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是一和民主管理,它让全体员工大会通知参与管理正确与否

热销排行榜
1.2.3.4.5.6.7.8.9.10.
最近浏览的其他商品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 】??????????
新编管理学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读者对象:
¥23.80&&&
立刻节省:¥11.20
所属分类:
本书是累积多年教学经验和研究的成果,融合当代管理实践与管理学最新理论发展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以计划p组织p领导p控制的管理职能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管理学知识。全书共15章,包括管理与管理者,管理理论,企业管理的新思维,计划的内涵、分类及方法,决策等管理学知识。
第二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概念及内涵
&&& 所谓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
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 目标管理首先是一种现代哲学。目标管理彻底打破了管理就是对管理过程进行严格
监督控制的观念,提倡管理者要通过科学的目标体系来进行激励和控制,而放手让被管
理者自我控制,自觉、自愿、自主地去实现组织目标。它强调:事先通过目标进行预先
控制;事后注重成果评价;而事中,则完全交由被管理者实行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思
想广泛应用于一切管理之中,而且特别适用于高层管理;作为管理方法,它是一种计划
职能与控制职能融合的综合性方法,在许多具有可衡量的明确目标的基层管理中也被广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
&&& 目标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 1.系统性。实行目标管理要根据一定的宗旨,确定某一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以
此为重点,通过发动全体职工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
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并用目标层层展开的方法及目标卡片的形式,把目标
明确固定下来。这和以往管理方法相比,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特别是
与各种事后的被动管理方法相比,由于是借助目标管理,所以具有事前管理的预先性。
同时,目标体系把全体员工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人们产生团结精神和全局观点,有利于
发挥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全方位管理。
&&& 2.激励性。目标管理首先是一种民主管理,它让全体员工参与管理,实行企业管
理民主化。在制定目标时,尽量尊重目标制定者的愿望,使人们增强责任感和工作兴
趣。其次,目标管理也是一种&主动型&管理,即鼓励人们自觉地努力追求目标的实
现,以自我要求代替被动从属,以自我控制代替被人把持,激励人们把潜力尽量发挥出
来,通过自我控制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 3.实效性。目标管理强调成果,注重目标实现,是一种成果管理,因此也被称作
&根据成果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即一方面把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与各级部门和员工的
目标实现、成果评定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把评定的成果与每个人晋级、提升、加
薪等结合起来,这就能促进员工奋进精神的发扬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从而大大提高企业
的劳动生产率。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 目标管理主要是由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和目标成果评价三个阶段形成的一个循环
&&& (一)目标制定
&&& 1.建立目标体系,将组织的目标分解为各个单位的具体目标,且各目标间相互协
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 2.把以总目标为核心的目标体系中的各分目标分别落实到下属各部门、各单位直
