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音的观音寺庙图片是什么样子的。

普陀山南海观音
寺院名称:普陀山南海观音
所在城市:舟山市
所属教派:
寺院主持:
寺院人数: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举世无双——普陀山南海观音
南海观音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主体为一尊高33米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像,气魄宏大,雕制精巧,世所罕见。系近妙善法师主持修建。
日,“海天佛国”普陀山喜适盛世,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普陀山佛教协会隆重举行开光法会。观音宝座前总计5200平方米的礼佛光场鲜花似锦,人山人海,宝像上空四朵大圆彩球翩翩起舞,呈现出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仁德法师、副秘书长倪强居士、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修法师、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龙安定先生、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处主任茅临先生、副主任严紫娟女士等,应邀出席了铜像开光法会。
普陀山南海观音铜像是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亲自发起,报经国家宗教管理部门批准后,由海内外佛教界捐资建造的。铜像工程于96年4月正式动工兴建,历时一年半竣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702所负责铜像整体结构和内部支撑设计;洛阳铜加工厂以其雄厚的技术和设备实力,负责铜像壁板制造和现场总安装以及表面防腐保护等工作;舟山船厂负责承制主、副钢架制作及现场组装焊接工作;刘大为先生及陈氏兄妹等艺术大师,以其高超的造型艺术为我们塑造了南海观音的完美艺术形象。因此,该工程是集设计、艺术造型、异型制造、焊接、表面保护、几何形态、测量、建造工艺等多学科新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工程。观音菩萨仿金铜像高20米,主钢架总高度19.4米,面部含金量6.5公斤。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谓印,双目垂视,眉如新月,大慈大悲,神韵尽出。铜像地处观音眺、南天门之间,面朝大海,与洛迦山隔海相望。整个工程设计充分体现了海、山和铜像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宝像造型则尽现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柔美,形像端庄,线条流畅,金光闪闪,无将以海天佛国宗教艺术的一大瑰宝被载入史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欣喜的为“南海观音”提笔题字。
上午8时正,当主持人戒忍法师宣布南海观音法会开始时,天空刹时间雾开云散,太阳如同是跳跃而出,诸多瑞像一时齐现,信徒顶礼膜拜,很多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口中默念南无观音菩萨.........
在这热烈的气氛中,妙善大和尚首先讲话。他说,南海观音铜像将成为“南海佛国”史上空前的建设创举和杰出标帜,成为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新时期佛教事业崭新面貌的有力见证。成为四海来宾慕名朝礼的观瞻的一在圣迹。他表示,将以此为动力,为把普陀山建设成为一流的佛教名山和圣地而再创辉煌。净慧法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讲话并宣读了中国佛教协会发来的贺电;舟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爱世在会上代表市政府向南海观音铜像的落成表示祝贺;新加坡李木源居士代表来宾也在会上讲了话。
妙善大和尚、净慧法师、仁德法师、惟青法师、龙安定副会长、茅临生主任等为南海观音宝像剪彩。接着,妙善大和尚主持了佛像洒净及开光仪式,来自海内外的5000多位来宾观瞻了观音铜像,参观了大佛功德等建筑。至9点30分,南海观音开光法会功德圆满,但仍有几千人久久不愿离去,希望能更多的注视观音菩萨的慈容,感受观音菩萨的慈光……
妙善大和尚为开光大典礼特作《南海观音开光法语》:
宝陀岩上大悲尊,相好光明转金轮,婆心切切施无畏,万众景仰万古存。
震旦普陀洛迦,地处南海,道续西乾,经云:“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既云圣人所居,故而瞻礼如潮,因兹梵宫遍布,钟磬相闻,可谓宝纲交光,运台共观。时适中华崛起,象教重兴,南海观音铜像应运落成,国事家事,频传佳讯!仰见宝像凌空,海众欢腾,龙天齐赞,谨延诸山尊宿,共为开点灵光。且道大士心光、身光,两皆具足;智光、慈光,照耀无量;既今开光一句,又作么生道呢?
