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贩子拐走逃跑处女怀孕的几率有多大大知乎

热门排序 |
该判死刑的不是人贩子,而是“民意”&br&&br&&p&如果我说,有一个仅仅注册了一天的微信公众号,凭借一张图片,便引爆了几乎不分地域学历性别年龄收入的国人朋友圈。你信吗?&/p&&br&&p&不信?喏,是这张图——&br&&/p&&br&&img src=&/00df206ee4c2eee488b1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00df206ee4c2eee488b1_r.jpg&&&br&&br&&p&目前来看,这张图的始作俑者(或关键传播路径之首),是微信公众号“新风向公益”。这个注册于6月17日的公号,却在当天下午,就刮起了一场占领朋友圈的风暴。&/p&&br&&img src=&/2ccccc6792bfcedfee85_b.jpg& data-rawwidth=&2280& data-rawheight=&1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80& data-original=&/2ccccc6792bfcedfee85_r.jpg&&&br&&p&虽然对人贩子严惩的语境早已有之,但这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突然爆发还是颇令人吃惊,即便多少对朋友圈刷屏有些抵触的,也很快会在“等你有娃了也会转”之类的说辞面前败下阵来。&/p&&br&&p&“贩卖儿童者,一律死刑!”&br&&/p&&br&&p&干脆,利落、朴素,真实。热腾腾的中国法治意识形态大摸底,6.18的电商大战,360的私有化进程,都在公审公判人贩子的热潮前败下阵来。&br&&/p&&br&&p&在一个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立法者如果不想激起守法者的质疑与反抗,毫无疑问应当重判人贩子,这简直是毋庸置疑的。可是看着朋友圈中汹涌的民意,难道中国是人贩子的法外之地?&br&&/p&&br&&p&不是的。2010年至2014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7719件,对12963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其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重刑率达56.59%。&br&&/p&&br&&p&重刑率56.59%是个什么概念呢?可以做个对比——2008年至2012年,故意杀人罪的重刑率为82.02%,绑架罪的重刑率为79.33%,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重刑率为44%。强奸罪、爆炸罪、强奸罪和涉毒罪的重刑率在30%以上。&br&&/p&&br&&p&没错,拐卖妇女儿童的重刑率在恶性犯罪中,仅次于故意杀人和绑架,比黑社会大哥还高,更是远超强奸犯和毒贩。(没准哪天朋友圈会再掀起一拨浪潮“凡强奸者,一律阉割!”)&br&&/p&&br&&p&实际上,由于拐卖犯罪的特殊性,一旦发现几乎都是集团犯罪、有组织犯罪,或多次犯罪,完全符合重判的标准。按照刑法二百四十条规定,拐卖儿童三人以上的,以暴力、麻醉或偷盗方式拐卖儿童的,都至少判十年以上。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以一种政治不正确的角度来说,刑法对人贩子是“口袋罪”,规定的加重情节,不仅十分容易触及,且几乎只要发现,必然都会加重。&br&&/p&&br&&p&如果还有人质疑司法部门铁石心肠,认为他们都是“给破坏家庭的人贩子以改过机会”的软蛋,不妨搜一下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微博,迄今他发过有关死刑的微博,已经有73条,很可能是在社交媒体上论断死刑最频繁的司法界高级人士,从严从重斩立决的态度一点不含糊。&br&&/p&&br&&p&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br&&/p&&br&&p&出在“起刑点”上,民意的呼唤,是把刑法二百四十条简化,上来直接给无期甚至死刑,不用“情节严重”,更没有“特别严重”,儿童是绝对禁地,伸手必爆头。如果还要再补充一点的话,就是收买被拐卖儿童的,最好也直接给个无期算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嘛。&br&&/p&&br&&p&我们不禁为这个国家的立法者感到一阵担忧,把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杀了,后来者自然就不敢利欲熏心了,这么简单的逻辑,他们怎么就是不懂呢?&br&&/p&&br&&p&你也是这么想的?恭喜你,考验人性的时候到来了——&br&&/p&&br&&p&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副教授李春雷博士曾经把年之间,媒体公开报道的133个拐卖儿童犯罪案例进行了分析,发现有69(52%)个儿童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卖掉的。无独有偶,2015年1月,山东破获了贩婴大案,37名儿童被救,然而令警方惊讶的是,这些儿童大都是被亲生父母自愿卖到了人贩子手中。&br&&/p&&br&&p&好的,请听题,是否应当把贩卖自己亲生子女的父母斩立决(尤其是他们构成了拐卖儿童主力军和首要关键节点的前提下)?&br&&/p&&br&&p&我知道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不急,咱们再往下看。&br&&/p&&br&&p&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民意的确上达天听,修改了刑法,是否会迎来一个没有拐卖的美好人间?&br&&/p&&br&&p&法学泰斗贝卡利亚曾经说过:法律的震慑力,源于承担犯罪后果的必然性,而非承担犯罪后果的严重性。