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军干尸很少焚烧中国人的尸体的原因是什么?

战争,代表着死亡。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直接死于战争或者与战争有关事件的人数约为7000万,苏联占了2660万,中国约占1800万人。时至今日,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才过去了七十几年,而全世界依然有着大大小小的战争在发生着。
7000万人按照死因划分的话,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阵亡的军人;第二类是死于屠杀的平民以及战俘;第三类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二战时的非洲和欧洲战场上,1\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而战争进行中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去清理这些尸体的,这是非常危险的,极容易引发瘟疫,只有在战争过后各国才会派专门的不对去进行处理,战场上最直接的处理尸体方法大抵有这三种:
第一种:就地填埋。这是最常见的处理战场尸体方式,往往挖大天坑的都是俘虏,如果没有战俘的话,就由后勤人员收缴物资后填埋。但是到了中国战场上,毫无人性的日军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进行了“活埋”,这是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展开剩余65%
第二种:直接火化。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挖坑填埋的,在城市战役中的尸体就基本上都采用火化的方式,一来可以避免尸体腐烂带来的瘟疫。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火葬,而当时的火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耻辱和刑法,战后用火焚烧的也大多是敌人的尸体,以示对敌人的一种侮辱。
第三种:无人问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双方出动兵力十分庞大,而野外作战并不能满足就地填埋以及火化的条件,这些暴露荒野的尸体基本上都是等着被飞禽走兽吞食干净了。而像诺曼底登陆这样的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中,很多士兵之间的距离往往不到20厘米,阵亡后就会直接沉没于大海了。二战时的日军对于自己士兵的尸体会进行抢夺,然后统一火化,再将骨灰运回国内;战斗紧急的情况下就割下头颅带回去;到了二战后期,日军运力就更弱了,甚至只能选择带一根手指回去。美军在二战后的多场战争中,都选择了一种方法——裹尸袋。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拉响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美军以146人阵亡467人受伤的代价轻易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阵亡的146人当中有35人死于友军火力误伤,28人丧命于一枚击中美军食堂的飞毛腿导弹,真正与伊拉克军队面对面战斗死亡的仅83人。战前,萨达姆宣称要让海湾变成越南,让美国人在这里血流成河。美国也为自己的军队的伤亡做了准备:
美国在海湾战区的战地医院准备了18530张床位,预备了220架医疗直升机,1000余辆地面救护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预测美军的伤亡将达1.5 万人,美国国防部后勤局也得出了同样的数字,战场指挥官施瓦茨科普夫将军随后提出了一个较乐观的估计:阵亡5000人。于是1.5万个裹尸袋悄悄的准备好了,为了不影响军队士气,这件事在战争结束前都还是机密。但是预想的伤亡人数并没有出现,那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是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结局,才是人们需要反复观察研究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小龙虾,二战时日本处理中国人尸体的生物!你还要吃吗?【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6,636贴子:
小龙虾,二战时日本处理中国人尸体的生物!你还要吃吗?收藏
