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脑起搏器到底好不好远程程控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可发挥良好的效用。不过,你可能不了解,脑部也可以植入起搏器来治疗疾病。4月11日,在第九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上,由清华大学教授李路明带领的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展示了神经调控最新技术成果——“AI+脑起搏器”。

李路明介绍,“AI+脑起搏器”是一款带有蓝牙传输心电脑电信号的新型脑起搏器,具有心脏保护、摔倒报警、隐私保护、远程程控等诸多功能。该项技术的应用将为科学家们开展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帮助,同时也将为临床医生随时获取患者相关数据提供便利。

脑起搏器,它的专业术语叫脑深部电刺激 (DBS)。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且效果明显。

在这种技术出现之前,针对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是一种毁损术,就是用射频或其它方法对脑内相应的神经核团进行定向毁损,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这种方法应用时间比较早,手术后短时间内效果不错,费用也比较低。但是,使用这种毁损术一旦将神经细胞破坏掉,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没有办法再生了,而且长远来看疗效也不好,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

脑起搏器手术,则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微电极植入患者脑内特定核团,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出电脉冲刺激脑内核团,调节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功能紊乱的神经元的电冲动,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微电极释放的高频信号,将‘使坏’的神经元本身的异常信号压制住,使其麻痹,别再继续捣乱。而且,由于不是直接毁损,靶点的神经功能点位可微调,参数可调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电压电流、脉宽、频率等的变化,从而达到不断控制患者症状的效果,所以不会存在‘冤杀无辜’的情况。

在有源植入医疗器械领域,美国远远走在我国前面。以脑起搏器为例,1997年美国美敦力公司的产品就取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用于帕金森病等神经疾病的治疗。作为后来者,清华脑起搏器的发展走了一条从跟踪创新到并行创新再到引领创新的道路。据了解,多年来该实验室团队在神经调控技术领域不断探索,并研发成功了国产脑起搏器。

2000年,在一次清华大学组织的与北京天坛医院探讨交叉学科合作和研究的学术交流会议上,我国神经外科泰斗、2008年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谈起脑起搏器,他的一句“我们能不能研究出中国人自己的脑起搏器”激发了李路明教授研制脑起搏器的斗志。

从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试验,李路明教授基本上参与了脑起搏器设计、工艺和生产的每一步。他说:“做临床试验时,我经常3点钟醒来,大脑像放电影一样推演每一个环节。想到脑起搏器在患者的身体里,一旦出了问题就不是小事,所以我们制定了很多预案,临床上患者和医生一旦有什么消息反馈回来,我们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改进完善,力求让它更符合临床需求。”

清华脑起搏器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跟踪创新。在脑起搏器的设计过程中,疗法遵循已经得到国际公认的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但在脑起搏器的外形、电池容量等方面,研发团队则根据中国患者体型较小的特点,设计出圆滑、小巧的脑起搏器产品。

针对可充电脑起搏器无线充电过程中可能因发热导致临床风险的问题,研发团队也进行了多年研究。在大量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充电过程中皮肤温度和植入系统温度变化的关联性规律,进而将皮肤温度引入增加冗余性,发明了体外发射功率和体内接收电流同时进行控制的双闭环控制方法,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国外脑起搏器原技术垄断者已有数十年未曾进行显著技术更新,2012年,可充电脑起搏器率先在我国进入临床应用,领先进口产品近1年。

清华实验室团队在成功打破技术垄断后,不断听取临床应用反馈,积极结合先进技术,先后研发了远程程控、变频刺激、高场强核磁兼容等技术。

由清华大学、北京市科委主办,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已成功举办八届,已成为我国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患者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盛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九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在线上举行。论坛以“爱人如己,守望云端”为主题,旨在普及帕金森疾病相关知识,为患者搭建权威网络诊疗平台,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帕金森病人群的重视。多位专家就如何更好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诊疗服务发表了精彩观点。论坛在线参与者超过1.6万人次。

另据了解,基于今年疫情期间网络诊疗技术的普及,该实验室移动医疗团队还开发了“云医院”技术,在常规网络轻问诊基础上开发了远程程控、视频诊疗、患者管理等诸多功能,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网络诊疗技术。

