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机怎么拆?

近的等拆迁补偿,估计4亿上下。远的等太仓基地竣工投产,现代化生产线,无刷电机等,公司进入新阶段,届时公司才能显现出上市募投资金的效益。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新时代的中国智造,正呼唤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回归。培育“工匠”,既是“中国智造”的需要,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中国实力”甚至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党有号召,常州工会有行动。市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总工会部署要求,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围绕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邓建军、乔森、刘云清等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工匠标杆典型,他们以卓越的劳动创造,争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

今天,我们采撷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与大家一起感受他们的精湛技艺和精神力量。围绕建功“532”奋进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中跨越,在砥砺奋进中前行,为常州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

潘德昌:编外“教授车工”

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车工潘德昌,与车床为伴37年,练就一手绝活。

由他大胆提出的“以车代磨”“以车代镗”等新工艺,一次次突破生产难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零件加工时间,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和谐N5型机车配件国产化试制中,他自制了4套数控车夹具,编制了加工程序,配件加工在数控车床上一次成功完成,生产效率足足提高了4倍多。他与团队成员每年加工的10万余件零部件,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成为与时间赛跑的车工“达人”。

东风11型机车是中车戚墅堰公司生产并获中国铁路科技进步奖的产品。在试制中,潘德昌参与单元制动器研制,制订了完整的加工工艺,该部件成为让下道工序放心的优质产品。近年来,他参与了100多项新产品研发与众多重大铁路装备和市场产品试制,攻克技术难关20多项,独创了多项新加工方法,其中“径向机构导向装置锥度研磨方法”被评为常州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车工技艺,他把多年工作经验编写成书,如《主轴颈油堵作业要领书》等培训教材,潘德昌成了大家的“编外教授”。现在,每加工一批次主轴颈油堵,只要按照培训教材上安装刀具、选择程序与量具等,首件检查就可批量生产,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2018年,“潘德昌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获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平台,潘德昌把车间当课堂传授技艺,已累计授课1350课时,授训960人次,所带徒弟中,有10人获聘技师或高级技师。今年,潘德昌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铺灰、刮泥浆、切割、铺砖……每道工序都做得有板有眼,经高海建之手砌筑的墙面,美观整洁、细节精致。别小看这位“瓦匠”,他可是代表江苏省参加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砌筑项目比赛,一举夺得大赛第一名的“冠军”。

从建筑工人成长为全国(砌筑工)冠军,高海建用了整整19年。他说:“行行出状元。只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出彩。”

2004年,高海建入职江苏佰拓建设有限公司做砌筑工。砌筑工俗称“瓦工”。但真正要当瓦工,得从小工做起。勤奋好学的高海建,仅用2个月就从小工当上了瓦工。那时,他整天都在琢磨着老师傅砌墙,“水平线要怎么拉”“砖块的水平缝要多厚”等基本功了然于心,活干得既快又好,力求做到“零误差”。

2018年,高海建参加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2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同年11月,他又参加第四届江苏技能大赛,夺得大赛职工组砌筑项目一等奖。2020年12月,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开赛。为了打好这场国内最高水平的职业赛事,高海建更是在图形放样、切割、凹凸、勾缝等环节上反复训练,最终在28名国内顶尖高手中,勇夺该大赛砌筑项目第一名。

借助“高海建江苏工匠工作室”这一平台,他不断传授技艺,立志要带出更多更优秀的瓦工。去年8月,由高海建培训的团队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一等奖。去年5月,高海建成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特聘讲师,同时受聘为我市首批职业教育“技术精英”讲师。

一路走来,高海建靠的是“勤奋+努力”。近年来,他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等称号,并列入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今年,高海建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邓国华:“亮晶晶”医师

由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邓国华创立的“亮晶晶眼课堂”公益服务品牌,至今已走进近百所校园,为全市14万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建立档案。在2018年11月中国医疗品牌建设大赛中,该品牌从数百家医疗机构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十强”。