小龙虾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输入中国用来处理尸体的!!!中国过去并不出产小龙虾,小龙虾的来历要追溯到二战时期,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但是考虑到用焚尸炉彻底焚烧的能源消耗太大,而如果采取初级火化,再分解成小块排放的话,会造成周围水体的严重富营养化,因此日本人想到了当时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
吃吧,吃吧,吃死你们,反正我是不吃这个东西的
小龙虾是"克氏螯虾"的诨号,也叫"蝲蛄虾"或者"螯虾",英语里被写作"crawdad",正式的学名为"Procambius clarkii",属甲壳纲河虾类,形状似龙虾而小,所以又称小龙虾,第一对步足极发达,类似于蟹的螯;外壳色泽鲜艳美丽,呈血红色;常栖息于山溪及其附近的河川之中。由于它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因而被人戏称为"螃蟹助理"。
改良后的克氏螯虾表现出比起前辈更出色的适应高腐败水体的能力,更强的繁殖能力,尤其是适应矿物性毒化水体的能力更是出色,日方解密档案表明:高营养化,低氧水体中的肺吸虫病和黑鳃病,克氏螯虾几乎终身携带,但是死亡率接近于正常值。
克氏螯虾靠着疯狂摄食中国人未火化完全的尸体在中国大陆生存了下来,随着日军的投降,撤退。日本军方带来的克氏螯虾却并未淡出中国大陆,相反的,克氏螯虾靠着腐败的动物尸体,被农户过量使用DDT毒杀的浮游生物,各种动物的排泄物,和人类丢弃的生活垃圾,渐渐地发展壮大,最终在今天遍布全国,每一个能见度为零的小河沟,每一个化工厂和化粪池的排污口,都可以看到克氏螯虾慢腾腾的身影,并最终成为国人的美餐----小龙虾。
野生小龙虾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植物秸秆、水草、螺蛳、小杂鱼和死掉的鱼类或同类的尸体,由于螯虾有吃腐尸的习惯,它们的身体中携带了大量的细菌和有毒物质。悲哀啊,明明是别人的垃圾,我们却把它当作大快朵颐的美味。
长姿势了。。没吃过。。。。
小龙虾又不会活那么久
于是果断的继续吃了
反正我是没怎么吃过的,,,
你要不要这样
五一才在簋街吃过。
小龙虾不是日本带进来的,而且细菌集中在头部,不吃头就可以了,但是还是有细菌的,反正我是不吃那玩意的,小时候附近的水沟里很多。
登录百度帐号二战时日军为啥运中国人男人给日本女人配种
document.write("")
发帖人:亦非
大约在1998年,我们单位外聘了一位70多岁的老技师。老人尽管70多岁了,但是身体很硬朗,十几米高的滑导线架杆,他爬上爬下,很是稳当。
老人不是很善言谈,但时间长了,也就慢慢聊得多了。特别是我,虽然年轻,却很喜欢和老年人聊天,喜欢从中体味他们的人生经验,老人也就似乎更愿和我多聊些。
一次,我偶然发现,老人对日语很是精通。问他是什么时候学的,他说是日军占领时期在学校里学的。问是什么学校,老人说是日本人开办的专门学校。
占领中国城镇的日军
后来我就开玩笑说老人当年也是日本人教化下的皇民了。老人既没有宽容地笑笑,也没有激烈地反驳。他就那样毫无表情地沉默了许久。然后,他突然说了句:其实我们当年是准备被送到日本的。
城墙下的日军
我继续开玩笑:那好呀,算出国了吧?
老人犹豫了一会,又平静地说道:日本人要把我们送到日本去下种。
我一时半会竟然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
老人继续说:日本男人都到外国打仗去了,国内都剩下女人了。他们就在咱们中国选一些身体好、又长得好的年轻男人,教日本话,然后一批批送到日本去给日本女人下种。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二战中松山战役: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图)-中新网
二战中松山战役: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图)
日 10:41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日,松山战役旧址,远征军群雕对着松山战役重要战场子高地。
中国远征军滇西缅北战役示意图 制图 司婉靖
  第十四站?云南?缅甸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余行王浩野摄影杨涛云南龙陵、缅甸密支那特别报道
  日傍晚7点30分,云南龙陵县城,华灯初上,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滇缅公路穿县城而过。县城正中心,当地抗日纪念文化广场上,播放着充满傈僳族特色的歌曲,当地居民跳着传统民族舞蹈打歌。广场一角的一座日军残存地堡,以及上面密布的弹孔,提醒着世人,这里曾是血与火的战场。
  “70年过去了,一到晚上,你仔细听,这里仿佛还听得到枪声和战马的嘶叫。”在缅甸密支那,当地华侨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1944年,滇西缅北战役中的密支那战役打响,中国远征军展开了3个多月的对日作战。最终,战争胜利,但近万中国军人长眠在这里。
留缅远征军老兵李光钿。
