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城市的餐厅平面布局图是以哪个建筑为中心的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建筑设计》模拟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建筑设计》模拟试题
建​筑​师​考​试​模​拟​试​题​《​建​筑​设​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巴黎的“看与被看“ - 城市建筑|设计资讯文章 - 中国景观网
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新闻,景观设计案例
>>巴黎的“看与被看“
巴黎的“看与被看“
缔造空间的意图最终是为了组织和缔造交流――阿•拉普波特   
毫无疑问,户外生活比任何建筑构思的组合都更加丰富,更激动人心,也更有价值――扬•盖尔  看与被看存在于有人的每个角落,但是在巴黎这个神奇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看与被看的关系,不论是设计师有意还是无意,人――更加清晰的作为活的设计元素,呈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中,成为了视觉风景的一部分。本文描述的就是怎样的一类人的活动和什么样形式的行为空间,能够充分体现人看人。不论是“我”作为一个看的主体还是最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了被看的个体,都形成了一种发生在空间里一种微妙的角色扮演的关系,在视觉关系发生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也由陌生变为熟悉,由匆匆一瞥到语言交流的建立再到默契的心领神会,这一系列有趣的过程,组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真实而令人感动。笔者就以相遇、相识、相知三个部分由浅入深的将巴黎生活中人看人的活动分析呈现。
  1.相遇
  因为人的独特活动而观看。在这里,我作为一个旅游者,站在“看”的主体上,观察着周围的新世界,发现原来吸引我们相遇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各式的人的有趣的活动,无论是带有商业性质的街头表演还是凑巧碰上的集会和游行,都促使了我们来到同一个空间,纯粹的成为欣赏与被欣赏者的聚会。
  1.1集会和游行
图1(左):广场周末学生自发的演唱会(佘依爽摄) 图2(中):巴黎歌剧院前总统候选人演讲场面(佘依爽摄) 图3(右):当地民俗节日的游行(佘依爽摄)
  1.2街头表演
图4(上左):巴黎圣母院外的活人雕塑(李迪华摄) 图5(上中):国王广场上唱歌剧的女孩们(刘琴博摄) 图6(上右):巴黎地铁里职业的表演者(韩西丽摄) 图7(下左):巴黎歌剧院外有组织的流浪乐队吸引着大批的人群(韩西丽摄) 图8(下中):艾菲尔铁塔下的滑稽表演(佘依爽摄) 图9(下右):蒙马特高地的街头肖像画家(佘依爽摄)
  这些表演体现了巴黎人的热爱生活,在他们自信的演出中没有卑微的乞讨,虽然可能也会有因为生活的窘迫而展艺街头,但是更多的是让人觉得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并怡然自得于自己的幸福中。在每个堪称珍宝遗产的建筑、环境里,都有宝贵的空间得以让人们能够展现才艺,没有维持治安的保安强令驱逐以净化场所,去得到所谓的肃穆与庄严。光是这小小的一瞥就奠定了亲民的空间基调,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
  2.相识
  在经历的空间体会中,发现总会有这么的一些设计吸引着人们的聚集,无形的说服着过路者在这里停留。不一样的人因为相同的空间影响,而具有相同的视线选择。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彼此交流的视线,尝试着共同体会共享空间中的安全与舒适。
  2.1空间布局
2.1.1中央与边界
图10(左):国王广场草地旁的小广场(李迪华摄) 图11(中):卢森堡公园里的儿童游戏场所(刘琴博 摄) 图12(右):蓬皮杜中心旁的小广场(李迪华摄)
图示1:在景观方向配置需要视野的空间,无论是向外的发展还是中心的凝聚
《人性场所》对广场功能的定义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1]。图10、11都有一个显著的典型特点就是有一个中心的点,吸引人们围绕左右,这个中心的点可能是一个雕塑也可能是中心有一个沙坑,沙坑里有孩子的活动需要人的关注。图12基本上由两条级别相同的道路和两栋重要的建筑围合而成,是一个比要重要的街角位置,设计师并没有将雕塑水池作为最为主要的元素铺占满整个位置,而是留下了足够的铺地空间可以供人们在上面开展活动,一旦开展了活动就会有吸引的目光,让人驻足、停留。
图13(上左):卢浮宫金字塔前的广场(李迪华摄) 图14(上右):国王广场的现代雕塑吸引人围绕(佘依爽摄) 图15(中左):协和广场中心的喷泉水池吸引人逗留留念(佘依爽 摄) 图16(中中):贝西公园的路旁(佘依爽摄) 图17(中右):秀蒙土丘公园的路旁(李迪华 摄) 图18(下左):边界区享受的人们(网络弥士 摄) 图19(下右):街道旁享受午间休息的居民(李迪华 摄)
