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山工作三年是矿长,会得尘肺病能活多久吗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国安康杯竞赛网
& 正文显示
全国估计100多万矿工患尘肺病 死亡数是矿难3倍
&&&&这几年频频发生的矿山安全事故,让人们揪心,然而,实际上有一个比矿难更可怕的死亡阴影,正笼罩在矿工头上,这就是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的尘肺病,据统计,我们每年因为尘肺病死亡的矿工人数,是矿难死亡人数的三倍,和矿难比起来,尘肺病称得上是看不见的杀手。我们的记者前不久去了北戴河国家安监局尘肺病康复中心了解了情况。&&&& “五颜六色”的肺&&&&在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的手术室,医生正在给一个患有尘肺病的煤矿工人洗肺。 &&&&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副院长张志浩:“现在已经开始往上泛黑色的灌洗液,特别浑浊,特别黑。”&&&&无色透明的生理盐水进入这个煤矿工人的肺部,几分钟后洗出来的液体就变成了黑色,仔细一看,能清楚地看到液体里面都是黑色的煤渣,医生告诉记者,这位尘肺病人的肺部分已经被煤炭粉尘堵塞,如果不把肺里的煤灰洗出来,他的肺将逐渐纤维化,变成象石头一样坚硬的肺,从而不能呼吸,危及生命。&&&&张志浩:“这是加压后第四次的灌洗液,比往次更黑,通过加压通气,它把肺脏里积存的粉尘都搅拌起来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从病人肺部灌洗出来的液体还是混浊的,医生告诉记者,病人一般要灌洗10到14次,直到灌洗液变为无色澄清为止,在另一间手术室,医生同时在为一位石英沙矿的采掘工人洗肺。&&&&张志浩:“他这个灌洗液中主要以岩尘为主,他的混合液是乳白色的。”&&&&张志浩告诉记者,由于尘肺病患者的工种不同,从他们肺部灌洗出来的液体颜色也不一样。&&&&张志浩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个死于尘肺病的煤矿工人的肺的标本,肺已经变成与煤炭一样的黑色。&&&&张志浩:“正常人的肺脏应该是粉红色的,是非常柔软的,解剖出来以后,如果把其中的水分晾干,再拿斧头砍都砍不动,所以叫石头肺。”&&&&专家告诉记者,所谓尘肺病,就是矿工长时间在高粉尘环境下工作,吸入大量粉尘而导致的,尘肺病的治疗现在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是一种终身不能治愈的职业病,病情最严重的尘肺病患者,呼吸会十分困难,最后都是跪着死亡,让人惨不忍睹,那在我国究竟有多少煤矿工人患有尘肺病呢?据卫生部通报,截至2005年,中国的尘肺累积病例60多万例,其中来自煤炭行业的病人接近50%;,仅煤矿工人就有14万人死于尘肺病,每年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这只是国有大型煤矿的病例数,不包括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尘肺病要远远高于国有大型煤矿,全国估计有100多万矿工患有尘肺病,而且每年还在以1.2到1.5万人的速度增加,100多万人就意味着每1000个中国人里头,就有1个尘肺病患者,更为不幸的是,这患者中间有2/3是没有进入职业病救助范围的农民工,在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记者就见到不少农民工卖掉了家里的一切到这里治病。&&&&33岁的下甘溪,卖掉家里唯一的耕牛,贷款3000多元,从贵州天柱县来到这里洗肺,在发病前,他在煤矿和金矿做过10年的钻工,今年6月,他感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和胸痛。&&&&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刚:“经过我们诊断,这个病人是心肺三期合并肺结核,基本上就不能灌洗。”&&&&医生告诉记者,灌洗肺部可以减轻和延缓尘肺病人的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命,如果病人不能灌洗,最多还能活3到5年。&&&&记者:“这次你丈夫不能洗肺,怎么办呢?”&&&&下甘溪妻子:“我心里难过得很,也不知道怎么办,自己要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心里很难过的,就是想哭,不知道该怎么办。”&&&&同下甘溪一样来自贵州天柱县的徐文生告诉记者,尘肺病患者的死亡已经给他们村庄造成很大的恐慌。&&&&贵州天柱县邦洞镇村民徐文生:“那时候我听说死了很多人我心慌啊,连续的那个消息,连续地听到死,都在我们附近。”&&&&记者:“都是多大年纪?”