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精准扶贫知识点说明了哪些政治知识点

精准扶贫重点名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精准扶贫重点名词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当前位置:->
我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及工作建议
日&&来源:调查研究&&&
在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以来,我市实现习水、正安、务川 3 个重点县和 85 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农村贫 困人口 89.5 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下降至 70.76 万人。全市贫 困发生率从 2011 年的 24.25%下降至 10.37%,下降了 13.8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7.63 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二位。全市贫困乡镇发生率从 2010 年的 51%下降到 13.7%,下降了 37.3 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14.7 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三位。
一、主要做法
(一)精准谋划,实施“三步走”战略。以全面小康创 建为统揽,围绕扶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6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控制在30万人以内;第二步到2017年,全市基本消除农村建档立卡绝对贫困人口,稳定实现全市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第三步到2020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上,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精准责任,落实帮扶机制。我市下发了《关于打 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遵党发〔2012〕 8 号)及《关于支持务川道真正安三县“减贫摘帽”同步小康 的意见》(遵党发〔2013〕9 号),出台了投资、财税、土地、金融、人才、先行先试等六个方面 20 多项具体政策,认真抓 好部署、协调、督查、落实和考核五个基本环节,做到有计 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2013—2015 年,市 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 3000 万元扶持务正道三县发展,其中 当年“减贫摘帽”县 2000 万元;从 2016 年起,市财政每年 每县(务正道)安排 1000 万元支持同步小康建设。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帮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 4 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结对帮扶工作,形成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帮扶机制。
(三)精准改革,创新扶贫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 25 号)和《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 施意见》(黔党办发〔2014〕23 号),采取分类指导、分类推进的方式推进扶贫攻坚,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和 权责“四到县”制度。2014 年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 作,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36 元的贫困识别新标准,全市共识别出贫困村 871 个、贫困人口94.26万人,分类确定帮扶措施和办法,实现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不漏掉一个贫困户。“十二五”以来,全市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5.74 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1777 个,把资金和项目集中投入到连片特困地区。其中 4 个重点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13.64 亿元,占比 53%;11 个非重点县投入 12.1 亿元, 占比 47%。从“四大区域”投入情况看,北部三县投入 10.46亿元,占比 40.7%;西部三县投入 5.61 亿元,占比 21.8%;东部三县投入 3.75 亿元,占比 14.6%;中部六县投入 5.92亿元,占比 22.9%。
(四)精准帮扶,确保扶贫到户。按照“市级统筹、县 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加快 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2014 年选派 5200 多名机关干部到 871 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 “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 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加快建设“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稳步推 进务川县草地畜牧业高效扶贫示范园区、道真县特色中药材科技示范园等 9 个扶贫园区。“十二五”以来,完成中药材种 植 30 万亩、核桃种植 60 万亩、蔬菜产业基地 180 万亩、人 工种草 27 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 1500 余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 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积极推进 “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 1 —2 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 培训 10 万人,完成贫困地区干部培训 8000 人,新增转移农 村富余劳动力 43 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认真把 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到户、责任包到户、技术指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23.6 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把移民安置与园 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 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2012 年启动实施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建成项目安置点 76 个,搬迁移民5.73 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 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2014 年完成投资 72.7 亿元,加快建成“小康路”3626 公里,新增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 68 万人,新建改建“小 康房”2704 户,推进“小康讯”实现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确保农村“小康电”一户一表率达到 95% 以上,落地实施“小康寨”创建点 355 个。
