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2015年贫困户标准准

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关于对争创2012年度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单位进行公开测评的公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 根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争创工作的通知》 (川城乡治[2012]3号)要求,经自行申报,区县政府推荐,我市拟推荐56个村庄列入2012年度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争创范围。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于日至6月13日,在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栏对56个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争创单位进行公开测评,请全市各界踊跃参与。测评结果,将作为我市推荐上报2012年度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的重要条件。
&&& 特此公告。
附件:1、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的基本条件
2、2012年度争创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推荐名单
&&&&&&&&&& 3、各推荐村庄的基本情况&&&&&&&&&&&&&&&&&&&&&  &&&&&&&&&&&
泸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的基本条件
一是规划水平高。按照打破&夹皮沟&、&军营式&的要求,提高村庄的规划水平和布局水平,杜绝在新建公路两侧夹道修房,村落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错落有致。二是风貌特色突出。着力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融合地域和民族文化、传统民居特色,按&外部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要求,组织实施农村民居设计和特色风貌控制设计,新建民居随形就势、高低错落、风貌独特。三是配套设施完善。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完善给水、排水系统,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四是村容整洁卫生。保洁制度健全,村内有公共厕所,提高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村内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林盘绿地,农户庭院绿化。五是文明乡风形成。多形式宣传普及文明、卫生常识,倡导文明行为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制定&村规民约&推进村庄环境治理,在农村居民中形成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
2012年度争创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推荐名单
各推荐村庄的基本情况
丹林乡黑坪村: 丹林乡黑坪村位于丹林乡东部,与江阳区方山镇、况场镇接界,坐落于著名风景区方山后山,植被覆盖率达90%,果树林立,全村辖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组,178户,575人,幅员面积146公顷。黑坪村过去由于群众卫生意识不强,村容村貌较差,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以来,该村积极响应区、乡提出的创建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村的工作号召,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群众热情参与,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生产生活环境。整治活动共投入资金近2万元,义务投工200多个,全村原有主要村道硬化近3000米,农村入户小水泥路硬化率达97%以上,新建公共厕所1座,全村各户卫生厕所选标率达到60%,自来水入户率达90%,新建垃圾临时收集点12个,沼气池建设年年新增,现已累计达70户,全村有保洁人员16人,全天候保洁村域主要交通道路和聚居点范围。本村农房风貌塑造率达70%以上。目前,该村正在结合全域江阳方山景区打造的&东风&,全力打造方山后山农家休闲旅游规划。
分水岭乡红卫村: 红卫村位于分水集镇东北部,紧靠分水场镇,全村7个农业合作社,家庭户数407户,人口1506人,境内公路长2公里,已建有4个垃圾转运池,清扫保洁人员4名。村内有新村聚居点一个,聚居点采用川南民居风格,现有住户43户,建有排污化粪池两个,并将增设相应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华阳街道皇伞村: 华阳街道皇伞村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以&一个达标、三个率先、四个到位&为工作目标,该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措施到位、敢于创新、狠抓落实,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环境卫生发生明显变化,村民自觉性日益提升,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文明健康行为规范率逐渐提高,达到村庄治理&四化&标准。皇伞村位于华阳街道最西面,距主城区9KM,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657户,总人口2248人,劳动力1120个,党员29名。村境内青皇公路共2.6公里。社社已形成互通的公路网络,路面全部硬化。
黄舣镇大石村:&大石村位于黄舣镇东北部,北接长山,南接金刚,东接邓元,西临长江,全村村级公路硬化6.5公路,入户路21公里,建有卫生厕所380户,沼气池67口,垃圾转运池2座。全村幅员面积581.67公顷,耕地面积272.93公顷,其中田237.44公顷,土35.49公顷,有山坪塘43口,共22个农业合作社,992户农户,总人口3278人,其中劳动力2050人,2011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4738元。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个人讲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氛围,在全村村民中形成&讲卫生、懂礼仪、有修养&的良好风尚,大石村村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两委更加强了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力度,制定了《大石村民公约》,使得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人人知晓户户参与,在村上形成了讲文明、爱卫生的新风尚。大石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典型、模范作用,特推荐大石村为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村庄&。