&&&&徐文生:“都是三四十岁。”&&&&陈刚,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在救治尘肺病人几年的时间里,他接待了无数自费来治病的农民工,他告诉记者,到这里治病的农民工几乎都是借钱贷款、或者把家里的房子、土地和牲口卖掉来治病的,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这样一本登记本,本子上记录了农民工患者的详细情况,在本子里记者发现,这些农民工大多数来自金矿和煤矿分布比较广泛地方,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陈刚:“非常严重,现在他们的尘肺病已经波及到一个村子,有时一个村子都是尘肺病,而且都在二期以上,这样的病人生命没有希望。”&&&&来自湖南安化县石板村的农民工曾萼平告诉记者,他们村的青壮年都在煤矿做矿工,90%以上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尘肺病,村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尘肺病村。&&&&湖南安化县清塘镇石板村村民曾萼平:“我们村得这个病的人有一百多人。”&&&&记者:“是多大年纪的?”&&&&曾萼平:“都是三十多岁,死的有四个,晚期的有五六个,不能治了。”&&&&尘肺病 矿工的“天敌”&&&&尘肺病这个隐形杀手对矿工的危害,曾萼平告诉记者,他共有十几个患有尘肺病的老乡一起来北戴河洗肺,而这些患有尘肺病的人,都曾在乡镇小煤矿和个体煤矿做过掘进工和挖煤工,3到10年之后,他们的身体出现了相同的症状: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全身无力,后来他们才知道这就是尘肺病,他的家乡过去因为贫穷而出名,现在是因为尘肺病人多而出名。 &&&&天还没亮,曾鹤书激烈的咳嗽声就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越来越严重的尘肺病,使他整夜无法入睡。&&&&湖南安化县清塘镇石板村村民曾鹤书:“现在吃饭都很费劲,就是出气不畅,这里就堵起了,吃一口饭歇口气才行。”&&&&39岁的曾鹤书看上去象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1983年,年仅15岁的他就随同村里的伙伴到广东韶关、本地的久泽坪和落水洞等矿区挖煤,那时他挖煤挣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家里能买得起一块钱一斤的大米。&&&&曾鹤书:“我们这里就是没有经济来源,挖了煤为了买粮食吃,我们这里也是买粮食吃,产量不高。”&&&&种的粮食不够吃,每年的收入全家不到500元,而当时曾鹤书挖煤一天就能挣5元钱,15岁的他靠挖煤养活着一家7口人,2000年32岁的曾鹤书用挖煤挣来的钱盖好了新房,并娶了媳妇,然而,结婚才几个月,曾鹤书发现自己胸闷、咳嗽和呼吸越来越困难,到医院检查,他才知道自己得了尘肺病,新媳妇得知曾鹤书有尘肺病后,马上离开了他。&&&&曾鹤书:“媳妇就跟我离婚了,她看我得了这个病不行了。”&&&&为给曾鹤书治病,全家已经欠下了上万元的债,越来越严重的尘肺病使曾鹤书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如今家里的重活全部由年迈的母亲和手臂残废的弟弟承担,为了全家人的生活,曾鹤书的二弟曾鹤才不得不继续去小煤矿挖煤,养活全家。&&&&曾鹤书母亲:“他弟弟挖煤挣钱养家。” 记者:“你知道你哥哥的尘肺病也是因为挖煤得的病,你不担心你以后也染上这个尘肺病吗?”&&&&曾鹤书弟弟:“担心现在也是没有办法嘛,到外边去打工找不到工作,只能挣这个苦钱。”&&&&当地流传一支曲子叫《十月花》,讲述的是一个苦命的女子的故事,曾鹤书常常在病痛的时候拉起它。 记者:“为什么喜欢拉这支曲子?”&&&&曾鹤书:“我不是也是命苦吗,没办法了,想起自己的命运没办法了。”&&&&同曾鹤书一样感到苦命的还有村民吴四元,年仅33岁的他,已经是尘肺病晚期,记者到他家采访时看到,吴四元从坎下的房子走到坎上,这段路不到5米,吴四元竟走了5分钟,歇了两次才走上来。&&&&湖南安化县清塘镇石板村村民吴四元:“我现在得了这个病,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我大概估计我这个病,自己只有两三年活命了。”&&&&当年吴四元的哥哥带着15岁的他,走出贫穷的家乡,到广东、福建等地去挖煤,在90年代初期,他们就盖起了全村最好的楼房,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40岁的哥哥就被尘肺病夺去了生命,现在吴四元也得了严重的尘肺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了年迈的父母身上。&&&&看着人去楼空的房子,年迈的母亲常常老泪纵横,痛不欲生。 