&br&&/p&&br&&p&这话有点复杂,咱们用一个简单的试验说明下。&br&&/p&&br&&p&美国学者所罗门于1972年主持过一次对狗进行惩罚的实验。实验者把盛有肉的盘子放在三组饿狗面前。当狗要吃肉时,实验组对第一组狗在其接近肉的一瞬间立刻予以打击,对第二组狗在吃肉2秒钟后打击,对第3组狗在吃肉15秒钟后打击。结果,第一组狗在此后实验过程中一旦接近肉盘子即表现出恐惧,甚至不愿在实验室吃肉。第二组狗对惩罚的记忆就差得多,虽然受到惩罚,却不愿离开肉盘子。第三组狗甚至不畏惧惩罚,一面挨打,一面坚持把肉吃完。&br&&/p&&br&&p&说白了,及时打击和从快惩处,对于犯罪者内心的震慑力是极其强大的。可是这种震慑力有多强大呢?如果拿“有刑必重”和“有刑必判”相比,哪个更有效呢?&br&&/p&&br&&p&陈屹立、张卫国等人曾发表过名为《惩罚对犯罪的威慑效应: 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的研究结果:无论是惩罚的确定性还是惩罚的严厉性都对犯罪有着显著的威慑作用,但是对于暴力犯罪而言,惩罚的严厉程度(重刑率)的威慑作用最小,惩罚的确定性(尤其是破案率)的威慑作用最大。&br&&/p&&br&&p&再直白一点,如果强奸被抓住概率是99%,但是只判5年,这个震慑力也远远超过强奸被抓住概率是1%,哪怕死刑立即执行。这就是犯罪学领域大量研究后得出的结论。&br&&/p&&br&&p&那么回到拐卖问题上来,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公安机关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立案数达18532件,但是被侦破的案件仅为3152件,破案率仅为17%。这个数据,远低于国内年均40%左右的刑事案件破案率。&br&&/p&&br&&p&好的,问题清晰了。一边是排名第三的重刑率,一边是连及格线都不到的破案率。这就是中国拐卖犯罪的现状,这种情况下,就算把重刑率提到99%而且次次鞭尸,又有何益?&br&&/p&&br&&p&不得不提的是,重刑还会带来另外一个恶果,就是如果轻罪重罪一样重,那犯下轻罪的人会为了掩盖自己的轻罪而不惜犯下更可怕的罪行。前罪的刑罚很轻,而后罪的处罚很重,那么一般人就会选择承担前罪避免后罪的发生。按照经济学的基础假设,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理性人,我们都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所以应该在制度上使得犯罪人也要趋利避害,也就是前罪和后罪的刑罚应该存在差距和等级。&br&&/p&&br&&p&如果这段话太复杂看不懂,我提供一个超级精简版——“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by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br&&/p&&br&&p&所以如果一律判死,那么可能会陆续出现人贩子为了逃避追捕,而把儿童抛尸的新闻,而且类似的情况绝不会是个例。&br&&/p&&br&&p&说到这里,不知你是否想明白刚才第一个问题了?该不该杀父母?&br&&/p&&br&&p&好难啊,是吧?没错,司法就是这么难。为什么自首普遍会轻判?因为有很多穷人家没有钱拿出来悬赏寻找凶手,公安只好用不判死的幌子把凶手劝出来,而且这规矩还不能破,破了之后下次就不好用了,“穷人的正义”就更难等到了。&br&&/p&&br&&p&法律不是出于愤慨制定的,法律不是讲人性的,法律不是万能的。&br&&/p&&br&&p&是的,法律是不能听“民意”的,相比人贩子,更应该被判死刑的,恐怕是朋友圈里的“民意”。&br&&/p&&br&&p&“民意就是对的,大家赞成的事全都是对的……要是民意想判一个人死刑,那就判吧,因为说到底这一系列官司,不过就是一场以绞死讨厌鬼为目的的国民运动,为了给自己无聊的人生消愁解闷的运动……如果民意可以决定一切,那就不需要这种拘泥于形式的建筑和郑重的手续,也不需要一脸傲慢的老头子和老太婆,下判决的绝不是国民的调查问卷,而是我国学识渊博的你们5位,请你们秉承作为司法顶尖人士的信念进行判断。拜托了!”——日剧《胜者即是正义》&br&&/p&&br&&img src=&/7bc0db05fecaef0cba6c9b2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bc0db05fecaef0cba6c9b20_r.jpg&&&br&&p&最后,还有几道课后思考题留给大家:既然拐卖如同杀人强奸一样是古已有之的犯罪,那么这动机肯定不是某个个体的个别行为导致的,它的运作机理是什么?这些亲生父母,为什么要卖孩子,另一些父母,为什么要买孩子?双方为何选择人贩子作为交易渠道,而不是通过福利院或收养机构?&br&&/p&&br&&p&一点提示:人贩子之罪恶,不在买卖,而在强迫。买家需求一直存在,卖家供给也没断过档,但是双方难以通过合法渠道交易,只好去找人贩子。人贩子也无法通过合法渠道买到儿童,最终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br&&/p&&br&&p&最后一点提示:搜索“福利院 赞助费”。#只能说到这里了#&br&&/p&&br&&p&&i&本文首发于虎嗅网,媒体转载请与虎嗅联系&/i&&/p&&br&&p&&i&——————&/i&&/p&&br&&p&【插一句】有网友说:我觉得”如何防止拐卖儿童“”政府如何举措降低拐卖犯罪率“才是你们这些大V们应该去推动发展的事。而不是在这里找几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反复咀嚼。虽然能获得很多掌声和跟风,并且还站在了鄙视链的顶端,但真的没什么卵用。&/p&&br&&p&其实2013年的时候,我在《南方周末》上写过一篇 &a href=&/content/9013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南方周末 - 【天下远见】三名儿童改变美国历史——美国的失踪儿童干预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想必这几天大家也在网上见过许多次了。我们期待中国版”amber系统“的早日诞生,而这与冷静看待民粹思潮并无矛盾。&/p&&br&&p&【利益相关】已为人父&/p&
