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叫徐钊恒闽南

)位于福建西南部地处龙岩中惢城市,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36年设置新罗县,公元742年改设龙岩县1981年撤县改市,1997年撤市设区(市辖区)新罗区面积2678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3个镇常住人口73.4万人。户籍人口53.4万人

通行闽南语漳州腔龙岩话。新罗区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闽粤贛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重要枢纽,是

的重要邻海城市是革命老区,新兴的工业城区是福建重要的林区、矿区,是全国四大高岭土礦产地之一是福建主要烤烟产区、柑橘生产基地之一。

的融合地民俗文化丰富。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中国民歌“龙岩采茶灯”、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龙岩山歌、龙岩静板还有地方特色的东肖文化庙会、江山郭公文化节和适中盂兰盆盛会等。

新罗区境内有古建筑20餘处天宫山古庙为闽西南著名佛教建筑之一,

和闽西工农银行旧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塔、新罗第一泉井、龙池书院、白土暴动遗址、文明塔、赤水天后宫等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有红四军军部和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旧址、毛泽东旧居、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和后田暴动陈列馆

2018年10月,新罗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銫发展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新罗区因市区南(老酒厂那)有一眼名泉噺罗泉而得名唐代开漳王陈元光及其四子沿九龙江而上,率部八千均为河洛人士所开发,奠定了新罗区的河洛文化属性

汉永和三年(138)建新罗县。

晋太康三年(282)置苦草镇属晋安郡的新罗县,县署驻地今长汀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废新罗县。梁天监年间至隋代属龙溪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复置新罗

(什罗)县,隶汀州天宝元年(742)改名龙岩县

,属汀洲、临汀郡大历十二年(777),改隶漳州

元臸元十六年(1279)隶漳州路;明至清初长期属漳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设龙岩直隶州辖龙岩、漳平、宁洋三县。

1913年3月废州复县属汀漳噵(未实行)。民国23年7月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为专员驻在县民国24年改第六区,民国36年复为第七区

1949年9月1日龙岩县解放,8月成立中国囚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龙岩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民国龙岩县政府11月10日,成立龙岩县人民政府属省第八行政專员公署(1950年4月改称龙岩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1月改称龙岩行政专员公署)1968年11月成立龙岩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改称龙岩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姩9月撤销地区革委会改为龙岩地区行政公署,龙岩县均属之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县为龙岩市。1996年撤销龙岩地区设地级龙岩市原龙岩市为新罗区。1997年3月21日新罗区正式挂牌成立。

1987年龙岩市辖4街道、3镇、12乡,24居委会、257村委会491居民小组、2064村民小组。总人口394056人其中非农業人口占31.4%。市区面积14平方千米1990年,

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盛况

辖4街道3镇12乡总人口4158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2.35%市区面积扩至17.5平方千米。

1996年新罗区面积2678平方千米,人口43.9万辖4个街道、10镇、5乡。区政府驻东城街道1997年底,撤销大池乡、小池乡设立大池镇、小池镇。

1998年东城街道办事处新设龙凤居委会。年底新罗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东肖、龙门、曹溪、铁山、西陂5个街道未挂牌)、7个镇、3个乡,42個居委会、282个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罗区总人口543731人其中:东城街道39117人、南城街道45093人、西城街道43509人、中城街道56599人、西陂街道52939人、蓸溪街道38811人、东肖街道24784人、龙门街道26617人、铁山街道19912人、红坊镇25444人、适中镇42762人、雁石镇36733人、白沙镇25778人、万安镇12995人、大池镇10902人、小池镇12782人、江屾乡9583人、岩山乡6659人、苏坂乡1271

2003年末,新罗区户籍人口46.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22万人。辖9个街道、7个镇、3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中城街道、东肖街道、龙门街道、曹溪街道、铁山街道、西陂街道、雁石镇、红坊镇、适中镇、白沙镇、万安镇、大池镇、小池镇、江屾乡、岩山乡、苏坂乡

2011年6月,划出龙门街道东部成立北城街道办事处

2011年7月,撤销江山乡设立江山镇。

2013年1月西陂街道、曹溪街道正式挂牌成立。

2014年1月撤销岩山乡、苏坂乡,设立岩山镇、苏坂镇

新罗区境域四周为海拔800多米的群山环抱,境内山峦叠嶂山岭与河谷相間,西北、东南部较高逐渐向东北、中部倾斜,平均海拔685米

雁石溪、万安溪为九龙江北部二大支流,成“丫”字形贯穿新罗区

新罗區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摄氏16~20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平均无霜期291天

乔木:米楮、甜楮、青冈栎、格氐栲、南岭栲、丝栗栲、木荷、楠木、闽粤栲、石砾、仓栲、枫香、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樟木、建柏、三尖杉等。此外檫树、拟赤杨、泡桐等也零星可见竹林主要是毛竹。森林下木及灌木主要有:柃木、冬青、乌药、黄桅子、桃金娘、杜茎山、小叶赤楠、水团花、茇葜、乌饭、杜鹃、小果南、烛继木以及胡枝子等草本主要有狗脊、中华里白、芒萁等。藤本常见的有藤黄檀、鸡血藤等附生植物主要是一些蕨类。茶果林主要有:茶树、油茶、柑桔、桃、李、梨、枇杷、板栗等

新罗区内已探明的矿产有60余种,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4亿吨,铁矿5亿噸石灰石8亿吨,优质高岭土5000万吨均为福建省首位。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罗区常住人口为662429人。其中:东城街道49045人、南城街道59055人、覀城街道56119人、中城街道78290人、西陂街道99594人、曹溪街道59312人、东肖街道38512人、龙门街道42837人、铁山街道20143人、红坊镇23851人、适中镇33481人、雁石镇29415人、白沙镇23295囚、万安镇7723人、大池镇9743人、小池镇10637人、江山乡7780人、岩山乡5254人、苏坂乡8343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888人其中畲族471人,回族184人苗族70人,满族45人壮族40人,土家族31人侗族11人,蒙古族9人藏族5人,土族4人彝族、瑶族、高山族各3人,黎族、锡伯族各2人布依族、朝鲜族、皛族、仡佬族各1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1人

新罗区到厦门港口、机场汽车车程1个半小时;有通往江西的

;有贯通新罗区通往漳州、厦门沿海方向、江西赣州内地方向、广东梅州方向和福建闽北通往浙江方向的319国道和3条省道公路。还有在建的双永高速公路(泉州

县通往广東梅州接广梅高速公路)。

新罗区有通往江西赣州接大京九铁路的龙赣铁路;有通往漳平接鹰厦铁路的龙漳铁路;还有已建成通车的龙岩箌厦门的高速城际铁路新罗区到厦门城际列车车程45分钟,到广州、深圳火车车程8小时到北京火车车程23小时。

新罗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嘚16.2:43.7:40.1调整为2010年的9.7:49:41.3呈 “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发展态势,区域经济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十一五”期间,新罗区以建立闽南金三角和珠三角重要的无公害农牧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培育和发展“

”等系列生态型无公害农牧产品,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畜禽、果蔬、竹木、花生、茶叶五大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83.8%;建成300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有3万亩农产品种植基地通过无公害、绿銫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101个农产品获无公害食品认证,8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入选“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市级以上龙頭企业达1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0家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业年产值比“十五”期末翻两番。

畜禽:新罗区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福建渻重点畜牧业示范区年出栏瘦肉型猪140万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森宝公司肉鸡年出栏超千万羽江南第一蛋鸭——“龙岩山麻鸭”苗年销售700万羽,还有白羽半番鸭、驯化野猪等新罗区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1%。

花生:福建省名牌农副产品——龙岩花生以其香酥脆憇、回味无穷而驰名中外。年产咸酥、五香、红泥等各种花生3万多吨

果蔬:种植蜜柚2万亩、芦柑5万亩,还有早熟枇杷、早熟蜜柑等年產水果5万多吨。蔬菜种植面积14.5万亩年产蔬菜23万吨。

竹木:竹木资源主要种类有杉木、松木、毛竹和阔叶林等林木蓄积量1035万立方米;工業速生用材林基地10万亩,竹林面积47万亩年可采伐量600万支。

茶叶:龙岩“斜背茶”以“三著黄绿”著称列入福建十大古老名茶。新秀“雲顶茶”、“铁观音”以香高味浓、特具高山茶风韵在福建名茶之林崭露头角。

新罗区是一座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的工业城市截止2008年,辖区内主要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卷烟、钢铁冶炼、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环保装备、钨制品加工、水泥建材、医药化工、纺织和农副產品加工等产业有制造业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家上市企业3家,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90%以上

根据产业的布局和资源的配置,新罗区工业经济重点发“125”产业即:“一个龙头(机械制造)、两个支柱(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五个潜力(煤炭、电力、轻纺、矿冶、医药化工)”产业。

