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例子可以理解诽谤佛法什么罪过净空里的“我执”,“空性”??????

佛家说无我无相,为什么又要强调破「我执」和「法执」?是否有违「自性」的说法?
佛经说“观心者得解脱”,可我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要如何去观? 法执是所知障,若放下所知障,我即有知也是无知。我不依靠我的认知和坚持存在,我甚至不存在。可是世人坚持我执法执,不就是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么?那岂不是连初衷都违背了?
按投票排序
选择不善的有为法,只会增加有为法的执着。选择善的有为法,会渐渐地让有为法趋入无为法。以修行这种执着的行为,却能渐渐耗尽所有的执着。这就是这种特殊的执着的殊胜之处
话说,鄙人光顾着写批评,却忘了解答这位知友的问题,多谢提醒了我。现在我来为这问题贡献我的绵薄之力吧。为了问题和回答关联性更强,我将之前写的批评放到了文后,并隐去了所有个人信息。鄙人以为,题主疑惑的产生主要缘于读佛经没读仔细。说:“离经一字,还同魔说”,是很对的。题主必须注意到,佛经里没说“观心者得解脱”这句话。佛经,准确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的是:“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这话有一个大前提:“三界之中”。什么意思呢?佛的意思其实是,对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芸芸众生,主宰他们一切的是“心”。这时你要动脑筋了,佛只说三界之内,那么三界之外还是这样吗?佛、菩萨和罗汉,这些三界之外,全然解脱的牛人,还会是“以心为主”吗?不是了,三界随着他们“心”的消失,一起寂灭了。你说:“可我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要如何去观”,亲,落了空执。还是那句话,明确佛说的那个前提后,你就不会疑惑了。题主啊,请注意了,我们本来无心无相,但谁说我们现在无心无相?你我都还在佛说的“三界之中”啊,所以我们还是有心的啊!我本无心无相,不错,但题主你也会说“我本”这两个字了,本来是没有的,但你我落到三界之中,所以就有了嘛。等你我超脱三界之外,识得本来面目,那时,你我的“心”和“相”又会如水蒸发,了然无踪。再者,题主你当知,这心到底是什么心?我挑明了,是妄心,是一直让你我不能解脱,久住轮回,不脱三界的妄心。用英文翻译,这“心”不当翻译成mind(想法),当翻译成desire(欲念)。所以佛在这部经文里说:是人不知烦恼根本。不知五境从自心生。烦恼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因为有这个妄心,有这个欲念。正是因为看到这心不让你我解脱,佛慈悲啊,所以才教我们去“观心”,而你大大地误解了“观心”二字。观心,观心,佛不是要你观想有这么一个心,而是要你观想没有这么一个心!在这部经文里,佛是这么说的:无有心王,及心所法。无苦无乐。如是法界自性无垢。无上中下差别之相。何以故。是无为法,性平等故。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此无垢性,是无等等,远离于我,及离我所。此无垢性,非实非虚。此无垢性,是第一义。无尽灭相,体本不生。此无垢性,常住不变,最胜涅槃,我乐净故。此无垢性,远离一切平、不平等,体无异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一心修习如是心地观法。佛说得非常抽象,但是佛没有故弄玄虚,佛打了个比喻,明白这个比喻,你就廓然开朗了。佛说:如众河水,流入海中。尽同一味,无别相故。我们这个妄心啊,像河流,只要流入“法性”的大海里便会融合一起,不起分别。当流入法性大海后,“心”也跟着消失了,“相”也没了,因为都同归本来面目了。请问你还能从大海里找出哪些水是来自长江的吗?这就是佛开示给你的观心法:慢慢地让这个有“我执”和“法执”的心,归于“法性”,最后达到“无我无相”的境界。对了,你的自性是什么?你的自性就是没有自性啊!你的心是什么?你的心就是没有心啊!——————————————————这真的是分界线—————————————————我看到有如下截图里的回答,有几点质疑。回答说:“佛法不是分析法”,不知结论从何而来,出自何处经典,请给references。我虽然对佛学只涉猎皮毛,但还是知道早在原始佛教时期,就有因明学派,极重逻辑分析,其中法称大师的《七论》堪称各种分析法大全。如果你觉得理解不了圣者的著作,建议你多读读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里面有系统地介绍了佛教的分析法。其次,你又说“另外,你不知道佛教中的无心,是个什么无”,说得好像你就全知道一样。你如果真的知道,我倒是虚心受教啊,但你说了这句之后,就不解释了,而是故弄玄虚地说些,佛法讲究的是悟性,最好是他没讲到的,你都悟到了。如果是这样,那我真的不知道为啥佛要不停地说法,苦口婆心,乃至说了法后,怕你不懂,还来个偈,再怕你不懂,再来个咒。最后,三次集会整理出来的佛经极为浩瀚,以至龙树菩萨到龙宫看了三个月都没能看完其中一小部分。如果依你所说,我更搞不清佛祖为啥留下几万法门去循循善诱我们这些凡夫,让我们不至于堕落。所以,其实这个回答错了。佛法讲究的不是悟性,而是平等,是众生平等!无论这个众生有没有悟性,有没有慧根,佛也会平等地帮助你。就算你愚痴得千劫万劫在饿鬼道,佛也会让你早日超脱,得无上道。这是佛的慈悲,更是佛之所以为佛。不然地藏菩萨为什么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明白这点才是真佛子,不明白这点是未入门。再次,悟是怎么来的?凭空而来的吗?不是的。说到底,还是要依文解义,利用“文字”这根手指,指出法这个“月亮”。所以六祖说:“执空之人有谤经者,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言语,便是文字之相”。六祖留了本《坛经》为啥啊,为了就是让你有个文,来解其中之义,不然你学个毛禅,读个毛经。所以啊,我们学佛啊,还请乖乖依经文,去解义,乖乖念佛求往生。我们这些初地菩萨都不是的人,连文都不愿意去依,你依什么?不会走,就想飞,是最要不得的。你又说,楞严经说“凡有言说,皆非究竟” 。不好意思,我又一次表示质疑。这话出自第几卷啊?当时是跟谁说的啊?怎么的语境啊?请明确点出。不然,你这是连“依文解义”都做不到,只不过了断章取义”罢了。据末学查阅《楞严经》全文,里面压根就没有这句话。《金刚经》有类似说法,那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佛没说,却说佛说,大妄语啊!然后,回答又说,要想真正的明白你的问题,最少你要有三年以上的修学佛法,我很怀疑你是怎么就得出“三年”这个结论。为什么一定要三年以上,而不是四年以上,不是五年以上,不是六年....你是怎么定的这个量?你看,六祖就不会说你这样的话了。六祖说: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正因为人有利钝,所以佛教广立法门,让有些人慢慢来,让有些人快快走。有些人有累世的因缘,听法三天就悟了,而像六祖这种逆天级boss,更是只需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相反,一些业障太深的人,单是消业估计也要半生,三十年可以悟就很不错了。用修学佛法三年作为一个判断标准,吾未见其明也。最后,哎,我要深刻地自我批评,为什么呢?因为我用逻辑分析来和一个不讲逻辑分析的人分析问题,那是缘木求鱼,是煮沙成饭,是刻舟求剑,是生了妄念。佛看了我一眼,摇了摇头,说:无有是处。
佛教是解决烦恼的问题。烦恼就烦恼在,本来没这回事,你当成有这回事,烦恼就来了。无我相,是从「实相」上来说的。我执和法执,是把「名言」执为「实有」。这就叫「戏论」。好比你做梦,梦见自己在北京买了100平的房子,3万一平,刚过户完,房价暴跌到1万一平了。烦恼得不行。这时候,醒了,发现自己还是个北漂,根本没有房子。烦恼也就没有地方附着了。梦里的烦恼是真实的么?是的。真实不虚。做噩梦时你会血液循环加快,浑身大汗,心脏狂跳。醒来还心有余悸。而梦中的事情是真实的么?不是。所以,把虚妄的事情执为实有,就是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我,法,这些都是虚妄的事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把这些当作实有,烦恼就来了。所以,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就是点破这一层。
这可能是很多学佛者的通病:把佛的境界和人的境界混淆了。”无我“是佛或菩萨的境界,”有我“是世人的境界,而修佛,就是从”有我“转化为”无我“。当你处于”有我“境界的时候,就要破解”我执“,当你已经破除”我执“,也就”无我“了。如果你还在”有我“的境界,就想着按”无我“的境界行事,那当然就会出问题了。所以,我们看佛经,要看这佛经是讲给谁听的,如果是讲给非自己境界的人(或众生)听的,那就不用想太深入了。
佛学初学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探讨。佛说无我无相,那是证悟圆满的境界。但芸芸众生中的多数都处于我执、法执的无明中,他们又怎能无障碍地理解既有又无的非二元对立的概念?对无明的众生就要使用无明众生能接受理解的方法来教授,所谓佛法的善巧方便。我们就假设有我执、法执这两样东西(实际不存在),为了达到无我无相,就先试试破除这两样吧。善巧方便的目的是为了最后自证空性。
就本来面目而言的确是无我无相,无需修正,自得心开。就无明烦恼而言就有我执与法执,当一个人真正明心见性,彻悟本来面目,会发现所谓的我执,法执也是了不可得,犹如空花水月。在凡夫地一切都有,在如来地万般皆空空寂寂。这是不同层面的见地,不可混淆。
佛法的一切言论分为四种范畴,名为四悉檀1.世界悉檀
"有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 ,此悉檀总括世间假名与方便法. 佛法不是凭空存在的,是依凭于人的认知范围的, 但导向于空性. 所以需要有世界悉檀的内容以渐次深入2.各各为人悉檀
"观人心行而为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
同一种开示,对某个人很当机,另一个人则未必适合.3.对治悉檀 “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如重、热、腻、酢、醎、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 为对治而说的法. 例如不净观破贪欲,慈悲观破嗔恚,因缘观破愚痴.