从总体看,“十二五”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以“三化” 兴“三农”,以“三化”促扶贫,走工业化增加就业、城镇化减少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路子,促进产业向园区集 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加快 推进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二是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市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1 年的 5216 元提高到 8379 元,年均增长 11%,其中片区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 7662 元,年均增长 12%;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 6870元,年均增长 13%。三是贫困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市整合 111个市级部门,深入推进“集团帮扶”,实施捆绑项目 295 个, 投入帮扶资金 1 亿余元,分别对务川、正安、道真等县 12 个 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确保不脱贫、不脱钩,被帮 扶地区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四是对口帮扶成效初步凸显。2013年启动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以来,实施上海对口帮扶项目 122 个,涉及上海对口帮扶投资 1.92 亿元,主要投向“四在 农家•美丽乡村”六大行动计划、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沪遵双方在人才、教育、科技、旅游、商贸、工业等 10 多个 领域展开对口合作交流,重点推动产业园区共建、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合作投资 300 多亿元。五是板块式扶贫 快速推进。坚定不移推进“四大区域”发展,积极整合扶贫 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促进各类扶贫资源集中使用在重点脱贫项目上,大力支持务川、正安、道真三县发展草地畜牧业、中药材等主导产业,达到资金整合、政策叠加、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以草地畜牧业、茶叶、中药材、核桃等为代表的 扶贫产业初见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一)客观因素。一是贫困面广。全市 4 个国家级扶贫 开发工作重点县、116 个贫困乡镇,目前尚有道真县和 31 个 贫困乡镇未“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为 13.7%。全市精准识 别贫困村 871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52%。现有农村贫困人口70.76 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10.37%,低于贵州 7.63 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 3.17 个百分点。从“四大区域”贫困状况分布来看, 北部三县 11 个贫困乡镇未“摘帽”,贫困人口 20.53 万人, 贫困发生率 15.67%;西部三县 5 个贫困乡镇未“摘帽”,贫 困人口 17.4 万人,贫困发生率 10.77%;东部三县 6 个贫困 乡镇未“摘帽”,贫困人口 10.01 万人,贫困发生率 9.03%; 中部六县 9 个贫困乡镇未“摘帽”,贫困人口 22.82 万人,贫 困发生率 7.72%。二是基础欠账大。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参差不齐,仍有 71 万农村人口需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交通运输状况亟待改善,武陵山片区建制村通畅率为 88.7%,乌蒙山片区通畅率仅为 59.8%。电力和通讯改造任务重、压力大,农村居民末端电压合格率和自然村通电话率、行政村通宽带率与精准扶贫、全面小康指标差距大。全市扶贫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职业教育培训、农村医保报销、低保提档升级欠 账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创建覆盖面不广,资金投入需求量大、面临各种困难多。三是产业发展难。由于扶贫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够,有的企业产销脱节,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加之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导致贫困农户参与发展产业难和发展产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主观因素。一是推进工作力度不够。有的地方对新形势下、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精准扶贫工作,加之受考核“指挥棒”的影响,导致一些地方在领导力度、重视程度、机构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严重滞后,“扶贫工作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甚至不要”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产业扶贫利益机制不活。主要表现为产业扶贫项目与精准扶贫工作衔接不够,农民增收渠道不稳定。有的地方对本地的产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简单把产业扶贫等同于发展基地。尤其是企业大户履行扶贫责任和义务不到位,导致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贫困户增收难。三是返贫致贫因素增多。除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质偏低等长期性因素外,天灾病患、市场变化等返贫致贫的突发性因素依然很多。
三、工作建议
在下步工作中,全市上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严格按照贵州扶贫攻坚“33668”计划要求,认真落实我市即将出台的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逐一建立帮扶台账、落实扶贫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把项目、资金、人员、力量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市70.76万贫困人口、871个贫困村和31个未摘帽贫困乡镇进行再调查、再摸底、再精 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建立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信息库”。 做到贫困底数清楚、扶贫规划科学、攻坚措施对路,确保2015 年实现道真县和20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农村贫 困人口20万人以上,全力确保实现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目标任务。
(二)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增加就业、城镇化减少农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发展路径,编制实施扶贫攻坚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抓好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向必须坚持“五个重点”标准、突出“23578”原则,项目资金安排向“片区县、重点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支持每县发展2—3个产业,产业和资金要覆盖50%的贫困乡镇、70%的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小额到户贷款贴息的资金量不低于10%。
(三)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十二五”以来,我市9个片区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 20.9 亿元,占比达 81.2%; 6 个非片区县投入资金仅 4.84 亿元,占比为 18.8%。非片区 县现有贫困村 232 个、贫困人口21.06 万人,分别占片区县 贫困村、贫困人口总数的 36%和 42%,占全市贫困村、贫困人口总数的 27%和 30%。建议:市政府加大非片区县的插花式扶贫投入,从 2015 年起每年增加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2000万元,用于支持非片区县贫困地区急需的产业基础设施及产业示范带建设。各县(区、市)投入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应不少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 2%。
