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艺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和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有什么区别

【三彩陶画社】三彩陶画社,给孩子一个美好的艺术修养!-跟谁学官网
收藏分享 纠错马上交谈给孩子一个美好的艺术修养!宁波
三彩陶画社,预约试听老师将直接与您登录的此手机号联系,确定细节手机号: 验证码:看不清?换一张留言:还可以输入 50 个字预约试听 三彩陶画社入驻跟谁学给孩子一个美好的艺术修养!三彩陶画社,精品小班课程机构图片机构图片机构图片机构图片机构图片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郭爱和:解构并建构着三彩
郭爱和:解构并建构着三彩
《魅力中国》特约记者王洪伟&&&
刊登于《魅力中国》2012年07期(上)
他是唐三彩艺术的传承者和忠实信徒;又是唐三彩艺术的背叛者、改造者。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史的颠覆者、解构者;他又是陶瓷艺术史的建构者。
他将颓败-复兴-再度颓败的“唐三彩”艺术以“洛阳三彩”的名义拯救和解脱出来;他又以“洛阳三彩”的名义华丽转身,重建成一个最具覆盖性的陶瓷美学色彩体系和文化艺术新框架。
他是“洛阳三彩”艺术的创烧者;他又是“洛阳三彩”理论、概念的首创者、打造者。
因为创烧“洛阳三彩”,他被赋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名号;因为他首提“洛阳三彩学”的理论、历史框架体系,他又被号之以当之无愧的“陶瓷美学理论家”。
他来自九朝历史古都的河洛地带,他吮吸着洛河、伊河的乳汁,将丰厚的历史、卓越的文化、自成的美术技法和独特的三彩工艺,以其天然的禀赋和悟性,熔炼幻化出一个五彩缤纷的艳丽的陶瓷美学新世界。
他的名字叫做郭爱和!
本期以宏大的专题透彻还原这个来自中原洛阳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及其首创的“洛阳三彩”的前世今生,以完整全面地呈现其作为传统陶瓷美学解构者和建构者的特立独行形象,尤其基于其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的代表
性史学地位。
惊艳陶艺界
2012年,6月15-18日,山东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热闹喧天,以“传承技艺、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
的600多位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13大类、上千个品种、数万件作品亮相博览会角逐各类奖项。
来自河南洛阳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郭爱和的洛阳三彩釉画作品《周器》荣获金奖,也是本届博览会河南的唯一金奖;郭爱和的三彩釉画作品《艺都洛阳》同时荣获铜奖。
《周器》取材于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吸取青铜器物上的精美纹饰,将饕餮纹、兽面纹、夔纹等典型的青铜纹饰,运用“洛阳三彩”釉色叠加、流动、窑变的特性,采用堆釉二次釉烧和阴刻工艺,将青铜纹饰刻画恰如其分
地闪现在三彩瓷版上。甫一亮相,即以其绚丽神秘的艺术效果惊艳、震撼整个博览会。
其实,《周器》是郭爱和及其团队创烧的洛阳三彩作品继2009年《河洛遗珠》、2010年《国之中城之源》、2011年《出行》之后连续第四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原创设计金奖。六年来,郭爱和创作的洛阳三彩作品共获得“金凤凰”金奖4枚、银奖1枚、铜奖1枚、优秀奖1枚。
“洛阳三彩”,只是近年来经郭爱和叫响的新名词,但却迅速成长为国际陶艺界响当当的先锋陶瓷艺术形象,在国内外陶艺大奖赛上屡屡斩获大奖;其创烧者郭爱和,也顺理成章地被打造成名符其实的陶艺金奖“专业户”:
2004年,郭爱和的洛阳三彩作品《酣睡》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崭露头角,初获优秀奖。
2005年,三彩作品《梯田》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奖”,并入选2011年在法国罗浮宫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2006年,三彩作品《黄河》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银奖”,继而在2007年获
“神州杯”原创设计大赛“金奖”。2011年,《黄河》在人民大会堂捐赠给延安革命博物馆,用于资助老区贫困大学生。
2007年,三彩作品《中国人》在“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08年,郭爱和及其团队创作的洛阳三彩突然进入国际先锋陶艺视野:三彩作品《鸟巢》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金奖;《唐韵》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银奖”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门神》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铜奖”;《乡土中国》系列在“中国首届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创作大赛)”中获“金奖”;
2009年,三彩作品《河洛遗珠》获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水乡》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乡土中国》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创意奖;《丰收》在“第二届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期间,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唐风》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暨2009“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10年,三彩壁画《国之中城之源》成为举世瞩目的世博会中国河南馆的主题壁画,开创了多种工艺表现手法融入三彩壁画的先河;同年其小样三彩壁画《国之中城之源》先后获“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和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杯”“金奖”。同年,郭爱和的三彩壁画新作《甲骨文城》获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赛“最佳陶瓷文化创新奖”;三彩作品《五彩海宝》系列荣获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最佳创新设计奖”;三彩作品《唐韵》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
2011年,三彩作品《出行》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梯田》、《河洛遗珠》在第二届世界建筑装饰陶瓷艺术设计大赛中分别获得“艺术创新银奖”和“空间设计银奖”;三彩作品《布老虎》在“
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百花杯”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于今,在这个陶瓷艺术发源、繁盛的华夏国度,陶瓷艺术“新秀”——洛阳三彩,在其创烧者郭爱和持续不断的“吆喝声”中渐渐享誉世界陶瓷美学大家族,并获高度认可。
近年来为“洛阳三彩”的名分倾心倾力鼓与呼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张玉骉,由衷地感叹:唐三彩是历史留给洛阳的一张“古老名片”,经“洛阳三彩”华丽转身之后,这项中国传统的工艺
艺术已走向国际,为洛阳、为中原、为中国赢得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
2008年9月,在西安举办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上,郭爱和烧制的三彩作品《鸟巢》甫一亮相,令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家深为震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说:“这件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它让全世界的艺术家们重新认识了我们的三彩艺术。”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置办国家用瓷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在许多场合也屡屡感叹:“想不到三彩艺术已发展到了如此高度。”
更为关键的是,郭爱和创烧的洛阳三彩作品获得了一个“特殊人物”格外的青睐。2007年11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郭爱和携带参展的三彩作品《中国人》引来中国工艺美术
协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连续两天驻足良久着意观赏,赞叹不已:“这就是创新,这就是三彩艺术的未来!”那一回,郭爱和捧回了河南省唯一的世界手工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
次年,郭爱和受邀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座谈会,期间,李铁映对于郭爱和的“洛阳三彩”理论体系概念的解读及其独特的烧制温度兴味盎然、意犹未尽。
2012年李铁映考察河南工艺美术期间,专门约见郭爱和,就“洛阳三彩”的烧制问题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艺术交流,对于“洛阳三彩”究竟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提出疑惑。郭爱和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做了工艺
技术解释:“洛阳三彩”不是“釉上彩”,也不是“釉下彩”,而是色彩在釉料之中,是地地道道的“釉中彩”。中国人所说的”中“就是溶于其中的意思。似乎顿悟之后,李铁映欣喜非常:“洛阳三彩”釉质流动性强,色彩艳丽,是一个全新的艺术画种,很希望在自家的客厅里能够挂上由自己亲手烧制的洛阳三彩釉画。
在刚刚闭幕的2012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郭爱和除了参展,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就是将依照上月李铁映与洛阳画家王绣合作的“春风第一枝”牡丹国画而创作烧成的“洛阳三彩”釉画
带给其画主。
眼见自己的画作被郭爱和再创作后烧制成了三彩釉画,李铁映倍感欣慰,并对郭爱和参展的两次釉烧的三彩釉画《周器》的烧制技艺及烧成温度兴味顿起,约定去洛阳,与郭爱和一起亲手烧制有点神秘色彩的“洛阳三彩”。
在15日下午举办的2012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名誉理事长座谈会上,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十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向与会的名誉理事长汇报河南工艺美术发展现状时着重提到了洛阳三彩的创新发展理念,
进一步得到李铁映先生的首肯和赞许。
李铁映强调指出,“洛阳三彩”的创新与发展是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同时,“洛阳三彩”的创新也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如果我们不把“洛阳三彩”做好、做大、做强,未来彩色釉陶这种传统的工艺就有可
能不属于中国。“洛阳三彩”的创新发展现象很好的诠释了“传承技艺、创新发展”的大会主题。
洛阳画童的艺术成长史郭爱和及其创烧的洛阳三彩享誉当代国内外陶艺界的时候,很多人不仅对“洛阳三彩”的叫号莫名其“妙”,“郭爱和”这个名字也令陶瓷业界人士生疏无知:郭爱和是谁?
