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的相同两国圈地的相同点

(1)政治: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经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8世纪晚期开始了工业革命。 影响:随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加强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建立了“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
(2)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经济: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影响: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参与)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掠取了许多侵略权益,清政府在对英交涉中一再屈辱退让。
(3)原因: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竞争意识增强,追逐财富成为社会潮流,并进而要求民主权利;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追逐科举考试,力图通过仕途聚敛财富,思想保守。
(4)积极影响: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刺激和诱导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西南昌市高三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羼;
材料一:……回顾这20年的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暨土地承包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1978年l2月一l984年l2月)。这一阶段……新的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标志的褰庭经营体制基本确立。……第二阶段是大磨合阶段(1985年1月
一l991年12月)。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处于一个剧烈的分化、改组并重新整合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大转型阶段(1992年1月一l996年 12月)。达一阶段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经济开始转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逐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开发却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的圈地过程有着详细的法律制度的安排。协议圈地运动、议会圈地运动和一般法令下的圈地运动三种圈地形式并再,保证圈地过程公正而有效地进行。英国的图地运动和土地私有制的强化,奠定了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中国无论是从目的、方式还是结果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首先对土地在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中的定位并不明确,其次,在相关实施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法律的保护,从而为制度化腐败和国家社会主义留有可乘之机;最后在结果方面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对经济的阻碍后果严重。……
——《中国的土地开发与英国的圈地运动的比较》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谈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发展的原因。(9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的土地开发和英国的圈地运动的异同点。(9分)
(3)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耕地大量被开发的原因。(7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4届江西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变化,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
治麻丝葛绪捆布幓,此其分事也。
----(《墨子》)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
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二: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
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
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三: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
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
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
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
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墨子》中的记述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其有何特点?到明末,生产方式发
生了怎样的新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点。(6分)香港和澳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表格形式_百度知道
香港和澳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表格形式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国两制”之“澳门模式”、“香港模式”异同刍议   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已经于 日完成, 澳门回归也将在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蒙受的殖民主义耻辱将在本世纪内获彻底洗刷,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中葡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率先垂范”的伟大实践,二者有共性处,亦有不同处。本文拟对此一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国两制”之“澳门模式”、“香港模式”的异同问题做一初步的比较研究,以见教于方家。   一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性质是同一的,都是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和强权、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严重破坏中国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损害中华民族利益、尊严和感情的问题,都是中华民族在积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澳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广东省深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 百度文库
广东省深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6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
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25.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26.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
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27.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
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
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
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
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
28.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
后为立宪派。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
A.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
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
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
29.黄埔军校兴办之初,将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让学员彻底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明确
革命军人的责任。因此军校可能是
A.开设社会主义理论课程
B.用严格的校规军纪管理学生
C.派教员训练农讲所学员
D.加强兵器操练提升身体素质
30.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
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 1
第1 / 10页
贡献者:shubiaoxx2001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英两国现代公务员考录制度比较研究.pdf5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转载]2016年深圳市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6年深圳市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
2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25.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26.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27.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
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
&&&&C.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
28.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
A.代表封建阶级利益&&&&&&&&&&&&&&&&&&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
&&&&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
29.黄埔军校兴办之初,将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让学员彻底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明确革命军人的责任。因此军校可能是
A.开设社会主义理论课程&&&&&&&&&&&&&&B.用严格的校规军纪管理学生
&&&&C.派教员训练农讲所学员&&&&&&&&&&&&&&D.加强兵器操练提升身体素质
30.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说明当时的政策是