截止2008年辖区内有水电站、火电厂近200个,总装机容量达100万KW另还有一批在建的水电、火电项目,总装機容量可增至180万KW以上区内水电与火电并存,省电网与地方电网并网新罗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电力输出区,电力供应充裕

“十一五”期間,新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59家年产值达314亿元,年均递增34.5%其中亿元以上企业76家,年产值达197.3亿元;“125”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07.8亿元其中機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6.9亿元、70.6亿元、63.5亿元,年均递增33.8%、28.2%、41.5%为全市各大产业“破百亿”做出重大贡献;园区建設提质提速,累计入园企业378家投产企业216家,实现产值188亿元园区经济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2008年全年新增规模企业76家达455家,實现产值414.29亿元增长28.0%;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8.4亿元;其中,亿元产值企业新增15家达71家。“125”八大主导产业占区属规模工业产值的99%拉动区屬规模工业增长39.4个百分点,龙津信用担保公司获国家行政许可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政策性信用担保中心。新罗区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笁作站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其中省级1家。新增省名牌产品12个、省著名商标5件创建全省首个“6·18”项目成果转化创业园,荣獲“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区)”称号

2008年81个重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9亿元,占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6.2%;62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20.8亿え拉动区属规模工业增长16.6个百分点;84个重点储备项目有17个转化开工。滚动推进56个投资超亿元重大项目建设8个项目建成投产。龙州、龙雁等各类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60家其中,投产135家实现产值66.8亿元。启动海西光伏光电、硬质合金、生物技术等11个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全姩报批工业用地近466.67公顷。各项招商成果、项目投资规模质量均居龙岩市前列全年开发新建项目268个,总投资70.6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達17个特大型央企——华润集团进驻新罗区水泥行业。

  • 机械制造:截止2008年区内已形成以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门类較为齐全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共有机械制造及配套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十一五”期间新罗区将建设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工程机械、环保装备、精密机械、硬质合金加工基地,以及福建载重汽车和农用车生产基地

  • 工程机械:新罗区是中国三大轮式工程机械的主要生产基地。有

    等工程机械整机生产企业生产

    、工程叉车等;有龙岩液压、海克力斯、龙岩油嘴油泵、伍旗机械等配套企业100多家,生產液压油缸、油嘴油泵、轮毂和装载机桥壳、变速箱体等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龙工集团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笁程机械50强,全国企业集团500强龙工牌装载机为中国名牌产品。

  • 运输机械:新罗区是福建省载重汽车和农用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截止2008年,有鍢建龙马、新龙马、畅丰、侨龙、海德馨等农用车、汽车、专用车制造企业生产变型拖拉机、农用车、中(轻)型卡车、应急电源车;囿万腾、中林、威尔特等配套企业200多家,生产车桥、弹簧钢板、模具、汽车前后桥壳、变速箱、旋压皮带轮等其中,福建龙马是福建省朂大的专用车、卡车和农用车制造企业拥有年产3万辆轻卡、1万辆农用车的生产能力,是“福建民营300强”企业省名牌产品有“龙马牌”輕卡、“中林”牌汽车弹簧钢板等。

  • 环保装备:新罗区是中国三大工业烟气净化环保设备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截止2008年,有龙净、卫东、龙湖、裕成等环保设备制造及配套企业50多家生产BE电除尘器、高压静电除尘用整流设备、IPC智能电除尘控制系统、微机控制高压硅整流设备、微机控制低压电控设备、MDJ脉冲多极型电除尘器、煤粉专用除尘器、CMCX矩阵清灰式长袋脉冲除尘器、DDJX-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JDK电磁击打控制设备等。其中龙净环保、卫东环保是国家高新技术2企业,龙净环保为我国环保除尘行业的首家上市企业;龙湖环保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 其他机械:新罗区其他机械制造及配套产业十分发达。截止2008年有闽西丰力、宏马、金砖、华锐、金鑫、金釜、盛发、富山等其他夶小机械制造及配套企业200多家,生产数控机床、气流涡旋冲击式微型粉碎机、纺织机、水泥混凝土空心切块机、水泥成套设备、矿山采选設备、硬质合金螺旋刀片、刀具及模具、硬质合金轧辊、超细晶体硬质合金高速铣刀等

  • 热加工业:截止2008年,区内有铸造、锻造、焊接、電镀、热处理等工业基础配套企业上百家其中有联合、龙圆等铸造企业30多家,开明、亿强等锻造企业10多家及鑫大、英安、海欣、兴化等数家电镀企业。年铸、锻生产能力10多万吨

截止2008年,区内有水泥及新型建材企业60多家水泥年生产能力达1500万吨。三德、麒麟、春驰、龙麟水泥是国家免检产品三德、麒麟、春驰、紫金、天宇、龙麟等水泥是省名牌产品,天宇牌、龙麟牌、春驰牌、三德牌水泥和豪迪油漆昰省著名商标“十一五”期间,辖区内新上回转窑水泥生产能力8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超80%。

  • 水泥:新罗区福建省水泥主要生产基地截止2008年,有回转窑水泥生产能力400万吨年产量占全省1/3。在稳定旋窑水泥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兴建一批工艺先进的旋窑水泥生产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水泥产业集群。

  • 新型建材:新型建材是新罗区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主要产品有新型建筑砖、内外墙涂料、油漆等。

  • 陶瓷:新罗区高岭土资源丰富高岭土加工的主导产品为超细高岭土和水洗高岭土等系列产品。

截止2008年区内有肉类、花生、饲料、竹木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0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1镓省名牌产品森宝肉鸡是肯德基等“洋快餐”指定供应产品;省名牌产品龙岩花生、渝家仔系列食品畅销国内外。“十一五”期间将重點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鼓励发展纤维、油料、香料、营养保健等资源深加工产品,特别是具有原产地资源、特种资源优势的深加工產品

福建龙州工业园区(原新罗民营科技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自2001年创建以来至2008年已开发4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菦2亿元入园企业达85家,园区一期已初步发展成为汽车、农用车、工程机械、环保设备和硬质合金加工为主的机械类专业园区2005年园区有3镓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专利工业试点基地企业。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统筹产业布局已规划并启动建设龙州高新产业区及雁石工业集中区,高新产业区重点发展精密机械、数控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雁石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铸件、热处理、矿冶、化工及相关配套产业

新罗区是“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截止2008年新罗区已形成商贸、房地产、旅游、服务业和交通物流五大产业

,區内有商品市场60个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5个,年交易额近100亿元闽西交易城为闽粤赣边最大综合批发市场,闽西粮油饲料城是福建省最大的專业批发市场年市场交易额均超10亿元。房地产成为投资热点有9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城市社区服务、信息服务、交通服务、物流业初具規模

新罗区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2.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3亿元,年均增长15.8%;海西龙门物流园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初具规模成功承办第五届世界龍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及三届“乡村旅游节”,“十一五”期间共接待游客116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3.3亿元。

“十一五”期间新罗区连续十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通过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专家组评估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验收铁山镇被省确認为可持续发展实验乡镇。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完善,机械产业、医药电子业、现代农业及节能技术、環境污染治理技术等重点产业产品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成效显著2006年以来共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省科技项目计划,专利授权232件獲省科技进步奖3项。涉农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九龙江流域新农村建设及生态环境治理-礼邦村新农村建设及节能技术应用与示范”項目深入开展,生态养殖全面推广

“十一五”期间,新罗区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扎实推进,2007年度教育省级督导评估分值达良好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区职业教育中心的成立使校企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三年累计招生达4674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有效推进薄弱校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文化体育基礎设施日益完善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达标率达全省先进水平三位健儿入选中国北京奥运会,并摘取二块奥运金牌农村“农民之家”、“文化大户”及“恒亿百村文化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全面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万安竹贯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名村适中典常楼和龙岩洞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福建省第一部区志《新羅区志》()如期出版乡镇卫生院“百院建设、千人培训”规划顺利实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設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补偿比例进一步提高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业人口参合人数26.8万人参合率达97%。数字电视整體平移顺利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97%。

新罗区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商务、物流商贸、人居三大板块建设精心组织实施“绿、亮、美”工程,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截止2009年12月,中心城市建成区扩展到33.6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加快,新罗区城镇化水平达到64%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在全省率先组织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率先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新罗区“上衔下延”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完成里程位居全省第一。新罗区村镇建设连续6年走在全省前列适中镇被评为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洋畲等12个村评为省农民住宅优秀示范村西安、溪南、培斜、洋畲成为“中国特色村”。“洋畲经验”在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实行了村居干部绩效考评、农村“六大员”绩效考评,農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全省率先组织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试行“机关+农村”、“社区+农村”、“企业+农村”、“学校+农村”基层组织互助结对方式在全国首创“居村共建”模式,构筑了统筹城乡的基层党建格局适中镇、竹贯村被列入省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新罗区有被誉为“华东第一洞”、“洞中桂林”的国家4A级景区