日,郭爱和出生于洛阳市。郭爱和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四弟郭晓和,后来一直追随其创烧“洛阳三彩”。
郭家祖籍洛阳偃师南蔡庄鱼骨村,离洛河北岸有二三百米远,上距白马寺约8公里,距洛阳老城区约20公里。郭姓是鱼骨村大姓,现存碑文记载,晚清道光、光绪年间,鱼骨村郭姓家族曾捐建洛阳白马寺、宜阳灵山寺,显赫一时;但到民国年间郭家逐渐败落。
郭爱和的父亲郭基功(),七八岁时母亲去世,十多岁时候父亲也走了,后妈带着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艰难过活,弟弟连学堂都未上过。郭基功的字写的好,高小毕业后就在村上教书。1950年,郭基功走出鱼骨村到了洛阳城,期间一度追随经洛阳的解放军部队南下,到平顶山又被家人追了回来;当时洛阳地区政府部门招人,郭基功因为字写的好被招收。其后,郭基功先后供职于洛阳地委商业协会、洛阳商业学校,最后从洛阳市粮食局购销科科长的位置上退休。
郭爱和说,50年代末经济困难时候,我家连吃粮都紧缺,鱼骨村的郭姓家族一度动员其全家回村务农。父亲深得祖父书画真传,不仅隶书写的好,绘画也颇具功底,当年洛阳粮食局的海报、黑板报基本都是家父郭基功打理的
郭基功性格温柔,话不多,是一个地道的老文人形象,特别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二哥郭星火从小喜欢美术,跟着父亲在家练习书法绘画,初中时常常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大显身手”。1976年到部队当兵后,直到转业,一直负
责宣传、电影队、美术组、体育组等“能画能写”的活儿。父兄的这点癖好也感染了少年郭爱和。郭星火回忆说,三弟美术天分很高,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小在家自学画画,八九岁就联合小伙伴跑到洛阳火车站练素描画速写。
三弟小时候开朗活泼,跟着妈妈去上班,常常被妈妈的同事逗着唱歌、“打帮子”。“我们其他姐姐、兄弟都随父亲,不爱说话;唯独三弟例外,脑子反应很快,俺全家话都他一个人说了。”郭星火说。
弟弟喜好画画,那在远近是出了名的。尤其是1974年,河南省青少年儿童绘画展,三弟上了洛阳市湹河区初选名单,十岁的郭爱和的画就占区文化馆的一半左右,其中三幅被选送到洛阳市,在王城公园展出;最后,其中的一
幅再被选拔到郑州省会,并获得优秀奖,组委会给弟弟发了一个大奖状和一个速写本。初选后洛阳地方安排著名画家、时任洛阳市博物馆馆长王绣,当地雕塑名家、洛阳市文化馆的杨北先生担任指导老师,令郭爱和的艺术天
分怦然爆发。
获奖后,郭爱和愈加喜欢画画,动力十足
“在家里,逮着谁就给谁画素描,画画劲头真大。吃饭时候叫都叫不到,大夏天的,等大人都吃完饭了,他才从内屋出来,画画入迷了,竟然没有听见叫吃饭。一心钻到绘画里。”郭星火至今对三弟疯狂的画画举动记忆犹新。
但是获奖后,街坊邻居都要逗着三弟画画;而郭家经济条件差,给人家画画郭爱和还要自己买颜料和纸。怕给家里增加负担,就躲到二哥下乡地方。但是农民后来也知道他会画画,农民更是要画。放假下乡一个月,村上家家
户户都要给画画,尤其郭爱和画的上山虎、下山虎、梅兰竹菊及条幅最受青睐。老乡们很热忱,画了画,都是送给兄弟俩一筐鸡蛋表示感谢。那样饥荒的年月,兄弟俩吃了不少农家鸡蛋。
上初中后,上半天文化课,休息半天,郭爱和在伙伴中组织了一个画画群体,十多个十多岁的小孩子,每天执著地,相约到洛阳火车站候车室写生,练速写、素描。孩子们还自觉邀请洛阳一高的美术老师曾天力给予指导。郭
爱和的火车站写生群体从小到大,逐渐“壮大”起来。乘客中有人对孩子画画理解,有的还不让画。
“有老年乘客拿棍要打我们画画的小孩子。当时上岁数的人都不大愿意让画肖像,地方风俗中认为,只有快死的人才让人画画。可是,我们坚持火车站写生很多年。”郭爱和幽幽地回忆说,“初中之后,画画真是几近疯狂了
郭爱和疯狂画画的初衷现在听来简直可笑。“当时我很喜欢看电影,做梦老是在看电影,可是没有钱,看不起啊。而电影院画电影广告的师傅,可以不掏钱看电影。那是我就想,好好练画画,长大到电影院画广告,可以看不掏钱的电影,当时没有成名成家的意思。”郭爱和后来说。
1980年,临近高中毕业的时候,洛阳市与日本市建立友好城市,进行中日文化交流。洛阳一高指派“会画画”的郭爱和创作画作,去日本展览交流。受命之后,郭爱和抛弃学业,专心画了两个月的水墨画,画成一幅《与牡丹》送展。可是由此耽误了高考复习,以三分之差落榜。第二年,郭爱和转到洛阳一中继续复读,备战高考,最终又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
“一年落差一分,最担心第三次高考再差一分?”郭爱和气馁极了。正在沮丧难堪的时候,遇到时任洛阳市美陶厂副厂长、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的韦娜,她说:“爱和,理科不行就考美术吧。”郭爱和这时候才知道美术也可
以考大学,如梦初醒。不过,由于数理化功底好,后来烧制陶瓷后,郭爱和配釉、建窑、烧窑就没有多走弯路,当然,这是后话。
第三年郭爱和专心备考美术。韦娜说正好带有学生,在洛阳市工艺美术大楼美陶厂她的工作室里学画画。那时美陶厂除了烧制以马和骆驼为主的唐三彩新工艺,还制作洛绣、宫灯和仿青铜器,还有仿古工笔画,工艺品种很全
。外地游客到洛阳,必到工艺美术大楼。洛阳市工艺美术大楼可是当时洛阳市的标志性建筑。
也就是在这里学画画期间,郭爱和最直观地接触到唐三彩,当时叫“洛阳唐三彩”。“当时‘唐三彩’那个火啊!已经是新工艺了,火爆得很哪!洛阳人无论官方还是平民百姓,送礼都送‘唐三彩’。买美陶厂‘九都牌’,必须要批条子。那‘九都牌’是国礼呀,一级品一个骆驼38元,相当于一个人的月薪呀!”郭爱和觉得,烧制唐三彩,好啊!