若在贪欲人中说慈悲法,则增益贪欲, 若为嗔恚人说不净观,则增益嗔恨. 包括你这里说的"破我执、破法执"都算是对治法. 破我执除"能",破法执除"所",能所双亡,空性自现. 常人执着深重,若没有方法来对治,犹如重病无药,命且堪忧,何论理想抱负?4.第一悉檀
过一切语言道,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诸法实相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 只有在第一义悉檀中,才含摄你所说的"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 然而第一悉檀非思维力能碰触,非杂念人能得,非垢重人能见,非智慧人能悟. 所以需要前3悉檀的方便施设.如果不了解四悉檀,则会发现佛法中处处矛盾、处处相抵,或者是心有所悟却不知道如何修证。从四悉檀来看佛法,则清晰自在。四悉檀出自《大智度论》,想深入学可以学习这部论。
说简单点儿,不引经据典,你还没有到无人无我的境地,所以要破我执法执,若是到了那个境界,三藏十二部经都是戏文。佛陀的难处在于要用语言文字做工具让众生领会到一个超越语言文字思维的境界,禅宗管这个叫“指月之手”,你不知道月亮在哪里,我用手指给你看,你看到月亮了,手就没用了。一个道理。
我正在读江味农大德的《金刚经讲义》,中间有一段与此类似,希望可以帮到您:大乘佛法,尘说刹说,横说竖说,面面俱圆。最要是破执,一有执即落二边,不著有,即著空,不是中道。听法看经,亦须面面观之。倘著一边,即不得受用。佛说了义,不说不了义。说得彻底,尚恐听者不明,说不彻底,如何能令人了解。听者亦然,否则般若之理,不得了解。故须面面说。又说而不说,留一点让听者去想。若将极深道理,一一说尽,则听者不复用功。故古来禅宗祖师,开示学人时,恒留半句,待人自悟。否则专事抄写讲义,自己不在此中努力,打一个筋斗,有何用处。看本经上文,明明说不住六尘而行布施。盖以住于境,则心不清净。须一无所为方可。然此处则说福德不可思量,岂非上下文意义冲突耶?福德非即相乎?何故处处言不住,又处处言福德乎?须知上文教人不住六尘,是教人不执著,并非灭却六尘。下文有于法不说断灭相可证。盖修行即有境界,不是不要境界,托境方能起修。布施而讲福德,即指示人以下手方法。故教人学佛,必须托境,方可下手。自己学佛,亦必须托境,方能下手。本经说不住六尘,而弥陀经全写极乐世界之六尘,看似相反,实则相同,且正可见净土境界之高。苦恼众生,起心动念,不离六尘。净土法门之妙,在改变众生之心。而观想极乐世界之六尘,即不住空,由此而脱离五浊之六尘,即不住有。故佛法治心,不重降伏而重转移。使众生心转向佛境之六尘,即脱离五浊之六尘,二边不著之下手方法,即在此。
如果大家都不说,如何每个人有可能明心见性,即心即佛。佛说即非佛说,是名佛说,法,非法,非非法。还有就是关于我执,不管是禅修还是其它,都首先强调的是专注到一点,再去掉这一点。
其实,没有我,也没有法,也没有自性。要是认为还有个什么,那不还是识阴在起作用吗?你说【我执】,【法执】可否指明出处?佛经上我不记得有这个提法。可能是祖师说的吧。楞严经上说:“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花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花相。”
发了真东西,竟然被攻击,全部删除!
“观心者得解脱”是针对“有我”的人讲的,“有我”可以通过观心来趋向于“无我”的境界。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我”的。你即以达到“无我”的境界,无心无相,又怎能观心。 观心是一种达到”无我“的方法而已。
車軲轆轉啊轉,車軲轆理講不完
你想吃苹果(达到无我的境界),但苹果藏在枝叶之间你找不到它。于是我用手指给你看(法),帮助你找到苹果。等你找到苹果了,自然就不需要我再指给你看了。
没看明白,估摸着是“先看到它有,再看到它无”的过程吧
“观心者得解脱“这句是以佛性的位置意识看人性。”可我本无心无相,甚至无我,要如何去观?“你本无心无相无我!!!你如何观照得知?此”无心无相,甚至无我“正是【你执】和你执你【法执】而生”自性“ 自性本来你无法知道。“自我存在”是人性的需要,是人性的本来,是因“【我执】【法执】”是果 皆非佛性。切莫以人性去推理或者揣摩佛性。佛法无量可悟不可修,悟 在知,修 在求,不得涅槃。观心者可遇魔杀魔遇佛杀佛,但千万别拿这句话去傍佛傍魔。
拿佛法来打妄想
自己未度,而度人者,无有是处,如果有问题还是建议师兄多去看看祖师大德的讲经以及注解。自然明白。在这里大家给的答案,我想应该不如祖师大德的讲解清晰吧。建议去弘化社的网站上申请几本佛法入门的书来看看,自有益处。《印光大师文钞》就很好。祝好!
真实是无我,我执法执是还原真实前的错觉导致的痛苦和错误。同人喜忧,如川流入海,百川同归时则得忘我,入无我之境。慈悲是无我的结果,更是求无我的途径。只有入海,才能看不到自己。浅见也是收获,希望能分享。佛中的我执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佛中的我执是什么意思?
  我执,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小乘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  佛教用语,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包括自大,自满,自卑,贪婪……,或者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或者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消除我执是佛教徒的一个修炼目标,认为没有我执就可以将潜在的智慧显现出来,成为有大智慧的人,即为‘佛’。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看见下面那个问题了吗?那人问:为什么人总是那么贪心啊,其实这就是我执的一种表现,哈哈。本来是一块铁矿石,现在却成了一辆轿车,从来没想过自己其实本来就是一块铁矿石,总是自认为自己是轿车,其实自己本来还就是那块铁矿石。其实人的本来,恬淡无欲,神清性明。哪有什么贪啊。
心如明镜台但这不是佛教中的我执 但也可以这么表示大同小异吗哈哈 加分给我。
就是外国人说的ego。
众生认为有个不变的我,处处为这个我去争取利益,弄的身心不安。是为苦本。而我是实有吗。身体不断变化老化。心灵一刻都停不住,没有真心不变。这个我只是众生一期的延续相而已。非是实我
我执就是虚妄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是真正的修行?
怎么调心?要只看一种书吗?“念佛成佛”是何“佛理”?唯识宗怎么学?
按投票排序
谢邀,最近的一点体悟,分享一下。很多人不太理解佛法里的心是什么,这个心很难解释,举个例子应该比较好明白。如果将人比如着一条河,那么水性就是心性。河岸和河底就是人的身体,河水里的淤泥和杂质,就是人的贪嗔痴慢疑等性情。从这里就有区分,人的性格不是人的本来心性,就像杂质也不是水的一部分一样。因此,要想认识自己的心,重新认识水就是一个途径。在我们的概念中,水总是在一个容器里,水是有颜色的。实质上水是水,容器是容器,水有颜色是因为杂质,水能流动是因为有高低和潮汐,水的蒸发与凝结,是因为温度。这些都是外力,跟水本身没有关系。而水的本性应该是:没有干不干净,没有生不生灭,没有增不增加。心性也是如此,我们的身体是容器,我们能感受到的温度、风、坚硬与不坚硬、颜色等,这些都跟我们的心性没有关系。这些跟我们心性无关的东西,很容易分辨:他们是无常的。比如我们的身体,总是在不断新陈代谢,比如温度,总是不断变化。佛家有个比方:不断变化的,就像是旅馆的客人;常住不变的,就像是旅馆的主人。这个常住不变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真心。它跟水性一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但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很容易将那些变化的,当做我们的真心。佛家称之为反客为主,认贼作父。所以我们常常受到情感和利益的趋势,就像水受到潮汐的影响,潮起潮落一样。所以佛家最讲究的就是明心见性,如果不了解自性不动如如的本来面目,就不可能了解佛法的奥义。所谓念佛成佛,即是如此。念佛的目的,就是栓马。我们的虚妄之心,就像野马一样放溢,念佛就是要将这匹野马栓于一点,让动相慢慢熄灭,渐渐自性显现。这是一种暴力执法,先把逃犯一拳撂倒,关起来慢慢审问。
尝试不用佛教里面的术语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一来那些术语引起的各种“误会”本来就很多;二来对佛法不感兴趣的人看见这些术语就想掉头走开——但实际上,不管你亲不亲近佛法,用不用佛法的语言去思考,它的一些想法,或说智慧,或说逻辑,本身还是能对你有所助益。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说,与很多人的想法或者说直觉相反,修行做的其实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好多人在开始决定修行时,我猜或多或少脑海里面画的是一幅“路线图”或一张“to-do list”:我先做这个,然后做那个,再做那那个……等这些步骤一一成功,最终我就到达了一个叫做“证悟”的地方。就像一场马拉松最后冲过终点一样。在这样的思考中,证悟似乎是这一个个步骤加起来以后最终得到的结果。这样的做法当然不能说错。事实上,在你自己的例子当中,这个做法很有可能是那个唯一能够成功的方法。但是,这种做法常常有一个弊端:它使人过分地注意了步骤本身,也就是修行,而忘了修行的目的。佛教里面经常举一个例子:如果说证悟是我们要到达的彼岸,那么修行就是帮助我们到达彼岸的渡船。怎么样过河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过去。等船到了对岸,我们就该马上下船,把船忘掉。不然,我们就是还一直待在船上,没有上岸。所以,如何是真正的修行呢?——就是没有忘掉上岸这个最终目的的修行。你的眼睛应该一直盯着对岸,而不是花心思琢磨脚下的这条船够不够漂亮,材料到底有没有选对。每个人过河的方法都不同——有些人只坐有人掌舵的船;有些人不介意坐竹排;有些人坐的可能还是你从电视上看见过的那种:吹涨一张猪皮,人藏在里面,顺水漂过对岸;有人没那耐心又足够大胆,自己跳下河就游过去了……有人可能根本不考虑水面,人家直接租了架直升机飞了过去——总之,如前所说,你到底是怎么混过去的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去了。这是我在开头说“做减法”的原因。理论上,你应该挑选一个最快捷、最有效、最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过河方法——如果你有能力游过去,干嘛要花时间造船呢?……又或者,你根本就站在一个水面狭窄的地方,其实一抬腿你就迈过去了。如果不忘记目标是过河,而不是过河的方法,你就不会一直站在河的这边转来转去,到处打听到底怎样才能过河——你自己走下去试试看嘛——能成功的就是“真正的”方法。反之就是假的方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证悟本身就意味着“回到正常的状态”。那么什么是正常的状态呢?就是去尽染污,把不正常的、本来不属于你的东西扔掉——这也是减法。明白了这一点,现在你就该把目光紧锁在对岸上,用各种各样可能的方法去接近它。不用问这个方法对不对,看起来靠不靠谱……管用就行!有人说了,如果能够通过躺在海边的吊床上、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获得证悟——为什么不呢?!……然后,至于什么才叫“对岸”?它在哪里?这是另外一个大问题,这里就不说了。这需要你自己去体会和学习。
謝謝 師兄的邀請。看書當然很重要,尤其我們這樣荒漠的環境中。但是,其實和老師、同學一起,在生活中練習更重要。但願有益。
努力工作,掙更多的錢,娶個好老婆! 這就是我的目標!
