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阿訇演讲

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编辑中心:010- 广告中心:010- 传真:010-
京ICP证080232号 京ICP备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公司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牛街5号清真超市5层 邮编:100053
Coppyright200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清真网版权所有[doc] 青海湟源宗教历史文化概述宗教,青海,湟源,DOC,XLS,宗教文化,doc,青海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 青海湟源宗教历史文化概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冬天-冬日私语
夏-夏日夕阳
春天-绿意盎然
秋天-金色丰收
夏-蓝色海岸
默认-夏日海滩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869|回复: 1
中国伊斯兰教 名贤名墓史料选 (第一辑)(9)
四大门宦先贤
大拱北门宦各先贤
& &&&临夏清真大拱北
& && && && &马兹廓
大拱北及附属拱北的建立
拱北是各先贤的陵寝.大拱北先贤墓庐,在陕、川、甘三省各地区,约有二十多处。其中主要者有三处,现分别叙述于后:
1、四川阆中蟠龙山久照亭拱北,在阆中地区.一般称久照亭为巴巴寺。它是祁静一师祖的尊师,舍赫华哲阿不东拉黑的墓庐.创建于清康熙三十年,至今已有三百一十年时间,现有拱北,建筑高大,规模宏伟。除两层重檐八卦墓庐外,还有山门院、禁庭院、花庭院、客厅、住房、厨房、后院等房舍数十间。全部约占地六、七十亩,周围松柏高大挺拔,修竹丛生,庭院内外,浓荫蔽日,风景幽雅宁静。近年来阆中县人民政府,对该拱北给予落实,竖了&保护文物古迹&碑志,加强了保护。
2、陕西西乡县鹿龄寺(初名悠久亭,后因建筑增多,墓地扩展,继而题名&鹿龄寺&),它是祁静一师祖亡后初葬之墓,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后于同治初年(一八六二)捻军之乱中毁为焦土。当时由于财力困难,未能及时恢复。延至同治七年,才开始动工,直到同治九年仅建起了墓庐--悠久亭。光绪十一年牌坊工程才告落成。
文革期间,鹿龄寺部分建筑及文物古迹,如清初名人匾额,高大松柏及房舍等, 都遇劫受损,再加多年无人看管,高大墓庐、牌坊,失去维修,行将腐烂倒塌。一九八三年古正月一日,临夏大拱北出家人杨世俊,率领信徒中自愿参加维修工程的技工、普工,前往西乡县鹿龄寺进行修缮。经过两月紧张劳动,现已焕然一新。
& &3、甘肃临夏大拱北,是祁静一师祖由陕西西乡县迁葬临夏后建立的墓庐。最初题名为&永久亭& ,早期一般被称为&祁家拱北&(略)。拱北位于临夏城西近郊,创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不幸于民国十七年的兵燹中被国民军纵火焚毁,化为灰烬。迨至一九三二年开始复修,经过十多年,才全部建成。
除上述三处为重点拱北外,各地还有与大拱北有道统关系的拱北,一并分述于下:
临夏地区的拱北
1、台子拱北:在大拱北西侧,是祁静一弟子马腾翼即&阿洪太爷&的墓庐。大约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略).
2、大太爷拱北:是祁静一师祖大弟子马如垣之墓,建于乾隆十年,面积约占十余亩,前后有两院。建筑相当宏伟,民国十七年与大拱北同毁于国民军的兵火中.以后只建了墓庐、前院东西两厢房住房,共计十余间,由大拱北派人住守.大拱北小学设在此院内。& && &
3.城角拱北(略)。
4.国拱北:先贤陈义明之墓.他是临夏八坊祁寺街陈家巷人。据传清康熙皇帝在北京附近地方遇盗,经陈义明救护脱险。由于救驾有功,清帝封给他方圆数十里土地,他没有接受。他去世后,由清政府给他建立了墓庐,庐顶用砖做成矮小城墙,城代表了&陈&姓,锅代表了&国&,以城包围锅的音义,就是&陈&姓保护了&国&.由于这一原因,以往清政府对国拱北还准有年饷年粮,并赐有皇帝诏文,曾悬挂于拱北内。辛亥革命后才停止粮饷。
陈义明曾习静多年,其静室在八方祁寺街陈家巷古木包罕城墙根。他与大拱北是一个道统,早期大拱北曾派人看守过,初期派去看守的是大拱北出家人先贤马能云,即东乡叶哈池拱北墓主。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拱北毁于兵火,经过十年努力,拱北建筑才恢复原状。一九五九年在挖造人工湖时,拱北被拆毁无存。(现已恢复,在大拱北南侧--编注) 。
5、女舍黑拱北:(略)。墓主女舍黑名阿依沙,原系洮州花姓人。自幼父母双亡,随祖母来河州,乞讨过生活。在青少年时,已经倾心于教门。终身未字人。受祁师祖的传授,立志习静(在八坊华寺街后河落泉崖土洞习静),苦干功课。据传亡于中年时期,其去世与建立拱北的确切时间,无法查明。在挖掘人工湖时,拱北被拆毁无存。(现已异地恢复,在城角拱北西侧--编注)。
6、古家拱北(略)。
7、红山拱北:在杨妥家村红山根。(略)。
8、石峡口拱北:(略)。位置在东乡县唐汪川峡口。原来由大拱北派人看守,以后该拱北出家人自己看管。大拱北虽不再派人,但因同一道统,故有相属关系。
9、叶哈池拱北:在东乡县叶哈池,是先贤马能云之墓庐,他是祁静一师祖的第三代弟子。以前拱北被拆毁,现在已修复,规模较前宏伟。
陕西西乡地区拱北
1、静室寺:在鹿龄寺西侧,是祁静一师祖的习静室。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2、仙根寺:在静室寺以西的山根。是马腾翼习静室,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
3、赵家湾拱北,名为清泉寺。系先贤赵某之墓。(略)。
4、贯山冻青寺拱北:祁静一弟子王某之墓,建有拱北,现无人看守。
5、滴水崖拱北:祁静一早期修静地。(略)。
6、洋溪沟红崖寺拱北:系沙明清、王再清二先贤墓地。(略)。
7、沙河坎拱北:道祖弟子冉靖一之墓庐。(略)。
8、蔡岭拱北:祁静一坐静处。
9、玄阳洞:在西乡地区,祁静一习静处。
四川地区拱北
1、广惠亭拱北:在青川县好(上加&草字头&)溪。是先贤马纯一墓庐,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前后,房舍保持完整,现有人看守。
& & 2、徐龙山后溪拱北:地址同上,是祁静一弟子安定川之墓,墓亭尚在,居民看守。
3、将军桥拱北:是先贤陈某之墓。在广元市区北郊将军桥附近。墓亭尚存,居民看守。
4、静觉亭拱北:在广元县大滩九井山上,是先贤马恂一墓地。墓亭尚存,由村人保护。
5、二郎山拱北:马三太爷(是马腾翼第三弟子)墓地,在广元县二郎山。
6、光照亭拱北:是阿拉伯的传教士之墓,建有上下两拱北,一为光照亭、一为悠先亭,在四川松潘县。
又有仙隐寺拱北:在陕西汉中石马堰,系马子云遇道祖之地,为纪
念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临夏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组编《临
夏市文史&第一辑& 》 1985年印)
蟠龙山道祖
& & & && && && && &&&清代史料
尝思两间钟毓,每因其材,有非时地之可域,今古之可言者也。粤稽我朝圣圣相承,含熙翔洽,棫朴作人之盛,无远弗届。所以豪杰之兴,云蒸霞起,虽僻壤遐陬,亦多挺生贤哲。盖由运会之隆,德教覃敷,故统遐迩,东西而降生不偶也。如吾先师华哲阿补董喇希,系衍天房默抵勒之祖国,教本至圣穆罕默德之宗传,其诞生也不知其如何颖异,其成立也不知其如何纯备,自撒哈伯色尔睹理斡葛思传教入中国,而后先师即蹑屩而届我中原,举止迥出乎常,言动大异乎众,其胸中眼底,别具洞天,及与之探天人之秘,究性命之微,则理出天根,道深月窟,浩浩乎胥由性分而出,有非区区紫气溢出函关,令人骇而异之,矜而奇之者之所可同日语也。岁在丙寅,余叨沐圣恩,节镇川北,与师追随左右,师事有年,公余之暇,质疑辨误,究本穷源,多所启迪,而矢忠报国,正己率人,与夫和辑兵民,弭宁薮泽,余得其勉勖者较多。讵己巳岁三月念五,师闻鹏鸣,而遽悟朝露之不可以久留也,含笑而化,筮厝此山之阳。余悼思其道德之高深,峙而为亭于墓上。因为竖碣镌文,以志永久,俾后之景其音容者,睹山川之秀丽,俨道气之犹存云尔。是为记。
大清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仲夏谷旦
镇守四川川北等处地方总兵官左都督加三级五原马子云撰立
乾隆十二年岁在丁卯孟夏之吉
住持弟子马德功、马真元、陈文善、马守真等重刻,并将诸公所赋之诗附刊于左
& && && &附郭山岚隐室庐,重重云护德星居.