黄舣镇化峰村: 化峰村位于黄舣镇以东,西与泰安镇相接壤,南接分水镇,北接龙头铺村。已硬化通村公路2.8公里,入户路12公里,建有卫生厕所300余户,沼气池92口,垃圾转运池2座。化峰村幅员面积347公顷,耕地面积162公顷,其中田93公顷,土69公顷,有山坪塘23口,全村共13个农业合作社,633户农户,总人口2058人,其中劳动力1057人,2011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5437元。村两委高度重视化锋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机构,划分责任,落实人员和经费,化锋村已投入60余万元进行城乡环境的治理,建有柏树嘴、马鞭稍、垃圾场、长江四处新农村聚居点,完成了村庄规划、阵地建设、农村垃圾转运设施、新农村农房风貌塑造、农户户通入户路、生活垃圾生态处理等基础实施的打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典型、模范作用,特推荐化锋村为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村庄&。
况场镇丰咀村: 丰咀村9个村民小组,354户,1376人,田980亩,土341亩;新农村成片推进村,集中新修8户,风貌塑造75户,4个村民小组通水泥公路(2.5公里),其余5个村民小组通泥结石公路(6公里);新建1个垃圾分类处理池,6个垃圾收集池,沼气池15口,&308户改水改厕,聘请1名清洁工,月工资400元,每天4小时上班对村公路沿线可视范围清扫保洁,村两委发动8名党员成立义务环境卫生监督员,村干部划片包组,组干部负责本组,实行奖惩责任制。蔬菜250亩,年产值195万元。投资30万元新建标准化村办公室230平方米。
弥陀镇群利村: 群利村位于弥陀镇北部,东临长江,西接弥陀镇泸弥村,南接弥陀镇来龙山村,北接黄舣镇九聚村。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经济支柱以种植业为主(以粮食、水果生产为主)养殖业为辅,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群利村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7亩,其中田1050亩,土327亩,全村共有15个农业合作社,总户数568户,总人口1957人。该村已硬化通村公路3.6公里,已挖成通村公路路基3.3公里,全村共有山坪塘30口,全省最美的乡村公路沿江路从该村东面经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2011年在该村实施新农村建设,现第一期新村建设的36幢聚居点房屋已全部竣工,其他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之中。&&&&&&&&&&
通滩镇威武村: 威武村位于通滩镇区南侧,贯通南北,全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 11个村民小组,426户农户,总人口1626人,其中本村常住人口1010人、,现有耕地面积944亩。我村以公路为界,已建成现代化示范小区、农业示范园和 &优质稻米&基地。2007年村级集体净资产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75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8.5%、28.8%和14.5%。全村家庭物业率达99%以上。按照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现代化示范小区建设,有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平坦,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绿化工作达到省级先进标准;无违法用地、无乱占乱建现象;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控制达标;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卫生工作达到省级先进标准。
龙马潭区:
安宁镇良丰村:良丰村为龙马潭区农村产业化经营示范村、村民自治示范村、科普示范村、平安村、先进基层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良丰村是2004年由良丰村和榆合村&强村并组&合并而成的新的行政村。该村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西北部,距区政府约15公里,距镇政府7.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农户981户,农业人口3643人,耕地总面积2731.7亩。年农民人均产粮32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6600元。近年来,良丰村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极力打造休闲、娱乐、垂钓为一体的观光农业,成立了九狮柚专业合作社和九狮生态鱼专业合作社。九狮柚基地占地2000多亩。全村共有公路34公里,其中水泥路3公里,泥结石路11公里,组组通公路。村内有村委会、幼儿园、卫生室、文化站各一个。2012年,良丰村全面统筹、全民动员、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五十百千示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措施,委托专业公司进行新村建设规划编制,提升村庄整体形象,投入巨资着力打造建设宜居、貌美、境优环境。一是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拓宽筹资渠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二是继续巩固和深化&五乱&治理,严格划分责任区域,建立健全保洁队伍,落实长效机制,加强督查、巡查,全面实施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整治。三是通过强化宣传,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七进&等系列活动,引导村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文明卫生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方式,文明乡风逐步形成。三是加强庭院生态园林绿化、美化,通过打造休闲、娱乐、垂钓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建设优美乡村。四是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抓好&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实现城乡环境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