1983 年高考,郭爱和以文化课、美术综合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当时的洛阳师专艺术系美术专业录取,开始了系统、正规的美术训练。
郭爱和上大学时候,家父郭基功觉得老三学美术需要看彩电。为了凑钱,郭基功不容拒绝地对刚刚成家的大姐说:“给你家钱都拿出来!”根本就没说“借钱”两个字。家境一般的姐姐没问那么多,就把家里仅有的几百元拿了出来。
郭基功东挪西借花费一千多元买了一台16英寸索尼彩电,专门让老三学美术看——当时对很多中国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大学三年,除了第一年,还靠家里提供的生活费,其后的两年大学时光里,郭爱和再没要家里一分钱,一是自己连续三年六个学期统统是一等奖学金——前两年一等奖每学期奖励60元;最后一年是90元;二是师范教育月补助
14元多,吃饭足够了。更重要的是,从大二开始,郭爱和和同学开始四处有偿画宣传画、画广告、橱窗设计和商标设计。
“当时洛阳市广告公司的路牌广告大部分是我画的。”郭爱和回忆起来,至今还意犹未尽。后来,郭爱和拉上一个同学一起画。
“那时接活,都是包工包料,每平方米4元钱。当时我们画的最小广告牌24平方米,大的30平方米,我就带领我们班的同学一起画广告牌。找人要汽油,找人要油漆。当时买不起油画颜料,用油漆代替油画颜料,用汽油代替调色油。30平方米可赚七八十元。如果完全用油画颜料,不仅赚不到钱,可能还要赔钱。油漆汽油画,干的快,节省成本;仅用油彩画不易干,也容易脏,还保存时间不长。”
还是学生时代,郭爱和已经用自己的工艺美术创新“糊口”啦。
“画广告画,我拿笔就直接写美术字,速度很快,近三十平方米的广告画一天可完成。那时精力充足,天不亮就开始画,到晚上主题画完,就着晚上路灯写广告字。用最快速度画下来才能赚钱。每个月能画十几块广告牌。广
告公司也很满意。我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比老师的工资都高很多。”郭爱和回忆起大学时代,很是兴奋。“后来分到工艺美术班后,我是班长,还发动班上8个学生一起画。有一个月我们挣2000元班费。就买西瓜、吃烧鸡,全班旅游。”
大学三年,郭爱和一直是班长。由于上的是师范教育,美术系学生国画、书法、油画、水彩、水粉、版画等什么都要学学。大三时候,美术系分班,梁老师动员郭爱和到工艺班。起初郭爱和有点不甘心,当时都看不起工艺美
术,那是培养匠人的,总感觉低人一等。学美术的谁不想当艺术家?况且,郭爱和的国画、油画、水彩都很好。
“我们那一届美术系24个学生,都很活跃,三年在洛阳师专办了11次画展。在洛阳师专或后来洛阳师院的历史上,史无前例、后无来者呀!”郭爱和至今还很眷恋那美丽的大学时光,“每次外出写生,都很着迷,都很疯狂!”
大学第一次写生到鸡公山,回校后,美术系就办了首次水彩画展。展会期间,郭爱和的水彩画《晨雾》第一次刊登在《洛阳日报》上,欣喜若狂。
郭爱和大学期间的一次油画课,也成为至今的洛阳师院“经典”。80年代初,洛阳乃至全国的师范院校还没有开设人体课。1985年,洛阳师专美术系决定开设人体油画课,那时,洛阳没有人体模特,学校美术老师就从中央美
院调来两个女模特。在80年代封闭的中原内地,郭爱和和班上同学们都是第一次画人体,紧张得屏着呼吸,画室里只有嚓嚓的画笔声。画人体,在当时被视为很神秘、很隐讳的领域。
令郭爱和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是大二到山西芮城永乐宫临摹壁画。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壁画,
1950年代国家建设三门峡大坝,整体搬迁,与敦煌、龙门石窟齐名,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艺术遗产。郭爱和一班23人,在永乐宫壁画前对壁临摹了20余天。在他们临摹壁画即将结束的时候,国家有关方面下文:为了加强对壁画的保护,不得在大殿对壁临摹壁画。“那么,我们临摹的永乐宫壁画,就是中国美术史上对壁临摹最完整、也可能是最后的一套。后来我们的这批作品成为学校一笔财富,当时,一位港商想出一万港币一幅,收购未果,现在更是价值连城了。”郭爱和无限回味地说,“在中国美术史上,只有对壁临摹,才是原汁原味的复古临摹,也才会真切地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永乐宫壁画的沥粉、贴金非常棒,可见当时矿物颜料制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在对壁临摹永乐宫壁画时,郭爱和和同学们发现其中有一根飘带三米多长,三米多长怎么一气呵成画上去的?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有一次郭爱和和同学拿着手电筒,对着壁画探究,从墨的浓淡中发现,原来是分三次虚出虚
入,令人叹为观止,确是极致之作。
“元代艺术顶峰不是青花瓷是永乐宫壁画,画作功力深厚,勾线精准,矿物颜料至今不褪色,太令人震撼了。对壁临摹,对我的工笔画影响至深,受益终生!后来严禁在大殿临摹,只能对着别人临摹的临摹,得到的营养和对
传统艺术的认识完全不同!”郭爱和有点自豪地说,“永乐宫的这批匠人画师,后来我查考,应该是请洛阳人过去画的。
大学三年,除了第三年专攻工艺美术,前两年什么都学。“这才导致我后来创烧的三彩釉画,有中国画影子,也有油画影子;有版画的影子,也有水彩的影子,也有木刻的影子。”郭爱和深有感触地回忆道,“大学三年受的
美术教育,影响太大了。”
在工艺班,郭爱和更多地是设计广告、招贴画、服装设计这些“实用”美术。郭爱和创作的毕业作品,其中有三幅广告招贴画:一幅是“白马寺”招贴画;一幅是“维护世界和平”:两个手变成和平鸽,托起地球;另一幅是
“伊夫圣洛朗服装设计展“招贴画,光头模特穿着金黄外衣。
现在回想起来,郭爱和觉得大学毕业设计最重要的作品,应该是1986年到当时的洛阳工艺美术厂(后叫洛阳美陶厂)创作的平面三彩壁画。当时美陶厂也在尝试从立体马和骆驼向平面三彩壁画转型。郭爱和直接下到车间,与
三彩师傅一起调釉、烧成,成功烧制出一幅“春”和一幅“傣族舞“的平面三彩釉画,工艺班的毕业展轰动了整个学校。洛阳地区的唯一的本科院校洛阳工学院院长看到郭爱和的毕业设计,点名求才,想要招他到学校图书馆
时任洛阳师专校长叶鹏在毕业展中询问郭爱和:“我们学校可以做平面三彩画吗?”
郭爱和:“完全可以!”