  松山战役
  激战95天后,日军被全歼
  松山,位于云南龙陵县东北部腊勐乡,雄踞怒江西岸,因其特殊的地形地势,成为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日军守备队在松山多地精心选取40多处互为犄角的据点,构筑了被称为“东方的马奇诺防线”防御工事,驻守着日军56师团113联队3500多人。
  日,松山战役打响。中国远征军71军新28师将松山团团包围后,接连发动4次进攻,激战近一月,远征军始终无法突破防线,且死伤巨大。
  随后,远征军第8军接替71军攻打松山。虽然远征军依靠飞机和炮火,对日军的松山防御工事进行轮番轰炸,但摧毁程度非常有限,战事异常惨烈。远征军付出巨大牺牲后,终于攻下黄土坡等日军阵地。前几次进攻,5个步兵团,打得仅剩1个团。
  “日军在松山主峰的主堡,使用钢板等多种材料,采取多层建筑立面设置。”当地志愿者介绍,为验证坚固性,日军用飞机投弹检验防御性能。
  8月3日开始,远征军开始坑道作业,直通日军子高地阵地敌堡下方,并装填3吨TNT炸药。20日,日军该阵地大半被摧毁,被远征军攻占。
  9月7日,远征军攻破每个据点,全歼最后负隅顽抗的日军,日军全员“玉碎”。至此,滇缅公路咽喉要地松山被中国军队收复。
  由于中国远征军攻克松山,打开了大反攻的通道,将日军彻底赶出滇西的日子不远了。
日,云南龙陵县城,当年日军修筑的碉堡,碉堡后是跳广场舞的市民。
  探寻战场
  战壕暗堡在,弹壳残片有
  日,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再次来到松山。遗址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发掘工作。
  时间,渐渐抚平战争的伤痛。松山战役后被炸成一片废墟、寸草不生的山坡,70多年后林木葱葱。几十米的参天大树,挺拔在随处可见的战壕、暗堡旁。
  当地村民杨金满,在松山战壕遗址未得到保护开发前,是这里的护林员。他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前,整个战壕里打烂的机枪、废弃的钢盔随处可见。不懂事的小孩看到头盔,一脚踢去,头盔咕噜噜滚下山。改革开放初期,将遗迹内的弹壳、机枪、头盔捡出去卖废铁,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大收入来源。
  “捡了10多年,现在留下来的遗物已经少了。”杨金满一边说,一边跳进子高地战壕,“像我这种本地人,还是很容易发现这里的战场遗物。”
  走出不到10步,他一弯腰,在一个战壕坑道内,发现了3块炮弹碎片、一个美式机枪残留部件,以及一条机枪送弹链条。
  随着远征军抗战历史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杨金满也越来越忙。带着游客到处转转,给他们讲故事,成为他每日工作的重点。
  杨金满说:“其实,介绍松山、挣不挣钱不重要,我几十年来都在这里生活。当年老辈人拼死抗战保住了家,现在我们后辈人更要爱松山,我要守护松山一辈子……”
日,云南龙陵,2005年当地出土的美制M3型山炮,这是当年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重型武器。
  老兵亲历
  攻打阴登山,尸体做人梯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寻访到了多位参加过松山抗战的老兵。云南籍老兵李光钿,就是其中一人。他曾是中国远征军71军28师83团2营82炮排士兵,他回顾了松山战役中,仰攻阴登山的艰辛。
  1944年初,第二次远征开始。同年5月,李光钿所在部队强渡怒江,对松山的阴登山日军阵地展开进攻。
  此时,距第一次远征失败,日军占领松山已有两年。松山是滇西日军的重要军事据点,日军修筑了前所未有的坚固工事。作为松山主峰的重要屏障,阴登山的陡坡内更是暗堡密筑。
  李光钿说:“要打下松山,必须先打下阴登山。我们83团和82团,就是主攻部队。”史料记载,日,远征军82团率先进入阴登山阵地。远征军靠近据点100米范围内时,暗堡中的日军突然开火。冲击山顶的82团3营,仅一个排的人生还。
  在东岸山炮营的支援下,82团另两次山顶冲锋仍遭失败。6月6日,82团调2具美式巴祖卡火箭筒、3具M2火焰喷射器。步兵越过铁丝网,冲上山顶,与日军肉搏。由于日军猛烈还击,突击步兵死伤惨重,阴登山阵地依旧在日军的控制下。
  随后,李光钿所在的83团接到进攻阴登山主峰的命令。李光钿回忆说:“拿下阴登山,上级下了死命令,必须一个钟头把山头拿下,否则连长以上统统砍头。”
  阴登山一线战场的惨烈程度,在李光钿的讲述下,让人不寒而栗。他说,军令已下,士兵呼喊着口号,铺天盖地地往日军阵地上冲。
  “日军的阵地在上面,我们是从下面往上冲,他们的机枪哒哒哒地响个不停。我们上去一个,滚下来一个,上去一个,又滚下来一个。(日军阵地)是个一人多高的坎子,硬是拿人的尸体填平。填平了,踏着尸体冲,才把它拿下来。拿下来一数,100多个人的连队,最后只剩8个人。”
  战后的阴登山,成了尸山血海,仅2营就死了400多人。李光钿说,他属于炮兵排,算是侥幸逃过一死。
