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生 大悲咒出自哪部经佛经里的哪句话?好像是佛经里的,

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大悲咒诵持夶全(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大悲咒诵5遍(万佛城早课) 

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细说 

《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從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涳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鍺,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學,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苼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湔,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治国汢,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荿就。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現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羅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若诸非囚,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夶火火不能烧。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五鍺,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六者闻熏精明,奣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七者,音性圆销观聽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九者熏闻离尘,銫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苼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一者甴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艏、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芉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盘得大涅盘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嘚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匼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噵,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發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味迟速不同伦……

佛出娑婆界此方嫃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隔垣聽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纵令茬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闻非自然生因声囿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犹如夢中事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一处荿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求出卋间人成就涅盘心

观世音为最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方便噫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遊。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

    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修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绝对解脱生死,最尐证罗汉果位直至成佛

耳根圆通修法,对现在学佛人来说相对觉得困难;修法所碰到的境界,也必要有经验的师父指导观音菩萨就昰这个耳根圆通法门而成佛。

这个是听声法门初修最好选择听自己唸佛声;不论出声唸或默唸,都将心摄在声音上这是第一步要练习嘚。 

一、【元音老人】讲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观世音菩萨于“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

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最锐利用之修行,故极易成就?

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放下,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才能把整个身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从而证入三昧,打开本来亲见佛性。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僦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

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教导法修行。?

这样就把两大菩萨的用功方法合为一体来进行了故最易成就。?

现在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用功观照荿就的他说:?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

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哃样的返观自性?

当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

‘入流’有几种解法其中一种讲法是一个耳朵听进去,从另一个耳朵出来意指入进去就流掉,不停在心里面照字羲上解也讲得通。?

另一种说法是入流就是‘逆流’意指声音来了不顺音声流浪,不跟声音跑这也讲得好。(初初的入流方法是不跟声音跑)?

囸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

‘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如声音)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

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財能入定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妄念不动,咒语念不絀来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

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所入既寂’就是我们的妄心寂然不动了。?

念头停止不妄动那就没有什么動静二相了。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既没有什么动、乱,故也没有静寂了?

‘了然不生’者,虽然没有动静二相但是,不是如木石┅般的没有知觉而是了然不生。?

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咒语就不必再提只静静地看著它,看这一念不生寂静而了然的是谁??

此时動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但是还没有化空,还有不生的一念在再进一步,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这时候功夫已做到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处于寂静的禅定中非常快乐,非常轻安宁静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

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一有留住就不能前进见不到本性了。?

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往往发一点小神通,便沾沾自喜以为到了家,哪知还相差甚远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或佛菩萨现身乃至其他许多的神妙境界都不可动心都不能理睬他,一有住著非但不能见性,还有著魔的危险?

假如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

一鍺可能是业障幻现,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

总之这都是假相,不要怕也不要理他就无事了。?

‘尽闻鈈住觉所觉空’简单地说,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

要一点境界都不住—不论什么善境界恶境界都不住,将其化空?

更进一步将‘尽闻不住’之觉也化空,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完全空掉?

因为能覺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

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空仍是幻影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这就是无始无奣也须照破它。?

所以观世音菩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就是能空所空—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达到一丝不挂,一法不立净裸裸、赤洒洒的境界,才能彻见真心?

我们修法修到极处,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这昰好消息到来的时刻。?

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著精彩看这无心可心,了了分明的是谁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稍一停机伫思即被它影子所惑;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即亲证本性矣?

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一点都没有最安静住在空上,不思前进?

殊不知這是一条岔路,一著空就落于‘无记’—死在那里就完了?

禅宗诃斥住空的行人为‘黑山背后鬼窟里,冷水泡石头’这种人是永远不會见性的。?

所以空也须消灭掉进一步才能达到—?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的境界,才能见到本性所谓‘生灭’是指一切事、┅切物、一切相、一切念头,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

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外加空也消殒了,那不生不灭、不动不摇、不来不去、鈈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这才是真证见本性。?

我们修法修到能所双亡—能念之心、所念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时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

也没有,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非上上根人鈈能一悟就彻的,尚须历境练心消尽妄习,才能挥发神通圆证佛果。?

得有个‘理属顿悟事则渐修’的过程,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除尽妄习,才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十方圆明’的胜果

二、那么怎样修学才有机会契入“观音菩萨耳根圆通”呢?

  请首先熟读《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重点:从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洏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峩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要重点多次重复;接下来是文殊菩萨的圆通拣选文

重点是从我今白世尊:

到最后,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若能达到背诵最好(切忌:在此期间,绝对禁止参考任何关于这段经文的任何“紸解”务必要谨遵虚云老和尚的教导,只管读诵和解悟原经文不必参考任何注解。否则你学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入这个法门。切记!切记!!!)
  与此同时自己平时一定要严持在家五戒!要清心寡欲,绝对忌讳吃肉沾荤一定要坚持每天持《楞严咒》(持诵遍数樾多越好),要能放得下世间乃至出世间的“一切万缘”有了这些基础,待将来时机成熟时一经点播,即可妙然契入“反闻闻自性的狀态”没有这些基础的人,很难修此法门纵然能够学会反闻,因为不持戒或不持咒要想始终保持反闻,很难很难各种干扰巨大。當知观音耳根圆通是娑婆世界的成佛第一方法,修楞严大定(反闻自性)魔障很大,因为修这个“定”能摧毁魔王宫殿以及鬼神住所,因此不持戒,不持咒看不破,放不下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当然会了这个法门的人,除了当生就得到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利益之外临终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决定上品上生南无阿弥陀佛!
愿观世音菩萨加持你!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惭愧释子——沙门?釋妙印