人们在身边环境里寻找丰富的视景和能吸引他们的“抛锚点”,无论在身体上(坐、斜靠),还是心理上(站在附近,欣赏观看),会有一种安全感和监视感的满足。所以,人们在靠近中心景观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人造物周围(长椅、台阶等)聚集,同时也被喷泉和雕塑所吸引。[1]中心聚集的多是一些年青人,他们在中心的停留会让他们具有一种被关注的感受。而在边界上,人们喜欢有距离的靠近而不是无节制的相互挤靠,明确的边界是这一类停靠活动的基础。
图示2:要求中心有引人注目的核心元素让人们能在中心区域的边界上逗留
  2.1.2围合
图20、21、23(上左、右、下右):在雪铁龙公园休息的人们(韩西丽、李迪华 摄) 图22(下左):拉维莱特公园的斜坡上的人们(李迪华 摄)
没有植物、街道设施或人的大型开放空间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恐怖的,他们更喜欢围合而不是暴露。[1]
图示3:围合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安全的需求
图24、25(上左、右):雪铁龙公园中的“盒子”(佘依爽、韩西丽摄) 图26(中左、右):蓬皮杜中心的“盒子”(佘依爽、韩西丽摄) 图27(下):卢浮宫金字塔的大厅(李迪华摄)
图示4:利用阶梯的空间错落安排,营造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
空间的划分应该清楚而且微妙,否者人们会觉得自己被分隔到一个特殊的空间。[1]在高低错落,形似多层的盒子里,人们既感觉到了属于自身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又有一种能通过视觉联系其他空间的疏通感。
  2.2设计元素
图28(上):从岸上看塞纳河的游船(韩西丽摄) 图29(中左):卢浮宫金字塔旁嬉戏水的鸭子与人(李迪华 摄) 图30(中右):在水渠玩耍的孩子(刘琴博 摄) 图31(下左):里尔火车站前的喷泉聚集了众多的人们 图32(下右):城市运河旁的人们(韩西丽 摄)
动水在视觉和音响上的吸引力是公认的。喷泉的声音和动感可以成功的屏蔽周围交通的喧嚣,同时非常有利于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环境(图31)。[1]同时,水能够为人的活动提供多种的可能,无论是自己的观望、戏水(图28、32),还是和水里的动物或是一同戏水的同伴(图29、30),都是一种有趣而且喜悦的体验。
图33(上左):里尔学院教室的内外(韩西丽摄) 图34(上右):蓬皮杜中心的个人工作室(韩西丽摄) 图35(下左):从卢浮宫向外看歌剧院大街(佘依爽摄) 图36(下右):在蓬皮杜有窗户休息的一角(佘依爽摄)
图示5:从窗户向外看的风景从来都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窗户往往扮演了一个窥视的明眼,无论是你从窗户向外看,还是你在看时他人在看你,都微妙的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看与被看得场景,中国现代诗人卞之琳有一首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个也许最能将窗户带给人的无限遐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窗户的设计上,拥有最好视景的窗户不仅仅可以为看风景的人提供绝佳的体验,更不应错过另成为一道独特被看风景的机会。
2.2.3坐椅、台阶
图37(上左):塞纳河旁依靠斜坡休息的人(韩西丽摄) 图38(上中):郁金香公园独特的设计吸引人的各种尝试(李迪华 摄) 图39(上右):亚特兰蒂斯公园的木制甲板式的休息区(刘琴博 摄) 图40(中左):拉维莱特公园吸引孩子当作玩具的座椅(网络弥士 摄) 图41(中中):澡堂博物馆外的大石头状的座椅(刘琴博 摄) 图42(中右):国王广场的黑白柱形雕塑,同样也可以当作座椅(李迪华 摄) 图43(下左):拉德方斯的弧形座椅(李迪华 摄) 图44(下中):巴黎歌剧院的阶梯(刘琴博 摄) 图45(下右):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独特的座椅让坐在上面的人也成为了风景(韩西丽 摄) 图46(下下):拉德方斯大拱门下的巨大阶梯始终吸引人行使坐的功能(李迪华 摄)
  “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视,坐有所安”[3]是古往今来“坐”这个动作的基本描述。最适于坐的形式通常也是最简单的形式,只要宽度足够,人们会聚坐在台阶和边缘上。在台阶上,人们可以同形形色色的人群接触,这种接触比坐在固定长椅上要多得多[1]。台阶、护墙、土堆和花池等非正式的辅助座椅在没有人的时候,不会显得空旷,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座椅形式[1]。
城市的本质是生活――刘易斯•芒福德   视觉的交流已无法满足我们的好奇,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在感召我们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真正的品位一座城市也就是这样生活中的相濡相沫吧。
3.1生活方式
