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总结的周朝依法治国教育活动总结经验有哪些

39尔雅通识课课后作业答案_(国学智慧)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39尔雅通识课课后作业答案_(国学智慧)
《论语》与君子修为(三)作业;选择题;1、对于人类来讲,合乎正道实际上是合乎了什么?人;2、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3、《春秋》是根据哪国历史改编的?鲁国;4、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大学》;5、“尚贤”思想的提出本身就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6、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孔子;7、孔子出生于哪一年?公元前551年;8、按照儒家文化的
《论语》与君子修为(三)作业选择题1、 对于人类来讲,合乎正道实际上是合乎了什么?人类发展的规律2、 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孔子3、 《春秋》是根据哪国历史改编的? 鲁国4、 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大学》5、 “尚贤”思想的提出本身就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它是用来打破什么的? 贵族专制6、 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孔子7、 孔子出生于哪一年?公元前551年8、 按照儒家文化的理解我们的“本性”是什么?要有善念9、 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中产阶级10、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11、先让国家富强,再让老百姓富裕,这是哪个学派的观点?法家12、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什么?心性13、《中庸》讲的道是什么?儒家之道14、孟子将“民本”的思想发展到了什么?民主15、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贵族共和16、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的是?《唐朝简史》17、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孔子18、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 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19、孔子去世于哪一年?公元前479年判断题1、“仁”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是2、周朝的文献典籍在鲁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是3、经济系数越大,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安定。 否4、“道”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 是5、孔子主张先让国家富强,再让百姓富裕。 否6、曹胜高老师任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 是7、仁政其实是和后来的德政,王道是一样的思想。 是8、俗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论语的教化作用。 是9、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 是10、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人的。 否《诗经》与文学之源(四)作业选择题1、季札观乐记录的是季札出使哪个国家?鲁国2、礼的第一个功能起源于哪里?民俗的分配关系3、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进取,很大程度上他是在为谁工作?自己4、真正意义上记载下《诗经》的时间是在?鲁襄公29年5、礼本身起源于哪里?祭祀6、儒家和法家对于用人方面分别是怎么样的学说?化性说,因性说7、礼在中国文化里边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宪章8、对经文所蕴含的哲理进行阐释的是? 宋学9、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法”中的“义”代表什么?责任10、《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王维11、基本是由贵族所创作出来的是?“雅”12、“正心”有那两个方面的意思?忠正,端正13、我们中学时候的言行称为什么?教养14、领导干部的修养包括哪些?胸怀,气度,境界,格局15、唱歌时没有伴奏,即清唱,叫做?徒歌16、唐代有哪位大诗人是真正的出身布衣? 孟浩然17、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哪个保存至今?中华文明18、起点很低,但是经过世代流传下来的是?《国风》19、春秋战国时期讲“法”的是哪位大家?韩非子2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是谁评价诗经的话? 孔子21、“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出自于? 《毛诗序》22、《说苑》的作者是?刘向23、孔子对诗经的改革是在哪个层面进行的?篇章24、周诗有几种指向?225、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要具备哪三方面的素养?知识,能力,修养判断题1、我们在进行干部的民主测评时候更多时候考察的是能力方面。 否2、《商颂》是商朝王室所管的,并不是周朝所管的 否3、周诗只包括大雅、小雅。 否4、歌本与诗本在古代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用来记录歌词的 否5、礼的第二个来源是来自对人神等各种关系的调整。 是6、儒学是一种打天下的学说,而不是一种守天下的学说。 否7、“治国”在儒家文化里是指中国。 否8、没有曲调但是有节奏的歌,更倾向于谣。 是9、齐桓公由于没有听从管仲的意见最后被易牙和竖刁害死,下场极其悲惨10、“周乐”指的是“周王室之乐。
是11、今文经的优点是能够把一本经书变得非常鲜活。 是12、“诗言志”中的志,代表人类普遍的价值取向。
