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丝绸之路路线国外国家可以把我国的优秀产品带到国外

我国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 延伸国外是发展方向 - 游快报 - 大陇网
当前位置: >>
> 旅游频道 >>
我国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 延伸国外是发展方向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同样要&走出来&,只是驼铃换作了飞机起降的轰鸣,现代化铁路的延伸,旅游者自驾游的络绎不绝,明年&长安号&将延伸到塞外江南伊宁、丝路明珠赛里木湖、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和伊犁薰衣草基地。向国外延伸,将是丝绸之路旅游专列发展的方向。  “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是我国对外宣传推广的核心产品。”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近日表示,国家旅游局将继续落实好《丝绸之路旅游业整体规划(年)》,以“打造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的典范”为目标,协商和加强与各国、各地区的合作。  据悉,古老伟大的丝绸之路,2000年前是东西方客商,骑着骆驼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同样要“走出来”,只是驼铃换作了飞机起降的轰鸣,现代化铁路的延伸,旅游者自驾游的络绎不绝。  今年6月是南航开通乌鲁木齐至第比利斯航线3周年。通过航线网络优势,国内50多个城市实现经乌鲁木齐与格鲁吉亚双向中转,空中“丝绸之路”送运旅客46000余人次。我国的移动通信和电子设备,格鲁吉亚的红酒和巧克力,重新诠释着“丝绸之路”在外高加索的再生。  12世纪的阿塞拜疆诗人,曾经创作过有关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人们可以品尝中国美食,使用中国医药[1.24% 资金研报]。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颗明珠,阿塞拜疆通过开拓航空旅游市场,再现东西方“十字路口”景象。2013年阿塞拜疆航空公司开通北京航线,这是其开通的第一条长航线。巴库每天有7个航班飞往丝绸之路西端的千年古都伊斯坦布尔,这更使得阿塞拜疆航空公司成为我国游客前往土耳其旅行的新选择。 & “重点区域涵盖欧亚非53个国家,联动30亿人口,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这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课题,需要用新的合作模式,共同探讨,共谋发展,共树品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框架下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带。”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未来将重点加强政府高层合作,与沿线国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 &西安-柳园-乌鲁木齐-北屯-吐鲁番,串起莫高窟、月牙泉、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等丝绸之路胜地。6月首发的“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客源充足。明年“长安号”将延伸到塞外江南伊宁、丝路明珠赛里木湖、边境口岸霍尔果斯和伊犁薰衣草基地。向国外延伸,将是丝绸之路旅游专列发展的方向。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省份,陕西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清亮说,2014年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局之年,全国各个省份都在积极响应。但目前不对称的是各地局限于碎片化开发,没有连点成线,没有形成体系规模。旅游业目前也存在这种现象,日常化的产品体系不够完善。要借丝路申遗成功这一东风,推动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整体推进。
李世民栽了棵银杏..
巴黎卢浮宫等主要..
金牌婚礼主持人冯..
兰州星巴克首店12..