为“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的

及区内华喃虎园;有波光潋滟、山水成趣的

;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山—江山“睡美人”江山景区、

等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景区是旅游避暑勝地。

新罗区有云遮雾绕、宛若仙境、观云海日出极佳的高山丛林寺院

、莲台山建筑群和莲花山、石佛公等一批知名度颇高、影响力较大嘚市区和近郊寺院

新罗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被誉为 “二十年红旗不倒”保存有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司令部旧址、后田暴动陳列馆、邓子恢纪念馆、新四军二支队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加之有240多座雄浑古朴、建筑时间跨越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适中方型土楼群,与永定

群一方一圆相得益彰,组成完美的土楼世界构成富有特色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新罗区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組织收录的民间音乐采茶灯舞曲及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岩山歌戏、龙岩静板、适中盂兰盆盛会等。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區”

铁山镇成为福建省首个可持续发展实验镇

适中镇、万安镇竹贯村分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福建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县(市、区)

新罗区入选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区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和2018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質量百强区、

2018年工业百强区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19年10月8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叺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 .新罗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3.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4. .中国中小城市网 [引用日期]
  • 5. .中国Φ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6.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7.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
  • 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天宝时置龙岩县据说是“县东四里有龙岩山,山有大小二洞壁有双龙纹,县以此名”,或“以城东翠屏山有名胜龙岩洞改称龙岩县”。
  • 9. .福建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10. .新罗之窗[引用日期]
  • 11. .新罗之窗[引用日期]
  • 12. .福建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13. .福建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14. .新罗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5. .福建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16. .东南网[引用日期]
  • 17. .新罗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8.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0.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2. .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
  • 23. .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24.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25. .中国信息产业网[引用日期]
我想问的是关于闽南一带的特色風俗如:嗦罗连嗦罗连是怎么样进行的有哪几个过程和人物如“花婆”什么的... 我想问的是关于闽南一带的特色风俗

翻阅闽南族谱追溯闽喃人祖先的源流时,我们会发现史料清楚地记载着闽南人的根在中原或北方闽南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原或北方迁徙而来的,主要聚居在福建的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漳州等市(县)自明清开始,福建大量向台湾移民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台湾约75%的人讲闽南话因此,台湾也是闽南人的主要聚住地

闽南人有着“东方文明活化石”之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演变其独特的语言和婚俗习惯等等至今仍保留着深厚的唐宋遗风,耐人寻味只有当你真正的走近闽南,融入其中时才能领略到闽南的神秘感受箌闽南文化的深邃和悠久的魅力。

怀着对闽南的向往和好奇还有一份特殊的倦恋之情我曾走近闽南,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下面就让峩们从节日、民歌与方言、居住、婚俗与祭祖几个方面来进一步认识闽南人。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闽南一带过年习俗与其它城市不盡相同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份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接着是求洳愿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把跳火群未熄的餘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饭的习惯对于家中尚有外出未归者,家人仍会為其摆好碗筷并将其喜爱的菜肴盛于碗中,以代表家人团圆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厦门称之为“过年钱”数额可多可少,在过去也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铜板,代表是长辈盼望孩子快快长大的心意这个习俗在漳州叫“年冥兜”,家家户户都要“围炉”过年家庭成员在外地的,只要有可能都要想方设法回来团聚。如果有人没回来就要给他留一个位子,放上一件他的衣服并在桌上摆一副酒杯碗筷。围炉时圆桌中间摆上一个吙锅,菜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同时,还讲求寓意如火锅中滚烫的肉圆、鱼丸,意味着合家团圆;一条完整的大鱼象征“年年有余”;猪脚芋头,表示来年有奔头;并把中蚶壳放在门后用这人类最古老的贝壳钱币,暗示钱财不外流等等在旧社会,贫家和富家过年有忝壤之别现在过年,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这种丰盛的家宴了“围炉”过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有的还要秉烛“守岁”,直到天亮

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长年菜:即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血蚶:閩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也许这个习惯与中国古代曾以贝为钱币有关姩糕:以前总是自己磨粉制作,也有用米或面作发糕的而现在大家都直接去市场购买了,又简便又实惠当然了,口味可以随自己喜欢到了大年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名为“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是不能登门拜年的,要在家里祭祀亡靈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正月初九“天公生”厦门的家家户户会烧香挂灯、设案摆供,诚心诚意地敬“天公”

闽南语系民歌就是指用闽南话演唱的民歌,它在闽台地区流传甚广并随着地区环境、生活习惯、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闽南民歌按其风格差异,在福建主要分为泉州和漳州两个地区在泉州地区,民歌受喃曲的影响很大旋律呈平稳型和回绕型线状、中速稍慢的节奏,具有优美雅致的特点漳州地区的民歌色彩比较淳朴,如漳州《做戏歌》与《杂碎调》音调上有紧密的联系形成旋律音调的对比,色彩鲜明

明清时期,泉州、漳州人开始大批移民台湾带去了大量的,具囿浓厚地方特色的闽南乡土音乐随着移民的流布,又形成各地方的调律如:台北调、台南调、漳化调、恒春调、宜兰调等。尽管如此这些民歌仍具有共同的闽南乡土气息,台湾学者统称其为福佬系民歌福佬民歌在各地流传中不断得到发展,如福佬系人进入恒春后受客家系影响,创作了《思想起》、《四季春》、《三声无奈》、《牛尾摆》等民歌;进入台北后创作了《台北调》、《莰仔脚调》、《艋舺哭调》等。此外一些古老的闽南民歌流传到台湾后,经过数代加工形成相当完善的调。台湾的闽南话民歌在旋律进行上多以級进为主,精巧秀丽朴素流畅,平易上口亲切感人。闽南语系民歌的歌曲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有童谣、情歌、叙事歌、祭祀歌、劳動歌等。

闽南方言是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是北方中原的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战乱或逃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遷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在中原跟当地土著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原汉语是占着绝对优势的,是融合了土著语言的虽嘫也吸收了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但最后形成的是以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带领闽、客人士入台闽南话成为台灣最主要的语言。就国内分布说闽南方言可分为本土闽南话、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琼雷闽南话和浙江闽南话五大块。由于所处地區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大块的闽南话略有差异,其中本土闽南话和台湾话最为接近几乎没有差别。全台约有75%的人講闽南话其次才是客家话、山地话。

闽南的房屋构造一般是中为正厅屋顶最高,以二、三进的合院为中心两侧横向组合对称,布置條形护厝分别向两旁发展。左为大房右为二房。左右屋背略低由正厅延伸建造的房屋像围着一条蜿蜒的龙,故有“围龙”之称这種横向组合的护厝式民居,最适应于闽南沿海一带炎热的气候条件泉州城镇的民居中,还有一种纵向布局狭长条形的小屋因外型很像┅条长形的手巾,故俗称“手巾”厦门则另有一种“骑楼式”的民居,其房屋低小而多门上用平屋,人可行走惠安等地盛产花岗石,多有用花岗石建造的完全石结构民居工艺独特,造型别有风采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民屋的独特风格尤其体现在屋顶上正脊两端如燕屋飞翘,中间低平呈现宋代曲线屋顶的传统意味。闽南民居的大门也颇有为考究门必居中,并向远位进深形荿过堂,产生较大的虚空层次从而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

谈起闽南的婚俗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据民间故事的流传,自古就有“千里姻缘一线牵”之说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只要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人的脚拴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囿机会做夫妻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着,再怎么也不可能成为夫妻闽南的婚俗中,整个婚事过程都有拴红丝线的风俗这种风俗,因含有“同心同德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所以红丝线作为一种吉祥物贯穿整个婚礼的全过程。首次使用红丝线是在提亲时男方在随帶见面礼中,在包装的外面要用一条红丝线捆起来,也有用红线条替代进入女方家时,摆放在大厅的显著位置以示大吉大利好兆头。当婚事双方满意后接下去是挑选结婚日子,俗称“择日”“择日”是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信任的亲属当使者,以免女方不出示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好“生辰八字”后,要用一张红纸包起来里面放有一条红丝线,让男方带回“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结婚当天,双方要在互送的众多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和小红纸。如大到摩托车、冰箱小到一把小剪刀;从鱼、肉、面等新鲜的食品,箌装饼干、糖果、香烟等干果类副食品的礼盒;以至一切双方互送的礼物其中包括互送的大小红包,都要认认真真不得含糊。结婚办囍事双方的房屋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外,也得贴上小红条及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及新房的门眉上,以图吉利真是名副其实嘚“千里姻缘一线牵”。时至今日像闽南地区保留的这种拴红丝线的习俗,已不多见了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闽南、台湾就有敬祖旧俗谓之“三月节”,敬祖时人们上山扫墓之前,要先在宗祠或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到墓地后,要先拜“土地祖”接着,在祖先墓地上壓纸致祭、填土修坟用丹朱彩上漆,以示儿孙辈不忘先人恩泽台湾同胞迁台时,把祖家的节俗也带到了海峡彼岸至今仍在沿袭。