真如界内不染尘,佛事门内万法生,悟得三谛归一贯,不妨朱笔点虚空。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普陀山三大寺庙拜佛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8页¥1.0023页免费19页免费2页免费24页免费 7页免费16页免费6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2下载券16页免费43页免费157页免费50页1下载券
普陀山三大寺庙拜佛方法|普​陀​山​三​大​寺​庙​拜​佛​方​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字号:大 中 小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6/b_vip_C0FFFF613CD3F69D9AA1BD.jpg" border=0>
上山了,山坡平缓。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6/b_vip_90C1A241ED825F4C74541.jpg"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4/b_vip_5D99DAEB7EBC8DCBAE2B57A.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4/b_vip_D80EEE0B0.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7/b_vip_31C997BEC21DB599D3C8F.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5/b_vip_75F6F14489C0BEAA91C6651.jpg" border=0>
&&& &到了普陀岛上。下面是淡蔚蓝色的大海。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5/b_vip_1BA4DC661D3DD3DA7B32.jpg" border=0>
&&& 山上寺庙很多。第一次烧香处。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5/b_vip_0BE8A362C075284CEC6C0933FFB3E482.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1/b_vip_BFCC1A01A6CBDF.jpg" border=0>&&& 墙上石雕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5/b_vip_CA7F09C149F42CD13D92EA5E.jpg"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5/b_vip_AC8EEF6FB719.jpg" border=0>
&&&& 都要摸一摸,从龙头摸到龙尾。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0/b_vip_469A57ACA0CB0D0D14575.jpg" border=0>
不肯去观音院介绍
&& 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归国,途经莲花洋,触礁受阻,由潮音洞旁登岸,在当地张姓居民住宅供奉,这就称“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如今古庵早废,1980年在原址重建,2001年再次扩建。院前有大士桥、澹澹亭、光明池、抗倭石刻、潮音洞,构成院、亭、桥、池、碑、洞一组精致景点。&&& 现殿内供仿唐式十一面观音像,寺院西侧筑"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内塑日本33座供奉观音的寺院主尊。  
&不肯去观音院导游;
&&& “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云和岛屿青未了,梵杂风潮音更多。第一人间清净土,欲寻真歇竟如何。”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1/b_vip_E13CDFA3DADF60CA8AA37D8D.jpg" border=0>
&&&& 说是以前有一僧人,在此,上山带的香烧完,还有一尊佛没有香烧,于是他把衣服撕下布条,蘸上油,缠在手指上,点燃当香烧。