至员工个人。在此过程中,应编好目标展开图和目标管理卡,作为目标展开内容的书面
记录,并找出目标展开的问题点,提出相应的目标对策。
&&& (二)目标实施
&&& 1.权限下放和自我控制。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上级关心的应是下级达到的各个分
目标和取得的最终成果,对于目标实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则应完全由下级自由选择。
&&& 2.下级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照自己的目标检查行动;另一方面要依靠
自己的判断充分行使下放给自己的权力,努力达到目标,实现自我控制。
&&& 3.对实施过程的检查与控制。检查一般实行下级自查报告和上级巡视指导相结合
的办法。另外,在对实施过程检查的基础上,应将目标实施的各项进展情况、存在的问
题等用一定的图表和文字反映出来,对目标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实行目标实施的
动态控制。
& (三)成果评价
& 成果评价一般实行自我评价和上级评价相结合,共同协商确认成果。目标成果评价
的具体步骤:
&&& 1.评定&达到程度&。一般采用实际成绩值与目标值之比,根据达到率分为A、B、
&&& 2.评定&复杂困难程度&。复杂困难程度经过协调确认,也分为A、B、C三级。
&&& 3.评定&努力程度&。根据对达标过程中的种种条件分析,将努力程度分为A、B、
&&& 4.规定以上三要素在目标项内的比重,做出单项目标的初步评定值。
&&& 5.针对达标过程中出现的非本人责任或经个人努力可以排除的不利条件,修正数
值,得出各单项目标评定值。
&&& 6.将各单项目标评定值分别乘以其在全部目标中的权数,得出单项目标的权重值,
相加即可获得综合评价。再按A、B、C三等评定目标成果的等级。各部门的目标成果
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价。
四、目标管理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 尽管目标导向的管理方法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管理方法之一,但是它的有效性有时
颇令人质疑,有缺陷的实施常常受到指责,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目标管理被当做一种
机械式的方法来运用,仅仅集中于管理过程中有选择的几个方面,而不是将其有机地纳
入到一个系统中。
&&& 对185项研究案例的调查表明:评价目标管理的真正有效性非常困难。一方面,不
同的组织对目标管理这种方法的规定和实施大不相同。对于一些组织它仅仅意味着是一
种目标设置的方法,但对于另外一些组织来说,它又是一个综合管理系统。另一方面,
效用很难定义,绩效的变动可能归结为外部因素而不是目标管理。实施一项目标管理计
划可能需要2~5年,在这段时间内,除计划以外有许多因素也会影响组织的运行。几
年前有人指出(现在依然正确),如果目标导向管理方法是要产生结果的话,那么它的
制定与运用必须适应于具体环境。
&&& 尽管如此,借助于分析目标管理的一些优缺点,人们还是可以通过经验和研究学到
一些东西。
&&& (一)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 正如前面所述,大量的证据表明了明确目标的激励作用,尽管其中许多来自于实验
研究,但仍有其他一些优越性。
&&& 1.改善管理工作。目标管理的所有优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管
理水平。没有计划不可能建立目标,结果导向的计划才有意义。目标管理迫使管理人员
考虑依据结果拟订计划,而不仅仅是只计划活动或工作。为了确保目标是实际的,目标
管理要求管理者思考完成目标的方式、组织和成员,以及需要的资源和援助。而且,明
确目标是最好的控制激励和控制标准,没有其他比这更好的方法。
&&& 2.组织明晰化。目标管理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它迫使管理人员分清组织的作用和
结构,尽可能地围绕关键结果来设置职位。有效实行目标管理的公司会经常发现它们所
在组织的缺陷,即管理人员常常忘记应当根据他们的预期结果进行授权。哈尼威尔
(Honeywell)的一位主管人员曾经说过:&在哈尼威尔有两件事情可被认为是基本的信
条:一是通过分权使公司运转,二是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分权。&
&&& 3.鼓励员工勇于承诺和自我实现。目标管理的一个最大优点是鼓励员工对其目标
承担义务。员工不再只是做所分配的工作、遵循指导、等待决策;他们是具有明确目的
的个体,实际上他们已参与目标的制定;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计划中;他们明白
自己的处置权限范围,并且能得到上级的帮助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就是产生允诺感