金龙乡曹坝村:曹坝村系市级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金龙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毗邻双加镇。2004年10月村级建制调整后,由原建制的曹坝、夏岩、熊岩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4265人,农户1336户,10个村民小组,耕地3325亩,林地面积3000亩,村民基本都是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经济收入来源大部分是靠外出打工经商所得。近几年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村栽种优质枇杷150余亩、梨子160余亩、葡萄12亩:龙眼35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8279元。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从村内通过,目前村内共有公路26公里,其中乡过境公路3公里,村道6.2公路,社道16.8公里,村、社道全部为泥结石路面,实现了公路入户率达75%。
罗汉镇建设村:建设村位于罗汉镇的西北处,罗汉镇进港公路和石高公路的主要地段,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16人,劳动力1406人,809户,耕地面积1228亩,是一个以进城务工为主导产业,服务城市的城郊型农业为辅助的经济产业格局。依托进港公路和石高公路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快城郊经济发展。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820元,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
罗汉镇群丰村:群丰村地处罗汉镇东面四公里,与罗汉镇临港社区、特兴镇桐兴村接壤,以大通山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全村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46亩,下设10个村民小组,共560户1902人。依托大通山风景区和洞窝峡谷风景区,走&生猪-沼气-群丰柚-林下鸡&立体循环经济模式,依托绕城路和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进入集装箱码头的三角地带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快城郊经济发展。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7812元。
石洞镇永远村:永远村位于龙溪河畔,区位优势突出,距镇府4公里,交通十分方便,23个组通公路。四邻与特兴镇安民村、罗沙村隔河相望,与鱼塘镇王庄村,本镇岳坡山村、河咀村相邻。全村24个村民小组,1072户,3515人,耕地2801亩,生产粮食、禽畜、花卉苗木、蔬菜水果,主产乌鸡、腌菜。村庄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永远村庄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成绩显著;实施了农房风貌整治20户,改灶改厕70户,建成新农村集中点1个,入住村民10户。村里长期聘用保洁员3名。建成垃圾收集池、生态处理池、垃圾房共20个。
石洞镇雨珠岩村:雨珠岩村位于龙溪河畔,与原先岭埂村合并。村办公室设在本村1组,距镇政府3000米,19个小组通公路。四邻与泸县云龙镇龙滩子村、本区双加镇罗星村。与本镇雨眼滩村隔河相望。全村19个村民小组,1092户,3712人,耕地3627亩,主产粮食、水果、畜禽,黄金梨口感特好,休稻养鱼面积广。外出务工年收入1200万以上。雨珠岩村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成绩显著。实施了农户风貌整治70户,改灶改厕130户,建成新农村集中点1个,入住村民50户。村里长期聘用保洁员1名。建成垃圾收集池、生态处理池、垃圾房共25个
双加镇颜坪村:颜坪村位于镇西北角,位于中伙铺村与金龙乡之间,中胡县道穿境而过,现在的颜坪村由原建制的左岩村与颜坪村合并而成,全村幅员面积为3.7平方公里,辖区内共划分为8个村民小组,664户,总计人口达2241人,耕地面积为1875亩,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为7148元,目前全村的水泥楼房和平房为545户,占全村房屋建筑中的86%,瓦房为105户,占全村的10.5%,土坯房共计14户,占全村房屋建筑的3.5%。全村农户使用自来水412户,沼气池176户,天然气92户。全村拥有公共设施办公楼一栋,总占地面积为414平方米,设村级医疗点一个,幼儿园一所,文化图书室一个,个体商店三个。生态垃圾处理池 20 个,户垃圾收集池110个,垃圾果皮箱 5个。配备环卫工人20 余人,卫生做到全天候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面保证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高效的推行。
特兴镇魏园村:魏园村位于龙马潭区特兴镇以南,距泸州市城区1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34个村民小组,1020户农户,总人口4098人。全村耕地面积3348亩,人均0.81亩。种植业以生姜、蔬菜为主,养殖业以农户大量散养为主,农业结构主要由生姜、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构成。有着全市最大的无公害生姜基地核心区1000亩,并组建了生姜专业合作社,覆盖面积达6000亩,并已注册&魏园牌&生姜,形成了农超对接模式。村内有荔枝园500亩,柑桔园800亩,以环境优美的芙蓉岛、犀牛峡为主的休闲度假区项目正在启动。全村村容村貌整洁,村社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农户使用三格化粪池、沼气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所达60%,卫生厕所率达96%;饮用安全饮用水率达96%,其中自来水用户达78%,红层找水18%;安装天然气250户;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率达38%。制定有村民卫生公约、保洁制度等,公共卫生区域有专职清扫保洁人员每天打扫和清运垃圾。是泸州市卫生村、四川省文明村、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
渠坝镇双新村:渠坝镇双新村位于纳溪南部,地处321国道,永宁河畔,紧邻渠坝镇政府,321国道、纳叙铁路穿境而过,与护国镇接壤,距纳溪城区19公里。双新村幅员面积4.12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农业社,有农户870户,总人口 2432人,有党员49人。2009年双新村被列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中的实施村之一,通过近几年进行整体风貌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打造了优美的人居环境。现该村建成村道20公里,其中硬化村道3公里,321国道两旁农房建筑格调统一,修建错落有致,具有浓厚的川南民居风格,70%以上的农户完成&两建、三清、四改、五通&为基本内容的改造,完善了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修建垃圾房14个,生态处理池2个,全村45%的农户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配备了14名卫生保洁员,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组建了文明劝导队,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强。2010年双新村被评为&211环境优美示范村&。
