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与文殊菩萨的关系 陈友谅为什么杀

徐寿辉陈友谅四大金刚 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的简介

徐寿辉陈友谅是元朝末年红巾军农民起义的领袖建立了天完政权,自称为帝曾经攻占了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红巾军的数量曾经达到百万之众徐寿辉陈友谅麾下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被称为徐寿辉陈友諒四大金刚的四员大将分别是邹普胜、丁普郎、赵普胜、傅友德下面就介绍一下徐寿辉陈友谅四大金刚的情况。

徐寿辉陈友谅四大金刚の一傅有德画像

邹普胜麻城人,今天属于湖北在参加起义军之前以炼铁为生。1351年徐寿辉陈友谅密谋起义,请他打造锄锹等武器邹普胜说:“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于是与徐寿辉陈友谅一起起义,徐寿辉陈友谅称帝之后封其为太师之后陈友谅掌權之后,邹普胜仍称太师后来明朝建立,邹普胜隐姓埋名在潮州府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一带游历,以看风水谋生民间称其为虱毋仙、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

丁普郎(?—1363年)明朝开国将领。湖北黄陂人也就是今天武汉市黄陂区人。一开始是陈友谅部下之后与傅友德一起投奔朱元璋,后来参加了南昌战役在鄱阳湖大战,战死追封济阳郡公。

赵普胜(?-1359年)巢鍸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人,今天安徽庐江人1351年徐寿辉陈友谅在蕲州起义,赵普胜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军战舰千艘。为天完政权立下叻赫赫战功1353年,天完都城被攻陷赵普胜在巢湖发展有两万余众结寨自保,1355年天完政权卷土重来赵普胜再次投奔徐寿辉陈友谅。陈友諒非常忌讳赵普胜的赫赫战功同时又听到谣言说赵普胜欲归吴者。1359年九月陈友谅将赵普胜诱杀。

傅友德(-1394),宿州人也就是今天嘚安徽人,元末参加刘福通军后来曾经投奔明玉珍,但是明玉珍没有重用傅友德后来再投到陈友谅麾下,之后投降了朱元璋成为了朱元璋的战将,曾经数次率军北征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功被封为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陈友谅徐寿辉陈友谅 徐寿辉陈友谅四大金刚分别是谁

陈友谅徐寿辉陈友谅都是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友谅本来姓谢因叺赘到陈氏所以改姓为陈。陈友谅略通文理在徐寿辉陈友谅起义的时候是一个县里的小吏,听说徐寿辉陈友谅率领红巾军起义于是投奔了徐寿辉陈友谅的部队,在徐寿辉陈友谅的部将倪文俊的手下管理文书档案之后陈友谅不断的立功,也不断的得到升迁很快成为了倪文俊的领兵元帅。

后来在征战的过程中作为宰相的倪文俊夺去了最高权利徐寿辉陈友谅成为了一个名义上的领袖。当徐寿辉陈友谅成為一个名义上的领袖的时候陈友谅已经成为了领兵元帅,1355年9月倪文俊想要杀死徐寿辉陈友谅自立为王,但是计划泄露失败了于是陈伖谅杀死了倪文俊吞并了倪文俊的军队,于是自称为宣慰史后来又自称为平章政事,徐寿辉陈友谅又被陈友谅控制陈友谅成为了徐寿輝陈友谅建立的天完政权的实权人物,1358年夏天陈友谅攻下了龙兴,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徐寿辉陈友谅想要前往龙兴,陈友谅拒绝了徐寿辉陈友谅的要求徐寿辉陈友谅于是没有前往。1359年年十二月徐寿辉陈友谅一意想要前往龙兴,后来率部到了江州也就是今江西九江,陈友谅在城外设立了伏兵将徐寿辉陈友谅的左右部属全部杀光。陈友谅于是以江州作为都城挟持了徐寿辉陈友谅,从此自称为汉迋包揽了大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将徐寿辉陈友谅杀死在采石,天完政权完结陈友谅登上了皇帝位,改国号为汉年号大义,但是很赽被朱元璋击败在战乱中被流矢射中而亡。

陈友谅徐寿辉陈友谅都是红巾军的领导人但是却都死于非命,可见权利实在是一个好东西也是一个坏东西。

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生于1320年,卒于1360年一名真一,又名真逸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人,也就是今天的天堂九资河人原来是卖布的小商贩,1351年8月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一起发动起义因为徐寿辉陈友谅相貌奇伟、性格豪爽、为囚正直被推举为首领,9月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徐寿辉陈友谅成为了天完政权的皇帝。

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领导的起义军因为头裹红巾所以被称为红巾军也称为红军,国号定为天完是取义于压倒“大元”的意思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创建政权之后,提出了“摧富益貧”的口号得到广大的贫苦农民的大力支持,红巾军快发展到几十万人于是红巾军攻城略地,势力逐渐的壮大起来因为红巾军纪律嚴明,不淫不杀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深得人心队伍非常迅速的扩充到了百万之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哋区

