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每天应该做什么锻炼比较好呢?

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能动性变差,影响了患者的姿势、行走、耐力、平衡及手脚灵活性等。

运动有助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认知功能的减退。增加身体及关节的柔韧性;强壮肌肉;保持正确姿势,防止四肢及身体畸形;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肺活量;消耗热能,避免体重过重;有助于防止便秘;保持并增加患者日常的自我照顾能力。

问题在于什么形式的运动适合帕金森病患者?最佳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以及每周运动的次数该如何确定?

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做哪些运动?

运动形式包括: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尽可能继续工作;鼓励患者进行体疗,注意保持身体各关节活动强度与最大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

培养业余爱好,如养花、下棋、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不剧烈的球类运动等。对于早期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舒缓、伸展性运动比较适合,太极、瑜伽都可以选择。

国际上已经有研究证实太极和瑜伽都适合帕金森病患者。健身操等集体运动形式可提高运动能力、调节情绪,也是推荐的运动方式。

运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心率,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对健康中老年人来说,适宜的有氧运动心率=170-年龄。如60岁健康人参加有氧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10次/每分钟(170-60)。而对帕金森病、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可以乘以0.7~0.9的安全系数。

运动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视个人情况而定)。

鼓励患者进行作业治疗:如:捏橡皮泥、做食物模型、编制等以训练手的功能。

鼓励患者独自完成日常生活:如洗脸、漱口、梳头、穿衣、上厕所,家人和看护人员必要时给予保护、协助,不能成为患者生活上的依赖。

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千差万别,需要个体化分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健康情况、以往运动能力等多种因素来综合判断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和康复。

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有减退趋势,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跌倒和外伤。要严格控制运动负荷,持续时间不宜过大。每周锻炼2~3次即可。

如果平衡能力较好,可选择散步、快走、太极和瑜伽等。如果平衡能力减退,可以在适当防护下慢走、做上肢为主的康复操等。康复专家推荐这些患者做徒手或者低阻抗、低负重下的肢体伸展运动和平衡锻炼。

晚期患者应在康复师或者家属的辅助下,进行有防护的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上肢徒手操、床上肢体伸展运动等。运动中可以适度拉伸肌肉、活动关节,有助于避免肢体挛缩、减缓运动功能退化。既可以进行主动运动,也可以进行被动运动。运动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缓解帕金森的4个锻炼方法”相信这是很多朋友想要知道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希望可以帮到您!

帕金森病采用药物是大家在生活当中最为常见和常使用的一种治病方法,包括中医治疗龙元熄颤汤治疗和西医治疗美多芭、森福罗,一般中西药物适合于帕金森的早期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在最初几年西药对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方法中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西药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西药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中药治病虽然进展缓慢,但是贵在标本兼职,也是目前国内非常有效治疗方法。当然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比较流行的运动疗法。

帕金森患者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四个部位的训练: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1、日常生活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自行穿脱柔软、宽松的衣服,以加强上肢活动及上、下肢配合训练。对自行起床有困难者,可将床头抬高,在床尾结一个绳子,便于病人牵拉起床。避免坐过软的沙发及深凹下去的椅子,尽量坐两侧有扶手的坐具,也可将椅子后方提高,使之有一定倾斜度,便于起立。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2、下肢的锻炼: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左手扶墙,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维持数秒钟,然后换对侧下肢重复。“印度式盘坐”:双脚掌相对,将膝部靠向地板,维持并重复。双脚呈“V”型坐下,头先后分别靠向右腿、双脚之间和左腿,每个位置维持5-10秒钟。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3、步态锻炼: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轻者表现为拖步,走路抬不起脚,同时上肢不摆臂,没有协同动作。严重者表现为小碎步前冲、转弯和过门坎困难。步态锻炼时要求患者双眼直视前方,身体直立,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先足跟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作前后摆动。其关键是要抬高脚和跨步要大。锻炼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可以随时提醒和改正异常的姿势。病人在起步和行进中,常常会出现“僵冻现象”出现,脚步迈不开,就象粘在地上了一样。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首先将足跟着地,全身直立站好。在获得平衡之后,再开始步行,必须切记行走时先以足跟着地,足趾背屈,然后足尖着地。在脚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摆放一块高10-15公分的障碍物,做脚跨越障碍物的行走锻炼。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在家里不可能摆放一堆障碍物,因此借助“L”型拐杖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缓解帕金森病的方法4、重度帕金森患者家属须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关节主动或被动训练是每天不可缺少的。活动训练的重点是加强病人的伸展肌肉范围,牵引缩短的,僵直的肌肉。家属要帮助其做肢体被动运动,活动时,动作轻柔和缓,要对颈、腰、四肢各关节及肌肉全面进行按摩,每日3-5次,每次15-30分钟,尽量保持关节的活动幅度,并要定时帮助翻身,防治褥疮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运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疲劳,适时休息,不要因为急于康复而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过量。因为运动过量就有可能加重震颤和肌肉紧张,反而对患者的康复不利。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缓解帕金森的4个锻炼方法”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帕金森等疾病知识,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31日讯(记者祁燕 李丽 通讯员简杰)68岁的奶奶有轻微帕金森症状,听人说做引体向上能够起到治疗效果,在家人的帮助下一天完成50个才肯结束,结果出现肌肉酸痛、酱油色小便,到医院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