日,松山战役旧址,当年日军的单兵掩体,上面覆盖了树木和钢板,易守难攻。
  战场情景
  泥土被翻遍,山坡无林木
  亲历了远征军反攻作战的老兵林峰说,他从军最为震撼的,还是松山战役。为夺取这个要塞,第11集团军在这里伤亡惨重。
  林峰说:“我方炮兵虽用重炮向松山不断轰击,还有盟军飞机助战,但敌方炮火也极其猛烈疯狂。我军官兵在奋不顾身作战中伤亡惨重,血染山河。”
  作为后方指挥部的电报员,林峰没有直接进入松山战壕中冲锋。他说,松山战役不能不说是一场惨胜,前线冲锋的战士,没有多少能活着走出来。
  战后,林峰随指挥官到战场查看,眼前满目疮痍。“松山所有的土地,都被炮火翻了一遍,地上全是红土。原本林木茂密的松山山坡,在炮火中寸草不生。”林峰说,“战场上,到处都是战壕、堡垒和尸体。我不敢走远,生怕踩到地雷。”
  此战中,中国远征军首次俘虏了不少日本兵。在司令部,林峰几次遇到日军俘虏。“他们说话我听不懂,我很仇恨他们,但因为有政策,所以没人和他们发生冲突。”林峰说,这些日军俘虏受到了较好的对待。
  “欢迎你们,只是龙陵一带已经没有川籍老兵了。”日,坐在轮椅上的关爱老兵志愿者储仕安遗憾地说,龙陵最后一名川籍远征军老兵,已在2013年离世。
  “老兵正在迅速离我们而去。”储仕安说,2013年龙陵县境内还有23名抗战老兵,这几年陆续又发现了几名,但是随着一些老兵相继离世,目前龙陵只剩下18名健在的抗战老兵。
日,松山战役旧址,当年战斗留下的子弹带。
  寻找忠骨
  缅甸密支那,英魂伴荒草
  日,清明节。缅甸北部边陲重镇密支那。在当地华人的带领下,几名志愿者与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来到一所小学旁,为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抗战军人,代表国人献上一束鲜花。
  密支那,10万远征军曾浴血奋战的战场。抗战胜利不久后,这里曾为牺牲的远征军将士修建过3处大型阵亡将士墓地。
  半个多世纪风雨飘摇,由于无人看管、人为破坏等原因,远征军密支那墓地几乎被草丛和密林占据。当地华侨说,当年的远征军英魂,就散落在这片凄凉的荒草密林中。
  在密支那南郊一处基督教堂旁,是远征军50师墓地。当地远征军后人、关爱老兵志愿者邓慕标先生,指着一旁的水沟说:“2011年的时候,国内有志愿者嘱托我们要举行一个忠魂回家的仪式。为让先烈们回家,我们在这里进行了发掘。”
  当时在这里发现了19具远征军遗骸,森森白骨,一碰就碎。不少遗骸还握着刀、戴着钢盔。他们死后,头统一朝向祖国所在的东北方摆放。
  让人万分遗憾的是,密支那3个远征军主要墓地,如今全部没有墓碑,没有坟头,只有荒草和房舍。
日,云南昆明,原中国远征军战车营战士王权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采访。
  喋血战事
  只要上战场,很快打没了
  密支那会战,是中日战争的滇西缅北战役一系列大型战役之一,地点在中国云南与缅甸北部交界,起始时间为1943年10月下旬。战役目的是争夺密支那、掩护修筑雷多公路(又名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
  攻击方为孙立人的新38师、廖耀湘的新22师以及美国的麦瑞尔突击队,总兵力3万多人。日军主力为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1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1个步兵小队、机枪中队的1个小队、大队炮1个分队,第2大队的1个步兵中队,联队炮中队的半部(野炮1门、速射炮2门),通信队主力,机场守备队及宪兵队,共1200多人。日军后续增援部队有第56师团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工兵第56联队,2000多人。
  日,中美联军攻占密支那,日军56步兵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突围后自杀(死后被追晋为中将)。该战役以中方攻下密支那结束,此役共击毙日军3000多人。中美联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总伤亡近万人。密支那会战,被日军称为亚洲战场的3次“玉碎战”之一。
  曾亲历密支那战役的健在远征军老兵、87岁的钟华,至今仍记得密支那战役的战事惨烈程度。
  “我们参军报国,就有了血洒疆场的觉悟。但在密支那战役中,仍然会感到心惊肉跳。”钟华说,他随新38师从印度打到缅甸,不料被密支那的一颗地雷炸成重伤,后送往美军医院治疗,“没被炸死算是幸运的了。在密支那密林里,我们班的战友每打一次就会合并一批,只要上战场,人很快就打没了。”
  “战争,战争是世上最令人讨厌的的东西。”缅北可以找到的唯一一名健在并参加过一线战斗的远征军老兵李光钿摇摇头说。
  李光钿家住在密支那第二小学旁,以前这里曾是远征军牺牲将士的一个墓地。
  穿城而过的伊洛瓦底江水,带走了李光钿六七十年的光阴,却带不走他对祖国和故土的思念。“我是自愿参军打仗的,不是抓的壮丁。”李光钿一直强调,“我不是华侨,更不是缅甸人。我没有加入缅甸籍,我到死也是中国人。”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您好, []|