的构成要素,当员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之后,他们就会充满热情。
&&& 4.形成有效的控制。目标管理不仅提高了计划工作的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形成有
效的控制。控制包括衡量结果,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邱农1957年生于南京。1978年考取了山东矿业学院机
械工程系。本科毕业后,工作于建筑工程行业和矿山机
械制造业。1987年考取了南京大学数量经济专业(师承周
三多教授)和美国密苏里一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双
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美国MBA学位。
毕业后的十年.在深圳、珠海和江苏等地从事企业管理
实践和自主创业。2002年至今在南京审计学院从事企业
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南京审计学院管理
学院院长助理。其中.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密苏
里一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专门研修管理科学。
主编的教材有:《创业指导和案例》、《管理学辅助教材》、
《项目评估》等。
第一篇& 绪& 论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3)
& 第一节& 管理概述&&&&&&&&&&&&&&&&&&&&&&&&&(3)
&&& 一、管理的由来和意义&&&&&&&&&&&&&&&&&&&&&&&&(3)
&&& 二、管理的内涵&&&&&&&&&&&&&&&&&&&&&&&&&&&(4)
&&& 三、管理的职能&&&&&&&&&&&&&&&&&&&&&&&&&&&(6)
& 第二节& 管理者&&&&&&&&&&&&&&&&&&&&&&&&&&(9)
&&& 一、管理阶层的产生&&&&&&&&&&&&&&&&&&&&&&&&&(9)
&&& 二、管理人员职业化&&&&&&&&&&&&&&&&&&&&&&&&(11)
&&& 三、管理者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素质&&&&&&&&&&&&&&&&&&(12)
&&& 四、管理的艺术性&&&&&&&&&&&&&&&&&&&&&&&&&(17)
& 第三节& 管理学&&&&&&&&&&&&&&&&&&&&&&&&&&(19)
&&&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9)
&&& 二、管理与经营&&&&&&&&&&&&&&&&&&&&&&&&&&(20)
&&& 三、管理学的学科体系&&&&&&&&&&&&&&&&&&&&&&&(21)
&&& 四、管理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
&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管理科学&&&&&&&&&&&&&&&&(25)
&&& 一、知识经济与产业升级&&&&&&&&&&&&&&&&&&&&&&(25)
&&&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影响&&&&&&&&&&&&&&&(27)
&&& 三、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要求&&&&&&&&&&&&&&&&&&(30)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2)
&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的形成&&&&&&&&&&&&&&&&&&&(32)
&&& 一、亚当&斯密和劳动分工学说&&&&&&&&&&&&&&&&&&&(33)
&&& 二、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的先驱者&&&&&&&&&&&&&&&(33)
&&& 三、查尔斯&巴贝奇&&管理科学的先驱者&&&&&&&&&&&&&&(34)
&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35)
&& 一、科学管理理论&&&&&&&&&&&&&&&&&&&&&&&&&(35)
&&& 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39)
&&& 三、官僚组织理论&&&&&&&&&&&&&&&&&&&&&&&&&(42)
&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43)
&&& 一、人际关系理论&&&&&&&&&&&&&&&&&&&&&&&&&(43)