图47(上左):艾菲尔铁塔下草地上嬉戏的父女(韩西丽 摄) 图48(上右):和当地居民一起游戏(韩西丽 摄) 图49(中左):偶遇并参加当地人的婚礼庆祝(佘依爽 摄) 图50(中右):公园里供孩子运动的滑坡(李迪华 摄) 图51、52(下左、右):巴黎的咖啡馆生活(韩西丽、李迪华 摄)
  欧洲人具有漫游、散步或是频繁光顾露天咖啡馆的传统,而座位前人行道上的景象是吸引人们坐下来小憩的主要因素。[4]在巴黎的街道里,咖啡馆几乎随处可见,人们也不避讳自己相对私密的休闲或是用餐时间有来往的行人打扰,抑或是更增添了他们休闲时的兴趣。
图53(左一):塞纳河旁拍照的孩子们(韩西丽 摄) 图54(中一):巴黎歌剧院里被征服的游客(李迪华 摄) 图55(中二):旅游大巴上的游客们(李迪华 摄) 图56(右一):塞纳河游船上拍照留影的游客(佘依爽 摄)
  旅行中的我们也成为了他人镜头中的主角,在这样的一个吸引人的空间里,任何活动都能牵引他人的视觉关注,尝试着语言的沟通,心有灵犀的忽视陌生感,让人始终被一种安全、亲切、自由的感觉环绕,这就是一个空间真正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物质环境的构成对于社会交往的质量、内容和强度没有直接影响,但建筑师和规划人员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4]因此,在一个设计能够改变机遇的前提下,借鉴巴黎的成功案例会是一个很必要的学习。
只有走出来,置身于真实的世界中,摆脱电视、网络带来的虚幻,才能切实的观察身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际关系,这种经历才是一个真实个体体会生活的唯一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反过来支持这个不断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世界中城市生活的繁荣。[1]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ClairCooperMarcus),卡罗琳•弗朗西斯(CarolynFrancis)编著俞孔坚等 译.人性的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5、45页   [2]爱德华•T•怀特著.林敏哲,林明毅译.建筑语汇[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页   [3]刘永德,(日)三村翰弘、川西利昌等,建筑外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46页   [4]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7页
[图] [图] [图] [图] [图]深度解读巴黎的城市色彩之美(组图)_新浪城市_新浪网
深度解读巴黎的城市色彩之美(组图)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坐落在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摩登、格调、高贵、罗曼蒂克几乎成为巴黎的代名词。同时巴黎也是法兰西文化的象征,拥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巴黎整个城市建筑布局与建设的恢宏气势及协调和谐是笔者所考察过的欧洲城市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
埃菲尔铁塔夜景。
  “只有法国这样的国家才能创造巴黎。”
  恩格斯
  巴黎曾被拿破仑夸赞为是“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在笔者心目中,巴黎的美,不仅因为它拥有收藏无数艺术珍宝的卢浮宫,庄重神圣的圣母院,雄伟壮丽的凯旋门,奢侈繁华的香榭丽舍大道商店,而且还包括附着在这些经过无数岁月洗礼,并承载法兰西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墙体表面以及其他城市构成元素的颜色。总体上看,巴黎城市建设是由新旧两个城区组成。
  巴黎老城区主要是以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各个时期的老建筑为主。在色彩规划与建设上,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普通民宅,在城市色彩规划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除个别现代建筑物,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等外,建筑墙体基本是由亮丽而高雅的奶酪色系粉刷,而建筑物的屋顶以及埃菲尔铁塔等则主要是由深灰色涂饰。为此,奶酪色系与深灰色系就成为了巴黎的标志色彩。这令人们无论走到城区的哪个角落,只要看到这两个色系都会明确无误地知道自己是身处巴黎。而简单明了、整齐划一的颜色,也使得巴黎在欧洲众多城市色彩建设当中显得出类拔萃、独树一帜。过去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总是把法兰西民族定义为一个浪漫的民族,然而在巴黎城市色彩的选用上,“浪漫”的巴黎人则显得如此朴实无华。在巴黎街头行走时,笔者的脑海里总是不断地回响着法国文学家纪德对古希腊艺术的评述:“单纯的高贵,宁静的伟大”。巴黎城市的色彩之美,笔者认为同样具有如此的美学意境!