日本影视中国人形象二战时被丑化 危机后趋复杂
映画中国人政治晴雨表和好莱坞经常主打中国元素不同,在日本的影视作品中,中国人的形象并不多。在有限的素材中,日本影视作品里出现的中国人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二战期间,在日本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的鼓噪下,中国人多次被丑化;而大半个世纪后,日本影视作品却避而不提往事,一派中日关系热络的景象。多位对日本电影颇有研究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日本的民族单一性特征,民众对历史敏感题材的避讳,致使其影视作品常选择“忽略”中国人;随着时代变化,电影人受该国右翼或左翼思想影响,对中国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历史梳理二战时形象被彻底丑化早年的日本电影更多的是被政府当作奴役民众以及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武器。1938年,日本政府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此后出现了很多展现军国主义的电影。如1939年的宣传电影《上海陆战队》,将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的恶劣表现进行了颠覆性美化,中国军人则在其中扮演了丑陋、无耻的一方,无论是战斗素养,还是个人品格上都和日本军人有很大“差距”。在这一时期的日本电影作品中,中国人的形象多了起来。在剧情类电影中,中国女人的出镜率远高于中国男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41年的《苏州之夜》。但是,其中的中国女人全部以柔弱、多疑的形象出现,颇有“性别化”中国的嫌疑。更可笑的是,中日关系在这一时期的影片中被极度美化:日本人侵占中国领土、欺凌中国人的事实被粉饰成“日本在为中国人带来福利”的假象。二战后形象有所改观战败后的日本开始了一轮社会反思的高潮,而这一时期的电影人如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等,将视角放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味。在这一阶段,日本产出的战争电影大幅减产,有关中国的电影减少。尽管右翼势力的影响尚在,但总体看中国人的形象在这一时期有所改观。1950年,日本推出了首部反二战题材电影《黎明的逃脱》,中国军队不再像以前那样羸弱不堪;1959年起,日本左派导演小林正树推出了《做人的条件》六部曲,不仅中国人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还承认了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场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反击是正义的,影片充满勇气和智慧,获奖无数。中日建交成就英雄形象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关系进入缓和期,中国人形象在日本电影中相对客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电影大师山本萨夫的纪录片《战争与人》,该片在年连续拍摄了三部,通过亲身参与过侵略中国的五代一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完成了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史。其中的中国人形象因客观、真实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山本萨夫也因此荣膺每日电影奖最佳导演。在这一时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开始被日本影人大规模改编,1978年真人版《西游记》和1991年德间书屋动画版《三国志》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影片,孙悟空、刘备等英雄形象藉此为日本人熟知和喜爱,至今仍是影视动漫作品的宠儿。20世纪末形象神秘美好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电影市场偏爱特摄片(特指由日本拍摄的以奥特曼、假面骑士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影片)、动画剧场版和言情类电影。