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村中摆村

泸西县三塘乡方摆小学
泸西县三塘乡方摆小学
学校介绍泸西县三塘乡方摆小学地址设在闻名遐迩的锡文化和梯田文化的红河市,云南 红河 三塘乡小方摆村,校长是张友龙,主要经营 小学教育
等,学校注册资本未提供您可能喜欢基本资料主营产品 、 等
行政区号532527
学校注册地址 云南 红河 三塘乡小方摆村
校长张友龙
邮政编码652406
电话未提供
注册资金未提供网址/honghe/co/7852.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54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泸西县三塘乡方摆小学]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学校,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
] 泸西县三塘乡方摆小学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泸西县三塘乡方摆小学在红河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红河相关小学单位 红河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犯罪嫌疑人方某生活照 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合宇聪11月28日下午2时许,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金马镇大核桃村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案,3名女子及1名男性未成年人被该村一名男子残忍杀害,死者中包括嫌疑人的妻子及堂弟。而案件的起因,竟然是犯罪嫌疑人方某想强奸妻子的朋友严某,遭到反抗后,嫌疑人方某竟残忍将其杀害,并接连将自己的妻子等三人陆续杀害……  11月28日下午2时许,严某来到嫌疑人方某家串门找方某的妻子玩,但方某的妻子正好外出,家中只有方某一人。方某看严某衣着光鲜,性感迷人,便兽性大发想要对严某实施性侵,严某激烈反抗,方某未能得逞,因害怕严某报警,方某索性拿起刀将严某杀死。  正当方某忙着处理严某的尸体时,其妻子梁某正巧回到家中,目睹了一切,方某看见自己妻子回来,不但没有解释,反而目露凶光,将自己的妻子也杀翻在血泊中。随后,方某将两具尸体拖到床底下。正当方某准备潜逃之际,同村的一名妇女来到方某家拿之前答应支付的工钱,方某一不做二不休,又将该名妇女杀害。  此时的方某已经杀红了眼,他看到叔叔的小孩方小某来到他家要找他家小孩玩,方某又将屠刀挥向了自己年仅11岁的堂弟。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方某将3女1男共4人陆续杀害,方某将4具尸体用麻布盖住,藏在床底下,骑着摩托车逃往曲靖市罗平县,并在罗平火车站买了一张前往贵州方向的火车票,准备逃离。  11月28日晚上8时许,严某的家人见严某还未回家,便出来寻找,听村里人说,严某去了方某家就到方某家寻找。但是众人来到方某家时,却发现房门紧锁,家里没人。感觉事情不对,严某家人便打电话叫方某的父亲来开门,当打开房门将屋里的灯打开时,众人看到满地鲜血,并沿着血迹在床下找到四具尸体,方某的父亲立即报警。  接到报警后,泸西县公安局迅速展开调查,29日凌晨1时许,泸西警方根据线索,在贵州六盘水将潜逃的方某抓获归案。该起恶性杀人案历时5个小时成功告破。据泸西警方通报,犯罪嫌疑人方某,化名方小船,现年29岁,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金马镇大核桃村人,2011年7月,曾在山东省寿光市强奸未成年少女获刑4年,2015年6月初刑满释放回到泸西老家。  目前,泸西县政府向每户受害家庭发放了3万元安葬费和300公斤大米。犯罪嫌疑人方某已被泸西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声明:本站信息除署名外均至互联网络,我们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XGNISC All Rights Reserved
& 春城晚报社红河记者站 主管
法律顾问:
滇ICP备号-3&当前位置:
云南泸西:股份合作经济让贫困村变“绿色宝盆”
&&来源:云南网
云南网讯 云南泸西县三塘乡连城村地处东山梁子,海拔2310米,气候温良,土地贫瘠,是一个集“边、远、少、穷”四位一体的山区村,多年来,连城村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束缚,“群众增收难、集体创收难”一直是连城村老大难问题,如何“因地制宜”推动群众增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连城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70户、2236人,耕地面积4018亩,人均耕地1.8亩。连城村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少,但森林覆盖率高达43%,拥有适宜发展经济林24897亩。
连城村党总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只有发挥好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才能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连城村委会干部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认为“绿色品牌”将是连城村发展的路子。
瞄准这一潜力,连城村“两委”积极筛选发展项目、优选合作对象,决定与当地养鸡专业大户“联姻”,实施林下生态养土鸡合作项目,进一步做大产业、做优品牌、做强效益,探索出农林牧资源共享,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群众利益共享的复合经营型产业发展路子。