该判死刑的不是人贩子,而是“民意”如果我说,有一个仅仅注册了一天的微信公众号,凭借一张图片,便引爆了几乎不分地域学历性别年龄收入的国人朋友圈。你信吗?不信?喏,是这张图——目前来看,这张图的始作俑者(或关键传播路径之首),是微信公众号“新…
这事得从死刑说起。&br&&br&1.我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句话叫「杀人偿命」,大家都耳熟能详,即使在法制健全的今天,依然保留着杀人偿命,但是杜绝了杀人了么?从来没有。难道是因为判的不重?当然不是,都死刑了。那么原因是什么?刑法有句名言,叫「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很多人敢于犯罪并不是因为判的不重…事实上,当刑罚严酷到一定程度,这个威慑力的边际效应几乎没有变化。对于普通人,所以他们真正敢于犯罪考虑的是觉得自己不一定被抓住。&br&&br&2.即使是同一罪,刑法也很少一刀切比如都就判10年或者死刑。就拿最严厉的故意杀人罪来说,最高可以死刑,最轻可以三年有期徒刑。为什么?因为即使是杀人,也可能情节轻微。比如一孝子不忍心自己老妈被绝症缠身,痛苦不已,买来农药给自己老妈安乐死了,是故意杀人,但是最后判的很轻。即使拐卖儿童,也可以情节很轻甚至未必危害到社会,一家庭爹妈吸毒,根本不管儿子,平时轻则不给饭吃,动辄随意打骂,有看不过去的亲戚雇人把孩子偷来悉心照顾,这种情况也直接死刑?你觉得于心可忍么?&br&&br&3.不同罪之间,也要有有轻重,要讲罪刑相适应。我们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强奸了幼女,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抓是死刑,而如果强奸完了就走,他被抓到的可能性极高,他会怎么办?他最大的可能是:&b&&u&杀人灭口。&/u&&/b&如果轻罪重罪一样重,那犯下轻罪的人会为了掩盖自己的轻罪而&b&&u&不惜犯下更可怕的罪行&/u&&/b&。有了轻重,才能让罪犯会有一个&u&&b&趋利避害的考量&/b&&/u&,至少不至于为了掩盖轻罪而犯下重罪。同样,现在杀人不一定死刑,但是拐卖一定死刑,你告诉我,如果你快被抓到了,你会怎么选?&br&&br&&br&4.最根本的,是判死刑并不会解决这个需求。为什么贩毒那么严重还没能杜绝?因为需求在,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就不可能杜绝。就是这么简单。拐卖儿童同样,在不能杜绝需求的情况下判死刑,只会提高犯罪成本而已。真正的根源其实是出在计划生育、领养制度上,不把这方面问题解决,天朝这么大,总有活不下去的人愿意为了几万块钱孤注一掷。&br&&br&&br&这几天看了好多讽刺学法人的,其实我也挺无奈,似乎一讲法律就是罔顾人情,脱离社会实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你看到的法律,都是考虑了现实情况之后作出的取舍,有时候只讲感性不求理性才会真的伤害到人。
这事得从死刑说起。1.我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句话叫「杀人偿命」,大家都耳熟能详,即使在法制健全的今天,依然保留着杀人偿命,但是杜绝了杀人了么?从来没有。难道是因为判的不重?当然不是,都死刑了。那么原因是什么?刑法有句名言,叫「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
我觉得需要科普一个常识:公正(公平,正义)是需要拿钱买的,一个国家往公正上的投资一般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公正程度。 &br&&br&当然,投资并不一定是钱,而是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总称。&br&&br& 举个乱停车罚款的例子。假设某小区物业整治乱停车,通过计算,每次乱停车对小区人民造成了50元人民币的损失。此时有两个整治方案: &br&&br&方案1,派保安巡逻罚款,调摄像头资料作为证据,给乱停车的业主开罚单,每张罚单100元。为了保证整治力度,小区专门雇佣了五个保安干这事,另外又采购了200个新摄像头以及相关设备。经此投资后,乱停车被罚率达到了95%,即100次乱停车有95次会被罚款。此方案预计能在两周内基本杜绝乱停车。 &br&&br&方案2,不增加保安和摄像头,利用仅有的两个保安的业余时间以及现有的十个摄像头整治,乱停车被罚率1% 。为了保证威慑力,达到两周内杜绝乱停车的效果。将罚款调至1万元一次。&br&&br& 很明显方案2不如方案1公正,方案1的被罚者会把自己的被罚归结为自己做错了,而方案2的被罚者会把被罚归结为自己运气不好。方案1是用惩罚的不可避免性来保证威慑力,而方案2是用惩罚的严酷性保证威慑力。方案1基本上能顺利解决问题,而方案2最终会导致保安被巨额贿赂收买,或者保安主动利用罚款权进行权利寻租。@王梦雨说的『法律的威慑力不在于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就是这个道理。&br&&br& 回到贩卖儿童的事情上来,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如何用酷刑吓唬犯罪分子,而是向公安系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指望用酷刑吓唬犯罪分子,本质上是一种懒惰和省钱吝啬的思想。如果说犯罪分子是罪魁祸首,那么阻碍我们向打拐事业投巨资的人就是帮凶。而这种懒惰和吝啬的思想也是帮凶思想。&br&&br&少花钱多办事的贪便宜想法一直在我国很有市场。例如用『白衣天使』称号代替提高医生待遇,用『辛勤园丁,两头燃烧的蜡烛』美誉代替提高教师待遇,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代替警力不足……都是和某些企业老板用心灵鸡汤代替高薪走的一个路子。效果好才怪。&br&&br&我国基层警力严重严重严重不足。打拐需要的是人力和钱,打拐需要的是人力和钱,打拐需要的是人力和钱。要是提高刑罚就可以省下人力和钱,政府早就干了,还用得着你呼吁?