& && && && & 当年逸韵浑难再,此日丰神屹自如.
& && && && & 久照亭栖丁令骨,清修扁焕风池书.
& && && && & 高霞为映芬徽远,奕世馨传教不虚.
& && && && && && && &&&涪州马淇原韵&&
& && && && &&&
蟠龙曲处构精庐,云是仙人蜕骨居.
& && && && &&&颜焕清修颁禁苑,亭开久照护真如.
& && && && &&&云根已作灵根宅,手迹犹存鸟迹书.
& && && && &&&寄语后来崇奉者,好从此地悟玄虚.
& && && && && && && && && && &芝园谢家麟
& && && && &&&
浔道西来萃次庐, 傍山依水筑云台.
& && && && &&&唐陵汉寝今何在, 紫府波罗尚不如.
& && && && &&&胜境堪招真士隐, 芳亭应籍达人书.
& && && && &&&朱栏掩映凝目处, 瑞蔼氤瘟接上虚.
& && && && && && && && && && & 古皇穆& &
(2009年4月,抄录于四川省阆中巴巴寺)
& && && && &&&师祖上人碑记
师祖者,乃静一祁大师之师,为西来上人也。自辛酉岁至我西邑,其眉寿已逾期颐,而形神古健,状貌若仙,诚为清真一教之宗。然师祖胸藏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名;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日与贤人君子游,雅诙谐,善骑射,尤工于诗歌。飘然有凌云气。故一时学其学者,无从窥其堂奥;而海内特识之士,已知师祖悟无上玄微,臻真一妙境奂。有川北镇台,讳子云,马公慕师祖之德,于甲子岁迎师祖于官署,以师礼事之。师祖名虽出尘,而持身接物不离夫天常,不堕夫异端;理究太极之化育,神合二五之精微。迨后回光内彻,自知其将脱尘而化也。因预卜佳城于保宁之蟠龙山,郡中士大夫咸欣然乐从,愿请师祖以培风气焉。爰于已巳年三月廿五日,师祖瘗冢。未及数载,人文蔚起,甲第鳞鳞,四境民物骎骎乎有起色矣。若非师祖之英风爽气,有以察天文之奥,因地脉之宜,焉能钟灵毓秀至斯乎。迄今师祖去数十年,而我西邑之沐其遗泽者,犹昨日事。咸嘱余为言,诣蟠龙立石,以志不朽。回忆师祖在西时,而清风高节,一代人龙,其生也特异,其化也光明。故知人之生寄也,非生也;死归也,非死也。至若师祖之全受全归,其庶几虽死犹生乎。然则师祖之风,当于山高水长之外,想见道骨性成之奇,岂南山片石所能尽述哉。
大清康熙岁在己亥季夏朔日
陕西汉中府西乡县侯诠训道教下锁城敬撰
西乡两社绅衿士庶公立
乾隆十二年岁次丁卯孟夏之吉
住持弟子马德功等沐手重刻并将诸公和韵附刊于石
&&山亭小小是君庐,曾约白云作伴居。
世上荣枯都不管,壶中甲子祗相如。& &
&&闲情好僻多栽树,素性怜才喜读书。
一卧巴江眠未起,教人长自忆清虚。
& && && && && && && &&&西邑马宗武次韵
& && && && && && &&&
山边红树树边庐,半是烟霞半墓居。
望去祥光皆自在,吹来清韵适相如。
荣旌已焕熙皇笔,丹籍还凭学士书。
漫道消魂同失水,千秋垂誉岂沦虚。
栖山何必要匡庐,选胜寻幽到此居。
荣膝有庵堪豹隐,放情无系与鸥如。
凄风冷雨三更梦,返本还元一部书。
留得闲亭遗迹在,浮生莫浪说空虚。
& && && && && && && & 保瑜
& && && && && & (2009年4月抄录于四川省阆中巴巴寺)
巴巴寺匾额和楹联*
镇守四川川北等处地方总兵官左都督加三级马子云立
康熙二十九年& &&&
康熙肆拾玖年拾貮月拾玖日& &&&
宗人府右宗正多罗贝勒王书&&
康熙丙申年孟春月上浣吉立& && &
赐进士出身御前侍卫马如龙敬立& && && &&&
康熙五十年仲春月谷旦
辛卯科古皇穆题
雍正丁未桂月吉旦& && &辛卯科武举古皇穆书
大清乾隆元年岁次丙辰仲夏月谷旦
四川川北镇镇标右营游击加一级赵之禄立
乾隆二年岁次丁巳仲夏月谷旦
总督江南南河等处河道提督军务兼督察院右副都御使加五级东轩高斌题
署理陕西提督都印务凉州总兵官都督佥事加三级杨宏
大清乾隆二年岁次丁巳季春中浣吉旦
文林郎知阆中县事王文焕题& & 乾隆捌年季夏月谷旦
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夏
钦命四川分巡川北道调任川东道提刑按察司□□□
四川川北镇标中军游击兼管中营事李成帮
乾隆乙丑年季冬立
大清乾隆十四年岁次己巳仲夏月谷旦
御前侍卫特授四川永宁协标左营中军都督司署川北右营游击事 杨世璋敬立
大清乾隆拾伍年岁次庚午孟冬月谷旦& &
钦赐状元及弟御前头等侍卫提督陕西固原等处地方军务节制各镇 哈攀龙题
乾隆十六年岁次辛未夏六月吉旦
钦赐一等侍卫班领兼勋旧佐领世袭云骑尉特授正白旗满洲副都统署镶黄旗护军统领钦命镇守四川川北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同知加二级蒙古普庆题
乾隆壬申冬& && &南渠老人书& &
乾隆己酉岁孟秋& && &
四川重庆镇总兵马镇国题 俯伏& &&&
泸州镇属潼绵营防总右司把总马志 敬
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季冬上浣谷旦
赐进士出身江南漕标海州营游击保定敬题
大清乾隆陆拾年岁次乙卯桂月中浣谷旦
钦命西安将军宗室恒
钦命直隶提督军门庆 题
大清嘉庆贰年嘉平吉旦
钦命刑部右侍郎代办陕甘总督部堂 英题
大清嘉庆叁年岁次戊午年孟春上浣谷旦
湖北襄阳城守营游击带功加三等军功加一级军功纪录六次寻常纪录三次马建纪敬
记集嘉庆三年岁次戊午春二月谷旦
普慈& && && && && && && && &
太子太保杨威将军文华殿大学士伊犁将军长& &&&
太子太保参赞大臣一等男陕甘总督劲勇巴图鲁杨& && && && && && && && && && && && && && && && && && && && && &
太子少保参赞大臣山东巡抚阿勒精阿巴图鲁武& && && && && && &&&
钦差参赞大臣陕西全省提督军门诚勇巴图鲁杨& && && && && && && && && && && &
钦命乾清门侍卫贵州全省提督军门锐勇巴图鲁余& && && && && && && && && &
钦赐花翎重庆镇标千总马承举& && && && && && && && && && && && && && &
川北镇标三营出师甘肃西口外喀什噶尔马步兵丁杨登元 杨□元 哈全忠 马映瑞 马占魁 哈国富 马良 陈喜 马成顺 杨万年 蒲占鳌 王友才 马尚玉 张廷凤 肖应魁 马朝中 马贵 马大受 陈嘉全 马应得 蒲兴元 马受 穆应 王治成 蒲万福 张明扬
龙集道光八年三月十八日立& &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二十日
陕西同州府大荔县温继泰
生员金玉峰 马继融 姚玉魁 温振甲敬立
道光岁次甲辰荷月中浣谷旦
钦赐花翎前暑陕甘督标中军副将 陕西抚标中军参将军功加五级纪录十次马辅相敬
大清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午仲春月上浣谷旦&&
钦赐花翎署川北镇标中军游击事右营都司 虎嵩林敬立
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季春月谷旦&&
川北总镇新升提督四川军门 苏桓甫题
大清咸丰五年仲夏月吉旦
信士金城弟子马登有 王应林&&广元教末陈大任 敬立
郡邑众姓等敬立&&咸丰己未年重建
保宁府学武生川北镇标左营把总 马映瑞敬
咸丰一年小阳月谷旦& &
襄平陈元震书& & 丙寅暮春
钦赐花翎川北镇标右营都司尽先游击 马应祥敬
同治七年孟夏月谷旦
加提督衔镇守四川松潘等处总兵官匡勇巴图鲁 李
奏署四川直隶松潘抚民理番府& &何
钦赐花翎升用副将松潘镇标左营游击 张
松潘教下铁祥 马应喜 马忠敏 马天爵 李永发 马有龙 沙万有 米东阳 刘有珍 沙万全 赵万顺 马章明 马成龙 赵万镒 马有米天成 马鸿福 贾如章 马芝才 张玉春 蒋玉望 兰春华 刘有富 米国珍&&刘福顺