提起邓国华,在常州眼科界很有名,擅长屈光手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及疑难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在省内,他率先开展数字导航系统引导下的高端晶体植入手术,是常州地区首位开展婴幼儿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及黄斑剥膜手术的医师。

婴儿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曾是常州眼科的“禁区”。有一次,邓国华碰到的情况更为棘手,患者果果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时才刚满月,如不及时手术,果果的眼睛很有可能因缺乏光线刺激而无法发育,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为保证手术的成功,邓国华与上海专家多次沟通,反复推敲手术方案,在果果出生60天时,为其做了晶体摘除加前段玻璃体切割手术,摘掉了遮挡进入眼球光线的浑浊晶状体。术后几天,孩子父母高兴地发现,小家伙碰到医生用小电筒照射检查眼睛时,会眨眼转头回避了。

手术成功了!低龄婴幼儿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从此成为市三院眼科的一项常规手术。据了解,邓国华至今已累计手术量3万余台,所施行的白内障手术中,患者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的仅为2个月。

自2016年邓国华担任市三院眼科主任至今,他带着团队一路奔跑,现已拥有全市唯一的眼库中心,还设立了白内障、医学视光、角膜移植等九大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每年的眼科门诊量达17万人次,手术8000余台。今年,邓国华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张剑云:高铁“铸造专家”

2021年7月,中车戚墅堰所张剑云被授予“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记载着他扎根一线22载、匠心传承葆初心的历程。1999年8月入职,张剑云从一名普通铸造工做起,从工人到技能大师、再到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戚墅堰所首批双师型人才、中车集团资深技能专家、高级技师,依他的话说:“因兴趣而热爱,爱一行专一行。”

铸造这行当,是出了名的苦和累。可张剑云把铸件看成有生命的个体,孜孜不倦地开展各种动车组铝合金齿轮箱铸件质量攻关项目,至今已完成10多项。其中,由他主持完成的“降低350公里铝合金齿轮箱夹砂缺陷比例”项目获2019年江苏省QC成果二等奖……这些成果,有效提升了动车组铝合金齿轮箱铸件成品率,累计减少质量损失近1000万元。

2015年,中车戚墅堰所承接了“ISO945-4:2019球墨铸铁球化率评定方法”国际标准项目,张剑云主动承担了球化试样工作。从试验方案、配料、熔化到浇注“一条龙”,他努力为项目组配齐了所缺试样,保证了该项目于2019年成功作为国际标准推广。一次次历练与攻关,练就了张剑云过硬本领。仅2021年,他主持和参与的科研新项目达5项,还主动参与到铝铜、双相不锈钢、磁悬浮、电动汽车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中。在2020年第六届全国铸造行业技能大赛中,张剑云凭借扎实功底,获得“熔炼浇注工”第6名,被评为“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

借助“张剑云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他开发铸造培训课件20余件,开展各种铸造工技能提升培训300余课时,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了一批铸造人才。其中,7人获评技师,3人获评“铸造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今年,张剑云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潘红波:液压阀“拓荒者”

“打破国外垄断,打造液压阀自主品牌。”这是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液压阀事业部部长潘红波的奋斗目标。

2013年2月,潘红波来到恒立液压,从基层一线生产研发做起。为攻克液压元件这项“卡脖子”技术,他带着团队从制造工艺入手,不断寻找零件加工变形的轨迹与规律,仅阀孔变形难题,就跟踪试制了500多天后,获得成功。

多年致力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的潘红波,立志要把液压阀做出点名堂来。在恒立重点攻克高精度液压阀类及其他精密小零件关键制造技术及产品量产过程中,他积极参与精益生产,完成研发刀具、工装、设备改造与优化项目100多项,降低刀具成本40%左右,产品效率提升50%左右。