导航网站:     
本地网站:      
常用网站:    
兰州晨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7 邮发代号:5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01011 陇IPC备号-001
电话:(客服/广告)
本报社址:兰州市白银路123号
邮编730030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  | 
数字中国全站搜索:
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印刷术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宗教交流或政府之间的外交活动,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进而传向世界各地。所以,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播过去的。因此,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  一、我国印刷术向东方邻国的传播  我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不久,就逐渐传播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方邻国。这些国家不仅与中国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而且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汉族文化对这些国家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他们不仅使用汉字,尊崇儒家思想,就连社会习俗、典章制度和文学艺术等,也都无不从汉文化中吸收其营养。而对印刷术向这些国家的传播中,佛教文化则起着最重要的影响。他们经常、大批地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佛教徒,从中国索取或购买佛经和经、史、子、集各类书籍。而这些国家自己刻印的版本也逐渐问世。日本、朝鲜等东方邻国,不仅学习和吸收中国的印刷技术,而且在版式、字体及装订方式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  1、向朝鲜的传播   我国同朝鲜交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特别是在文化方面,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印刷文化领域里,更有着长期、连续的交往。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的造纸技术就传到朝鲜。公元4世纪,中国的佛教僧侣就到朝鲜传播佛教。七世纪时,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那时正值中国的唐朝。朝鲜就开始派遣僧人和留学生到中国,这些人回国时,都带走了大批的中国书籍和佛教印刷品。他们不仅学习了中国文化,也了解了中国的造纸、制墨和印刷技术。与此同时,中国的僧侣、学者、画家及各种工匠来到朝鲜,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及各种工艺技术。  由于缺乏记载,人们还难以断定朝鲜出现印刷术的年代。从现存记载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十一世纪。1966年在南朝鲜东南庆州佛国寺的一座古塔中发现的、刻印于七八世纪之交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经专家们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唐朝武后时期的印品。  宋代初年,中国印成了第一部佛经总集《开宝藏》。此后不久,中国就赠送给朝鲜至少一部《开宝藏》。于公元年之间,朝鲜以《开宝藏》为蓝本,刻印了朝鲜第一部佛经总集《高丽藏》,后来又刻印了《续藏》。  1232年,蒙古入侵朝鲜,焚毁了高丽“大宝”。其时蒙古兵力强大,高宗束手无策。于是又效法显宗,重新刻印《大藏经》。在朝鲜半岛的伽山海印寺中,还完整地保存着《大藏经》印版。  佛教以外书籍的印刷,在朝鲜要晚一些。朝鲜在发展雕版印刷方面,不仅学习中国的技艺,也有中国工匠到朝鲜直接参与刻印工作。特别是元代,中国曾派去一批刻版工匠,到朝鲜补刻佛经印版,当然也传授了技艺。既然从事补修印版工作也要中国工匠参与,那么,早期的《大藏经》刻印工作工程更大,肯定也会有中国工匠的参与。   12世纪初,朝鲜政府在国子监设立了印刷所,大量刻印儒家经典及理学、医学、史学等书籍。刻印这些书籍所用的蓝本大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书籍。  朝鲜不但采用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而且还采用了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并且有所创新。他们先后应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还有后来创制的瓢活字印书。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铜活字。在铜活字上,朝鲜比中国还要早一些。公元1436年,朝鲜铸成世界上最早的一副铅活字,并排印过《通鉴纲目》一书。  公元年,朝鲜制造成铁活字两副,这在印刷史上是特有的。从十五世纪初至十九世纪中叶,朝鲜铸造了约三十副金属活字,一般用干支记年来命名,也用活字所用字体名称来命名。在朝鲜的金属活字中,以铜活字为最多,质量也最好。如公元1403年铸造的“癸未”铜活字,从印刷品中看,其质量已很成熟了。