大清同治拾贰年岁次癸酉仲春谷旦 敬
钦赐花翎城守营游府即升协镇都督府 张文朝敬立
同治岁次甲戌年仲冬月谷旦
光绪元年孟夏月吉日
辛酉科选拔进士广元县儒学训导段家达&&增生查应谦敬立
特授四川布政使司经玖厅加三级纪录十次徐为一立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四川总督部堂丁
准授议叙正五品祁道和
光绪五年仲夏月吉旦& && && && &&&
光绪乙未年拾月谷旦
钦赐花翎特授川北镇属顺庆营游击加八级纪录八次 陈进国敬立
光绪辛卯年& && &&&郡人马正训立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季春月下浣日谷旦
钦赐花翎副将衔升用参将补授川北镇标中军游击覃恩加四级记大功一次 马应喜敬
心恒存乎守己,身正方能化人。
康熙(年代不详)&&
真常留宇宙& &清静著巴渝
乾隆己巳暮春中浣之吉
原任贵州镇远府黄施工己酉科武举陈宗孔敬题
仰望真人当日曾骖仙鹤去,追思福地今朝应向蟠龙来。
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季春下浣日
果州举人肖应元 敬题并书
蟠龙吐祥光洋洋乎众星拱北&&仙鹤登紫霞飘飘然同月流西
光绪庚子年仲冬月望五日谷旦&&教下谟民蒲文盛沐手敬书
甘肃提督军门马安良,甘肃实业司司长喇世俊& &
(2009年4月抄录于四川省阆中巴巴寺)
& && && &&&阆中清真巴巴寺
& && && && && && && &&&马效融
清真巴巴寺座落在四川省阆中市(原保宁府)城北三里许的蟠龙山南麓。又名蟠龙山久照亭拱北。群众尊称为巴巴寺。它是第一位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尕德忍耶学理的传教师华哲·阿卜董拉希的墓葬处。被尕德忍耶门宦尊为中国境内三大圣地之一(另外两处:一是陕西省西乡县鹿龄寺悠久亭拱北,是华哲的嫡传弟子、中国尕德忍耶教派奠基人祁静一初葬墓庐。一是甘肃省临夏大拱北,是祁静一迁葬墓庐)。“巴巴”是波斯语,“尊长”、“祖师”的意思。教徒还尊他为“西来上人”、“道祖”或“蟠龙山道祖”。
舍赫·华哲·阿卜董拉希名布尼外法,是伊斯兰教至圣穆罕默德的第29代后裔。出生于麦地那艾因地方。青年时曾留学埃及、巴格达、德黑兰和耶路撒冷等地,攻读伊斯兰教教义学、哲学、医学、天文学等。后来,先后在巴格达和麦加尕德忍耶道堂任职。
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农历正月以“眉寿已逾期颐(百岁)”的高龄,远涉重洋从海道来中国,抵广州、经云南、两湖、陕西、甘肃等不少地方,于当年农历五月抵河州。访得祁静一,认为是他“心目中之人”,遂收为徒,倾心传授尕德忍耶教旨。
祁静一,经名黑俩里,道号黑俩弄的尼(意为宗教的新月),生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农历9月19日。河州(今临夏市)小西关人。7岁入寺念经,12岁在小西关清真城角寺阿訇马依思麻易力门下习研伊斯兰教经典。拜华哲为师时年仅17岁。经华师精心培育,研经坐静达十五年,尽得师传。为中国伊斯兰教尕德忍耶教派在中国的主要奠基人,是大拱北门宦的创始人。
华哲在河湟传道后,经巩昌,于康熙十七年抵汉中,下榻城内清真寺。一日与汉中协镇马子云(回族、宁夏固原人)相遇,马邀至府,以师事之。康熙二十五年(1686)马子云升授四川川北总兵官左都督,府驻阆中,邀华师往。在阆中期间,华哲初住镇署,后移至城内铁塔寺,日与群众讲经论道,宣扬伊斯兰教尕德忍耶教理。华哲不仅通晓汉语,而且对中国医道及儒、释、道三教之书也用心钻研,同时对中国诗文、书面十分喜爱。陕西西乡县侯诠训导锁成所撰《师祖上人碑记》称他:胸怀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居;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日与贤人君子游,雅诙谐,善骑射,尤工诗歌,飘然有凌云气·····师祖名虽出尘,而持身接物,不离夫五常,不坠夫异端,理究太极之化育,神合二五之精微······”华哲在中国历时16年,时刻以“遵行天命与圣条,致志清心寡欲,尽性复命”为根本。以“顺主、顺圣、顺国家、顺国家执政者”为纲领教育信徒。信从者除回族、东乡族外,还有汉、藏、羌等族,道名远播,深受各族教众崇敬。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农历3月25日华哲在阆中归真,享年约110岁。这时,祁静一在陕西西乡县传教,闻讯,星夜赶来,与马子云及众门徒按华师遗愿,在蟠龙山南麓排水填地为墓地,修建墓亭,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竣工。祁静一为其题名曰:“久照亭”。马子云撰《先师碑记》以志纪念。该寺历时300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巴寺建筑群占地面积50多亩,规模宏伟、壮观。周围松柏高大挺拔,修竹丛生茂密,遮阴蔽日,风景幽静,是当地名胜古迹之一。
当我们走进阆中市蟠龙山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彩绘大牌坊。这是2000年由甘、青各省教众筹资新建起的,叫“一字牌坊”。上嵌立匾曰:“清真巴巴寺”。
寺门为木石结构,门额高悬朱底金字“久照亭”立匾。匾框镶刻金龙六条,在象征蓝天的宝蓝色烘托下,昂首腾飞,形态生动。门两侧饰以瓶花木雕。门顶为阴阳瓦覆盖,下衬飞檐斗拱、镂空图案,显得典雅肃穆。门两侧悬联曰:“仰望真人当日曾骖仙鹤去,追思福地今朝应向蟠龙来”。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果州(今南充)举人萧应元题书的。
进入寺门,西面是修竹半绕的一座水磨青砖砌成的大照壁。横宽10米,高8米,雕石奠基。壁面正中,在约1.5米的圆圈中,浮雕阆中山水、古树亭台,圈外又围着方形框架,衬以菱形图案。框架四角,各阳刻驯龙两条,翱翔于云天之中。壁的背面,正中浮雕高大松树,龙钟苍劲。壁顶覆盖阴阳瓦,下托缕空飞檐斗拱。整个照壁、砖雕精巧玲珑,造型宏伟庄重。它始建于乾隆年间,久经风雨,巍然屹立了200多年。
照壁北,便是全拱北的中心建筑群久照亭院,也称净境院。久照亭院之正门常闭。东有侧门供参谒者出入。两座院门及框壁均饰以异常精美的石雕。进侧门,左为木质牌楼,右为久照亭大殿。
牌坊为我国传统古典的木质框架结构。浮雕松柏花卉、二龙戏珠、双狮滚绣球等,刀法细腻,巧夺天工。门楣正中,悬挂“仰止”立匾。系道光二十四年(1844)陕西总督直辖督标中军副将马辅相所立,字直径2尺许,拓自明嘉靖年间之墨宝。
久照亭大殿分为内外两室。内室即埋葬华哲灵柩之墓亭,教众称“金顶”。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重檐阁式,采用明四暗八格局,即外体为四方形,内体为穹窿八角形。以云纹雕石为基座,亭顶四背攒尖,斗拱伟悬,飞椽高翘。上覆以阴阳瓦,脊端鸱吻取势,脊中翠色宝鼎高耸云天。1995年,陕甘青教众集资修缮寺院时,将金顶升高重加一层头盔式圆顶,称“重叠金顶”,更显得宏伟庄穆。金顶门窗为金边缕空花卉。门坊镌刻篆书对联:“蟠龙吐祥光,洋洋乎众星拱北;仙鹤登紫霞,飘飘然同月流西”。意为这里是教众崇敬的师祖墓地,四方归向的神圣殿堂。对仗工整,措词精妙。是光绪庚子(1890年)教下蒲文盛所书。此联被收入《中国宗教名胜碑匾楹联鉴赏》一书,呈见其价值。
外室即诵经厅,供参谒者诵经瞻仰之用。