&&&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其他理论&&&&&&&&&&&&&&&&&&&&(45)
&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48)
&&& 一、社会系统学派&&&&&&&&&&&&&&&&&&&&&&&&&(49)
&&& 二、决策理论学派&&&&&&&&&&&&&&&&&&&&&&&&&(50)
&&& 三、系统管理学派&&&&&&&&&&&&&&&&&&&&&&&&&(51)
&&& 四、经验主义学派&&&&&&&&&&&&&&&&&&&&&&&&&(52)
&&& 五、管理科学学派&&&&&&&&&&&&&&&&&&&&&&&&&(52)
&&& 六、权变理论学派&&&&&&&&&&&&&&&&&&&&&&&&&(53)
第三章企业管理的新思维&&&&&&&&&&&&&&&&&&&&&(54)
& 第一节& 20世纪管理理论的总结&&&&&&&&&&&&&&&&&&(54)
&&& 一、管理学流派的理论研究归纳&&&&&&&&&&&&&&&&&&&(54)
&&& 二、90年代的贡献&&&&&&&&&&&&&&&&&&&&&&&&&(55)
& 第二节& 企业流程再造&&&&&&&&&&&&&&&&&&&&&&&(56)
&&&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和本质特征&&&&&&&&&&&&&&&&&(56)
&&& 二、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和条件&&&&&&&&&&&&&&&&&&&(59)
&&& 三、重新构建公司的进展&&&&&&&&&&&&&&&&&&&&&&(61)
& 第三节& 虚拟企业&&&&&&&&&&&&&&&&&&&&&&&&&(63)
&&& 一、虚拟企业的概念和特征&&&&&&&&&&&&&&&&&&&&&(63)
&&& 二、虚拟企业出现的背景&&&&&&&&&&&&&&&&&&&&&&(64)
&&& 三、虚拟企业的实践&&&&&&&&&&&&&&&&&&&&&&&&(66)
&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68)
&&& 一、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特征&&&&&&&&&&&&&&&&&&&&(69)
&&& 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70)
&&& 三、企业的知识体系和核心能力&&&&&&&&&&&&&&&&&&&(72)
&&& 四、在职培训J和继续教育&&&&&&&&&&&&&&&&&&&&&&(76)
&&& 第二篇& 计& 划
第四章& 计划的内涵、分类及方法&&&&&&&&&&&&&&&&&&(81)
& 第一节& 概述&&&&&&&&&&&&&&&&&&&&&&&&&&&(81)
& 一、计划的定义&&&&&&&&&&&&&&&&&&&&&&&&&&(81)
& 二、计划的意义&&&&&&&&&&&&&&&&&&&&&&&&&&(82)
& 三、计划的性质&&&&&&&&&&&&&&&&&&&&&&&&&&(83)
& 四、计划的原则&&&&&&&&&&&&&&&&&&&&&&&&&&(84)
& 第二节& 计划的分类&&&&&&&&&&&&&&&&&&&&&&&&(86)
&&&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86)
&&& 二、综合计划与专业计划&&&&&&&&&&&&&&&&&&&&&&(86)
&&& 三、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86)
&&& 四、指导性计划与具体性计划&&&&&&&&&&&&&&&&&&&&(88)
&&& 五、正式计划与非正式计划&&&&&&&&&&&&&&&&&&&&&(88)
&&& 六、计划的要素和体系&&&&&&&&&&&&&&&&&&&&&&&(89)
& 第三节& 计划的步骤与方法&&&&&&&&&&&&&&&&&&&&(91)
& 一、计划的步骤&&&&&&&&&&&&&&&&&&&&&&&&&(91)
& 二、计划方法&&&&&&&&&&&&&&&&&&&&&&&&&&&(96)
第五章& 战略计划与职能型计划&&&&&&&&&&&&&&&&(101)
& 第一节& 战略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过程&&&&&&&&&&&&&&&(101)
&&& 一、战略计划的内容&&&&&&&&&&&&&&&&&&&&&&&&(101)
&&& 二、战略计划的类型&&&&&&&&&&&&&&&&&&&&&&&&(102)
&&& 三、战略管理&&&&&&&&&&&&&&&&&&&&&&&&&&&(105)
& 第二节& 职能型计划&&&&&&&&&&&&&&&&&&&&&&&(112)
&&& 一、生产计划的编制&&&&&&&&&&&&&&&&&&&&&&&&(112)
&&& 二、营销计划的编制&&&&&&&&&&&&&&&&&&&&&&&&(116)
&&& 三、财务计划的编制&&&&&&&&&&&&&&&&&&&&&&&&(118)
