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县邦溪镇是不是中国最穷的一个镇

海南省白沙县邦溪镇发展特色农业助农增收&|&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容炜俊  在橡胶收购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邦溪镇结合区域实际,在农业“特”字上做文章,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多渠道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少数民族农民增收致富。
  邦溪镇南班村委会有块近100亩长势良好的甜玉米种植基地,是黎族村民早些时候参加镇政府组织到东方市参观学习种植技术回来后,在邦溪镇委、镇政府和联手扶贫单位的种苗、技术等扶持下发展起来的。这一片片很快就有好收成的甜玉米,按目前每斤2.5元的市场价,该农户将有近30万元收入。
  目前,邦溪镇许多少数民族村民看到黎族农户种植玉米取得成功后,大家已备好地准备一起种植玉米。邦溪镇政府也将继续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农户新种玉米,使这一产业形成一定规模,让少数民族农民尝到更多的甜头。
  为促进农民增收,邦溪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培育特色农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积极引进圣女果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圣女果,又称小西红柿,珍珠小番茄,樱桃小番茄,营养价值高且风味独特。据介绍,截至目前,邦溪镇已在全镇共种植了300多亩的圣女果,这些果类将在2015年元旦前后陆续上市,销往东北三省、北京等大城市。
  (编辑:剧艳光)[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白沙黎族自治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白沙黎族自治县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北纬18°56'-19°29',东经109°02'-109°42',是中国的一个。东与为依,东南与交界,南与相连,西与昌江县接壤,北与毗邻。全境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68千米,面积2117平方千米,截至2012年末,人口19.85万。自治县人民政府驻。[1]外文名称Baisha别&&&&名薄沙行政区类别所属地区中国 下辖地区4镇7乡政府驻地牙叉镇电话区号0898邮政区码572800地理位置中西部人&&&&口19.85万人(2012年末)方&&&&言、()气候条件著名景点,,,车牌代码琼D行政区划代码469025县委书记县&&&&长
白沙黎族自治县西汉属儋耳郡至来县,东汉属合浦郡珠崖县,从元朝到民国,白沙境地先后属琼山、定安、、临高、昌感等县。1935春,陈汉光在“抚黎计划”中拟在五指山黎区建立五个县。1935年4月,广东省政府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置三县:、、。是将、昌江、感恩、定安、崖县部分黎区及琼中县飞地—水尾营等划设的。1958年11月并入,1961年恢复,1987年成立白沙黎族自治县。[2]白沙黎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3]
桥南社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南仲村、对俄村、牙炳村、探扭村、牙港村、志针村、、、道阜村、方香村、、方平村、志道村
南松村、、、英歌村、、、、阜途村、、查英村、可好村、照明村、牙旺村、拥阜村、
孟果村、邦新村、邦溪村、南班村、地质村、大米村
打安村、、、可程村、福妥村、子雅村、田表村
、福门村、罗任村、
南训村、、、、、
牙佬村、南开村、、牙和村、
可任村、那查村、新村、
益条村、打炳村、牙扩村、打松村、、拥处村
金波村、牙加村、
、俄朗村、福英村、、
参考资料引用[4]白沙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北纬18°56'-19°29',东经109°02'-109°42',东邻琼中,南交乐东,西接昌江,北抵儋县。县境南北长约63公里,东西最宽度约68公里,总面积2117.73平方公里。白沙黎族自治县坐落在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
白沙黎族自治县——百度地图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上游;[2]地处腹地,地势陡峻,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地形由山地、盆地、和构成。东南部山地面积132.99万亩,占总面积的41.9%;东部盆地面积61.44万亩,占19.3%;北部丘陵地面积91万亩,占28.6%;西北部台地面积32.23万亩,占10%。境内地形起伏较大,500~1000米的山峰有440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2座,主要有:、马域岭、、等。其中以鹦哥岭为最高,海拔1812米,为白沙黎族自治县最高峰,是第二高峰。[5]
白沙县地层从老到新有震旦系、奥陶—志留系、石炭系、、白垩系及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其次在西北部,总面积1188.1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6.1%。
白沙县处于海南隆起之中偏西部,东西向昌江——琼海深大断裂和区域性北北东向临高——望楼断裂横贯和斜穿县境,折皱、断裂发育。折皱有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四组。断裂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话向、北东向四组。白沙县山高云雾多,日照时数虽比岛内大部分县少些,但年平均还达2000小时以上,日照率45~47%,日照变化小,最长13.17小时,最短10.5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山区气候特点突出。由于境内地形复杂,东南部多雨,西北部少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至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每年1月份至翌年4月为旱季,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5%。干、湿季节明显。[5]1949年白沙县总人口30986人。解放后,由于社会安定,生产逐年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自然增长加快。至1957年,全县总人口达38207人,8年时间,人口增加7221人,年均增加902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达64256人,至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达到142911人,1987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52455人。[6]截至2010年11月,白沙县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685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233人。