不是调心,是认识心。都接触一下,自己判断自己适合哪个。
你的问题很多很大,每一个单独说都需要很大篇幅。这里简略答一下。1、真正的修行是从心地上下功夫。2、调心的话要从闻思开始,掌握正确的方法。请读3、对于有些人来说,需要看很多书。对于有些人来说,只需要很少的书。对于有些人,不需要看书。请读&、三篇。4、念佛成佛的原理?《》中有一段话:从如来藏的角度来讲,所有生命都有如来藏佛性。因为如来藏是我们心的本性,它是自然的,本身就存在,不需要通过修行来增长,它永远都不会离开我们的心,所以也叫做自然住佛性或“性种”。但世俗佛性,也即随着闻思修而增长的随增佛性或“习种”,却是修行人需要观察自己是否具备的素质。这也叫圣种、圣性,圣者的种子、种姓。当自然住佛性与随增佛性走到一起,变成无二无别的时候,就叫做成佛。建议读一下《》。5、想通达唯识宗的各种经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议依止一位好的善知识来学习。
觉知+平等心
修行修的是一种抉择的能力,抉择的前提是可以得到和拥有。一切吃不着葡萄然后幻想葡萄不好吃的所谓的修行,都是弱逼们自我安慰的借口罢了。能人所不能,前提是别人能的你都能,连别人能的都不能,谈什么能人所不能?想要修行?先做一个成功者,只有成功者不在乎成功,才能说是对于自身的超越。失败者接受失败,不叫修行,只是逃避。另外,基本的佛教知识和名相概念都不知道,就不要想什么唯识了。按照太虚大师的说法,《俱舍论》你都学不通,哪里有资格学唯识?基本正见都没有?玩什么修行?念佛也不是单单只念就可以,那是需要在一念之间贯穿六度四摄的,以为打坐念佛就是修行的话,学佛法还不如去学成功学来的有效。
世间所有的正法修行都是强调人的心性修炼的,不断看淡、放下时间的执著,不断的摆脱后天观念对人心的干扰,慢慢的真正的智慧、真正自我的本心就会显露出来。那么说如果真正修炼,无论哪一门哪一派,都是要强调不二法门的,因为每一个法门,背后都有一个极其久远的历史传承,都有一个很庞大的修炼体系,也都会涉及高层空间和生命的各种因果关系,所以绝对不能想当然的掺杂修炼,否则,在哪一门看来,都是乱法,大罪之一。当然了,到了近世,尤其现在末法时期,很多修炼法门都被当作是一种常人社会的哲学理论了,然后所谓采众家之所长,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来了,当然了,不这么乱,也就不叫末法时期了。所以说,正法修行,入哪一门,就看哪一门的经,否则,很容易修成邪法。历史上,释迦摩尼将佛法传世,他那一法门就叫“戒、定、慧”,先是强制的戒律,慢慢的脱去各种常人间的欲望、执著,然后慢慢就能定下来,定下来才能真正打坐实修了,最后开功开悟,智慧显现。而念佛号是净土宗的修法,也就是阿弥陀佛西方三圣的法门,看着简单,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不乱的念佛号,那也是需要高深功夫的,俗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是说的念好佛号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念到自己的脑袋都木了,什么杂念都没有,阿弥陀佛四个字每个都是金光闪闪的显现在眼前,那么一般人能做到吗?根本做不到的,各种七情六欲的执著,估计念不到半小时,脑子已经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真的变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所以说,念佛成佛,是指的修行的法门和过程,不是说随便念念佛号,你就能成佛了,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那不成了常人社会打卡上班混日子了吗?还有就是说真正的修行,不一定非要入了宗教的门才算修行,世间一直也有诸多佛道两家的高深大法在传承,但是却没有走入宗教形式。同时呢,也有一些根基很好的人,一辈子无所求,与人为善,真诚坦荡,有大忍之心,这样的人,用修炼界的话讲,就叫做:不修道已在道中。这样的人,其实一直是有高层空间的师父在看顾着的。最后无论唯识宗也好天台宗也罢,末法时期都是很难自度度人的,守住自己的心性,给自己创造未来的大机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种善因得善果
这个就是真修行: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六祖坛经》
你所问的问题貌似标记了道教,但问的问题却又是佛教,而楼上的诸位都说了,我简单的说一下念佛,念佛要领不是理解佛理,说理解佛理,则直接违背了《阿含经》中本师佛教导的离五蕴,所以《楞严经》又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在佛性上出一个知见,是诸佛大忌,所以念佛还是要做到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专注,自性念佛,佛念自性,此即真八正道。所以《楞严经》云: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六祖坛经》: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而关于道教的修行。吕祖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止也枉然。盖吾道修行,先调息止念,所以黄元吉祖师说:即凝神又调息,即调息又凝神。三丰祖师《证道仙经》云:“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常存。性存命固,息念俱消,即性命双修之第一步功也。”白玉蟾祖师《修道真言》又说:“动时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里。学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静功。”道教修行:念头止处起真知,显出我等道性(天心,玄关一窍)以下有两篇分别介绍两教修行的文章,是我写的,我就是曾心斋。关于佛教修行关于佛教修行的文章,本来是我的《自述》的一段,现在截下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写得不是很好,希望别建议。开悟见道过年后,老师说他要走了,他要去闭关了。说是炼精化气后,在大还丹的期间要入山修行,采大药。然后给我安排,让我去石家庄找我大师兄。我说好,又在qq上跟大师兄联系了,我跟大师兄说我过完元旦后就去广东,然后5月份到那,大师兄也答应了。就在过完元旦后,我还打算过几天再去订火车票时,我忽然生病了。当时是晚上的时候,我关完电脑,睡在床上,打开手机看着《六祖坛经》。忽然间到晚上口干舌燥,发现全身无力,头疼无比,后来一日我躺着家里,祈祷自己能一睡就好,但发现还是没用。家里没人,我也两日未能进半点事物,只能大口大口的饮水,到达第二天下午,艰难的去奶奶家里,奶奶见我如此,熬药又端水的伺候我,我也在床上躺着刮痧,在那会儿我也感觉无聊,一直在参《六祖坛经》里面的痛与不痛。当我没有念头时,会不痛,即无痛念,但人非死的,身体还会感觉到疼。后迷迷糊糊的睡着,忽然间在迷糊里面感觉手大脚大,直接概括了身体。到了早上只感觉身上的被子犹如万千大山一样,压在我身上,使我脱身不了,惊起我的一身冷汗,忽然间被奶奶叫醒,这才算解脱了。而我却一直在想无念之时,了了分明这个问题。突然间,我不知道这么了一下就认定了这个了了分明即是道。后加之精进,才发现我真正的明心见性了,也就是禅宗说的破初关。后我遵守老师的话,加以保任。 空悲双运在我保任的期间,我又跟我一位道友聊了起来,这位道友很厉害,他是我师父的好友,修过佛,也得到了师父的丹道传承,他亦是我老师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我们三人互为师友。他以开悟多久,我在跟他聊起空性时,他告诉我你虽然开悟了,但还是小乘,不得究竟,要我注重菩提心。他说小乘之所以是小乘是因为开悟后再涅盘,只能自觉,不能像佛一样觉他。到涅盘后,外在和内在的会隔离,也就是说,阿罗汉在走后,我们的世界也在他的心里全部毁灭了。只是进入了无为,但没有进入无不为。只是入空,没有妙有的存在,所以建议我开悟后还需要发菩提心,使空悲双运,进入大乘。其实那会儿我也没听懂,但我也跟着就去了解菩提心了,虽然我不了解菩提心的真意是什么,但有一次,我在看战争片的时候,感觉战争特别的惨烈,直下留泪,发愿誓要度尽一切众生,否则不合道(无余涅盘) 进入大乘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在于,大乘需要发菩提心,为众生解脱,而小乘则是自解脱。大乘佛教得究竟,而小乘不得究竟。为什么?请听我慢慢到来。当我在了解菩提心时,月明(即我以上说的那位道友)跟我说了下楞严经的第一月和第二月的关系。《楞严经》原文如下: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虽见第二月,但又非月之影?那第一月和第二月到底指的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阿难尊者是大阿罗汉,他属于只能自觉但不能觉他的人。所以第一月是佛见,佛见,即自觉觉他而第二月则是阿罗汉见,阿罗汉见,也是真见,他们也开悟了,也明心见性了,但有个不究竟的根本,那就是生死和涅盘还是对立的,不如佛一样,佛是无分别的,无住的。佛不住于解脱而自解脱,所以《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是如来。什么是心能转物?就是说心和物是无分别的,心就是物,物就是心,二者无分别,转心就是转物,转物就是转心。也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天人合一了,也就是我们道教内丹里面最后一个级别:练虚合道。