我觉得需要科普一个常识:公正(公平,正义)是需要拿钱买的,一个国家往公正上的投资一般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公正程度。 当然,投资并不一定是钱,而是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总称。 举个乱停车罚款的例子。假设某小区物业整治乱停车,通过计算,每次乱停车对小区人民…
万万不可。那将是个灾难。且听我说。————————————————&br&下面是一个以不掉书袋的方式最通俗的解释。三分钟让你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欢迎转载,但请注名,谢谢~)&br&————————————————&br&
阅读说明书&br&写在之前,以下文字三种人不要往下读了,&br&一、男性圣母和女性圣母,建议回家抱着你妈看第三调解室去,娘俩撕逼哭一鼻子。(说什么真应该让你们家孩子被拐卖什么的,我真是为知呼用户的水平感到悲哀。)&br&二、为了反驳而反驳,管窥蠡测,恶意揣度,凸显自己自以为正确的逻辑的。(如反驳,请说您的观点。别上来就抓住一个点发三十几个错别字,义愤填膺的觉得自己特有理。)&br&三、骂街的,出言不逊的。无论是对我还是对评论里和您意见相左的人。好好交流,大家都欢迎,你要是张嘴骂街,你放心,我绝对骂回去,还你一片蓝天。&br&————————————————&br&最近下面的评论收到了很多朋友的指正,提出了一些意见和问题,作为一名法律专业毕业的法律从业者,那天看到朋友圈里无数人转发拐卖死刑,一时不平,来这写下了这个例子,知乎不是知法,里面各位术业有专攻,各路大牛大神更是龙蟠虎踞,但毕竟专业不同,我不能用罪刑法定原则,定罪量刑根据,法的威慑力高低于主观客观主体客体跟您解释问题,非专业的您看不懂也不爱看。就像我看不懂医学生的这个胺那个碱,颅底的各个孔一样。&br&但例子总归是例子,是有局限性的,是片面性的,十五分钟手机码出来的例子可能会有漏洞,可能不那么完善,但是却说出了道理最通俗和朴实的一面。&br&如果您想看完善的,请看张明楷教授的刑法学的总则部分。&br&以上。下面为正文部分。&br&&br&————————————————&br&这两天微信上很多人都在分享请愿,拐卖儿童死刑。&br&但是我负责任的告诉他们这些法盲,万万不可!&br&为什么!?(你是不是人,你们家孩子要是让人拐了你怎么说!畜生)我模仿了一下那些所谓卫道士的声效,笑而不语,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恶魔。&br&&br&下面!!!!&br&让我们来进入一个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分子的视角。&br&&br&我是一个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因为同村老乡缺男娃,抱着侥幸,来钱快,我拐卖了邻居家的孩子给他,他给了我钱。&br&如果刑法规定,拐卖儿童,死刑!那么,&br&拐一个也是死,多拐也是死,为什么不多拐?于是我拐走了3个。&br&反正也是死,我为什么不强奸猥亵他们以发泄欲望?于是我性侵犯了被拐卖的孩子。&br&我强?奸完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卖?淫?来挣钱?反正抓住我也是死刑了。于是我组织威胁他们卖淫。&br&聊天骗孩子太费劲了,抢孩子容易被抓,我为什么不杀了孩子父母,抱走孩子。反正拐卖就是死刑。走你~&br&反正我也死刑了,为什么不再把仇人杀了,为什么不再多强?奸几次路上妇女。没钱了,抢劫去,当然要拿着刀,不给就弄死,反正,不在乎多条人命。&br&我现在身上背着十几条人命了,警察来抓我,我擦!必须暴力反抗拒捕啊,弄死他我就不用死。弄不死我就完蛋了。不过无所谓,反正我已经死刑了。&br&&br&&br&然后,我想起了史记里面陈胜吴广的一句话,同死,死国可乎?&br&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br&反了!&br&&br&因为一个行为触犯了死刑,犯罪分子的底线会随之降低。&br&之后会威胁到更多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br&就像我们见到的一些市井流氓会说,我蹲过大狱,别他妈招我,大不了我再进去蹲。&br&&br&明白了么?各位?下面请让我们来看法条&br&&br&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br&&br&&p&(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br&(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br&(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br&(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br&(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br&(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br&(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br&(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p&&br&&p&如果你是犯罪分子,你现在会怎么想?&/p&&p&你现在理解为什么那些毒贩武装走私,极度亡命的反抗,500克海洛因随身携带一颗手雷了么?&br&&/p&&p&同理可证。&/p&&br&&p&还会相信那些人所谓的全判死刑么?&/p&&p&滥用严刑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br&&/p&&br&&p&————————更深一点的解释,如果你愿意更深了解———————&/p&&br&&p&其实拐卖妇女儿童罪在中国刑法里算是个重罪了,翻阅整本刑法,没有几个刑罚是起刑点就是五年到十年的。&/p&&p&在这个罪名里,随着犯罪恶行的增大,量刑幅度会到达十年至无期。情节严重处死刑。(注意,是没有量刑幅度的直接死刑,并没收财产。)这其实是变相给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一种保护。(另外一个直接死刑并没收财产的刑罚是,绑架致人死亡的法定量刑情节。)&/p&&br&&p&所以,加大监管,开放计划生育,增强儿童的保护,提高人口素质才是出路。&/p&&p&对拐卖儿童案件盲目滥用死刑,只是法盲的匹夫之怒。&/p&&p&————————————————&/p&&p&欢迎关注!定不负!&/p&