吴四元母亲:“文照啊,妈想你啊,你的命好苦啊。”&&&&在石板村,近两年被尘肺病夺去生命的就有6人,他们死亡时的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村民们告诉记者,由于贫穷,全村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到煤矿挖煤挣钱,现在有百分之十的人已经确诊患有尘肺病,而出现症状没去确诊的则更多。&&&&记者:“你们都是尘肺病患者?” 村民:“是啊。” 记者:“一、二、三、四,五、都是?” 村民:“对。”&&&&记者:“我数了一下大概有十几个,都是尘肺病患者,都是你们石板村的?” 村民:“是啊,还有很多。” 记者:“你们大概算算有多少?”&&&&村民:“大概有几十个。” 记者:“得尘肺病的年纪最大的有多大?” 村民:“ 年级最大的30几岁。”&&&&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农民工都是在全国煤矿生产最旺盛的时期去煤矿挖煤,他们做矿工的时间最长的有20多年,最短的也有一年,他们为什么会得尘肺病,他们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石板村的村民基本上都在安化县煤矿比较集中的久泽坪、落水洞和锹溪等地的乡镇和个体煤矿挖煤,记者对这些地方的一些煤矿进行了调查。&&&&记者“你是这个煤矿的工人吗?” 湖南安化县落水洞煤矿农民工:“对。” 记者:“你是做什么工种?” 农民工:“我是挖煤的。”&&&&记者:“挖煤那个粉尘严不严重?” 农民工:“肯定严重了,那个灰尘满洞都是,连人都看不见。” 记者:“你们在井下怎么感觉那个粉尘很厉害呢?”&&&&湖南安化县久泽坪八矿农民工:“粉尘很厉害的,舌头都是墨黑的。”&&&&井下的煤灰究竟大到什么程度?矿工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的?记者在井下看到,随着掘进工人手中钻机的转动,飞起的煤灰很快淹没了一切,至今仍然在个体煤矿挖煤的农民工曾鹤云向记者这样描述井下挖煤的情景:&&&&曾鹤云:“挖煤时那个煤灰很大,你看不见人,一米之外看不见人,只能看见那个矿灯,才知道那里有人来了,鼻子里面那个煤灰堵得很多的,吐出的痰都是黑的。”&&&&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工人在高粉尘的环境下作业,煤矿应该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尽量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那么,煤矿在这方面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呢?&&&&湖南安化县久泽坪八矿农民工:“没有。” 记者:“比如说防尘口罩。” 农民工:“没有。”&&&&这些在煤矿挖煤的农民工告诉记者,由于煤矿没有采取任何防尘措施,他们挖煤时即使屏住呼吸,也很难阻止煤炭粉尘进入他们的肺部。&&&&农民工:“有两天不去挖煤了,吐出来的痰都是黑蒙蒙的。” 农民工:“你十天不去上班,鼻子里都还有很多泥巴。”&&&&农民工在这种高粉尘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患上尘肺病,2004年,国家把尘肺病纳入工伤保险,要求企业在与矿工签定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对矿工进行招聘前、招聘中和解聘时的身体体检,并为矿工交纳工伤保险,以保证矿工在患上尘肺病后能享受职业病待遇,那么,这些个体和乡镇煤矿是怎么做的呢?&&&&记者:“你进煤矿的时候,煤矿有没有跟你们签定劳动合同?” 湖南安化县落水洞煤矿农民工:“没有。” 记者:“那你怎么进来的呢?”&&&&农民工:“我们有一个包工头。” 记者:“有一个包工头带着你们进来了?” 农民工:“对。” 记者:“不用办任何手续吗?” 农民工:“不用。”&&&&记者:“他们在这里工作一年时间、几个月时间,要不要送他们去医院做体检、检查?” 湖南安化县久泽坪八矿矿长吴运秋:“检查,没有,都没有检查的。”&&&&记者:“走的时候体检吗?” 吴运秋:“走的时候也不体检。”&&&&矿长告诉记者,煤矿从来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到这里来挖煤的农民工与煤矿的关系很单纯,矿工挖一吨煤,煤矿给30元到50元,挖多少给多少,不干了,打个招呼就可以不来了,当记者问及煤矿有没有给矿工缴纳工伤保险时,矿长这样回答记者:&&&& “没有的,没有缴保险的习惯,我自己也没有入保险。” &&&&健全劳动保护制度 预防尘肺病&&&&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认识了很多身患尘肺病丧失劳动力的农民工,尽管当初出门打工的时候,他们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但现在他们的结局却都是同样的悲惨,2003年,全国产煤17.4亿吨,其中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就占9亿吨,占全国产煤的一半多,而这些煤炭都是全国各地的农民工挖出来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被发现患有尘肺病,他们到哪里去讨说法呢?