  从地理角度来看,由于巴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常年阴雨连绵,鲜见阳光,于是不知哪位富于想象的文人墨客给巴黎起了一个“爱流泪的女人”的绰号,而选用光感十足的奶酪色,也可以看出色彩规划者的“独具匠心”。
巴黎曾被拿破仑夸赞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起巴黎市政府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进行颁布。另外,在巴黎城市规划与建设上,其主管部门是文化部而不是建筑部,这种做法或许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从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法国政府对城市历史、文化、艺术,特别是对城市建设的尊重。由于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人马对城市中每一条、每一栋古老建筑进行修缮、洗刷美化,因此今日的巴黎市容市貌,给人一种“读你感觉像三月,读你千遍不厌倦”的感受。
  巴黎老城区在建筑色彩应用上的又一个特色就是许多老建筑都装饰着璀璨耀眼的金色,如亚力山大桥上的人物雕像,拿破仑墓的拱顶,卢浮宫和凡尔赛的门栅栏等,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它们更是金光灿灿,并与建筑用色相互辉映。金色的应用,也把巴黎曾经作为法兰西历代皇城的辉煌历史展示得淋漓尽致。通常,这些被涂饰了金色的建筑、雕像等都与帝王将相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常常与构成巴黎基调的深灰色做匹配,从而更增添了金色的魅力。斗转星移,如今这些历史陈迹早已经成为巴黎城市色彩交响曲中一个最具华彩的乐章,也是最吸引国外游客眼睛注目的城市颜色。据说,当年德国人对法国人将宝贵的黄金用在建筑上的做法曾是大为讥讽。几个世纪过后,熠熠生辉的金色却将巴黎点缀得更加美丽迷人,并充满神圣性。如此看来,法兰西民族的色彩想象力永远都是其他欧洲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另外,开往巴黎戴高乐机场的高速路两侧的护墙、交通指示牌、以及机场建筑内外装修的主色调也都是由各种黄色调构成,如墙面的灰黄色、登机标志的柠檬黄色、交通指示牌的中黄色等,因此无论是对来访者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巴黎的色彩之美,还是离开者在最后一刻告别巴黎,黄色调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香榭丽舍大街。
  巴黎新城拉德芳斯位于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的延伸线上,被称作“巴黎的曼哈顿”。那里集中了法国最大的20个财团中12家的总部,许多外国大公司总部设在拉德芳斯。拉德芳斯是巴黎政府为了缓解老城区的办公、居住、交通等压力于20世纪60年代末筹划,并于80年代建造而成的一个与老城区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新型城区,摩天大楼林立是其突出特征。该区的代表性建筑是丹麦著名建筑设计师奥托?斯普瑞克森设计的新凯旋门。巴黎新城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巴黎的现代化风采。
  在色彩规划与建设方面,拉德芳斯极富创意,而且大气恢弘。该区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以当时流行的金属、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构成,造型洗练,体积感强。色彩多为明朗冷峻的色调。因此,整个市区具有鲜明的工业时代的美学特征。不过,巴黎新城一些局部的色彩表现极富韵味与想象,如新凯旋门前右边建筑台阶上由马赛克嵌饰的彩色格墙花池,以及新凯旋门后的五彩现代雕塑、红色的拱桥等,类似于迷彩效果的椭圆柱建筑等。其中,在国内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法国著名色彩设计大师、色彩地理学说的创建者让菲立浦朗克罗教授在此也曾留下过辉煌一笔。他在为新凯旋门右侧的“四季商业城”进行外观色彩设计时,在建筑物的入口处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渐变的绿色,从而使这座建筑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个性。据朗克罗教授后来回忆,这一做法的初衷是为了让到此购物的人们能够在钢筋水泥丛林当中感受一些自然的气息。在拉德芳斯的色彩规划与建设中,由于色彩设计师和建筑师们注意了点缀色的巧妙应用,致使拉德芳斯的色彩不但不显得单调呆板,反而是呈现出一种在冷峻中见绚丽的特殊艺术效果,法国人擅长驾御色彩的天赋在此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国内在兴建新城区的过程中,是否可以在色彩规划上从巴黎新城建设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城市色彩之所以能够给人秩序井然的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城市色彩管理制度中规定,各个临街店面只能将一层作为其施展商家色彩魅力的区域,而一层以上建筑部位是不能随意设立广告或公司标牌等的。