&&& 为了制止后人有此行为,立此碑。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6/b_vip_BB5F5A683FCE7B9BA969D117.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6/b_vip_C632FD71F9AB1C8CC5C16EABAB2932DE.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5/b_vip_AADBA51B.jpg" border=0>
&&&& 这几个字是有说法的,只好放进来。人太多,没有想到拍进个头顶。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0/b_vip_2BCFFAA1E.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755/b_vip_C3CE841D799D.jpg"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1/b_vip_2EFD86EBAA352A82DC0BA7B9AD8AA34A.jpg" border=0>
&&&& 自己喜欢这个台阶。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1/b_vip_7ED5FF7EA8D8F4A.jpg"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2/b_vip_76AAC61B2CCF7.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0/b_vip_CAACC35BB175CCCAED3CF06.jpg"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0/b_vip_6D18C4E1EB9A5648BD0AFEAC243B443B.jpg" border=0>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1/b_vip_CDBA00D892FA06F.jpg" border=0>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2/b_vip_C5F1F38D489E2B4AB1369B20DDEC1608.jpg" border=0>
&&&&& 放生池,里面有许多小乌龟。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src="/p/3912/b_vip_964EE1E5AC66CE495CC339.jpg" border=0>去拜下一坐大佛;南海观音。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去看看我的微博吧!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大 名:&&[]&&[注册成为和讯用户]
(不填写则显示为匿名者)
(您的网址,可以不填)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普陀山之董其昌墨宝
日 14:33:34
  名山佛国,大海慈航。青嶂干霄,高通梵天之上;洪涛浴日,祥开净土之场。  一柱如擎,震旦指为名胜;三山可接,方舆记其神奇。  ――――――――康熙  海天佛国涌普陀  1.普陀山历史文化  普陀山位于浙东海域的舟山群岛,素有“浙东门户”之称;普陀山久负“海天佛国”,“观音道场”之盛名。山中梵宇林立,风貌绝佳,历来都是佛子参学,游人观光的必到之所。远至公元280年的西晋太康年间,就有远道朝山者不顾风波之恶,惊涛之险,梯山万里,扶老携幼而至。唐代的时候,普陀山已成为国际性的佛教圣地。  历史上有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带着贵重礼品专程来普陀朝拜观音。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佛经,礼遇有加。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的五朝恩宠,普陀山才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  历代有不少名人和大德,也纷纷前来朝礼。陆游,赵孟\,屠隆,文征明,张岱,董其昌,康有为,虚谷,虚云,弘一,太虚,竹禅,都在普陀山居住过。他们瞻圣参学之余,流连于普陀的山水佳胜,写下了许多绝妙的诗词题刻,留下了珍贵的书画墨宝,佛教名山因为有了历代名人的名墨为之润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明代一些保卫海疆的抗倭名将,如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侯继高,以及清代康熙年间的镇海总兵蓝理也在戎马征战之暇,顶礼普陀观音。他们陶醉于海天佛国的壮丽景色之中,更加激发起保家卫国的英勇斗志。