万万不可。那将是个灾难。且听我说。————————————————下面是一个以不掉书袋的方式最通俗的解释。三分钟让你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欢迎转载,但请注名,谢谢~)———————————————— 阅读说明书写在之前,以下文字三种人不要…
其实这里的很多法律界朋友都搞错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网友们的真实诉求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人犯子都判处死刑来泻愤(当然不能排除有少数持这种观点的人),&b&民众只是希望加重对犯卖人口罪行的惩罚力度,以提高犯罪成本,从而减少犯罪&/b&。&br&&br&我们应当看到这一初衷是好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欠妥。&br&&br&遏制犯罪的基本原则就是提高犯罪成本,手段有两条:一是加重刑罚,二是提高破案率。犯罪经济学的首创者,诺奖得主Gary Stanley Becker教授特别强调:&b&一个人犯罪以后被捕的概率比监禁期限有更大的阻遏犯罪作用&/b&。&br&&br&设想一下,如果拐卖儿童案件的破案率仅有5%,即便会被诛连九族、千刀万剐,这种刑罚对犯罪率又能起到多大的遏制作用?&br&&br&但为什么中国民众只看到了加重刑罚的作用,而忽略了破案率呢?民众支持重刑的比率畸高,这不能完全责怪于民众的思想落后。因为我国的破案率一般是不会拿出来公开讨论的,&b&民众从来不知道在某些落后地区拐卖人口的破案率可能连5%都不到&/b&。可为什么没有人来质疑呢?原因嘛,你懂的。&br&&br&《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2015两会提案》中指出:&br&&blockquote&……2012年破获拐卖儿童案件3152件,解救被拐卖儿童1511位。根据《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中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侦破拐卖儿
童案件2765起。拐卖儿童的犯罪现象处于持续高发且破案率低的情况,这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创痛,还导致强烈的社会不安全感。&br&&/blockquote&&br&那么我国每年走丢多少儿童呢?我笑而不语:&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star./8026482.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每年儿童失踪数不应该是个谜&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b&&b&&b&为了遏制拐卖人口犯罪&/b&&/b&,增加警力来提高破案率的成本太高;但如果只是&/b&抓住人犯子就杀,这样既能平民愤,成本又低到忽略不计!&/b&对于朋友圈里的群情激愤,公安部的官员们真是喜闻乐见呀。&br&&br&然而朋友们,这是你们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其实这里的很多法律界朋友都搞错了一个问题:大多数网友们的真实诉求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人犯子都判处死刑来泻愤(当然不能排除有少数持这种观点的人),民众只是希望加重对犯卖人口罪行的惩罚力度,以提高犯罪成本,从而减少犯罪。我们应当看到这一初衷是好的…
1,罪和刑要适应,轻罪不能重刑。要说恶劣程度,谋杀明显大于以奴役和榨取为目的的非法监禁和贩卖黑工,而奴工又要比拐卖儿童更为恶劣,毕竟大多拐卖的最终目的是当自己孩子养。拐卖和谋杀在性质上就差了好多,拐卖很难跟谋杀等重罪相提并论。拐卖人口的刑罚已经相当重了,没必要加码。&br&&br&2,拐卖最主要的伤害是感情上的,之所以某些人要求重判,无非觉得拐卖儿童对父母感情的伤害很大。但感情伤害因人而异、差别极大(正如某些人贩子也卖自己孩子),很难代替理性并上升为法律。谈到感情,每年为情自杀的人成千上万,却没几个丢了孩子的父母自杀,子女被拐卖的感情伤害未必比出轨更大,如果刑罚主要取决于对感情的伤害,大概只能对导致配偶自杀的出轨者处以极刑了。&br&&br&3,关于这个问题,很多高赞答案一再声称提高破案率要比加重刑罚更有效,也提到加重刑罚其实是将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推给了罪犯,是一种偷懒的思维方式。我也一直认同这类说法,但这里有个漏洞:就算破案率更重要,你也不可否认重刑仍然有效,只是不如提高破案率更有效而已。但为何现代社会不能双管齐下,既提高破案率、又加重刑罚,反而不约而同的废除酷刑和减少死刑?&br&&br&酷刑、羞辱、轻罪重刑,虽然都有效,但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违背。一个面对凌迟也看得津津有味的人,很难理解环保和动物保护;对石刑喜闻乐见的穆斯林,对妇女儿童的态度也好不到哪去;一个教授遭到恶言侵犯,他以同样的脏话回击,似乎是正当的反击,但你不会对他增加半点尊重;瑟曦太后那么坏,照理说扒光游街是正义之举,但你也不会觉得看客是好人。&br&&br&罪大恶极的罪犯也不能羞辱,不能动辄喊打喊杀,这不符合古人的想法,而是一种现代观念,且与现代社会的其他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保护罪犯的人格尊严,采取其他措施取代或降低刑罚的作用,不是什么圣母心,而是确实能潜移默化的塑造社会成员的观念。&br&&br&自小生长在轻罪重刑的社会,在其他方面也往往保守,很难理解平等和自由等一系列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不要指望他们能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正是因为如此,即便加重刑罚仍有效,但两利相权取其重,重刑并不值得提倡。