丰乐镇白合村:丰乐镇白合村地处丰乐镇城乡结合部,高新路、丰龙路、丰抄路贯穿其中,总面积5&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60亩,林地面积659亩;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879户,总人口3069人。通过环境整治,该村环境质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全村道路、院落实现了亮化美化。经自查,符合环境优美示范村要求,特申报&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村。该村为了提高村庄环境质量,建设环境优美的白合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配合上级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好本村环境整治事务,各成员对自己小组的环境整治工作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自己小组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整改。村委领导班子定期或不定期对全村环境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整改。为营造好此次示范创建活动的氛围,提升民众对此次示范创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该村充分利用会议、远程教育、广播、标语等方式进行示范创建活动宣传,提高此次创建活动的知晓度,形成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达到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积极支持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推进此项工作顺利开展。该村建设全面落实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针建设。境内主要道路基本硬化,完成沟渠改造。根据村镇规划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给、排水等工程,修建化粪池,实现了&水、电、气、电话、光纤&五通,创造农村良好的生产环境、人居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营造环保、健康的生活环境。村内配备了2名卫生保洁员,对公路路沿线进行全天候保洁,村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定期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文明生活方式和生活卫生习惯等专题培训讲座,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生活新理念,摒弃陋俗,树立新风,培养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该村将一如既往的落实各项工作,巩固创建成果,充分利用白合村的自然优势,抓住创建环境优美村庄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把&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创建工作渗透到各个方面。
新乐镇三江村:三江村位于纳溪区新乐镇西北方向,人口2908人,人均纯收入5785元,辖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丘陵地区,距纳溪区约7公里,距泸州市区26公里,距宜宾市江安县22公里。辖区省道纳溪至江安路穿境而过,村内交通便捷,土质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发展蔬菜土壤、气候条件和交通地理位置,是纳溪区上百亩蔬菜示范基地,是全区具有&环境优美示范村庄&条件的村庄之一。
白节镇高隆村:高隆村地处白节镇高隆村地处白节镇东北,东北与丰乐镇交界。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辖17个农业社,1020户,总人口3500人。森林覆盖率达60%。纳白路横穿高隆村中心地带,是白节南山温泉所在地。近年来,高隆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团结拼搏,抢抓机遇,积极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使广大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打古镇龙古村:打古镇龙古村,位于普照山下,大赤路旁,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幅员面积7.13平方公里,辖9个社,总人口2820余人,总户数762户。该村风景优美,两条河从辖区内穿流而过,养育了淳朴善良的龙古人。&龙古滩&新农村聚居点及&龙古潭贞节牌坊&是我镇的重点开发项目;该村作为我镇重点建设村,发挥自身潜在优势,重点发展以&手功苕粉&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农业和以&龙古潭旅游区&为中心的特色乡村旅游业;此外,为全面配合生态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该村还配套发展了林下鸡养殖、水产业以及种植苦竹等,远销省内外。
上马镇黄桷坝村:上马镇黄桷坝村位于上马镇南面,321国道、川黔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0亩,辖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50人,1120户。省重点工程黄桷坝水利工程就在本村,共涉及6个社,占地650余亩,淹没区涉及4个社,占地600余亩。&&&
大渡口镇坪桥村:大渡口镇坪桥村地处纳溪西面,位于凤凰湖风景区内,距纳溪城区24公里,距大渡口场镇16公里,幅员面积6.4 平方公里,共有7个社,426户,1668人。清凤路从该村2、3、4社穿过,村道水泥路绕湖边从1、2社穿过。全村426户其中砖混楼房206户,沼气168口,安全饮水工程供水86户,通电426户,通电话406户,通电视416户,农户卫生厕所262户。
龙车镇塘口村:龙车镇塘口村位于龙车镇北面,距龙车场镇2公里,距泸州城南大道14公里,龙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9个社,总人口2080人,耕地1938亩。我村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主导产业是花木种植,现有花木基地300多亩。2011年3月,被纳溪区委、区政府评为&2010年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巩固国卫成果&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2011年被评为&泸州市环境优美示范村&。被镇党委、政府列为&生态乡村观光旅游示范村&范围。