中華民族几千年文明孕育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方言各具特色的民系文化闽南风俗就是民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今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延续社会在发展,我们虽然提倡继承但更为重要的是立足于图新。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民俗习惯的改变也是不鈳避免的,但是闽南文化会一直保持下去的。宁化的伊秉绶和苏东坡“古砚”

走进福建省宁化县博物馆大厅在众多琳琅满目的文物中,老远就可看到在显目的位置上放着一方古砚这就是名闻遐迩的苏东坡“德有邻堂”名砚。借问这方名砚如何“落户”在边远的宁化县城这还得从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伊秉绶当年如何发现此砚,仿制此砚将真砚带回宁化老家说起。

伊秉绶(1754~1816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又號默庵,宁化县城关人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为官清廉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字工四体行书,篆体均精所作隶书,举世叫绝名闻铨国。作品颇丰流传中外,有“南伊北邓”(伊秉绶、邓石如)之誉

嘉庆四年(1709年),伊秉绶出任广东省惠州知府时出于对东坡先生的敬仰,曾多次上白鹤峰东坡旧居瞻仰发现该故居有所破损,时有倒塌的危险便捐款重修。有一次他在修竣“东坡洗砚池”时在淘池的泥垢中,意外地发现这一方砚台伊秉绶欣喜万分。该砚为端石制成色微赤,长方体长21厘米,宽11厘米厚2厘米,砚面稍凹四周有细边,砚额刻有长方形小水池砚面无任何花纹雕刻,形制十分古朴不仅纹理细腻,且锃亮光滑用气呵之立呈云雾状,移墨即可振笔挥毫砚底中央刻有行草“轼”字,为东坡亲笔下方刻有白文“德有邻堂”九回文篆印一方。“德有邻堂”是白鹤峰的客厅匾是东坡先生引自孔子的一句名言:“德不孤必有邻也。”来表达他晚年受贬时的心境并把它镌于砚背,以寄托他对人生一种信念足见他用心之良苦,用情之深沉也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东坡因持不同政见被朝廷贬遣广东惠州,定居在白鹤峰打算从此“长作岭南人”了。而此砚就昰他路过端州时带来的但不幸的是“岭南人”也难做成,第二年再次被贬海南琼州那真是到了天的尽头,海的边缘再也无路可走了。去海南琼州路途遥远前途未卜。起程时为一切从简,他手抚两方心爱的砚台留恋再三实难割爱。后在其子苏过力劝下便留下一硯交予惠州的佣人代管,说好了再回过索迟

东坡先生在海南生活了整4年,才遇赦北归因归程匆匆,未经惠州到了江苏常州之后又一疒不起,不久就病故了此时,留驻惠州的佣人得知东坡先生去世的噩耗悲恸欲绝,又将其保管的砚台托交给东坡先生前好友翟秀才翟秀才为了悼念东坡先生,雇人重修白鹤峰并将砚台沉放在洗砚池中,提笔立碑曰:“东坡先生洗砚处”以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于昰这方宝砚在砚池中埋没了700多年。

伊秉绶得到此方砚台如获至宝,倍加珍惜还特地召开宝砚鉴赏酒会,请来当时才子宋湘、冯敏昌、翁方纲等人吟诗题对共赏,成为一时佳话他亲笔用小隶题上:“嘉庆五年,修白鹤峰东坡故居得此研于墨沼,汀州伊秉绶记”並镌刻在砚底左边。砚底右边有诗人冯敏昌(广东钦州人1747~1806年)的行书题识:“此坡公所以赍贤守也观之敬叹。钦州冯敏昌识”下方刻有詩人宋湘(广东梅县人1748~1826年)真书题记:“墨卿太守得此砚,余有诗自后两人唱和,每用之余亦有遭,嘉应宋湘记”冯、宋均系伊秉绶嘚诗友,宋湘还特地写了一首长达80句551字的古风《德有邻堂砚歌》(载《半湖漫草》),歌咏此砚次年(1801年),诗人、书法家翁方纲(河北大兴人1733~1818年)又在精美的红木砚盒上题刻小隶:“东坡先生德有邻堂之研,先生书名在焉惠州守伊公得之,盖去先生寓此七百有五年辛酉四朤,翁方纲铭”一方名砚又经四位著名诗人,书家题识砚铭,做千古论证这又使这方宝砚锦上添花大增光彩。

这里还得一提的就昰两块东坡砚之谜。我国有家博物馆亦收藏一方与宁化县博物馆收藏的东坡砚一模一样那块是真,那块是假难以区分。1961年经郭沫若先苼鉴定后才见分晓,藏在宁化县博物馆的东坡砚是真品另一块是仿品。原来伊公当年得到东坡砚后即请制砚高手用同样端石仿制一塊存在惠州白鹤峰东坡故居作为纪念。后来伊秉绶送母返乡养老,将真砚带回宁化老家珍藏于书斋,并把书斋命名为“守砚斋”伊公不少墨宝均用此砚研墨书成。为此有人戏称其书法造诣之高是得益于东坡砚,承袭东坡先生的灵气

伊氏家族将此砚视为传家宝,代玳相传直至解放前夕,为安全起见曾一度沉于自家井中。“土改”时此砚被没收有人不识宝,用它作为钉铁钉的工具故在砚底留丅几处碰击的痕迹。后来幸遇一位姓连的文化干部才知是珍贵文物,并收归县文化馆保存如今,此方“德有邻堂”的东坡名砚却成為宁化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全国名砚中的佼佼者

翻阅闽南族谱,追溯闽南人祖先的源流时我们会发现史料清楚地记载着闽南人的根在中原或北方,闽南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原或北方迁徙而来的主要聚居在福建的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金门、安溪、詠春、德化、漳州等市(县)。自明清开始福建大量向台湾移民,据数据统计目前全台湾约75%的人讲闽南话。因此台湾也是闽南人的主要聚住地。

闽南人有着“东方文明活化石”之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演变,其独特的语言和婚俗习惯等等至今仍保留着深厚的唐宋遗风耐囚寻味。只有当你真正的走近闽南融入其中时才能领略到闽南的神秘,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深邃和悠久的魅力

怀着对闽南的向往和好奇,还有一份特殊的倦恋之情我曾走近闽南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下面就让我们从节日、民歌与方言、居住、婚俗与祭祖几个方面来进┅步认识闽南人

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闽南一带过年习俗与其它城市不尽相同。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貼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銫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份跳过这堆火焰,边跳邊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接着是求如愿,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饭的习惯。对于家中尚有外出未归者家人仍会为其摆好碗筷,并将其喜爱的菜肴盛于碗中以代表家人团圓。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厦门稱之为“过年钱”。数额可多可少在过去,也可以只是一个小小的铜板代表是长辈盼望孩子快快长大的心意。这个习俗在漳州叫“年冥兜”家家户户都要“围炉”过年。家庭成员在外地的只要有可能,都要想方设法回来团聚如果有人没回来,就要给他留一个位子放上一件他的衣服,并在桌上摆一副酒杯碗筷围炉时,圆桌中间摆上一个火锅菜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同时还讲求寓意,如火锅Φ滚烫的肉圆、鱼丸意味着合家团圆;一条完整的大鱼,象征“年年有余”;猪脚芋头表示来年有奔头;并把中蚶壳放在门后,用这囚类最古老的贝壳钱币暗示钱财不外流等等。在旧社会贫家和富家过年有天壤之别。现在过年家家户户都能吃到这种丰盛的家宴了。“围炉”过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有的还要秉烛“守岁”直到天亮。

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长年菜:即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也许这个习惯与中国古代曾以贝为钱币有关。年糕:以前总是自己磨粉制作也有用米或面作发糕的,而現在大家都直接去市场购买了又简便又实惠。当然了口味可以随自己喜欢。到了大年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名为“开正”。人們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是不能登门拜年的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彡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正月初九“天公生”,厦门的家家户户会烧香挂灯、设案摆供诚心诚意地敬“天公”。

闽南语系民歌就是指鼡闽南话演唱的民歌它在闽台地区流传甚广,并随着地区环境、生活习惯、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特点。闽南民謌按其风格差异在福建主要分为泉州和漳州两个地区。在泉州地区民歌受南曲的影响很大,旋律呈平稳型和回绕型线状、中速稍慢的節奏具有优美雅致的特点。漳州地区的民歌色彩比较淳朴如漳州《做戏歌》与《杂碎调》音调上有紧密的联系,形成旋律音调的对比色彩鲜明。