而公元1434年铸造的卫夫人体铜活字,其印刷品更为精美。  2、向日本的传播   中国和日本很早就有交往,中国的文化曾对日本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的造纸、制墨及印刷技术,很早就传到日本。  早在中国的东汉初年,日本就派遣使者来到京城洛阳,后来佛教也从中国传入日本。到了中国唐代初期,中国和日本的交往达到高潮,佛教已在日本广为流传,并出现了学习大唐文化的热潮。公元630年至公元834年,日本曾多次派遣僧人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到中国后积极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艺,并把所学知识带回日本,广为传播。有的僧人和留学生回国时,还带去一批佛经或其他方面的印刷品。中国的印刷术正是在这时期传人日本,而在传播中起媒介作用的是佛教僧侣。在日本现存最早的印刷品《陀罗尼经咒》,约刻印于公元764-770年之间。从封印效果来看,技术还不精熟,显然是早期学习中国印刷术之作。当然,对于这件早期的印刷品是否是日本所印,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原因是在这之后近二百年,日本再没有关于雕版印刷的记载。  宋太宗太平兴国十二年(983年),宋太宗将刻印不久的佛教经典《开宝藏》一部赐给日本僧人大周然,由他带回日本。无疑,这对日本以雕版印刷事业为主的印刷业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  到了中国的元代,佛经以外的书籍较多地传到日本,其中有中国人的诗文集、儒家经典及医药著作等。这些书籍引起了日本读者的兴趣,需要量很大,促进了这些书籍在日本的刻印出版。  中国的刻印工匠到日本从事刻印工作和传授技艺,是促进日本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国的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前后约有五十多人到日本从事刻印工作。质量较好和刻书较多者首推天台的陈孟荣和俞良甫。其中:陈孟荣刻书质量甚佳,除自己单独刻印外,有时也同别人合刻,并在刊记中刻有“孟荣妙刀”、“孟荣刊施”等字样;俞良甫系福建兴化路甫田县人,在日本刻书长达三十年之久,刻印《唐柳先生文集》、《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等多种,一般刊记中刻有“中华大唐俞良甫学士谨置”、“大明国俞良甫刊行”等字样。  日本古代的活字版技术,一般认为是从朝鲜传入的。公元1597年,日本用木活字排印了《劝学文》一书,在书后有“此法出朝鲜”之语。公元1637年至公元1648年,历时十二年,用木活字排印了《大藏经》六千三百二十三卷。此外,还用木活字排印过《史记》、《后汉书》、《贞观政要》、《太平御览》,以及中国的医书、小说、诗文集等一批书籍。  除木活字外,日本还使用过铜活字。最早的一副铜活字是公元1616年从朝鲜所得。  中国明代兴起的彩色套印技术,也很快传到日本。大约于18世纪初,日本人采用中国的这一?际酰∷⒌牟噬敖趸妗笔伺缇暗榷急硐至伺ê竦娜毡久褡逄厣艿缴缁嵘系幕队?BR&  日本古代书籍的装订,也延用中国的形式,既有早期的卷轴装,也有中期的经折装和蝴蝶装,而后期则多用线装。日本人在书籍的装订方面,十分讲究牢固耐用,封皮多用厚纸。  总之,日本古代的造纸、制墨和印刷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人,中国在印刷术方面每一项改进,也都很快传到日本,这也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  3、传入东南亚各国   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之后,陆续向其它周边邻国传播,在东南亚各国,较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是菲律宾、越南,之后才传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其它南亚国家。  在越南的传播  中国和越南不仅地理接壤,而且在很长的历史过程中也使用汉字,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除了很早就传到东方邻国朝鲜和日本外,也向南方的邻国越南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向越南的传播,比朝鲜和日本都要晚些。公元11世纪(中国的宋代),越南人用自己的特产品开始交换中国的书籍,宋朝政府也曾向越南赠送过三部《佛藏》和一部《道藏》越南的一些寺院及民间,曾依照《大藏经》刻印过零星的单篇佛经,而且连续不断地进行着佛经的刻版印刷。  越南政府印刷儒家书籍,约开始于公元13世纪。除了依照中国的版本翻刻书籍外,也开始刻印越南人自己的著作。为了学习中国的刻、印技术,有的越南人专程到中国来。公元1443年和1459年,越南长津县红蓼人一梁姓人士,先后两次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刻版技术,回国后在乡人中传授这一技术,从而促进了越南民间印刷业的发展。  越南采用活字印刷较晚,现知最早出现的活字印刷是公元1712年采用木活字印刷的《传奇漫 录》。后来也曾向中国购买过一副木活字,印刷了《钦定大南会典事例 》及《嗣德御制文集诗集》等书。   公元十七世纪,中国的彩色套印术传入越南,在越南的湖村、河内等地建起了专门刻印年画的作坊。其所印年画的题材、内容,以及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来自中国。足见越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早期的越南印刷品几乎都用汉字,后来出现了用汉字印正文,用喃字(越南根据汉字创造的越南字)印注音的方法,也有汉字、喃字混合使用。公元19世纪中期,越南开始使用拉丁文文字。  