普陀山许多著名景点的题刻,就出自于这些爱国将领的手笔,秀丽的山水因此而平添几分雄壮的英雄气色。  普陀山也留下过外国政要的足迹,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一些著名的海外巨商以及知名人士,也都会在繁忙的国事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抽空来普陀山,在山环海抱的梵呗声中放松一下心情,调整一下节奏。  2. 普济寺雍正御碑  普济寺海印池边的御碑亭内,矗立着清朝雍正皇帝亲书的一块汉白玉御碑,这位没有来过普陀山的皇帝,凭着想象,写下了这么一段描述普陀山景色的文字:“普陀秀峙海耄立于天风紫涛浩瀚无际之中,尤灵秀所萃聚,宜其为仙真之所栖息。”  雍正皇帝认为,如果以大海之广大无边来看普陀山,普陀山只不过是拳头那么大小的一块石头罢了,但由于佛选名山,这里成了观音菩萨现相之场,善众皈依之地,于是它就成了可以与印度佛教圣地鹫峰鹿苑相媲美的净域名区。  3. 普陀山观音道场由来  普济禅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宝陀观音寺。公元863年,即唐咸通四年,日本国遣唐学问僧慧锷在五台山精舍见到一尊观音像,心生喜爱,便恳求寺僧让他将此观音圣像迎归日本。寺僧同意了他的请求。慧锷肩扛观音圣像来到宁波开元寺,从这里乘船回日本。当他上船的时候,本来很轻的观音像突然重不可举,十几个人一齐用力才抬到船上。当船经过普陀山时,本来风平浪静的莲花洋突然涛怒风飞,海水中布满了铁莲花,船被钉住,寸步难行。船上的人无不感到十分恐惧。晚上,慧锷梦到一个胡僧模样的人对他说:“你只要把我安放在此山,我就让风送你回日本。”慧锷惊醒,哭泣着告诉与他同行的人,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异。于是,慧锷和众人一起把观音像抬到普陀山上的潮音洞旁边,翦了许多茅草搭了一个简易的茅庵,恭恭敬敬的把观音像放在茅庵中,上船回日本去了。  被慧锷留在潮音洞旁边茅庵中的观音像,因为不肯去日本,而愿留在普陀山,所以就有了一个名字:不肯去观音。普陀山上一位姓张的岛民知道了此事后,内心感动,便把不肯去观音请归自己的家中,把房宅施舍出来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它就是现在普陀山的主寺普济寺的前身“宝陀观音寺”。这个“不肯去观音”的故事,后来被佛教称为“佛选名山”。观音自己选定了普陀山作为自己的说法道场。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不仅中国人,就连日本人和韩国人也都知道,普陀山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灵山道场。  现在潮音洞旁的“不肯去观音院”,乃是1980年在原先的无量殿旧址新建,后来又扩建而成。是为了纪念慧锷当年请像到山,并安置于潮音洞侧的事迹。慧锷也因此被尊为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开山之祖。  4.西方净苑  慧锷在普陀山开创观音大士道场事迹,在日本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唐代以后,渡海来中国朝拜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日本香客日益增多。尽管日本的观音信众,仿照中国普陀山观音道场的模式和布局。在与普陀山的环境地貌差不多的那智山建立了日本国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但是,日本信众的心还是向往中国南海普陀的观音菩萨真修之地。  1993年9月,日本国中国观音灵场会,派出第三批友好交流团朝圣普陀山,把日本国中国观音灵场会33座寺院33尊观音菩萨像供奉于西方净苑的慧锷大师纪念堂。
  5. 法雨寺  法雨寺是普陀山第二大寺,也称为后寺,面朝千步沙,背依锦屏山,建筑依山取势,分群递升。偌大一座寺院,深藏于古木绿荫之中。  气象超凡的九龙观音殿是法雨寺的主殿,整个儿从南京明故宫搬迁而来。重檐黄琉璃顶,48根大柱,内槽九龙藻井,一龙盘顶,八龙环八柱,昂首舞爪凌空而下。这种只有在皇帝的金銮殿才能见到的气势,使九龙殿成为中国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  6.& 慧济寺  慧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明代圆慧和尚在荆棘草莽中发现一块石头上刻有“慧济禅林”四个字,于是到处募化,在此创立“慧济庵”。其后兴废无常。到清末光绪年间,发展成为与普济寺、法雨寺三分鼎足的普陀山第三巨刹。