阿罗汉虽说得到了正见,但还要一些微妙的习气,那就是他们住于生死和涅盘二位。而佛不住解脱生死处,所以张拙秀才留下一首偈云: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花。” 无常变化的思虑佛教密宗的次第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其中加行道分很多种,比如密宗有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所谓四共是必须做的四样事,四不共的可以做四样事的一种或者两种,四样不必全做,由于我们现在的题目是《无常变化的思虑》所以我们现在提一下四共加行。密宗门派很多,所以他们在四共加行里面也分很多,其中的宁玛派和噶举派是以显宗的四共加行一样。1.人身道难得2.思维无常3.轮回苦4.善恶业报而格鲁派则以净信,修四无量,思无常,发菩提心为四加行。大乘佛教的根本在于发出离心,菩提心,明心见性而小乘佛教的根本则是发菩提心,明心见性。但不管这么说佛教的根本就是这三心,三心中最初发心是出离心,什么是出离心?即是对轮回产生恐惧或者厌恶,想解脱即出离生死,即是出离心。道教亦是如此,《悟真篇》开篇即说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五蕴的解释佛教把执着分成了五蕴,五蕴分别是色,受,想,行,识。色为形色的意思《瑜伽师地论》云:谓色,有见有对。此复多种。略说有三;谓显色、形色、表色。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形色者:谓长、短、方、圆,粗、细、正、不正、高、下色。表色者: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如是等色。又显色者:谓若色显了,眼识所行。色为形色,属于外在物质。识即我等的识心,属于内在精神。当内在精神接受了外在的物质就是受了,内在精神接受外在物质后就会变成想,想就会实行,也就是行了。内在的是我,外在的是它,当我看见一串葡萄挂着藤上时,这个就是受,我会去想他到底是算的还是甜?这就是想,我爬上去摘到时,这就是行,以上受,想,行总结为识。 放下即是见道我们所谓的执,追其根源是我执,比如别人骂你,你会发怒,而别人骂别人,你没有任何感觉。为什么?因为别人骂的是别人,而不是你。当放下我执时即无所执。《维摩诘经》中的入不二法门品中,诸大菩萨皆说菩萨的不二法门,前几位菩萨是这样说的。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识神即念头,念头即我执,当放下念头时即所以执都放下,但人非草木,所以人在放下念头时,还有一个了了分明的存在。六祖大师云:无念,无者,远离一切。念者,念念真如。当我们离一切相时即见诸佛如来,当我们不住于任何一处时即得真心,当我们无所无行时即入不二法门。过去不忆,现在不想,未来不思。三心不得即见真道,即见如是。天台观心法门莫不如此。 菩提心当见道后即得正见,五祖云:未见自性,修法无益。密宗的次分法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见道即在修道前。旌阳真人云:“关未开,休打坐,如无麦子空挨磨;开得关,透得锁,六道轮回可躲过。”在见道后又要保任维持,以免遗失它,在道门后续为逍遥游,真常应物。所谓保任,即心心不异为保,任意遨游为任。开关见性后随然得到了正见,但如果没有发菩提心修到最后也不等得究竟,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祖师开关见性后要发菩提心的原因了。当开关见性后,心离一切相,但有微妙的习气所在,即生死和涅盘,内在真实和外在虚妄,还存在着微妙的分别和执著,虽然得到了正见,但正见还没有究竟。所以这个时候要发菩提心,得空悲双运,上求无上道,下度无量众生。当具备空悲双运时,你就是一尊菩萨摩诃萨了。六祖菩提心: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自性烦恼无尽誓愿断,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 渐次佛道密宗的次第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所谓的资粮即是福慧。龙树菩萨云:“福慧二资粮具足,则成报、化二身,再通达空性,则证法身矣!”我们知道佛有个名号叫两足尊,两足尊非是二脚的意思,而是指佛福慧二足。资粮道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福慧,使未来修行能够更顺利。加行道即是我们以上写的四共加行1.人身道难得2.思维无常3.轮回苦4.善恶业报加行道即为自己的出离心加行,更增加自己的信心,同时也为菩提心加行。见道即明心见性,即得正见,可以说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修什么都在执相,不能得圆通。有句话叫做不懂的无心之法,修什么都是魔。也就是说,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就个一个附佛外道。所以明心见性非常的重要,明心见性是入道门槛,当明心见性后才算真正的入道。所以五祖说:未见自性,修法无益。旌阳真人云:“关未开,休打坐,如无麦子空挨磨;开得关,透得锁,六道轮回可躲过。”在次,禅宗叫做初关。当见道后就开始真正的修道了,而禅宗在这个时候是进入重关,重关的意思就是保任,使得自性不流失,一直独照,体会自性的奥妙。在道教叫真常应物,所谓真是指真实不虚的意思,常是指如如不动的意思,真实不动的心去应外在的物质。即五蕴皆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好无分别。到后面是无修道,无修道即是证果的意思。在禅宗叫做末后牢关。即证悟,证果的意思。金刚经中说法门就好像一条船,船把你度到了彼岸,即可放下船子,而上彼岸。渐次佛道即是佛祖空拳度子,即是道祖借假修真。 圆顿佛道佛无顿渐,人心有异。刚才渐法已经说了大概的就是信,解,行,证。信为正信,解为开悟,行为修道,证为证果。其渐次佛道就开悟一言,还有很多,比如禅宗北派的观心,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天台宗的六妙法门。都是借假修真。而圆顿佛道,即当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此一脉无大小乘区别,无真假区别,无心相区别。是直了佛道的真见。得无分别智,得大圆境智,圆通一切法门,一切境界,毫无隔碍。圆通正法,没有什么可以言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即《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最后一段: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维摩诘经》: 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何谓为尽?谓有为法;何谓无尽?谓无为法。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何谓不尽有为?谓不离大慈,不舍大悲;深发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众生,终不厌倦;于四摄法,常念顺行;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志常安住,方便回向;求法不懈,说法无吝;勤供诸佛。故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喜;不轻未学,敬学如佛;堕烦恼者,令发正念,于远离乐,不以为贵;不著己乐,庆于彼乐。在诸禅定,如地狱想;于生死中,如园观想;见来求者,为善师想;舍诸所有,具一切智想;见毁戒人,起救护想;诸波罗蜜,为父母想;道品之法,为眷属想。发行善根,无有齐限;以诸净国严饰之事,成己佛土;行无限施,具足相好;除一切恶,净身口意。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剑,破烦恼贼;出阴界入,荷负众生,永使解脱。以大精进,摧伏魔军,常求无念实相智慧,于世间法,少欲知足;于出世间,求之无厌。而不舍世法;不坏威仪,而能随俗。起神通慧,引导众生,得念总持,所闻不忘。善别诸根,断众生疑;以乐说辩,演说无碍。净十善道,受天人福;修四无量,开梵天道。劝请说法,随喜赞善,得佛音声;身口意善,得佛威仪。深修善法,所行转胜;以大乘教,成菩萨僧;心无放逸,不失众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萨不尽有为。”“何谓菩萨不住无为?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观正法位,而不随小乘;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集法药故,不住无为;随授药故,不尽有为;知众生病故,不住无为;灭众生病故,不尽有为。诸正士菩萨!已修此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是名尽无尽解脱法门,汝等当学。” 般若与大愚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是佛教的名词。那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智商,佛教有戒定慧三宝,戒为离一切所有相,为真戒,定为固定无住于相,慧为前二所作。而大愚则非是愚蠢的意思,我所指的大愚是指道教的名词。《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大愚即是无知无作,无知无作的自性,犹如赤子一般,无所执,无所执即离一切相。婴儿不懂得取舍,所有不会取舍,不会取舍即我等的真如自性。婴儿的大愚是智慧的,所有道教返璞归真。老子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般若正观般若即是智慧的意思,以智慧而用来观世界,即般若正观。老子云:无执,故无失。比如一物,我们想要那一物,得到了外在的物质总就到最后外在的物质即会毁灭。但我们无执于任何物体时,就不会有什么损失了。真正的智慧是放下,放下就是不执,不执即无所失,没有损失,即得全。放下生死,即无生死。放下解脱,即无解脱。放下我执,即无我所执。佛是觉的意思,觉即是放下。历代禅宗祖师呵佛骂祖无不是想让我们放下。放下即得解脱,放下即是涅盘,当真正的放下了我,即没有所谓的生死涅盘之执,当没有所为的执时即得涅盘,没有所谓的真实虚假,没有所谓的佛执法执。一切都空荡荡的,只存留我们的觉性所在,就是般若正观了。般若正观,即是无住,无相,无体,无念,无争,无为。无住即无所住无相即实相无体即是真体无念即了了分明无争即天下莫能于之争无为即无所为