1,罪和刑要适应,轻罪不能重刑。要说恶劣程度,谋杀明显大于以奴役和榨取为目的的非法监禁和贩卖黑工,而奴工又要比拐卖儿童更为恶劣,毕竟大多拐卖的最终目的是当自己孩子养。拐卖和谋杀在性质上就差了好多,拐卖很难跟谋杀等重罪相提并论。拐卖人口的刑…
蠢蛋之所以蠢,在于他们相信市场是万能的。
蠢蛋之所以蠢,在于他们相信市场是万能的。
只有物权是属于你的才可以买卖,子女并不具备物权。&br&&br&如果子女可以买卖的话,那么父母也可以买卖,配偶也可以买卖,同学也可以买卖,邻居也可以买卖,路人也可以买卖。&br&&br&——————————————————————————————————————————&br&(6/25)裱一则评论:&br&&img src=&/5d045b9730686fcc40206_b.jpg& data-rawwidth=&53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0& data-original=&/5d045b9730686fcc40206_r.jpg&&&br&我觉得&b&现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理性党”日益增长的话语权需求和其低下的智商之间的矛盾&/b&,大家怎么看?
只有物权是属于你的才可以买卖,子女并不具备物权。如果子女可以买卖的话,那么父母也可以买卖,配偶也可以买卖,同学也可以买卖,邻居也可以买卖,路人也可以买卖。——————————————————————————————————————————…
泻药。&br&我也针对性的提几个呼吁:&br&只有器官买卖合法化才能减少为了获取器官而实施的伤害案件;&br&只有毒品买卖合法化才能减少缉毒警在执行公务中的致伤致死;&br&只有卖淫嫖娼合法化才能减少因为性欲亢奋男子实施的强奸案;&br&只有买卖保护动物合法化才能减少盗猎、偷猎保护动物的案件。&br&可以吗?可以个毛线!&br&&br&买卖儿童合法化,人人都可以公然的合法的去买卖儿童了,但是,但是,你的货源在哪里?就算每对夫妻加足马力、火力全开的不停的怀孕再怀孕,你能有多少来源合法的产量?&br&人又要逐利,但没有货源怎么办?不还是去偷去拐?在下游环节的买卖是合法了,那么上游环节的供应链呢?还是商业化的挥舞着钞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OK,没问题,你是规模化经营,你可以到处去收买下来然后再转卖,可是你如何保证卖给你的儿童不是被偷被拐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说你是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分分钟查封你的人口交易站点,可不可以?&br&&br&不是开个专栏,加个二维码就能当大家的。。。。。
泻药。我也针对性的提几个呼吁:只有器官买卖合法化才能减少为了获取器官而实施的伤害案件;只有毒品买卖合法化才能减少缉毒警在执行公务中的致伤致死;只有卖淫嫖娼合法化才能减少因为性欲亢奋男子实施的强奸案;只有买卖保护动物合法化才能减少盗猎、偷猎…
为什么国人总习惯点蜡烛、习惯说“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痛苦”、习惯去“祈福”。&br&&br&日,6岁的艾坦(Etan Patz)准备第一次独自出门。这个纽约小男孩信心满满,告诉父母要自己穿过两个街区,去搭乘校车。得到同意后,艾坦背着书包,头戴印有“未来航班机长”的帽子出发了。可这竟是父母与孩子的最后一次见面,在这短短的上学路上,艾坦失踪了。&br&无数记者和警察蜂拥到这对愁眉苦脸的父母面前,看他们如同祥林嫂般一遍又一遍拼写着“艾坦…唉-坦(Etan…ay-tahn)”。随之,媒体的大量报道牵动了整个国家的神经,摄影师父亲给艾坦拍的那张咧嘴开心笑的照片,被登上了覆盖全城的寻人海报,被印在了牛奶盒的侧面进入千家万户,甚至登上纽约时报广场的广告牌。&br&但艾坦终究没有回来,对于整整一代美国人而言,那个戴着棒球帽的童稚笑容是如此令人痛彻心扉。人们发现,艾坦的失踪背后,正折射出学校与家长联系不紧密的漏洞,也暴露了警方低效无能的现状,根据不同的司法辖区规定,警方甚至要在孩子失踪24-72小时后才会有所反应。&br&先贤虽并没有为美国社会构建万无一失的制度体系,却留下了更宝贵的、可简称为“危机-反思-进步”的自体更新模式。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艾坦失踪的5月25日为“国家失踪儿童日”,美国社会开始真正重视失踪儿童问题,并开启了为期近10年的“牛奶盒寻人活动”。作为美国最知名的失踪儿童,艾坦的不幸遭遇永远改变了美国,直接影响了接下来一系列法律出台与制度更新,挽救了无数美国儿童。&br&时间到了日,佛罗里达州一个闷热的午后。6岁的亚当(Adam Walsh)听从妈妈的安排,在百货商场里看几个孩子打电子游戏。但七分钟后,当亚当的母亲赶来接他的时候,游戏机前却空无一人了。&br&焦急的父母印了15万份寻人启事,贴满了全城的大街小巷。但噩耗还是击中了这个家庭:两周后,渔民在120英里外的灌溉渠内打捞上来了亚当的头颅。于是,悲痛欲绝的父母向媒体讲述警方是多么不靠谱:在亚当失踪的当天下午,其母就报了警,警方却不但没有及时响应,更告诉媒体“失踪和绑架应该没有关系”;当次日亚当的父亲去警察局追问进展时,警方却回问:“你有什么建议吗?”&br&虽然杀害亚当的杀手在两年后自首,亚当夫妇却决定从此走上维护儿童安全的道路。