是13、作为一地区的领导,他的孝就是让这个地区的百姓政通人和。 是14、《孔子诗论》是孔子讨论《诗经》的一些篇目。
是15、“商颂”经过校订后为十三篇。
是16、季札观乐记录的是鲁国人为其演奏周王室的乐曲。 是17、我们古代最好的东西是拿来献给君王的。 否 《大学》与自我发展(二)作业选择题1、率性之谓道出自于哪里? 《中庸》2、“六经”不包括?义3、《论语》中“小人”和“君子”分别出现了多少次?24、1074、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彦回5、被誉为六经之首的是? 《周易》6、《春秋》一书中总共记载了多少位国君的历史?127、最晚列入到儒家经典当中的是哪一部作品?《孟子》 是8、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周易》9、《公羊传》和《谷梁传》里的义例往往是现在什么学家们的话题?经济学家10、“先让国家强大,再让人们吃饱,最后给予精神需求”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法家11、为而不恃出自于? 《道德经》12、《周易所概括的中国人思考的内容不包括? 礼节13、孔子是用什么来区分君子和小人的? 道德14、现在流传下来的《春秋》是哪一国的史书?鲁国15、“《大学》是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这句话出自?程颐16、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 《尚书》17、《经学理窟》的作者是?张载18、孟子关于“性善论”的理解是什么?社会属性19、老子的智慧其实是源自于什么的智慧?史官20、《春秋》在汉代之后遗失的是哪两传?《邹氏传》、《夹氏传》21、在孟子看来什么是人类道德感的根源? 心22、《春秋》是根据哪一国的历史改编的?鲁国23、周朝用什么来治国?圣贤24、四书的第一篇是?《大学》25、关于“性善论”中主张“天性”的是哪一学者?庄子判断题1、“乐”早古代是有级别的。 是2、《大学》在中国古代所教的内容是知识性的,与礼仪无关。 否3、《孔门易》是儒家学者对《周易》的阐述。 是4、我们现在看到《春秋》是一部完整的史书,没有任何亡佚。 否5、《左传》是对《春秋》的具体记载,他们的记载的历史时期是相同的。 否6、孔子的言论中透露出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洞察,而孟子则是滔滔辩论,一种舍我其谁的干预精神。 是7、《周易》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广泛,被誉为六经之首。 是8、“做”带有表演的成分,“作”则是代表而来一种规范,样版。 是9、孟子在游说各国国君的时候都会遭到很差的待遇,各国国君对他的学说都不屑一顾。否10、“别异”指的是区分等级、区分秩序的。 是11、《易传》与《孔门易》之间没有关系,是两种不同的解释方式。 否12、孔子及诸子所提出的的各种学说并非是他们个人成就,而是他们对中华历史经验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的总结归纳。 是13、《文心雕龙》在篇章上也受到《周易》的影响。 是14、孙子,韩非子等都和孔子一样,将知识尽可能多的传给人们,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才会百家争鸣。 否15、“率性之谓道”中的“率”我们一般理解为遵循。 是16、孔子的学说不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够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向往。 否17、《大学》在四书中相当于是个序言。 是18、“天命之谓性”是儒家思想的观点。 是 三礼与礼治之道(四)作业选择题1、《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伏羲2、八卦中的“兑”位是与什么相对应的?
泽3、读《周易》 的最高的层面是什么?
占卜之书4、人做事分为哪三个层面?
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而行之5、我国古代找到的最能表现沟通天地万物的工具是什么? 蓍草6、《周易》的解卦考的不是技术而是什么?
对“道”的理解7、唱歌是没有伴奏在古代社会叫做什么?
徒歌8、易学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哪个是出现最早的?
连山9、《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是哪类人创作的? 贵族10、我们学习《周易》 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自己的视野,品味,扩大自己的格局11、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中总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30512、中国古人在思考宇宙运动的时候认为宇宙产生这种运动变化是因为什么?宇宙是由阴和阳两种物质组成13、中国哲学注重的是哪种变化? 量变14、儒家经典著作中保存相对完整,在先秦时期流传相对较广的是哪一部? 《周易》15、《中庸》里讲到的心性修炼有哪些方法? 安命修道,慎独自省,明心见性,勤学笃行16、按照对人的分类,我们大部分的人是属于哪一类的? 困而知之判断题1、《周易》中的“天”和“地”其实就是指自然界的天地。 否2、《周易》的占卜体系中同样一个卦对待不同的人来解释是不一样的。 是3、“明诚”讲的是教的过程,“诚明”讲的是修养的过程。 是4、根据《周易》概括我们读《周易》的时候要先从《易经》读起,然后再读《易传》。否5、人类早期的时候音乐,舞蹈,歌唱是三位一体的,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基本形态。是6、《周易》是六经之首,在儒家经典排在第一位。 是 《韩非子》与法治之慧(一)作业选择题1、《墨子》的十大主张中只有上篇的是哪个? 非乐2、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侠客和工匠3、墨家学说源自哪里? 清庙之守4、墨家“大同社会”的思想被哪个学派吸收了? 儒家5、《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76、“礼”的治理过程中谁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国君7、中国在60、70年代改造农村所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知青下乡8、在战国中期以前影响最大的是那两家? 儒、墨9、荀子的学生李斯最后成了哪一学派的学者? 法家10、商鞅给秦孝公讲了三种治国方式,最后秦孝公选择了哪个? 霸道11、墨家“尚同,非乐,节葬”等思想和哪一学派的观点相同?