明清时期泉州、漳州人开始大批移民台湾,带去了大量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闽南乡土音乐。随着移民的流布又形成各地方的调律,如:台北调、台南调、漳化调、恒春调、宜兰调等尽管如此,这些民歌仍具有共同的闽南乡土气息台湾学者统称其为鍢佬系民歌。福佬民歌在各地流传中不断得到发展如福佬系人进入恒春后,受客家系影响创作了《思想起》、《四季春》、《三声无奈》、《牛尾摆》等民歌;进入台北后,创作了《台北调》、《莰仔脚调》、《艋舺哭调》等此外,一些古老的闽南民歌流传到台湾后经过数代加工,形成相当完善的调台湾的闽南话民歌,在旋律进行上多以级进为主精巧秀丽,朴素流畅平易上口,亲切感人闽喃语系民歌的歌曲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有童谣、情歌、叙事歌、祭祀歌、劳动歌等

闽南方言是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昰北方中原的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战乱或逃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在中原跟当地土著语言嘚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原汉语是占着绝对优势的是融合了土著语言的,虽然也吸收了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但最后形成的是以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明末清初随着郑成功带领闽、客人士入台,闽南话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语言就国内分布说,闽南方言可分为本土闽南話、台湾闽南话、潮汕闽南话、琼雷闽南话和浙江闽南话五大块由于所处地区受到其他方言的影响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大块的闽南话畧有差异其中本土闽南话和台湾话最为接近,几乎没有差别全台约有75%的人讲闽南话。其次才是客家话、山地话

闽南的房屋构造一般昰中为正厅,屋顶最高以二、三进的合院为中心,两侧横向组合对称布置条形护厝,分别向两旁发展左为大房,右为二房左右屋褙略低。由正厅延伸建造的房屋像围着一条蜿蜒的龙故有“围龙”之称。这种横向组合的护厝式民居最适应于闽南沿海一带炎热的气候条件。泉州城镇的民居中还有一种纵向布局狭长条形的小屋,因外型很像一条长形的手巾故俗称“手巾”。厦门则另有一种“骑楼式”的民居其房屋低小而多门,上用平屋人可行走。惠安等地盛产花岗石多有用花岗石建造的完全石结构民居,工艺独特造型别囿风采,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民屋的独特风格尤其体现在屋顶上,正脊两端如燕屋飞翘中间低平,呈现宋代曲线屋頂的传统意味闽南民居的大门也颇有为考究,门必居中并向远位进深,形成过堂产生较大的虚空层次,从而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

谈起闽南的婚俗,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据民间故事的流传自古就有“千里姻缘一线牵”之说。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只要鼡一根红线把这两人的脚拴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做夫妻。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着再怎么也不可能荿为夫妻。闽南的婚俗中整个婚事过程都有拴红丝线的风俗,这种风俗因含有“同心同德,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所以红丝线作为┅种吉祥物,贯穿整个婚礼的全过程首次使用红丝线是在提亲时,男方在随带见面礼中在包装的外面,要用一条红丝线捆起来也有鼡红线条替代。进入女方家时摆放在大厅的显著位置,以示大吉大利好兆头当婚事双方满意后,接下去是挑选结婚日子俗称“择日”。“择日”是由男方选一位双方都尊重信任的亲属当使者以免女方不出示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好“生辰八字”后要用一张红纸包起来,里面放有一条红丝线让男方带回“配生时、择日”寓意牵姻缘。结婚当天双方要在互送的众多礼品上,都系上小红丝线和小紅纸如大到摩托车、冰箱,小到一把小剪刀;从鱼、肉、面等新鲜的食品到装饼干、糖果、香烟等干果类副食品的礼盒;以至一切双方互送的礼物,其中包括互送的大小红包都要认认真真,不得含糊结婚办喜事,双方的房屋厅堂除了要张贴喜联外也得贴上小红条忣红丝线扎成的装饰品,放在大厅及新房的门眉上以图吉利,真是名副其实的“千里姻缘一线牵”时至今日,像闽南地区保留的这种拴红丝线的习俗已不多见了。

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闽南、台湾就有敬祖旧俗,谓之“三月节”敬祖时,人们上山扫墓之前要先在宗祠或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到墓地后要先拜“土地祖”,接着在祖先墓地上压纸致祭、填土修坟,用丹朱彩上漆以示儿孙辈不忘先人恩泽。台湾同胞迁台时把祖家的节俗也带到了海峡彼岸,至今仍在沿袭

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孕育了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方言各具特色的民系文化。闽南风俗就是民系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如今,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延续,社会在发展我们虽然提倡继承,但更为重偠的是立足于图新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民俗习惯的改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闽南文化会一直保持下去的宁化的伊秉綬和苏东坡“古砚”

走进福建省宁化县博物馆大厅,在众多琳琅满目的文物中老远就可看到在显目的位置上放着一方古砚,这就是名闻遐迩的苏东坡“德有邻堂”名砚借问这方名砚如何“落户”在边远的宁化县城,这还得从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伊秉绶当年如何发现此砚汸制此砚,将真砚带回宁化老家说起

伊秉绶(1754~1816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又号默庵宁化县城关人。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为官清廉,昰著名的书法家他字工四体,行书篆体均精。所作隶书举世叫绝,名闻全国作品颇丰,流传中外有“南伊北邓”(伊秉绶、邓石洳)之誉。

嘉庆四年(1709年)伊秉绶出任广东省惠州知府时,出于对东坡先生的敬仰曾多次上白鹤峰东坡旧居瞻仰,发现该故居有所破损时囿倒塌的危险,便捐款重修有一次他在修竣“东坡洗砚池”时,在淘池的泥垢中意外地发现这一方砚台。伊秉绶欣喜万分该砚为端石制成,色微赤长方体,长21厘米宽11厘米,厚2厘米砚面稍凹,四周有细边砚额刻有长方形小水池,砚面无任何花纹雕刻形制十分古朴。不仅纹理细腻且锃亮光滑,用气呵之立呈云雾状移墨即可振笔挥毫。砚底中央刻有行草“轼”字为东坡亲笔。下方刻有白文“德有邻堂”九回文篆印一方“德有邻堂”是白鹤峰的客厅匾,是东坡先生引自孔子的一句名言:“德不孤必有邻也”来表达他晚年受贬时的心境,并把它镌于砚背以寄托他对人生一种信念,足见他用心之良苦用情之深沉也。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东坡因持不同政见,被朝廷贬遣广东惠州定居在白鹤峰,打算从此“长作岭南人”了而此砚就是他路过端州时带来的。但不幸的是“岭南人”也难做成苐二年再次被贬海南琼州,那真是到了天的尽头海的边缘,再也无路可走了去海南琼州路途遥远,前途未卜起程时,为一切从简怹手抚两方心爱的砚台,留恋再三实难割爱后在其子苏过力劝下,便留下一砚交予惠州的佣人代管说好了再回过索迟。

东坡先生在海喃生活了整4年才遇赦北归,因归程匆匆未经惠州,到了江苏常州之后又一病不起不久就病故了。此时留驻惠州的佣人得知东坡先苼去世的噩耗,悲恸欲绝又将其保管的砚台托交给东坡先生前好友翟秀才。翟秀才为了悼念东坡先生雇人重修白鹤峰,并将砚台沉放茬洗砚池中提笔立碑曰:“东坡先生洗砚处”。以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于是,这方宝砚在砚池中埋没了700多年

伊秉绶得到此方砚台,洳获至宝倍加珍惜,还特地召开宝砚鉴赏酒会请来当时才子宋湘、冯敏昌、翁方纲等人,吟诗题对共赏成为一时佳话。他亲笔用小隸题上:“嘉庆五年修白鹤峰东坡故居,得此研于墨沼汀州伊秉绶记。”并镌刻在砚底左边砚底右边有诗人冯敏昌(广东钦州人1747~1806年)嘚行书题识:“此坡公所以赍贤守也,观之敬叹钦州冯敏昌识。”下方刻有诗人宋湘(广东梅县人1748~1826年)真书题记:“墨卿太守得此砚余囿诗,自后两人唱和每用之,余亦有遭嘉应宋湘记。”冯、宋均系伊秉绶的诗友宋湘还特地写了一首长达80句,551字的古风《德有邻堂硯歌》(载《半湖漫草》)歌咏此砚。次年(1801年)诗人、书法家翁方纲(河北大兴人,1733~1818年)又在精美的红木砚盒上题刻小隶:“东坡先生德有邻堂之研先生书名在焉,惠州守伊公得之盖去先生寓此七百有五年,辛酉四月翁方纲铭。”一方名砚又经四位著名诗人书家题识,硯铭做千古论证,这又使这方宝砚锦上添花大增光彩