2015年,连城村“两委”对接县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开展种养殖技术的帮扶,并成立了合作社,规划了15亩林地作为林下养殖基地,连城村“两委”围绕“集体自筹一点、部门帮扶一点、项目配套一点”的思路,积极向挂钩包保部门争取到帮扶资金20万元,并以村集体15亩林地折价5万元,连城村养鸡专业合作社提供管理服务作价1万元,共计26万元的集体“合作股本”投入到养鸡项目中,合作对象以现有的养殖场、技术等评估折资39万元入股。
项目在运行中,合作双方围绕“基地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基地管理协会化、养殖品种纯正化”的目标,订立收益分配协议,红利分配村委会占40%,养殖大户占60%,按持股比例自负盈亏。
同时,连城村“两委”为进一步带动农户致富,以养殖基地为核心,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回购”的方式与农户协议,并延长养殖的合作半径、扩大辐射圈,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广大的群众依靠养殖基地带动作用,不断的增加收入,实现集体、养殖户和村民的盈利。
今年年底,预计林下生态养土鸡可达3批次、15000羽,按照每只土鸡60元价格计算,预计销售收入可达60万元,可为村集体创收24万元。
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赵江洪
责任编辑: 雷蕴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红河日报数字报-泸西:“合作股份”破解“空壳村”发展难题
03:新闻调查
泸西:“合作股份”破解“空壳村”发展难题
李立章 曹松林
现场技术指导
苹果栽培技术培训
  ●记者&李立章&曹松林  土地流转不仅可以让村民拿到租金,还可以利用剩余劳动力到本村的公司打工,增加一笔收入。泸西县旧城镇青禾村村民梁跃方说,大家因为村里有了公司增加了收入,村集体也因为公司有了集体收入,改善了村里道路等基础设施。  青禾村是泸西县开展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作的一个缩影。  泸西县在开展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作中,着力拓展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助推扶贫开发的路径,建立“党组织作用在产业链上发挥”“股份合作经济在产业链上推开”“明白人、带头人队伍在产业链上锤炼”“红色资金杠杆在产业链上撬动”“党员群众在产业链上抱团”等系列实践载体和机制,组建了12个专业合作社、8个党支部,迈出“党组织跨区域组建、党员跨区域服务、党员群众跨区域增收”的新路子,实现“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重实效”的良好开局。  背景  “空壳村”的发展难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不少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有的村甚至债务缠身,村干部待遇偏低,干部队伍不够稳定,导致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缺乏生机。“家穷难当,无钱心慌”是“空壳村”村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苦衷。无钱办事、无力为群众提供致富服务是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普遍难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13年底以来,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开展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作,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途径,着力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问题。  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程通过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将集体收入、集体资产如山林、矿产、土地等集体项目扶持资金折成股份注入企业,每年按股份分红,实现了集体经济“空壳”的突破,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村级组织有了相对稳固的财源,可以用来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开展活动以弥补经费不足,解决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的尴尬,增强了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  2014年,省委组织部规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省60个乡镇开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示范工作。泸西县白水镇被列入项目示范点之一。而该县在抓好白水镇示范点的同时,通过系统化布局、责任化驱动、市场化运作、精准化实施、持续化推进“五化联动”方式,先行实施了8个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试点工作,为各村(社区)提供了可看、可学、可推的样板。  近一年来,泸西县从“点上示范”转入“面上推进”,切实把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往实处抓、深处推,坚持一村一品储备项目、一村一策推开项目、一村一队包抓项目、一村一牌提升项目,率先探索项目化管理措施,实行县级领导和县属部门“1对1”挂钩包保机制,先后在87个村(社区)中编制储备项目97个。目前,已经取得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社区)有29个,累计为村集体创收334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些基层党组织积极拓展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路子,经济优势转化成了政治优势,“股份合作经济”取得了强基与惠农同频共振的效果。  