家庭户人口
截至2010年,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家庭户46292户,家庭户人口为1636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4人。[7]
截至2010年。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口中,男性为90382人,占总人口的53.83%;女性为77536人,占总人口的46.17%。[7]
截至2010年11月,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4685人,占总人口的32.5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233人,占总人口的67.43%。
截至2010年,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649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1812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6765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4968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619人。[8]
白沙黎族自治县有计生工作专职144人,11个乡镇配备有计生专用车和计划生育工作室。全年实施计划生育“四术”总人数1531人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内。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计划生育工作获省计生工作进步奖。[9]1982年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全县划为4个农业区:东南部山地林、牧区,东部盆地粮、胶、蔗区,北部匠陵胶、粮、蔗区,西北部台地粮、油、人工林区。
截至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8.64亿元,其中;种植业完成10.241亿元;林业完成12.76亿元,牧业4.46亿元;渔业产值7683万元。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如下:
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
单位:亩、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
蔬菜、瓜类
参考资料:[10]1983年县委决定在七坊区的木棉村附近创建木棉糖厂,1984年3月上旬落成并投产,日榨量500吨,有职1353人。1987年第一次扩建,日榨量增至800吨。年两年共还贷款508万元,曾获海南区、自治州及县的表扬、奖励。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6亿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1.37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4.34万吨;淀粉1.14万吨;11901万千瓦时;1571千升;3780吨;松节油657吨。[10]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生产总值()31.37亿元(含农垦),增幅高出全省 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实现18631元。
2012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8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8亿元。[10]
截至2012年底,实施重点项目63个,投资额完成年度计划171%。白沙黎族自治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2亿元。第一产业投资8406万元,第二产业投资3.2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47亿元。
公共财政投资6585万元,新建南开乡至庄贺村、浪九村至庄贺村二条乡村公路和市政道路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邦溪至什运百里旅游长廊“白沙绿境秘道”,运输企业投资300万元,购置大型客车12辆,开通城乡公交、市内公交线路6条。[11]
2012年末,白沙黎族自治县公路通车里程1085.3公里,增长15.1%,其中国道24公里;省道115.9公里;县道156.8公里;乡村道路788.5公里。全年货物量601万吨、4.1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7.6%和28.5%;旅客运输量901万人、旅客周转量3.9亿人公里,分别增长27.4%和26.2%。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502万元,增长19.1%,增速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增幅自1998年来的最高点。[10]
旅游和消费
2012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1.5万人次,增长70.8%,旅游酒店开房率60%。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零售额3.28亿元,农村完成零售额1.32亿元。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8757万元;商品零售3.73亿元。[12]
金融和保险业
201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含外币,下同)45.18亿元,其中,单位存款20.28亿元;储蓄存款22.93亿元。
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84亿元,其中,财险收入983万元;收入857万元。