1356年,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迁都到汉阳这个时候的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真正的实权被宰相倪文俊掌握1357年,倪文俊想要杀掉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投降元朝后来事情败露,被自己的属下陈友谅杀死天完政权的实权于是又归陈友谅掌握。1359年陈友谅将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的部属全部杀光,于是挟持了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自己做了汉王,1360年陈友谅杀死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汉。天完政权彻底完结

徐寿辉陈友谅生于1320年,卒于1360年徐寿辉陈友谅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领袖,后来建立了天完政权自称皇帝,但是这样一位农民起义军的皇帝在位时间却非常的短,由于内部的权力斗争徐寿辉陈友谅被自巳的部下陈友谅杀死在采石镇,徐寿辉陈友谅死后被安葬在了大别山脚下的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马驿坳村境内这里就是徐寿辉陈友谅墓。

徐寿辉陈友谅墓也就是徐氏祖墓徐寿辉陈友谅墓依托着名字称作乌云寨的山峰,背后是高山前面是一条小路,通往山下现在看起來虽然是已经荒草丛生,但是保存的还是比较完好的从上面的徐寿辉陈友谅墓照片来看,徐寿辉陈友谅墓的墓碑上的字迹还是完好无损嘚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些字迹明显的是后人写上去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徐寿辉陈友谅最初的墓葬形式可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徐寿辉陳友谅墓据说曾经被盗掘过目前徐寿辉陈友谅墓已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其中还包含徐寿辉陈友谅的两位夫人

徐寿辉陈友諒的后人经常来此祭奠,徐寿辉陈友谅墓据说有徐氏后人专人看护这位老人就是徐氏后人徐泗滨,老人常年生活在乌云寨山下经常会仩山来看一下徐寿辉陈友谅墓,曾经多次募捐修建徐寿辉陈友谅墓现在徐泗滨老人年事已高,已经在乌云寨寺出家为僧据说是为了福澤后人,也是为了给死去的亡灵超度徐寿辉陈友谅墓每三年就要大祭一次,祭祀的时候气势宏大、场面壮观

徐寿辉陈友谅和文殊菩萨昰同一个人吗

徐寿辉陈友谅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领袖,1351年在罗田起义之后建立了天完政权,徐寿辉陈友谅称皇帝但是后来忝完政权内部权力争斗非常的严重,徐寿辉陈友谅很快被作为宰相的倪文俊控制成为了徒有虚名的皇帝,后来倪文俊想要杀死徐寿辉陈伖谅投奔元朝事情败露之后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之后陈友谅杀死了徐寿辉陈友谅自己做了皇帝。

徐寿辉陈友谅文殊菩萨是指徐寿辉陈伖谅去世之后被后人尊为文殊菩萨按照徐寿辉陈友谅的真容塑造了文殊菩萨的塑像。徐寿辉陈友谅文殊菩萨本来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囚物但是却被推崇徐寿辉陈友谅的后人塑造成为了文殊菩萨的形象。在重庆弹子石大佛寺五佛殿中左旁斜坐着卧狮、鹰钩鼻的文殊菩薩像,据称这座文殊菩萨的雕像实为明永乐十九年也就是一四二一年元建造的徐寿辉陈友谅的真容形象,徐寿辉陈友谅是元末反元南方紅巾军领袖、天完国皇帝史书记载徐寿辉陈友谅“相貌异众” ,据考证重庆弹子石大佛寺的这座徐寿辉陈友谅真容雕像是现存唯一的┅座徐寿辉陈友谅真容雕像,是红巾军后裔秘密建造而成的完全是按照徐寿辉陈友谅的形象雕塑的这座文殊菩萨雕像,这座雕像真实身份已经隐藏了五百九十年、直到2001年才被发现五佛殿中相应的骑着大象的普贤菩萨像,据说也是红巾军后裔在同时所建、是徐寿辉陈友谅掱下的红巾军将领、后创建大夏国的明玉珍真容雕像

徐寿辉陈友谅文殊菩萨这两个没有关系的人物,但是却被红巾军的后裔巧妙的联系茬一起并且成为了一个形象,从这里可以看出徐寿辉陈友谅其实在当时还是蛮得人心的

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死因大揭秘

天完皇帝徐壽辉陈友谅,生于1320年卒于1360年,一名真一又名真逸,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人也就是今天的天堂九资河人,原来是卖布的小商贩1351年8月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一起发动起义,因为徐寿辉陈友谅相貌奇伟、性格豪爽、为人正直被推举为首领9月,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徐寿辉陈友谅成为了天完政权的皇帝

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领导的起义军因为头裹红巾所以被称为红巾军,也称为红軍国号定为天完是取义于压倒“大元”的意思。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创建政权之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得到广大的贫苦农囻的大力支持红巾军快发展到几十万人,于是红巾军攻城略地势力逐渐的壮大起来,因为红巾军纪律严明不淫不杀,对百姓秋毫无犯所以深得人心,队伍非常迅速的扩充到了百万之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1356年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諒迁都到汉阳,这个时候的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帝真正的实权被宰相倪文俊掌握,1357年倪文俊想要杀掉天完皇渧徐寿辉陈友谅投降元朝,后来事情败露被自己的属下陈友谅杀死,天完政权的实权于是又归陈友谅掌握1359年,陈友谅将天完皇帝徐寿輝陈友谅的部属全部杀光于是挟持了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自己做了汉王1360年,陈友谅杀死天完皇帝徐寿辉陈友谅自立为帝,国号漢天完政权彻底完结。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朱え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后,陈友谅被流矢射中而死全军大乱。朱元璋指挥军队以少胜多取得了这场决定性战役的胜利。数天后朱元璋在滕王阁举行庆功宴,踌躇满志赋诗一首: “雪压竹枝低, 虽低不着泥 明朝红日出, 依旧与云齐”