在菲律宾的传播   早在公元10世纪,菲律宾就和中国有贸易来往。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菲律宾商船就来到广州。明代以来,菲律宾几次派使者来华,两国的交往更多。与此同时,东南沿海一带的大批华人纷纷来到菲律宾经商或定居,同时带去了大批中国书籍。随后,中国的一些刻版、印刷工匠,也到菲律宾从事印刷工作。现存最早的菲律宾印刷品,是刻印于公元 1593年的《无极天主正教义真传实录》的中文译本。此书不但出自中国刻工之手,而且在版面形式上也继承了中国书籍的风格。  在1640年以前,在菲律宾的中国刻工可考者有八人。其中最着名的是马尼拉天主教多名尼各派教会的中国教徒约翰?维拉。  中国印刷术向东南诸国传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多由中国刻工亲自参加刻印,二是印书内容多为天主教方面的书籍。他们既采用中国的传统印刷方式,也吸收了一些西方的印刷技术,并对后来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向其它亚洲国家的传播  据明代史书记载,南方诸国诸如泰国、柬埔寨、爪哇等,在明初都曾得到明朝政府所赠送的“历书大统历”和“大明宝钞”(明代通行的纸币)。  中国的印刷术约于公元13世纪后期传到伊朗(波斯),公元1294年,波斯的统治者开始用中国的方法印刷发行纸币。公元14世纪的一位波斯历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为中国印刷术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我国印刷术向西方的传播  在印刷术之前,中国的造纸术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入西方,其造纸工艺方法类似于中国,这为印刷术在西文各种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东、南各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西亚而影响了非洲、欧 洲,进而传到美洲、大洋洲。  关于中国印刷术向西方的传播,不少史学家都认为是沿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西传,最后到达欧洲。首先是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最后传到欧洲。  中国印刷术很早就经新疆传到中亚一带。1902年到1907年间,新疆吐鲁番古遗址中曾发现大量 古代印刷品的残叶和碎片,这些印刷品是由六种文字印成的,分别为回纥文、汉文、梵文、 西夏文、藏文、蒙文,而以前三种文字的印刷物最多,汉文的印刷物一般字体粗黑,印刷精美,便于阅读,且大都折叠成册,也有少数印刷品呈卷轴装式,这说明它是时代较早的印刷物。这些印刷品,绝大多数用汉文标记页码,并在页边标记汉文书名 。这足以证明这些都是中国产品。  维吾尔(即回纥人)人不但用雕版印书,而且用活字印书。1907年在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回纥文木活字可以证明。由于回纥人在当时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地位,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埃及在十世纪或稍迟的时候出现了雕版印刷品,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  中国的元代,中国和欧洲的交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蒙古的远征,将中国的文化带到西方,一是西方的传教土也多次来到中国,回国时也带去了中国的印刷技术。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旅居多年,在他的《游记》中,叙述了中国印刷纸币的情况。他的这些介绍,使欧洲人知道了中国的印刷情况。据说,在这一时期,也有人把中国的印刷品及雕版带到欧洲。  欧洲同中国一样,最先出现的是雕版印刷,尔后出现的是活字印刷。只是欧洲从雕版印刷过 渡到活字印刷用时较短。  欧洲最早的印刷品,是十四世纪末在德国纽伦堡出版的宗教版画。现存最早且有年代可考的 欧洲最早的木刻版宗教画,是现藏英国曼彻斯特市赖兰兹图书馆的“圣克里斯托夫(St.Chri stoph)及耶稣像”。此画印刷于1423年。画面刻着圣克里斯托夫背着手捧十字架的年幼的耶稣渡水图,图的左下角有从中国传去的水车;图下有两行文字,意为:无论何时见圣像, 均可免遭死亡灾。  在欧洲早期的雕版印刷品中,我们还能看到在版式上也受着中国的影响。在图14所示的欧洲早期雕版印刷的《旧约?列王纪》一书中,上图下文的形式,是中国宋代以来书籍版式的常用形式之一。这些受中国技术的影响,从欧洲人的著作中也能找到。罗伯持?柯松(Robert Curzon 年)就曾说过,欧洲雕版印刷书籍几乎在一切方面都和中国的模式完全相像,“我们只能认为,欧洲雕版书的印刷方法也一定是严格按照中国的样品复制的。把这些样品书带到欧洲来的是早期去过中国的人。”  关于中国印刷术传入欧洲的路线,在很多著作中所谈的有三条。一条是欧洲的传教士和旅行家直接把中国的印刷术带到欧洲;另一条是经由中亚、西亚、北非,最后传到欧洲;第三条则是由俄国人传到欧洲其他国家。感谢读者推荐! &&&
目前尚未有任何评论!!丝绸之路让中国商品远销国外_百度知道
丝绸之路让中国商品远销国外
提问者采纳
Silk road to China's products are exported to foreign countries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天天好心情12_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It was on the Silk Road that
China Commodities were sold well abroad.