&&& 四、人力资源计划的编制&&&&&&&&&&&&&&&&&&&&&&(118)
& 第三节& 现代的若干计划方法&&&&&&&&&&&&&&&&&&&(119)
& 一、物料需求计划(MRP)& &&&&&&&&&&&&&&&&&&&&(119)
& 二、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121)
&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123)
第六章& 目标与计划&&&&&&&&&&&&&&&&&&&&&&&(125)
& 第一节& 目标&&&&&&&&&&&&&&&&&&&&&&&&&&&(125)
&&& 一、目标的性质&&&&&&&&&&&&&&&&&&&&&&&&&&(125)
&&& 二、设立目标的原则&&&&&&&&&&&&&&&&&&&&&&&&(127)
&&& 三、目标的确定&&&&&&&&&&&&&&&&&&&&&&&&&&(129)
第二节& 目标管理&&&&&&&&&&&&&&&&&&&&&&&&(131)
&&& 一、目标管理概念及内涵&&&&&&&&&&&&&&&&&&&&&&(131)
&&&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131)
&&&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132)
&&& 四、目标管理的优越性和局限性&&&&&&&&&&&&&&&&&&&(133)
&&& 五、实施目标管理的必要条件&&&&&&&&&&&&&&&&&&&&(135)
& 第三节& 计划的控制&&&&&&&&&&&&&&&&&&&&&&&(135)
&&& 一、计划与控制的关系&&&&&&&&&&&&&&&&&&&&&&&(135)
&&& 二、网络计划技术&&&&&&&&&&&&&&&&&&&&&&&&&(136)
第七章决策&&&&&&&&&&&&&&&&&&&&&&&&&&&&(138)
&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和类型&&&&&&&&&&&&&&&&&&&(138)
&&& 一、决策的含义&&&&&&&&&&&&&&&&&&&&&&&&&&(138)
&&& 二、决策的要素&&&&&&&&&&&&&&&&&&&&&&&&&&(139)
&&& 三、决策的类型&&&&&&&&&&&&&&&&&&&&&&&&&&(140)
&&& 四、理性决策&&&&&&&&&&&&&&&&&&&&&&&&&&&(142)
& 第二节& 决策的程序&&&&&&&&&&&&&&&&&&&&&&&(143)
&&& 一、发现问题&&&&&&&&&&&&&&&&&&&&&&&&&&&(143)
&&& 二、确定目标&&&&&&&&&&&&&&&&&&&&&&&&&&&(144)
&&& 三、设计备选方案&&&&&&&&&&&&&&&&&&&&&&&&&(144)
&&& 四、评价、选择可行方案&&&&&&&&&&&&&&&&&&&&&&(145)
&&& 五、实施方案&&&&&&&&&&&&&&&&&&&&&&&&&&&(146)
&&& 六、方案的反馈&&&&&&&&&&&&&&&&&&&&&&&&&&(146)
& 第三节& 决策的方法&&&&&&&&&&&&&&&&&&&&&&&(147)
& 一、主观决策方法&&&&&&&&&&&&&&&&&&&&&&&&&(147)
& 二、计量决策方法&&&&&&&&&&&&&&&&&&&&&&&&&(149)
&&& 第三篇& 组& 织
第八章组织概述&&&&&&&&&&&&&&&&&&&&&&&&&(159)
第一节& 组织的性质&&&&&&&&&&&&&&&&&&&&&&&(159)
& 一、组织的含义&&&&&&&&&&&&&&&&&&&&&&&&&&(159)
& 二、组织结构&&&&&&&&&&&&&&&&&&&&&&&&&&&(160)
& 三、组织活动的基本任务&&&&&&&&&&&&&&&&&&&&&&(160)
& 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61)
第二节& 组织理论的基石&&&&&&&&&&&&&&&&&&&&&(162)
& 一、劳动分工&&&&&&&&&&&&&&&&&&&&&&&&&&&(162)
客服专线:010- 客服邮箱:
Copyright & 北发图书网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北发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范文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
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
推荐阅读:随着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国有、集体企业跨入了非公经济组织的行列,并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党的号召,国家法律上的原则要求,也是党的全...