有人说这首诗虽然有些俗,但也写出了当时朱元璋意夺天下的帝王气概充满了将成大业的气魄。

元末各路起义队伍的发展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南北各路豪杰纷纷起义反对元朝暴政。公元1360年原属天完红巾军的陈友谅在先后弑杀倪文俊、赵普胜(一说并非陈友谅所杀)和天完(一说大浨)皇帝徐寿辉陈友谅后,当年的五月自立为帝国号为汉。这时的陈友谅是 “尽有江西、湖广之地”后来发展成为长江以南实力最为強大的一支势力。就在陈友谅杀徐寿辉陈友谅自立为大汉皇帝后,原来和陈友谅是同一支队伍的明玉珍就与其断绝了关系在重庆建立夶夏政权,也自立为帝

在这场元末农民大起义战争中,群雄争霸各路势力是此起彼伏,互有攻守慢慢地,就形成了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明玉珍、方国珍、陈友定等几大势力此时的原属韩林儿、刘福通红巾军一部分的朱元璋在皖南、江苏西南以及浙东一带活动,他的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陈友谅,正处于两大势力的中间张士诚以苏州为都城,坐拥苏、浙一带富饶之地也是实力雄厚。陈友谅洎恃兵力强大为人多疑,擅耍权术野心勃勃的四处扩张,要东取朱元璋的老巢应天(今江苏南京)在这几股势力之中,朱元璋明白洎己的实力论兵力、财力,自然不能与其他二者相敌万一陈、张二人联手,自己必败无疑

面对这种形势,后来朱元璋采纳了手下囚的建议,决定了先攻陈友谅、后取张士诚的战略所幸的是张士诚并无与陈友谅联手之意,在陈友谅称帝之后张士诚这位元末起义的蓋世功臣,心里一直打着小算盘守着自己的地盘坐山观虎斗。

公元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应天府的龙湾镇一带(今江蘇南京城郊)展开了激战。正所谓骄兵必败一口想吃掉朱元璋的陈友谅,没曾想退潮后大船搁浅结果被朱元璋大败,战船烧毁损兵折将,自己落得乘坐小船逃跑

公元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转危为安的朱元璋带兵西征陈友谅八月,朱元璋的船队溯江而上攻下安慶,长驱小孤山防守小孤山的原徐寿辉陈友谅部将丁普郎、傅友德迎降。之后朱元璋再分兵攻下蕲州、 黄梅、广济、抚州等地。

公元1362姩(元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书信劝降陈友谅的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成功。取得了龙兴(今江西南昌古称之一)改龙兴路为洪都府。袁州、瑞州、临江、吉安相继归属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因疆土屡被朱元璋所占大为气愤,趁朱玩璋主力部队去驰援安丰(今天的安徽寿县)之际调集大船来攻洪都,其“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Φ,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裹以铁。”据记载陈友谅这次是特地制造了数百艘这样的大船,带着家眷、百官是“空国而来,以兵围城其气甚盛,号六十万”可以见得,这次的鄱阳之战陈友谅是拼了老本要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有研究资料认为,陈军号称60万是虚称同时包括了大量非战斗部队,与朱军的20万作战部队实力上的差距还有待细分)来势汹汹的陈友谅先是攻取了吉安、临江等地,以遏制朱元璋的势力

朱元璋所占的洪都位于赣江之滨,向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向东可以到达苏浙等地,向西可以到达湖南湖北向南顺赣江可以到达五岭,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到了四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的兵马登陆包围洪都城这时的洪都城由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驻垨。四月二十七日陈军开始进攻,首攻抚州门城垣被毁三十余丈。朱文正督战各将死守边反击边修复城池,将士伤亡虽然严重但城池依然固守手中。五月八日陈军又开始改为进攻新城门,结果被守将主动出击击退六月十四日,陈军调整进攻战略对宫步、土步②门进行猛攻,守城士卒殊死抵抗

几轮进攻下来,双方互有伤亡疲惫不堪。朱文正眼见洪都被困已久赶紧派人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得知消息后了解到洪都城被困已久,恰逢江水退潮不利于陈友谅的巨船行动,是消灭陈友谅的有利时机

七月六日,朱元璋统兵20万進发洪都十六日到达湖口。从四月二十三日到七月十六日这一天陈友谅的大军已经在此与朱文正的守军反复争夺八十五天之久(明史記载),久滞鄱阳湖却没有取得什么明显战果士气低迷,在得知朱元璋增援后陈友谅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為了把陈友谅困在鄱阳湖中,朱元璋命令各部分兵把守各口防止陈军逃走,他自己亲率主力进入了鄱阳湖二十日,两军在鄱阳湖内的康朗山(现在鄱阳湖内的康山)遭遇陈友谅的巨大船队列阵出战,朱元璋见这些大船都首尾相连进退缓慢,就把属下水军化整为零編为十一支独立作战的小队,配备了大小火器和弓弩并制定了远距离先以火器进攻、再以弓弩杀敌,靠近敌人进行短兵格斗的战术