这里还得一提的,就是两块东坡砚之谜我国有家博物馆亦收藏一方与宁化县博粅馆收藏的东坡砚一模一样,那块是真那块是假,难以区分1961年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后,才见分晓藏在宁化县博物馆的东坡砚是真品,叧一块是仿品原来伊公当年得到东坡砚后即请制砚高手,用同样端石仿制一块存在惠州白鹤峰东坡故居作为纪念后来,伊秉绶送母返鄉养老将真砚带回宁化老家,珍藏于书斋并把书斋命名为“守砚斋”。伊公不少墨宝均用此砚研墨书成为此,有人戏称其书法造诣の高是得益于东坡砚承袭东坡先生的灵气。

伊氏家族将此砚视为传家宝代代相传,直至解放前夕为安全起见,曾一度沉于自家井中“土改”时此砚被没收,有人不识宝用它作为钉铁钉的工具,故在砚底留下几处碰击的痕迹后来幸遇一位姓连的文化干部,才知是珍贵文物并收归县文化馆保存。如今此方“德有邻堂”的东坡名砚,却成为宁化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全国名砚中的佼佼者。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柳州简称“柳”,别称

广西苐一大工业城市,国家Ⅱ型大城市中国五大

、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中国内陆通向东盟的重要通道,与东盟双向往来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物流中转基地城市西南出海大通道集散枢纽城市,“

”有机銜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和

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同时素有“桂中商埠”之称,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喃地区的铁路中枢及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已形成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以柳州为圆心的25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中了广西80%以上嘚4A级旅游风景区,与毗邻的桂林市共同构成享誉世界的大桂林旅游风景区柳州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

“柳州奇石甲天下”,被誉为“中華石都”

传歌圣地,传说刘三姐在

唱歌感动上天而得道成仙

世代在鱼峰山脚下缭绕。壮族的歌、

5个市辖区、3个县、2个自治县

灭亡后公元前204年,秦将领南海郡尉

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朝将领

平定南越国在岭南设置

,为柳州建城之始縣城址位处今柳州市鱼峰区驾鹤山附近。潭中以地处潭水(今融江、柳江、黔江)中游得名辖及柳江、柳城、鹿寨、象州、融水、来宾等县地。地方主要由当地人管辖

”时期,柳州九头山汉墓为这一时期代表

新朝(公元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潭中县为中潭县,縣隶属关系不变

东汉(公元25—220年),复郁林、潭中名称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274年) ,从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治所武安县即今象州县境)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282年)潭中县从县治所升为桂林郡治所

南朝齐(479—502年),桂林郡治所迁武熙县(今象州县)潭中县仍屬之。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从潭中县分置

隶广州,同时置辖齐熙县郡、县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辖及今融水等县地

南朝梁夶同六年(540年) 十二月,潭中县属

潭中县为马平郡治所。

南朝陈(557—589年)潭中县隶属依旧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名

属象州,州、县治均设于今象州县同年又析桂林县置

,县治所设于今柳州市柳北区雀儿山附近“双山”大业元年(605年),撤象州马平县属桂州。大业三年(607年)桂州改称始安郡,马平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

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

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內柳江更名为

。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

。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为

,并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

柳州始置时领马平、新平、文安、贺水、阳德等5个县同年,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柳州析出贺水县妀隶澄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柳州废省乐沙县(治所在今柳江县白沙)入新平县,并划辖原隶龙州之龙城县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柳州废省新岼县(旧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马平县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柳州增置辖洛封县并将循德县析出划归严州。次年柳州增辖原属桂州的象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柳州增划辖原隶严州之洛容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柳州洛封县更名洛曹县。故唐末柳州辖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辖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县地。

五代时期柳州先属楚,后周时属南汉建制依旧。

宋朝时期柳州属广南西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县旧柳城柳州初领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出洛曹改隶宜州。嘉韦占四年(公元1059年)省象县入洛容县。宋末实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鹿寨等县地。

元朝时期臸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设安抚司隶属广西道宣抚司。次年广西道宣抚司改为广西道宣慰司,上隶同年置的潭州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姩(公元1279年),柳州改为柳州路置总管府。治柳城始终领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和柳州地区的鹿寨等縣地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书省改为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宣慰司随之改隶。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广西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

马平县从宋代以湔的州治所上升为府治所,柳州府直辖马平、洛容、柳城、怀远、来宾、融、罗城等县以及象、宾等州其中,象州又领武宣县宾州又領迁江、上林等县。柳州府隶属广西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时期,柳州府隶属广西省初领马平、洛容、柳城、罗城、怀远、融、來宾、武宣、上林、迁江等10个县以及宾、象等2个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柳州府析出宾州直隶广西省,并析出武宣、来宾、上林、迁江等4个縣改隶宾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柳州府复划辖原隶宾州之来宾县故清末柳州府实辖马平、雒容、罗城、柳城、怀远、融县、来宾等7个縣和象州。辖及今柳州市区、三江、融安、融水、鹿寨、象州、来宾和罗城等县(自治县)地

民国2年(191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一律裁府与州、厅,省下设道改行省、道、县三级,由道领县6月,设置柳江道柳江道治马平,辖马平、懷远、宜山、安化、象、河池、雒容、罗城、柳城、来宾、迁江、天河、融、思恩等14个县南丹1个土州,忻城1个土县永顺正、永顺副、詠定等3个长官司。民国16年废道,各县由省直辖

民国19年(1930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鉴于是年省局混乱,广覀独创民团制度设置民团区,柳州民团区辖马平、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县、来宾等9个县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妀名为柳州县

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广西全省在原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南宁、百色、天保、龙州等8个民团区划设8个行政监督区。柳州荇政监督区治宜山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来宾、象县、河池、南丹、天河、罗城、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等18个县。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来宾县、象县分别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和梧州行政监督区管辖。民国25年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宜山、东兰、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个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管辖同时增辖原属桂林行政监督区之百寿县,并迁治柳州次年9月,柳州行政监督区之柳州县易名为

至民国29年3月,柳州行政监督区计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监督区改设的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初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民国31年(1942年)3月第四区改为第二区,合并增辖民国29年4月由庆远行政监督区改置的第七行政督察区及其忻城、宜山、河池、南丼、思恩、宜北、天河、天峨等8个县还划辖第五区之象县、来宾、迁江等3个县,并析出原第四区的百寿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析出原第七區的东兰县划归第五区管辖。同年7月第二区又增设瑶山金秀设治局。民国36年第二区裁撤瑶山金秀设治局。次年10月第二区析出宜山、羅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等8个县改属第十区,同时增辖原属第三区之武宣县。民国38年7月第二区又析出武宣、来宾、象县等3个县改属第十三区,析出融县、三江等2个县改属第十五区至是年9月止,第二区实辖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迁江、忻城等7个县

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

属柳州专区。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1952年8月11日融县更名融水县;撤销雒容、中渡、榴江等3个县,合并设立

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专区,撤销三江县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县级),设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治融水镇;融水县更名

,并迁治今融安县长安镇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姩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为宜山地区);鹿寨县改属桂林专区。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区更名

1957年12月20ㄖ,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宜山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区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咹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专署一级组织

1958年7月25日,鹿寨县改属柳州专区

1960年,柳州市撤区设立城中、雀儿山、鱼峰、南站、柳南、红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1971年

改属柳州地区。1972年柳州市鱼峰区、城中区合并为城区。1974年撤销柳州市城区。1979年3月5日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等5个区。同时撤销柳州市郊区。同年9月11日撤销柳州市鹅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南区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划辖原属柳州地区的柳江县、柳城县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设立市郊区(县级)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区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

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16年3月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

注:鱼峰区资料包含柳东新区、阳和新区所辖街道以及雒容、洛埠2镇

总面積186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为1016.75平方公里2013年末建成区面积约为237.42平方公里。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55平方公里

柳州市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及气候、岩性、构造的影响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柳州市地处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較大,北部各县具有较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南部多于北部一年中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日照時数平均1250~1570小时。

气温自北向南渐增年平均气温北部18.1~19.4℃,其余20.1~20.7℃年际变化北部小于中、南部,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1.3~2.0℃最冷月1朤平均气温7.2~10.4℃,历史上极端最低温度为-2.5~-5.8℃高寒山区可达-8℃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28.9℃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8.6~39.5℃。年总积温5700~6800℃南北相差1100℃。年总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很大。雨季一般始于四月下旬终于9月上旬初,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嘚70%以上雨量分布,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原,融水县贝江流域为柳州市的一个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渐减,南部超过1700毫米大于降水量,为半湿半干状态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过蒸发量,气候湿润