大乘禅定何为禅定?禅即离一切相,定即念念真如性体。所谓禅定分很多种,有如来禅,小乘禅,凡夫禅。所谓的凡夫禅即是指正信因果,但有喜乐厌恶的心灵。所谓的小乘禅是随离一切相,但我真彼假,我空你非空,解脱于未解脱的区别。而如来禅则是彼我一如,心境一如,真假一如,毫无区别,不住烦恼亦不住解脱,不住迷亦不住觉,不住圣亦不住凡,不住于心亦不住于身,不住于三界以不住于出三界,不住于佛知见以不住于凡夫见,不住于浊亦不住于净,不住于虚空亦不住于实体。无取无舍,无来无去,无大无小,无生无灭,无觉无迷,无有无无,无对立,无二元,前面不是,后面亦不是,中间也不住,不住不住,即如来清净禅。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六祖坛经》: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味,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 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念佛的第一要义在于信,信自己能往生西方。念佛的方法出《楞严经》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是说,口念心也要念,万念归一念,念念常清静,最后念出个明心见性。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若是以为念佛往生西方吗,无需明心见性,则是附佛外道。心土不二,大乘净土念佛法门只所以说它是一切法门的总摄,佛门以念佛法门第一,不只是它的三根皆普,亦是大乘。所谓心净净土,心土皆净即是真佛土,故土净则心净,心净则土净,心土无别,即是如来。 止观诸佛命脉,不出止观。一切如来,皆由此深入。所谓止观,即止其念,观其心。历史上最著名的弘扬止观的人,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一生所说止观有四种:一,圆顿止观。二,渐次止观。三,不定止观。四,小止观。由于我不是研究历史的,看书其实也看的少,只能用实修心得来补文字了。《止观双运》止为何处止?观为何处观?止其念,观其心。欲要止其心,先观其心,以净观浊,则自能净之。以念观念则自然无念,以心观心则自然无心。自然无心则谓之止其无心,无心之道,则无止观。止观即无,即是合道。学者欲习止观,可以观其鼻间呼吸气,则念头自然止却。学者能观于相而止于相,则能无心。学者能观于音,则止其心。能止气脉者,则能观自然无心。止观双运,无心可止,是为真止,无心可观,是为真观,真观真止,可以进道。 这是关于道门修行的文章,有点多,这文章本是我以前写的,当时编辑后成了《修真慧参篇》这是我写的,我叫曾心斋!!!!麻烦你们这些说世有仙写的,再去看看原帖上面,有曾心斋那三个字!!!!!!,本身我就是用来结缘的。《修真慧参篇》曾心斋无期 作伍柳一脉伍柳一脉起源于北宗,是全真龙门第八派的一个分支。按理说本应视为北宗,但是其在清末后期影响力很大,故学者将其二人著的书合称为伍柳仙宗。伍柳仙宗重于用先天,但后天亦用。其上等法门至简,全诀皆在凝神入气穴,以其无为而无不为。中等法门以有作为根基,以后天之诀窍应先天之妙用,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下等法门,全然后天,其法门复杂多乱,如果学者没有明白先天元神的话,则很容易出问题。甲 先天后天先天后天,浅白的说法就是围绕的一个‘天’。先天是指比天还要先生的意思,后天是天生之后的意思。(注:先天也可以理解成在身体形成以前已经‘存在的’;后天是出生后‘我’的确立与观念、事物的抓取)大家不要想的太复杂了啊,那有问什么比天还先生呢?《道德经》里面有句这样的话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有物混成啊,有一个东西混混沌沌,先,天地生。比天地还先生。它听不见也看不见,它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它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它生育了天地,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也只能强行的给他取个名字,就叫它道吧。先天既是道。那后天呢?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先天即是根本,而后天即是末的意思。乙 精气神丹道中言上药三品,神与气精。首先我们来区别一下先天与后天。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白玉蟾《必究竟地歌》)噫!此先天三药非玉蟾子言的玉皇涎、太素烟、元始神矣?自疑:先天就是道,道何有分三乘?答 疑:道本一气,法分三乘。历代祖师为说方便,故假分三乘。元精既是元气,元气即是元神。先天神气不二,神行既是精气行。故此三宝不可作分别。或论:不明。强言:元精布满全身,元气即是元精,元神而无住于生。若世人以为丹道是以交感精(精液),呼吸气,思虑神(意识思维)为三药,是人行邪见。而以交感精而结之丹必是幻丹,以呼吸气则徒劳时间而无功效,以思虑凝神必然身结疙瘩。切记。人之生身前,元神既在此,而人在母胎时,以脐带于母相连,用内呼吸,待到人出胎时,脐带剪断,大叫一声,既先天气以绝,而用外呼吸即是后天的呼吸气。先天气则存于体内。(据科学证明,婴儿有一个能力,即是在水里可以自动闭息)至于元精就是元气了,元精而降本流末。而化交感之精,口水,汗,鼻涕,眼泪。简单的说此身即是后天所化,有形有相。而丹道修行则与此顺则生人不同,修真者逆而成仙,其返本归元,归根复命,将元精返还于元气,元气返还于元神,元神返还于道。以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而为大旨。丹道修行与天争命,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誓要与上帝并肩,所谓我命在我不在天,此既是丹道家的心灵。其追求宇宙的真理故说修真。(最上一乘说法,争即无争,修即无修。命本无有,不言在天。)一颗金丹吞下肚,方知我命不由天。 (这个是真实功境,非是理论。)丙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以上境界按了义的来说都是假的。自古无有境界,乃因方便度人,所以借假修真。是以,君不见广成子受道于黄帝只让其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张三丰云:夫静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所以丹道分顿渐二门。所谓顿法直抓根本毫无境界可言,而精自归气,而气自归神,而神自归虚,而虚自合道,至于渐法则是渐修渐行,借假修真有所境界,精气神三物,一步一步的将他们各自归还。丁 丹道总旨丹道法门无非既是神气二字,没有什么秘密之言。不过就是性命而已,性意指心而命则是指气或者身体。性由命所显,命由心而存,性命本来相依,若无命,性何以显?若无性,命何以存?此二者合则生,分则死。丹道家认为自性本是道,而性因命所显,所以幻化出来了命。故命有始终,而性无始终,命有生死,性无生死。所以丹道家追求将色身返本归元,重新归入自性当中得道。正所谓大道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丹道则是将万物归根复命,返还于道中。是以丹道有云:顺为凡,逆为仙。戊 丹道四密《体山真人性命要旨》:然道有三秘,一曰采取,二曰药物,三曰火候。三者之外,更有玄关。若问丹道要秘,则答有四。一,火候,二,药物,三,采取,四,玄关一窍。其实玄关一窍就是明心见性火候则是自性元神药物就是先天一气采取则是方法丹道实在是简单不过,就四个字:神气相依。用一首诗来概括就是:万物皆有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入气穴,丹道自然成。丹道派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其中文始派就是一个凝神入气穴。没有其他的什么搬运的口诀。采取直接用真空采取法,就是无意归中。所以非常的简单。若有丹师言:丹道复杂无比,则其未明丹道全旨。归中见性谓之玄关,见性谓之火候,归中谓之采取。则药物自然归炉,不炼自炼,不采自采。己 玄关一窍许旌阳曰:“关未开,休打坐,如无麦子空挨磨;开得关,透得锁,六道轮回可躲过。”孙陶一派有云,开关展窍,当在筑基之前者。张三丰:“不识玄关端的处,真铅采来何处安。历代祖师言玄关不在身外亦不在身内。在身内则着相,在身外则找不到。那玄关到底在那?又是指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后才算具备正见,才算是真正的初入道之门。