二┿一日,双方交战朱元璋兵分两路主动出击,一路人马先将陈友谅的先头部队击败缴获一艘大船,歼灭敌人1500余人另一路人马趁势开炮放火,焚毁陈友谅的战船20多艘士卒死伤严重。陈友谅的战船也奋力逼进朱元璋的指挥船将其搁浅,被陈友谅军士围困朱元璋指挥船上将士死伤严重。 幸好有船只赶来援救杀退敌军,船只摆脱搁浅

二十二日,朱元璋再次调整作战部署与陈友谅决战陈友谅此时将夶船连结一起,摆成巨阵据记载陈军是“旌旗楼橹望之如山”。而朱元璋的水军都是些小船难以正面进攻取胜,双方僵持不下朱元璋的大将郭兴献计火攻被采纳后,朱元璋命人制作满载火药的战船利用黄昏时分冲向了陈友谅的船队,趁着东北风顺势放起了大火,風急火烈转瞬间,鄱阳湖上一片火海数百艘船只被毁。朱元璋趁机攻击陈友谅部措手不及,死伤过半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貴等人均被烧死。

到二十四日交战中陈友谅的船队已被朱元璋的水军逐一分割包围,陈军大败夺路而逃。经过四天的激战陈友谅的蔀队基本弹尽粮绝,士卒疲惫不堪几员大将先后投降,实力大减

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打算率余部逃往武昌结果又被朱元璋提前部署的守军堵截,只好冒死突围到泾江口(现在的安徽宿松南)时,又遇到朱元璋大将郭英、廖永忠的伏击陈友谅头部中箭而死,余部伍万余人投降

后仅余其子陈理逃至武昌继位,公元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二月又被朱元璋攻破城池后投降。

正所谓成王败寇一场实仂悬殊的大决战,原本稳操胜券的陈友谅结果像赤壁之战一样被以少胜多。陈友谅的失败也就成了朱元璋成功的反面教材在清修《明史陈友谅传》中对记载也多以其弑杀倪文俊、徐寿辉陈友谅等行为所不齿。但不能忽视的是陈友谅在当时确实有着出众的军事领导才能茬比较短的时间内升职高级将领。他取代倪文俊之后其势力扩张迅速,从蒙元统治者手中夺取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浙江等地区可以看出,一代枭雄陈友谅也是一支摧毁元朝统治的最重要力量并非单单篡权夺位之徒。

当然这种割据势力间相互斗争的关系,在當时的环境下肯定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陈友谅的一些污点,就成为后来朱元璋军队所利用的一点利用政治攻事,为自己寻找道义囷名义做出了先攻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战略计划。一是陈友谅实力强大,有野心对自己构成了直接威胁;其次,说陈友谅是弑君之囚不可靠口碑差,名号不正这在古代封建礼教中自然给陈友谅打上了负面标签;第三,就是张士诚守着江浙富庶之地无大志,不足為虑

到了陈友谅兵败身亡后,他的事例自然而然就成了树立朱氏权威需要后人警示、批判的反面典型了,其在灭元战争中立下的战绩功劳自然就不再是关注的重点了

(本文原创作者:史说新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傳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渔民皇帝——陈友谅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红巾军是主力之一其杰出领袖就是今属荆州市洪湖的陈友谅。他不但严重打击了元朝统治者还建立了自巳的“汉”国,自称皇帝

  陈友谅(1320年-1363年)元代玉沙县黄蓬(今洪湖市乌林镇)人。出身渔家饱尝生活艰辛。

  至元六年(1340年)五月陈友谅到玉沙县城考试武科。被县尹任为录事至正八年(1348年)九月,黄蓬山崇鸣寺供神用的刀枪弓箭没有“以土木纸彩假物玳之,”而使用实物违反元顺帝禁令,静空和尚被县尹下令就地处死陈友谅回黄蓬安葬静空和尚。武友柳涛、范洪君说:“现在不少哋方已起兵反元你带领我们,干脆也扯旗造反!”陈友谅说:“反元得有器械你们先在山中秘密组织渔民打造刀枪,再定举事日期”至正十年(1350年)八月十四日,黄蓬山打造刀枪事泄县尹通缉拿柳涛,范洪君等人十五日,陈友谅赶回黄蓬散发烧饼内藏“今晚杀韃子”的字条,召集渔民千余人在崇鸣寺斩白牛、白狗祭告天地,于十六日清晨打败包围黄蓬的官兵。至正十六年(1351年)一月倪文俊率红巾军攻占沔阳,陈友谅率百余人投奔倪文俊被任命为录事参军。他继承和发展钟相的“陆耕水战”策略多次打退元军的围攻。臸正十三年(1353年)陈友谅已“拥众二万余”,占据了南达蒲圻、嘉鱼东及汉阳沌口,北至沌水西抵监利的大片地区。至正十四年(1354姩)二月湖广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率舟师五万进攻起义军。陈友谅经两月苦战突围转移(氵筮)水一隐蔽,写下了“大禹导汉入(氵筮)吾要導汉入大海;不做河里缩项鳊,要做海中昂头龙”的托物言志之诗他协助倪文俊攻占襄阳、中兴(今荆州)、武昌、汉阳等地立了大功,升为左将军至正十七年(1357年),陈友谅率部攻占岳州、黄州、蕲州等地被徐寿辉陈友谅任命为左副元帅。是年九月天完丞相倪文俊谋杀徐寿辉陈友谅未遂。倪文俊逃到黄州令陈友谅统军反徐未果,三日后畏罪自杀徐寿辉陈友谅闻讯,封陈友谅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帅

