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远古时代的小说几个纪从小大大排列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古代吃货乐翻天&纪大烟袋买假货
古代吃货乐翻天
载《北京青年报》12月6日C02版,责编:曹芳
吃货们总是快乐的,他们用味蕾感知世界,有着独特的追求和向往,无心算及其余,生活却比别人多了一扇精彩的窗。常说娱乐乐翻天,“说戏谈史”栏目其实也欢乐,瞧!下面的这些古代吃货,你看了大概也会忍俊不禁。
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横刀赴沙场
过去粮食不够吃,人们见面总打招呼,吃了吗?对于这种招呼,你可不能太实诚,客气客气即可。传统曲目《将相和》里的廉颇老将军,就是一位实诚的吃货。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多半见面也客套了一番“您吃了吗”,廉颇知道使者来意,于是非常实诚了一回,“一饭斗米,肉十斤”,吃完后披甲上马横刀驰骋。
他这一打让一位叫郭开的同僚喝醋了,私下里贿赂使者,教他回去怎么打小报告。果然,这使者回去报告赵王:“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能吃,就难免要上厕所。可赵王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将领是用来上阵杀敌的,老上厕所耽误事,遂不用。廉大将军,奈何奈何!
宋宰相赵普入边陲买正宗山羊
如今的吃货压力大是尽人皆知的,倒不是银子不够使,而是图个味道正宗不容易。宋朝的吃货们也是有压力的,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
大吃货之一的宰相赵普,偏爱吃春夏之交的山羊腿肉,每餐必食数只羊腿“方解颐矣”。可是哪来这么多适时的山羊腿呢?但宰相总有办法,他派人深入边陲与契丹贸易山羊,动辄数万钱购买山羊养在家中,以备食用。《宋史》载:有年冬天大雪,太祖至赵普家,“普惶惧迎拜。太祖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这里所烤的大概就是山羊肉吧。
宋代许多士大夫都是有名的吃货,比如蔡京爱吃鹌鹑,“每一食羹即杀数百只”。
纪晓岚馋烤鸭,买到泥做假鸭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不光叫纪大烟袋,还该叫纪大吃货,他别的不爱吃,偏爱吃杜小月做的菜,颇有儒家祖师爷的风采。
野史里的纪晓岚更奇怪,《清朝野史大观》卷三中说:“公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饭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采蘅子的《虫鸣漫录》卷二说:“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一辈子不吃大米,偶尔吃一些面点,其余只吃肉喝茶,纪大吃货嗜好不一般!
传说有一次纪晓岚与朋友去小酒馆喝酒,点了许多菜品,老纪没一味中意,朋友即兴赋诗打趣:“司徒府上宴,把酒祝奉先。不说杀董卓,即云醉貂蝉。”“即云醉貂蝉”,即纪昀嘴刁馋,谐音听来如同白话,食客闻之无不哈哈大笑,老纪亦乐,满座欢然。
传说野史轶闻等等有时候不可靠,但纪晓岚自己写的《阅微草堂笔记》该不会假吧,他自称自己曾遭遇假货,想吃烤鸭却买来了假鸭子,都是嘴馋招的。有一天晚上馋虫子闹得慌,赶紧去集市买了一只,回来一看,竟然是泥做的。鸭子没肉,骨架倒是完整,在骨架上搪上泥,外面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
最古老吃货指南:喝米酒养颜增寿
在电视剧《神雕侠侣》里,郭大侠的几个孩子在风陵渡投宿客栈,瞧郭芙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样儿,真担心她会喝醉,因为她喝的是老白干。若是大口的喝米酒,也就有了远古时代女吃货的范儿了。
远古时候的吃货,不是一般的牛,他们但求好好吃饭,不管体重向上,还时尚的推出了吃货必备小指南。《诗经 幽风
七月》这样介绍:“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哪个月该吃什么,有什么可吃,如何吃,写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告诉我们,多喝米酒可以养颜增寿,怎不教人言笑晏晏!君不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吃货杨妃的笑容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动人心弦!