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助力。江苏恒立液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潘红波带领团队通过重点技术攻关,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成为该领域国内真正的自主品牌之一,订单由单机型个别订单增长到多机型年产20余万台套的规模。2020年度恒立液压的小型挖掘机用液压阀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作为核心技术骨干,潘红波参与研发的多个新产品先后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江苏省工信厅组织的鉴定;“液压多路换向阀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度液压液力气动密封行业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通过组织授课、车间实践、问题讨论等渠道,潘红波培养一线技术工人500余人次,专业授课300余课时。“客户的认可和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这是潘红波对工匠初心最直白的表达。今年,潘红波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梁修影:焊接机器人“灵魂师”

作为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焊接机器人批量应用开拓者之一,梁修影为机器人实现批量应用培养了大批人才,并在结构件工艺改进、机器人研究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梁修影说:“当代工匠,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到机器人中,赋予机器人‘灵魂’,从而让机器人更精准、更细致、更高效地进行设计、雕琢产品。”

2007年11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第一台焊接机器人。刚入职的梁修影主动请缨,要求参与焊接机器人技术攻关团队。一次又一次试验,经过连续3个月的攻坚克难,梁修影终获成功——焊接机器人“上岗”了。

2010年11月,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作为广西柳工的技术骨干,梁修影从广西来到常州,又一头扎进了工艺布局、设备安装调试、程序编制到试验分析的工厂筹建中。按照既定目标,梁修影与团队成员一步一个脚印,按时完成了工厂建设并顺利投产。

提质增效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永恒主题。梁修影把技术创新的目光投向了生产工艺,《20T级挖掘机履带梁架拼焊工艺改进》《履带梁架专用检测工装的设计应用》等一项项科研成果在他手上“出炉”。其中,《160后桥箱机器人焊接工艺改进》项目,使焊接合格率由原来的48.67%提高至88%。

2018年,梁修影率队参加全国机器人焊接技能职业竞赛,他们每天花在机器人程序设计与工艺研究上的时间要10个小时以上,通过大家协同作战,最终在全国大赛中一举夺得团体总冠军。至今,梁修影率队已连续3年在全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并培养了一大批机器人焊接后备人才。近年来,梁修影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今年又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江苏工匠、江苏技能状元、市五一劳动奖章……在常州创胜特尔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曹浩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数十张证书、奖状、奖杯整齐地排列着,记录着曹浩成长的职业生涯。

2009年7月,曹浩踏入常州创胜数控公司。3个月的实训,他“转正”了;2年的磨练,他踏上了品质部售后服务高级经理岗位。在岗期间,曹浩帮助客户解决售后问题3000余次,完成公司“交钥匙”工程10多项。

2016年1月,曹浩参加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常州选拔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竞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技能状元大赛常州代表队。同年4月,他代表常州参加了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在职工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项目中勇夺第一名,并被授予“江苏技能状元”称号,列入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2018年8月,曹浩调任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全面主管技术研发。“售后服务,让我知晓客户需要什么。技术研发,使我有针对性地去创新,创造出更多客户需要的产品。”曹浩说。3年多来,他所带团队对公司生产的数控机床进行了多项技术升级,有效提升了公司机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18年,曹浩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聘为机械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大师工作室专业导师;2019年入选江苏省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开展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项目,并参与“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

2020年10月,“曹浩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围绕数字化这一主线,曹浩与核心成员开展学习研究、技能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研发制造的数控机床分获省、市级高新技术产品,为公司创造产值约5000万元,并培养了一批数控装备调试维修人才。今年,曹浩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生鸡蛋上刻字、超细铁丝可燃……这些绝技,均出自中车常州车辆有限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师和工程师“双师型”人才的杨小冬之手。“干活,并不是想当先进,只是把手头应该做的事干好。”杨小冬用朴实的语言、踏实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工匠坚韧坚守、精益求精的精神。