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随着区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国有、集体企业跨入了非公经济组织的行列,并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既是党的号召,国家法律上的原则要求,也是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非公企业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和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对加强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提高认识,强化落实,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区属改制企业,由于完成改制时间不长,企业的领导体制、经营方式、分配形式、管理制度等均在对新形势的适应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施职工民主管理,还未形成氛围和制度,甚至在少数企业领导层和部分职工中存着认识不一、方法不当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领导对实施职工民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接受民主管理的自觉性。认为企业改制了,如何筹划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如何决策企业的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那是企业董事会的事,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主观意识太强,会给企业的正常管理和经济运行带来麻烦和矛盾,因此,在思想上存在不愿意和不敢接受民主管理的倾向。二是部分职工不能正确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对民主管理的内容、方法掌握不当。有问题不通过民主管理的正常渠道与企业协商解决,而是采取写检举信或组织少数职工上访,给政府施加压力的方式谋求解决,造成了解决问题的复杂化和矛盾化。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改制企业在新形势下,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和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宗旨,不能正确认识。阻碍了职工民主管理在企业依法正常开展。《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虽然改制使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非公企业劳动者国家主人的地位和身份不因企业性质而改变,他们仍然依法享有对企业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在非公企业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是健全企业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职工直接行使民主权力;有利于协调和稳定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牢固树立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和增强敢于接受民主管理、善于接受民主管理的信心和勇气,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并教育和引导职工,端正思想,掌握方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团结和鼓励广大职工参与到对企业的民主管理中来,本着为自己负责、为企业负责的态度,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二、健全制度,畅通渠道,确保职工民主管理的效能发挥。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对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规范。是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保障。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要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为依据,不能人为的随意设定制约内容,以保证民主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一般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应体现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要表明职工民主管理的性质。职工民主管理是企业依据法律法规,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厂务公开、集体协商等形式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行为。这说明了职工民主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是完善企业管理的辅助形式。二是要表明职工在民主管理中所享有的权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依法享有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的知情权、建议权;对涉及自身利益和劳动关系重要事项的集体协商、鉴定集体合同权;对企业贯彻实施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情况的检查、监督权;对企业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评议权。这是法律赋予职工在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权力。作为职工在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中,要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并积极履行民主管理的义务。三是要表明实施民主管理的渠道或形式。根据法律规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法定基本形式。企业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必要时经过工会组织、五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或企业行政提议,可增加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次数。职工代表通过大会以小组讨论或书面提案的形式向企业提出意见或建议。企业工会。企业工会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者。其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因此,赋有宣传、引导职工群众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权和督促企业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和职工代表提出的提案,代表职工与企业就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劳动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和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第2页鉴定集体合同,督促和监督企业履行集体合同。厂务公开。厂务公开是企业管理公开化、民主化的重要形式。企业应将经营管理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与职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以及执行情况,企业重大决策等,通过厂务公开栏、党政工联席会、生产经营调度会、厂报厂刊等向工会和职工群众公开。职工根据企业公开的内容进行监督、评议,还可通过工会或直接向企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此外,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职工代表建立企业民主议事会、职工代表巡视、班组民主管理小组等其它民主管理补充形式,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畅通渠道,提供方便。三、强化措施,加强指导,积极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提供保障。实施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是健全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工会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和工会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和强化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位置,并强化组织,加强指导,把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要积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公司法》,广泛宣传实施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自觉接受监督和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共谋企业发展中来。二是要将职工民主管理纳入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企业党的组织、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要通力协作,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工作指导,定期检查督促,努力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要将职工民主管理列入企业的工作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并与企业工作责任制考核奖惩挂钩,为工会组织职工实施民主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相关链接:、、、
1、“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范文由查字典范文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查字典范文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浅谈非公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例文地址:/fanwen188935/,复制分享调研报告范文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此处显示浏览记录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生命活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生命活力
上传于||文档简介
&&本​文​从​学​校​管​理​为​切​口​,​通​过​“​增​强​民​主​意​识​,​突​出​人​本​主​题​;​健​全​管​理​制​度​,​推​进​民​主​建​设​;​坚​持​民​主​决​策​,​突​出​民​主​管​理​;​深​化​民​主​管​理​,​建​设​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闸​述​,​详​细​地​总​结​了​学​校​民​主​管​理​策​略​、​方​法​与​成​效​。​从​而​论​证​了​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生​命​活​力​。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