潮河镇天才村:天才村位于泸县西部,牛滩至潮河三级水泥公路穿境而过,距瓦子场3.5公里,距镇政府9公里。天才村现辖10个村民小组,共人,有耕地2966亩,果园1519亩。村庄内新规划村级活动场所1个、300多平方米,配套建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两委办公室、会议室、计生室等场地,还安装一整套远程教育接收和播放设备。村庄内还设医疗点3个,学校1个,移动、联通、电信服务点各1个。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56元。通过近两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我村的环境质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全村道路、院落实现了亮化美化经自查,符合环境优美示范村要求,特申请报环境优美示范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福集镇赵岩村:福集镇赵岩村地处泸县县城北部,濑溪河、九曲河环绕全村,辐源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九个村民小组,1347户,4437人,人均纯收入8560元,典型的丘陵地段,新农村建设聚居点2个,全村完成农户改造250户,中心村集中建房56户,新村办公室500多平方米,警务室1个,白加黑公路1200米,硬化公路9.6公里,便民路5公里,泥结石路10公里,建农民文化广场2600平方米,建永久性垃圾库2个,安装垃圾桶20个,完成了3公里天燃气管道建设,修建化粪池50口,沼汽池150口,打卫生井250口。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以花卉、蔬菜为支撑,花卉、蔬菜种植规模达2000多亩。
海潮镇小白村:一、概况:全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54人,其中农业劳动力2480人,全村有流动人口1960人。二、基本条件:(一)小白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农业:以特色化、效益型、生态型农业为主导,重点突出优势桂圆及花生,积极发展优质稻、甘蔗及油菜,壮大养殖业。同时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旅游观光业,推动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完善拉伸产业链条,增强小白村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第三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积极发展以生态农业、精品农家乐、特色餐饮、采摘体验等为主的休闲观光旅游及其配套服务业,推进三产发展。(二)小白村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整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小白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新型村落和公共服务为核心,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根据小白村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并因地制宜打造村容风貌,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推进小白村实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
立石镇普照村:普照村位于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玉龙湖畔,距离立石镇2公里,全村总住户数1045户,总人口3559人。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4.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82亩,森林面积4458亩。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5886元。2010年该村进行城乡风貌塑造及新农村建设,全村硬化道路8.4公里,2012年动工修建3.8公里的沿湖路和矮子坡中心村。截止今年共修建沼气池112口,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石桥镇新屋咀村:新屋咀村位于泸县石桥镇东方,与毗卢镇、玄滩镇相邻;总人口3286人,881户;有硬化水泥道路2.6公里,机耕道路5.8公里;全村无工业污染源,水资源丰富,有鱼塘200多亩,为养殖业发展起了示范带头作用;是原元通乡政府所在地,有集贸市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符合&环境优美示范村庄&创建标准。
玄滩镇金龙寺村:一、金龙寺村有11个农业合作社,农户1385户、总人口4995人,耕地面积3378亩,人均耕地0.68亩。二、金龙寺村位于玄滩镇东北角,村办公室所在地在玄毗路一公里处,玄毗路贯穿其中。全村共有村级水泥路3.4公里,泥石路28.8公里,实现全村公路社社通。自来水管网惠及八个农业社。村内退耕还林林地200余亩,赖溪河从中而过;有优质健康养鱼小区近500余亩。三、金龙寺村是玄滩镇新农村试点村,现有龙潭湾休闲文化广场一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广场内有篮球场、兵乓台、健身器材、报亭、夜间照明等附属设施。环境绿化优美。
兆雅镇两河村:两河村地处兆雅镇的最东面,与云龙和奇峰镇相邻,全村有农户1369户,人口4569人,耕地3673亩,村委会下辖14个村民小组,党总支部有党员116人,主要产业以柚子生产和花木为主。两河村于2004年新建观音山中心村,座落于两河村一社,入住农户48户,入住人口219人,整个中心村建筑12360平方米,街道硬化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中心村有医疗卫生站2个,文化茶院2个,幼儿园1个,建垃圾坑3个,中心村户户通了电话,家家安装了天然气,全村已栽种柚子400亩,花木种植600余亩,森林覆盖率40%,产业既拉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又美化了环境。
喻寺镇周堰村:喻寺镇周堰村辖区11各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930人,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8000余亩,自2006年以来作为喻寺镇新农村建设基地,主要有果蔬基地、黑木耳基地、金银花基地、花木基地、生猪养殖小区、养鱼基地、林下养鸡、均发展良好。村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环境优美,2011年村民均纯收入6900元。
合江镇三块石村:该村有785户、2623人,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是以荔枝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开发残次林4713亩,定植荔枝5000亩,90000株。成立荔枝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总产值400万元,人均纯收入6317元。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由村支书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把整治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各成员开展村庄整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工作层层抓落实、处处抓规范。通过召开村社干部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院坝会和办宣传栏、贴标语等形式,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广泛宣传和积极动员,使村庄整治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群众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晓率达100%、参与率98%。建蓄水池62口,打机井500余口,建沼气池220口,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沼气池处理,污水处理率达98%。改建农房410户,改建率100%。建村级公路16.7公里,其中硬化7.8公里,建设生产便道18公里。庭院前后和公路、水塘延线栽种各类速生经济林木和花草,全村绿化率达60%。