内外室悬匾多幅。其中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多罗贝勒王手书:“清修”横匾,悬挂内室墙壁正中,极为珍贵。这通匾的来历值得一提:当时四川松潘县一批羌人皈依尕德忍耶,取姓杨。其中一位在巴巴寺出家修行。此人精通医道,尝云游北京,给皇亲治愈“搭背”恶疮。并为其他皇亲治疗不少疑难杂症。被皇家视为神医,欲重赏。被他拒绝说:“出家人要黄白物何为?但求赐匾以光寺院足矣”。皇亲即命宗人府(管理皇室家族事务的机构)右宗正(宗人府长官称“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由亲王以下皇族充任)多罗贝勒(满族贵族称号,即后来亲王)书写,镌匾相赠。
还有清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代官员及民国时期官员教众所赠匾额多通。对墓主人的仰慕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大拱北奠基人祁静一撰书的对联“心恒存乎守己,身正方能化人”悬挂内室两柱。可以照见祁静一的伊斯兰教哲理和汉文造诣,均臻完美。
久照亭后还有院落数处,包括碑厅、礼拜堂、会客厅、宿舍等,各院广植名贵花卉,常年芳香不绝。碑厅内竖立《先师碑记》、《师祖上人碑记》、《久照亭常住碑记》等石碑,为研究伊斯兰教尕德忍耶教旨的重要文献。各院的屋檐和厅内,悬挂清代名流题款匾额多通,不少为珍贵文物。(略)(见临夏《民族报晚刊》日)
先贤祁静一
·(先贤祁静一)遗世宝训
忆余自西而来,感为主之生成,于今二十七载矣!始而安榻寺中,南北社之雅爱堪志,继而建庵城西,数十家之深情难忘,亲戚之所为者,无非至教,道末所图维者,亦是清真。可恋者碧山绿水,可慕者朴俗淳风,人谓余观妙入微,则吾岂敢?余且思淡泊宁静,乃其所愿。叨蒙垂顾,莫酬分毫,虽浩浩之量,庶或见原;然区区之衷,多有抱愧。良夜思之,无有报人以德,我仪图之,切愿赠人以言。先民有言:饶一着,添子孙之福寿;退一步,宽驹隙之易过;忍一言,免驷马之难追;息一怒,养身心之精神。善哉言乎,良可绎也。大凡非礼之加,唾面自乾者为贤,倘有横逆之来,存心忍耐者为贵。否泰皆由命,何必争长竞短,得丧总在天,不须说是论非。休着三寸舌,只陷七尺躯。鹪鹩争巢于林,只栖一枝之细,所占无多;鼹鼠争饮于河,不过满腹之水,所求有限。来来往往,终属幻境,行行走走,到底成空。独不见绿鬓未几,而白发早侵,又不见贺者才临,而吊者随至,想及于此,良可慨也。夫今者,予年向衰,辞气渐觉颠动,鄙性事懒,容止殊多不恭。况躬届岩阱狭道,稍即偏倚,恐为所陷。且身驾汪洋扁舟,微起风波,必为所坠,聊具荒谈,奉恳诸亲。凡有公务,自度为高;若以私言,贻咎不少。开口神气散,所以因箴自警,舌动是非生,是故座右常铭。伏维鉴照,原宥是祷。(大拱北《清真根源》 )
·重建鹿龄寺碑记
鹿龄寺碑记
万哈司由天方传教中原。厥后讲性命之理,代有伟人。未有如我太始祖,能以本然而还其本然者。伏维太始祖姓祁氏,号静一,甘省河湟人,降生于顺治十三年九月十九日吉时。岁值弱龄即究先后天之旨,力察上下。察之故,适有我太老师祖满概隐居兰垣河湟,号为化者·尔卜董喇兮,明扬真主造化之机,阐发贵圣母思太法之旨,不问而知其为高品真人。我始祖初遇,即心心相印,欣然乐从。授受之际,举五典五功之义。俾常存心省察无不明辨,嗣以俗尘未脱超凡无由。于是遍访名山来游汉南,特命味道紫柏之山避谷者实历多日悟真,滴水岩面壁则奚止九年。以此知太老师祖之学,即我贵圣清真之学;我始祖之学,亦所以继圣人也;继圣人之学,实已臻圣人之品。迨我始祖性命双修,天人一贯。我太老师祖之心始慰。时有汉中协镇马大人自云迁升川北总镇,恳请太老师祖同往保宁镇署,以师礼供养历有年所。至康熙二十八年三月廿五日,太老师祖仙逝,遂安葬于蟠龙山。我始祖以西邑山川灵秀,人情敦庞,因不居狮子山侧,惓恋几四十余年一时,见知者莫不亲炙,闻知者亦切私济。清真之学因以丕振。乃康熙五十八年九月十一日,我始祖亦归真焉!众教生安葬之后,议建香火亭。后以规模不广,未足壮观,又兴建今寺,于牌坊额以&鹿龄&二字,盖纪名也。安于太始祖聪明圣知之德,知来往之学,未能表彰万一。然经历之处、感应之迹,实未尝忘。特为详述颠末,俾后来景仰休风者知所宗守云。
教下邑庠增广生员似山穆敬安谨撰文偕男世袭云骑尉部铨郿县训导邑岁贡生穆在宾篆额
五品兼中书衔咸阳县教谕邑恩贡生穆在涵书丹
教下 首事穆荣 锁应吉 马金城 穆培元 陈永清 糜昌马应举 穆调元 撒文魁 锁文金 马汉朝 马清 糜玉 马凌霄 罗乾 穆坤 马定国 李金华 马应祥 马悉玉 穆敬安&&孙定发 摆万成 陈凌霄 郭元
鹿龄寺住持 妥庆云 周绪云 高祥云 马桂月 祁升月马印月 祁道和 沙道凝 马道元 沙允传
大清嘉庆二十年岁次乙亥季春下浣敬立
因同治初年焚毁 爰重竖于光绪六年春三月下浣五日敬勒石
(1996年10月抄录于鹿龄寺。标点符号为本编者所加)
·重修悠久亭鹿龄寺牌坊之碑记
重修鹿龄寺悠久亭暨牌坊碑记
窃维建庙设祀之典,必其盛德大业足为天地立心,为生人立命。然后可以膺庙貌之巍峨,享祀典之丰洁,斯诚神圣所难遽邀,抑亦今古所不觏者欤。如我西邑之有鹿龄寺,创自国朝定鼎之初,为我先祖静一祁太师祖瘗玉而建,当时规模宏敞,远近尊崇洵属钜观焉。讵料延至同治建元惨遭逆氛煽乱,将悠久亭暨牌坊全被逆氛一炬悉成焦土,凡我远迩穆民靡不目击而心伤。因而悉发善念,咸思解爱囊以成盛举,爰于同治七年鸠工庀材,协力赞襄(rang,右旁有一&力&),至九年而亭适成,乃牌坊亦属屏蔽、内外为胜地所必备,奈力微不克创建。幸赖我当家爷沙老师台将木石诸料先期采办,储之以备应用,因随时商之会内诸公,必企乘机以遂众愿。适有道安马爷因公来西,爰仝众会首切恳敦请,往松潘厅募化。于是携寺下生徒二位迳往彼处,竭诚婉辞以祈协助。幸蒙有力者慷慨乐施共捐白金三百两有奇,因之合河湟、汉南并本邑各处所捐输,集腋成裘爰鸠工于乙酉之仲春,落成于凉秋之九月,迨观成后仰瞻栋宇之崔巍,群钦樾荫之普护,焕然一新,较之当初所建树觉更上一层矣!会内众生咸拟此为非常之举,定须镌贞珉以垂久远,乃举今昔所捐助之姓氏、钱两,不惮缕列庶。俾后之来观者均以为不没众善,永垂千秋云尔。是为序。
敕授奉政大夫五品职衔兼中书衔咸阳县教谕教下静渊穆在涵熏沐谨撰并书丹
教下 贡生穆淑心 生员陈继虞全校字&&教下五品职衔四川候浦巡樵穆荫丰乙酉选牧穆培基仝篆额
鹿龄寺会首 穆在涵 罗永贵 马玉柱 穆在宫 马称德穆镜心 穆淑心 穆荫丰 罗应富 穆景盛 陈凤 陈有明& &穆在恬 马盛远 穆金容心 马炳章 陈万锺 糜廷瑞 穆祥& &糜庆秀 马贵荣 冯有良 马德润 锁逢德 穆传心&&郭厚升撒自富 马廷贤 锁逢祥 马世远 穆国才 穆敏心&&马进禄穆建祥 糜庆荣 马文升 马春荣
鹿龄寺住持 沙道凝 马道存 锁道林 马道元 马道安周道贤 马道玉 沙允传 王道恒 马道恒 喇道德&&喇明传 苏宗传 常镜传 穆忠传 穆嘉传 曹应传 马永绪 喇永贵
大清光绪十一年岁次乙酉中秋中浣谷旦住持米永莲教下穆荫昌仝监石工
(1996年10月抄录于鹿龄寺&&标点为编者所加)
& &·重修净室寺碑记
鹿龄寺侧之有净室寺为先人始祖修真之所,即鹿龄寺肇基之区溯,始祖于康熙年间自河来西,择地结茅屋数椽,面壁程功,盖亦多历年所。厥后,圣品全美,即于是归真焉!则此地之有关吾教者,诚非浅鲜,乃规模弗广,瞻拜不肃。幸我祥云高老师傅者,目击心伤慨然,以重修为己任。于是远近募化鸠工庀材。嘉庆于十有九年重修正房三间及大门并周围墙垣;廿二年修庭房三间;道光五年、九年连修东西两厢房各三间,而净室遂成钜观焉 !祥云师傅犹顾虑之以为,看守有地而饔飧无资终非长久之计,乃又为募化常输共得银若干,治水田旱地十余亩外,又有好善乐施者送旱地若干亩。则看守香火者乃可无虞。嗟乎!祥云师傅亦守清规之一士耳!因前事之不忘,俾后嗣之克,继为募化故往松潘者再至河州者三凡以为始祖之地方谋者,既周且远。末等不忍湮没其意,窃恐守成更难于创始,因将一切常输亩数坐落俱凭众开列于左,无论住地方暨会内人等均不得私相擅专,失于废弛。俾吾教清规世延罔替,是则祥云师傅之厚望亦吾教大众之厚望也。是为记。
教下乡饮介宾穆敬安薰沐敬撰并书丹
龙飞&&道光拾柒年岁在丁酉仲春月中浣谷旦
(1996年10月抄录于净室寺& &标点为编者所加)
·万善同归
计开净室寺常输田地亩数坐落
一,买明苏天宾水田五亩,坐落五渠坝马家渠。
一,买明王忠国水田五亩,坐落二里桥桥沟。