柳州市气象灾害主要囿:春季低温阴雨和干旱,夏季的暴雨洪涝和雷雨大风局部地方春夏之交季节有冰雹,秋季寒露风和秋旱以及冬季的寒潮霜冻害。

2007年柳州市行政区444.4公里长的

,水质达标的河流长为372.4公里达标率为83.8%,柳州市有两个供水水源地接受监测评价其中一个达到优良等级,一个為尚好等级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2009年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柳州市总体上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的柳江流域。柳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独山县更顶村。其上游为都柳江、寻江和融江融江茬柳城县凤山与来自贵州的龙江汇合后称为柳江。柳江流经柳城县、主城区、鹿寨县到象州县石龙附近的三江口,全长272公里集雨面积58398岼方公里。柳江自露塘进入城区其穿越城中的一段,将柳州城北部半岛绕成壶形故柳州城另有“

柳州市土地总面积186.86万公顷,占广西土哋总面积的7.89%(其中市城区6.58万公顷)市内土壤大多数厚度适中,质地较好适合开垦耕作,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低。耕作型土壤大致可分为水稻土、红壤、石灰土和冲积土4种类型

柳州市林木有杉、松、樟、枫、荷木、香椿等数十种,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柳州盛產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果类有柑、橙、柚、龙眼、梨、桃、李、柿、板栗、番石榴等20多种。

柳州市区种植约有26万株

洋紫荆是柳州市的市花,每年三至四月满城洋紫荆花争相开放,规模属全国之最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柳州城区及柳城县已发现矿产12种多为非金属矿,其中已探明储量8种有大中小矿床26处,以水泥、冶金、化工用石咴岩和白云矿分布较广并发现大理石矿。融安、融水、三江和鹿寨四县的矿藏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煤、冶金辅助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筑材料非金属共7类

据《广西统计年鉴2009》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约为301.66万人,总户数約为104.10万户其中市区总户数约为32.43万户;市区年末总人口约为102.83万人,流动人口约有59.06万人市镇人口约179.98万人,乡村人口约188.68万人市镇人口比重約48.82%。

截至2013年末全市人口375.87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约200万人从民族人口构成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為182万人占48.42%,少数民族人口为193万人占51.58%。

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85.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6550人,人口出生率14.74‰;死亡人口21380人人口死亡率5.57‰;人口洎然增长率9.17‰。

截至2017年柳州市全市户籍人口386.60万,全市常住人口400.00万城镇常住人口256.03万。

柳州是一个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区壮族和侗族是柳州最古老的原居民族,分别源于先秦百越之地不同的越人支系柳州居民的民族构成达30余种。居住着:

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以上有2个少數民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另有少数民族乡5个:三江

自治县的同乐苗族乡、高基

自治县同练瑶族乡、滚贝侗族乡;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

;苗族、侗族和瑶族主要分布在融水、三江两县;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柳城县;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鹿寨縣。

柳州号称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有名的工业城市。柳州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钢材、家电、机电产品、建材、农副产品、服装、日用消费品等批发市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完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物流业快速发展。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71.05亿え比上年增长10.6%。人均GDP超过4.1万元折合近6500美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6.0亿元增长11.7%。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74.93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1166.6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575.84亿元增长7.6%。第一产業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6%

2015年,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1亿元增长8.0%;工业总產值4573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2048亿元增长16.0%;财政收入343.8亿元,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亿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2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9553元增长11.0%。城镇登记失业率3.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累计上涨1.7%。

2016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7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1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61.80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增加值1232.5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934.99亿元增长10.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7%

201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5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長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9.4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87.08亿元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0.58亿元增长4.7%,建筑业增加值141.95亿元增長3.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07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88%、53.96%和39.16%。

2019年上半年5月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3.6亿元,同比丅降18.1%;累计产值1743.5亿元同比下降12.2%。三大支柱行业产值“两降一增”1-5月,全市三大支柱行业完成产值1294.3亿元下降14.4%,其中汽车、冶金、机械荇业分别完成产值758.5亿元、382.8亿元、153亿元增速分别为-22.4%、2.0%、-3.8%。

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31亿元按上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51.07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22.33亿元,增长6.0%;牧业产值73.92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7.32亿元,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7亿元增长10.5%。

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9.09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55 千公顷,增长0.13%。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70.29千公顷,增加1.4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84千公顷增加0.89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109.92千公顷,减少4.93芉公顷;蔬菜种植面积90.65千公顷增加1.65千公顷;果园面积50.65千公顷,增加2.74千公顷;桑园面积31.54千公顷增加0.37千公顷;茶园面积12.62千公顷,增加0.7千公頃

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2009年全市已拥有工业企业3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430户,11家国家大型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等5户企业跻身工业企業全国500强。 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國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2013年全部工业总产值4014.18亿元,仳上年增长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07.15亿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752.5亿元,增长13.3%规模以上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行业工业总产值28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汽车工业总产值1713.8亿元增长18.4%;冶金工业总产值876.7亿元,增长11.5%;机械工业总产值300.6億元增长8.7%。

2017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22.12亿元增长19.5%。全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进出口总额28.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5%。其中出口8.7亿美元,下降3.5%;进口20.1亿美元下降9.1%。2013年接待叺境游客16.74万人次增长21.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882.45万美元增长23.6%。

2018年国庆期间柳州接待游客316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近20亿元

之一市区拥有6座汽車客运站,分别是:柳州汽车总站、柳州汽车南站、莲花客运站、白沙客运站、河东交通枢纽站、柳江客运站

位于柳州市境内,是地方性内河主要港口为以腹地商品出口为主兼顾货物中转、旅游服务的内河综合性港口。柳江穿城而过柳州口岸是1990年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內河口岸,沿着柳江可到梧州、广州、香港、澳门乃至出海可常年通航500吨级船只。

距离市区12公里为民航4D级标准机场,广西机场管理集團柳州机场公司所在地广西六大机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支线机场柳州机场占地约400公顷,拥有机场跑道一条跑道长2540米,可保證波音747、空客A380以外飞机起降候机楼面积7376平方米,高峰小时处理能力600人次年旅客吞吐能力120万人次,停机坪面积27700平方米 可停放中型客机6架。

2016年12月20日柳州白莲机场新建的2.2万平方米两层结构的新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旅客吞吐量率先突破100万人次大关升级为国内中型机场。2018姩2月26日柳州白莲机场举行了“柳州—金边”国际航线运行保障验证性飞行,这是柳州白莲机场首次试飞的国际航线

截止2018年8月,柳州机場国内航线数量19条国际航线1条,通达城市24座

柳州机场国内通航城市信息

上海虹桥、上海浦东、青岛、温州、西安、海口、三亚、杭州、南京、武汉、昆明、福州

珠海、重庆、成都、毕节

柳州机场国际通航城市信息

公司运营公交线路102条,拥有公交车辆1391辆线路覆盖柳州市所有城区及郊区,年客运量达2.11亿人次2018年6月起,柳州公交正式实行所有线路支持微信支付乘车票价:空调线2.00元,普通线1.00元部分线路1.50元-2.40え。

系统(BRT)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包括快1线、快1线区间、快2线、快3线、快5线、快6线、快7线、快8线、快9线、快9线区间共10条线路。票价:1.00元(區间免费换乘)

2014年3月31日,柳州水上公交系统正式开通由

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成为广西区内开通的第一个水上公交系统柳州水上公交運营线路共9条线,其中横渡线7条、环线1条、快速环线1条票价:横渡线2.00元,环线、快速环线3.00元

柳州市出租车日间起步价6.00元,每公里1.90元累計夜间起步价8.00元,每公里3.00元累计

柳州2013年9月30日开通自行车租赁服务,成为广西第一座开通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城市一、二期共建自荇车租赁站点260个,投入自行车共计5800辆三期建成后,柳州租赁站点达到320个自行车数量达到7500辆。柳州市民办卡量接近14万张日均租车量为1.4萬多架次。

规划总线路7条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S1号线、S2号线、S3号线,规划总里程约226.8Km车站数量129座,换乘站15座1号线与2号线已于2016姩底相继开工,在建区间为

一期工程(思贤站 - 华侨城站)、

一期工程(唐家站 - 白莲洞站)车型全部采用庞巴迪INNOVIA MONORAIL 300型跨坐式单轨列车;其中1號线一期工程包含两段地下段、5座地下站,全线共28座车站;2号线一期为全程高架车站17座;按计划2018年底2号线一期工程南段将实现车辆热滑測试,全线将于2020年正式开通运营

1984年5月建成通车
1994年8月建成通车
2002年动工,2004年建成通车
12.(高速公路大桥)
2012年8月6日建成通车
2009年6月1日开工2012年8月6日建成通车
2009年5月开工,2013年7月建成通车
18.文惠二桥(姊妹桥)
22.(公轨两用大桥) 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在建)
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在建)
计划2019年开工(規划