  为了养生和保健,很多人铆足了劲去体验各种五花八门的锻炼方式,除了传统的太极拳、广场舞,他们更中意拍打身体、倒退走路、爬行,甚至蹭树、撞树等奇奇怪怪的锻炼方式,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

  武汉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 黄小妹

  武汉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马朝阳

  武汉市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生 许德龙

  老奶奶一天做50个引体向上致肌溶解

  68岁的王奶奶患帕金森,她偶然听说通过引体向上锻炼,可缓解帕金森的症状。8月,老人在小区楼下的健身器材区看到了单杠,想起了别人说的话,想要抓上去做几个引体向上试试效果。家人本来不同意,但拗不过她的坚持,就在一旁做保护。刚开始老人还自己吃力地硬拉,虽然动作不标准规范,也做不到位,但还是坚持自己去做,并给自己定了50个的目标。后来家人看不过去,辅助她慢慢完成了任务。一顿操作下来,她内心很有成就感。

  哪知从第二天开始,老人开始出现了全身肌肉酸痛的情况,以为是锻炼后的常见反应,也没有在意。8月23日,王奶奶感觉症状还没有缓解,并且小便的时候出现了浅浅的酱油色,晚上还会因为肌肉疼痛到睡不着,便赶紧前往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肾病内科就诊。

  接诊的黄巧医生发现她的肌酸激酶高达9000多,是常规值的50多倍,结合其症状和各项细致的检查,黄巧诊断其为横纹肌溶解。“好在症状不算严重,属于轻症,但治疗也不可忽视。”

  随后,该科医护人员每日叮嘱王奶奶多喝水,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抗炎、护肝补液等对症治疗,几天下来,王奶奶的症状逐渐缓解,恢复良好。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是肌肉痛、肌无力、茶色尿,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经常见到那种本来长时间不运动,却突然剧烈运动后引起横纹肌受损的患者。”黄小妹主任表示,过量运动、代谢紊乱、药物、自身免疫、感染等都是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常见原因。

  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本身能增强体质和人体免疫力,对于治疗疾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有基础疾病的市民,应坚持定期复查,合理用药,遵循医嘱来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切不可自定超量的训练目标。如果出现运动过后肌肉严重的酸痛、无法行走、有酱油色的小便,小便减少甚至无尿等症状,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及时诊断治疗。

  公园出现中老年“爬行族” 称预防腰椎劳损

  戴着手套,只有双手和双脚触地,高撅臀部,弓起腰身,手脚并用地在地上移动,看着就像是蜘蛛行走。

  不知何时起,公园的晨练队伍里,多了一群奇怪的爬行族,他们奇特的晨练动作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其移动的轨迹并不是直线,有时是圆形,有时是曲线。锻炼者声称,这是太乙九式,这种运动姿势,可减轻腰椎压力,对腰椎劳损有一定治疗效果。还有人表示爬了一段时间,颈部不再僵硬,血压也降下来了。