实例  “合作股份”风生水起  尽管“合作股份”还是一个新生儿,但就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它在泸西这片土地上,已是风生水起,为一大批薄弱村、“空壳村”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  实例之一:从“零收入”到“20万元”的接力赛跑  案例背景:午街铺镇喷泉村委会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委会,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05户、205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1320亩,人均0.65亩。多年来,受思想观念、科技意识、基础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该村一直处于贫困落后的边缘,村集体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  午街铺镇被誉为“水果之乡”,喷泉村委会被誉为“果蔬之村”,大多数群众很早就有种植果蔬的传统,并且果蔬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日益提高,涌现出了一批“种植能手”和“明白人”“带头人”。喷泉村委会把握这一优势,决定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发挥人才优势,走“村组合作”的路子。2014年选择了市场前景好的油桃、猕猴桃进行集中连片种植,一方面通过“资源盘活型”+“产业带动型”撬动集体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型”+“技术务工型”带动农户增收。并形成“村委会+村小组+公司”“三位一体”的经营管理主体,约定三方股权,参与收益分配和承担风险。2015年,项目运行初期适当套种时鲜蔬菜20亩以补项目运行成本,村集体预计实现收入4万余元;至2017年,水果进入盛产期,可实现集体创收20余万元。  实例之二:哪里有产业,哪里就有“合作”  案例背景:旧城镇青禾村位于泸西县旧城镇北部,“石泸公路”横跨东西,“青白大道”纵贯南北,属于板桥河水库核心灌溉区、国家现代烟草农业项目区。盘点近年来的村情,“两多两少”特点成为现实:一是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全村现有农户1957户、7380多人,有耕地5691亩、人均0.77亩;二是增收渠道多,集体经济少。当地群众依靠种植水果、蔬菜、花卉和发展养殖业逐渐鼓起了“钱袋子”,但村集体经济却一直处于“零起点”。  该村立足“在产业链上进行股份合作”的基本定位,坚持“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合作项目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把“股份合作”的“楔子”嵌入当地果蔬种植产业上。同时,为确保集体股本规范使用、降低风险、释放“红利”,村“两委”与果蔬种植户签订《入股合作协议书》,采取“最低红利”和“最高分红”比例相结合的办法,为集体经济增收扣上“双保险”,避免村集体创收“红利”前期成为“空头支票”。“最低分红”保障,让村集体经济有了持续、稳固的增收来源。  实例之三:一村三股份,弱村变强村  案例背景:金马镇山口村有农户1738户、6590多人,耕地面积5567亩,人均0.84亩。过去,该村是远近闻名的“四多三乱”村,即矛盾纠纷多、群众上访多、地上垃圾多、刑事案件多,人心乱、管理乱、秩序乱,如今,该村“晋升”成了响当当的“美丽家园”建设示范村、网格化管理样板村、高原特色农业示范村……华丽的“转身”得益于村“两委”探索实施的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项目,并且短短一年时间就迈出了“一村三股份,年创五十万”的稳健步子。  该村按照“村级党组织+市场管理委员会、农民种植农业合作社、农民用水合作社”的“1+3”运作模式,以1个“中心轴”带动3个“齿轮”高效运转,确保“股份合作经济”这台“机器”源源不断为村集体创造收益。  成果  “合作股份”强基又惠农  徜徉在白水镇西部桃园坝子的路上,田间4000余亩的现代农业大棚尽收眼底,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过去,这里大多数群众习惯坚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依靠传统的烤烟、水稻种植,无法鼓起“钱袋子”。随着“双推进”“一廊两带三片区”产业发展布局的实施,桃园村党总支为了让群众适应依靠土地流转增收的“急转弯”,组织11名党员干部以“串门子”、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夜访夜谈夜议活动,与群众一起算“经济账”和“增收账”,使群众逐步从认识到接受再到参与,最终流转4000余亩土地,先后引进泸西龙威、云南天露等果蔬公司“落户”本地发展设施农业,通过与村级组织联合开展“股份合作经济”工作,与群众联姻开展劳务用工合作,助推村集体、农户和企业抱团发展。  李绕山是龙威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创业带头人,也是该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他带头流转自家的土地后,又动员和介绍群众到企业务工。李绕山向记者介绍说:“群众每亩地每年除了有1400元稳定收入外,每人每天还可获得60元到120元的务工收入,碰到加班还有额外补贴。党支部与龙威公司签订权益保障协议,每满3年,公司每亩给群众再增加100元的流转费。群众收入跟以前种地相比,翻了将近两三倍。”  木旧村“小试牛刀”就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这在当地传为了佳话,产生了示范效应。一时间,“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党员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在白水镇各村组中蔓延推开并开花结果。