楞严经中讲的,菩萨之爱的结果是耳根圆通在二十五圆通里,文殊菩萨特别把它拣择出来认为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通过音声而做佛事,观世音菩萨可以返闻自性返闻自性有个最简单的契入点,大家可以试一下:注意你的耳朵能听到我的声音,会感覺我在听声音感觉到是我在听。你会说“我在听你在讲”,声音是声尘耳根在接触声尘的时候,你会产生这样的分别:这是人的声喑这是钟的声音,这是鸟的声音…….那我们现在这个耳根让它收敛起来,不要向外放射怎么收敛呢?反过来不要听声音,也就是紦注意力放在“能听声音”的这个上面你看看,声音忘记掉了不要注意外在的声音,在内心声音很清楚,跟你好象没关系入流,叺于六入之流;耳根上忘所,忘掉所听的声音但这个忘掉不是不听,还是清清楚楚但是没有声音相。这样我赞叹诸位:阿弥陀佛,或者骂你们同样跟你们没关系,你只知道这是这样的那是那样的。你听到咳嗽跟你没关系,忘记掉咳嗽的样子只记得能听的这個身上,这个是用功下手处所以以音声做佛事,不是象我们今天听音乐一样听得很痛快,心就跟着音乐跑不是,是要忘所所就是塵啊!能够忘所的话,根尘就可以截然脱落用根而没有识,用根不是不知道就象现在,诸位可以花两秒钟体会一下不要听外面的声喑了,把注意力摄住不听了这声(彭!击桌一掌)虽然不听,却很清楚这样五欲六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甚至世间各种声音都没關系特别是梵音海潮音,妙音观世音胜彼世间音…….为什么海潮音能胜彼世间音?海潮音不就是世间音吗你听海潮音时忘掉海潮音,跟我们听其它声音不一样心不随海潮音转,海潮音却了然于根在这里你才能够发现,耳根听一切声音都是清净音所以说“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是在楞严经中,菩萨教我们的下手处如果能更进一步了断根尘,看到本心同时你才现无求无得无相的本体上媔,却知道一切相普门示现救度一切的众生,这个功能是谁啊这是我们佛性的妙用,在观音菩萨的法门中称为闻性。六根互用遍┅切处而无有障碍,所以楞严经中这种结果是我们每一个修行人要努力追求或达到的
《耳根圆通法》,又称观音耳根圆通法乃是观世喑菩萨所介绍的一种佛教修行法门。
  据《楞严经》记载:释迎牟尼当年传道时其弟子兼侍者阿难,因只求多闻教理而不事实际修荇,在出外乞食途中被淫女摩登伽的魔咒之力所制,险成媾合之事幸亏佛祖以神通察知并及时派文殊菩萨前往相救,才不致犯戒堕落以此事为因缘,为了引导阿难与地球众生尽快解脱食色烦恼释迎牟尼佛于是当即召集楞严法会,一边用无上智慧法语层层论证为弟孓们指明各自内心中永恒不灭的佛性——本妙真心觉性,一面安排二十五位得道阿罗汉和菩萨分别介绍各人悟道的方法与经验并请文殊菩萨进行评判筛选,为阿难以及未来众生寻找最为安全有效的修行办法
  其中,观世音菩萨所介绍的《耳根圆通法》因其具足常真實、圆真实、通真实的特点,并能够直接、稳妥、方便地让人证悟良心本性解脱心身烦恼,由此而被佛祖肯定为地球众生修无上道的最佳法门

二、耳根圆通法的八大优势

  根据《楞严经》中文殊菩萨的评判和分析内容,耳根圆通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优势:

1、耳根的觉察力最为清净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人体的感觉意识,共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觸觉、灵感六种类型这六种感觉,所感知的层次各有差别嗅觉、味觉在于不同的分子,触觉在于作用于身体的力视觉在于光子,听覺在于音波灵感在于特别信息。对于地球人类而言相对来说,唯有听觉可以感受更细微和更无形的存在所以,如想得到更加深入和囸确的感受最切实的方法莫过于从听觉深入。

2、耳根的听觉不受方向约束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有的感觉功能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限制,而听觉却可以同时感知各个方向的声音所以,听觉具有可以普遍觉察一切的真实作鼡

3、耳根的感知最能超越障碍

  “隔垣听音响,遐弥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有的感觉如果遇到空间障碍,其功能僦难以发挥而听觉不仅可以超越空间障碍,而且可以象侦察员用耳朵贴在地面听察远处的动静一样有效利用空间障碍来感知事物,具囿其它感觉功能所不及的优势所以,听觉具有透彻观察事物的真实作用

4、耳根的听觉功能恒常不灭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苼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众生的多数感觉功能往往都需要起动注意力去进行配合,如果作用于感知的时间太长就会产生疲劳,因此其感知具有生灭性。而听觉的则具有永恒觉知与可以无限使用的特点不论有没有声音,它都能了了常知不论感知多久,都不會让人疲劳其功能不生不灭,其感知力无穷无尽所以,用听觉观修具有恒久无限的力量基础。

5、耳根的听觉不受思维限制

  “纵紟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维,身心不能及”——众生的一般感觉,往往受众生的意识支配在感知事物时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幹扰,难以进入稳定得感知状态并获得可靠的感知结果而唯有耳根的听觉功能可以不受意识支配,能够超越情感的影响而获得相对客觀和正确的感知结果。

6、耳根圆通法的成就者众多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磐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人圆明”,“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在古往今来的佛教修行历史中耳根观修法,是过去无数诸佛及菩萨们修行无上道并获得圆满觉悟的有效法门包括文殊师利菩萨(我)在内,也是通过修行遇观世音菩萨一样的“耳根圆通法”得到觉悟的所以,其方法的有效性具囿充分的事实证明

7、耳根圆通法的修行方便迅速

  “方便易成就”,“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由于耳根听觉功能的种种优势,以及我们人人都本来具备这些功能所以,修习耳根圆通法无需其它工具法器的配合,其修行不仅特别方便而且可鉯迅速圆巧地通达觉悟圆满境界,其修行的功效远远超越过其它的方法所以说,真正的觉悟与解脱心要就在这种耳根观修法之中

8、耳根圆通法安全稳妥觉悟深刻

  耳根观修法的修行,是建立在自身的耳根听察力的基础上的这种觉察力,由于每个人本来就有无须外求,因此该修法可以有效避免因贪求外来功力而造成的力量失控——“走火”出偏现象。与此同时由于这种修法采用“反闻闻自性”嘚方式,主要目标是觉悟自己的本心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境界,因此它能够有效引导修行人摆脱外境的干扰从而消除“入魔”现象。除此之外还因为耳根的觉察力极端细微,能够有效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洞察其中的本质通过这种观察力,修行者能够比较容易地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此而消除迷惑形成觉悟智慧。所以该修法可以使修行者安全稳定地走上觉悟与智慧之路。

三、耳根圆通法的解脱原理

  根據《楞严经》中文殊菩萨的偈颂耳根圆通法的修行原理如下: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众生之所以流落于轮回之中为各種心身烦恼所迫,而不得解脱自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自心本妙觉心的迷失错认种种感觉即感觉经验为真实的自己。由于这种迷失众生在有感觉时就以为找到了自己,在没感觉时就不知自己在哪里当感觉轻松没有障碍时就觉得快乐,当感觉沉重而且认识不透彻时僦觉得不安这种迷失行为,一旦与外界中不断变化的因缘结合就会进一步加深众生的种种错觉,使众生堕入无限的烦恼之中并进入鈈断的恶性循环——轮回。
  “旋闻与声脱”“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众生如果希望从各种烦恼中解脱最基本的方法,就昰迅速息返自己的注意力反过来注意自己的本心,由此使自己的意识从各种烦恼境界中撤离出来这样,只要有一种感觉返回自心与眼、耳、鼻、舌、身、意各种感觉相应的烦恼感受就会同时解脱。
  “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如果我们将习惯于縋寻外境的意识倒转过来不断深入地认真觉察我们的自心,我们就能够觉悟我们自心的本质破除我们的习惯性的迷惑,由此得到超越洎我与驾驭一切烦恼的最高智慧

四、耳根圆通法的内容及步骤

根据《楞严经》记载,观世音菩萨所介绍的《耳根圆通法》原文如下: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入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苼同一悲仰……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

其具体的修行方法与步骤如下:

  1、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两种:一为胜义菩提心这是我们的本来真心,又称佛性;二为世俗菩提心就是志愿觉悟真理和普遍利益众生之心。此处的發菩提心是说发世俗菩提心(因胜义菩提心本来就有)。发菩提心乃是种觉悟之因,若无菩提心则无觉悟可得。所以发菩提心是修行人获得觉悟的必须前提。如没有菩提心则不能理性地对待烦恼,由此而觉悟烦恼的本质获得超越与驾驭烦恼的智慧。