2008年,踏入工作岗位的杨小冬每天跟着师傅学,下了班就自己琢磨,仅用了3个月就“出师”了。在RD2型等级车轴加工中,杨小冬发现,因车轴各轴颈长度尺寸不一,导致防尘板座在等级车削中,出现提前或滞后车削现象。为此,他反复进行试验,最终找到了操作方法,不仅使RD2型等级车轴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8-1.6微米,且加工后的产品均符合要求。该操作法已在全公司推广与应用,累计加工RD2型等级车轴2000余根。正是有着这股“不怕累”的钻劲,他取得了5项技能等级证书,并掌握8项操作技能,成为“精一会二学三”的多能工,还练就了“绝技绝活”:用磨钻在生鸡蛋上刻字并保证鸡蛋去壳但膜不破;通过车床加工出来的铁丝,能用打火机点燃,铁丝直径仅为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7。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杨小冬开展课题攻关,解决了《改进车轮选配加工工艺》等10多项生产技术关键,为公司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杨小冬还摸索总结了12套加工工序手册,提炼出7项先进操作法,还建立了“东哥数控技术”微信公众号,为青年员工答疑解惑、传授技艺,现已累计培训员工200余人次,培养了18名高级工、4名技师和20多名多技能工。近年来,他先后获中车技能专家、中车劳动模范、省企业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今年,杨小冬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周晶,既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了名的技术能手,又是培养“技术能手”的“高手”。经他指导的学生,一批批走上了大赛舞台,顺利完成了人生的转折。

2020年12月,周晶获“江苏轻工工匠”提名。当年9月,他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指导的学生,获大赛高职组“一等奖”第一名。周晶谦逊地说:“老师指导是外因,关键还得靠学生自己。”

刚过而立之年的周晶,各种荣誉已集于一身:省技术能手、江苏技能状元、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教师组“第一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工匠、列入“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面对荣誉,周晶仍秉承着“师心”。

2018年,学院全面推行“专业导师制”,周晶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导师,周晶要全过程参与到“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靳磊是周晶“结对”的学生之一。在2020年省职业技能大赛中,靳磊夺得大赛“一等奖”。他说:“周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暖哥’。大赛训练期间,他早上6点前就到实验室,跟我们一起训练。下午还要负责接送我们,晚上甚至到凌晨2点,他都陪着,我们感激而敬重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周晶的努力下,学院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骄人成绩。2010年11月,周晶在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决赛中指导的学生吴传权,荣获高职组“第三名”。现在,吴传权已接过周晶的接力棒,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指导学生崭露头角,频频获奖。

热衷于自己事业的周晶,用博爱的胸怀为之付出。在他所带的学生中,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如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工业设计技术赛项获一等奖。今年,周晶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在常州供电系统,提起潘伟这个人,人人都会说:“了不起,中国好人!”

潘伟入职常州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溧阳分公司已有22年,坚守供电服务基层的同时,创造了多项技术成果,解决了百姓群众的用电难题。

翻开潘伟的“创新簿”,一项项成就跃然而出:首创降损装置,攻克了供电部门线损管理难题,为辖区每年挽回电量1000多万千瓦时;首创电流平衡装置,攻克了行业三相电流不平衡难题,将电压换相时间控制在20毫秒内,2020年该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首创“万能消元法”,解决了所有电能接线错误类型的退补电量问题……作为第一完成人,潘伟的创新课题分获全国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其主持的课题组首获溧阳市唯一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潘伟坦然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

作为“双师”专家型人才,潘伟已连续4年担任省电力公司培训师,为全省员工开展技能培训,至今培训员工2200余人次。自2017年至今,潘伟与11位员工签订了《师徒结对合同》,这11位员工不仅全部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培养任务,且都取得了技师资格。

“勤做小事,长做小善。”这是潘伟的座右铭。工作中不断创新,生活中也不忘“创优”,潘伟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不忘奉献社会,自发组建公益组织,带领志愿者创新开展“爱心馄饨”敬老活动、“爱心包裹”助学活动、“惠众大篷车”便民活动等公益项目。近年来,潘伟先后获中国好人、国家电网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优秀人才、省企业首席技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今年,潘伟荣获常州市第三届“龙城工匠”称号。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人员

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屠博文,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科学研究,是我市最早进行耐药微生物快速检测研究的学者之一,已申报和授权发明专利6项。