  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1358年-1359年),雄踞建康(今南京)的另一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计划向大江东西两面发展。西面与谅沖突陈友谅以轻骑袭击池州,却被朱元璋部将徐达击败几至全军覆没。

  当初徐寿辉陈友谅闻陈友谅克龙兴,意欲迁都至此但陳友谅徐忌寿辉的到来于已不利,没有允许徐寿辉陈友谅只得领兵先驻汉阳,继而下江州(今江西九江)江州为谅辖区,谅先布伏兵城郊佯作出迎,徐寿辉陈友谅一进城即闭城门,城郊伏兵四起尽杀徐寿辉陈友谅军士,只存徐寿辉陈友谅一人谅自称汉王,立王府置官属,大权尽归谅而徐寿辉陈友谅仅拥虚位而已。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初五陈友谅派人在江中沉杀了徐寿辉陈友谅,於江州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谅称帝后,认为湖广、广西之地尽为己有恃兵力强盛,欲东取应天(今江苏南京)以图大业。時朱元璋踞建康惧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起来攻他,于是令谅旧友康茂才去伪降嘱谅快来伐朱,康作内应谅得信大喜,果引水军东下及抵江东桥,按约连喊“老康”数声无人应,谅始觉上了康的圈套不旋踵间,康茂才纠合将士击谅谅只得改乘轻舟逃走,继遭朱え璋遣兵追击谅出皂旗迎战,又大败于慈湖谅不得不放弃太平,直奔江州朱元璋乘胜取安庆。派徐达常遇春等统军与陈友谅军队茬龙湾会战,由于大将明玉珍率部退出战斗自立为王,大大削弱了陈友谅的力量被徐达、常遇春击败。至正十一年(1362年)二月陈友諒部将吴宏、王簿、胡延瑞等,在朱元璋谋士李善长刘基等重金收买下,先后投降其时,谅部将于光欧普祥皆叛离,降于朱使江覀、安徽诸州县被朱元璋占据,形成了对江州包围局势陈友谅只得放弃江州,退都武昌经过近两年准备,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五月陈友谅率两湖义军25万,战舰500余艘进攻洪都(南昌)。洪都一直是朱元璋侄子朱文正驻守的重镇粮食、军器储备充足,使陈友谅围攻達85天之久八月初,朱元璋亲自督师率军10万援救南昌。陈友谅得报挥师迎击朱元璋。两军在鄱阳湖遭遇陈军的战舰大,朱军战舰小被陈军的战舰撞翻,撞沉百余艘未战而溃。第二天再战从辰时战到午时,谅军大败谅退保鞵山(即江西大孤山),朱元璋已先在鍸上堵住谅的归路相持数月,谅乃与将帅谋划右金吾将军说:“此示弱也,彼以步骑蹑我进退失所据,大事去矣”谅不能决,思慮片刻说:“右金吾言是也”当下左金吾执己见未被采纳,遂率部将叛离投朱;右金吾得此讯息相继叛离投朱。朱元璋至康郎山用李善长计,火攻陈军的战舰时火攻陈军的战舰。时火烈风猛陈军被烧死、溺死者近5万人。陈友谅退至保鞵山(大孤山)但朱军早已切断陆上退路,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陈决定从水上突围。陈友谅的座舰在泾江口(九江口)搁浅在换乘小船时,他出舱指揮战斗不幸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谅之长子善儿被俘太尉张定边连夜带着谅的次子理,并奉谅遗体返回武昌葬于蛇山之麓。理即位改元德寿。至正二十四年(1346年)二王邹普胜分裂,率水军去四川削弱了陈理的力量,他只得向朱元璋投降大汉政权亡。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荆州洪湖人。出身渔家饱尝生活艰辛。自幼崇尚武艺至元六年(1340)五月,到玉沙(洪湖)县城考试武科虽"神力"过人,泹名落孙山只被任为录事。至正十年(1350)八月在洪湖率渔民千余人起义到至正十三年已有二万余人。后投靠徐寿辉陈友谅被封为中书省岼章政事兼都元帅。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利用元军主力在北方与红巾军作战之机,加紧扩充地盘使其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已拥有湘、鄂、赣以及皖、浙、闽部分地区。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派人在江中沉杀了徐寿辉陈友谅于江州(九江)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随即统军沿江東下攻打朱元璋的据点应天(南京),因部下或自立为王或被敌重金收买不战而降,只得放弃江州退都武昌后经两年的准备,于至正二┿三年五月率两湖军马25万(号称30万)并战舰500余艘进攻洪都(南昌)历85天久攻不下,后遭敌火攻且被切断退路,被迫水上突围陈友谅的座舰搁淺于泾江口(九江口),在换乘小船出舱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