一,冯有良送施水田一段,计种四斗,坐落私渡河南沟。
一,明王岳氏仝子全国 新旱地六亩,坐落老坟坝。一,穆马氏送西街瓦房一间通后,坐落西门内。& && && && &
一,买明马士全旱地一亩半,并穆在宽送施一亩半,共三亩,坐落大路南。
一,陈马氏仝子陈凤送施旱地三亩,坐落西关。
一,穆存诚堂送施水田一段,计种四斗,坐落平地陈家榜。
会内 马金柱&&生员陈凌霄 锁元 马定国&&生员锁开兴 生员孙登元
马应祥 穆敬贤&&马易德&&糜万锺 穆敬章 穆敬胜
穆在宫 马世禄&&穆在宽&&马忠选 锁开春 撒文全
岁贡 穆在宾 恩贡穆在涵&&马贵荣 郭荣 锁开明 李天贵
穆镜心 增生穆荫丰 职员冯有良 马体乾 监员穆淑心
穆宏绎 穆宏理& &马应乾 罗文喜 罗应富 职员锁逢德 陈凤
把总 马进禄 穆林 马称德
鹿龄寺住持马桂月 马林月 徒沙道凝 净室寺住持马印月 徒马道贞 马道恒&&马道清 马道金& && &徒孙马隐传 穆忠传 马正传
道光拾柒年岁次丁酉仲春月吉 旦
(1996年10月抄录于净室寺&&标点为编者所加)
圣传真道网—中国正统伊斯兰网站
& &当代资料
& &·祁静一(),回族,经名希俩里,道号卯俩纳·希俩隆吉尼(月亮之光),祖籍临夏市小西关。是中国伊斯兰教嘎迪忍耶学派大拱北门宦创始人。
祁静一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由祖母抚养。8岁入小西关城角清真寺学阿文,12岁攻读伊斯兰经典,兼学汉文诗书,&聪颖过人,师不能难。&清康熙十四年(1674)五月,穆罕默德二十九世后裔华哲·阿不都东拉黑到河州传教,收祁静一为徒,传授嘎迪忍耶教旨。康熙十四年(1675)正月起,祁静一先后到陕西西乡鹿龄寺,南龙杨妥家出家修行。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祁静一始在河州传教,并来往于四川、陕西等地。清康熙五十八年古历九月十一日殁于陕西西乡鹿龄寺。翌年正月初一,本市杨妥家信教教众赴陕西将遗体迁回安葬,在城西郊始建大拱北。
祁静一生前生活简朴,乐善好施,爱好诗文书画,擅长中医,为各族人民治病,不取分文。精通中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论著颇丰,多数佚失,仅存《遗世宝训》一文和少许诗词对联。(见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市志·人物·简介》,甘肃人民出版社版&&1995年3月第1版& &1995年3月第1次印刷& &)
··大拱北&&位于临夏市西郊。占地面积7978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墓主人祁静一。由大拱北当家人妥化清倡修,建有三层八卦金顶一座,另有牌坊、影壁、经堂院、礼拜殿、碑厅、客厅、静室、花园等,亭阁走廓,楼台水榭浑然一体。是本市伊斯兰建筑物的佼佼者。初称“永久亭”,后称“大拱北”。民国17年农历5月,国民军赵席聘部从西城炮轰大拱北建筑群,唆使民团将历代名人字画、匾额、古玩、贡器等珍贵文物洗劫一空并焚毁。民国21年由大拱北当家人王永贞、马永观主持修建金顶。25年后复建礼拜殿、花亭、客厅、宿舍等五院。1958年被封闭,“文化大革命”中,金顶拆毁,其他建筑由机关占用,一度曾划归人民红园作游览点。1981年2月恢复开放,当家人杨世俊主持,按“不摊、不派、不捐”的办法由大拱北信教群众出资出力重建,三层八卦金顶,前有五间诵经殿。总建筑面积2199平方米,拱北内存有古鼎和古瓷瓶各一件。(见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临夏市志·民族宗教》,甘肃人民出版社版&&1995年3月第1版&&1995年3月第1次印刷 )
&&·西乡鹿龄寺恢复重建及教权移交始末
& && && && && && &&&马平
陕西省汉中地区西乡县,位于陕南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历史上曾经是一个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地方。根据旧时《西乡县志》的史料记载:&西乡怒岭恶溪,险阻千里,商贾之所不聚,货殖之所不滋。沿城四五里,得平土焉。耕者锄沙剔石,耕于其间。旱则溪涸而禾焦,潦则水汇而禾烂。幸或有秋,所登亩不盈石。官逋私积,徭力杂征,尽其所有,苦不及支。&然而,就在这昔日荒野偏僻之地,却有着一座陕南闻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鹿龄寺。
鹿龄寺位于西乡县3里处,系中国伊斯兰教嘎的林耶道祖祁静一归真后埋葬之地,与甘肃省临夏市西郊的大拱北、四川省阆中县蟠龙山的巴巴寺一起,成为嘎的林耶大拱北系统的三大圣地。
嘎的林耶(意为大能)门宦,相传渊源于波斯人阿布杜·卡迪尔·吉拉尼创立的苏非派卡迪里教团。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由先知穆罕默德第29世后裔、阿里嘎的林耶道堂执掌大印者华者·阿不都·董拉希由海道来中国,经广州、云贵、两湖、陕西,来到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当地有一位名叫祁静一的学经者,前往拜师叩求指点,得到这位圣商、谢赫亲授的嘎的林耶教旨。
祁静一,经名西俩里。道号毛俩纳·西俩隆吉尼(意为新月之光),世居河州小西关。生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他拜华者·阿不都·董拉希为师时,年仅19岁。祁静一恪遵师命,笃志清修,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农历一月十六日离开河州。先到陕西汉中、留坝县紫柏山、西乡县滴水崖、沙河坎蔡家岭、四川阆中、河州鱼池滩、街子等地连续静修,传播嘎的林耶教理。他先后坐静63次,潜心钻研,深悟&天人之奥,性命之微,理道之旨,静性之功&。他精通汉、阿拉伯、波斯文,又深谙医道,治病施药,教导信徒遵行天命,谨守圣训,严守国法,因此得其学者洗心涤虑,受其教者勇改过失,信徒与日俱增,至他归真前已达30万人左右,遍布于川、陕、甘、宁、青、新诸省。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农历九月十一日。祁静一归真于西乡县静室寺,享年63岁。当时,由其门徒马长清、妥化清等料理,安葬于静室寺东侧。是年农历十二月七日,有河州信徒商议决定将道祖祁静一金骨迁回故乡。适有杨妥家信徒20多人,星夜前往陕西西乡县,于农历除夕时盗 出金骨,然后兼程赶回,于正月十六日到达河州,将祁静一金骨安葬于河州西郊。以后,在那里建起墓庐,命名曰&永久亭&--即今大拱北所在地。
祁静一金骨虽然迁葬回河州,但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西乡当地的教下祁遇先、妥庆云二人仍然倡修墓庐,名曰&悠久亭&,后又改为&鹿龄寺&。相传鹿龄寺更名之由,缘起于扩建奠基时,忽有山鹿一对奔入工地。当地群众遂以鹿为吉祥之意,故而易名为鹿龄寺。并雕刻石鹿一对,置于垣门两侧。当时,穆斯林群众在鹿龄寺拱北主建二层八卦墓亭一座,并扩建临近之静室寺、客厅、牌坊等,整个建筑群宏伟壮观,精雕细刻。然而,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这组建筑群不幸毁干兵燹。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又由门徒沙道凝、马道安等苦心经营,重修墓亭,至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才告修竣牌坊工程,恢复了原貌。