就这样,叶鹏校长将郭爱和留在母校,从此,他与三彩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工艺班主任梁锷老师的带领下,以郭爱和及工艺班三个同学为主力的洛阳师专壁画工艺研究室宣告成立,集中开展三彩平面釉画研制。
当时,以“洛阳师专唐三彩工艺研究室”还是“洛阳师专壁画工艺研究室
”命名,争议好久,最后,郭爱和否定了前者,定名为“洛阳师专壁画工艺研究室”,没有用“唐三彩”三个字,就是感觉有不妥之处,时逢当时全国大兴壁画之风,郭爱和觉得可把三彩做成大型壁画,与建筑环境艺术结合。
那个年代,是洛阳“唐三彩”市场最为火爆的时期,由于“九都牌”唐三彩的紧俏,包括洛阳拖拉机厂也自己建厂烧制唐三彩,似乎整个洛阳城到处都在烧唐三彩。
“在高潮中,我们没有跟风,在唐代三彩工艺基础上开发研制平面三彩艺术。”郭爱和回忆说,“当时美陶厂在烧制立体三彩的同时,也与我们同步在研制平面三彩艺术;而我们只专注平面三彩,没有烧制立体的唐三彩。”
壁画工艺研究室成立初期,洛阳师专大门壁画招标建设,刚刚专科毕业的郭爱和设计的三彩壁画一举中标。这对郭爱和是莫大的鼓舞。
郭爱和记得,当时学校大门壁画设计,创意主题是“求知育人”。壁画的一面是“求知”,画面设计了古今各种门,中间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另一面是“育人”,画面设计了参天大树结出的累累果实,中间是颗茁
壮成长的幼苗。五男五女,用黄河贯穿起来,像五线谱的韵律。青春、上进、振奋,内容抽象。这幅壁画中,首次在中国三彩史上运用了大红色料。
但是,毕竟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毛孩。一些老师和领导对郭爱和的壁画设计方案还有异议。1987年,《求知育人》三彩小样,参加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组织的“黄河流经这片土地”美展,获了大奖。叶鹏校长很
欣赏这幅作品,力排众议,亲自盯着将两幅壁画镶到大门两侧。
惜乎2011年洛阳龙门大道扩建,洛阳师院大门占用绿化带,大门要拆迁。挽救未果,在轰鸣挖掘机声中,郭爱和抢救下了自己的三彩壁画处女作。
“洛阳三彩”前传从1986年大学毕业成立壁画工艺研究室,郭爱和一直是研究室的副职,主管是学校指派的。当时适逢全国各单位都要创收,鼓励高校自办企业,高校办企业一律免税。学校投资成立的壁画工艺研究室,实际上也是校办工厂,
是想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研究室主任换了三任,学校还是只有投入不见效益,学校成立了经济开发中心,壁画工艺研究室成为其下属机构;研究室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收。
实际上,从1986年创建壁画工艺研究室开始,郭爱和一直想把自己的三彩壁画推广到市场上去,一直期待能接到订单。1988年10月,郭爱和第一次带着三彩作品去参加广交会,其实当时还没有萌生“三彩壁画”或“三彩釉画
”的叫法,那时,洛阳美陶厂叫“唐三彩壁画”,或者“瓷板画”。郭爱和为这名子纠结起来了,最后干脆打出“高级瓷板装饰画”的幼稚广告语,在广告下方注解上“三彩的世界”,把“唐”去掉,希望世界变成“三彩”
的。总而言之,郭爱和设计广告词时,朦胧中感觉我们现在做的不是‘唐’三彩。这次广交会三彩作品一亮相,就引起台商林宗义的极大兴趣。
春节期间,台湾客商林宗义先生发电报给郭爱和,说要来洛阳师专考察工厂和研究室。郭爱和接到电报非常激动很兴奋,汇报校长,校长决定把客商安排住到友谊宾馆,亲自出面接待。从感情上,当时全国人民都很希望两岸
关系好,台湾客商来大陆,都很尊重、很客气、很礼貌,很希望把“好”带回台湾。校长要亲自接待。等来当天,乘机到西安的林先生一行再次电报:“我等将包车前往洛阳”。大家拿着电报分析,“包车”可能是火车包厢,客商要坐火车来。郭爱和就跑到火车站接车,校长等人酒店等候。可是,直到晚上十点当天的“西安-洛阳”火车都过完了,郭爱和也没接到客人。郭爱和紧急赶回到酒店向校长汇报,谁知客商“包出租车”开12小时,颠簸一路,也刚刚赶到酒店。
台商下了订单,郭爱和研发样品,小批量发货。1989年4月,郭爱和二度参加广交会,约台商在广州见面,细谈订单和订货事宜。能出口创汇,在当时壁画厂引起学校高度关注。学校看到了希望和前景,决定对壁画工艺研究室施行招标,进行承包经营,实现创收目的。
远在广州的郭爱和,对于学校突然决定的招标承包一事一无所知。广交会结束,5月1日回到学校,发现研究室贴了封条。
“我很郁闷,当年留校就是为了三彩艺术,等我广交会回来壁画厂贴了封条。”郭爱和找学校领导询问,“投标我不在家,我作为研究室一员,我能不能也参加”。答复说“标书投递4月30日已经结束了,经研究鉴于你的特殊情况,可以投写标书”。同时告知:5月4日投标答辩。实际上,郭爱和只剩24小时的准备时间了。
其时,郭爱和连标书怎么写都弄不清楚,也不知道多少人投标,觉得自己没希望,但又不甘心,心里想:我怎么向台商交代?怎么向家人交代、这玩笑也开的太大了。郭爱和决定破釜沉舟去投标,
“我自己写标书。第一,每年向学校上缴纯利四万,个人不要工资;第二,给学校1万保证金,一个月之内交上,若一年交不了四万,1万保证金不要了。”郭爱和发了狠,24小时靠咖啡和浓茶撑着,没眨巴一下眼。5月4日投标当日,有不少老师投标,上交利润最多也才1.5万。
郭爱和中标了!
1989年5月,郭爱和还不到25岁,刚结婚半年,花费7元钱结的婚,参加广交会顺便带着新婚妻子“度婚假”的。郭爱和与妻子结婚的时候,学校分的一间房,自己刷白的;姐姐家橱柜变成婚房的书柜;家父的双人床改成高低
床;此时的郭爱和可谓“一贫如洗”,哪里去凑那1万元的保证金啊!
中标后,学校找到郭爱和说:你能一个月内拿出1万元保证金来吗?要是有困难,你还可以放弃!
无奈之下,郭爱和的“虎劲儿”耍起来了,把结婚冰箱卖了,彩电也卖了,接着到姐姐、哥哥那里去四处筹措,终于凑足了1万元保证金。
日上午,1万元保证金如数上交给学校,承包合同生效!