可以这样说,没有见性的人无论修什么,无论修什么法门都属于外道。但学者莫要说好吧我没见性那我就不修了,专门见性。这样也不行,还需要明白借假修真这个道理啊。庚 火候在中医看来五脏属五行。心属火,而丹道中的火候就是指心神。火候分文武,其武火用于采取炼药,而文火用于封固。古人谓之文烹武炼。那如何分文武呢?古人云:用橐侖为武火,不用橐侖为文火。所谓橐侖就是做菜用的推拉火炉,用于吹火。一推一拉阴阳之道。丹道用橐侖比喻呼吸。所以用呼吸的是武火,不用呼吸助的是文火。此中等、下等丹道才会去分文武。上等则不分,一路文火,便是自性元神主事,一意归中。古人说的好:得一,则万事毕。辛 止念 调息大道先教人止念,念头不止亦徒然。调息者鼻接虚空气。初学者因先注重调息止念,止念调息。调息之法不外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其息必长,深,细,若有若无。初学者在调息可能会有呼吸不过来的症状,这是没有掌握好调息的方法,应吸十分,呼七分。且勿吸十分,呼十分。《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调息绵绵,微微轻出,似有而无,莫教间断至于止念,第一步既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但人非草木山石,故需了了分明。欲要无心于事,先要无事于心。丹经云:止念调息之始,调息止念之始。意思是说止念后自然调息,调息自然止念,学者只需选一个就行了。壬 苦竹所讲以下本是老师与颠闲子,后颠闲子给我整理。顿悟黄芽理,阴阳禀自然;乾坤炉里炼,日月鼎中煎。木产长生汞,金烹续命铅;依时勤采取,白日上冲天。心斋:黄芽,指大药,既先天一气。苦师:悟真篇中说甘露黄芽丹道家又说黄芽白雪先明白白雪?苦师:白雪就是丹家所谓的虚空生白白雪的意思就是自性了也就是丹家说的元神的意思苦师:而我长说丹道不过就是说神气二字。所以黄芽意指元气不是观想虚室一片漆黑自性生其白这个白寓意为光心斋:光寓意性光,所谓性光,既是自性而发无相无形心斋:虚室,黑暗无比。有眼无眼在这个虚室里面看到的都是黑的。而唯有点燃蜡烛反可照亮虚室。人之心犹如黑暗的房间,只有明心见性才能照亮你那颗黑暗的心。道家云:烛照太虚阴阳禀自然。 乾坤炉里炼,日月鼎中煎。苦师:悟真篇里说,这个窍,神气穴,乾坤窍等意指玄关一窍我以前说过中空既是玄关木产长生汞,金烹续命铅木生火火指心心指神丹家以外丹之汞寓意为神以外丹之气寓意为铅心斋:所谓金虎,木龙金是水之母,水生为气木是火之父,心属火依时勤采取,白日上冲天。苦师:依时勤采取三种药物三种药物。心印经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诗里面说的很简单。简单到极点。基本上看明白了就知道大道至简。丹道说的都只是元精元气与元神。当明白了丹道只说神气就代表着已经明白了丹道大旨。明白了元神元气就明白了丹道一半。一旦得诀穷理尽性立马达丹道全旨男子实修《丹髓歌·其五》云,“昔日遇师真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丹道家初步功是炼己养己,所谓炼己既是对自己心性的锻炼,所谓养己则是对自己身体的锻炼。上阳云:“宝精裕气,养己也。对境忘情,炼己也。”丹道家将此二者集成了凝神入气穴法门,凝神既炼己,入气穴既养己。凝神 。初解:凝神是将意识放在一物之上。中解:物我两忘,渐入佳境。胜解:元神本具寂照之功,能所俱泯,神与气精浑然为一;又云自性定照。气穴 。谓:既下丹田部位,但不可执于下丹田,若世人以为下丹田就是气穴则是执相,若世人不守于下丹田则由是盲人摸象,丹道分内外二鼎,其下丹田为外鼎,而内鼎是气穴,气穴无影无形,但其装于外鼎内。例如一口玻璃缸内装纯净水,沙漠行者是喝缸还是喝水呢?凝神入气穴要注意的内容一,万缘放下,无事于心。不生一念,了了分明。用这个分明(觉、照,空灵之灵)元神定照下丹田的部位。久行则生暖气,肚中咕咕叫,下丹田沉沉的。这是真气入体的原因。不要去管,继续凝神入气穴。二,凝神入气穴,必须注意活守。如果不懂活守则很容易出问题。好,现在说说什么活守与死守。死守就是‘乱意’(或说执念)定照下丹田。就是不管咋样,心里乱想,而定照下丹田。活守呢,则要遵守一个存无守有。存无则是存无念,但人非草木,所以有一个了了分明。此刻里面是守有就是用了了分明定照于下丹田。当能做到凝神入气穴,则久久定于下丹田,以期待心息相依。此刻学者会发现,在炼功的时候会有很多念头的出现,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这些念头而忽视掉的。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做凝神入气穴的时候则发现这些念头,这个时候要注意,一旦失神乱想便将自己拉回到凝神入气穴。久而久之,努力加行则自然能够做到无念。关键就在于你努不努力了。药来凝神入气穴,久而久行,自满冲关。此刻活子时到。则是小药产之景象。凝神就好像火一样,而气穴就好像一锅水。火烧水开,而热气沸腾,则自然冲关。这个时候四肢浓浓,阳根会无念举起,六根亦会震动,如感觉眼前一道闪光,耳朵嗡嗡响起等等验证。这个时候说明是小药(先天元精)产生了。(过程中会有一种持续高潮时似射非射的快感)此刻万万不可动淫念,一动淫念,火既变淫火,结丹亦是幻丹。此还需死心无念凝神入气穴,当感觉下丹田有一个热气有形时,这就说明小药已经到了不老不嫩的时刻应以风火采炼法采取小药。采药这个时候学者运起深呼吸,吸的时候要有意,呼的时候则随意。以呼吸风助真意,一吸意引入下会阴,一呼意引入下丹田。行之十几下,待阳物软下来的时候,就说明小药已经采完。此时还需以凝神入气穴而封固。炼药此时应以小周天炼药,丹道小周天和气功不同。丹道是有药才行周天,而气功完全是无药意行周天。丹道行小周天可以感觉到气形,而气功则不能。所以丹道批评气功云: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裆。丹道之小周天说是进阳火,退阴符。奇经八脉考云: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奉任,故曰阴脉之海。所以这里下丹田降于会阴穴然后循背部上升至头顶为进阳火,而头顶下降入气穴为退阴符。止火待药炼完,阳光二现,成马阴藏相时。应止火封固以免漏丹。至于止火,则无需凝神入气穴,行小周天了,只需无念而神灵。女子清静丹道顺序显记薄论注:此篇《密记》是原稿的删订版。本意是让人了解丹道,当然了其斩赤龙是全诀,是完全可以修行的。第一 克己,养己。所谓炼己是对心性的锻炼,所谓养己是对身体的锻炼。炼己对境无心,养己添油接命。第二 先炼形质,将乳房炼平,使乳缩如女童,堵上漏。斩月经,将下阴缩如女童堵下漏。第三 后炼本元,凝神入气穴,男子气穴在下丹田,女子气穴在中丹田。第四 采药归炉第五 子午周天炼药。 口诀:子进阳火,午退阴符。第六 止火。无念规中,谓之止火。第七 卯酉周天。团聚药物,卯酉沐浴。第八 入七日混沌定第九 阳光三现 大药生起,六根震动第十 封印六根,大药不漏。第十一 以四字妙诀 五龙捧圣之秘 采大药过关第十二 十月养胎 纯阳战阴魔。第十三 打破天门出仙胎,待到此时还需 三年乳哺第十四 九年面壁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第十五 打破虚空消万劫,坐登彼岸弃法船。待到此时我就是元始天尊。无住,无相亦无别。前一年我拜师学习丹道,一日有一女童欲投师傅门下,但由于师傅只会男子丹道,而不会女子丹道,后师傅因感女子投丹道而无门,故让我去拜一位师太为师,师太年轻的时候遇异人而传丹道,后出家入佛门习修净土法门。与师太学习了几个月净土法门后,师太知我来义,也因为感此女丹珍重,慎传于我,并叮嘱我口诀不得轻传,此口诀只度品德好上根器的女子。复我回到“竹闲居”(老师在山上的一个休闲所)将丹道传师傅一阅,师大惊,告我,言此女子丹道和他得到的清静派男子丹道除了前面的炼液化气不同,其他的炼气化神,炼神反虚,炼虚合道一摸一样。这也促发了我的兴趣,使我在先后几个月中日日研读女丹。最后从女丹中发现了几句话。绥山道人云:赤龙自斩,乳房自缩,如男子一般,而后真阴之气化为真阳,以后用工,与男子无异。吕祖云;太阴炼形,与男子修炼之法大同小异。初工下手,是谓斩赤龙,以后用工,其后十月工夫,阳神出现,粉碎虚空,一路修真,与男子同,无彼此之别也。也就是说,除了前面这一步女子炼液化气和男子炼精化气不同之外。其他的后面皆与男子相同。感觉女子无师,无诀,又少书。为了女子大开方便门,我今写此,便先将炼液化气的全部修法一泄无遗,至于后面修法,则需女子自己看丹书。因为后面的修法和男子是一样的。一,月经断和斩不同我们先要准备一下,有的女人自然断了月经,就以为斩断了月经,这是不对的。我们所谓的斩断月经是缩回童女,和自然断了月经不同,自然断了月经是由于身体老了或者病了所以月经枯竭。女人小时候没有月经,到了十二岁由于生理问题月经来了,到后来老了,月经枯竭。而我们修丹道注重的是逆为仙,归根复命,反本归元。所以我们要把她扭转乾坤的反回去。二,鼓琴招凤老年人月经自然断了,我们就要把她招回来,然后斩断缩回去,使她反本归元。其法门:《丹书》曰:“竹破须将竹补宜。”其诀惟何:“凡有月信者,先斩赤龙;无月信者,又须先复而再斩。”究其起手,皆用周天之法。于子午二时,跨鹤而坐,万缘放下,叩齿七十二次,以通肺腧二穴;次用两鼻,微微呼吸三十六次,以通周身血脉。於斯时也,诚恐炁从下泄,必须跨加劲,毋任放松。须以两手分叉脐下扉上,以意往后向上而送,约行三十六息;再以两手作托天,必须分意存在尾闾,导炁后达而升,如是约行三十六息;再行缓托三十六次、急托三十六次,则自觉尾阊气动,有腾腾上升之机趣。如是后,可将两手放下,仍叉两腰,加用两肩往上直耸三十六次,则自觉夹脊关、肺腧等地气势动升。而或有塞阻处,加行咬紧牙关,意存后颈,往上直提三十六次,则自觉玉枕、泥丸皆通矣。如是后,方用下咀唇包上咀唇,微微着力,则自觉泥丸之气下到鼻中低处。其时只用舌搭天桥,无须着力,须以意存舌搭之处,甘露自降。乃于鼻中微带缩法,以意送露咽下,直降绛阙。存留片晌,方以意导向后退降,须分左右达存两腰,各旋三十六次。再以意导分向脐轮,左旋三十六次,右旋三十六次,则自觉满腹通畅。