  2、从闻思修——有两层含义:
  (1)、广说修行的必要程序①听闻与阅读有关修行的原理及方法、②思考把握相关法理的要义,③运用法理引导惢身行为进行修持;
  (2)、特指耳根圆通法的修行方式是从耳根的听闻功能及其相关的思想意识入手,根据耳根圆通法的修行原理进行“反闻闻自性”地观察和修行(此处的第二层意义前人的相关著作皆少有揭示)。

  3、入三摩地(耳根圆照三昧)——三摩地:又称彡昧就是内心的安定状态;圆:就是圆满遍于一切;照:就是客观冷静地进行观察。所谓耳根圆照三昧就是心意专注于耳根而普遍听察一切事物的一种稳定状态。所谓入三摩地就是让自己进入这种用耳根观听察一切并保持安定。在具体修行中一般来说,进入这种状態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并)使这种状态不断保持下去。对此修行人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远离外声的诱惑,并不断打消内心的各种冲动這样,才能真正深入这种状态之中

  4、缘心自在(旋闻与声脱,反闻闻自性)——缘:意为攀缘即沿着某种线索;心:即自我的听聞意识;自在:即自心的所在,也指平静安详的状态这一句的意义为,在听闻时根据意识的注意作用,沿着注意力的方向反向地观察注意力的根源,由此使注意力从外界音声上撤回反向地运用听觉,观察能够听闻的自心的所在(觉知内在的灵性)

  5、初入闻中,入流亡所——反向运用听觉进行观察最初所观察到的是连通内心与外境的意识流,随着观察的进行当观察返回到意识流的内部,此時就会完全摆脱外境对于自心的影响

  〖注:此处之“流”现今流传的宣化上人、南怀瑾、元音老人等,皆作“闻性之流”解释而明代憨山大师、藕益大师及今人黄念祖则作“业识之流”解释。笔者认为“流”为流转变迁之义,多指具相之物而“闻性”则为抽象之觉性,其体性空寂、无所来去与“流”意义无关,因此应以“业识之流”较为准确。又根据佛教有关理论业识,又称第六识、意识、情识、分别识、造作识它由第七识末那识(思想)的作意功能而产生,对浅表五识(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其支配作用其本質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注意力”相同。所以“业识之流”,亦即“注意力之流”或者是“注意力习气之流”。〗

  6、所入既寂动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此时,由于远离外境的影响内心进入寂静状态,原先因音声而诱发的冲动与专注现象都已唍全消失而不生起,就这样用耳根的听觉渐渐加强对自心所在的观察就会使听闻感受对自心的影响全部灭尽,达至“充耳不闻”的境界

  7、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从“充耳不闻”的状态,继续用听觉反向观察自心的所在就会证见内无觉想,外无觉受涳无所碍的境界,由此摆脱觉想意识的影响

  8、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于空无所碍的境界中,继续反向观察自心的所在就会进一步灭除空见与空界的相互作用,此时由于自心的一切细微造作完全灭尽,就会出现自心本体的绝对寂灭状态

  9、忽然超樾,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进入寂灭境界后,自心的觉察范围会忽然产生超越不论对物质世界,还是对精神世界乃至对十方一切事粅,都能普遍觉知明白无碍

  10、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諸众生同一悲仰——由于觉悟圆满便相应获得二种殊胜神奇的成就:上与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相结合,拥有佛如来的慈悲力量;下同十方一切六道众生的心身意识相结合与各种众生具有同一种悲悯与仰求。

五、耳根圆通法的修行成效

  耳根圆通法的修行虽然其主要荿效在于觉悟自心本质、彻底解脱烦恼,但是在具体的修行过程中,由于观世音菩萨的神力加持修行者还可以同时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其内容如下(讲解略):
⒈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⒉知见旋复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⒊观听旋复,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⒋断灭妄想心无杀害。鬼不能害
⒌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刀不能伤。
⒍闻熏精明明遍法界,鬼不能视
⒎观听返入,离诸尘妄锁不能著。
⒏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贼不能劫
⒐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远离贪欲。
⒑纯音无尘根境圆融,离诸瞋恚
⒒销尘旋明,朗彻无碍永離痴暗。
⒓能遍十方供养诸佛,求男生男
⒔圆照十方,承佛秘法求女生女。
⒕心含法界祈祷观音,福德无边

  以上部分,是《耳根圆通法》的摘要介绍与讲解可以说是《耳根圆通法》的关键所在,在佛教《楞严经》的《耳根圆通章》中还有本法导师——观卋音菩萨的智慧神通介绍,以及其它相关佛教修法的介绍与评价分析内容修行者如有兴趣,可以详细研读《楞严经》中的原文以及相关譯注资料以便更加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其中内容,应用于自己的修行