(四)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制定实施“市县领导结对 帮扶贫困乡镇和贫困村行动计划”、“消灭空壳村壮大集体经 济行动计划”,建立完善为驻村干部购买保险等激励约束机 制,逐村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分类制定精准帮扶措施,重点 实施一批“短平快”和“以短养长”产业发展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确保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实行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项目申报、指导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监管、督促项目评估的“四个全程”工作机制,促进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五)广泛开办新型农民夜校。针对部分贫困村“守贫”、贫困户“等靠要”的现状,在871个贫困村开办新型农民夜校,从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文化体育、卫生健康、公民道德等方面,大力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规范化、常态化上下功夫,就贫困对象而言,主要抓好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扶贫力量而言,主要抓好各级培训阵地和队伍建设,为农民夜校培训提供保证。2015年完成建档立卡缺技术致贫6.34万贫困户 的集中培训,三年内完成建档立卡29.57万贫困户、70.76万贫困人口的集中轮训。
(六)加强基层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目 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后,乡镇成为扶贫项目申报、实施、初检和资金报账的主体。目前存在的机构断层、人员断层的问题成为制约扶贫政策、扶贫措施精准到位的最大瓶颈。全市 116 个贫困乡镇单独设立扶贫工作站仅 38 个,占比不足三分之一,且工作人员不稳定,在编不在岗的问题突出。建议:1.各县(市、区)高度重视乡镇、村居基层班子建设,配备充实具有思想解放、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敢闯干事的人员到领导班子队伍中来,充分发挥“领头羊”、“领头雁”的带领引导作用。2.明确各县(区、市)强化乡镇扶贫工作站的建设,在 116 个贫困乡镇单独设立扶贫工作站,明确人员编制 3—5 人;在 111 个非贫困乡镇农技部门明确 1—2 人负责扶贫工作,在 871 个贫困村明确扶贫专干。同时加强市、县扶贫办队伍建设,调整充实扶贫办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确保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
【】【】【】【】当前位置:
市政协专题调研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情况
编稿时间: &&来源: 衡阳政协&&作者: 曾艳&&浏览量:次
6月22日至23日,市政协副主席李平、许云生率调研组赴祁东县、常宁市,专题调研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情况。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祁东县灵官镇东园村考察了东元种植养殖合作社、枣园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常宁市塔山乡狮园村扶贫点、天堂塔山茶业合作社、西江瑶寨、板角村移民点。调研组还召开座谈会,听取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和各部门负责人的关于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会上,许云生要求,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来抓;要积极重视思想建设,善于整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李平充分肯定了我市前阶段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他指出,精准扶贫工作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对中央、省市精准扶贫有关政策一定要认真落实,充分把握好精准扶贫的实质,紧盯目标不放松,采取精细准确的扶贫措施,确保政策用到点子上,争取在2018年,实现全市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精准扶贫培训心得体会2016最新
精准扶贫培训心得体会2016最新
发布时间:责任编辑:文洁
  导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_第1篇:
  省扶贫办在武汉举办了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精细化管理暨扶贫宣传调研培训班,各地市、州及重点县扶贫办分管副主任和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
  一、培训情况及体会
  此次培训,省办在课题设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所请授课专家、学者及领导均是各自领域的权威人士。7个学习课题分别是:省办副主任讲的《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的几点思考》,省办处长讲的《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省办处长讲的《老区插花贫困地区项目管理》,省委办公厅处长讲的《如何做好当前的信息工作》,经济日报记者站站长讲的《新闻策划与宏观决策》,省办副主任讲的《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几个重点问题》以及省外宣办王中桥主任讲的《新型媒体发展的动态与管理》。
  通过此次学习,我个人觉得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主要体会有以下五点:一是提高了认识,二是受到了启发,三是增强了信心,四是明晰了思路,五是学习了实际工作要领。特别是在听了省办、两位主任的讲课后,进一步了解了当前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找到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掌握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相关实用技巧与方法。
  二、关于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结合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两少一多&(扶贫资金少、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多)这一客观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做好插花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浅薄的思考。
  1、在争取领导重视和提高基层干部群众认识上下功夫,努力消除对扶贫开发工作的&五论&认识误区。目前,针对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着&五论&认识误区,即:次中心论、无碍大局论、弹性任务论、施舍即可论、低保养活论,而这五种认识误区在我们插花贫困地区显得尤为明显。如何消除这些认识误区,我认为要从两个层面下功夫:一是对上要多向领导汇报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目标任务及当前形势,积极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消除领导心中扶贫开发工作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次中心论和无碍大局论的思想观念。二是对下要多向基层干部群众宣传扶贫开发的政策、目的、要求及措施,让他们消除弹性任务、施舍即可论和低保养论这些认识误区。要通过对上、对下两个层次,汇报和宣传两种形式,让全社会认识到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梦想,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要求,是一面旗帜、一项事业、一种责任、一个挑战、一种荣耀。