以后虽经长期风雨岁月洗礼,但是鹿龄寺建筑群一直基本保持完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了50年代末&宗教改革&以后至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10年动乱期间,鹿龄寺受到较大损失,文物、财产丢失损坏严重。从1958年到1989年间,该寺曾经被当地一家水泥厂占用,寺内树木花卉枯朽残败,建筑物亦因年久失修,行将坍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嘎的林耶大拱北第9代当家人杨世俊恢复自由,回到了阔别20年的大拱北,重新开始主持宗教教务活动。1983年,杨当家人曾经筹集资金,备齐材料,并亲率教下,带领一批能工巧匠,从临夏市启程赶赴西乡县组织维修鹿龄寺。1985年,再度前往续修,但因为当时占据鹿龄寺的那家水泥厂尚未迁出,故维修工程未能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双方曾经再次达成协议,商定该水泥厂在3年内(即1988年内)迁出。但迟至1989年,水泥厂不仅未按协议规定搬迁,反而又在寺内加盖了职工宿舍。当地穆斯林群众情急之下,将违章建筑推倒,结果导致矛盾加深。穆斯林群众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水泥厂亦向上&告状&。西乡县委、县政府亦很重视,向汉中地区、陕西省领导机关汇报了此事。陕西省政府会同甘肃省政府分别派民族、宗教部门的负责同志到西乡县开会处理此事。经过双方认真协商,终于达成协议,为鹿龄寺兑现了有关政策,在整个80年代,大拱北一共对鹿龄寺进行了3次维修。第1次是1983年,第2次是1985年,第3次是1989年,工程施工前后历时5年时间,耗费资金60多万元。如今的鹿龄寺,墓庐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结构美观大方,风格凝重严谨,既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教色彩,又保持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成为陕南一带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鹿龄寺所在的西乡县,是嘎的林耶大拱北系统宗教名胜古迹分布较多的地区,目前尚保存有10座拱北、清真寺、稍麻,即鹿龄寺拱北、净室寺、仙根寺、贯子山拱北(冬青寺)、赵家湾拱北(清泉寺)、洋溪沟拱北(红崖寺)、沙河坎拱北(蔡岭寺)、石马坡拱北(亦称仙隐寺、隐士寺)、哈太爷拱北、滴水崖稍麻。这些拱北、清真寺和稍麻,均为嘎的林耶门宦的创始人和历代掌教人、创始人的弟子、阿拉伯或中亚的传教士归真后的墓庐或&显迹&之地。西乡县上述拱北、清真寺、稍麻的宗教教务,均属于鹿龄寺管理。然而,就其隶属关系而言,鹿龄寺及其它的9座拱北、清真寺和稍麻的宗教教务,最终都归远在1000多公里以外的临夏市大拱北管辖。按照大拱北的传统规定,其所辖的各地拱北,都要由临夏大拱北派人轮流换班去守护拱北、管理教务。所有外派的人选,都要从现有大拱北内部的出家人中产生。外派的时间,通常以3年为一个周期。除了1958年至1979年的20年外,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1956年,拜世礼被大拱北派往鹿龄寺任当家人,在其任职期间的1958年,国家推行&宗教制度改革&,临夏大拱北当家人杨世俊被定为&教主&,因而身陷囹圄,后来虽然宣布无罪开释,但老人家去了东乡县隐居。大拱北系统宗教活动被禁止,组织系统也完全陷入瘫痪状态,远在陕南的鹿龄寺遂与大拱北失去了联系。当时,由于形势所迫,拜世礼不得不还俗,在西乡县定居,娶妻生子。但即使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拜世礼仍然冒着风险,将鹿龄寺内的文物、用具尽可能地转移、藏匿起来。
按照嘎的林耶门宦大拱北的教规,凡欲出家的只要本人自愿即可,而一旦出家以后要远离喧嚣的尘世,经历长期、艰苦、单调的禁欲生活。出家人若因故不能坚持修炼,允许还俗,仍旧可以作为普通的教下参加一般的宗教活动,但是从此不能再履行传教事务,更不能允许二度出家。虽然在50年代末的&宗教制度改革&时,有不少的出家人还俗,是出于被迫和无奈,然而教规是严格、不留余地、无从变通的。因此,20多年以后,当宗教政策落实,宗教活动恢复正常,鹿龄寺的修复重建工程日趋告竣的时候,拜世礼作为鹿龄寺的教权传承问题,便为大拱北教内人士所关注。令人们感到欣慰的是,鹿龄寺的教权(住持权),最终还是实现了顺利的移交。
1989年,鹿龄寺的建筑施工尚在紧张进行,拱北内的宗教活动也日臻正常。已经还俗的原鹿龄寺当家人拜世礼,从恪守大拱北&出家人一旦还俗,则不能再担当教务&的教规,主动给杨世俊当家人写了一封信,要求正式移交鹿龄寺的守护权以及财产。在他的信中,对自己多年来在极左思潮干扰的特定环境下,迫不得已的还俗举动做了辩解,称个人&几十年来座(坐)守金地,颇受辛苦,解放以来孤守拱北,受尽挫折,忠真(贞)虔诚,勤劳金地,其志可嘉,情况特殊&。
杨世俊当家人和大拱北管理委员会经与拜世礼个人协商以后,接受了拜的移交申请,并起草签署了正式的申请移交书,全文如下:
&申请移交书人,拜世礼,年七十四岁,原出家于陕西省西乡县鹿龄寺看守静一祁太师祖的墓亭,在解放后,国家政策明令指示,所有寺观庙堂出家人,一律还俗。在我安家之后,我临死不忘我是伊斯兰教,我是穆罕默德的后人,我是回族,在鹿龄寺受尽了多少斗争,受尽了多少征伐,受尽了多少恶气,受尽了多少折磨,受尽了多少委屈,我们全家如同看家之犬一样,死守着鹿龄寺先人的墓地,宁看守几十年,坚定信心真主明知,为我自知。幸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申宗教信仰自由,伊斯兰教门复新,实为庆幸。现在我七十四岁了,也无力负担看守的能力,原(愿)将鹿龄寺住持权、房屋权,先人们遗留的古东(董)、字画,一并移交。
临夏大拱北、阆中久照亭、西乡鹿龄寺总当家人杨世俊接收。
关于我们全家的生活住宿、前程,全家叩求太爷大开恩赐之路,怜悯后生,全家感恩矣。
1.房屋、街房,2.古东(董)、字画,3.木器家具。一是(式)贰份,拜世礼日。&
在拜世礼的申请移交书的后面,还附有移交的财产、用具、物品清单如下:
八仙桌7个,碗柜1个,两抽柜2个,长椅6个,藤椅1对,老式两斗桌1个,板床4个,木火炕2个,小方桌1个,茶几1个,双人木床1个,小方凳4个,大铜香炉2个,铝锅1个,铁锅大小6个,汤瓶15个,炕桌2个,铜火盆2个,老式木椅3个,酿糟坛2个,磁香炉1个,础石小鸟槽炉1个,石水缸3个,石雕花盆2个,石水盆2个,泡菜坛2个,竹椅1对,石鹿1对,泥精花盆10个,古拉阿尼2匣,毛路提4本,驼骨筷子3桌,缸子15个,盖碗20付,大小碟子10个,小沾吃(即小瓷碟)20个,大小碗40个,大铝盆1个,灶洗面盆大小3个,大小钢精锅2个,钢精壶4个,案板大小2个,条木板凳大小7个,勺子4把,菜刀2把,粗泥碗40个,火钎2根,碗柜大小2个,后门大锁3把,马牌座钟1个,照脸镜1面,被褥7床,毡3条,褥子1条,棉毯7条,狗皮褥子1条,新疆毯1条,线床单1条,暖水瓶3个,油画横幅1个,二门铜环1对(文物字画另外有清单)。
鉴于拜世礼往昔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甘冒风险,竭尽全力,长期精心保护寺产和建筑物,作出了在那种特定时期一般人很难作出的贡献,大拱北当家人杨世俊和管理委员会在拜世礼移交了教权、寺内财产以后,对他及他全家的生活出路,做了妥善安排。将原属于鹿龄寺寺产之一的临街铺面及后院划给了拜世礼居住。并立下了一份契约,全文如下:
&书立送房文约人,临夏大拱北、阆中久照亭、西乡鹿龄寺三大圣地总当家人杨世俊同教内人士马明忠、马永福、马如斌等商讨,今将西乡鹿龄寺教产西关街面(7号)铺面房三间通前厕后指明安置拜世礼居住享受,拜世礼是静一祁太师祖的第九代后裔,解放前出家于陕西省西乡县鹿龄寺看守祁太师祖的墓庐,遵守祁太师的清规戒律,'文革'期间所有寺观庙堂的出家人一律还俗,他虽还俗但仍不辞辛苦,守护着祁太师祖的祖庐,坚定不移。其志可嘉,为后人树立了典范,教内人士人人敬佩。故将西乡县西关街面铺房(7号)三间通前厕后安置拜世礼居住永远为业,恐后无凭,特立此文契存照。大拱北当家人杨世俊日。&
另外,还给拜世礼一次性现金10000元。拜世礼本人感激涕零,言明目前生活困难,10000元暂且收下,俟将来经济好转,愿将此款归还大拱北。
大拱北对拜世礼褒奖有加,除在生活上给予妥善安排、经济上予以补偿之外,在鹿龄寺的教内事务上,又赋予特殊监督重责,为此,杨当家人还专门给拜世礼颁发了委任书,全文如下:
&兹委任拜世礼师弟,凡今后住持看守鹿龄寺先人墓庐的满拉们,全权请你共同协助管教他们爱国爱教,遵守伊斯兰教规,承前启后此委实。杨世俊、同人马明忠、马永福、马如斌,日。&
至此,为教内上下所关注的鹿龄寺教权(住持权)及财产实施了顺利移交,大拱北又重新恢复了对鹿龄寺的管辖权。
1989年的3月份,在鹿龄奇曾经召开过一次教产兑现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赵利平、省委统战部魏华荣二人即兴赋诗两首,以志庆贺。
赵利平的贺诗是:&庚午初春照壁新,祁门鹿龄松长青。昔传三衙归真主,今有世芳跟党走。他日客自关中来,定与教长话友情。&
魏华荣的贺诗是:&陕甘传友情,鹿龄换新装。静一道气存,教门永世芳。&
题记称&鹿龄寺教产兑现问题妥善解决由衷高兴。愿为同乡杨世俊老人话别以示纪念&。至于诗中的&三衙归真主&,据说出自一个典故,说当年华者·阿不都·董拉希在四川传教时,当地曾经有3位汉族官吏,因为伊斯兰教教义的感召,而欣然皈依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诗中的&静一&,自然是指大拱北创始人祁静一;而&世芳&,则指嘎的林耶的第9、10华传人。当初,祁静一为了承前启后,传授他的教理,不致乱辈失传。遂在生前就拟定了前10辈的取名次序;&一清峰云月,道传永世芳。&到了清同治年间,第6辈的一位出家人祁道和又续拟了10辈即&敬诚先哲远,克念悟真常。&合起来一共是20辈,所有的出家人,无论原来是什么姓,进了拱北以后,一律按当时教统传承的取名次序改名。例如,现在大拱北的当家人杨世俊和他的师兄弟如马世忠、拜世礼即为第9辈&世&字辈,而他们的下一辈即第10辈,就以&芳&字排辈,目前,&芳&字辈的出家人已经有了一二十人。(作者单位 宁夏社会科学院)(见宁夏《回族研究》1994年第3期 总15期)
重修马恂一师祖静觉亭碑记
考恂一马师祖自清康熙二十年间,受教于太师祖华者尔不董拉黑,亲灸有年,渊源自远,尽得性天真传,顿悟心地正理。洎太师殁,犹拳拳遗教,未达一间,归回于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十五日,爰瘗九井之高岗,后因构亭于墓上,盖以好善乐施,恕以及物老,堪接太师祖之心源,端后觉之响往。逮至康熙六十年,有同门祁师祖之徒马先师祖讳永清、穆先师讳在清相继而逝,亭之左右,丘墟隆然,及今拜谒莹墓。足征道同一原,相得益彰。但亭互(左加木字旁)数椽,左右二邱,不免风雨漂摇,能无深荒凉之感耶。爰宏其规模,扩增基址,兹既落成。思为勒石以记之。
夫人受清宁之气以生,心体本自虚明,惟恃守不定。斯本来尽失;惟先师俯仰无愧,性学相洽,参三本之奥邃,体四时之机缄,存心养性,正已化人。盖不类于虚无寂灭者,马先师、穆先师后先辉映。回光之后,同倚亭茔,则此地山水之明秀,风景之崇深,其为灵爽之气,磅礴郁积所钟毓,姑不其论。第古来岂乏孤高出尘之侣,潜德幽光,迄湮无所表见,何可胜道。若师祖在先,有马先师、穆先师而行益显,马先师、穆先师稍后,后师会祖而名不朽,诚令人倾心响慕,没世而不能忘也。是为记。
道裔祁瑞峰、陈玉峰、蒋恒峰、马明月、马贤恒、马天理等
主持徒曾孙马贵谨志
大清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吉日& &立(马兹廓《临夏伊斯兰噶迪忍耶的形成与发展》[内部资料]临夏清真大拱北印&&一九八五年三月)
& &民国史料
祁永道,西川祁家庄人,为大拱北掌教,因呼为当家爷,学行纯正,性情和厚,潜究天方典礼,颇解指归。治拱北内事严而有礼,为诸生徒所敬服,且精歧黄之术,延诊者户限为穿,虽丐妇乞儿,每邀即往,活人无算。光绪初年,任四川保宁府拱北,清真公廉,声闻播于川北。光绪庚子卒,寿八十七,遐迩之人,靡不叹惜。(黄陶庵(民国二十年)《续修导河县志卷五人物门贤达》)
& && & ·榆巴巴寺的建筑艺术
榆巴巴寺位于临夏市古河州城垣的西北角,是河州最早的一座拱北,因而又称&城角老拱北&。
这座拱北为伊斯兰教尕德忍耶道统道祖阿里巴巴显灵遗迹。据民间传说和尕德忍耶文献《清真根源》记载:古时候修建河州城,只有西北角边筑边塌,官员苦役均束手无策,有位童颜鹤发的长者,在城外高处观看了许久,对筑城负责人说:你们赶快准备两口大缸,把我扣在缸内,埋在城土中,便可筑起。众人无法可施,只好按长者吩咐去做,果然把城墙筑起来了。奇怪的是,事后有些人竟看见这位长者策杖上了北塬,而且一夜之间,这座城墙突然升高了三尺,计廿五个垛眼。事前,众人曾问过长者来历,老人说:他来自麦加,以后城墙上长出什么,就依此称呼他。后来,城墙上长出榆树,群众就称之为&榆巴巴&(巴巴是贤者之意),为了答谢和纪念他的恩德,便在城跟榆树下和他驻足观望的地方,建造南北两个陵墓,时常瞻仰。汉族和藏胞也时有来焚香膜拜和煨桑祈祷者。
榆巴巴寺历经沧桑,屡建屡毁。然毁后重建者较前愈臻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信教众日趋富裕,党的宗教政策充分落实。该拱北主持人穆世森积攒&海的牙&,决心重建,管委会及教众慷慨解囊,竭力赞襄。从1983年开始,经过7年的努力,使榆巴巴寺焕然一新,空前巍峨,其建筑艺术可谓集传统和现代风格之大成。
正门是一座牌楼座东向西,全系仿古木质结构。坊楼是两层:偌大的两个三角形两翼,托起一个长方形的坊脊,阴阳瓦覆盖,飞檐翘角,脊正中宝瓶高耸。这么沉重的楼坊,仅用8根直立的大柱支撑、牵拉,梁檩斗拱衬托。门楣横梁上镌刻&榆巴巴寺&四个大字。顶部檐下镶立&老拱北&三个大字竖匾。全坊油漆彩绘,衬以鲜艳的牡丹等花卉,华丽而庄重,宏伟而大方,非巧夺天工,曷能臻此!
进了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面的一堵砖雕精美的隔墙。它将整个拱北分隔为前院和&净境院&两个院落,意味着将世俗与宗教、尘器与宁静、活泼与尊严、红尘与解脱的分割。
前院虽不算大,却令人有宽阔之感。北有古式出檐的大客厅7间,西南两侧各建两层楼房7间,均为传统砖木结构,木雕精美,彩绘辉煌。装以现代玻璃门窗,中西合璧,浑然一体。前院是供出家人住宿、接待客人和每逢重大纪念日在院中安放桌凳,招待客人用餐的。
隔墙长34米,高2米多,全用细磨青砖砌成。顶上用翠绿色玻璃阴阳瓦鞍架式覆盖,檐下有飞椽,悬垂檐&坊&上横刻祁静一先贤《遗世宝训》。主体两侧墙面,均以浮雕花卉、博古、图形等围绕成方形或扇面。墙正中巍然屹立一座仿古牌坊门,高10米。下有底座,上有门楼,门楼上悬挂&仰止&两个大字的竖匾。中间为浮雕缕空花卉围绕的拱形大券门。两旁砖柱上镌刻对联一副:&贯彻微尘非妙细,包罗宇宙岂宽弘&。上方有&真一&、&数一&等字样。整个门楼和墙面的浮雕文字,显示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含意深远,牌楼门用不锈钢架隔栏,禁止通行。左右两侧各设圆形穹洞一座,作为瞻仰者进出净境院之通道。每个穹洞两侧,均用各种浮雕图案分隔为正方形,共八方,其中,雕有&松鹤鹿&、&福禄寿&、&农家乐&、&渔樵耕读&、&碧波粉荷&、&万古长青&、&博古屏风&、&翎毛花卉&等。整个壁雕,立意新颖,构图严谨、造型生动、刀工精湛,寓教诲于观赏瞻仰之中,让教众在赏心悦目之余,时刻牢记《遗世宝训》,洗心革面,抛却一切尘念,虔诚进入净境院。设计者诚煞费苦心也!