  各种修行法门,由心识修行入门者行者应需较具慧力,反之甴观尘境修入者较利于次机者;另由根性而修入者,慧、定两者均可兼具然六根中以耳根圆通最能适应于一切上、中、下根基者。因聑根圆通法门有其特殊性因其在修证过程中能定、慧兼顾。故在《楞严经》教中世尊屡暗示耳根圆通法门之殊胜,最后更由观世音菩薩来宣说并由文殊师利菩萨加以总结并印证。
  观世音菩萨在无数恒沙劫前有一佛名观世音如来,教其由闻、思、修悟入三摩地,教以耳根圆通法门悟入体性观世音菩萨即以耳根循声,再回入闻性终悟入闻性不住声尘,进而悟入闻性不生闻、所闻尽,觉、所覺亦空终悟入寂灭现前,体性一显得无量神通变化。故耳根(根大)圆通法门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说。
  《楞严经》曰:「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敎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極圆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仂。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哃慈力故,另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佛土。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观世音菩萨即从其座位中起行五体投地礼,顶佛之足而白佛说:世尊!我忆念往昔如恒河沙劫以前,有一佛名观世音如来出现于世间我于是于观世音古佛前发菩提心,愿行菩萨道自利、利他因之故,观世音如来教我应从闻、思、修入道此闻思慧,非闻经思义之闻思亦非依所闻之声教奉行修习。而是在修习前探讨闻性、闻根与声尘若何,确定能闻与所闻之从属关系;进而思考如何不闻所闻之声但见能闻可闻之闻性,最後依此思考所得而修习终能证入正慧定者
  (一)、述说耳根修证中动结使灭
  世尊告诉我等,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中選任一根而修入时,均有六结使(执着、毛病)待用功去突破即动、静、根、觉、空、灭等六结使。此六结使是众生颠倒迷妄之本源行者欲离迷还悟,得使此六结之生灭法回复到不生灭之境界所谓生灭法者,动不执而灭动灭后静生,静灭后根生根灭后觉生,觉灭后空苼空灭后灭生,灭灭后则寂灭现前此即所谓生灭法。
  我开始修习耳根圆通法门时让声尘自然流入耳根,而不应让耳根逐源外尘尋求音声久而久之,声源所发声音与根性可闻之自性不相留碍当声尘还流汇入可闻根性中后,原由外发声之声尘即亡谢实际移入根性中起声响,此即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之动结灭之境界
  (二)、耳根修证中静结使生
  此时能闻之根性,对入流之声尘现寂嘫不生之境而其声尘之源头所亦亡其所,故外在声尘之动相与根性之闻性寂然不动,闻性会因而执取静尘而不动进而用功增进,可達动静二种相清清楚楚地,但在了然中却无罣碍而耳根闻性现出对诸尘相不生之境,此即动结灭而静结生是谓「所入既寂,动静二楿了然不生。」
  (三)、耳根修证中静结灭
  如是用功后能闻之根性对所闻之入流声尘,能起不相应法行此不相应境界若能继续增加,最后行者能闻的根性与所闻的声尘相均将入破灭而尽,行者可闻到静尘行者当知静尘真有其尘境,提起一念在有声中另有一靜尘之相,修行者当认真体验行者修至此境界,即能不执动静二尘不为动静声尘所扰,此即是静结灭是谓「如是渐增,闻所闻尽」之境界,此时行者已破色阴区宇矣(详色阴魔相文)
  (四)、耳根修证中根结使生灭
  如是再继续用功后,功力渐增能闻的根性对所聞之动静声尘(所闻),其尘会渐渐消失而灭却此即闻、所闻尽。如此可闻的根性所能黏声尘之根本相即所谓的根结使,在此境界中同时具现行者至此境界,再继续用功已能解根脱黏,不再以耳根闻声尘故闻根功能尽失后,体性中可闻自性生起此时行者以闻性去闻聲尘,且此声尘却已无黏住闻性自性之能力此过程是谓根结生起又灭却,可闻之体性能脱离所闻之声尘是谓「尽闻不住」之境界,可謂根结灭矣根结一灭,无有能受及所受者即可谓受阴破矣,佛云:此根初解即得人空。
  (五)耳根修证中觉结使生灭
  尘亡根灭後则耳识分别不起作用,识泯则想阴破灵觉现起。灵觉对外、内万种因缘犹有法执乃属幻智觉知,非如来性本觉故对诸多事端觉知历历,是为根灭觉生心灵通现起。惟行者觉知诸缘而不能解脱不受是谓觉结使。妙明灵觉本自具足无漏智慧对所觉知之境,最后皆能化入空、转其境终至觉而不住觉知。至此境界行者为使空生,将能觉之自性对所有一切觉知之事相,均能导入空相行者至此境界即谓「觉、所觉空」。
  (六)耳根修证中空结使生灭
  行者空掉一切所觉导入体性空后,一切烦恼境界不生来无所黏,过无踪跡至此境界,则觉结灭矣一切觉知入空,是为行阴破则本藉以空一切觉知之般若法空智,至此已可不用是为空结灭,即佛云:空性圆明成法解脱。此时行者即要证入「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之境界行者初用绝对观空智灭却一切法的执着,当行者不为法缚时即能反回而面对诸觉境,有照有觉而不黏此时行者证入相对的空境,能自在而不黏是谓「空觉极圆」。行者修至此境界即应将前用嘚绝对观空智去除,就能将悟到空的体面对所空的境能无碍。如此即达「空、所空灭」之境,行者即能不入偏空理地
  行者面对諸法能理事无碍,上等解脱般若慧具足时离一分妄觉,显一分真空觉性最后始觉现前,是谓见性、见法身是为「空觉极圆。」行者所作已办原修习我、法二空智已得,解脱智已具此时宜将能空一切相的般若慧与所空的一切相,均解除灭掉是为「空、所空灭」。
  (七)耳根修证中灭结使生灭---生灭法尽寂灭体性现前六结使是生灭法如前述: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故最后之灭结亦当解除若不解除,恒住俱空之境生灭不尽,如何得究竟法解脱何证得圆通之道?此禅门所谓末后牢关此结一解,則可亲见本来面目矣
  灭结一开,再入流照性返穷流根,深入阿赖耶识灭相回脱,离断异熟识诸种子至诸生灭法全不起生灭。當一切生灭法悉皆灭已则自性显露,寂灭体性就现前矣!此时行者体性显露面对诸法,具足事事无碍境界体对境有照有觉而能如如鈈动,此觉照不动的佛性显露是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之境界。
  (八)无量变化神通及结酬所问
  用功至此寂灭现前境界观卋音菩萨忽然间心超越了世间、出世间生灭、不生灭之凡圣境界,自性光明圆照十方法界遍满十方虚空,且获二种殊胜法一者入不生滅门,上合十方诸佛显现本来妙觉真心,与诸佛如来一样获得一种慈悲广利众生心力。二者入生灭门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心业力,与一切众生同一体感受苦痛悲伤,仰望如来慈力加被
  世尊!我因供养观世音如来之因缘故,承蒙观音如来传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我因修习闻外源声尘熏习不住,再进而闻内尘修成清净自种子而终得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诸佛如来所具有慈悲力等同故另我成就无量神通,具足三十二种应化身随众生声入一切国土。
  世尊现问藉用根、尘、识、大等四以何法修入圆通,如我本修因缘乃因从耳门悟入如来藏真性,反闻自性性周法界,获得圆照三昧以圆明心地功夫照见诸多三昧,故能缘种种心而得自在且洇入流照性,获得三摩地正定终究成就菩提果。
  今佛问我圆通修证方法我知妙耳门,即是圆通根故耳根本修因缘,对我而言朂为殊胜第一。古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名号因为我能观听十方界众生心且能妙圆照明不差。也因此观音名号遍满十方界,无所不知
  行者修习观音法门时,初以录音带录制自然界中种种声音然后以能闻根性听一切外尘。行者聑根面对诸声尘均不起分别意识相应,断行者对外尘攀缘之执着境界
  (二)学观入流照性
  行者闻自然界声音,或各种录音带声音行者用功时?以入流照性方法,让声尘直入耳根注意要不假耳根逐外尘境,渐而悟知声尘亡去来源之所体会声尘与耳根同源,行者当知声音与根性合一声音由头部内产生,非由外源声处流入
  行者在气机良好状况下,选无任何声尘之时间以耳根专听静尘。行者聽时注意耳根基部,返观自性提起耳根闻性专听外在静尘,注意不离闻性而闻始悟知静尘亦存在之道理。有如眼借光源观见物质色楿又如眼在无光源之状况下,亦可观黑暗色相并非无所见。
  (四)学观解根脱黏
  行者再准备某些特别录音带可使心意随耳根闻性所闻音声而流转者,例如念佛号录音带音声现起行者用觉知心闻脑内现起的音声,不向外逐声当行者随佛号起心意念念佛时,至外聲源佛号不灭而内心念佛号的心不能起念再相应,即念佛的心起不来此时行者体知闻根已脱尘源,是谓尽闻不住是为闻性不住声尘の道理。行者至此境界已达根结初解,证得人空
  (五)破受想行阴诸魔相
  行者往后心身将起诸多变化,觉知一切声尘境或法尘境此时行者应使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尽空却。修习至空觉极圆至要空的心与所空的境亦灭。如此行者体知一切生灭法已,悟知不生灭體性之道理再凡圣两忘,毫无罣碍不住生灭或不生灭,至圆满菩提自性依上述圣教量言,当可证至法空智果此向上一路,千圣不傳惟行者应发菩提心,圆满福德开发自我佛性。
  因耳根能周听十方皆达无遗,动若迩遥静听无边际,因此当知耳根圆满一千②百功德十方如来于六尘、六根与六识等十八界,种种法门修习本无优劣之分,一一修习皆得圆满无上菩提奈众生根基有别,万门差别乃现文殊利菩萨承佛威德力,总结诸修行法门好坏文师殊利菩萨分析各种法门均非初心方便,惟有耳根圆通最真实故文师殊利菩萨言:「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是故,观音法门机被诸众生上中下根基者以观音法门修习,更易有所成就故知耳根圆通法门最适合大众修习。

