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广东梅州小吃特色小吃是什么

梅州菜也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地方菜,有着别样的客家菜肴特色,如果有机会去梅州游玩的话,一定不要错过当地的特色。在梅州的大街小巷,你会惊喜的发现各个不同的菜肴吃起来脆嫩爽口。传统的梅州菜主要以家禽为主要食材,那么梅州特色小吃有什么呢?有梅州盐焗鸡、梅菜烧肉、醋溜鱼、梅州酿豆腐、炒子鸭、炖鱼肚、梅州腌面等等。另外,梅州当地的也很好喝,是有名的客家酒,值得一尝。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有关梅州特色小吃的话,赶快进来看看吧。

“梅州特色小吃有什么”相关知识

大埔县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推介做大做强“大埔小吃”特色产业

(以上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一直以来,大埔县高度重视“大埔小吃”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品牌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服务帮扶,推动“大埔小吃”走出围龙、走出山城,成为富民强县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政策引导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上午11时多,位于大埔县湖寮镇万川路的一家“大埔小吃”店迎来了第一拨客人。店主张小红利索地将面条放进沸水中煮熟,捞出、滤水,再撒上葱花、肉末,一碗大埔特色小吃——手工面被端上了桌。“一天下来,营业额有1800元左右。”张小红说道。

  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小红重返家乡,在大埔县城开了一家小吃店,主打大埔手工面、笋粄、珍珠粄等大埔特色小吃。“当时政府正好有政策,鼓励我们加入‘大埔小吃’品牌连锁店,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张小红告诉记者,得益于大埔小吃的品牌效应,她经营的小吃店生意一直很红火,特别近些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业加快发展,有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品尝大埔小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指出,小吃是大产业,亦是大民生。发展大埔小吃特色产业正当其时,与城市化、乡村振兴相向而行、同频共振,前景可期、大有可为。近来年,大埔县坚持把小吃产业当作富民产业来抓。2016年,大埔县专门成立了大埔县小吃产业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大埔小吃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扶持政策、创业孵化等工作。随后,该县相继制定出台了《大埔县客家小吃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大埔县“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扶持力度,坚持扶持、监管“两手抓”,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大埔小吃”走出山城。

  走进张小红的小吃店,30多平方米的店内坐满了顾客,店面干净整洁。张小红告诉记者,之前店里环境比较简陋,比如厨房和就餐区没分隔开,顾客点餐时产生的飞沫就容易对菜品造成污染。而加盟大埔小吃店后,对店面、工艺制作和质量都有了严格的标准。

  目前,“大埔小吃”品牌店已经挂牌85间,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埔县城。下一步,大埔将重点完善品牌店开店扶持政策,根据县内、市内县外、市外等不同区域分类扶持,加大品牌店持续经营方面的扶持力度。

  加强培训 培育小吃制作人才

  今年7月27日,由大埔县供销合作社联合大埔县瑞锦职业培训学校共同举办的“粤菜师傅”技能培训班在湖寮镇古城村举行结业仪式,来自古城村的54名学员完成培训并顺利结业。“实操课堂上,大埔本地名厨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制作笋粄等大埔特色小吃。”学员曾那芳告诉记者,她很早就有开小吃店的想法,这次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掌握了更多精细的制作方法,并打算在县城开一间小吃店。

  近年来,大埔县注重抓好小吃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和素质,大力组织开展大埔小吃免费培训。“我们结合本地特色小吃产业,科学制定培训方案,确保每一名学员都能学到真本领、掌握一技之长,全力帮扶学员实现就业创业。”大埔县小吃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蓝志青介绍说,目前大埔以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瑞锦职业培训学校作为小吃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开办小吃制作、连锁经营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等不同工种技能、不同培训内容的培训班,从职业道德、经营理念、卫生管理等方面强化经营业主的培训。经培训合格者,统一颁发大埔小吃行业准入资格证,大力培育小吃制作技能人才。

  钟祥波是土生土长的大埔人,在参加了小吃培训班后,掌握了不少大埔小吃的做法。2017年,钟祥波在梅城开办了一家“大埔小吃”品牌店,从当初的不稳定从业者变身为年收入十几万元的“大埔小吃”品牌店店主。“客流量每天都有100人左右,主要以回头客居多。”钟祥波说道。