本来订单刚下,可是合同生效的节口可不好,在随后的日子里,整个国家出口陷入了最低谷。
更令郭爱和失望的是,等他接研究室的时候,才发现只剩一座废弃的电窑,其它什么都没有了;之前不懂财务帐,债权债务都交给了我,才发现研究室账面亏损2.3万,流动资金为零,而学校自始至终已经投入研究室7万多元了。财务状况不好了才招标的。
“那个苦啊。”郭爱和至今想来直要掉眼泪,“破釜沉舟了,才能置以死地而后生。”
郭爱和一个人顶10个人干活,自己上釉、烧窑、扛包、推销、参展,没有休息一天,玩命去干,几近疯狂,谁说也不听。年底一清算,研究室全年12万销售额,交给学校4万利润,郭爱和再次身无分文了。
正在盘桓无助的时候,学校领导找到郭爱和:“上交额给你减1万,保证金你拿回去吧。”郭爱和谢天谢地,如释重负了。其时,尽管高校创收热情很高,但遭遇经济寒流,能够上交利润的微乎其微。像郭爱和这样一诺千金的毛小孩太珍稀了,学校也想支持他更好成长。
承包之后,郭爱和的壁画工艺研究室就成了带法人的集体企业,也失去了免税的优惠政策。幸运地是,早两年结交的台商订单不断,1990年北京亚运会,郭爱和烧制的洛阳三彩釉画“京剧脸谱”被选定为外交部“国礼”。亚运会举办期间,郭爱和在亚运村搞一个展位专卖三彩壁画,一改之前国人对三彩的传统意念。
1992年郭爱和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设计一套十二生肖,还打上故宫的LOG,成为洛阳三彩经典产品,至今已经畅销20年。
1994年,合作的台商意欲投资郭爱和的三彩釉画,共同成立带有“中外合作”意味的“洛阳天旗工艺有限公司”。为此,郭爱和还在洛阳最繁华的牡丹节开幕式现场的王城公园门口设立了“天旗工艺美术开发部”,冀图在“洛阳”开疆拓土,使“洛阳三彩”从生产制作与“洛阳”本地市场对接。
“当时还没有很清晰的‘洛阳三彩’概念,打的是‘天旗艺术’的招牌。”可是当地小厂看到郭爱和三彩出口红火,以为有利可赚,又是挖他的熟练技工,又是低价“抢夺”他的客户。半饥不饱的订单,也使郭爱和这个缺少
管理经验的准“艺术家”经受着极大的生存考量。
“订单来了,饱一阵。”郭爱和说,“由于小作坊的冲击,有一天我回厂一看,偌大一个车间就剩一个小姑娘了。”
开店最初的几年,“天旗艺术”年年亏损。郭爱和感觉仅销自己烧制的三彩壁画不足以盈利,1996年“天旗艺术”店被打造成时尚礼品店:三彩壁画占1/3,其他三分之二引进全国各地时尚礼品,引领洛阳流行潮流,推出情人节、圣诞节礼品。“甚至仅仅圣诞节一项我们就扭亏为盈了,我们的圣诞礼品供应洛阳各大酒店宾馆。”郭爱和激起这个内地城市的圣诞情结,“一到圣诞节,就像过年一样,是当年河南省唯一经营圣诞礼品的时尚店。我要是到外地见到洛阳人,说三彩大家不知道我,说‘天旗艺术’洛阳人都知道。”
可是,2000年圣诞节洛阳东都商厦的一把大火,烧焦了郭爱和的心,300多人消逝在圣诞夜的火光中,郭爱和发誓再也不做圣诞礼品了。
但借助时尚礼品的渠道,郭爱和创烧的三彩釉画在洛阳当地甚至全国市场小有声誉。在艰难拓展三彩釉画的国内市场的同时,郭爱和也寻机揽一些大型三彩壁画的设计制作。只是在自己籍籍无名的早期,大型壁画设计要看客
户的眼色,很难表达自己的艺术设计理念。
“一般这些壁画,我并不会落自己的款。”这是郭爱和最反感的,“为商业卖艺,我不愿意这样去做。不愿意迁就,我可以挣你钱,但我不去落名。要是我设计的,我可以很便宜给你做;但与我设计理念不合,我要卖得贵点”。
这就是具有艺术家气质的郭爱和。后来,只要是不符合自己艺术意愿的大型壁画,郭爱和一律拒绝去做。
其实,大型壁画上从设计、审稿到安装镶嵌,再到要钱,客户就断了,天天处于危机中,其实很难受,不是正常人生活。1994年开店之后,郭爱和着重三彩工艺品和装饰画。“三彩装饰画可以把自己艺术想法和设计理念表达
1998年,通过中间商,郭爱和带领其团队,为珠海“四大佛山”景区创作了一幅当时为世界最长的三彩壁画《法界源流图》,花费100天烧制镶嵌。后来壁画破损,园区老板曲曲折折寻到郭爱和,这才镶嵌上“长107.4米、高2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佛教陶瓷壁画,由洛阳师专壁画工艺研究室研制烧成”的款。
1999年昆明园艺世博会,郭爱和烧制的三彩牡丹,热卖园艺世博会。
也就是在这两年当中,香港著名作家、艺人简而清()闯入郭爱和的三彩生涯。当时,加拿大朋友艾伦在60多岁的简而清家里看到郭爱和三彩壁画,惊呆了:“哪里做的?”
“洛阳送的。具体不知道。”
当时台湾影视剧经常以郭爱和的三彩釉画作为背景道具,艾伦感觉三彩壁画在加拿大和美国肯定有商机和市场,两人结伴到洛阳,寻找了几天也没找到简而清家所见的那些三彩壁画,后来在出租车上闪见到“天旗艺术”橱窗
里“向日葵”三彩釉画,紧急停车,终于在“天旗”店里找到了要找的三彩釉画,达成合作意向。
郭爱和的三彩釉画开始批量地输出加拿大和美国市场。
台商和外商的规范操作和商业理念对郭爱和的三彩艺术道路影响深远。第一次合作台商林宗义把台湾的艺术设计理念和商业理念带给洛阳三彩:郭爱和每年要创新设计几百种新品种,每年都要进行很多的变化调整,还要让客
商满意。郭爱和的三彩艺术一开始就徘徊在商业和艺术的交叉道上。1998年之后,简而清和艾伦又将国际设计理念和市场前沿信息传导给郭爱和。郭爱和在包装和艺术设计上,要不断敦促与港台接轨,与国际接轨;不但要了
解中国人喜欢什么,还要了解世界人喜欢什么。
连郭爱和都感叹:“陶艺大师的形成,绝非偶然的,是经过市场的反复挤压、磨合。”
2001年,洛阳龙门大道扩宽,时兴拆墙透绿,郭爱和的壁画厂刚好紧靠马路,被限令一周内拆迁,晚一天校领导就要受到处分。“订单很紧,拆迁摧逼也很紧,推土机趾高气扬地拆扒厂房,房顶没了,窗户没了,车间里技工
还在立线,还在上釉,窑炉还在烧着……”郭爱和苦笑着说,“我们可是战斗在火线的英雄啊!”
自此之后,郭爱和的壁画厂搬离了学校。开始重设厂房,一切从新开始。
到2011年,郭爱和的“三彩艺”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成为洛阳三彩领域的龙头老大,从白手起家,现在的郭爱和拥有四家洛阳三彩连锁店、一个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一个郭爱和三彩艺术馆,市政府还在洛阳博物馆给郭爱和了
一个展厅,有了自己的生产园区和工作室,下属员工100多人;同时还派生出“百碗羊汤”这个洛阳餐饮名店,至今也已开出四家连锁店。
意气风发的郭爱和,,酝酿更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三彩艺术理想。
洛阳三彩学说:一个新画种,一个新学科在2004年之前,郭爱和多次参加国内工艺美术品展会,但除了卖货,从不参加评审评奖。
“那时候最想的就是带的三彩釉画被一抢而空,没想获奖,没想国礼,不愿意要那一张纸。”郭爱和至今想来也感觉好笑,“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画家不同。画家可以不受外界影响,凭自己灵感。工艺美术家最初不能完全按
自己的理念,一定要考虑谁买单,创作任何作品要看准市场。主要考虑怎么卖出去?市场在哪里?釉料买不起怎么做陶瓷?”