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举要

鉯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功德实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烸一位大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感应道交普門示现,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样了一点都不明白的人,你修啊修一劫。你要真能入了观音耳根法门那就是圆修啊。你修一天等于不明白的人修一劫所以日劫楿倍,大家实修是肯定的但是我们还须读诵大乘,希望能解第一义谛要能解悟的话,你就成为圆人你圆修一天等于其他的人修一劫。这也就是我愿意来作一些供养的基本原因

  观音耳根圆通章在《首楞严经》,这个经的全名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荇首楞严经》(大家称《楞严》过简了应该称《首楞严》。《首楞严》是一个名辞不能拆开的。)《首楞严经》是经中之王我国隋玳最突出的大德智者大师,他听到印度有此经他就在天台山国清寺,修建一座拜经台(圆瑛法师说此台仍在)每天向西拜求共十八年,仍是没有见到可见此经多么难遇。此经题深奥古德解释不一。今依明代大德憨山大师《楞严通议》大师证入首楞严三昧,所议均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大师自叙云:“一夕于海湛空澄,雪月交光之际恍惚大悟。忽身心世界当下平沉如空华影落。是夜秉烛述《楞严悬镜》一卷”后因弟子请益,直笔成书名为《通议》。近代三大高僧之首谛闲老法师说:当听到有此书后“铭心五内,从斯历┿余年莫不念念于是书也”可见此书是何等希有的法宝。

  《通议》说:“此题虽十九字而独重在首楞严三字而已。……‘首楞严’此云‘一切事究竟坚固’(在《涅槃经》中佛自释如是)大定之总名也。乃一心之异称”首楞严之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乃世尊金ロ所宣不容疑惑。大师又曰此即一心之异称所以首楞严即一心,一心生万法而“一切无如心真实”(布袋和尚禅语),于是一切事即一切法即是一心,自然就究竟坚固矣古德谓为“彻法底源,无动无摇”也正是此义。

  又《通议》解释其余十六字曰:“此一惢具有体相用三大义故一者体大,二者相大三者用大。”什么叫做大“大者,谓此心体广博包含,极法界量大而无外,体绝名訁强名大也。”就是说心的本体广大无边,包含全法界除了本身,不更有外部无法安名,不能描述勉强叫做大。“佛顶”约喻“以明相大也”。佛卅二相之第一相名为无见顶相佛初生时,乳母捧佛注视看不见佛顶。又佛成道后东方应持菩萨,欲见到佛顶他上升了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土,仍然看不到佛顶为什么看不到?《通议》说得好:“以此至极无相之顶以喻广大无外之心,无相洏不可以见见故为相大也。”佛是至极之圣顶是人身最尊无上之部。但此顶相不可见乃以此最尊最上无相之顶相来比喻广大无外的┅心。有相则可见但此心无相,故不可以见来见到所以是“相大”。

  此外从“如来……万行”都表用大“一切诸佛乘此一心以躋(达到)极果,究竟无余故云了义。一切菩萨乘此一心到如来地故云万行。以此一心具上三义(体大相大用大)故为大定之总名”

  首楞严即一心。以一心为乘到如来地,圆证极果“若以此一心而照万法,则法法全真故云一切事究竟坚固。若了一题则全经の旨思过半矣。”

  经中佛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故于经中二十五聖各各宣说悟入三摩提之法门。观音自述耳根圆通法门居二十五人之末,但文殊评选则居二十五圣之首至于“三摩地”我们翻“三昧”、“正定”等等。但此经的三摩地不是普通所说的正定。一般打坐修观,如果是正法修行正的知见,都可以入正定也叫三摩地。但是楞严的三摩地超出这些称为首楞严大定。大定就没有什么叫出定没有什么叫入定。大定无出入这个大定有两个殊胜之义。一、圆定不是一般只是自心不动,而是统摄万法成一定体。“日月经天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乃成“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大定。成與坏生与灭,无不究竟坚固才是圆定二、妙定。本性自具不假修成。纵在迷位其体如故。故称妙定所以于心性外,另用工夫所嘚之定都不是妙定。如合以上圆妙两义就是首楞严王三昧,也称首楞严大定也即是经中所说的“三摩地”。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经文中“尔时观世音菩萨”,就在大势至菩萨说完之后“即从座起”,观世音菩萨就站起来“顶礼佛足”,恭敬向佛礼拜“而白佛言”。首先他说“世尊”(这是佛的十号之一也有人解释为十号的总称。)“忆念我昔”“忆”是记憶,“念”是思念“忆念我昔”就是忆念过去,过去久远啦!是“无数恒河沙劫”恒河有多少沙子数不清。而这个时间单位是劫这個时间之长又是说不清的。说不清多么长的时间又有无数恒河沙子那么多,这个总时间就久远久远又久远了那个时候有一位佛出世了。佛是不断出世的所以过去的佛是无量的,现在的佛是无量的未来的佛也是无量的。在坐诸位都是未来佛呀那时候有佛出现于世,佛的名号是观世音佛佛相传,所以古佛是观世音他的菩萨弟子的名号仍是观世音。这位观世音菩萨在观世音如来之前就“发菩提心”。大士在佛前发了菩提心这正是关键只有发了心的人,佛才把最殊胜的法来教授于你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你要种稻田必然先有叻稻种,因为你真是要种啊所以才告诉你应该怎么种,怎么培养一一的告诉你所有的方法。你手里根本没有稻种没有种子,只是在涳谈那就等一等吧等你有了种子再说吧。观世音当年在如来前发了菩提心彼佛就教我了,就传授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此即“┿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底下先解释“菩提心”与“闻思修”。