疫情暴发至今,屠博文率团队成员奋战一线,已累计完成新冠样本检测5万余例的同时,把微生物质谱和常温核酸检测技术运用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测中,建立了我市卫生检验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和辖市区检测应急联动机制,组建成立了“常州市卫生应急检测突击队”,助推我市卫生应急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屠博文所在团队获省“工人先锋号”称号,他本人获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和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今年,屠博文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师

作为华电江苏能源公司二级工程师、华电集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考评员,杨旭涛是精通国际先进重型燃机发电运营管理的燃机技术专家。

2017年,杨旭涛承接了扬电、昆电燃机调试保运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率队对扬电#1燃机从点火冲管至工程项目运行,只用了28天,创造了惊人的“扬电速度”。2020年,通晓美国通用电气、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三大重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调试运行的杨旭涛,率队参加华电国际清远燃机电厂调试保运工作,一举打响了“戚电品牌”。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燃机集控运行分册,成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定海神针”。今年,杨旭涛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修理工

罗岗在常州公交集团从事汽车修理,擅长对各车型公交车的发动机大修及故障排除。16年来,他创造了“公交车辆返修率为零、一次性维修成功率达98%”的修理纪录。

结合自己丰富的维修经验,罗岗形成了一套专心、精细、深入、思考“罗岗工作法”,自主设计并制作了“火花塞内(外)套管拆卸工具”“发电机试验台”等10余项技改革新项目,累计节约成本10余万元。

依托“罗岗创新工作室”,他积极推广工作法及维修新技术,培训修理工600余人次。2020年,该工作室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常州市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今年,罗岗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研究生毕业的吴佳猛,先后研发了“一种汽车衡快速校准、测试、检定装置”“一种遥控检衡装置及其检衡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

在“青蓝工程”中,他作为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民生所副所长,积极推行“老带新、传帮带”式教育,通过师徒结对方式,在2020年江苏省计量检定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与团队成员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

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称重计量问题,吴佳猛攻克难关,既解决了这一难题,又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他主持完成了3项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标工作,并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制定江苏省地方校准规范和修订国家校准规范各一项。今年,吴佳猛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2000年,张芹进入雷利公司,负责排水电机技术工作。从基层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迅速成长为产品主管、项目经理、产品经理。

在QA排水电机迭代研发中,张芹带领团队推进产品的全流程开发,成功实现量产,占领了国内排水电机的最大市场。2020年,她分管的排水电机产品实现销售额1.8亿元,产量达1600万台,比往年同期增加43%以上,毛利率增加16%,为企业实现降本约1000万元。

自2011年至今,张芹主持申请发明专利6件。近年来,她先后获市五一巾帼标兵、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常州市专利金奖、市职工十大发明专利等荣誉。

今年,张芹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因专注技改,朱卫兵负责实施的技改项目,助推公司创业板上市。

年期间,朱卫兵从担任现场工程师、项目经理、工程部经理到生产部经理及总工程师期间,熟练掌握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技术,尤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实施中,通过科技攻关,调整现场施工工序和调试模式,把工期由原来的9个月缩短至6个月,并把设备现场组装施工改为车间集成,核心产品实现了序列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真正让成本可控、质量稳定,在全国迅速打开市场。

依托渗滤液优质产品,维尔利环保科技公司于2011年3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今年,朱卫兵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车工

温祥祥入厂9年来,通过技能培训、技能竞赛、职称考评等方式,连续3年获得中天集团天车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在市、区职业技能竞赛中,温祥祥先后夺得常州经开区“中天钢铁杯”职工技能竞赛第1名、常州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3名。2021年9月,温祥祥代表常州市出战“江苏省第二届起重机司机职业技能大赛”,最终夺得大赛第二名,并被授予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创新能手、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善于总结的温祥祥,自主研究通用的“稳钩”技巧,做到稳、准、快、安全、合理,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该操作法在集团内全面推行,还为集团培养了上百名合格的天车工。今年,温祥祥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常州市东南电器电机有限公司工程师