法家12、用来证明现实世界科学性和非科学性的问题非常准确的逻辑方式是什么?形式逻辑13、做商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佛商14、墨家的思想中与“天志”对应的是什么? 明鬼15、决定并影响中国地质建构的基础性的学术是什么? 法家学说16、“士”在春秋尤其是什么之后不再是一个阶层,而变成了一个广义的称呼? 《葵丘之盟》17、《墨子》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 5判断题1、“礼制“就是把天下系于一个人身上,“法制”是把天下系于一套制度。 是2、《墨子》的上中下三篇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是一个完整的长的篇章分为了三个部分。否3、儒家学派是尊天不信命,墨家学说是尊天信命。 是4、霸道用的是刑政和兵政,是以法治国;王道是帝道和霸道的结合体。 否5、《所染篇》里讲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是6、墨家的思想在社会稳定的时候能极大的发展,在社会松散的时候很难继续发展。 否7、古代的“大夫”就是指的官位,并不是爵位。 否8、儒家和墨家的起点是相同的,但是他们归宿是不同的。 是国学智慧 选择题(60分)1、“先让国家强大,再让人们吃饱,最后给予精神需求”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3.00分) A.儒家 B.道家 .法家 D.墨家2、我们之所以没有达到逍遥,其原因是什么? (3.00分) A.有所恨 B.有所得 .有所待 D.有所为3、因明学是下列哪一家的学说:() (3.00分) A.儒家 B.道家 .佛家 D.墨家4、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3.00分) .侠客和工匠 B.侠客和庶人 C.工匠和商人 D.商人和侠客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39尔雅通识课课后作业答案_(国学智慧)等内容。 
 2015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判断题―附答案判断题 1.经济系数越大,那么对于一个...(√) 54.“商颂”经过校订后为十三篇。 (√) 55.四书的确立在五经之前。...  2015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满分考试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2015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满分考试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尔雅通识国学智慧作业和考试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尔雅视频国学智慧...(√) 54.“商颂”经过校订后为十三篇。 (√) 55.四书的确立在五经之前。...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论语与君子修为3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今日...尔雅通识国学智慧作业和... 17页 免费 尔雅通识课课后作业答案... 10页 免费...  国学智慧考试题目及答案 9页 1下载券 国学智慧课后答案 暂无评价 4页 免费 国学...国学智慧题库及答案 3页 免费 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 8页 免费 域名注...  尔雅通识教育习题答案―国学智慧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尔雅通识教育习题答案―国学智慧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尔雅《...  尔雅通识课世界建筑史部分课后作业答案(希望大家都将题发到网上)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文档贡献者 魔法师de失败 贡献于
文库认证 建筑工程资...  尔雅通识国学智慧考试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尔雅通识国学智慧考试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页就有所有...  尔雅通识课课后题部分答案三(地球系统科学)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尔雅通识课答案尔雅通识课部分课后题答案 (地球系统科学) 1、新元古代的四次冰期不包括下列...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周朝最高等级乐是六舞,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是黄帝到禹时所作,被称为“文舞”,而《大濩》和《大武》分别是汤、武所作,被叫做“武舞”。这种分类的最佳反映是
A.从重神事到重人事的早期政治发展趋势&&&&&&
B.礼乐到周朝时始发展为治国工具
C.血缘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的演化痕迹&&
D.中国社会从小康时代过渡到大同时代
科目:高中历史
周朝最高等级乐是六舞,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是黄帝到禹时所作,被称为“文舞”,而《大濩》和《大武》分别是汤、武所作,被叫做“武舞”。这种分类的最佳反映是(
A.从重神事到重人事的早期政治发展趋势
B.礼乐到周朝时始发展为治国工具
C.血缘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的演化痕迹 
D.中国社会从小康时代过渡到大同时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题型:选择题
周朝最高等级乐是六舞,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是黄帝到禹时所作,被称为“文舞”,而《大濩》和《大武》分别是汤、武所作,被叫做“武舞”。这种分类的最佳反映是
A.从重神事到重人事的早期政治发展趋势&&&&&& B.礼乐到周朝时始发展为治国工具
C.血缘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的演化痕迹&& D.中国社会从小康时代过渡到大同时代
科目:高中历史
周朝最高等级乐是六舞,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是黄帝到禹时所作,被称为“文舞”,而《大濩》和《大武》分别是汤、武所作,被叫做“武舞”。这种分类的最佳反映是
A.从重神事到重人事的早期政治发展趋势&&&&&& B.礼乐到周朝时始发展为治国工具
C.血缘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的演化痕迹&& D.中国社会从小康时代过渡到大同时代
科目:高中历史
周朝最高等级乐是六舞,其中《云门》、《大咸》、《大韶》、《大夏》是黄帝到禹时所作,被称为“文舞”,而《大濩》和《大武》分别是汤、武所作,被叫做“武舞”。这种分类的最佳反映是
A.从重神事到重人事的早期政治发展趋势&&&&&&
B.礼乐到周朝时始发展为治国工具
C.血缘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的演化痕迹&&
D.中国社会从小康时代过渡到大同时代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国学智慧答案,国学,智慧,作业答案,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尔..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国学智慧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人民日报大家手笔: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
&&&&来源:&&&&
  “民惟邦本”重民方略的实施,首先在于得民心。无数史实证明,“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建立以后,国王禹制作了五种乐器,民有求见者,可以击(摇)不同的乐器,禹听到不同乐器的声音就知道是何人以何事相告。这就是后世传颂的“五音听治”。由于来见者多,以至于吃一顿饭竟然十次接待来访者;沐浴一次竟然束发三次以应对觐见的百姓,正所谓“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由于禹如此重视民众呼声与要求,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顺利传位于儿子启。启即位后在一段时间内也沿用了“五音听治”的做法,从而巩固了夏王朝。但自孔甲以后,“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迫使百姓发出了“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愤怒呐喊。夏终为商所灭。这可以说是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的第一个史证。
  商是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却为“小邦”周所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商末代国王纣“重刑辟”,实行法外极刑等暴政,以致民怨沸腾。关键性的牧野之战,“前途倒戈者亿兆夷人”,赫赫不可一世的商朝瞬间覆亡。胜利者在惊喜之余,深深感到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
  继起的周朝执政者周公,一再告诫其兄弟子侄民心的重要,并把民心与天命联系起来,借助天命渲染民心的重要性,“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公重民思想的核心在于重视民心,他的一切施政都可归结为得民心。因此,他实行礼乐刑政综合治国方略,创立以德主宰刑罚的法律制度,谱写了中国古代法文化史绚丽的一章。后世以德辅刑导源于此。