内容综合自:中国科学报、清华大学、 生活与健康报、中国医药报

新湖南客户端4月10日讯(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徐珊)脑内植入脑起搏器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但调节参数需要患者定期往返医院,劳心劳力。4月10日上午,湖南省脑科医院演示了一例无线远程调控脑起搏器程控技术,意味着今后帕金森患者在家就能接受医生的远程调控。据悉,这是湖南首次利用远程调控平台为患者进行脑起搏器调节。

46岁的王先生是邵阳人,10年前他开始出现手脚发抖症状,被诊断患上帕金森病。“刚开始吃药还是有效,但随着时间推移,剂量越加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王先生介绍,安装脑起搏器后,症状控制较好,目前在外打工。不过用脑起搏器并不是一劳永逸,要根据病情进展定期调试参数。于是,王先生每隔2、3个月就得跑到长沙调试。

在演示现场,王先生通过手机大小的一个小盒子,即患者控制器,将体内脑起搏器的电压、频率、脉宽等参数数据,传输到他在手机里安装的远程程控APP。之后,医生在电脑上的远程诊疗界面就收到了王先生的数据,并通过王先生手机上的摄像头与其进行视频沟通,观察身体反应情况,根据网络数据对调整脑起搏器参数。仅耗时15分钟,便调试完成。

“脑起搏器是通过在患者头部植入两根细微电极,连通埋在胸壁皮下的脉冲发生器,通过发射微电脉冲改善神经核团的功能,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消除震颤。”该院神经外科主任黄红星介绍,远程调控脑起搏器技术,可实现对患者长期随访和跟踪治疗,也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1.7%,男性略高于女性。近年来,帕金森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病高峰人群由55岁以上提前到了50岁以上。医生提醒,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手脚震颤,或动作僵硬,或行动迟缓,建议尽早到专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公益活动利己利他,我们如果仔细地去发掘一下各种公益活动,还是能发现不少对自己或亲人有利的讯息的;而且抓住时机,还可以让一些有钱的大企业给我们买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发生在淮南地区,我们身边的公益活动,而且可以薅到腾讯的羊毛哦!先说有哪些大型的公益活动,然后后面再说怎么薅腾讯的羊毛(因为薅羊毛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淮南市红十字会“温暖家庭箱”项目

逢年过节时,在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最为孤独寂寞之时,红十字会为他们送上一个温暖箱,里面有生活物资,更代表了社会关爱。让受助群体能够在节日里心情愉悦、享受到 “家人”关怀。

温暖家庭箱主要包括:收纳箱、米、面、油、棉被、睡袋、糖果、大礼包、春联福字贴等。

针对人群:全市范围内的贫困家庭、孤寡老人。

申请办法:申请单位或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大社区)相关单位提出申请,据实填写申请表。 各乡镇街道(大社区)相关单位委要在认真核实申请人家庭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向当地红十字会推报。 .省红十字基金会在认真审核申报材料的基础上,将组织人员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集中入户核实,对不符合要求的及弄虚作假的取消资助名额 。确认效果及可行性,后拨付首笔执行款项,各地区开展活动。

资金来源:为省、市红十字会资金、社会爱心人士捐款。

淮南市朝阳医院“朝阳公益救助计划”

朝阳医院针对帕金森病人和心脏瓣膜类病人减、免医疗费用。

帕金森病患者的“帕金森病治疗新技术——脑深部电极植入刺激术(DBS)”

1、有1名帕金森病患者全部免费植入脑起搏器,获得下列权益:
免费提供脑起搏器系统+免费会诊+免手术费+免住院费+免费远程程控1年

2、有10名帕金森病患者获得下列权益:

免费会诊+免费远程程控半年+减免自付费用10000元

风湿性瓣膜病,先天性,老年性瓣膜病,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心脏联合瓣膜病等符合手术标准的都可以申请救助。

2、资助标准:公益基金救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的划分救助标准,最高可提供三万元的救助金。受助人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等报销以后,基金资助标准如下:

(1)家庭自付5千元(不含)至1万元(含)的,资助5千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脑起搏器到底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