即使有之,颜色也不显眼。如此一来,在城市主体色调的背景下,城市色彩自然就会显得既统一和谐又丰富多彩。而在此方面,国内显然与国外存在着巨大差别。目前国内城市“色彩污染”以及“花”与“俗”现象加剧的三大“罪魁祸首”(建筑、广告、灯光)之一,就是铺天盖地、五颜六色的城市广告。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巴黎等国外城市广告色彩管理方法的话,我们赖以栖息的城市就会减少一份杂乱与喧嚣,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城市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笔者认为以巴黎为代表的欧洲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上最大的特点是既尊重城市的文化传统,如许多建筑是二战后重新按原貌复原的,是“修旧如旧”(梁思成语)。同时又能够结合自身地域、城市功能以及发展等需要予以特定的色彩建设。因此说,一个城市的色彩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深思熟虑的产物。总之,今后要将国内城市色彩建设纳入有序的规范当中,参照国外关于城市色彩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巴黎街头设计独特的建筑。
  扩展阅读
  荷兰阿姆斯特丹:富足清凉的调子
  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拥有交织如网的运河系统的“水上之都”。以河流两岸由三四层的老建筑色彩为主调构成的阿姆斯特丹色彩比起其他欧洲城市色彩来,明显具有明度偏低、色相偏暖、饱和度适中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是由欧洲人自古以来就极为钟爱的咖啡色、酒红色、棕橙色等组成。由于这些颜色总体趋于暗淡、瑰丽和温暖的视感效果,所以整个城市的色彩感觉就像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成熟、富足、安逸,充满无穷的力量与魅力。另外,寒冷阴凉的气候也使由厚重而温暖的色调构成的城市色彩具有了一层地域性的应用涵义。阿姆斯特丹自17世纪荷兰独立以来一直是欧洲著名的文化与艺术之都。直至今日,人们依然能够从阿姆斯特丹城市色彩上寻觅到当年曾经对欧洲绘画艺术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16世纪至19世纪的佛兰德和荷兰画派色彩风格的踪影。
  德国科隆:购物天堂的颜色
  科隆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闻名遐迩的科隆大教堂,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与古老的灰赫色教堂相对照的那充满活力、动感以及浓厚现代气息的城市色彩,色谱主要由各种饱和度较高的颜色组成。科隆在城市色彩应用方面的与众不同,应该与其自古就是欧洲一个重要商业与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息息相关。“天天赶集到科隆”这句谚语直到15世纪还挂在欧洲人嘴边,可见当年这座被欧洲人称为“购物天堂”的城市是何等风光。翻阅一下人类发展史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注重经济活动以及制造业的发达城市势必都离不开鲜艳色彩的衬托,因为只有借助它们才能将商业气氛营造的更加鲜明,给人一种热闹非凡的感觉。
  威尼斯:温暖的主基调
  威尼斯的城市主色调主要由土红、肉桂等建筑颜色构成,因而城市色彩呈现出了温暖的调性。同时为了避免色彩太单调,又运用了小面积的与暖调、灰浊的颜色呈对立关系的艳蓝色,如宝石蓝、孔雀蓝、湖蓝、天蓝等颜色。这些颜色主要被统一应用在靠近码头、岸边的船栓和当地著名的“刚朵拉”小船蒙布等上。
  伯尔尼:充满人情味的颜色
  伯尔尼的城市主色调是浅灰绿色。采用冷色调作为城市的主导色并不多见,但是瑞士首都伯尔尼却使用浅灰绿色作为城市的主色调。由于墙身采用浅灰绿色、屋顶采用灰红色,整座城市显得平和、幽静,充满人情味。
  美国住宅:用法律来管理色彩
  美国城市中住宅楼整体色彩基本趋于一致,外墙很少用涂料和贴面砖,大部分采用彩色水泥装饰砖,基本颜色以灰色、浅棕色、乳白色等为主。以纽约为例,早期许多住宅楼由于用色不当,以至城市主色调出现混乱,市政府不得不用法律来加以限制,此后一个城市基本选用一种主色调,由环境署加以监测。(来源《旅游纵览》)
更多关于 &的新闻  10:04:45
  10:58:35
  14:02:10
  12:19:08
  09:48:55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1
经​典​的​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平面布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