虎头乡双河村:虎头乡双河村高度重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实际调查研究,周密部署,现将工作作以下汇报。一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按照建设&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要求,制定符合双河村实际的创建方案,确定了创建实施项目,并按照拟定的方案,狠抓落实。二是通过办板报、印发宣传单、层层召开宣传会议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双河村向村民发放卫生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除陋习,树新风&的固定性标语6幅,引导村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使参与率、知晓率、支持率达到95%以上;组织41名党员干部自带工具集中整治了环形路沿线的卫生死角20余处,以此向广大村民宣传并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增强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自觉性,营造全民动手开展整治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和引导农村改水、改厕和创建示范村活动,从而带动环境卫生的整治,促进生态村建设工作。三是依靠产业支撑,夯实基础。&双河村本着因地制宜,优化结构,良性循环,综合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宗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残次林改造、土地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荔枝种植、林下种菜、林下养殖,并大力开展生猪圈舍、沼气、道路、小农水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村已完成土地开发1800亩和土地整理2400亩,连片种植荔枝4000亩,林下种菜3500亩,建成1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培养养殖大户100多户,修建村级水泥公路5.2公里,泥结石路16公里,入户路28 公里,渠道7.5公里,蓄水池38口,整治山坪塘12口,提灌站1座等,统一规划的村民聚居点正在修建中,不仅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全村改水110户,改厕42户,湖库污染治理6口,推广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使用,全村建成沼气35口。&&&&&&&&&&&&&&&&&&&&&&&&&&&&&&&&&&&&&&&&&&&&&&&&&&&&&&&&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双河村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特别是从&脏、乱、差、散&入手:目前,双河村已完成统一规划设计的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风貌包装110户;在提高村民素质。双河村现已建成了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农家书屋,并购置了一系列的文化、体育设施,并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合理安排了治理内容,建立了保洁队伍,聘请保洁工人5名;在环形路沿线建设垃圾回收点30余个;促使村民自觉将垃圾放在垃圾桶中,并制订了卫生保洁制度并清运回收合习路及居民聚居点内的垃圾,做到建管结合,有效推进该项工作达到洁化村庄目的
九支镇赵岩村:支镇赵岩村位于集镇西北部,辖8个生产合作社,全村共886户,2903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5700元。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在该村十字岭已修建完成村民聚居点一个,有卫生所、幼儿园、休闲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2011年荣获泸州市市级新农村建设村一等奖。
尧坝镇团结村:团结村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身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和整治环境&脏乱差&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狠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注重强化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打造&四化&村庄。通过自查,现已符合&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的申报条件。
密溪乡真龙村:密溪乡真龙村地处赤水河畔,村内四季瓜果飘香,乡风淳朴,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作为合江县三江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核心区,真龙村深入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狠抓基础,完善设施,健全保洁机制。对村庄道路、绿化、厕所、沼气池、排污管道、垃圾集中堆放池等环卫设施进行完善。
实录乡蒋湾村: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蒋湾村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一号工程&。围绕&做强荔枝产业、共建美好家园&这一主题,在村社强力推进三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共改造残次林2000余亩,新栽荔枝1500亩,定植约5万株,发展荔枝林下种植蔬菜1000亩;按照&村级示范&的环境整治重点,围绕&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河道净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村貌美化&目标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面貌得到优化.&