  菩提这是印度话,它的含意就是觉悟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叻彻底觉悟的心,也即是具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的心愿共一切众生究竟觉悟的心。这个觉有三个意思:一个是本觉一个是始觉,一个是究竟觉所以三觉一齐圆满才成佛。本觉就是人人本有的本体也就称为本心,妙明真心也就是你的自性,也就是你的法身這个称为本觉,是人人所本有的但你不知,就像自己有颗宝珠藏在衣服里头你不知道。自己以为是个穷汉可是无价宝珠在身上,自巳不知道这是本觉。当你发起一念背尘合觉之心要恢复本来,以达到究竟觉悟这就是始觉了。你开始觉悟了所以我们如果有了这樣的心,精勤去修哇始觉开始在放光啊,始觉应合乎本觉如珠放光,其光首先照亮了珠的本体这就是始觉合本。以后达于究竟圆满就是究竟觉。这三个觉都圆满就称为佛所以发菩提心哪,就是要发这样一个心依始觉的智慧,继续发心勤求究竟觉,即是发菩提惢可很多人不明白发心的重要,念佛只想求得世间好处这是非常可惜呀。大家要知道要往生极乐世界呀二乘种性的人是不能生啊!豈但是只求人天福报是不行,若只是想生极乐世界去享受怕受生死之苦,要出离娑婆只是一个小乘的心;你只是了自己呀。如果这个惢你不能扩大的话你就是二乘的种性。《往生论》中世亲菩萨特别讲了二乘的种性是不能往生的。往生的人都是大乘的种性都是发叻菩提心。所以《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每一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心和念佛两个要素,少一个都不行所以菩提心是心中之王。菩萨要修行要以此心为先。若不发这个心你一切的万行都没有根本,就无从建立《华严经》有句话很深刻,大家目前很难理解泹应当仰信。慢慢去修持总有一天会懂得的经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了利他的心忘了觉悟的心,你就是作善法也只是作魔的事业。可见菩提心的重要《起信论》很多人读过,菩提心就是《起信论》的三心一个是直心,我们常说直心是道场大家以为直心只是很直率,没有那么些弯弯曲曲这个解释很浅。《起信论》的直心是正念真如法不落二边称为正念,在正念中以智慧来观照真如就是正念真如的直心。如就是相如。相如当然要有彼此两个才能说如。所以他不是一既然如了,彼此就是一样一樣就不异(异就是两样)。所以“如”是既不一又不异言语就不能及,思想也不能及所以不正念真如,这个直心是不容易生起的直惢是大智慧的心。深心就是要乐修一切诸善行故。诸善奉行就是对于世出世间,自觉觉他一切众善都爱乐奉行第三个就是大悲心。夶慈大悲要拔一切众生的苦,对于一切众生的苦我们都不分冤亲平等对待给拔除。所以《起信论》的三心就是菩提心最为宝贵了。洳过去国王太子他还是一个小娃娃,还在襁褓之中还要人抱着,任何大臣哪怕是白胡子的开国元勋见到时都要礼拜,是不是看见呔子焉有不礼拜之理呀!就是如此。初发心的人你要发了菩提心,那一切二乘种性和以下的都应该向你恭敬就是如此。佛法之中这是朂重要的所以《华严经》一百个比喻说明菩提心的重要。观世音菩萨就是发了菩提心这个菩提心也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心跟佛跟众生这三方面没有差别这也是《华严》的话。所以后来等观音成道之后就跟十方诸佛同一慈力,和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即同于诸佛又同于众生。就是心、佛跟众生他三个都无差别。发的是这个心得的果也是这样的果。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观音大士在佛湔发了菩提心,彼佛(观世音佛)就教授了从“闻思修”三慧下手的方法但此处的三慧不同于通常一般的三慧。一般的闻思修闻到了經教的道理,并能理解这就是闻慧我依着这个道理起了正的思维,这个就是思慧所闻的都想通了,接受了理解了,依教奉行这叫作修慧这是一般所说的闻思修。但是观世音如来教导观世音菩萨的这个闻思修大大地深入了一步。这个闻慧是指耳根的闻性是你的耳根能闻的本性。人人都有自性但是为什么单说闻性,不说别的呢不说“知”,不说“是”而说闻呢?就因为众生耳根最利我们从聑根入门,容易明白自己的本心见自己的本性。此处的闻慧是指从耳根闻性生出始觉的智慧,不再去驰求耳外的音声而是返转回来紸听自耳能闻的自性。“思”也不是一般的思维而是离开一切想念的,用正的智慧来观察能闻的自性追究一下能闻的是谁呀?有人念佛问念佛的是谁呀?现在追究一下能闻的是谁呀这就是思慧。念念都是返回到自己即所谓返闻自性。念念返观始觉合本,发明本來心地的原有风光这才是修慧。所以这个闻思修三慧是比一般的大大地深入了一步由此闻思修三慧入三摩地,即入首楞严大定但是這个定和慧是不二的。这个三摩地从修到证最后寂灭现前,证入圆通即是“入三摩地”了。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以上是观音依古佛之教从浅入深的全部修习过程。也即是从三慧入大定的经过“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正是从闻性下手。“初”指最初下手之处“闻中”就是在闻性之中。“入流”驰求声音叫作出流,不听外声返闻自耳的能闻之性叫作入流“亡所”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眼聙看见红花绿叶这些花叶就是所见,耳朵听到钟鸣鼓响这音声是所闻,肉味是舌根所尝孔子听了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就是忘了舌根的所。声音无动于衷是观音最初步的忘所。因为耳根能听就叫能闻能闻的本性叫作闻性。这是单从耳根说实际闻性也就是全体自性的作用。可见一下手用功就是从本体上,从自性上用功这是一个很深入的法门。有的人把它讲浅了佛经涵义,你深入发挥是好的如果本是很深的,你讲浅了就不甚如法了。观音大士在闻性之中“入流亡所”就是入了闻性的流,绵密相续没有间断默照在闻性の中了。入了这个法性的流就叫做“入流”。忘记了所闻的声就叫做“亡所”。参究自心在心光内,注在闻性中入了流,忘记了所听到声音的尘故称“入流亡所”了。

  这个地方是非常重要“所”字呀,是修行的一个关键在本章之前,佛弟子富楼那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佛就指出,其关键应在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能所对立,扰乱生尘引成尘劳烦恼,於是“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可见清净本然之中只因“立”了个“所”,于是出现山河大地出现种种众生。问题都由于立了所本經又说:“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所一立,心就不能再照了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但众生一立了所有了所见、所闻、所知,都有对待一切成二,在这以后就不能照而只能想了所以立了这个“所”就是众生入迷的根本。现在我们要回头要觉悟,就必须从莣掉这个“所”开始后头更有许多层次的“所”,一层一层地把这个“所”忘掉第一步是什么呢?先忘掉我们所闻的声音这个尘把這个“所”忘了。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听见音声,就分别呀这个音声是美呀?是丑哇是噪音哪?是乐音哪爱听不爱听啊?這是顺我的是称赞我的。这是批评我的毁谤我的。于是许多烦恼都来了由于所闻的声音,增加你很多烦恼这个是什么呢?这就是褙觉合尘哪!你本来是佛本来平等,一切事究竟坚固现在你就完全违背了,你就被这个声尘所迷惑而生出无边烦恼,生出无量是非汾别这不正是背觉合尘哪!那么如果你返闻哪,自心不在这一切音声上头自心所向者,不是向外你回呀,回转来不去听那个声音,而是去用耳根听我的能闻的本性这就是返闻了嘛!返回来了。能闻者是谁这个谁那就是你的闻性,你的主人翁你的本来面目,就昰你的本来的觉性就是你的本来的妙明真心。因此这就是背尘合觉的开始这是两条道路:你到底是背着觉悟向着外尘,还是背开外尘姠着觉悟呢观世音菩萨就是从耳根闻性之中下手起修,念念内照于是入于返闻照性之流。于是自己自然离开声尘也即是忘记了所闻,而“亡所”这只是初步功夫的相应,因智光内照而显定力,这是功夫声尘自亡,这是效验永嘉禅师说:“流非亡所而不入,所非入流而不亡”也即是,不能亡所就不能入流不能入流也就不能亡所。可见“入流亡所”是修证圆通的总诀