  2、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增强扶贫开发的靶向性和目的性。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难&,即:对象识别难、缩小差距难、规划落实难、产业培育难、资源整合难。如何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五难问题,就需要我们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靶向性、目的性以及对象瞄准的精准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加以探索:一是找准扶贫对象,明确扶贫靶向,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插花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力量薄弱造成对象难以找准的问题,可以与民政部门的低保年度核查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民政部门基层工作人员和力量,在进行年度核查时来解决扶贫对象找不准、靶向不明的问题。同时将扶贫信息系统进一步做实、做强。二是通过改&大水漫灌&的方式为&精确滴灌&的方式,抓好开发到村、扶贫到户工作,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针尖上,切实起到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三是针对扶贫开发过程中项目分开、资金分割、部门分权、领导分心的工作现状,要充分利用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能力,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扶贫帮困资金、资源,重点投入到老区和贫困的镇、村,消除扶贫开发工作中&扶强不扶弱&的现象,减少贫困人口&被富裕&的情况。
  3、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提升能力的同时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也是难点。在进行产业扶贫时要遵循规模化、工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的特性,同时结合我市特色支柱产业,找准产业扶贫的着力点和项目支撑点,进行重点扶持。就我市而言,建议从以下特色产业进行扶贫开发:一是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目前,我们的邻居潜江已经发展出小龙虾的完整产业链,对此,我们可以在郑场、毛咀、r河等邻近乡镇发展小龙虾养殖,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做出自己的特色。二是发展藕带种植业。利用我市彭场、沙湖、杨林尾等镇藕带深加工这一本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藕带种植,进一步拉伸产业链,为贫困农民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三是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以长每凇⒑ ⑷断钟兄种不匚罚己头龀钟幸庀蚝湍芰Φ钠独ЩЭ勾笈锸卟酥种玻⒍运墙卸ǖ惆锓觥K氖欠⒄股笄菅场@弥3 ⒚住⒐尤匾丫纬傻纳笄菅彻婺#扇⊙炒蠡Т独ЩУ姆绞剑己痛独ЩЫ猩怼⒌凹偷把佳常独ЩТ蚩哑吨赂恢拧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_第2篇:
  为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扎实高效开展下步精准扶贫工作,10月30、31日两天,我随县考察组一起,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参观考察了七星关区和赫章县的五个精准扶贫示范点,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受到了鼓舞,结合近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作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精准扶贫要&扶到位&。所谓&扶到位&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象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对象到位就是我们的贫困对象识别要到位。毕节市自2013年底启动全国第一批贫困户建档立卡录入系统后,从2014年至今,用了近两年时间,反复摸索甄别,建立了一套系统有效的贫困户动态管理体系,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到脱贫出列,一户一档有迹可查,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运用的,但全县大局上县联席办和扶贫办要对全县的工作有阶段性统筹,每个时间节点该干些什么具体工作要有指导性意见,避免各乡镇、各挂包单位各行其是,费时费力又抓不住工作重心。要注意的是,贫困对象识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突击加码,必须沉下心来研究部署,确保步骤不乱、干部不慌、群众不怨;措施到位就是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充分征求其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同时对所在村全局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也要有针对的计划。这方面要求我们的乡镇、挂包单位和帮扶干部必须深入实际充分调研走访,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拟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就当前来看,个别单位和干部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的现象,县委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有效管理;落实到位就是扶贫措施的落实县委政府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贫困户及贫困村的相应脱贫措施要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毕节七星关区就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一市五金多套餐&帮扶机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成立相应帮扶基金,确保帮扶工作有章可循、有钱可用。我县也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省的扶贫工作政策,探索一套系统的扶贫工作保障体系,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能高效开展。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用活。通过前期遍访工作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农民的故土情结十分严重,居住环境再恶劣他们也不愿弃之远走,在外打工挣钱回来,还是愿意回老家建房,对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宣传动员有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政府要尽快制定出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并做好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建房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时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政策,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好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消除农民生产生活顾虑,切实引导他们挪穷窝、拔穷根;二是安置点选址及建设风格要因地制宜。按照习总书记&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我们各乡镇的安置点选址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要有利于群众今后的长远发展和全县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筑风格一定要即凸显当地特色又有创新元素,能被大众所接受,不能简单以沿街修房的形式搞易地搬迁。产业配套也要同步推进,才能让群众&搬得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三是搬迁政策要因人而异。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住房困难却是共性问题,这里我特别关注民政政策兜底的贫困户,他们自身失去发展能力,住房条件极差,如按现有的易地搬迁政策他们根本无力承担自付的一部分建房款项,就地帮其改造旧房也无实际意义,建议这部分民政兜底贫困户的住房,可在现有安置点规划建设如廉租房形式的住房提供其居住,房屋产权属国有,可动态管理。