  周公提出“明德慎罚”,“慎罚”即旨在保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刑法原则和司法原则,比如区别用刑、罚当其罪等。由于周初立法体现了重民、保民的精神,因此法制兴带来了国家兴。周初的法制彰显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法制文明。以德主宰法制建设,可以说是各文明古国中仅有的,其影响至为深远。春秋时,孔子赞颂以礼乐(德的具体内容)指导司法的重要性,“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可见,周初统治者的一系列主张,把“敬天”落实到“保民”上,凸显了民的价值,其所推行的一系列国家治理措施都可归结到重民、保民和如何得民心上。在这里,第一次宣示了立法与司法的目的不在于刑人,而在于定是非、明曲直,有效地惩治犯罪,保民不受损害。这种刑罚目的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战争连年不绝。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民的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得民者兴、失民者亡的政治现实丰富了“民惟邦本”的思想内涵,如孟子所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他还提出了一个千古不朽的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一步总结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他还将民与君比喻成水与舟的关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孟荀此论,既是夏商周兴衰之由的历史性总结,也是对古代治国理政要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精彩阐发。后世论者,大都仿此,只是带有时代烙印而已。例如,唐太宗李世民鉴于隋亡的历史教训,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并说“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 人民日报 》( 日 07 版)
(责编:白宇、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材料三&&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七条 参议院以各省都督府所派之参议员组织之。第八条 参议员每省以三人为限,其派遣方法,由各省都督府自定之。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三条 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第十四条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是如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分析《临时约法》昙花一现命运的原因。&&&&&&&&&&&&&&&&&&&&&&&&&&&&&&&&&&&&&&&&&&&&&&&&&&&&&&&&&&&&&&&&&&&&&&&&&&&&&&&&&&&&&&&&&&&&&&&&&&&&&&&&&&&&&&&&&&&&&&&&&&&&&&&&&&&&&&&&&&&&&&&&&&&&&&&&&&&&&&&&&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军队和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包括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4)与材料四比较,材料三有哪些局限性?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有什么特点?&&&&&&&&&&&&&&&&&&&&&&&&&&&&&&&&&&&&&&&&&&&&&&&&&&&&&&&&&&&&&&&&&&&&&&&&&&&&&&&&&&&&&&&&&&&&&&&&&&&&&&&&&&&&&&&&&&&&&&&&&&&&&&&&&&&&&&&&&&&&&&&&&&&&&&&&&&&&&&&&&
材料五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5)依据材料五分析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6)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现代政治历程的发展趋势。&&&&&&&&&&&&&&&&&&&&&&&&&&&&&&&&&&&&&&&&&&&&&&&&&&&&&&&&&&&&&&&&&&&&&&&&&&&&&&&&&&&&&&&&&&&&&&&&&&&&&&&&&&&&&&&&&&&&&&&&&&&&&&&&&&&&&&&&&&&&&&&&&&&&&&&&&&&&&&&&&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甘肃省模拟题
(1 )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2 )特点:皇权高于法律(或法自君出、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礼法并用。实质:君主专制;人治。(3 )《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将国家视为个人私产、君国一体观念的否定;强调国民一律平等,这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否定;用法律形式赋予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促进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这是对传统臣(小)民观念的否定;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治体制,强调依法行政,这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人治”观念的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封建势力力量强大。(4 )局限性:《临时约法》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缺乏确实的保障;(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即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直接民权)特点:人民主权和社会主义的原则。(5 )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宪法、法律的保障。(6 )趋势:专制——民主资产阶级民主转向社会主义民主。宪法由一纸空文无法实施到落实和逐步完善。近代民主制在渐进中成长。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主要考查你对&&法律制度走向健全(82年宪法),周朝的礼乐制度,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82年宪法)周朝的礼乐制度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1982年宪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现行宪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措施:①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③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庶民和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大。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总之,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3)西周的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礼”和“乐”:“礼”:构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构架,有利于维护政治安定、保证社会和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乐”:是辅与“礼”的,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礼”、“乐”是当时文明创造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内容具有深厚的内涵、久远的影响,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制定目的: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周礼·春宫》及注);等等。   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