二里乡法王寺村:二里乡法王寺村依托凤凰山,内有千年古刹法王寺,作为特色寺院享誉西南,其间乡风淳朴,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作为合江县市级新农村建设九二示范片核心区,法王寺村深入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完善,建立长效保洁机制。二是高标准规划乡村风貌塑造,美化城乡环境。三是大力推进改厨、改厕、改道工作。四是积极宣传动员,形成&个个讲卫生、人人爱清洁&的良好氛围。
先市镇大土湾村:先市镇大土湾村位于先市镇北面,全村面积约6.45平方公里,辖17个社,人口4580人,主导产业以荔枝种植为主,是市级新农村示范片的核心区域。
落卜镇草坝村:草坝村位于原321国道叙永县城南面,村委会驻地距县城15公里,离镇政府2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00亩,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50人。该村设支部一个,共有党员47人。全村有村级卫生站1个,辖区内小学学校1所。2011年全村粮食年产量为2700吨,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近年来,草坝村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竹产业6000余亩,全村养殖大户已发展到5户,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建人畜饮水蓄水池15口,蓄水量达700立方米,70%的农户饮用水安全达到国家标准。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改土1000余亩。已硬化村级公路3条20.5公里,社级泥石公路15条25公里,基本形成了便捷的公路交通网。实施了&安居工程&、&扶贫建房&,全村40户少数民族和贫困户已喜迁新居。实施了农网改造,大部分农户装上了程控电话,全村共有移动电话2000多部,电视机、洗衣机等基本普及;有载重货车6辆,小轿车7辆,摩托车300多辆。先后建起了远程教育室和农家书屋,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各类培训,使党员和群众掌握了一些农村实用技术、管理技能等,基本素质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马岭镇三块石村:三块石村距马岭场镇1.5公里,南与兴隆乡接壤,321国道、永宁河畔、纳叙铁路、川黔高速穿村而过。我村所辖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户715户,总人口2467人,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10.2亩,人均纯收入3750元,基础设施:入社公路社社通,路面硬化率达50%,入户及生产便道率达30%,森林绿化率达60%,电视电话入户率达95%,村辖区内有村小学校2所,入学率达100%;村甲级卫生站2所。本村因地制宜,以粮食、生猪、龙眼、竹产业为主,现已基本达到&四化&标准要求。
马岭镇石龙村:马岭镇石龙村位于马岭镇政府周围,东临马岭镇社区、南临马岭镇三块石和平青村、西临马岭镇龙盘村、北临马岭镇高店村,辖区内有321国道、纳叙铁路、川黔高速公路穿村而过。辖区内有村民小组10个,人口4100人,其中党员73名。全村现有耕地3432.3亩,人均耕地0.939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3918元。天然气、沼气入户率85%,电视、电话户户通;竹产业1000余亩,种植业中糯稻基地1000多亩,养殖业(年出栏生猪3000多头), 现已基本达到&四化&标准要求。
向林乡跃龙村:跃龙村位于向林乡西南面,距321国道和川黔高速公路黄角坪入口约15公里,距叙永县城37公里。东面与水尾镇米城村接壤,南面与天池镇高木顶村、西面与天池镇高木顶村和马岭镇紫阳村相邻,北面与本乡棉竹村、太关村连界,以红显岩为分水岭。村内最高海拔(红星岩)800米,最低海拔(清水屋基)300米。全村地形平坦,属于丘陵山区,天向公路从村中心通过,全村有7个社,幅员面积达9.5平方公里,总人口2219人。水田面积达2146余亩,土地面积1800余亩;村内竹木资源丰富,约10000余亩,茶园面积在达700余亩。
兴隆乡黄家坝村:黄家坝村地处于兴隆场镇四周,距叙永县城17公里,321国道、纳叙铁路穿境而过,是省财政厅&计生三结合&帮扶村、市计生委&挂包帮&村。村内为半岩半坝,全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5亩,村内有果园550亩,林竹5000余亩、总户数1015户,总人口4809人。村内拥有叙永县两个万亩林场之一的青山岩林场,并有库容为180万立方米的跃进水库。村内实现社社通公路,于2011年初全面完成风貌塑造工程。
兴隆乡凉伞坡村:凉伞坡村位于兴隆乡南面,地处永宁河畔,距兴隆场镇仅1公里,距叙永县城13公里,是由原飞泉、黑石、东观三个小村合并而成, 321国道、纳叙铁路直穿全境。村内为丘陵伞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气候怡人,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150㎜,无霜期320天,年日照时数1230小时。全村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5亩。总户数1058户,总人口4840人。村内社社通公路,于2010年底完成沿321国道和&小农水&项目实施区的民房风貌塑造工程。
叙永镇五角村:叙永镇五角村位于县城北大门,属城乡结合部,321国道、纳叙铁路贯穿全境。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4户,总人口2345人,现有耕地面积2089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村内有金虹化工厂、调气站、永城加气站,烟草公司仓库等企业在五角村落户。村内除20%农户安装自来水外,还建有蓄水池40口,安全饮用水村民达95%。321国道沿线实施风貌塑造庭院绿化工程140户。建沼气池120口,改造卫生厕所60个。社社通机耕道,村内硬化公路12.9公里。全村近30%农户已用上天燃气,村内已开通远程教育,95%农户通电话,信息畅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良好,有养殖大户4户,种植大户5户。五角村属附城村,交通便捷,为五角村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在开展&环境优美示范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全面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机制,建设优美村庄。实行& 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四清&,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四化要求达标。
天池镇凤江村:天池镇凤江村地处永宁河畔至凤凰山岩之间,属浅丘地带,平均海拔350米,与兴隆乡和马岭镇接壤,黄水公路横穿而过,正在建设的川默高速公路途经6.2公里,距321国道3公里。全村辖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户,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有村小1间,在校生200余人,标准村级卫生站2所。现有田土面积6000亩,林竹面积1万亩,粮食产量2905吨,出栏生猪6500头,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村内有村、社公路9条52公里,已硬化村道2条共4.4公里,建设有农村沼气250口。