在国会山召开的《失踪儿童法案》听证会上,并不精通法律和政治的亚当父亲,却用一句话打动了众人:“一个能发射航天飞机并让它回到地球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为失踪儿童设立的信息搜集和服务中心?”&br&随后,《失踪儿童援助法案》也在Walsh夫妇的参与下通过。该法案呼吁在全美范围内建立一条失踪儿童免费报警热线,以及全美失踪儿童的信息汇总和甄别中心。同年,Walsh夫妇成立了非营利组织“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NCMEC)”,打开了解决失踪儿童问题的关键之门。&br&1980年代后期,沃尔玛超市启用了儿童安全警报系统,并为纪念亚当而将系统命名为“Code Adam”。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超市走失,可立即求助于此系统,超市所有出入口将全部封闭,工作人员立即进行搜寻,如果10分钟内找不到孩子,将立即由警方接手。此后,这一系统被全美众多超市、商场、医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采用。&br&然而悲剧还在继续,日,9岁的安伯(Amber Hagerman)在骑车时被绑架。她的尖叫引发了邻居的关注,但这起发生在光天化日下的绑架却依然带来了最悲惨的结局:4天后,她的尸体被发现。&br&当地居民要求当地广播电台比照天气预报,以同样的频率和力度不间断播出失踪儿童的新闻。半年后,在一场记者会上,有当事者回忆起在寻找安伯的过程中,媒体是如何帮上了大忙。这个信息终于传到了警方的耳朵中,于是经过一系列打造升级后,一个接驳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邮件、交通提示、短信、facebook、google等多种渠道,向全国发布失踪儿童信息的庞大系统上线了。这个名为“Amber”的系统所发布的内容由警方决定,通常包含了失踪儿童特征、嫌疑犯特征,以及嫌疑犯的车辆描述和车牌号码。&br&如果说“Code Adam”解决了儿童在公共场合失踪的问题,“Amber系统”则彻底将失踪儿童和嫌疑犯置于民众的海洋中。1996年以来,这个系统已经成功寻回或解救了602名失踪儿童。以2011年为例,在通过Amber系统成功寻回失踪儿童的案例中,有50%是因为公众或警方通过Amber警报发现了嫌疑犯的车辆;39%是因为公众接到警报后,提供了目击线索等关键信息;更有11%的案例,是嫌疑犯收到警报后释放了被绑儿童。&br&三名不幸的失踪儿童,却彻底改变了美国解决儿童失踪问题的轨道,其影响之深远,从一组数字便可以看出:1990年时,全美只有62%的失踪儿童可以被找回,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变为97.7%。&br&正如亚当的父亲,后来成为Fox电视台《头号通缉犯》(这个节目帮助警方找回了65名失踪或被绑架的儿童)主持人的John Walsh所言:“记住,你的参与能改变一切”!&br&结语:艾坦、亚当与安伯三个孩子以自己的生命塑造了美国失踪儿童干预系统。3&br&回看国内,2013年3月,长春失踪儿童被杀事件令人扼腕。4月,江西万安也发生一起儿童神秘失踪事件。8月山西被挖眼的男孩小斌等等影响巨大的案件。&br&2007年《凤凰卫视》报道,中国每年约有二十多万儿童失踪,找回的概率0.1%左右。&br&我们难道除了祈福、除了哀思就没有别的了么?我们是否该好好反思Adam的父亲John Walsh所言:“记住,你的参与能改变一切”!&br&(转自网易教育)
为什么国人总习惯点蜡烛、习惯说“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痛苦”、习惯去“祈福”。日,6岁的艾坦(Etan Patz)准备第一次独自出门。这个纽约小男孩信心满满,告诉父母要自己穿过两个街区,去搭乘校车。得到同意后,艾坦背着书包,头戴印有“未来航…
谢邀!&br&&br&有拐带绑架儿童的,拐卖则不多,因为没有“买方市场”。&br&&br&补充于日晚10点10分左右:&br&&br&&a data-hash=&aac2d369dc59f871fd927a& href=&/people/aac2d369dc59f871fd927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车芸& data-tip=&p$b$aac2d369dc59f871fd927a&&@车芸&/a&知友和我就一些观点展开了讨论,因为评论里很多资料无法贴出,所以就补充在回答里:&br&&br&&blockquote&&a href=&/people/zhu-fan-39-29& class=&internal&&车芸&/a& 回复 &a href=&/people/phil_joe& class=&internal&&Phil&/a&(作者)&br&。。。难道不采取计划生育人口会比现在还少吗?社会主义教育虽然有缺陷,但是,&b&找找人均GDP和我们差不多的国家(80几名左右的)&/b&,我敢说中国教育远远甩他们几条街&br&&br&&a href=&/people/zhu-fan-39-29& class=&internal&&车芸&/a& 回复 &a href=&/people/phil_joe& class=&internal&&Phil&/a&(作者)&br&&b&中国GDP : 84名(2014)&/b&全球高等教育排名:中国35名 (2015)&/blockquote&&br&但是我给出的Wiki的数据来源显示,中国GDP在2014年排名明明是世界第三或者第二的。所以实际上你给出的数据肯定不是“GDP”,可能是“人均GDP”。但是且慢,&br&&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nominal)_per_capit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nominal) per capita&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只有一个列表里是说中国位于第84位的。但是其他三个里则分别是其他名次。