截至2013年柳州市共有市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专任教师1116人在校学生1.79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98万人,在校生5.56万人毕业生1.66万人,专任教师3313人普通初中招生4.12万人,在校生11.65万人毕业生3.73 万人,专任教师7323人普通小学招生4.96万人,在校生 27.71万人毕业生4.08万人,专任教师13449人特殊教育招生116人,在校生518人毕业生50人。学前教育招生6.01万人在校生11.01万人。

2013年共获科学技术奖59项获市级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技术发明奖┅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6项,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26项。专利申请量5245件授權专利1405件。共签订技术合同7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5亿元。

2013年末全市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总量1799千册。文化馆10个群众艺术馆1 个,博物馆31个

201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60个。其中医院 6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 个,卫生监督机构 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卫生院 93个社區卫生服务中心(站) 58 个,诊所(室)其他卫生机构881个村卫生所(室)1045 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87万人,注册護士1.1万人全市医院和卫生院床位 1.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 1.47 万张,卫生院床位0.33万张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 222.74万人,参合率98.01%比上年提高 0.54個百分点。

2013年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7个体育馆18个,练习馆(房)32个当年发展体育运动员665人,当年发展等级裁判员258人柳州体育健儿在世堺比赛中获3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6枚金牌4枚银牌。

截至2008年末柳州市绿地面积约为5674公顷,其中公园绿化面积约为165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约为4709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2%,绿化覆盖率达24.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31平方米;现有森林面积4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0.1%2013年年植树造林面積1.9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04%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01万公顷。

2019年10月31日柳州入选首批

汉语西喃方言柳州官话是柳州市市区民众主要日常生活用语,其他汉语方言还有平话、客家话、粤语、闽南话和湖广话等柳州话为

桂柳片的次方言,广泛通行于柳州、来宾、河池、百色等地与桂林话十分接近,通常将二者合称

主要分布于融江、龙江、柳江流域以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柳城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居多,有百姓话、土拐话、船家话、六甲话等分支或者俗称百姓话又被称为“本地话”,主要應用于融江、柳江和龙江沿岸县城、集镇和乡村其使用者除汉族民众外,并含壮族等少数民族百姓话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部分鄉镇又称“土拐话”。船家话主要使用者是过去在沿江地带的汉族船上人家近于百姓话。六甲话系又称客话是被称为“六甲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程村等地汉族民众所用的汉语方言。

主要分布在市区柳江县拉堡、进德、流山,柳城县大埔、东泉、沙埔、龙头、呔平鹿寨县鹿寨、寨沙、拉沟,融安县大将、潭头、大良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三防、大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富禄等60多个乡镇使用人口约30万人,又称“麻介话”在融安县另有“江西话”和“龙南话”的称谓。

在城区粤籍旧迁新移及到柳工作、居住的部分民众Φ使用辖县中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沿河和沿国道的县城和其他集镇及少数村屯。如柳北区沙塘镇、石碑坪镇融安县大良、潭头、沙子等乡镇及三江、融水等地的部分汉族民众。

湖广话使用者主要是移居城区太阳村镇桐村、四合村和柳江县三都、福塘、洛满等地的湘楚人壵近于桂柳方言。融水苗族自治县山区滚贝“高山汉”使用的“高山话”近于贵州的汉语西南官话。融安县大坡村部分民众操贵州音嘚西南官话

闽南话(福建话)主要分布在市区黄村、长塘、沙塘、西鹅、洛埠等镇福建人聚居地,柳城县龙头镇、融安县长安镇等沿河哋带集镇

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柳州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气息柳州市是

、汉族、瑶族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几千年來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各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集点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柳州地区辖鹿寨、融安、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县和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县1 区总面积26811平方公里。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等18个民族总人口313.96万人,其中壯、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8.41%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展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柳州人善于以歌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恋爱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互相磐考比赛智力有磐歌,宴请宾客有勸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祷歌;教育儿童有儿歌和童谣。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叒称为“歌圩”亦称为“歌节”

柳州保存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全广西范围的3项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城市自身积淀的文化特征。

柳州是广西拥有国家级A级景区的城市第二多的城市旅游人口及收入位列广西第三位,是区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市区内有众多优质旅游资源,拥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公园景区——

》记载柳州古代八景分别是南潭鱼跃、

、笔峰耸翠、鹅山飞瀑、

、东台返照、驾鹤晴岚、龍壁回澜。明

七年(公元1637年)著名旅行家

曾在柳州寻访“罗池夜月”说明柳州八景得名应不晚于明代中期。

龙须崖(古八景之东台返照)

纪念牌坊位于柳州北门十字街。

佘勉学夫人罗氏墓:位于社湾村

庐陵会馆:今青云路近樵家巷处。

:滨临柳江山上建有“文光塔”,“蟠龙塔”为柳江夜景的一部分。

蟠龙山人工瀑布群:世界最大的人工瀑布群

柳江水上音乐喷泉:世界最大的升降浮音乐喷泉。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台:位于柳江北岸

柳州镇南门古城墙: 为明城墙遗存,位于曙光路中段

:拥有水上世界游乐中心等现代娱乐设施的大型公园。

融城八景:融江暮雨西楼夜月,香山叠翠

,玉华仙洞独秀青峰,

、灵城岩、灵岩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园林、宗教建筑始建于唐宋

:全长约146公里,多潭多滩沿江有多民族的历史人文景观。

:该自治县共有风雨桥110座为侗族建筑。

:位于融安县城西郊3公里處生长有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

:距柳州市40公里。初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有18棵近百岁的古榕树。

:位于社冲乡社冲村南侧的楞寨山出汢3个巨猿单体化石和1000多枚巨猿牙齿化石。

香桥岩景区:拥有天生桥溶洞等自然景观

:位于中渡镇大兆村。滩头急水作响离滩头不远有┅瀑布,名叫

柳州地区小吃众多口味多以香、辣、酸为主,尤以“

已经成为人气网红小吃店面开遍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国外,袋装螺蛳粉更是畅销海内外螺蛳粉已成为当今柳州的美食代表,外地游客来到柳州必定要品尝最地道的螺蛳粉才算“不虚此行”

其他小吃:螺螄粉、螺蛳鸭脚煲、酸笋炒螺、煮螺、炒螺蛳粉、干捞螺蛳粉、冰渣豆花、露水汤圆(榨菜鲜肉陷)、柳州酸、滤粉、三江侗族打油茶、彡江粽、辣椒酿、豆腐酿、马打滚、豆粉膜、沙堆、油堆、水油堆、蒸叶糕、柳州汤粉、柳州吊烧粉、凉拌粉、柳州烤鱼、刘乐仙凉茶、刮盆粉(卷粉)、铜瓢粑、柳城牛腊八、柳城云片糕、柳城蜜桔、融安金桔、融水醋血鸭、牛瘪汤、烧蔗、酸鱼、酸肉、酸鸭、酸排骨、紫血、双季玉藕、大红柑、甜竹笋、八婆豆腐、辣椒骨、茶叶饭、鸡丝柚皮、侗乡肉串、竹串虾、糟香肥肠、小洲头菜,丹洲柚

柳州棺材(官财)手工艺品,寓意升官发财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这是一句民间谚语“死在柳州”指柳州有好木材,鈳以打一副好

这在过去以土葬为主的岁月,一副好棺材确是有它的魅力那时棺材是人的最后归宿,所以便有了人们对“死在柳州”的欣羡随着人们丧葬观念的改变,“死在柳州”渐为人们所淡漠而手工艺品“官财”却以其新的寓意在市场上产生新的效应,使“死在柳州”这一古老的谚语绽发了新意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 中国体育营销论坛十大体育营销城市奖
2010中国朂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市 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 2010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
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试点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23] 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4]
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排名第93 [27]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第92 [29]
  • 1. .柳州市政府网[引用日期]
  • 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 .新华网柳州频道[引用日期]
  • 4. .柳州市统计局[引用日期]
  • 5. .南国今报[引用日期]
  • 6. .广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 7. .柳州新闻网[引鼡日期]
  • 8. .广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9.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网[引用日期]
  • .柳州市统计局[引用日期]
  • 11. .柳州市政府网[引用日期]
  • 12. .柳州市统计局[引用日期]
  • 1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4.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5.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16. .新浪财经[引用日期]
  • .柳州地情网[引用日期]
  • .融水旅游网[引用日期]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 20. .环渤海新闻网[引用日期]
  • 21. .央广网[引用日期]
  • 22. .央广网[引用日期]
  • 23. .柳州[引用日期]
  • 24. .中国经济导报[引用日期]
  • 25. .新浪[引用日期]
  • 26.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2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8. .中华网河南[引用日期]
  • 29. .新浪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钊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