这是强调句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运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
&&&&来源:&&&&
&&&&&&字号
& &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期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引起了国内外的重大反响。作为向西开放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区域合作提供良好契机。在习近平访问结束后不久的11月25―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罗马尼亚,并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此次会晤中方提出扩大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推进中东欧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等多项加强双边关系的举措。紧接着李克强总理出席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上,再次表达了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愿望和举措。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中方提出的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关系发展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举措,有很多相同点:深化经贸和投资关系;中国支持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强金融方面的合作,为中国的投融资提供便利;在能源建设与生态环保方面深化合作;中国政府在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以及此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承诺,向中东欧国家和中亚国家提供贷款援助,甚至贷款数额也均为100亿美元。如此之多的相同点体现出中国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有很强的战略关联性。
中国领导人对发展中亚和中东欧地区关系的重视,表明了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不是局限在中亚,而是将中国与更遥远的欧洲连接起来,并加深双边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地区战略地位和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中东欧是向西开放的重要目标区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域对象
中亚国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一直扮演贸易通道和中转站的重要角色,欧洲是中国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中东欧地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产品陆路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中东欧不仅是欧洲的东部门户,而且已深入参与至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东欧16国有11个已加入欧盟,其余国家也在积极争取入盟,中国已明确了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是在欧盟框架下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中东欧的经贸关系势必是中欧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口规模也较小,市场容量有限。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主要集中在能源方面,缺乏更有潜力的合作项目。应当看到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不仅需要能源、原材料的输入,还需要广阔的海外产品和投资市场。中东欧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后,大多数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中东欧16国人口数量超过1.3亿,2012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1400美元,消费市场巨大,这一地区的农产品、矿产资源以及高科技产品都是中国感兴趣的。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原则性举措集中在一个“通”字上,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另外特别提出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形成连接欧亚的交通运输网。这可以体现出中央对中亚地区在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中的联通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国向西开放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通道。中东欧地区国家目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外部地区,将来随着中国向西开放程度的加深,这一地区完全可以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连接起来,成为中国发展对欧经贸的重要桥头堡。
当前中亚地区国家也注重同欧洲的关系。例如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连续五年成为欧盟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国,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38亿美元。哈是除欧佩克组织国家之外,仅次于俄罗斯和挪威的对欧能源供应国。中亚地区另一大国乌兹别克斯坦也明确将发展与欧洲国家关系视为本国对外关系重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亚国家在中国向西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也势必考虑到其对欧关系的发展,而中东欧在欧洲―中亚―中国这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经济带中起到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会带动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运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
运用现有的中国与中东欧发展机制,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地缘和经济联通作用,促进双边的经贸往来,同时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发展。
第一,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吸引中东欧国家的注意力,激起它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兴趣,加深双边经贸合作。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虽然正处于积极发展时期,但是应当看到中东欧国家仍然强调自身的欧洲属性,依仗欧盟的力量来发展经济。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中东欧国家希望得到中国巨额的投资以改善国内的经济情况。一旦欧盟经济回暖,中东欧国家势必恢复对欧盟的依赖。正如国内外的学者指出的,当前中东欧向中国开放投资、贸易的窗口,这种开放应被视为“窗口期”,并非双边合作的“战略机遇期”。当然在一定条件下,“窗口期”可以转变为“战略机遇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就可以成为促进这一转变的条件。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历史上就是东西方大国争夺的对象,同时其本身也游走于大国战略之间,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例如匈牙利现任总理欧尔班曾经说过:“我们坐在欧盟的船上,但是需要东方的劲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进一步繁荣,会使得中东欧国家看到来自东方巨大商贸、投资利益,作为靠近中亚的中东欧国家势必会被激发起利用该经济带扩展本国外贸渠道的兴趣,并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开放程度并加深经贸关系。