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签约引进项目19个,其中:旅游地产项目13个;工业项目4个;农业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84.20亿元。履约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6.39亿元。[9]白沙县热带森林资源丰富。主要珍贵木材有:、、子 京、、、青梅、、、陆均松、、山荔枝等。野生动物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小爪水獭、山鹧鸪、隼游等6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大灵猫、水鹿、、、、蟒蛇等12种。药用动、植物有:海南熊、坡鹿、、海南榧粗、、青天葵、益智、杜仲、、降香、、槟榔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锑铝、、石灰石、锌、铁、钼、独居石、硅石、刚玉等。[13]白沙县主要河流有南开河、石碌河、,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南开河发源于境内南部的南峰山,是南渡江上游河段,自西南向北贯穿东部,经牙叉镇注入,再东流至海口入海,流长194公里。石碌河发源于青松乡的斧头岭,自南向北流经青松乡,折向西经金波乡注入石碌水库,继续西流汇合入海;珠碧江发源于县境中部的南高岭,流经西北部进入境海头镇注入北部湾,境内流长78公里。由于境内多是山区性河流,一遇暴雨,山洪暴发,流量骤增,枯水期水量锐减。[5]白沙县已发现的矿产有14种,产地共15处。其中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钨、金、、铁矿;非金属矿有水泥灰岩、硅灰石、、硅石、粘土、等。[14]白沙县牙叉至邦溪、牙叉至西培的两条出路口道路改造通车,白沙县最后一个出路口——牙叉至什运的道路工程建成投入使用。[15]
白沙县公路总长千余公里,88%村庄已通公路。白沙县城至汽车站每日有班车往返海口、、 东方、 等市县,县城至至南丰的水上运输线长40公里。[16]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新增就业岗位3271人;完成年计划850人的384.8%,安置下岗职工946人,完成全年计划320人的295.6%,其中,援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1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1人,其中:新增失业人数88人,登记失业率0.99%,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10人,比上年增长34.3%,完成年任务目标2700人的192.9%,其中:省内转移就业3313人,省外转移就业1897人。[10]完成、邦溪中心幼儿园、元门中心幼儿园和细水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完成白沙中学和白沙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搬迁,为扩大招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合并初级中学5所,小学14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9.9%,适龄少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7.5%。发放贫困高中学生助学金63万元,受益学生397人。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学费、课本费、住宿费及国家助学金77.2万元,受益学生395人,为1028名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15.4万元。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95人,在校生773人。普通高中招生818人,在校生2251人。普通初中招生2300人,在校生6634人。小学招生3196人,在校学生16385人。学前教育入园(班)2986人,在园(班)6728人。[17]
新建的生态文化公园主体工程、文化馆综合大楼、图书馆已竣工使用,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举办白沙县2012年春节文艺晚会,观众达5000多人次。举办“绿洲之声”歌手大赛复赛暨黎族苗族服饰秀大赛,观众达4000多人次。截至2012年12月,电影下乡1054场次(其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916场,校园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场次138场),观看群众达148148人次;举办2012年白沙县庆元旦农民广场健身操(舞)大赛,预赛在白沙黎族自治县11个乡镇举行,共有103个队、约16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充实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2012年,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和95%以上;有线电视用户6953户,其中城镇3360户、农村3593户,无线电视用户772户。
2012年,举办三八妇女节环城徒步跑活动比赛、三月三少数民族趣味性体育比赛、迎“五一”庆“五四”篮球赛和白沙黎族自治县机关单位第九套广播体操等大型体育比赛。在省第四次体育运会上,白沙黎族自治县体育代表团在跆拳道、田径、举重、乒乓球、帆船和帆板等6个项目比赛中,取得22金、21银和18铜,奖牌总数61块的好成绩。[11]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卫生机构138个、病床位546张、75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4人(医师164人;助理医师130人);注册护师(士)276人。白沙黎族自治县建立农村卫生室76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1人。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意识大大提升,2012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16万人。全年完成水改厕改造500个、沼气池159个;白沙黎族自治县11个乡镇,82个村(居)委会,208个自然村,11.56万人饮用上卫生干净的自来水。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获得“省级卫生县城”光荣称号。[10]
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796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保障性住房计划新开工套数2022套(含农垦),实际新开工套数2274套。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公共预算安排资金2075万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全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56户,占年度计划的132.6%,面积9.42万平方米。全年公共财政用于住房保障支出1.29亿元。