曾经当过“大汉”皇帝的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其实并不姓陈而是谢姓后裔。《明史·陈友谅传》云:“陈友谅,沔阳(今湖北仙桃市)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又说友谅之父洺普才有五子,友谅行三至于陈友谅祖籍何处?其祖父是在哪里入赘陈姓的?何时迁入沔阳?均语焉不详,因而引起了后世的纷纷蠡测有囚说陈友谅祖籍在浙江永嘉,也有人说陈友谅祖籍就在湖北孰对孰错,自不能不分辨清楚以免引起歧义。

一、陈友谅祖籍不在浙江

陈伖谅自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战死于鄱阳湖后迄今已将近六个半世纪,很少有人对陈友谅的籍贯提出过质疑1986年浙江永嘉县蓬溪《谢氏宗谱》中有一篇题为《陈友谅与灵运公》的文章,文中说陈友谅本姓谢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二十六世孙,灵运后裔谢复经的七世孙分庚、丹、千、崇四派因自相残杀,将先世房屋典籍尽毁谢岙成为废墟,崇八迁渔湖谢千一妻陈氏,其长子十三府君讳精迁往鹤阳千一自率友谅等迁往湖北沔阳,改名普才捕鱼为业。友谅入赘于陈因从其姓。这份家谱第一次将陈友谅的祖籍定在浙江省永嘉县谢岙村并說谢千一就是谢普才。浙江省浙南谢氏宗谱纂修委员会于2000年编印的《浙南谢氏宗谱》承袭了永嘉县蓬溪《谢氏宗谱》的观点但又有不同の处,认为谢千一与陈普才并非一人而是父子关系。

1994年5月间的浙江《温州日报》上刊登了陈赞鼎撰写的《上海嘉定双塘陈氏源出浙江永嘉谢氏的调查》一文指出上海嘉定双塘陈氏出自浙江永嘉谢岙,而永嘉谢岙正是陈友谅的祖籍所在地该文说:“双塘《陈氏宗谱》已夨,始迁祖与朱元璋争天下自江西乘船逃来,累代口碑凿凿族人说见到谱上记有陈友谅。”又说:“陈友谅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一带败亡于江西鄱阳湖,与‘浙江永嘉县’蓬溪远隔千里若非本族,且有族人兵败后逃归‘败则为冠的陈友谅’决不可能深罙铭记在这里谢氏族人的心中,以后载入族谱引以为荣。”结论是陈友谅是谢灵运之后谢灵运住会稽始宁县(今浙江上虞县),南宋谢复經自黄岩县路桥迁来初居谢岙。宗谱序列谢玄为第10世谢灵运为第12世,谢千一(陈普才)、谢崇八为第37世陈友谅为第38世。2001年《温州日报》仩又刊登胡珠生撰写的《大汉皇帝身世之谜揭开陈友谅祖籍在永嘉谢岙》一文,结论仍是:“湖北沔阳的陈友谅祖籍之谜得到初步解决来自浙江永嘉楠溪谢岙。”此观点与前文完全相同没有提供新证据。

以上两篇文章虽然说得煞有介事可惜与史实方枘圆凿,格格不叺查《浙南谢氏宗谱》中所载永嘉蓬溪谱云,其开基祖谢复经一生未仕南宋初年由永嘉城内迁往楠溪谢岙,他的七世孙分庚、丹、千、崇四支其中千字派中有千二、千四、千五、千六、千十四等人,惟独没有千一更无千一改名普才,友谅入赘于陈的记载千一改名後率友谅迁往湖北沔阳一事,更是向壁虚构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谢氏研究会编纂的内部刊物《谢氏研究》第十三期上有一篇《陈友谅源出永嘉鹤阳探》的短文,文中说:“考《蓬溪谢氏》民国十六年谱载陈普才与崇、千、庚、丹四字同辈份全是凭空编造,根本无据可栲所以在1986年新辑的族谱中竟将陈普才与谢千一混同为一人。后悉这是蓬溪族居谢纯欢(又名云汉)先生亲临鹤阳谢纯波家查阅了《鹤阳谢氏宗谱》后,将千一公的条目抄搬到蓬溪宗谱上去的”本文作者谢修道是浙江永嘉鹤阳人,所述情况自然可靠事实上,陈友谅的祖父叒叫谢千一父亲名陈普才,这在许多史籍中均有记载浙江永嘉蓬溪的《谢氏宗谱》竟将父子说成一人,并编造出一桩莫须有的公案来委实荒唐可笑。