职位分配:春宫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00多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他们大多数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音乐家,有明细分工,各司其职。《周礼.春宫》中明确记载了最高乐宫大司乐的职务要求:“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晋”。教学科目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大舞)和小舞四种。由于结合礼教,内容都含有伦理道德观念。在春宫中还有小师、磬师、钟师、笙师、鎛师等传授器乐技艺。周代如此重视音乐教育,无疑会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各种相关的措施也推动和保证了音乐的发展,从而使周代宫廷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其配合礼教的作用,也给于音乐以很大的束缚,而不能很好发挥其艺术特征,以至到春秋后期,随着新思潮的兴起和民间乐的发展这种典礼音乐便日益衰颓不振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是指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典型地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上。这些制度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有很大的区别,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也有差异,在中闰古代政治制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有以卜特点:①从内容上看,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融为一体,将“家”和“国”结合起来。血缘关系既是家族内财产分配的依据,也是国家权力分配的标准,“立长不立贤”是其典型的特点,虽然有利于国家和家族的稳定,但是不利于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②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最基本的原则。这不仅体现在权力的分配上,也体现在社会关系卜。嫡长子都具有较高的地位,体现出了原始社会父权思想的痕迹,也对我国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政治体系,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成熟。分封制以宗法制为4本原则,宗法制维护了分封制,周礼的内容以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日的,三者之间互为表里,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④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差别,第一,在周王朝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有利于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第二,在周王朝后期,由于诸侯力量逐渐增强,血缘关系逐渐疏远,逐渐形成厂诸侯争霸的格局,形成了中国几百年的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第三,周工朝灭亡后,分封制和宗法制虽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宗法观念已经深植中华文化中,甚至影响到现在,重视血缘亲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制度建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特点:
一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二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这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更能有效地行使统治权,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4)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5)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皇帝制度:(1)“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称“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征:a.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b.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c.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中央官制:(1)主要官职:①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 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地方政府:&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实行王位世袭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 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血缘和部族色彩。 ④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⑤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正确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含义:(1)君主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产生根源:①经济上,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理论上,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3、发展过程: (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4、评价: 积极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①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③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5、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6、发展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7、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洽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正式宪法。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人宪法中。
1954年宪法共有106条,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1954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部宪法,它制定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领导人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明确规定“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而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因此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记载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胜利结果,其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它是在自下而上、经过普选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并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宪法的颁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宪法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3、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成为人民权利的大宪章。4、它确立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障。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架构,在我国政治建设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
1、背景:(1)武昌起义成功(2)《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通过(3)南京临时政府建立&(4)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武昌起义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14个省、市相继宣告独立。革命党人和独立各省的当务之急是组成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以最后取代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日,为筹建全国统一政权,省都督府代表召开联合会议。12月3日该会通过并公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简称《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作为临时宪法。《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30311277291332821127391195281328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朝三公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