谁来为这些得病的农民工买单?&&&&曾鹤书在患尘肺病之前,曾经先后在安化县久泽坪煤矿、落水洞煤矿做过8年掘进工,他很希望象国有煤矿的矿工一样获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在老乡的陪同下,他来到益阳市劳动保障局寻求帮助。 &&&&益阳市工伤保险科科长陈若平:“如果是正规企业,第一到卫生部门申请职业病鉴定,发放证书后,再到劳动部门申请职业病待遇。”&&&&曾鹤书原来工作过的煤矿是乡镇煤矿和个体煤矿,他不知道这些煤矿算不算正规企业,他也不知道煤矿有没有缴纳工伤保险,但是他还是怀着一线希望,按照劳动部门的要求,来到益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申请职业病鉴定。&&&&益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生李宝林:“现在如果你要做职业病诊断,一个要单位提供一个证明,然后带上你的身份证这些东西。”&&&&煤矿还能给他开证明吗?曾鹤书已经离开工作过的煤矿10年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曾鹤书首先来到他曾经挖过煤的久泽坪煤矿,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已经关闭的井口,当地老乡告诉他,煤矿已经被查封了,于是,曾鹤书找到另一个工作过的煤矿落水洞煤矿,让他感到失望的是,他先后去了三次都没有找到煤矿的负责人,正在上班的落水洞煤矿的这些矿工们告诉记者:&&&& “他躲避了,找到他也没用了。”&&&&这些工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查出来有尘肺病,煤矿都不管,曾鹤书是十年前在这里挖煤,煤矿更不会管,更何况落水洞煤矿现在卖给了个人,已经不是当年曾鹤书打工的集体煤矿了,益阳市劳动保障局工伤科的陈若平科长告诉记者,象曾鹤书这样既没有与企业签定劳动合同,又不是仅在一个煤矿做矿工,要让企业配合确定他的职业病待遇难度太大。&&&&益阳市工伤保险科科长陈若平:“象你这种乡镇企业又变成民营企业,而且断断续续在那里做事,这种情况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处理。”&&&&我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乡镇个体小煤矿,在井下挖煤的农民工矿工又有多少,他们有多少已经患上尘肺病?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统计数据,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不断增加的农民工尘肺病患者,他们的治疗经费成了头号难题,200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成立,同时启动尘肺病康复工程,一年多来,这个原本只面向国有煤矿的尘肺病人的基金会,在众多农民工的病痛面前,也开始救助一些在个体煤矿患病的农民工。&&&&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秘书长李玉环:“我们目前所募集到的资金,基本上是来自国有煤矿的大企业,从小煤矿目前募集资金比较困难,那么我们救助的对象,目前也包括那些来自小煤矿的尘肺病患者。”&&&&虽然基金会极力抽出部分资金救助农民工患者,但是李玉环告诉记者,基金会成立一年多以来,募集到的资金仅有4000多万,对于众多需要救助的尘肺病患者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李玉环:“募集资金相当困难,仅仅靠北戴河疗养院一家,每年如果做上4、500例,要把全国煤矿20多万的尘肺病患者都灌洗一遍,需要4、500年的时间。”&&&&李玉环告诉记者,实际上,早在2004年国家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就已经把尘肺病患者纳入工伤救助,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尘肺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然而,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个省市区,真正把尘肺病患者的治疗纳入到工伤保险基金来支付的,仅有吉林省一个省。