&br&&br&好吧,先不说哪个权威哪个垃圾,我们看你说的“差不多的国家”——就按照“排名84”那个来算:&br&&img src=&/af073bcb74157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6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我前后各找了十来个国家,除了泰国、约旦算是王权统治,白俄罗斯是和俺们差不多或者更差的威权政治以外,其他二十几个国家呢?都是什么体制?&br&&br&你又提到:&br&&blockquote&&a href=&/people/zhu-fan-39-29& class=&internal&&车芸&/a& 回复 &a href=&/people/phil_joe& class=&internal&&Phil&/a&(作者)&br&暂时找不到太多数据了,完全民主:参考希腊 目前中国政治或许不是最好,但是确实是最适合中国,中国人现今思想并不是像西方那样民主,要是就拿西方的一套,不去考虑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那样,就是像人民gongshe化一样的失败,鞋子合不合脚,不是看别人穿的舒服知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lockquote&先不说希腊是不是“完全民主”,单就说最后那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我们小时候也是时常在课堂上和媒体上被提到的。你既然提出这样的观点,我暂且认为你是认同的。那么我们来看“上层建筑”是什么:&br&&blockquote&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又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最核心的内容作了概括:...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b&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b&,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br&&a href=&/news/43214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的形成过程及系统论证&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这个应该是比较权威的了,而且是学术性的。不过这里对我们来说更实际的是“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后面的“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观念形式”显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br&&br&那么我们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真的成立么?从那张人均GDP的列表来看,就是不成立的。而要是从GDP列表(2014年中国在四大名单上GDP都是位居第二或者第三名的),更不成立了。&br&&br&然后看你说的“高等教育排名”。根据我在回复里给出的链接,的确是有这么个排名。但是如果点击那个链接进去看了,也就知道这个排名实际上有很多具体细节是需要注意的。这里不赘述了。但是你既然把这个“高等教育排名”拿出来说事儿,那么至少说明你还是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比(人均)GDP接近的几个国家都要好,可是为什么那么好的教育,教出来的国民,却依然被认为素质不高,甚至都不能和高等教育没有中国做得好的国家的国民享受一样的政治权利,选自己的民意代表呢?为什么那么好的教育,教出来的国民,依然有不少会愿意拐卖儿童呢?为什么那么好的教育,教出来的公仆,却成了家中私藏上亿的老虎苍蝇了呢?这种教育,真的比其他国家好么?&br&&br&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方面也是不成立的。既然不成立,那么根据恩格斯说的,“上层建筑”也不见得就是你说的“目前中国政治或许不是最好,但是确实是最适合中国”的状况。先不说“脚和鞋子”的道理,单说中国地方这么大,各地发展这么不平均,所有地方就必须一刀切地适用一套“上层建筑”么?这个问题,我认为就应该让每个地方的老百姓,真正的当家作主,在“公开”“自由”“平等”的原则下,自己决定。&br&&br&以上内容,不着急回复,你慢慢看。
谢邀!有拐带绑架儿童的,拐卖则不多,因为没有“买方市场”。补充于日晚10点10分左右:知友和我就一些观点展开了讨论,因为评论里很多资料无法贴出,所以就补充在回答里: 回复 (作者)。。。难道不采取计划生育人口会比现在还少…
有个东西叫Amber Alert, 全名是&b&America's Missing: Broadcast Emergency Response&/b&&br&&b&这个东西主要应对儿童失踪,而且特别牛逼,他在手机上是以系统警报出现的,不通过网络,应该是通过运营商直接推送的。有一次在餐厅吃饭,突然啪啪的好多人的手机都发出特别响的警报声(iPhone的话就是那个警报铃声的声音,其他的我不清楚),它给你推送的就是哪儿什么时候有什么人失踪了。&/b&&br&&b&所以绑架儿童是有的,至少我见过这个警报3,4次了,而且是被极其重视的情况。&/b&&br&至于买孩子应该是没有的吧,美国又没啥小山村,就算买到了孩子,去个医院上个学不得分分钟被发现啊。
有个东西叫Amber Alert, 全名是America's Missing: Broadcast Emergency Response这个东西主要应对儿童失踪,而且特别牛逼,他在手机上是以系统警报出现的,不通过网络,应该是通过运营商直接推送的。有一次在餐厅吃饭,突然啪啪的好多人的手机都发出特别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减遗传几率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