於斯时也,两手仍叉脐下扉上,以意分导乃是左右同刻,齐提三十六次,则自觉有一点点入子宫,则须若存若忘,片晌而巳。此是修经之大略,个中尚有无上活法,此时未可言也,然不外夫“寂虚而视”一句云。若是有月经的就不要炼。可以略过以上。三,男子与女子在炼液(精)化气的不同处。1,男子炼精,女子炼血2,男子先炼本元后炼性质 ,女子先炼性质后炼本元。 按女子论:(本元:元气。形:乳房。) 按男子论:(本元:元气。形:阳物。质:精)女子在乳头有漏奶,下面有漏月经。男子下面有漏精。我们说要补破身。把身体返还回童婴的时候。女子要将乳房缩回去,月经斩断。使二者犹如童女。而男子要把浊精缩回去,阳物也缩回去。使其如童男。3,由于此原因,女子比男子修行的要快,男子要修十年,女子则修三年。诀云:大道先教人止念,念头不止亦徒然。女子修行先守戒,以戒持念而助修行。此一步是克己功夫。一,戒杀生二,说谎三,世聪辩智四,愚痴五,荤腥六,行恶七,诽谤他人八,恶口九,虚伪十,自了汉不乘白鹤爱乘鸾,二十幢幡左右盘。鹤者,栖山林,游大泽,独善而已。至于鸾凤之属也,明王之瑞应。幢幡,仪仗。此两句要学人发心广大,不可独善,必要广度有情,同赴瑶台。女子初功在观心和忏悔一, 观心上座后当自净其意,不作他想。直下内观自己当下心念,不用多久,就能发现念头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如同流水奔腾不息。此时当知是心念妄想,切勿执着,也不要被念头牵了去,你就只是看着,如同路边看客——做一个旁观者。日久就能截断粗妄念,观照到一念不生的无念状态,再于无念中返照这个能观的旁观者。当下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念自然消融于本有觉性之中。于无念中领会到本有的觉性,你会发现,你睁开眼,看着眼前的事物,历历如新,却无分别妄念;你闭上眼,虽不见外物,能见之性亦无生灭。这个先天本有,今时亦不随因缘而生灭的觉性,便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若已然开发觉知之性,当勤于座上日常中恒常观照,正如心中心法初祖大愚法师所言: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甚难事。女子当时常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来请天尊护持自己炼己。此法必炼第一 克己,养己。所谓炼己是对心性的锻炼,所谓养己是对身体的锻炼。炼己对境无心,养己添油接命。凝神入气穴女子凝神入气穴按清静丹道来看,女子凝神入气穴应该是中丹田,否则入下丹田会有血崩的现象。这个说法没错,但很多修丹的大多数毛病就是不知道活守而造成的。欲修行丹道必先知道什么是活守。上一个帖子介绍过什么是活守:至今有些人学习意守丹田都是死守而不放,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意?意是指真意,乃元神所化,元神本具寂照之功。《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存无,存无念,守有,守气穴。此番才是活守。按:女子气穴在中丹田,男子在下丹田。女子凝神入中丹田。上丹田在眉心中间里面一寸三分之间中丹田在双乳中间里面一寸三分之间下丹田在肚脐中间里面一寸三分之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双乳中间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女子气穴在中丹田,男子气穴在下丹田。女子先炼形质,后炼本源。所谓形者,是指乳房。所谓质意指月经。故上乘女子初功下手时守二处,一曰气穴,二曰血海。气穴既是中丹田,血海其实就是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诀云:二手交叉捧乳房。元神真意照一方。待到真阴初动起,急运神功斩神龙。太阴炼形修法: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脱去胸罩,赤裸上身,二手交叉捧住乳房,闭眼凝神,止念调息,舌顶上颚,无念之时,了了分明,分明照中丹田,忽感二乳微热或微涨时,移神凝于双乳,以双手轻轻捧乳房,再由顺时针方向轻轻揉磨,就是双手由内往外。切记,需要轻轻。按此法揉磨三十六圈后,再由外侧往内轻轻的揉磨二十四圈。随后功完再移神入中丹田,之后,意默血海(既是子宫)从此中微微的提吸三十六口,用无念真意引入中丹田。功完双手捧乳,凝神于中丹田等待真阴动机之时,久而久之,直至虚极静笃,不知不觉真阴生机触动。丹田血海中有一缕清气升至炁穴,复凝神照定炁穴。久久行之,炼化形质。————修改部分如下———————————————————————————————————————————————————————修改部分如下————————————————————————————————————————————————————————————————————修改部分如下—————————————————————————————赞兮,月信来前临和月信将断后。行索龙头和擒虎尾之法。注:月信(月经)月信来临之前,当行索龙头之法。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所谓的索龙头是月经来时,而擒虎尾是月经断后,后来发现我错了,原来女人的月经是一个月来一个星期,当初师太在这传我广嗣诀,诀云∶三十时辰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落红满地是佳期,金水过时徒霍乱。霍乱之时枉费功,树头树底觅残红。那时我一直很迷茫后来经过了解才发现,月经来之前,才是索龙头,而月经过后两日至三日,经红变黄,才是擒虎尾。而在这两日半或三日中绝对不可以行功,否则会出现一些不好的问题。索龙头:端正身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志。凝神入气穴,待到真阴发动时。凝神血海(子宫),以调息之风配合凝神采药归气穴。既用呼吸,吸则有意,呼则无意。犹如深呼吸一样,一吸则细长无声,绵绵若存。配合凝神,将那一缕清气意引中丹田。待清气归炉后,此刻再凝神入气穴,等待真阴发动时,再采,再凝神反反复复。行之三四遍。收功月信一个月后断掉之时,当行之擒虎尾法擒虎尾:端正身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志。凝神入气穴,待到真阴发动时。将血海里的一缕清气意引尾闾,一撞三关,至泥丸而下降中丹田。待清气归炉后,此刻再凝神入气穴,等待真阴发动时,再采,再凝神反反复复。行之三四遍。收功索龙头和擒虎尾都是一样,只是龙头的一个月,月信来临之前,虎尾是一个月,月信消失后而已以上属于炼形质。女子斩赤龙时有一下根斩,有慢慢斩断的。根斩的就是月经一下就没了。渐断就是,月信从赤变黄,由黄变白,白后归无。切记不可慌张,不要以为自己得了病。待到月经斩断,乳房缩如处子时。既可以行接下来的炼本元之法了第三 后炼本元,凝神入气穴,男子气穴在下丹田,女子气穴在中丹田。未摘抄第四 采药归炉未摘抄第五 子午周天炼药。 口诀:子进阳火,午退阴符。未摘抄第六 止火。无念规中,谓之止火。未摘抄第七 卯酉周天。团聚药物,卯酉沐浴。小周天止火后就要行大周天。在大周天与小周天前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过渡的阶段里面叫产七日大药。我们称之为七日假死,也就是入七日混沌大定。在这个阶段有脉停息住的现象。再入七日混沌大定前要做 卯酉周天来团聚药物。大成捷要云:须用真意眸光从坤脐至乾顶左升右降四九三十六而定,右升左降四六二十四而定。此卯酉周天之度数。尹真人曰:先以法器顶住太玄关(尾闾穴)口,次以行气主宰,下照坤脐,良久,徐徐从左上照乾顶,少停,从右下降坤脐,为一度,如此三十六转,为进阳火;三十六度毕,去了法器,开关退火,亦用行气主宰,下照坤脐,良久,徐徐从右上照乾顶,少停,从左下降坤脐,为一度,如此二十四,为退阴符。师曰:气穴火珠有一颗,从左上升照乾顶,左眼转右眼。复降气穴。如此。三十六度为进阳火。复从右上而左下为二十四度为退阴符。第八 入七日混沌定未摘抄第九 阳光三现 大药生起,六根震动未摘抄第十 封印六根,大药不漏。未摘抄第十一 以四字妙诀 五龙捧圣之秘 采大药过关未摘抄第十二 十月养胎 纯阳战阴魔。道门语录:若大周天之道,是内药生而胎婴现,所谓“阴阳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此时惟有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以绵绵密密之神行不二不息之功,一日一夜无有间断可也,广成子云:“丹灶河车休矻矻,鹤胎龟息自绵绵。”张仙云:“终日昏昏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十月怀胎:既一点灵光入黄庭,使得神气合一,结为婴儿。此时潜意识习气大爆发,学者在此期间多见魔障,或见亲人在你面前死,或见无上天仙佛陀上帝要接引你,或见绝色美人在你面前艳舞,或见有人要杀你。此可学者万不可动摇。一,发菩提心。二,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而不得。三,存想大日焚身,烧尽天魔。十月怀胎后,身变纯阳,有六神通现,等等不可思议之事发生。第十三 打破天门出仙胎,待到此时还需 三年乳哺若是前面的炼己不纯,则此时出神又会有种种魔现,所以这个时候还有还虚一段时间。神移上丹田,默念一声出。此刻阳神一定要脱胎。阳神脱胎后,要做三年乳哺来使阳神成熟。此刻脑后有一轮清静功德金光闪烁,光之所照犹如大日,身体四大清静庄严,显我阳神金仙之妙相。学者此时神入大定,久之性纯,阳神成熟。自此以后,五脏清虚,闭目内观脏腑历历如烛照,渐次有金光万道灿烂透出身外,其丹光如火轮云霞上下盘旋缭绕、笼罩禅座,渐渐引阳神入于大定。而为超凡入圣之实验,非比喻也,乃真景象也,仙师亲证此异,不敢语人,盖非常人所能见闻之事也。