自2012年全亚伟入职东南电器电机公司至今,一直从事产品研发工作,自主研发的多项科技成果与新产品、新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车用关键电装品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

由他主持开发的辅助电子真空泵,为传统燃油汽车刹车助力器提供真空源,实现节能减排,既改善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使该产品实现成功量产,打破了国外产品的技术垄断,有效降低了真空泵的市场价格。

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刹车助力器,全亚伟主持开发了电子真空泵,现已广泛应用于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并获得奇瑞、重庆瑞驰,福建新龙马等国内汽车品牌公司的认可与青睐。今年,全亚伟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人员

2005年入职上上电缆,黄东宇深耕细作于电缆生产工装模具,每年主导参与工装模具改造达10余项,为企业在新品开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解决了一批疑难杂症。

在“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项目研发和制造中,黄东宇带领团队通过改进工装模具及调整工艺等方法,有效攻克了电缆加工生产中的难题,最终实现核电缆制造技术的成功应用,并于2013年4月17日完成世界首批AP1000壳内电缆交付。该项目荣获201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常州市CAD电脑制图技能竞赛中,黄东宇摘得桂冠。今年,黄东宇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东方日升(常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2016年2月入职东方日升至今,欧阳东主要负责车间规划设计与设备管理。

在金坛基地104车间建设中,他驻扎在投产建厂、生产运行第一线,使车间生产设备运转率由2019年6月的96.3%提升至2020年12月的98.58%,生产损耗也由2.3%降至0.51%,返修率由32.26%降至12.97%,为企业实现节本增效。

从欧阳东负责的技术项目列表上看到:焊带防扭曲工装改善,每年实现降本38.4万元;电池片异物改善,每年实现降本36.4万元;166电池导入设备改造,15天完成改造并量产,7天产能突破3500件……尤其在导入自动串EL检查项目中,欧阳东通过研发技术实现降低返修率和电池片损耗,2020年为企业降本超过200万元。今年,欧阳东获常州市“龙城技能标兵”称号。

工会视窗·龙城工匠特别报道

本版撰写、摄影:常工宣 秋冰 胡平

一般认为1955年标志着现代无刷电机的诞生,美国人harrison发明的,谷歌学术和ieee xplore上可以搜到一堆那个时候的文章。1978年以后大规模商业化并衍生出主要的两大类:一种是无刷直流电机,另一种是直流电经逆变器逆变成交流电驱动永磁同步电机,新能源的驱动电机大多数是后者,前者也有但越来越少了。

中国对无刷电机的研究比较晚,知网和万方只能找到八十年代到现在的论文和专利,大规模研究是到了21世纪的事情了,没办法,上世纪穷只能优先发展经济。

看了下李红涛当年的专利《无刷电励磁电机》,我的理解是他主要是想介绍一种用电励磁的盘式无刷电机,有人说这是革命性的成果,然而并不是,一来电励磁在19世纪中叶就有了,二来盘式电机1831年法拉第做的世界第一台发电机就是盘式电机。

ps.所谓永磁无刷电机是转子是永磁体,永磁体容易消磁,而中学学过电生磁磁生电,通电线圈能产生磁场,那么用通电线圈完全可以代替永磁体,这叫做电励磁。而无刷意思是无换向器(也叫碳刷),对于单相由直流电直接驱动的电机,如果没有换向器,电机只能转半圈,那如何转另外半圈呢?好办,直流电正负极反接一下就好了,换向器就充当着改变供电极性的角色,但换向器寿命很短怎么办呢,用现代功率半导体电路把直流电变成方向可变的交变的电流就是了,这时候就用不到碳刷了。

ps:1955年无刷电机的专利,那时候晶闸管、igbt、mosfet等功率半导体还没出现,三极管刚出现几年,这个人用三极管做的。

下图是李红涛当年化名为杨红俊写的专利,看红箭头可见当时无刷电机已经有了,他自己都写出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机定子和外壳怎么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