普陀山因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山上各寺的主殿供奉的都是观音,而慧济寺则不同,主殿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佛。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教祖,普陀山佛教徒出于对释迦牟尼佛的崇敬,把佛祖的圣像供奉在全山最高的寺庙中,也正好与佛顶山的名称相符合。  7. 普陀山自然风光  前人曾经把普陀山胜境同西湖美景相比,道是“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山。”可见普陀胜境离不开山和海这两大要素,而尤其以海烘托出独特的景观气氛,形成山海拥抱,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  山与海的自然景观,只是普陀胜景的一个载体,它就象一位美女的身体,而使她顾盼生姿,光彩夺目,楚楚动人的,乃是佛教文化。伟大的观音精神和超然的佛教文化的点化和润泽,才使得普陀美景具有了寥阔的诗境和隽永的禅意,成为我们人类心灵的胜境和精神的道场。  普陀山大乘庵圆通宝殿有一副长联:“南海风光,不少骚人墨客啸咏经堂,诗心通佛性;普陀景色,几多绿屿青峰朝参宝刹,意境入禅机。”诗心通佛性,意境入禅机,是欣赏普陀景色的一大关键。世界上的名山胜境,或有山景而无海景,或有海景而无山景,山海合作,融为一景,已属蓬莱仙境。而将禅机和佛法化入山海经中,融山海禅于一味,则唯有普陀,仅此一家。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似乎都被佛光法雨泽被滋润一过,石非顽石,景非痴景,有一种灵性贯通其间,在在向人行不言之教而拈花微笑。  只要我们用心来观照,普陀山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山洞,每一片树叶,每一束浪花,甚至天上之清风明月,白云霞光,林间之鸟语花香,流泉净水,无不与佛心相通。我们流连于此海天佛国,观身观受观声观色,心灵就会得到净化。  因为普陀山不仅是观光旅游的绝妙胜地,这里还是观音菩萨的庄严道场,大千世界的澄明之境。  
&&& 8.& 海天佛国石  “海天佛国”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镌刻在一块方形巨石之上。这四个刚健雄浑的大字,是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书写的。这里是通向佛顶山的香云路的中段,是观赏普陀山景致的绝佳之处。千步沙,朝阳阁,百步沙,紫竹林,南海观音等普陀胜景,一一尽收眼底。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不但是一名智勇双全的武将,还是一位文心剔透的诗人。他不但精心选择了这一绝妙的观景点,还用他稳健有力的书法,给普陀胜景这一山水长卷取了一个很好的题目:“海天佛国”四个字,既点明了普陀山海天一色的独特自然景观,又高度概括了普陀山灿烂悠久的佛教文化,于是就成了普陀山的代称。说到海天佛国,大家就知道说的是普陀山;提到普陀山,大家想起的就是海天佛国。  9.& 莲花洋  欲朝普陀山,必渡莲花洋。来到普陀山,与我们耳目相接的第一道壮丽景色就是浩瀚的东海。由于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口外。这里的海水并非碧蓝,也非碧绿,而略显浑浊。普陀山又在舟山群岛的东端,面朝外海,这里的海水在季风的吹拂下。仿佛一个流动的调色盘,蓝色,绿色,黄色交融相错,就象一匹五色的彩缎,很难用一种色彩来形容。因此雍正皇帝用“紫涛”二字来比况。一个“紫”字或许能描绘普陀海水的复杂色相。总之,它与我们观念和印象中的大海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它没有那么纯粹,没有那么单调,却更符合佛教对大千世界,茫茫苦海的基本看法。  10.& 朝阳阁看日出  如果说,色相复杂的海水引发我们对复杂尘世的苦涩联想,那么,在朝阳洞看普陀日出,就会心随境迁,全然是另一种澄明的心境。清晨四五点钟,海东一道红云飞起。旭日如盘光临大千,洪涛万派,晓星几点,这个时刻,大概是天地间最澄净透明的时刻了吧?阳光乍起,心神随之爽朗;曙色初开,眼界为之宽广。虽说人生行处都应该感觉幸福快乐,但是,玉宇澄清,旷朗无尘的世界才是最最耐人寻味,最最引人沉醉的。旷朗无尘的琉璃世界,对应心中超凡脱俗的空明寂静,此时此刻,正好飞来一声悠长的梵钟。穿过林表而与低沉的潮声相与应答,便觉得普陀日出,虽无泰山日出的帝王气象,却也是人世间难得一见的大禅境,真个是:万里烟霞空色相,一天云气荡心胸;玉宇澄清无海岸,举首从容看日红。  11.& 百步沙海滨浴场  观音菩萨的道场,同时也是人间乐园。每到夏季,百步沙滩便游人如织。红男绿女,相携相伴,纵情嬉游于黄沙白浪之间,回归自然,忘机宠辱,人天同乐,皆大欢喜!  这样旷朗的海天佛国景象,不仅吸引了无数的观光客,就连久居普陀的山僧,也时不常地要来凭海临风,感受大海的大雄大力大包罗。  