有仙缘道骨而得遇是书者,则宝之、秘之可也。太乙元君曰:三节炼神还虚,名曰“上成乳哺”。欲超凡入圣,成仙作佛,经纬天地,辅助造化,而行三年乳哺之功。是必炼神以还虚及能出有入无,要完“六六”乳哺之功,须明“七七”存养之道,依阳光之收放,准调神之出入。然阳神之出也,主乎动,动则宜暂不宜久,宜迩不宜遐;而阳神之入也,主乎静,静则贵久不贵暂,贵遐不贵迩。其功必由暂而至久,其效必因迩以及遐。盖愈静定斯愈笃定,而阳神愈坚,慧光愈明;亦愈调演斯愈纯熟,而阳神愈灵、变化愈妙。直至三年功成,性体老炼,觉得调神出壳之际,而阳神直以太虚为宅舍,极大地山河尽是我之家庭田园、游赏栖迟之所也。及收回入定之时,而阳神又以色身为寝室,合内院中宫尽是我之床枕几席、偃仰宴息之处也,将见举足千里、遍游万国、真空妙有、隐显莫测、通天达地、步日玩月、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无碍,殆无入而不自得焉,阴阳不能陶铸而反能陶铸阴阳,五行不能变迁而反能变迁五行,阎罗不能制其死、帝释不能宰其生,纵横自在,出入自由;欲少留在世则护国而佑民,建功而立业;欲超凡入圣,则凌霄而霞举,飞升而拔宅。无论在尘、出尘者皆能济世利物,辅正除邪,救旱救涝,消灾消劫,或说妙演经、日赋万言以阐道,或立法垂训,度尽众生而传灯,任其所为无不神通灵应,变化而莫测,即十百千万亿兆浩劫永远住世亦不生不灭,即分形散影百千万亿化身遍满三千大千恒河沙界亦无穷无极。此大丈夫得意之秋、功成名遂之日也。人生至此,宁不快哉?此三年乳哺之功,已返到性全坚刚、神化无方之位,名曰“神仙”者是也。第十四 九年面壁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此刻阳神成熟,习气全无,学到此以证神仙业位,但还有上上乘的天仙道果未证,故此学者一心入定,久而久之,将命炼入自性元神中,与道合一,此时一灵独照,道就是我,我就是道。第十五 打破虚空消万劫,坐登彼岸弃法船。待到此时我就是元始天尊。无住,无相亦无别。师云:丹道贵在明理,贵在实修。得修法者,必要看经,丹经贵在明白原理。得修法者,先悟神气,否则以此修行犹如炼气功。得修法者,要以此篇修法为标准,然后去看丹经,丹经云:得来口诀好看书。没有神仙不看书推荐女子丹经:《黄庭经》 《灵源大道歌》《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泥 丸 李 祖 师 女 宗 双 修 宝 筏》《仙佛合宗女金丹法要》《女丹隐诀》《法要秘抄》《坤修玄指》《女丹捷要》真 清净丹道目录顺序仙佛合宗语录:阳气生来尘梦醒,摄精合性归金鼎。运筹三百足周天,伏气四时归静定。七日天心阳来复,五龙捧上昆仑顶。黄庭十月足灵童,顶门出入三年整。屈指从前那六工,般般真意为纲领。九年打破太虚空,跨鹤乘鸾任游骋。体真山人性命要旨下手功夫,明白玄关,一阳初动,神入炁穴,化生机缄;次,地果还生,腹中觉有一物,活活泼泼,如盘走珠;次,铅汞交归真土,仍从窍内发出先天真铅,谓之药产;次,药物采归炉里,封固停息,以伏神气;次,气满督任,子进阳火,聚于乾顶,卯沐浴以益其铅,午退阴符,降归坤宫,酉沐浴以益其汞;次,周天行满,铅气飞尽,煅成一块干水银,斯为丹矣;次,用七日采功,神攒入鼎中,大药始萌;次,炼到火珠呈象,采大药出炉,运行大周天,穿过后三关,降下重楼,落入黄庭;次,静养道胎,养到十月胎圆气足,迁至上田;次,寄居泥丸,百日冥目,始见天花乱坠,则出神之景至矣;次,调神出壳,初出顶门,俟金光如车轮之大,即收归于上田;次,一出一入,渐渐纯熟,能通天达地,遂以身化身,愈化愈多,不可胜数,古人谓之千百亿化是也;次,万殊复归一本,炼神还虚,功行圆满,永作帝乡之客。清静丹道顺序修法目录第一 炼己,养己。所谓炼己是对心性的锻炼,所谓养己是对身体的锻炼。炼己对境无心,养己添油接命。合之 谓之为凝神入气穴。第二 神息相依。凝神入气穴总要就在于 神息相依。神息不依,无药来之景。初步功在于心息相依,息心相依。第三 聚火开关。 许旌阳曰:“关未开,休打坐,如无麦子空挨磨;开得关,透得锁,六道轮回可躲过。”第四 采药归炉。口诀:无念规中,不采自采。第五 子午周天炼药。 口诀:子进阳火,午退阴符。第六 止火。无念规中,谓之止火。第七 卯酉周天。团聚药物,卯酉沐浴。第八 入七日混沌定第九 阳光三现 大药生起,六根震动第十 封印六根,大药不漏。第十一 以四字妙诀 五龙捧圣之秘 采大药过关第十二 十月养胎 纯阳战阴魔。第十三 打破天门出仙胎,待到此时还需 三年乳哺第十四 九年面壁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第十五 打破虚空消万劫,坐登彼岸弃法船。待到此时我就是元始天尊。无住,无相亦无别。1 阳气生来尘梦醒(按:此言活子午,药来之景象。所谓阳气生来者,一阳初生,药来之景象,活子时是也。尘梦醒者,元神一觉,活午时是也)2摄精合性归金鼎(按:此言采药归炉。小药者,元精也。金鼎者,气穴也。口诀:无念归中,不采自采。此时神气合一而不二,神行则药行,故云:摄精合性)3运筹三百足周天(按:此言炼药,但丹道最忌于执相,他言行三百只是大概的数字,得诀者且勿执于三百,待到阳物缩进,阳光二现生起即是止火之时)4 伏气四时归静定(按:此言止火之功。明炼性之法就知道止火之口诀。丹道之火既是神,丹道之药即是气。此神非思虑之神,而是先天元神。此气非呼吸之气,而是先天元气。故止火之功,是为无念而神灵。)5七日天心阳来复(按:此言入七日大定而药来之时。所谓天心,即是自性,既是元神,入定之时,脉停息住,唯此一点灵光普照虚空)6 五龙捧上昆仑顶(按:此言采大药服食过关)7 黄庭十月足灵童(按:此言十月怀胎)8顶门出入三年整(按:此言阳神破关而出,三年乳哺)9屈指从前那六工(按:此言六年温养阳神熟,此谓之还虚之功)10九年打破太虚空(按:此言九年闭关,粉碎虚空,一灵独照)11跨鹤乘鸾任游骋(按:到此处功成圆满,做无上天仙)西派清净丹道次第1,下手功夫,明白玄关,一阳初动,神入炁穴,化生机缄;(按:下手功夫,既是初步下手。玄关者,明心见性。一阳初动,药来之景,神入气穴,既是心息相依。化生机缄,固定命基。此些功夫若不明白则丹道无成)2,次,地果还生,腹中觉有一物,活活泼泼,如盘走珠;(按:凝神入气穴,久而久之感觉到下丹田有一物,活活泼泼,如盘走珠。此是功境)3,次,铅汞交归真土,仍从窍内发出先天真铅,谓之药产;(按:铅汞者,神气之假名,清净丹道凡是铅则是指先天一气,汞则是指先天元神。真土者,五行之元素,德厚之代表,其色黄,五色属中。谓之自性真意。神气交而共归元神真意行之,久就凝神入气穴则忽感觉有气冲关,此刻活子时来,此既是药产之景象。)4,次,药物采归炉里,封固停息,以伏神气(按:此刻速用秘诀将药物采归气穴,加以封固停息,以伏神气)5,次,气满督任,子进阳火,聚于乾顶,卯沐浴以益其铅,午退阴符,降归坤宫,酉沐浴以益其汞;(按:此既炼药之功,小周天之法,逆转河车之道。进阳火,退阴符,卯酉之沐浴。卯为进阳火,酉为退阴符。)6,次,周天行满,铅气飞尽,煅成一块干水银,斯为丹矣;(按:炼精化气毕,结玉液还丹之功)7,次,用七日采功,神攒入鼎中,大药始萌;(按:七日闭关,假死于此,脉停息住,一灵独存,内外二药,合和教融,大药始萌)8,次,炼到火珠呈象,采大药出炉,运行大周天,穿过后三关,降下重楼,落入黄庭;(按:此刻言炼气化神大周天之景象,行大周天,大药一撞三关,化甘露入口,此既金丹,随说不多,但需知一颗金丹吞下肚,方知我命不由天。所谓三关,为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所谓重楼,既是喉咙。黄庭则在腹部,就是中下二丹田的一片了)9,次,静养道胎,养到十月胎圆气足,迁至上田;(按:所谓大周天后要行一年防危险。所谓的一年就是十月,十月就是一念。此刻练就阳神)10,次,寄居泥丸,百日冥目,始见天花乱坠,则出神之景至矣;(按:移鼎安炉,无有存神,死心定定,一灵独存,忽见雪花满屋,虚室生白,则出神之景至矣)11,次,调神出壳,初出顶门,俟金光如车轮之大,即收归于上田;(按:开天门而出阳神,立马出,立马收。以防止危险)12,次,一出一入,渐渐纯熟,能通天达地,遂以身化身,愈化愈多,不可胜数,古人谓之千百亿化是也;(按:以上明了,不做废解)13,次,万殊复归一本,炼神还虚,功行圆满,永作帝乡之客。(按:天仙功完,习气全无,一灵独存,坐忘合道)
我看大家说的修行,都是在说修慧。修行如大白牛车,福慧是两轮,怎么可偏废。修慧说过很多了,广读大乘精典,修观,修念。修福,则广种福田,修六度万行,广为布施。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
真正的修行就是“出离”,”说心解脱”,从绝大多数人的习气、习惯中分离出来,这种行为是“秘密”,“不共法”,“殊胜”,“独到”,“不二境”……等等的总称。因为“不受后有”的特质,总体来说佛法是很难传授,甚至无法教授的!如果你真正地想修行,可以做一些极特别的事,大家通常不可能去做的事……比如戒律……然而,如果大家都在学习戒律,你就要警惕了:这变成一种习气了,并不是出离法!
当你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少即是修行,修行只是字,不是一种决定的方式方法。
修行,修心也、、知己,知人,知“道”静心,虚极。
六祖慧能大师曾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生活即是修行,认真生活,善待自己和他人,一心向佛即是修行。
何为修?知来处去处,得来处去处,合来处去处,为修。—神游一书所说其实佛为一大事故出师,何事为大,生死为大。所谓修行,最终都是为了知道此生意义所在,自己生命意义所在,就像易经里面所说,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净空法师:修行不是吃斋、念佛、参禅、打坐,真修行就是生活。
就是用真心,真心就会实现。你真的想做,你真的想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讲佛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