进入净境院,令人感到别有洞天。松柏苍翠、繁花争艳、香烟缭绕、清香沁肺、静谧肃静、涤人尘俗。南墓亭(八卦金顶)建在原来城角榆树遗迹旁,前有诵经庭,后映大影壁。3间诵经庭建在水磨石基座上,周围是水泥柱支撑的回廊,卷棚屋顶,歇山两端,鸱吻取势,翘角飞檐,檐下斗拱伟叠,梁栋间斜牙、花墩,玲珑剔透。墓亭与前庭相通。主体为六棱筒柱体,体巅围以城垣,镌有廿五个垛眼,象征当年奇迹;上为飞檐翘角六卦亭楼三起,顶端宝瓶插天,光彩夺目。整个墓亭,结构完善,镌刻精细。墓亭后矗立雄伟的山字形大影壁一座,坐南朝北,高10米,长25米,厚1米,顶部雕刻短檐、阴阳瓦、瓦当、滴水,用斗拱衬托。檐下及晾壁正面,雕刻各种花卉、博古、图案,正中浮雕5棵苍松,龙钟挺拔;左右两侧浮雕山水花草,形象逼真,刀法娴熟。上述墓亭、前庭、影壁为一完整的结构体,全系仿古传统砖木结构的钢混建筑。是近年来,用钢混材料替代砖木的杰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从南亭院向北拾级而上,便是北亭院,这一整体 建筑群却纯系传统砖木结构。整个墓亭(北八卦金顶)、卷棚建在两米多高的平台上。平台周边砖雕花卉图案,用砖雕花栏围绕。台上建起&三间转五&的出檐前厅,油漆彩绘、古色古香、气势轩昂、弘伟壮观。厅后连接北墓亭,墓亭为砖砌八棱筒柱体。3层重檐金顶,高耸云宵。柱体东南面浮雕&元库勒拱北&全貌,西南面浮雕&蟠龙山拱北&盛景,刀法精湛,立体感强。翘首瞻望,两拱北全境尽收眼底。柱体北面,浮雕 阿拉伯文艺术书法,译文为&你们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分裂&。前厅两侧围以青砖鞍架瓦的山墙,两墙间设有券门,通往后院。券门两旁里外,均有精致缕空的浮雕:花卉、山水、云纹、博古、各种图形。北亭院总体设计完美,巍伟宏大。伫立厅前,仰观北栋宇之伟峨庄重,遥望南墓亭之肃穆尊严,俯瞰逶迤如长龙之青砖隔墙,气势磅礴;浏览各处悬挂之匾额楹联,令人肃然起敬,顿生&钟灵兆祥、德化神奇&之感。远眺断垣残壁下幸存的榆树,枝繁叶茂,虽屡经斧斤,仍傲然伟嵬。它倾诉着斗转星移,人间沧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综观榆巴巴寺整体建筑群,规划完美,布局精当。运用木雕、砖雕、水泥雕、石雕、各显特色,巧夺天工;融合古今中西建筑手法于一炉,匠心独具,天衣无缝;充分显示了地方民族特色与伊斯兰教内涵的深邃。这座拱北的建筑艺术,在目前临夏来说,可谓集大成者。明眼人以为老朽言之不谬乎?(见临夏《民族报晚刊》日)
大太爷拱北& &伊斯兰教拱北之一。位于大拱北西侧,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墓主人马如垣(?-1744),为河州八坊人,大拱北门宦始传人祁静一弟子,信徒称&大太爷&。拱北后院为金顶院,建有四卦金顶一座,四周有走廊,前院建有东西厢房、平房20余间。1958年关闭。后由州群艺馆占用。 日,经州批准在旧址落实1、99亩,房屋23间。1995年建成两层六卦金顶、诵经殿3间和&一高两低&照壁。(临夏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临夏市年鉴()·宗教工作》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6年8月第一版)
·蒿溪拱北
出青川县城乔庄西行25公里,即到四山环绕的山乡小镇蒿溪。镇北端金凤山脚乔青公路旁,古柏深处有一幢典雅古朴的翘角圆亭,这就是回民圣地--拱北。
拱北(谐音:拱拜)是伊斯兰教中有名望先辈的纪念堂,也是其陵园。其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房屋18间呈长方形,座北朝南,选址于山凹处前后均靠山脚,前有一小溪,溪流潺潺,四周有围墙,左侧开山门。院内经历代驻守阿訇栽培,花木满院,古柏参天。院内建筑分三级。一级为前院,有房屋8间,供教职人员住宿和接待来宾之用。院坝有花圃鱼池,各种花木植于其中,给人以宁静、幽美之感。拾级而上为第二级,此级无建筑,实为通往三级之过道,转弯处有阿訇墓数座,墓均为回民葬法,用水泥筑拱形。此为三级。然后再拾级而上,进二道山门,即见一六角形、斗拱式青筒瓦盖顶、青砖砌墙、六棱体翘角圆亭。亭正门上悬挂着民国五年松潘汉军营长何炳宽等人赠送的黑漆金字大匾,上书&旨妙清真&4个大字。亭前右侧矗立着两大长方形石碑。一碑文为清真后裔喇永真[贵?]所撰《清真根源》记载蒿溪拱北修建之始末及历代阿訇姓名和功德。一碑文为《重建五龙山徐龙山碑记》,此碑最可贵之处是记载了光绪年间连次地震将拱北震斜,当时教职人员米永龄前往松潘及县境内募化,重建亭宇、极厅、客堂、山门、围墙之经过,是青川保存古老完好地震之记载。启门而观,正堂内停放着墓葬一座,此即始祖马五满拉的陵墓。两旁列后继教主马道全、杨茂传的墓座。此乃蒿溪拱北的核心建筑--广惠亭,亭内珍悬着清光绪二十八年四川提督闪甸葵敬赠的鎏金匾,上书&万古瞻依&4个金光夺目、苍劲有力的大字,肃穆庄重,使人顿生敬意。亭背面粉壁墙上有民国三年黄埔军校学生马彦如用隶书书写的《孙中山回民问题遗训》全文。庭院内二株二人合抱古柏,系康熙年间另一始祖祁静一所植,至今已300余年,另有6株较小的古柏是第四代阿訇马龙[能]云于道光年间所植,至今也有150余年。另有药柏一株,相传为祖师爷祁静一同时在阆中盘龙山、陕西西乡县鹿龄寺、青川五龙山和该拱北等地各植药柏一株,现均活着,供众多病人采药引用。古柏上缠绕着柏灵雀(藤本花名),它的枝叶与古柏混在一起,夏天开红色和黄色小喇叭花,游人至此,误为古柏开花。庭内有珍奇花草,如:六蛾戏珠、九龙花等。春、夏、秋三季花开香气四溢,冬则黄杨、古柏常绿,人置其间,心旷神怡。
据史料考证,蒿溪拱北,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穆斯林教主马五满拉奉派赴成都途径蒿溪时病故,由群众修建拱北以永久祭祀,至今已300余年。
此建筑值得记载的有三事:一、根据老回民回忆,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三十一军过青川,红军将领徐向前、陈昌浩驻蒿溪拱北,指挥悬马关之战。阿訇苏世昌给予很大方便,徐向前临离开时赠送白糖等礼物表示谢意。徐帅在此设指挥部的原址,至今仍保留原状,以供后人瞻仰。二、1966年&文革&开始,主持阿訇回河州,蒿溪医院搬进了拱北。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正确贯彻执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纠正了极&左&路线。乡政府命令医院从拱北迁出。1980年河北(应为&州&--编注)大阿訇杨仕(应为&世&--编注)俊教长派阿訇李会芳驻拱北看守,蒿溪拱北又恢复了原状。
& & 1982年蒿溪拱北恢复第一个古尔邦节。(略)(见政协青川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青川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 》1998年12月第1版)
·大拱北门宦:创始人祁静一,又名西俩里龙的尼,河州人。马腾翼()为其得力门生,东乡族,锁南镇黑泉沟坪庄村人,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有渊博的伊斯兰教知识。他在未接受祁静一教理前,曾在四川省阆中县礼拜寺任开学阿訇。马腾翼接受嘎吉林耶学理后,成为祁静一得力臂膀,使大拱北教理在东乡地区迅速传播开来。
东乡县大拱北门宦有石峡口、伊哈池、唐汪河沿、锁南、洒勒等拱北。教徒主要分布在锁南、大树、北岭、龙泉、董岭、达板、唐汪、免古池、坪庄、那勒寺等乡。(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东乡族自治县志·宗教》 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第1版)
··伊哈池拱北:位于锁南镇伊哈池村,始建于清中期,复建于1980年,占地0.6亩,有砖木结构八卦亭一座,过亭3间,房屋21间。解放初山地50亩,出家人11名,现有土地6亩,出家人7名。属大拱北门宦。墓主人马能云,经名奴龙吉尼,系临夏小西关人。(东乡族自治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东乡族自治县志·宗教》 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1996年8月第1版)
圣传真道网—中国正统伊斯兰网站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訇演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