最极品吃货:不能亏待舌头
这是在说我们孔二爷呢,这位老人家是个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平日里做吃货,那叫个挑剔呀,不信?请看《论语》,他老人家在吃喝方面可没少说“不”。
“不撤姜食,不多食。”自己顿顿离不了姜,却教导我们别多吃,小心眼儿见的。“沽酒市脯,不食。”市场上买的,他不吃,非得自家人做,看来孔二奶御夫有一套,想看住男人的心,先锁定男人的胃,自古然也。
至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等等,等等,老人家的经典食谈,历经岁月洗礼而不朽,堪称极品。贫一句,你若问孔二爷何谓成功,他准告诉你:吃乃成功之母。(赵炎)
乐视网 汽车之家 一拳超人 京东 被救小狐狸见恩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乐乐课堂
&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3月质检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材料信息“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信息“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 ,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雍正帝时期皇帝通过密折奏事制度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能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再根据材料信息“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回答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相似的习题。收藏的版块
您还没有收藏版块 提示:收藏版块请点击列表页的
发表于: 15:11
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静。心清静故,四大六根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皆得清静。
级别: 总纂
发帖: 30218
威望: 589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beij
在线时间:4918(小时)
蕲黄四十八砦纪事-清-王葆心-txt文本下载
— 本帖被 十方清静 执行压帖操作() —
(130 K) 下载次数:479
殆知阁藏书子站可以在线阅读以及全文检索本站现有的全部古代文献资料。请大家都帮忙测试一下。/&&谢谢。。
发表于: 01:02
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静。心清静故,四大六根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皆得清静。
级别: 总纂
发帖: 30218
威望: 58982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beij
在线时间:4918(小时)
《梁启超年谱长编》辨误一则来源:《读书》2010年第10期 作者:李 扬   前段时间翻阅《梁启超年谱长编》(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1145页),很关注其中梁氏对当时时局以及各种事件的看法。其中梁氏对王国维之死的记述,也是学界经常引用的材料。但书中提到两湖学人叶德辉与王葆心的遭际,前者还算准确,后者却失实。   王国维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据长编记载,一九二七年六月十五日,先生与其女梁令娴等一书,告以王静安之死、自己病状及对时局态度:“静安先生自杀的动机,如他遗嘱上所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他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叶平日为人本不自爱(学问却甚好),也还可以说是有自取之道,王葆心是七十岁的老先生,在乡里德望甚重,只因通信有‘此间是地狱’一语,被暴徒拽出,极端辱,卒致之死地。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此公治学方法,极新极密,今年仅五十一岁,若再延寿十年,为中国学界发明,当不可限量。今竟为恶社会所杀,海内外识与不识莫不痛悼。研究院学生皆痛哭失声,我之受刺激更不待言了。”   叶德辉(一八六四——一九二七),字焕彬、焕份,号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但随即返乡从事著述活动,在版本目录学等方面有着很多卓越的见解。叶德辉是晚清民国湖南著名的地方豪绅,除讲学、著书以外还积极参与地方政务,在清末民初的改良变法及民主革命浪潮中一直站在当时革命势力的反面,被目为守旧派的典型。叶德辉死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当时他散发攻击革命及其农民协会组织的对联,称“农运方兴,稻粱菽麦黍稷,一般杂种;会场扩大,马牛羊鸡犬豕,六畜成群”。横批为“斌尖卡傀”。程千帆先生曾解读此对联,指出该联两句句首二字乃“农会”,咒骂当时的农民协会会员是杂种、畜生,横联四字意指“不文不武、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人不鬼”。他对农运仇恨之深,可见一斑(程千帆:《叶德辉〈光复坡子街地名记〉补注》,《中国文化》一九九六年第一期)。因此,叶德辉之被枪毙不难想见。   但王葆心此时则并未被枪毙,一直到一九四四年才去世。叶德辉与王葆心在当时旧派学人眼中算是很有分量的学者,如章太炎虽与叶德辉政见迥异,仍声称叶是难得的“读书种子”。