&&&&李玉环“尘肺病的治疗,最根本的出路在于,一定要把职业病纳入到工伤保险费来支付。”&&&&实际上,尘肺病预防的难度要远远低于治疗的难度,只要相应的劳动保护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完全可以避免,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卫生组织早在1995年便建立了全球消除尘肺病项目,目标是到2030年消灭尘肺病,只要我们真正尊重工人包括农民工的生命,这样的目标不难达到。&&&&半小时观察:肺不是煤灰的过滤器&&&&在那些缺乏劳动保护措施的巷道里,煤矿工人只能用自己的呼吸系统、用自己的肺来过滤煤灰,直到有一天他们的肺被堵塞得像一块密不透风的石头。 &&&&当众多农民工走下矿井时,它们只知道出卖苦力可以换来几个钱给家里买些柴米油盐,他们不知道缺乏劳动保护的工作环境会夺去他们的生命,当他们感觉到呼吸困难时,一切为为时已晚,他们的生命就要走向终点。&&&&我们应当制止这种悲剧继续蔓延,我们本来有各种防治职业病的法律和规范,但这些文件只放在相关部门的文件柜里,有谁拿着这些文件走下矿井,要求那些没有保护措施的煤矿立即停产?&&&&有统计表明,2005年,全国1600万用人单位中,接受职业卫生监管的单位仅仅7.5万户,也就是说平均210家单位只有一家接受卫生监管,在我国,职业卫生技术力量十分有限,全国用人单位健康监护覆盖率不足50%,很多企业通过轮换工人、临时雇佣等来降低职业病危害防护成本并逃避法律责任。&&&&及时、早期发现职业病是是抵制高风险职业呼吸性疾病的重要防线,但我国的职业健康监护系统非常不完善,全国 601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全年仅体检近200万人。&&&&我们不能让工人用肺来过滤成吨的煤灰。我们在建立防护制度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特别是要加强对作业场所的执法监察,要明确企业是责任主体,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特别是高风险企业的监督。另外,要尽快加大工伤保险的覆盖面,设立专门的经费,用于对企业法人和职工职业安全健康的培训和监护,与职业病巨额治疗康复费用比,前期预防投入效果要高得多。(供稿: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主编:周人杰 记者:曾晓琳 摄像:毛云李 欧阳秉辉) &&&&责任编辑:廖朦&&&&
Copyright& .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安全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10543号 客户服务电话:010-&& Email:这就是矿工们所戴的口罩
罗家平拿着他的“疑似尘肺”病历,轻飘飘的一张纸似有千斤重。
4月6日,春暖花开。但是,这个温暖的天气却不能让宣城市水东镇的罗家平的心情暖起来,和罗家平在一个煤矿工作的16名工友以及当地另一个煤矿的21名同乡心情也一样。
埋在他们心中的疙瘩是,他们现在胸闷、气喘、胸口疼痛。去年经过统一检查,包括罗家平在内的这38名煤矿工人被初步诊断为疑似患有尘肺。今年他们去医院再次检查,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却始终没有拿到最终的鉴定结果。
如今,当地煤矿即将关闭,如果确诊,事后的赔偿该怎么落实?这使得罗家平和工友们十分担心。
就在不久之前,罗家平的另外两名工友被确诊为二期矽肺——尘肺病的一种。看着这二人逐渐变黄的脸色和消瘦的身体,38名“疑似尘肺”者更添焦虑。
38名矿工被查出“疑似尘肺” 去年查出“疑似尘肺”
4月6日,宣城市飘起小雨。
“胸闷,吸不进气,有时候胸口疼。”40多岁的罗家平指间夹着一根香烟,但迟迟没有点燃,说话间不间断地咳着。
在罗家平的家外,成片的油菜花金灿灿的,开得十分酣畅。在罗家平的家里,坐着同为宣城市水东镇东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的7名工友,气氛沉闷。
这些人和罗家平年龄相仿。在他们称之为“东源矿”里,罗家平和工友们都在一线工作,有的是爆破工人,有的从事井下挖掘,至少都在“东源矿”干了十几年。7个人说,他们和罗家平有着同样的症状。
据介绍,2010年9月,省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了一次职业病检查,“东源矿”的17名工人被矿上告知,经检查,他们被统一诊断为“疑似尘肺”。
罗家平是这17人中的一员。他说,病症带来的疼痛始终无法摆脱,让他们揪心;但更让他们揪心的是,他们基本上无法再干重体力活了,他们原本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目前,除了罗家平的症状较为严重,无法继续工作外,17名“疑似尘肺”工人中的16人仍在“东源矿”工作。