这一时期在很多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导演作品中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或温婉或神秘,有着独特的意味。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中,中国人的戏份大幅度增加。三池崇史1998年拍出了完全不同于自己之前风格的《中国鸟人》,展示了唯美的中国风光和神秘、淳朴的云南部落文化;而在2005年野村泰夫的爱情电影《上海恋香》中,中国人更加淳朴,中日友好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次贷危机形象日趋复杂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日益加深。但这也使得日本影视创作者对中国的看法再度产生了分歧。多数人对中国人友好和光鲜的一面更感兴趣,亦有不少人又开始丑化中国。在2008年NHK的电视剧《上海潮》中,中国人成了友好互助、善解人意的一方,对上海的刻画脱离了以往的古旧色彩,显示出了光鲜繁华的景象;同年推出的电视剧《日本OL》中,中国人成了坚强勇敢、可共患难的象征。不过在2010年的电视剧《月之恋人》中,在刻画与日籍公司抗争的中国工人上,明显有失偏颇。如今,日本人对中国的情感转入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时期,为避免争议,有中国人形象的影视作品大量减少,刚好和拼命融入中国元素的欧美国家相反。业内解读1中国影评人:近年刻意丑化不多一说起日本影视作品中的中国人,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岩井俊二的《燕尾蝶》中的“肖飞鸿”,由三上博史扮演的“肖飞鸿”虽然出身社会底层,只是在一家废品安置区兼汽车修理站工作,但是在中国影迷心中仍然是重情重义的代表人物。“近些年的日本影视作品,虽然这些日本人所塑造的中国人多数来自社会底层,但是刻意丑化却真的不多。”知名影评人赵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其中涉及的中国人数量本身就不多,这与日本的民族单一性有关,他们的外来人口比例很少,因此对移民电影涉猎的也就不多。而对于敏感题材,日本电影人一般也不愿意去直接碰触。”知名影评人云飞扬还和记者提及了另外一点原因,他认为,日本电影的艺术流派很多,电影也多是讲述爱情、小人物的生活,反映日本民众的普通生活和社会问题,“这与好莱坞不同,我们在好莱坞电影中所见的中国人是脸谱化的,但是日本电影中却没有这样的情况。”二战结束前军国主义宣传作品为主,中国人形象多为反派,丑陋多疑。二战后左翼势力抬头,中国人电影形象有所改观。建交后孙悟空、刘备、曹操等中国文学经典形象进入日本。小林正树代表作《做人的条件》,动画片《三国志》系列让中国历史人物首次在日本成为英雄,早期日本战争电影中,中国军人的形象不佳,《上海恋香》讲述了日本女孩和中国青年的爱情故事。20世纪末神秘美好成为中国人形象的代名词。2008年次贷危机后形象开始复杂化,一方面是美好奋进的象征,另一方面也代表软弱忍让。由何润东主演的日剧《上海潮》,在《月之恋人》中,林志玲饰演中国女孩刘秀美形象甜美。业内解读2矢野浩二:观众需要“人性化”角色在38岁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的记忆中,日本影视作品中的中国人远没有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日本人多:“以前真的很少,有印象的并不多,这几年还有一些,年底我也要在《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中扮演中国人。”这也是矢野浩二14年来,再次参加日本电视剧的拍摄。当矢野浩二被问及早年的日本电影宣传“国策”的看法时,他含蓄地表示:“现代观众越来越喜欢看一些人性化的角色。”他解释道,“在中国拍戏十余年,2003年左右经常接到的就是一些抗战中的日本人,这些角色比较脸谱化,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日本鬼子’,但2007年以后,这种情况就慢慢改变了。”但矢野浩二向记者坦言,日本的影视作品中大部分是现代戏,对中日战争时期的涉及很少。他表示,自己很兴奋能够在日本影视作品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形象,因为这说明“日本人对中国人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人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记者 张婷婷 许思鉴)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yafangpe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军干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