古蔺镇小水村:小水村是古蔺镇南大门,位于古双公路旁,村组11个,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户数1095户,人口数为4636人,近年来小水村着力抓好道路硬化建设,实现便民小道硬化;建设改造排污排水系统,实现了沟渠硬底化,无淤塞,无积水;大力开展&一池三改&,全村共建有粪坑卫生户数180个,配备改建厨房200户,卫生户厕和厨房普及率达95%;搞好家禽家畜饲养管理,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实现家禽圈养;推广建设沼气池,建成沼气池一百余口,清洁卫生能源使用率提高;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在小水村周围经常开展除蚊、蝇孳生地和消灭家鼠、田鼠的活动,蚊、蝇密度基本得到控制。
太平镇平丰村:平丰村地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地之一的太平古镇,幅员面积14.5平方公里,村民小组13个,人口4728人,农户1036户,实现风貌塑造394户,成立了卫生领导组,配备卫生管理员26人,卫生监督员13人,长期保洁员8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平丰村动员全民参与,进行周、月、季度检查,并制定奖惩制度。目前,平丰村建成大型垃圾库6座,小型垃圾池48个,流动垃圾柜15个,全村还实行了降氟改造85%以上,改厕78%以上,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全村环境治理基本步入常态化管理。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平丰村的人居环境大大提高。
大村镇苏坝村:苏坝村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85%,耕地面积5310亩。2010年风貌塑造85户,设有环境卫生领导组,卫生保洁员10名,卫生监督员3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苏坝村动员全民参与,制定流动奖惩制度。目前,苏坝村建成大型垃圾库2座,小型垃圾池65个,户户有垃圾桶,全体村民&环境卫生从我做起&的意识日益增强,村民居住环境优化意识超前,通过几年来全村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村民自治公约、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垃圾处理等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全村环境治理基本步入常态化管理。
土城乡赞台村:赞台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县土城乡东南面,幅员面积16.5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1241户,6035人,四面环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赞台村组建领导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卫生奖惩制度,实行了&门前五包&。目前,赞台村建成大行垃圾库4个,小型垃圾池55个,户户有垃圾桶,实施改厕改造800户,配备了13名保洁员,卫生监督员4名,建立了垃圾收集、清运等制度。赞台村动员全名积极参与,全体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日益增强,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优化了人居环境,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白泥乡白泥村:白泥村位于白泥乡腹心地带,属赤水河流域,距县城约58公里,白泥乡政府所在地,白泥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村辖15个组,共1229户,人口5813人,村干部7人,中共党员64人;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室即将投入使用;中心校1所(含初中和小学),在校学生1000名,村级小学校1所,在校学生600人;村甲级卫生室4个。全村总耕地面积4392亩,田1971亩,土2421亩。年出栏土鸡8万只,有 &蔺州三台土鸡&纯繁保种基地和科技示范养殖园区。横贯全村的通乡水泥路3.5公里,通社道路共35公里。
鱼化乡鱼丰村:鱼化乡鱼丰村地处鱼化乡门户,为顺利开展创优工作,借助乡政府新街开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各类垃圾处理池50余口,垃圾便民收集设施40余个,居民生活、生产垃圾日产日清;积极开展风貌塑造工程,改造民居400余户,打造靓丽、宜居的民居风貌;实行居民自治,村委会与全村村民签订&门前五包&协议1000余份,组建文明劝导队,街道综合治理队,开展专项治理20余次;积极开展亮化工程,街道新添置各类路灯30余盏,方便了居民出行;狠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强力推进示范村建设,通过电视、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扩大宣传面,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群众基础。
金星乡金星村:金星乡金星村位于省道309线旁,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00亩,是金星乡主要烤烟生产基地。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金星村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统一风貌塑造200余户,聘请专职卫生保洁员3名,监督员6名,统一修改高台位垃圾库1座,小型垃圾池库6个,户户均有垃圾桶,农户实行&门前五包,村民知晓率和参与率达到95%以上。各种管线线路安全规范,无私拉乱搭现象,道路与公共场所无乱停、乱放、乱堆现象,村内庭院无垃圾杂物,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真正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示范村庄。
大寨乡富民村:富民村位于大寨乡东大门,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27人,508户。2010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城乡环境整治以来,本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与农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500余份,建立了垃圾收集、清运等制度,为本村环境治理的常态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加大环境投入力度。聘请保洁人员2名,负责全村公路的清理;实施风貌塑造370户,其中对22户进行提升改造。改厕30户;修建垃圾库1个、生态垃圾池1口、小型垃圾收集池10个;计划配置果皮箱50个。通过治理,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优化了人居环境。
上一篇:[ 06-07 ]
下一篇:[ 06-1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农村贫困户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