  爬行健身源起“五禽戏”,是民间流传的健身方法之一,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健身方法。

  爬行能将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上,从而减轻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腰椎的负荷,对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和脊柱病有一定疗效。爬行也是一种全身性协调活动,能使平时一些使用较少的肌肉得到锻炼,能强化全身的肌肉、韧带和骨骼等。

  但爬行健身比较适用的人群是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老年人本身骨关节就处于退化状态,如果患有骨质疏松、腰椎滑脱或高血压,爬行健身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

  高血压病人下蹲时间较长时,猛然站起容易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高血压病人若要如此锻炼,在爬完后应当缓慢起身。

  公园、小区、路边,凡是有树的地方,就成了他们锻炼的主场——前几年,很多老人将大树当作健身器材,用后背、前胸、手掌等部位撞树,每次“出击”,碗口大的树恨不得一起摇摆,而这种现象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老人们信奉哪里不舒服就撞哪里,据说如果撞头可以活化脑细胞,预防老年痴呆。身体撞树也可相应刺激穴位和经络,有保健、防病的功效。

  随着年纪增长,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运动能力下降,对平衡和力量的控制都下降了,这类的碰撞锻炼力度难以掌控,如果撞击力过大保护不足,轻的会造成皮肤红肿或创伤,重则可引起骨折、心脑血管疾病、椎间盘突出或椎体滑脱等。如胸腔受到撞击,容易引起肋骨膜、软组织等损伤等,对于心脏病、颈椎病、精神疾病患者,更加不建议采取此种健身方式。

  如果想通过穴位治疗,首选的穴位部位要准,其次手法、针法刺激要得当,撞树毫无针对性,何谈治病。

  除了撞树外,拍打身体也是一些老人健身的常见方式,拍打身体不受场地限制,走着路就能拍,甚至躺着也可以……不少中老年群体认为,拍打对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可以预防血栓,心梗。

  这和撞树原理类似,原本老人目的是为了能够舒筋活络,刺激局部肌肉组织,改善代谢,从而疏通筋骨,缓解四肢酸痛、抽筋等。但一来无穴位刺激的准确性,二来有的人前胸后背都拍得发红发青了,有淤血了,说明有皮下损伤,其实反而不利于身体。

  不少人认为正走锻炼前面的肌肉,倒走锻炼后面的肌肉。“倒走可以减轻或防治腰椎、肩周、颈椎等疼痛,正着运动习惯的腰椎,反过来活动一下,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减轻腰椎负担……”其实都是误区。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主要是退化和负重,想对腰椎达到一个治疗的效果,需要锻炼腰背部的核心肌群,把腰后背从上到下的一条叫竖脊肌的肌肉锻炼起来,促进它的主动收缩。实际上,在倒走的过程中,仅仅只能维持一个曲度,对腰椎肌肉的锻炼不充分,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倒走的过程中,除了可能会伤到行人或是撞到车辆,也需要不断扭身回头看路,这时,人体整个重心偏移、脊柱扭曲,已经失去了恢复脊柱正常曲度的作用。

  高温天热的时候,有的老人喜欢躺在公园的石头上,或者雕像上,舒服,认为这样能活血,疏通经络,有按摩的功效。

  这也会有危险产生,先不说老人很多都是有腰椎颈椎病的,就单单高温下的石头,想想就很烫,长时间躺着,暴露于高温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汗腺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丧失过多,非常容易产生口渴、头昏、多汗、虚弱、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等一系列症状,如果再有脑血管疾病,很危险的。

  奔跑、侧滑、蝴蝶步、内交叉、旋转,飘逸的鬼步舞以其魔性的吸引力,让年轻人跳出人生高度。因简单易学,更多老年舞蹈爱好者也对此着魔,争相模仿学习,一度成为广场舞的“主咖”。

  鬼步舞不是想跳就能跳。习舞者首先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四肢的协调能力,髋、膝关节功能正常,无活动障碍。舞蹈中有不少旋转动作,如有头晕症状或有耳石症的中老年人不适宜学跳。最好由医生检查平衡功能、心肺功能、骨密度及关节磨损情况后,才能避免运动伤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怎么锻炼效果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