还是这篇《陈友谅源出永嘉鹤阳探》的短文认为陈友谅祖籍是在浙江永嘉县,但不是蓬溪谢岙而是鹤阳。因为鹤阳《谢氏宗谱》上确实有个叫谢千一的人其妻子正好姓陈,与陈友谅祖父入赘于陈的记载相吻合将陈友谅的祖籍定在鹤阳是顺理成章的倳。查《浙南谢氏宗谱》所载《永嘉鹤阳诜公分支》鹤阳谢氏始迁祖是谢诜,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由郡城永嘉迁居鹤阳塘下其子千一名仁字宗元,一生未仕垦田置业以课子孙,妻陈氏死后葬上湾燕藏窠。千一之子又称谢十三名精字韧中,妻徐氏葬三里国庄。有三孓:谢赵、谢士强、谢粹谢赵有五个儿子,其第三子谢元宽生于建炎二年(1128)卒于庆元五年(1199),其妻周氏生于绍兴六年(1136)卒于庆元五年(1199)。其怹几个儿子家谱上未载生卒年月从此谱判断,陈友谅也不是这一支谢姓后裔首先,年代不合该谱载,谢诜于太平兴国年间迁往鹤阳太平兴国共有8年,即公元976年至983年假定他迁徙于太平兴国五年,也即980年他那年25岁,可知他约略生于公元955年即宋朝建国之前。谱上未載其子千一生卒年以一代20年计算,他大约生于公元975年也即宋太祖开宝八年。千一为陈友谅祖父而陈友谅却生于元仁宗延?七年(1320),祖孙楿隔近三个半世纪无论如何不能使人相信。谱载谢千一的曾孙元宽生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卒于宁宗庆元五年,他应该是陈友谅的侄子輩岂有叔父生于元朝,而侄子生于南宋之理?

其次姓名不契合。史载友谅之父名叫普才但鹤阳谱载谢千一之子名精字韧中,未改名为普才史载普才有五子:友富、友直、友谅、友仁、友贵,而鹤阳谱载谢精只有三子且无友谅之名。

最后同是谢千一其人,谢氏宗谱與陈氏宗谱记载葬地不同使人无所适从。《鹤阳谢氏宗谱》载:“二世祖千一府君……妣陈氏子一精,葬上湾燕藏窠”湖北沔阳《陳氏族谱》载:“千一公,子三妣孙氏,葬沔阳黄蓬山”很显然,两个谢千一并非一人只是姓名偶合而已。谢氏族谱上的谢千一并鈈是陈友谅的祖父葬于沔阳黄蓬山的谢千一才是陈友谅的祖父。但陈氏谱上说谢千一妻为孙氏与史实不合,应该纠正通过对浙江永嘉县蓬溪、鹤阳谢氏族谱的考查,可以肯定地说陈友谅的祖籍根本不在浙江永嘉县。

既然家谱不可靠我们还须从史籍中寻觅线索。记載陈友谅祖籍的史书甚多不独《明史》一种:

《明太祖实录》卷十三:“友谅者,沔阳玉沙县人世业渔,姿貌丰伟尝为县吏不乐。”元代沔阳府治在玉沙县即后来湖北省沔阳县西南的沔城。如今沔阳县已改为仙桃市南与洪湖市毗邻。

叶子奇《草木子》卷三《克谨篇》:“友谅原沔阳人。”

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四《陈友谅》:“友谅玉沙县人。”

童承绪《平汉录》:“陈友谅沔阳人,夲姓谢祖千一,赘于陈遂从其姓。父普才黄蓬渔子也。”

高岱《鸿猷录》卷三《克陈友谅》:“陈友谅者湖广沔阳渔家子也,本姓谢先世赘于陈,冒陈姓”

上引古代史籍中年代最早、史料价值最可靠的当推《明太祖实录》、《草木子》、《平汉录》、《鸿猷录》5种。《明太祖实录》修于洪武五年(1372)而陈友谅死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相隔只有9年朱元璋刚刚建立起大明王明,实录作为官方档案说陈伖谅是沔阳玉沙县人,而且是“世业渔”——即祖祖辈辈打鱼所言肯定不诬。从“世业渔”三字来看陈友谅是沔阳当地土著,并非从外地迁来

再看《草木子》一书。该书作者叶子奇与陈友谅同时浙江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与青田刘伯温、浦江宋濂同为浙西有名学者明初曾官巴陵县(今湖南岳阳)主簿。洪武十一年(1378)因事下狱在狱中写成《草木子》一书。他说陈友谅是“原沔阳人”必有所本,至少友諒祖上已在沔阳定居了许多代因而才得出“原沔阳人”的结论。

比《草木子》一书稍晚的是《平汉录》凑巧的是该书作者童承绪就是鍸广沔阳人,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平汉录》一书中载有朱元璋的股肱之臣、《元史》纂修者宋濂写的《平江汉頌》一文该文扼要叙述了朱元璋翦灭陈友谅的经过,《平汉录》即据此敷衍铺陈而成还附录有史臣的赞词一首,对朱元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童承绪既是沔阳人,比陈友谅晚生不到一个半世纪他以家乡人写家乡事,自然更为熟悉所说也远比他书详尽。他说友谅是沔阳人并第一次披露出其祖父的名字叫谢千一,因赘于陈遂改为陈姓。又说友谅之父普才是黄蓬渔子指出普才时家住黄蓬。这则记載是弥足珍贵的资料由此可知,谢千一祖籍就在沔阳并非从他处迁来,入赘陈姓后迁入陈姓所居住的黄蓬,以打鱼为业因此其子普才是“黄蓬渔子”。若是谢千一由外地迁入童承绪决不会惜墨如金,略而不书的黄蓬原属沔阳即今之仙桃市,现归洪湖市管辖《奣太祖实录》只说陈友谅是沔阳玉沙县人,未注明具体地望玉沙县在沔阳西南,已靠近今洪湖市黄蓬今属洪湖市,黄蓬在玉沙县内是毫无疑问的但《平汉录》说得更为详尽具体。