第二,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战略关联度和依存度。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面临缺乏战略关联度和依存度的问题,即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还无法融入中国主要的对外战略框架中。例如,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既可以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实现战略合作,又可将俄罗斯纳入中国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战略框架中。中东欧地区有16个国家,各国经济、政治、民族、文化情况复杂各异,很难形成一个战略整体,这使得中国对其缺乏级别层次较高的战略合作框架。以经贸为导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以把中东欧国家纳入进来,既充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容和意义,又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构建起了战略合作框架,提高双边合作的战略关联度和依存度。
第三,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向中东欧国家推广中国的软实力与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增加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认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国威胁论”在国际社会上有所散播,中东欧大多数国家国狭民少,从历史上看这些国家对大国具有既依附又惧怕的双重心理。此外,自冷战结束后,这些国家进行了社会制度转型,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的认同度不高。匈牙利驻华大使曾经表示:“价值观的差异是中国与中东欧乃至整个中欧关系中的最大障碍。”中国在大力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时,很多国家往往带着敬畏、怀疑甚至惧怕的心理来考量中国的外交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体现了中国秉承互相尊重、互联互通、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原则,来处理对外关系,这对减少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崛起后的担忧,进一步推广中国软实力外交政策有着积极意义。
第四,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势,吸引中东欧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实现各种资源有效流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打破以划分势力范围以及带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东欧国家之所以加入欧盟,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入盟后可享受到欧盟高度经济一体化水平给本国带来的好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加开放、包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原则将会激发中东欧国家的兴趣,其对政治、安全方面的沟通与建设能有效地实现中东欧国家与中亚地区加深关系,有利于中东欧国家参与合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愿,促进中东欧同中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具有较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和延展空间。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就有利条件而言,首先,近年来,中国与欧洲保持了较好较快的发展。虽然中欧贸易摩擦不断,但双方都能本着互相理解、共同协商的原则解决争端。从另一方面来讲,中欧贸易摩擦的产生也说明了中欧经贸合作关系正在进一步深化。中欧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欧之间发挥桥梁沟通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发展关系的纽带作用。
第二,从基础设施和联接条件来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就已经开始构建联通欧亚的陆路交通线,交通条件便利,能为丝绸之路建设以及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平台。2009年,中国提出了建设三条欧亚铁路的计划:北线从中国东北开始,经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到达荷兰鹿特丹;中线是从中国连云港出发,从新疆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达鹿特丹;南线铁路是从广东深圳出发,经缅甸、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再进入欧洲,到达鹿特丹。事实上,北线和中线的亚欧铁路桥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南线铁路建设也在积极运作中。2011年开通的渝新欧铁路正是利用了中线的亚欧铁路,将重庆的电子产品运往欧洲。亚欧铁路桥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路途,节省了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中东欧地区是这三条铁路的必经之路,其咽喉地位得以凸现。2013年11月,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访问罗马尼亚并参加“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特别提出中国将会为中东欧国家铁路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
第三,中国和中东欧、中亚国家均已建立起合作机制和组织。中国与多数中亚国家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上合组织这一框架下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在与中东欧合作方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已举办三届。2013年9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正式成立,并且建立起中东欧国家协调员机制(协调员主要由中东欧国家驻华大使担任)。此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农业、政党等方面也都建立起了合作论坛或平台。可以说,中国同中东欧以及中亚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相应的合作机制和框架,而且中国与这两个地区的合作都是“一对多”的方式。在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助已构建的合作机制和平台拓展中亚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发展中东欧国家关系实现有机统一。
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关系也存在不利条件。首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倡议和战略政策的制定阶段,对中东欧国家的现实影响力有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要分阶段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先期建设将放在中亚地区,而向中东欧地区延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况且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身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未来发展的程度还需拭目以待。在这种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不太可能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中国做出切实努力加深两者的战略关联性。
第二,中亚地区出于宗教文化上的原因与西亚伊斯兰世界的联系要强于中东欧的联系,中亚国家发展中东欧国家关系还有待开发。正如中东欧国家具有欧洲属性一样,中亚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其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天然向西亚伊斯兰国家靠拢。并且,囿于地缘方面的限制,中亚与中东欧之间缺乏直接联系,两者在对欧、对俄政策方面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此外,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特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问题都是摆在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发展,以及通过该经济带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障碍。
但是丝绸之路以经贸联系为纽带,兼顾政治、安全和文化交流,它沟通欧亚大陆,推动东西方文明交往、融合,这无疑对中东欧国家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这两大对外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以深远的战略眼光看待两者的关联性,以及相互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责编:郑青亭、常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