叶德辉学问甚好但行事乖张,学界对其已有很多关注。相对于叶,王葆心身后则寂寥得多。王葆心毕生都在从事教书与著述的事业,他在经学史、文学、方志学、乡邦文献的搜集整理等方面均创获甚丰,有一百多种著述存世。但直到现在,我们对于这位晚清民国的“宿儒”仍缺乏必要的认识,更不用说其学术思想了。葛兆光先生曾以沈增植为例撰文指出“学术史的遗忘”现象(葛兆光:《世间原未有斯人——沈增植与学术史的遗忘》,《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九期),王葆心似乎也可归为“被遗忘”的学者之列。   王葆心(一八六七——一九四四),字季芗,号晦堂,湖北罗田县人。曾入黄州经心书院读书,府考以经学第一名录取秀才。光绪十五年(一八九一)入两湖书院深造,其间颇受张之洞赏识。五年修读,学问益进。后受聘为潜江传经书院、黄梅调梅书院、罗田义川书院院长。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乡试中第三名举人,拣到知县。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张之洞上奏朝廷,表彰其办学成绩,推荐调任礼部司务厅行走兼京师大学堂教习,后任学部主事。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湖北革命实录馆总纂、湖南省官书报局总纂、京师图书馆总纂等职。此后南归,先后担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湖北国学馆馆长(一九二三——一九二五)及武汉大学教授。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任湖北通志馆筹备主任兼总纂。广搜博览全国志书达一千四百余卷,将所载内容同有关历史地理资料查对考证,辨抄袭、证谬误、审体例、寻因革,找出其中融会贯通的脉络、体例变革的原因和切实可行的经验,撰为《方志学发微》一书。先后主持《湖北文徵》、《湖北通志》的编修直至抗战爆发避乱乡里。去世前仍在主持《罗田县志》的纂修,任罗田县志馆馆长。一九四四年,为进一步了解宋朝末季楚东义民抗暴保乡之史迹以及当地地理形势,抱病前往罗田天堂寨实地考察。因过度劳累,归家半月,竟不起,时年七十七岁(《湖北省人物志稿》,光明日报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王氏自幼嗜学,极为勤奋。尤其在两湖书院的五年学习期间,遍读所藏典籍,为此后的为学撰述打下了坚实基础。王氏还撰有《历朝经学变迁史》、《经学研究前后编》、《虞初支志》、《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纪事》、《续汉口丛谈》、《古文辞通义》等,各种已刊未刊著述达一百二十余种。   晚清民国著名掌故家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一书中提到其在编纂、保存湖北文献方面的贡献,有《纪鄂中文献》一篇,谓当时湖北主政者在其劝说下刊刻乡贤遗著,纂修《湖北文徵》。“当时公推主其事者,为罗田王季芗葆心、潜江甘药樵鹏云、监利龚湛园宝琳,皆吾鄂宿学之士也。”谈到编纂经过,则谓“《文徵》发凡起例,为季芗一人所手草,暂以元、明、清三代为限。季芗早岁本治考订,五十以后锐意方志之学,都讲北平,日率子弟出入厂市及各图书馆,于历代省县诸志,收讨尤勤”。谈到他编纂《湖北文徵》,则指出:“季芗编纂《文徵》,前后历二三年,几获大病。有劝以稍休者,辄曰,‘乡邦文献,陵替久矣,此日不为收集,更待何时?’语绝沉痛”。   刘氏除提到王葆心搜求与编纂文献的苦心孤诣外,还提到这批文献的命运,而这居然与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徐复观有关。原来徐复观一九二四年报考湖北国学馆时,受到王葆心与黄侃的器重,被录取为第一。徐曾受教于王葆心并得到他的资助,对此他终生铭感,临死前还询问王葆心著作的出版情况(《王葆心传》,崇文书局二○○九年版,65页)。刘氏提到,一九三五年王葆心因编纂《湖北文徵》之故,“契其子夔武访书北平,药樵(即甘鹏云)即以元、明两代《文徵》为询,而催索其稿甚急。季芗无已,乃电鄂促其戚杨寅携稿往,至是药樵据为己有矣”。   而随着甘鹏云的去世,这批文献便存放于孙宅,为其孙甘厚甫所有。抗战胜利后,徐复观因事来北平,“习闻其事,几经交涉,始自甘氏将原稿取还。携至鄂,存于省府”。据称,一九四六年四月,徐复观在北平楚学精庐召集同乡会,报告索稿经过。大家对徐十分感谢,徐则说“我能报师恩于万一,心里也得到一点安慰”(《王葆心传》,崇文书局二○○九年版,65页)。至此,这批文献最终得以保存并于共和国成立后出版,徐复观起到了一定作用。   受到王葆心提携的不止徐复观,还有解放后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董必武在大革命时期的武汉与王葆心时有过从,相知甚深。他对王氏的学问甚为佩服,而王葆心则对董必武的早期革命活动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王氏死后,董必武在重庆亲撰挽联“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   这样一位在后见者看来颇有些守旧的老辈学人,受到当时学界名流如王国维、梁启超的重视,而且被一致推为“宿儒”,这至少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晚清民国社会急剧动荡,而这并不影响学界中“京师”与“山林”的互相倚重与评判,似乎大家仍然保留着一种公认的评价标准,国之重心仍在。而政治取向悬隔如徐复观和董必武者,同时与这位老人有着密切联系,这则提示我们看待当时的社会需要更加多元与立体的观察视角。
殆知阁藏书子站可以在线阅读以及全文检索本站现有的全部古代文献资料。请大家都帮忙测试一下。/&&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古时代的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