A.联合地主阶级&&&&B.消灭私有制&&&&C.搞合作化经营&&D.保护工商业
31.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32.在古代雅典,当选高级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买官,其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陪审法庭终审。这说明当时的陪审法庭
A.拥有执行监督的权力&&&&&&&&&&&&&&&&B.管理城邦各项的事务
&&&&C.代表了公民大会意志&&&&&&&&&&&&&&&&D.奉行私法公正的原则
33.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的本意是强调
A.批驳否定&&&&&&&&B.批评指正&&&&&&C.质疑分析&&&&&&D.理解同情
34.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A.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B.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君主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D.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35.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这主要说明当时
A.美国陷入了欧洲的债务危机&&&&&&&&&&B.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内部缺陷
&&&&C.国际黄金储存量总体下降&&&&&&&&&&&&D.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效果明显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关于亚洲历史变迁的三幅地图:
&根据以上地图中的信息,自拟一个研究问题,并运用视界现代史或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至少三个史实)进行分析说明。(说明:设计的问题要求与至少两幅地图中的信息相关联,问题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誉录”,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惟才是择”。经过争论,宋代最终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310年的135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
&&&&&&&&&&&&&&&&&&&&&&&&&&&&&&&&&&&&&&&&&&
——据《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作用。(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列材料是康有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
材料一&&(1898年)“人不能有常而无变,……《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道备矣。”“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
材料二&&(1902年)(中国)“与美迥异不同”,革命必至“内乱相残”,“令外人得利”。
(1912年8月)“今既合五族而大一统,存帝号而行共和……今际破坏,虽吾党所不预,而他时建设,岂吾党所能辞?”“讲乎外势而先弭内乱,以国为重而民从之,……保中国已有之粹,而增其未备。”
(1913年6月)“名为共和,实则共乱”,“仅令千数百之暴民得民权平等自由,是排除一人之专制而增设千数百人之专制”,“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缪也。”
&&&&&&&&&&&&&&&&&&&&&&&&&&&&&&&&&&&&&&&&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康有为的思想及其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80年代初美国在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境内部署中程导弹,苏联中程导弹打不到美国,而美国部署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可以对苏联纵深国土进行打击。莫斯科对利用条约禁止这种导弹极为感兴趣,而华盛顿虽不想签订这种条约,但受到来自美国社会和北约盟国的强大压力。经过反复谈判,日,苏美正式签订《中导条约》。条约规定,美苏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和射程为公里的中程导弹。这是美苏裁军谈判史上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但条约规定要销毁的核弹头的数目只占两国拥有的核弹头总数的3%—4%。
《中导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谈判中苏联显得更加积极主动,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希望借此减少军费开支,降低军备竞赛,缓和紧张局势,为国内改革腾出资金和争取和平环境。对于美国来说,里根总统就任美国总统七年,美联邦赤字累计达数千亿美元。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借债导致了美国国债的猛烈增长,达到万亿美元,条约的签署符合美国的利益和需要。
联邦德国《世界报》说:美苏《中导条约》的签署“在心理上是一个突破,在政治上是一个成就,在军事上只有有限的重要性,而在战略上却是可疑的”。
&&&&&&&&&&&&&&&&&&&&&&&&&&&&&&&&&&&&&&&&&&
——摘编自《当代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最终签署《中导条约》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报》评论的认识。(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辜鸿铭(),祖籍福建厦门,他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他将中国经典古籍《论语》、《中庸》、《大学》等译成英文,在清末民初的中书英译中最享盛誉。他“长于西学,而服膺古训”,独尊孔子,却又放荡不羁,敢讽慈禧“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敢骂袁世凯为“贱种”。时人称他为“怪杰”。北大讲学时,学生印象最深的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认为,中华民族养成了一种重感情、求忠厚、温良恭俭让的君子风度,是主“王道”的文化。而欧美一味恃强,是主“霸道的文化”,终致“酿成千古未有之战祸,饱受夫创巨痛深之苦。”其解决办法还得仰靠中国文化。他还说:“忠信,笃敬,德也,此中国之所长也;大舰、巨炮、力也,此西洋各国之所长也。”正因为中国人讲求精神,所以辜鸿铭认为中国史永不衰老的民族。而欧洲人,由于缺乏精神生活,空虚无聊,经常处于“感情与理智”、“心肠与头脑”的冲突之中,面对严重民族危机,辜鸿铭强调:“所恃以御侮而救亡者,独有以德服人之一理而已”。辜鸿铭对中国士大夫的两种极端心理给予批评:“自来我中国士大夫夜郎自大,其贻讥外人固不足怪,惟今日慕欧化者,又何前倨而后恭也。”
&&&&&&&&&&&&&&&&&&&&&&&&&&&&&&&&&&——据马克锋《中国近代文化思与辩》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述辜鸿铭的文化观。(6分)
(2)结合清末民初的时代背景,简要评析辜鸿铭的文化观。(9分)
&&&&&&&&&&&&&&&&&&&&&&&&
&&&&&&&&&&&&&&&&&&&&&&&&&&&&&&&&&&&&&&&&&&&&&&&&&&&&&&&&&&&&&&&&&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二、非选择题。(共&&分)
(1)理由: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答对&3&点给&6&分)
影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
(2)差异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6&分)
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6&分)
(3)理解: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政治确立君主立宪制,这意味着法权至上原则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建立信用体系,要求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3&分)
答案角度示例:
&&&&1.中国的崛起如何影响亚洲发展
2.战后亚洲国家的发展模式的差异及其成因。&
& 3.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 &4.日本的崛起及对亚洲局势的影响
5.亚洲局势变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参考评分要求:
&第一等(12~9&分)&能有机结合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且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能充分利用至少三个中外史实进行论述为满分,其余则根据论证程度,依次确定为&11~&9&分。
第二等(8~5&分):能较好地结合材料信息提出观点且观点较明确;论述较充分,表达较清晰;只选取了两个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程度,依次确定为&8~5&分。
第三等(4~0&分):未能有效地从材料中提出观点或观点不明确;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晰等;只用了一个史实进行问题论证,依次确定为&4~0&分。
(1)变化:科举录取名额扩大;确立了乡试、省试、殿试的系列考试制度;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防止作弊;确立了录取名额按地区分配的制度。(9&分)
&(2)作用:相对公平、公正地选拔真才实学人材;提高了行政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宋朝统治基础,巩固宋朝统治;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6&分)
(1)思想:主张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4&分)
&&特点:托古改制,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西方政治思想。(2&分)
(2)变化:由反对发动革命转变为接受辛亥革命项目成果,共同建设民国;再转变到否定民国共和成果;进而又对自己追求君主立宪的道路表示怀疑。(6分)
原因:民国建立,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对北洋军阀黑暗政治失望;自身的政治失败(3&分)
(1)原因: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苏联要改变在欧洲的地缘战略不对称的态势;苏联经济困难,矛盾丛生,戈尔巴乔夫希望通过削减军费来推动经济改革;美国迫于北约国家的压力;美国欲减少军费开支,改善财政状况。(9&分)
(2)认识:条约的签署实质上是美苏两国追求各自战略利益的结果。削弱的核武器数量有限,实际上军事意义不大。但它开启了核裁军的先河,有利于减少核恐怖,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6&分)
(1)文化观: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王道”,重精神,西方文化“霸道”,重物质与技术;用中国文化改造西方文化;用传统文化作为强国御侮之道;既反对顽固排外,又反对迷信欧化。(答出&3&个要点即可6&分)
(2)清末民初,政局动荡,列强侵凌,民族危机严重;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重危机;各种救国思潮先后登场,中国思想界矛盾与冲突激烈。(4&分,答出&2&点即可)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作出重大贡献,其文化观具有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的积极作用。
(3&分)但他反对西方文化,忽视西方工业文明的优势,一味强调精神至上,这对中国学习西方走近代化道路又具有消极作用。(2&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英文相同读音的单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