当时的郭爱和,把每次展会作为自己团队的练兵场,磨练、锻炼他的三彩队伍,提高眼界水平;同时每年借助展会,也是给自己放假,借机积攒力量继续前行。
2001年,郭爱和获评为第二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这才知道神垕山城那个熟而又熟的热情的刘富安还是河南陶瓷艺术界的唯一的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爱和有点向往“国大师”了。
2004年,杭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以前“不知道这个展”的郭爱和的三彩釉画“酣睡”获得优秀奖。获奖的小狗也没有装饰框架,显得很简陋。”郭爱和说,获奖后对自己鼓舞很大。自己带的三彩釉画被一抢而空,
而且小狗有人出到4000的高价收买。
这时候的郭爱和突然觉得,自己创作的三彩釉画可不仅仅是低廉的工艺品,还可作为艺术品卖。获奖作品郭爱和不舍得卖,但受到的鼓舞非同凡响。
2005年,郭爱和撰写的《唐三彩与三彩艺》发表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期刊《中国工艺美术》上。当时没叫“洛阳三彩”,还没有清晰地做概念上区分。当时郭爱和为自己的三彩作品注册了“三彩艺”的商标。于是仅只
以“三彩艺”作为与“唐三彩”区分的概念,没有“较真”地提升到“三彩釉画”的学术高度,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都称呼郭爱和的平面三彩作品为“三彩艺”。潜意识里就是想和传统的“唐三彩”的立体马,骆驼有所区别
其实,初次参展评奖获得优秀鼓励奖,也令一向颇为以美术自负的郭爱和心底不服,2005年他根据自己自驾游拍摄回来的云南昆明元阳梯田和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成功设计烧制出三彩釉画《梯田》参展参评当年的中国工艺美术
精品展,一举获得河南陶瓷史上同类奖项的首枚金奖。特别是当年郭爱和携带了三彩釉画“双鱼”和“猫”,受邀参加在北戴河举办的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名誉理事长座谈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
李铁映在会见河南大师过程中,半个小时的汇报时间,郭爱和一个人汇报了至少20分钟。李铁映入迷地倾听郭爱和讲解三彩釉画的成型工艺、烧成温度,对三彩釉画的烧制兴味盎然。
‘梯田’获得金奖令郭爱和激动不已。最初设计《梯田》的主题和理念是觉得,梯田就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最好的象征,人类抗争自然最佳壮举。自此,20多年来,一向被“工艺美术”的匠人气质纠结掩埋的郭爱和突然醍醐灌
顶、豁然开朗起来,重回“艺术”轨道;而这点艺术性的回归,正得力于前20多年的工艺美术积淀和艺术素养的沉淀。
2006年,郭爱和作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候选人被河南省上报到北京评审委员会,当时郭爱和最年轻,42岁,但因为获奖太少,理论成果不足,未获通过。郭爱和后来反思,估计自己的作品分也不会太高,他报送的全部是三彩釉画,一个是《酣睡》,一个是《梯田》,一个是《鲜花丛中的牡丹》。全国评委没人知道何为三彩壁画或三彩釉画。
其实,对于三彩概念的理解,郭爱和当时也没理清楚。按照郭爱和当时对三彩概念的理解,他提交的作品叫“三彩壁画”,不叫“三彩釉画”。可是,河南省公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候选人的时候:“唐三彩”郭爱和。
这为其申报“国大师”的门类归类埋下隐患伏笔,这也预示着郭爱和提供的“三彩壁画”作品有点风马牛不相及:评审专家不知道“三彩壁画”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如何归类;而其也不是惯常人们观念的“马和骆驼”,不是“唐三彩”。而且,当时洛阳唐三彩也是声名狼藉,有人说做烂了,成了地摊货,有人说是“冥器”,不吉利,到处是负面消息。况且,“唐代”的三彩制作者,也不可能评为当代的“国大师”。
郭爱和觉得是对三彩概念做清晰辨析的时候了。
日,郭爱和的“中国三彩艺术馆”在繁华的洛阳丽景门开业,《中国陶瓷名家&
郭爱和》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为打造“洛阳三彩”概念做前期准备。郭爱和的书中写了一篇《唐三彩的今天》的论文,但着意强
调的还是自己注册的商标“三彩艺”而非“洛阳三彩”同年4月,洛阳唐寺(门+外)唐三彩工艺城邀请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举办推广活动,郭爱和与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张玉骉经反复商定,最后定名为“‘洛阳三彩’文化产业研讨会”。第一次提出“洛阳三彩”的概念。
研讨会上洛阳专家邀请洛阳师院原校长叶鹏、洛阳市社科联主席李新社及洛阳市各个烧制三彩的企业代表。唐三彩工艺城的申建,就是要求不准摆地摊,所有厂家都要到工艺城去卖。研讨会旨在把洛阳三彩推动发展起来,同
时举办了河南省陶瓷技艺大赛。
叶鹏是洛阳文化艺术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最初也不理解为何叫“洛阳三彩”,觉得还是应该叫“唐三彩”,或者称“洛阳唐三彩”。研讨会一时争执不下,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也未能丢掉“唐”字。
不过,一旦郭爱和认定的,他总会是一意孤行。从2007年这次研讨会之后,郭爱和开始正式称自己创烧的作品为“洛阳三彩”,并开始着意打造“洛阳三彩”的社会和艺术影响力。
同年,郭爱和创作的“洛阳三彩壁画”《中国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目“再献传人”栏目制播了‘大师----郭爱和’专辑。纪录片中的一句台词让郭爱和记忆犹新:是郭爱和让“唐三
彩”变成了“唐千彩”。可见,由于学术和实践推广上的误区,社会上很多人还以为“唐三彩”就是三种颜色。
2007年发表论文《三彩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表在《中国工艺美术》上,是为后来“洛阳三彩”的主框架。
在论文中,郭爱和强调,“唐三彩”只是“三彩”发展的一个时期和重要阶段,所谓
“三彩”主要是指多彩而言。“三彩”艺术是中国陶瓷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艺术感受与文化底蕴的光辉结晶,并在特定的文化大环境和时代氛围中一次次地升华。
他说,“三彩”起源于汉代的铅釉陶,汉代的“三彩”多为单色的黄釉或绿釉,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的“三彩”出现了多色釉,如在黄白底上加上绿彩或黄、绿、褐三色同时并用,这种多彩陶器为绚丽多彩、平
滑光洁、清澈透明、晶莹华贵的唐代“三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代“三彩”制作工艺和施釉技巧呈现大的飞跃,多种色彩交错使用,艺匠们用“三彩”工艺把当时的社会生活塑造渲染的淋漓尽致。唐代“三彩”题材广泛
、造型丰富,极富表现力,其造型特点浑圆饱满、小中见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体现了盛唐丰腴为美的风格特点。艺匠们不仅注意人物、动物、器物的外形,更注意他们的内在精神,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唐代“东都”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起点,通过“丝绸之路”“三彩”迅速传播到印尼、日本、朝鲜、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三彩”烧制工艺也随之传布到海内外,在中东和西亚仿烧出“埃及三彩”和“波斯三彩”,朝鲜仿烧出“新罗三彩”,日本仿烧出“三彩”。到了宋代,“宋三彩”在继承唐三彩烧制工艺的基础上,更注重器物表面的装饰艺术,常以刻划、印花、镂空、捏塑、浮雕等技法做装饰;特别是新创的刻划填釉工艺等手法,表现出比“唐三彩”更高的工艺效果。“唐三彩”以施釉酣畅淋漓、色彩浓艳瑰丽的艺术风格为世人称颂,而“宋三彩”则以施釉淡雅、沉静含蓄,意境深远的美学风格而独具魅力。与“宋三彩”同时代的产品还有“辽三彩”、“金三彩”。琉璃和法华也同“三彩”属于一个体系,同样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尤其“三彩”琉璃到了明代进入全盛时期,“三彩”艺术也从殉葬品走入皇家的宫廷建筑、宗教庙宇、佛教供器,使“三彩”的实用功能凸显出来。作为法华釉陶的“三彩”是采用立粉勾勒工艺,将精细的陶泥装进带有细管的布袋,按设计要求挤压泥袋,让泥浆从细管中缓慢流出,在陶胎上勾勒出各种造型的轮廓,再根据花纹色彩将各色釉料涂上晾干,入窑一次烧成“三彩”法华釉陶,色彩活泼鲜艳,蓝如宝石,黄似金箔,绿胜翡翠,现代“三彩艺”就很好地借鉴了这一工艺特点。明清的“素三彩”更是将“三彩”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胎骨均由瓷土制成,经过;的高温烧成,花纹装饰以具象为特征.在我国古代,结婚、祝寿等喜事称为荤事,用红色;丧葬等称为素事,一般用白、蓝、绿等色,这样非红的色彩也叫素色,这是“素三彩”得名的由来;也说明当时釉色工艺的局限性,很难烧出艳丽的红色,所以常论“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交趾陶是“三彩”发展到近代的又一奇葩。交趾陶原产于广东岭南一带,是在“唐三彩”、“宋三彩”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广东岭南一带古名为“交趾”而得名,后传入台湾,在台湾嘉义发扬光大,发展出多彩釉软陶,称之为“嘉义烧”或“嘉义交趾”,主要用于寺庙的装饰,也反应出清朝的工艺极尽繁琐和精致。