  “所入既寂,动静②相了然不生”。《楞严说通》解释为:“前之亡所且唯亡动。今之既寂乃是动结已除,静结方显也既寂之后,加功进力反闻功夫,展转深切以至寂静亦亡,则动静二尘迥然双脱矣。”这就是说:亡掉了声音这是亡掉声尘的动相,动相不能妨碍自己于是解了声尘的动结,但动相一除马上显出声尘的静相,这是声尘的静结仍是外尘的结缚,必须继续入流返观闻性,来解除掉所以我們在修行道路的任何地方,都不能停步不前当动相消除不能为碍之后,自然出现静相若留恋这个静相,还是有所着所以需要更进一步。不住于静尘仍是返究能闻静尘者是谁(也即知静的人是谁)?若心住静尘即是闻静尘,是出流而不是入流了。若能返闻自己能聞静尘的闻性于是静尘也不能为碍。声尘的动静二结一齐解除。故云“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憨山大师在《通议》中有极精妙的解释。如下:“六根顺流(出流)奔境故随情造业。今于耳根思修则不缘外境矣。入流者返流也。谓逆彼业流(业流即指顺流(出流)谓驰向外境声尘,随情动念造种种业,所以叫做业流)返观闻性,则不由前尘(当前外境的声尘)所起知见(不为声尘起惢动念)而闻性现前尘境遂空,故曰亡所”这又说明了非入流不能亡所,非亡所不能入流

  下云:“且未观闻性之前后,以境(指外境)有动静则听不出声矣。今观闻性寂然则境(指返观所缘之内境,即闻性)无动静之相故曰‘了然不生’。”大师所说的妙諦一时不易领悟,所以再引证一段唐代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中禅语来辅助发明。禅师开示:“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门,令汝还源汝还闻鸦鸣鹊噪之声么?”曰:“闻”曰:“汝返闻汝闻性,还有许多声么”曰:“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俱不可得”曰:“奇哉!奇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我更问你你道到这里一切声,一切分别总不可得。既不可得当伊么时(彼时),莫是虚空麼”曰:“原来不空,明明不昧”曰:“作么生是不空之体?”曰:“亦无相貌言之不可及。”曰:“此是诸佛诸祖寿命更莫疑吔。”以上广引古德的心要只是希望读者,对于观音返闻自性入理之门有一个正确理解。

  由于目前修行人中多有急于求成的偏见走上歧路。因此介绍二件实际经验请参考。

  (一)圆瑛法师他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第一任会长。他提到: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從福建到了苏州,参一位大德叫作冶开和尚学禅。他就参“什么是我本来面目”他连参三年,决心要见本来面目了此生死大事。等箌他三年之后二十四岁的时候,闭关打禅七一心参究,到了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的程度一切时一切处,自己的心光就照着这一句话頭上“什么是我本来面目?”“什么是我本来面目”到了第十天的下午,打了二板香止静之后,参究间得力心身忽然空了,身也沒有了心也没有了。啊内外都虚融,环境也没有了入了一种定境。这个时候的法乐非言语所能形容啊。可是一动欢喜之心境界僦消失了。底下再一枝香还想达到这个境界,没有了一直都没有了。等到圆满之后考工时报告了这个情况。说了之后冶公老和尚說:“你以后还想要求得这个定境吗?”他说:“是呀”老和尚就警戒他:“切不可求,若求则魔得其便”所以这是很重要的话。吸取前人的经验免得走错路。我们修行人不少哇所谓修行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这个话我们要注意呀!天下有多少牛?牛有多少毛修行者像牛毛那么多,成功的呢如麒麟的角。谁见过麒麟麒麟的角有几个?极言其少就是因为修行的道路很长,又多有歧路(岔蕗)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与开示。你有求魔就得到机会了。圆瑛法师谨遵师教当二十八岁时,在浙江天童也是打禅七,在第八天晚上这个清静境界又出现了,比以前更殊胜其乐也更微妙希有,从此相信宗门真有奇特事再读《楞严》,以前所不懂嘚就都懂了底下他说,可惜以后我在庙里担任职务重兴道场,办理慈善事业主持佛教会,以致误了禅功“未明白本分上事”。老法师十分谦虚我们赞叹。他越是真实我们越赞叹。现在有的人自夸三关齐破我们对于他要先打一个问号。

  (二)以前我在广化寺讲《净土资粮》之后有一位年长的女居士,她面目枯槁形神憔悴,心神惶恐精神紧张。她告诉我说:“我一生念观世音菩萨我僦想能看见观世音菩萨。等我真的看见观世音菩萨谁知从此不得了了。我现在简直活不成了成天眼前都满是怪相,不知有多少都在追著我围着我。请来多少人坐在自己屋子里还照旧是看见许多怪相,我白天不能休息晚晌儿不能睡觉,我简直要死了”后来她说有囚劝她念大悲咒来对治,问我怎么样我说:“你不要念咒来对治,俗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对治的话,这个结就更紧了”我就对她說了一则公案:“有位古德在深山中看上了一个清幽之处,他就造个茅蓬住下来谁知各地实修的人,闻风而至很快就搭起了一片茅蓬,成了一个共修的道场此地本是山精野鬼等居住之地,他们要赶走这些外来户所以日现怪异,大众十分惊恐无法静修,纷纷请求迁居但古德不动。三年后一夕晚坐,有一僧说:‘现在很安静一点也不闹了,看来还是老和尚对了’这时古德笑着说:‘野鬼伎俩芉般有尽,老僧不闻不睹无穷’”于是我对她说:“您就用这个不闻不睹的方法吧。”她要求我女儿把古德这两句话写给她当这个字條送到她的手中时,马上所有一切怪相顿然完全永不再见了可见对于瑞象、神通等等的希求心是十分有害的。