12. 千步沙  从朝阳洞至望海亭,有一条绵亘近三里的沙滩,似一条金毯横铺海岸,这就是千步金沙。佛经中说,观音说法的道场是金沙铺地,菩萨走过的时候,一步一朵莲花。所以。山僧和香客,也常常来千步金沙漫步,在清光鉴影的沙面上,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古代山僧还写下了这样清新隽永的诗句:“浪影千寻白,潮痕一片青;凡心淘汰尽,黄沙净绝尘。”  千步沙的尽头是石壁f崖。相距不远有两块静卧的礁石,一块上刻写着“望海”,一块上刻写着“听潮”,就像一对千年知己,了却所有俗务之后,相携至此,一个望海,一个听潮,悠然会心处,便相视一笑,欲辩已忘言。  13.& 望海亭  望海者望到了什么?听潮者又听到了什么?石不能言而人能言。旁边悬崖之上的六角石亭,两幅近代书画名家的对联似乎替我们做出了回答。王震所书的柱联是:“四海滔滔,安得一苇航彼岸;孤亭矫矫,欲齐万岳耸南天。”这写的是望海,在一苇与四海,孤亭与万岳的对比反差中,表达了一种超越渺小和孤独、皈依伟大和永恒的决心。吴昌硕书写的楹联是:“山欲抱圆天,半偈通禅诗语佛;沙谁谈浩劫,一亭临海水朝宗。”这写的是听潮。在吴昌硕的耳中,普陀山的潮声是佛在给人类说那永恒的浩劫,为了度众生出离浩劫,佛祖释迦牟尼佛曾经为求半偈真经而情愿舍身。这种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典范。  14. 潮音洞听潮  佛教把佛的声音比喻为海潮音,而海潮音的具体出处,就在普陀山潮音洞。“古洞潮声”是普陀十二景之一。康熙皇帝御书的潮音洞三个字就勒于洞壁之上。潮音洞口朝大海,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冲入洞内。为洞壁所激。浪花飞溅,直冲洞顶天窗之上,高达10米,势若闪电,声如惊雷。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朝山香客往往会看到观音大士现身的灵异现象。  据说观世音菩萨是因为在诸菩萨中唯一一个因耳根通而得大圆通的。她能听到大千世界中任何一个角落发出的微小的苦难之声而应声前往救度,潮音洞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那滚滚涌入洞中的海潮所发出的声音,在佛教徒听来,或许就是茫茫苦海中等待救度的芸芸众生的悲苦之音。而那狂飙般山摇地动的潮音,似鲸吼,如龙吟,那就是菩萨启迪众生的狮子吼,救苦救难的大悲音。  潮音洞的海潮音也不必尽是梵音。一位当代诗人这样写道:静坐在礁石上,聆听潮音洞的喧哗和低吟,每个音符都是大海律动的生命,喜怒哀乐,在浪的长弦弹奏,辉煌地上升。静听,随潮音紧紧包裹,眼睛就分外透明,心灵就与大海共鸣。  香游客在潮音洞听完潮音之后,一般都要前往梵音洞瞻仰观音大士的慈容。据说在梵音洞观佛阁往洞中凝望,虔诚的人会看到观音示现的圣相。但是每个人看到的都不相同,即使一人所见,也常常会不断变幻。  15. 梵音洞看海  清代有一位香客也是慕名前来梵音洞瞻仰观音大士的圣相,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于是留下四句诗:“远来仙洞即慈容,肉眼应教隔万重,忽见东洋如许阔,此真菩萨现心胸。”虽然我们凡胎肉眼看不到洞中菩萨的慈容,但当我们转身看到东海时,便会悟到这才是真菩萨向我们示现的伟大心胸。海天辽阔,包藏无尽,这样的心胸,才是观音大士的菩萨真面目啊!于是我们突然明白: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选择莲花洋的一个小岛作为她的示现道场?因为,莲为大士出尘相,海是空王度世心。”  16.普陀山石景  其实,除了沙滩.礁石和奇洞之外,普陀山的怪石也是让参学的佛子深思妙悟,让观光客大呼神奇的景色。古人就留下这样的诗句:“普陀石石尽成禅,片石凌虚占水天。”  造化的神奇,加上人类的联想,许多本来无觉无识的顽石会在我们的观想中变成了有生命的动物。普陀山就有满山的怪石非常肖似某些动物。有龙岩,虎岩,鹰岩,狮象岩,兔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就是一个石雕动物园。然而,世界上到处都有这类肖形怪石,并非普陀山独擅胜场。在普陀山观怪石,如果能够站在观音文化的立场,以一颗慈悲心来观想。得到的感受就会全然不同。你会发现,由于观音大士慈光普照,悲心说法,普陀山被点化成了一片万物和平共处的乐土,老虎收敛起占山为王的野心,狮象消磨了雷霆万钧的锐气,老鹰不再搏击长空,就连弱小的动物兔子,也不再为安全之计而到处寻觅藏身之所,因为在普陀山,它不必发愁会被猎犬捕获,不再害怕会被狮虎吞食。所以它现在比鸥鸟还要清闲自在,与那些昔日的天敌成了好邻居。因为它们听了观音大士的说法后。都收起了刚戾心,而生起了平等心。  17.说法台  观音大士说法的灵台,就在西天胜境的灵石庵前,山顶上突现一片宽广的石坪,其中一块鼓状大石,顶平如台,传为观音大士趺坐说法之处。《华严经》上说,观音菩萨就坐在普陀洛迦的金刚宝石上为众菩萨宣说大慈悲法。  