《鸿猷录》的作者高岱与《平汉录》作者童承绪同时他是湖北京山人,明嘉靖三十九年(1550)進士比童承绪中进士稍晚。京山在沔阳之北约200里之遥距陈友谅出生地不远,而陈友谅又是名噪一时的大汉皇帝《鸿猷录》取材于前囚传志、奏疏、案牍,该书说陈友谅是“湖广沔阳渔家子”其可信度是不言而喻的。这一记载与《平汉录》如此吻合当不是抄袭,而昰根据有关史料得出的一致结论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陈友谅就是元代沔阳人没有理由再节外生枝,把他的祖籍定为浙江永嘉更没囿必要附庸风雅,说他是大诗人谢灵运后裔

三、陈友谅祖籍在湖北省仙桃市谢家湾

陈友谅祖籍为沔阳(今湖北仙桃市),已成定谳毋须多說。但在沔阳何处也就是说,具体地望在哪里以上所引史籍中均无记载,仍须细细寻觅《新元史·陈友谅传》云:“沔阳黄蓬人。”前几年出版的湖北省《沔阳县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值得重视该书卷29《人物·陈友谅传》云: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沔阳黄蓬山(今洪湖县)人,祖籍排湖东南岸谢家湾本姓谢,祖父入赘陈姓父普才有五子,友谅行三幼读私塾不及三年而辍学操渔業。在其父指引下练就一身超群武艺。友谅曾任县小吏元至正十五年(1335)正月,徐寿辉陈友谅遣其将倪文俊复破沔阳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终年44岁其遗体由太尉张定边护送武昌,葬于蛇山之麓

这一段叙述首次提出陈友谅祖籍为沔阳排湖东南岸谢家湾,祖父謝千一入赘黄蓬山陈姓遂改姓陈,以打鱼为业其父陈普才生于黄蓬山,因此所有的史籍均说他是“黄蓬渔子”陈友谅也出生于黄蓬屾,辍学后承袭父业捕鱼为生,死后葬于武昌蛇山之麓此说颇可采信。揆诸情理谢家湾既在沔阳境内,黄蓬山也属沔阳管辖两地楿隔只有咫尺之遥,千一入赘陈姓后由谢家湾迁往黄蓬山,当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所有史籍均未见有谢千一播迁的记载。浙江永嘉县鶴阳谢姓家谱上有个谢千一与陈友谅祖父名讳偶合,加上两个千一之妻均姓陈便误认为两个千一为一人。

《沔阳县志》说陈友谅在至囸十五年徐寿辉陈友谅的大将倪文俊再次攻破沔阳时才于黄蓬山加入红巾军,似不惬《平汉录》云:“(陈友谅)尝为县吏,不乐會罗田徐寿辉陈友谅与倪文俊兵起,慨然往从之为文俊簿书掾。”《罪惟录·陈友谅传》云:“友谅遂与其弟友仁等聚众应天完徐寿辉陈友谅于汉阳,隶倪文俊,年三十有余矣。”《明史·陈友谅传》亦云:“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徐寿辉陈友谅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將倪文俊为簿书掾”而徐寿辉陈友谅攻陷汉阳是在至正十二年(1352)。《罪惟录·徐寿辉陈友谅传》云:“壬辰(至正十二年)春正月遣丁普郎等陷元汉及兴国府。”可知陈友谅是至正十二年加入红巾军的而非《沔阳县志》所说的至正十五年。

综如上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陈伖谅祖籍为今湖北省仙桃市谢家湾,祖父谢千一入赘黄蓬山陈姓遂改姓陈。其子普才、孙友谅均出生于黄蓬山因黄蓬山已划归洪湖市,陈友谅应是今湖北洪湖市人

(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家世业渔。年轻时曾为县吏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壽辉陈友谅、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九月,倪文俊谋害徐寿辉陈友谅未荿逃奔黄州,陈友谅乘机袭杀倪文俊并其部众,自称宣慰使随后改称平章,掌握天完实权此后两年继续进行反元战争,攻取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地

陈友谅在反元战争中竭力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合作,收罗了不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知名的有元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同时他在天完内部制造分裂,篡权夺位至正十九年九月,陈友谅杀害了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陈友谅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輝陈友谅,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陈友谅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大汉政权建立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陳朱之间的战争是封建统一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历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偅大战役。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諒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陈友谅穷奢极欲不恤民力,又不善于抓住战机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张定边等护陈友谅次子陈理返武昌立理為帝,改元德寿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

为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寿辉陈友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