  三是产业发展要有&主心骨&。此次毕节之行印象最深的当属赫章县的产业发展模式,一个县主打一项大产业配套发展两项林下产业,打造出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生态产业名片,带动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守住了生态红线,绿了青山、美了大地、鼓了腰包。由此可见,选好产业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核心。建议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在打造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抓产业发展不能一年搞一个项目,效果不好隔年又换,干了无数年、花了不少钱,一样也没干上路,样样都像才起步,要集中用力,打造龙头,以点带面,夯实产业链,真正实现一项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就龙塘村来说,我们应当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当前实际,可重点在中药材种植、乌鸡养殖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就长远来看,要将我们的特色农业产业与库区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走一条特色农业旅游产业路子,带动易地扶贫安置点及周边农户整体脱贫致富。
  两天的毕节之行虽行色匆匆,但也收获满满,今后必当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持续推进。
更多热门文章: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履行政治责任&&全面实施精准扶贫
张荣珠&&&&&来源:&&&&&日06:34&&&&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强调,“要增强紧迫感,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吹糠见米,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为此专门研究出台贯彻讲话精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当前陕西省扶贫系统要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一、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年,全省脱贫380万人,贫困人口规模减小近一半,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个陕西”目标,陕西省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繁重,现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5个、贫困村8808个(镇村综合改革前)、贫困人口460万人。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确保到2018年实现革命老区群众率先脱贫、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确保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全省扶贫系统要发挥职能作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作风,当好参谋助手,强化协调督导,坚决把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突出工作重点,实施精准扶贫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稳定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对有劳动能力、发展条件和脱贫意愿的贫困户,通过补助财政扶贫资金、发放贴息贷款、建立互助资金等,直接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和乡村旅游服务、电商等特色产业,建立稳定增收来源,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在贫困地区建立农副产品基地,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参股等形式与之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用市场主体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二是推进移民搬迁,根本改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对不具备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拔掉穷根。落实搬迁户建房补助政策,搞好移民搬迁户新居建设,统筹完善安置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重视解决好搬迁户就业增收问题,帮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建档立卡中属于危房、需要就地改造建房的贫困户,优先纳入规划实施。通过移民搬迁,努力实现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避灾安全及城镇化建设等多赢效应。
三是发展劳务输出,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加强初高中毕业“两后生”培训,培养输出农村新增劳动力;加强移民搬迁进城镇安置贫困户培训,推进稳定就业和市民化;加强贫困家庭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提高其转移外出就业能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外出打工或就近在合作社、龙头企业打工增收。鼓励倡导各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吸收贫困群众打工,带动群众增收脱贫。做好劳务用工信息宣传,搞好外出务工保障服务,协调争取务工机会,将城镇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对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大力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广播影视和信息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工作。
五是实行兜底政策,解决特殊群体脱贫问题。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按规定落实补助救助政策,保障基本生活,并对比现行标准兜底脱贫。对发展能力不足的贫困家庭大学生、中高职在校生和高中生,大力实施教育扶贫,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助完成学业,提高素质技能,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落实保障措施,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一是夯实扶贫工作责任。实行扶贫责任与扶贫任务、资金、权利到县,夯实贫困县党委政府和党政主要领导的扶贫开发主体责任。落实行业扶贫责任,行业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二是汇聚社会帮扶合力。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等参与贫困地区开发建设。策划实施好“扶贫日”活动,动员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公民个人奉献爱心,形成全社会扶贫攻坚合力。
三是落实投入政策。认真贯彻已经出台文件和扶贫条例精神,确保片区发展支持政策、移民搬迁、行业扶贫十项重点工作等方面既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落实好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政策,设区市和有扶贫任务的县要保证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扶贫为主的民生工程。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机制,改革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引导贫困地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制定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管理办法,规范扶贫干部选派、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等工作。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机制,完善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的监管机制,清理修订现行制度办法,分级履行扶贫事权,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杨帆)
分享文章到: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29-
商务合作:029-
本网站由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陕西日报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准扶贫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