郭爱和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手段,采用独特的施釉和烧制技术创造出的平面陶瓷艺术品,研制出发色稳定的大红、湖蓝、柠檬黄等色系和几百种丰富的色彩,可以在平面瓷板上表现出各种题材和艺术手法,演变
成象油画、国画一样全新的艺术画种,给陶瓷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来创作个性化的作品,既可雕造出玲珑剔透的小巧之作,又可塑造出朴拙豪放的绝品,也可利用釉色的流动烧制出不可复制的窑变精品。
郭爱和“洛阳三彩”概念的提出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
2008年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专家在全国普查中国工艺美术门类品种,河南的论证会郭爱和参加。郭爱和一看上报的名字是“唐三彩”,就向专家们建议将“唐”字去掉,加上“洛阳”两个字,并进而从历史和实践的两
个视角解释定名“洛阳三彩”的依据和意义。郭爱和进而细化说:在“洛阳三彩”大门类下,把平面的叫“三彩釉画”;把立体分“洛阳唐三彩”和“新工艺三彩”。《中国工艺美术报告》最终确认:“洛阳三彩”工艺品包
括洛阳唐三彩、新工艺三彩、三彩釉画艺术品三小类。郭爱和的“洛阳三彩”的概念理论框架初步形成。《河南日报》为此,以《洛阳三彩艳丽走进新时代》为题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工艺美术报告》对“洛阳三彩”的最终分
2009年,三彩釉画《鸟巢》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展,郭爱和的“洛阳三彩”首次进入中国美术馆展出。在郭爱和看来,这个展览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意义很大,工艺美术家向艺术家转变,工艺品产业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
力,手造的工艺美术品将是文化产业的核心。
中国美术馆同时还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与展望》论坛。全国20位专家发表了论文演讲。郭爱和借此时机把“洛阳三彩”学说理论进行精致阐述,并把三彩釉画列为与版画、油画、中国画一样的全新画种。
郭爱和充满激情地说:“中国画遇到水和火,就没了,保鲜期30年、保质期100年。油画遇潮就发乌,保鲜期300年、保质期500年。我们的三彩釉画室外室内,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小可做壁饰,大可无限大。这是一种全新的画种。更重要的是,三彩釉画保鲜期2000年、保质期5000年。”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
这也是激情状态下的郭爱和第一次系统地在公开场合提出“洛阳三彩”的学说体系,把洛阳三彩——三彩釉画上升到一种全新画种的高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1年7月,郭爱和2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中国洛阳三彩》由河南美术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在这本书里,郭爱和响亮地提出他的“洛阳三彩”学说体系。由十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义理事长贾连朝、洛阳师院原院长叶鹏写序,高度赞许郭爱和系统化、理论化的“洛阳三彩”学说体系。
叶鹏在序中赞誉郭爱和的《中国洛阳三彩》“是一部集历史研究与创作实践为一体的开创性著作”,称许他的得意门生“为洛阳三彩注入现代艺术新境”。
行走在宽广无边的传统-现代之河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隐隐约约之中,郭爱和觉得自己也许能为河南馆做点什么。大年三十,郭爱和突然接到河南馆主抓领导的急电:郭大师和洛阳三彩能否为河南馆出一个方案,初八要看设计稿。
接到任务后,时间很紧,郭爱和既兴奋又紧张,初一到初三一笔没有落下,不知从何下手表现“河南”。纠结之下,郭爱和驱车到黄河边寻找设计灵感。自从2004年父母都去世后,春节郭爱和基本没在洛阳过年。这次被拴住
了。奔腾的黄河激发起郭爱和的创作灵感:以黄河为底本,将中原的历史、传统、现代的河南元素罗列出来。
初八到郑州讲解设计稿的时候,突然之间,郭爱和的灵感一股脑地喷薄而出:“起名就叫‘国之中、城之源’,“国之中、城之源”字用青铜铸造;中间设计鼎,‘豫’字用南阳独山玉雕刻;河图洛书用钧瓷汝瓷烧制;大背
景用洛阳三彩烧制,黄河贯穿其中。”整个壁画预计28米长、3米高。郭爱和一番激情的创意讲解,设计方案顺利通过!
但省政府要求一个月内烧制镶嵌安装成功,最后期限是4月5日!
三彩烧制对于郭爱和来说是驾轻就熟了。找玉的过程颇具戏剧性:张玉驫会长发动全省工艺美术界帮助郭爱和,最初找的是密玉,但块太小,不堪用。郭爱和两度派人到南阳寻找40X60厘米的独山玉,空手而返。几经周折,最后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独山玉,再经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忤海洲精心雕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忤应汶抛光而成。
&“河图洛书”采用汝瓷、钧瓷展现。钧瓷拜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代为烧制。汝瓷委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烧制。钧瓷凝重色彩与汝瓷的淡雅色彩相衬,在视觉上相得益彰。“两位大师精工细做,非常用心,都是提前完成烧制。”郭爱和千恩万谢。
“国之中、城之源”采用青铜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是在伊川县烟涧村制作的。成型后还进行腐蚀,青铜器质感很强。
制作这幅大型三彩壁画期间,郭爱和每时每刻都待在自己的工作室。每个造型,每根线条,每块釉色,郭爱和都是反复推敲,一定要把最完美的画面呈现给世博会。
考虑到现场安装时间及空间限制,在洛阳就把此壁画拆分成十六块到上海再组合拼装。“异地安装对材料、工艺、尺度要求非常严格。”郭爱和担心的还是发生了,第一次拼装失败了,不得不重新返工再做。
日,洛阳烧制完成,郭爱和用一大型货柜车,分十六段装上去,周边用10厘米泡沫板塞死,每个板子都悬空吊起来。拼装好的壁画将来是要挂到世博会河南馆的,容不得半点误差和破损在郭爱和从洛阳带来的6个最精干的技师日夜不停的精心施工下,4月3日,《国之中、城之源》大型三彩壁画,比预先既定时间提前两天安装完毕。郭爱和长舒了一口气。
《国之中城之源》秉持郭爱和一贯“传统+现代”、“工艺+艺术”的设计理念,整幅壁画紧扣世博会中国河南馆“中国之中,城市之源,文明之根,中原崛起”的主题。壁画中心以司母戊大鼎为原形,鼎中心赋予“豫”(篆字),围绕豫周边按照经纬度排列河南18个地市。中国26个朝代历史上在河南建都,26个朝代用甲骨文和古代城市剪影表现在中心图案“鼎”的四周光环内,凸现河南“国之中”的创意主题。
壁画中布局了象征“城之源”的仰韶文化、二里头都城遗址、殷商、汉魏古城;在整幅气势磅礴的黄河图腾中,流淌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滥觞“河图”、“洛书”两幅神秘图案。
整个画面就以黄河的波浪为基本构成,将河南独有的文明标志符号(彩陶纹饰、青铜纹饰、汉代瓦当、少林武术、龙门石窟、炎黄雕像、牡丹花纹等)在黄河的波纹中展现,以隐喻河南为“文明之根”。
壁画将黄河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颜色,特别加入蓝色系,展现生态黄河,在画面中心又以郑东新区的会展中心,艺术中心,开封的龙庭,洛阳博物馆和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等现代中原城市群的标志性建筑,昭示着新世纪的中
原大地正在走向艳丽的新生活时代。
整个作品以洛阳三彩作为画面主体背景色调,采用流光四溢的艳丽釉色,将河南的历史和未来通过立线、白描、写意、油画等各种画种集中体现出来,也是“城市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一世博会主题最好体现。
郭爱和突破已往壁画制作仅采用单一工艺制作的传统,把钧瓷、汝瓷、三彩、独山玉、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等河南传统知名工艺巧妙整合在“国之中、城之源”壁画设计之中,开创了大型壁画多工艺组合的先河!