18.五十三参石  说法台下有一堆乱石,叫做五十三参石。善财童子为了求法,遍参天下名山道场,一共参访过包括观世音在内的五十三位菩萨。五十三参石告诉香游客,为了求得学问的进步,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增益自己的学识。  19.青牛石  听菩萨说法的还有远道而来的青牛,但它迟到了,自觉无颜见菩萨,就惭愧地趴在了一边。  20.二龟听法石  最让游人叹为观止的是二龟听法石,上面那只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下面那只龟缘石直上,昂首伸脖,筋膜尽露,一副惟恐落后的着急样子。  21.磐陀石  磐陀石是普陀山的标志性景观,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叫磐,底阔上尖,被它托住的巨石叫陀,上平底尖。两石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时刻都有滚落之险,但却安稳如磐。纹丝不动,亿万千年,永远是这样相累相依,就靠造化给予的一个小小的支点。在风雨雷霆中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摇不坠。成为普陀山最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  22.古树名木  普陀山最大的奇观是什么?是山与海的拥抱?是洞与石的灵异?还是那些在历史的浩劫中修了又毁、毁了又修的梵宫琳宇?的确,没有它们,构成不了海天佛国的庄严圣境。然而,普陀山真正的奇观。却是那些在台风中给我们抵挡风雨,在烈日下送我们荫凉的参天古木。  我们已经对深山藏古寺,古木依古刹的景象习见为常,却从来不曾想过,树与庙,庙与僧,谁是普陀山更永久的主人?有僧就有庙,有庙就有树。但见僧来,但见僧起庙,但见僧栽树。但见僧走,但见庙倒,但见僧又来,但见庙又起,唯有树常青。能够见证普陀山千年香火的,唯有古木。  普陀山除了满山可见的千年古樟,还有一棵世界罕见的珍贵树种。它生长在佛顶山慧济寺后门,并不高大,也不粗壮,可以说貌不惊人,然而,当1930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钟光观发现它时,它的价值才被世人所认识。原来,它是200多年前由一位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引进的。由于繁殖率极低。在它的原产地早已绝迹,世界上现在仅存普陀山这一棵,所以被认为是普陀山的特有树种,命名为“普陀鹅耳小薄  自古来普陀山朝拜的人,都会被这里植被茂盛,古木成林的翠色所感染,清代的一位诗人甚至认为,当年佛选名山,观音到此不肯去,多半是因为这里的树木长得太好了。他说:“海外奇峰翠入天,峰头朵朵削青莲。名山如此不肯去,成佛应居灵运前。”  如果从自然条件来说,舟山群岛的大多数岛屿都跟普陀山差不多,甚至更好,为什么唯独普陀山留下了这么多古树名木呢?要知道,它们并不是原始森林,全部是人工种植,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因为普陀山有观音,因为有观音,所以我们会用心去栽树,用心去护树。说到底,是观音启迪我们去掉凡心,洗涤尘心,而生出平等心去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出慈悲心去关爱世间的一切。仁及六道,爱被众生,所以,万法唯心;所以,修心为上。  23.心字石  不知何年,不知何月,也不知何人,在前往普陀山西天景区的道上,即将跨入西天门的地方。刻下了一个大大的心字。心字很大,整个字可容百人盘坐,可谓心怀博大。心字很干净,周围再无别字,那位有心的刻字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留下。心字素面朝天,可鉴日月。朗朗乾坤,就因为有此一心,便有了情,有了识,有了灵,有了意,有了烦恼和迷惘;但是,也正因为有此一心,便有了智,有了慧,有了慈,有了悲,有了觉悟和圆通。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了决心、细心、热心、信心和恒心,哪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心。
编辑:纤尘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投稿:010-&&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李先生&&&联系电话:&&&QQ:137440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陀山南海观音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