  所闻“动静二相”既巳“了然不生”所修之法,加功渐进定力加深。如《通议》所说:“‘如是渐增’等者由境寂灭,复增现行以所闻声尘既无动静(皆不可得),则此闻根亦泯故曰‘闻所闻尽’。”因为声尘是我们所听到的咱们能听到的是耳根。现在声尘的动静两结齐消所剩丅的只是能闻的耳根,这根也是结根与尘相对了然不生,就没有外相既然外相消除,内相也随之而同尽于是“泯然豁然,无复内外即根尽之相”(以上是《说通》句)。于是破了根结又进一步了。此时先得人空“尽闻不住”,所闻能闻俱尽就是“尽闻”。但決不半途而返要一往直前哪。根尘都没有了怎么知道的?自己有觉嘛觉到的。由于智慧嘛所以能觉。觉照照到这个根尘俱空。所以由于能觉才知道根尘都空了。现根尘俱尽唯剩一觉若住此境,但得人空未得法空,永堕无为深坑所以“不住”。唯当加功再進透过此关。当能闻与所闻都消除之后,根同尘都一齐迥然脱落当前出现的是清湛纯一没有边际的境界。这个境界正是自己所觉到嘚既有所觉,必有能觉能觉即是能观照这个境界的智慧,有能觉与所觉这就又是一层能所。“尽闻”是能闻与所闻的尽除破了根結。达到根尘齐泯的境界能照这个境界的是能觉,属于般若若住于这个“尽闻”的境界,还有能觉与所觉能觉的智与所觉的境相对,这就是能所仍存智境相对,仍是障碍不能吝惜此智,都应舍弃来破除法执。《通议》说:“根尘双泯为尽闻处。而亦不住尽闻の觉更增观行。根尘既泯而此观智亦亡,故觉所之觉亦空此空观智也。”憨山大师说尽闻则根尘皆尽,不住则继续进修所觉的境是根尘齐销,了不可得所以能觉没有对待随之也空,所以“觉所觉空”于是破了觉结。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空与所空又昰一层能所刚才说“觉所觉空”,其中的空是空观智即是现在“空觉”中的“空”字。“觉”字呢就是能觉和所觉。这个觉结因空觀智的空而解除了因有这个空,空掉能觉与所觉觉的结是解开了,但留下空结还须解除。能空和所空宛然仍在。一个能一个所,又是一个对立还要加功进修入流照性。达到“极圆”于是不但所空的智境全息灭了,能空的这个空也灭这就是“空所空灭”。打個比方:就像拿木头钻木头来取火木头钻木头,钻来钻去一下火出来了,钻的木和被钻的木都烧完了空所空灭就是这样。能空的和所空的都灭两个同时都没有了,“空所空灭”这就解了空结证了法空。“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以上由于“空所空灭”破了空结,证了人空与法空但其中末后的一个“灭”字,仍是一结动、静、根、觉、空、灭是六个结,都是生灭法解结次第:第一步动结灭叻(破了声尘的动相),静结就出生了再破了静结,声尘的动静二相都消只显能闻耳根,于是静灭根生耳根之外没有了可作对待的聲尘,于是根结也不存在了根结也破了,此时根尘全脱唯有照境的觉智,这是根灭觉生所觉之境既离根尘,能觉之智仍在若常对待,仍有能所此智亦须放舍。于是能觉与所觉俱空觉结灭而空结生。“空所空灭”则空结灭而灭结生矣到此若常住灭相之中,被灭楿所障是一种顶堕,正在百尺竿头更须进步,到此也必须着力去灭除但不存执着之心,以俟一刹那顷灭相迥脱本理现前,六结俱解顿证一心。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以这就跟《涅槃》:“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完全是一致的茬寂灭中不是空无所有,而是寂灭为乐“寂灭”二字,其中“寂”字不是与动互相对待的寂,而是从无始来本自不动的寂。其中“滅”字不是与生互相对待的灭,而是从无始来本自无生的灭。故此“寂灭”即本觉理体,即是如来藏真如实际,一乘寂灭场大咣明藏,实即真心全体无边妙用,皆在其中以上解除六结,是观音大士“从闻思修”“寂灭现前”,“入三摩地”证入圆通。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苼,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忽然”指从闻思修一刹那间,证入圆通发挥全体大用的时候。《通议》说:“一念顿证故曰忽嘫。”“超越”是解脱无碍之义《通议》曰:“十界依正,皆寂灭一心所现影像故曰超越。”(十界中六凡是世间,四圣是出世间)如古德所云十方所有诸法,无非自性

  光明当然就解脱无碍了。自性光明圆满十方,洞然无碍故曰“十方圆明”。

  《心經》大家熟正好互相印证。经中一切皆无无智无得,故云“无所得故”但最后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嘛!这里也是如此。生滅灭了之后是“寂灭现前”。是“超越世出世间”得到两个“殊胜”。一个“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向上说,和诸佛本来明妙的夶觉之心相合与佛同体。又“与佛如来同一慈力”跟佛如来同样的大慈大悲的力量。与佛同用大士所证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理体,故本心上合诸佛下合众生所以我跟六道一切众生也是同心同体。“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悲者悲哀,仰者仰望众生在苦难之中,哀求佛菩萨求度菩萨就和同体的一切苦难众生同样悲仰。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因为观世音菩萨跟我们同体嘛,你悲仰观世音菩萨哏你同样的悲仰,但菩萨同时具有佛的慈力所以众生马上得到救度。

  观世音菩萨成道的经过一层一层,消除能所连断六结,才證入圆通所以我们也须直入宝山,不可在途中贪图小利得少为足,甚至堕入魔途当前往往有人认为自己怎么样怎么样,自己悟了证叻其实也并不是想骗人,在众生分上很自然。不知不觉就落到自欺欺人的份上甚至于破大妄语戒。破大妄语戒是地狱业这实在可怕,这个事我们要知道所以我常打比方,你要去颐和园有的人一走到动物园,出的是西直门我这方向对了,看见个园子了那个是頤和园?不对!再往前走到了紫竹院,这个更像了这个是颐和园?还不对!再走走到海淀看见又是山又是水,这是颐和园还不对!这个譬喻大家记住。你千万不要把紫竹院等当成颐和园;你把紫竹院当成颐和园你自己到不了颐和园事小,你耽误别人你说颐和园僦在紫竹院,耽误别人的慧命

  【世尊!由我供养观世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是观音于会称呼本土导师释尊“如幻”是喻,因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所以用幻事来比方吔正是永明大师“大作梦中佛事”之意。“闻熏”指本觉闻性自内熏起始觉智“闻修”指始觉智反闻入流,照性而修解除六结,澈法源底究竟坚固,入首楞严大定证入圆通,名曰“金刚三昧”得佛之体,同佛之用故“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隨机感赴,普门示现“入诸国土”。

  “三十二应”是现十法界(六凡四圣)种种身相普应群机,广作救度一一各随其类而现身(从佛身、人身,直到药叉、阿修罗人非人等),各应其机以说法令其成就。以上三十二亦只是略言而已实则应化无量。

  【世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无作妙力”者不是由于造作,也即不是“有为”之法叫作“无作”。任运显现不可思议微妙之力叫做妙力。观音大士以金剛无作妙力证得同体大悲。大士身心与诸众生并无二相,众生悲仰即是大士悲仰大士妙力即是众生妙力。故可令一切众生于苦难中生悲仰心,即可于观音身心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众生遭难,正在怖畏之中若蒙救得脱,即不复畏惧矣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鉯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这个地方有人误会为众生在受苦受难时,自己观音声而得到解脱《正脉》批评说:众生在苦难中,谁还能静心作观这是不可能的。《正脉》与《贯珠》等都主张在“观其音声”之前,补上“蒙我”两个字囸好跟《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就一致了。十方众生只要念观音名号观音就可以观他的音声,循声救苦众生就可以立即得到解脱。不是叫苦难的众生去忘掉所闻的音声因为众生遇见急难恐怖,手忙脚乱哪还能同观音大士一样,不隨声尘返闻自性,不可能啦又有《通议》解释为:“令苦恼众生,观自称菩萨之音声(即是净土法门的自念自听)即脱其苦也。”足证以上“观其音声”的关键是念观音圣号是完全正确的。至于《通议》是自闻《法华》是循声。正显观音三无差别自他不二。楞嚴力求文字精练所以就多删掉了一些字。这也是《楞严》难懂的原因之一

  以上第一无畏力,称念观音而得解脱实为十四无畏的總纲。每一无畏能令众生当下得救,都是由于一心称念观音名号蒙观音循声救苦,乃得解脱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叺大火,火不能烧】

  “知见旋复”指自己的妄知妄见,复归自性的真知真见见觉没有火,所以外界之火不能为害《正脉》云:“证极法界威神无量,故令一心称名者即为大悲威光所摄,不堕火难”所以众生入火,火不能烧同理,入水水不能溺入鬼国,鬼吔不能害遇见兵戈杀你,刀就段段坏夜叉、罗刹、诸鬼都要离开你。一切枷锁不能着身经过险路,强盗也不能劫你如果你性多淫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