《国之中城之源》三彩壁画是至今郭爱和最典型的“洛阳三彩”代表作,在郭爱和的创作的《华文》、《中国人》、《黄河》、《河洛遗珠》、《洛神》、《五彩鸟巢》等洛阳三彩作品中,无不糅合、熔炼历史传统和现代创造、工艺和美术于一炉,赋予其神奇又神秘的组合艺术张力。
上海世博会河南馆大型三彩壁画《国之中 城之源》,让郭爱和一下子名闻天下:
日-7月25日,郭爱和的首次个人陶艺展——“郭爱和三彩釉画上海专题展”受邀在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举办;
日,郭爱和受邀担任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评委;
日-7月10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等单位主办的“;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三彩艺釉画作品上海专题展”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
2011年8月,郭爱和以“洛阳三彩”工艺美术类别入选,获得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2011年9月,郭爱和入选由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江西日报联合主办的“中国2011十大杰出陶瓷人物”,并名列榜首;
2011年10月,郭爱和获得由国家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建陶协会颁发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于今,郭爱和最大的心愿是在洛阳建设一座相当规模的“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以其首倡的“洛阳三彩”学说为基础,以其20余年创作的“洛阳三彩”作品及不同时空仿烧的“洛阳三彩”藏品为主体,还原和公示“洛阳三
彩”历史原貌与当下创新,是一家独具特色的三彩艺术专题博物馆。
在郭爱和的设想里,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会将是一座可亲可游的博物馆:
一是三彩常设展区:以洛阳三彩发展为主题,按照历史顺序将汉三彩、唐三彩、宋三彩、清三彩、当代三彩等历代三彩精品按时代顺序陈设,模拟重现三彩工艺过程展示,会让观者在轻松中认知洛阳和三彩。
二是三彩特展区:经常组织举办源自世界各地陶瓷家个人陶艺展或主题陶艺展。
三是陶艺工作区:设置完整的陶艺教学设备——陶艺体验DIY,让参观者可直接亲触三彩工艺和文化;定期举办国内外陶艺工作营、研讨会、陶艺研修班等陶艺活动,促进洛阳三彩更好发展。
四是资料中心:配置洛阳历史、文化、戏剧、美术与三彩各类图书、音像资料。
五是学术报告厅及陶艺舞台:定期举办陶艺和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演讲、座谈、表演和展览;推出融合洛阳三彩主题的戏剧表演或示范,让夸张、趣味的生动形象演出,加深公众对洛阳三彩的认知。
六是洛阳三彩陶艺餐厅:让洛阳三彩艺术全面走入生活,是洛阳三彩新的创作延伸,餐厅里三彩无处不在,汇合洛阳三彩、洛阳餐饮文化、洛阳舞台艺术,改变吃的境界,吃得优雅,吃得体面,吃得有品位、有见识、有内涵、有想法。
七是洛阳三彩陶艺客栈:为世界各地的陶艺家、美院师生、陶艺爱好者到博物馆实习、研修、创作、交流、访问长住提供一个聚会落脚的地方。客栈每以个房间都蕴含着一个洛阳之最的故事,在睡梦中也可沉醉在洛阳历史文
八是三彩陶品店:荟萃展销洛阳三彩工艺品及世界陶瓷大师三彩艺术精品,使公众时刻分享洛阳三彩艺术之美。
郭爱和宏大的“洛阳三彩”梦想,似乎并不虚空,也并不遥远。五年?十年?也许若干年后,这个中国陶瓷美术史的颠覆者,真就建构起来一个艺术门类的新画种,建构起来一个事关陶瓷艺术的新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原陶瓷复兴的领军者
郭爱和和洛阳三彩,引领世人走出五颜六色的“地下”唐三彩,享受大唐帝国豪奢贵族也难以企及的绝色至美的艳丽陶瓷色彩世界,为这个繁华而单调世界供奉了实一邨无以伦比的视觉盛宴。
但是,郭爱和不是那种沉醉纯粹艺术世界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与世隔绝的自我型“艺术家”。一方面,他引领中原陶瓷艺术直入“高雅”的庙堂宫殿,酣畅淋漓地装饰那点虚饰的幻化之美,饱受这个荒诞畸形时代的精致性
艺术和先锋陶艺的满堂喝彩。另一面相,他又承继、吮吸汉唐、宋明巅峰时代陶瓷日常家用的天然禀赋,融落平常百姓家——郭爱和称之为“陶瓷艺术的生活化、平民化、大众化”。此言实然!
2004年是郭爱和陶瓷艺术创造的一个分水岭:之前,他崇尚批量、规模化地制造订单“产品”,敬仰做大做强“产业”,以至于他不屑一顾陶艺精英们施舍的那张“奖状”,他只尊奉“市场”,尽管艰辛维持;之后,郭爱和
带着他的洛阳三彩“作品”,穿梭于大小赛场,以投合高高在上的陶瓷美学老学究们的钦点,顿时声誉鹊起,滚滚名利浩荡并归。
眼下,我最担心的是,从大学时代就一向以“做工艺美术”的匠人气息而“抬不起头”的郭爱和能否经受着“纯艺术”或“艺术家”名分的诱惑,昂奋不折地投入“艺术家”的怀抱而一去不复返?他会不会被时下被炒作、被
过度放大的“艺术市场”所迷惑,误以为只有走“唯美”的、“唯艺术”的路线才是“洛阳三彩”可观的未来?
中国陶瓷史巅峰的“唐宋时代”,明清以降似乎至今也未能回归到发源、发祥的中原故土。郭爱和艳丽的洛阳三彩向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扑面而来,不少识者顿觉眼前一亮:中原陶瓷时代有救了!郭爱和会是中原陶瓷艺术重
上时代巅峰的拯救者吗?
在这个拖着长长的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辫子的华夏文明体,换而言之,在这个具有繁盛传统文化资源的厚重国度里,“忘却历史”,无视“草根大众”,郭爱和和他的洛阳三彩无疑不可能会走太远、走太高。
难能可贵的是,郭爱和是少有明晰辨个中玄机的清醒者!
在《中国洛阳三彩》里,郭爱和清晰地辩说,在当代的中国发展文化产业,传统的工艺美术是一个主要的支撑,而作为与庞大产业“亲密”对接的陶瓷艺术类“工艺美术”类别,无疑是中国文化产业鼎盛最强大的生力军。
抓引着历史传统,抓引着工艺创新,抓引着唯美艺术,抓引着“人民大众,郭爱和和他的洛阳三彩就抓引着了中原陶瓷复兴的命脉。
郭爱和出生于河洛大地,饱受以唐三彩、钧瓷、汝瓷、官瓷等传统工艺美术的浸润,是郭爱和的幸运;中原陶瓷或中国陶瓷出现了一个郭爱和,也许更是中原陶瓷或中国陶瓷的幸运——他可能会引领中原陶瓷沿着历史和文化
、工艺和美术交叉叠加的轨道,迈上这个内外交困的时代的陶瓷美学、文化的巅峰!
&&&&&&&&&&&&&&&&&&&&&&&&&&&&&&&&&&&&&&&&&&&&&&&&&&&&&&&&&&&&&&&&&&&&&&&&&&&&
(作者为河南大学中国陶瓷文化研究院院长、社会学博士、文化地理学博士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彩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