  瑞锦职业培训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6年至2020年12月底,该校已开办32期大埔小吃制作技艺培训班、培训学员1620人,有773人取得技术等级认证。“参加培训的学员,我们都有建档进行动态跟踪、主动服务。此外,对有创业意愿的学员,我们还提供免费咨询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的创业能力提升等服务,扶持学员成功创业。”该相关负责人说道。

  深挖内涵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今年6月18日,大埔县召开大埔小吃产业发展座谈会。朱汉东在会上指出,要挖掘小吃文化,擦亮“中国小吃名县”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打响“大埔小吃”区域公共品牌。

  大埔小吃源远流长,品类达200多种,其中,被国家评为“中华名小吃”的有10种,被广东省评为“客家美食”的有15种。大埔县还被授予“中国小吃名县”“广东客家美食名县”等称号。2014年,大埔县在县城西郊西湖公园湖畔的泰安楼客家文化产业园建起了一幢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楼高五层的小吃文化城。在小吃文化城,小吃品尝区、互动体验区、客家文化艺术展演舞台等一应俱全,让游客能够尽情领略大埔小吃悠久的历史。“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笋粄、算盘子等大埔特色小吃,而且能体验到独具大埔特色的小吃文化,我觉得非常棒!”来自广州的游客张先生竖起大拇指点赞小吃文化城。

  在传承发展大埔小吃文化的过程中,大埔县小吃文化城还联合县人社局整理出版《大埔县客家菜》一书,全面介绍大埔客家菜起源、流传、成名的历程和制作工艺等。如今,小吃文化城已经成为了展示、体验、发展大埔小吃和小吃文化的重要平台。

  “近期,我们推出了人人喜爱、好吃、容易制作的10种大埔小吃线上评选活动,并以线上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征集‘大埔小吃’宣传口号。”蓝志青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借鉴“沙县小吃”的经验做法,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工作思路,结合大埔长寿文化,设计“大埔小吃”品牌LOGO,推出特色宣传口号,评选主推小吃产品,逐步打造“大埔小吃”区域公共品牌。大埔还印制《大埔小吃》画册、举办美食旅游文化节、设立大埔小吃专栏、创作《大埔小吃美名扬》快板、打造“大埔小吃”线上平台……进一步提升“中国小吃名县”品牌力和影响力。(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余 灏 刘招迎 图片均由吴腾江拍摄)

梅州是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之一,也是客家人南迁后最后一个落脚点,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梅州小吃当然也将客家饮食文化融入其中,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梅州十大特色小吃,一起来看看吧。

梅州盐焗鸡是梅州传统特色小吃,它的原料有三黄鸡、沙姜、米酒、香菜、精盐、麻油等。盐焗鸡含有大量钙、镁等微量元素,成菜色泽微黄,食之皮脆肉嫩,味香浓郁。

老鼠粄是以以粘米为原料制成,配上肉碎、葱花、胡椒粉、芝麻油、酸菜、萝卜干等佐料即可食用。

萝卜板是梅州传统小吃,其以萝卜、粘米粉、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腊肠、芹菜、葱头为原料制成,既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吃起来更是鲜香可口。

忆子粄是梅州的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它的主要制作原料有糯米粉、生粉、香菇、豆腐干、鱿鱼丝、虾米、木耳、酱油等等,吃起来鲜美可口,风味独特。

菊花糕是客家传统风味小吃之一,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以白糖、饴糖、马蹄粉、糯米粉、绿豆粉、菜油、菊花蜜或菊花精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致而成,食之细腻柔润,清甜爽口,还带有浓郁的菊花香味。

客家红焖肉是梅州名吃之一,其油润柔糯,味美异常,红红旺旺,可是地地道道的客家风味菜。

大埔牛肉干是梅州大埔县的特色风味美食,这款牛肉干香韧可口,回味无穷,其即可当做下酒小菜,又可当做零嘴,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很是美味。

杂锦豆腐煲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小吃,豆腐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铁、钙、磷、镁等矿物质和优质蛋白质,素有植物肉的美称。

葱油鸡是梅州平远县的特色美食,这道菜用材简单,制作方便,做出来的葱油鸡滑润细嫩,清鲜醇厚,葱香四溢。

红焖猪手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名吃,属于粤菜系,红焖猪手口感软糯,油而不腻,在梅州相当的受欢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梅州小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