不想我们仍然落在怀疑和不肯定之中。总而言之,三位一体里的每一位都有助于我们的所得的保证。圣灵的见证肯定了圣父所言有关圣子工作的话语。这三个强而有力的支柱令三脚架屹立不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r.andMrs.HowardTavlor,HudsonTaylorinEarlyYears(1911,PP.66-67.SeealsoRogerSteer;J.HudsonTaylor:AManinchrist(OMF,199O),p.6.
&&&&2我并不想在这里为婴儿洗礼的做法作出详尽的辩护,如果有人想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我建议MichaelGreen所写的Baptism(Hodder&Stoughton,1987)。我只提出三点。(1)婴儿洗礼的做法只适用于已经信主的基督徒夫妇的子女。(2)当我们记得圣经中的神是以家庭作为思考和工作的关系点时就会有意义。旧约中施行的割礼表示出信徒的子女也在神的约中(创世记十七章),耶稣的态度和教训显示出小孩子也在神国中(马可福音十:13-16),并且保罗称他们为「圣洁」时显示他们在神的教会中(哥林多前书七:12-14)。如果这是他们出生时的他位,那么以水礼作为一种外加的记号也似乎是正确的。再者,早期的「全家」受水礼(例如使徒行传十六:15,33;哥林多前书一:16)很可能包括婴孩,因为Oikos和oikia都是「全家」的意思,通常是指一家大小而包括孩童在内(比较提摩太前书三:4-5)(3)婴儿洗礼虽然从圣经中有迹可寻,但却不能以圣经作为印证,因此也不能强加施行,教会也不应该为此而分裂,反而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浸礼或洗礼。将来教会联合时,父母应该有自由去决定是否要求为他们的婴儿施行洗礼。
&&&&第二课学习指引
&&&&基本指引附加指引
&&&&问题研经约翰壹书三:11-24
&&&&1.你怎样回答一些人问:「你说你知道已经得到永生和可以上天堂是否很自大呢?
&&&&2.你怎样回答一些人问:「我想我是一个基督徒,但(a)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基督徒,而且(b)有时我怀疑这些是否都是事实?」
&&&&3.在你的生命中,你认知圣灵的见证有多少(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参页34-35)?小组
&&&&轮流每人都只用一个理由去完成下面的句子:
&&&&[我很高兴我是一个基督徒,因为……」
&&&&不要担心你重复了别人的理由。你听完每一个人的理由之后感觉如何?如果你能够想出更多的理由,可以再轮流讲一次。
&&&&应许回应
&&&&永生——约翰福音五:24;六:47;十:28。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觉得生命中五项最肯定的事情(例如:你能活着或你父母爱你)。每一项都用片刻默默反省一下——你怎样和为何如此肯定?——跟着向神感谢。
&&&&祷告检视
&&&&第158页第4项——为缺乏确据者。你肯定自己是一个基督徒吗?怎样肯定?
&&&&(如果适用)你觉得你已经准备好加入教会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洗礼的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