全镇先后有1500余户党员群众纷纷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与企业与大户合作发展种养殖业,更多农村劳动力直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就近到中小微企业、种植养殖基地务工,“钱袋子”从过去的3000元左右一下子就鼓起到现在的8000多元。  随着蔬菜、水果、畜牧等产业的兴起,镇、村各级党组织因势利导,先后组建了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按生产要素、跨区域吸纳发展社员536名;建立了8个产业党支部,吸纳党员210多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服务模式,一头对接服务企业,一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动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4000余亩、高原梨5000亩、核桃1000亩、苹果3000余亩,发展肉牛2000余头,撬动了土地增效、经营增利、群众增收。  在“兴产业”的同时,县、镇党委始终把“强组织”抓在手上、同步跟进,大力实施“三培养”工程。一年多来,先后把25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农村“明白人”“带头人”,把16名优秀“明白人”“带头人”培养成了党员,把110名优秀党员和群众培养成了村组后备干部。坚持一手抓培养教育、一手抓管理使用,对“明白人”“带头人”实行动态评星、增星减星、以绩定星、以星定酬,催生并涌现出了马振华、马克勇、陈丽琼、李永生、严小礼等25名本土典型,通过“结对”方式带动1200多户党员群众发展“泸果”“泸菜”“泸药”“泸畜”等高原特色农业,实行产业共创、技术共帮、信息共享、资金共用、增收共赢,既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又活跃了群众的“脑袋”,党员干部领富、带富、帮富、共富的“热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了“热能”。  实践启示  启示一:通过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喷泉村集体有了相对稳定的财源,逐渐摆脱了“空壳村”,走出了“无钱办事”的尴尬困境,从中得到如下启示:一是要“输血”更要“造血”。喷泉村集体无钱办事,更无钱创业。午街铺镇党委从长远考虑,为其谋划发展项目,为其注入运营资金,不但解决了村集体燃眉之急,也解决了村集体后顾之忧。二是要善于变“废”为“宝”。喷泉和泉上两个村民小组闲置土地谓之“废”,流转统一种植经济效益好的果蔬后谓之“宝”,较大地降低了“股份合作经济”运作成本,提高收益能力。三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只有能抵御市场风险这个“风雨”,才能收获持续盈利这个“彩虹”。该项目合作协议明确每年提取红利的三成作为风险防范资金,并界定风险责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  启示二:凡是有产业、有龙头企业的地方,“股份合作”项目就能“链接”在产业上,就会有平台和空间;挂钩包保部门真心、真情帮扶,坚持从政策、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股份合作经济”工作才能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尝试“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同步走、村集体“最低红利”保障的做法,可以避免项目实施周期长而带来的集体经济收益慢、甚至“挂空挡”等连锁问题;坚持“强基”与“惠农”双轮驱动、双管齐下,“股份合作经济”工作就能赢得支持和参与。  启示三:实践证明,推行“股份合作经济”能有效盘活、整合各方资源、资金、资产,能兼顾实现国家、村级组织、各经济实体(企业)之间利益最大化,特别是能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效缓解税费改革后村组“无钱办事”的尴尬局面。一是找到了解决村集体经济的市场手段。山口村“股份合作经济”找准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确立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关系;充分利用国家公益性投资形成的资产不断产生收益,降低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市场风险,提高了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搭建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山口村“股份合作经济”使村级组织有了比较稳固的“财源”,解决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三是创新了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山口村“股份合作经济”促进了生产规模化,村级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个体形成了一个既相互促进又互不干扰的利益共同体。四是形成了国家惠农扶农政策的放大效应。山口村“股份合作经济”确保了国家政策投资的针对性,促进了村级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与国家惠农扶农资金的有效对接,使惠农扶农资金形成了滚动发展。五是实现了强基惠农与构建和谐的多方盈利。“股份合作经济”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帮扶,起到了壮大集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放大投资效益、创新发展机制、实现群众增收等多种作用。  本版图片由泸西报社提供
红河日报新闻调查03泸西:“合作股份”破解“空壳村”发展难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扶贫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