而在水东镇的另一个矿——“南阳煤矿”里,有21人在2010年9月份的那次身体检查中被查出“疑似尘肺”。
矿企关闭后找谁索赔
罗家平是干了十几年的老爆破手。早在2005年他即发现身体不舒服,但是没有引起重视。
还没等到统一体检的报告,2010年9月,因为身体实在撑不住了,罗家平自己去医院检查了一番,查出“疑似尘肺”。和罗家平同样私下里去其他医院检测的工人有多名,均被检测为“疑似尘肺”。
但是,他们都称自己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尘肺。因为,在此之前,同在“东源矿”的两名工人被确诊为患了职业病:二期矽肺,他们的病症与该二人的症状一样。
刘先锋等仍未被确诊的人最关心的是何时能够确诊是不是尘肺。按规定,是否确诊为尘肺,需要在专业的机构鉴定。职业病鉴定机构应在两个月之内给出鉴定结果。
“我们把病历都送到了宣城市人民医院,但是现在都过去两个多月了,仍没等到结果。”刘先锋等工人说,他们被矿上告知,没有确诊将无法进行下一步赔偿事宜。
在等待中,“疑似者”对于自己身体的担忧与日俱增。同时,眼前的现实也让他们很担心。因为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按照规定,最迟2011年6月,水东镇的“东源矿”、“南阳煤矿”都将封井。这意味着在封井之后,“公司就不在了,假如鉴定结果在公司关闭之后出来,那时候找不到人怎么办,找谁索赔?”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据工人们介绍,宣城东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矿井两口,年产煤4万吨左右,工人130多名。
工人们称:“在2010年9月统一组织身体检查之前,‘东源矿’没有发放口罩以防粉尘。同时,在深近500米的井下作业时,本来需要进行降尘的作业也没有进行过。”
虽然之后发放了口罩,但是,“口罩根本不起作用。”说完,一名工人拿出一个口罩。记者看到,这个口罩是由两块薄海绵垫和一块布组成。“其实用一个小时就完全黑了。作用肯定有限,还能吸粉尘到嗓子里,进入肺里。”这名工人说。
工人们说,即使这样的口罩也并不是想用就用。“一个月就发放3个,有时候连带子都是断的。”工人刘先锋说,有一次他找矿里的干部要求换一个口罩,“对方当时说爱用不用。”
矿长:高危工种总要有付出
4月6日16时许,记者来到宣城市东源煤炭责任公司。矿长杨维成不在,记者于是电话联系了他。
对于该矿17名疑似尘肺工人,杨维成表示鉴定结果出来之后,该承担责任的,矿上将按规定承担。
对于工人们反映的矿上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杨维成说“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为何还会一次性发现这么多的疑似尘肺工人。杨维成直接称“不知道”。之后,杨维成解释“就像喝酒一样,我也不知道哪个喝多少量会醉,高危工种总有危险,总要有付出。”
监管:安全防护时好时不好
段佑政,是水东镇负责全镇煤矿生产安全的安全员。他称,几周之前自己才获悉镇上出现如此多的疑似尘肺患者。“没人告诉我。”段佑政说,他每周都会到矿上巡视。
矿上的生产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没有?“时好时不好。”段佑政说,“就像人一样,不会永不犯错。”
对于这些“疑似尘肺”工人担忧煤矿关闭之后索赔难的问题,段佑政说“无法给出什么承诺。”但是,其表示,将尽到政府的责任,积极帮助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医院:15日前出具鉴定报告
据了解,罗家平等人在得知初诊为“疑似尘肺”之后,即向宣城市人民医院提交了职业病鉴定申请,但时过两个月,鉴定结果仍然没有下来。
什么原因耽搁了鉴定结果的出炉?4月7日记者来到了宣城市人民医院。
该医院医务部主任许圣云解释,该医院从2006年获得宣城地区职业病鉴定资质,不巧的是,罗家平等人的申请送到时,该院的资质已经到期,正在向省卫生厅提请重新办理,同时,培训人员也需要时间。
据介绍,4月6日,该医院已经派人专程赶至合肥,经过协调取得了资质。“最迟在4月15日之前,出具鉴定报告。”许圣云说。本报记者 姚庆林 文/摄
■相关链接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
表现除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常见有消化功能减弱等。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热线电话:(024)  集团总机:(024)  QQ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尘肺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