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县城镇低保对象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2424.97万元。终止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90户271人,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家庭45户130人纳入城农村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县农村低保对象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757.9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将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12户17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截至2012年12月份,白沙黎族自治县农村五保对象437户、529人,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73.5万元。完成青松乡和荣邦乡二间敬老院建设,安置了25名五保对象。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从救助城乡底保、五保、优抚对象扩大到困难群众,同时提高医疗救助标准,临时救助从原来3500元提高到7000元,大病救助从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15000元。截至2012年12月份,共救助城镇居民患者8210人,救助资金333.12万元,救助农村患者2133人 ,救助资金298.9万元。利用公共财政资金51.9万元,对白沙黎族自治县152名困难家庭大学生实施救助。[10]
2012年,单位能耗0.3172吨标准煤/万元,较好的完成年初提出的下降1.8%预期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规定的减排目标内。工业废水排放、排放基本达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135万吨、处理率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64万吨、处理率97%。[10]
新建美丽乡村40个,总投资4500万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继续推进城镇人居环境创建工程,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加大对工业、医疗、运输、餐饮等部门污染物(气)排放的监督和管理,使白沙黎族自治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城镇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地表水质量总体保持良好。2012年,白沙黎族自治县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5349公顷,当年造林面积1364公顷,增长1.58倍,森林总面积17.6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34%,活立木蓄积量1466万立方米。是白沙黎族自治县唯一一所完全中学,高一年级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同时进入,在班级管理和选课指导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打破了过去单纯的行政班的管理模式,实行行政班和教学班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学生选课指导上,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选课原则,在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给学生有效的选课指导,避免了选课的盲目性。[18]陨石坑
直径3.7公里,其坑唇墙的形态皆完好。此坑是中国 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比著名的美国亚力桑那坑和的爱沙尼亚卡里陨石坑[19]的年代都久,是距今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此处爆炸形成。[20]
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
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邦溪镇,距白沙县政府53公里,面积357.8公顷,海拔127-170米之间。1976年10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建立了这个为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988年海南省成立后,划归为白沙县林业局领导,主要保护对象是海南坡鹿及其生态环境。主要动物有、、蟒、穿山甲、原鸡、海南山鹧鸪等。维管束植物101科、284属、374种。[20]
坝王岭森林自然保护区
山岳连绵,跨于、、、东方境界,坝王岭总面积一百一十七万多亩,其间一座座数百米到一千多米的山峰,峰峰并列,原台森林扑朔迷离,草木峥嵘,奇树异藤争旺斗绿,触目皆是奇观,是森林旅游的理想境地。保护区的山岭南北绵延,主峰虎头岭海拔一千四百四十七米。次为坝王岭,海拔一千三百九十米。[20]
白沙位于元门乡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处。红坎瀑布总落差145米。瀑布源于海拔1101米的红坎岭,两岸峰峦矗立,溶岩密布。[20]白沙绿茶
白沙绿茶产于五指山麓白沙农场24队鹦哥岭下的牛山盆地 。据中国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王道经研究多年的天文资料数据推算及1993年专程赴白沙场24队考察证明,盛产白沙绿茶12.22平方公里的鹦哥岭下的牛山盆地,与70万年以前降落的一颗直径为100的小行星的陨石坑吻合。[21]
藤器原料采自海南红藤或白藤,精心编制雕琢而成。无不坚韧光滑、美观大方,结实耐用。用于编织藤制家具的藤家族成员主要竹藤、白藤和赤藤。竹藤名为玛瑙藤,被誉为“藤中之王”。[21]
黎族妇女盛装时喜欢佩带首饰。从头钗、耳环、到手镯、脚环样式很多。多为银质,各地区略有不同。五指山、琼中、保亭的妇女喜欢佩带多重项圈和月牙形项圈;乐东县和沿海地区的妇女喜欢佩带多个圆形耳环;最有特色的是白沙县润黎妇女的人形骨簪。骨簪用牛腿骨雕刻而成,有单头和双头两种。骨簪通长约20至25厘米,宽约2厘米,厚度约0.8厘米,雕刻非常精细。[21]截至2009年9月,白沙县荣邦乡设有乡级文化站1个,乡级阅览室1个,藏书近万册,文化站有工作人中员一名,文化站建筑面积40平方米,舞台尚在建设。[22]金波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有4间。乡文化站现存书量5000多册和电视机。每年根据本地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都举行“文化三下乡”活动和黎苗族“三月三”活动及新兴的广场健身操等;[23]牙叉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落实“金光耀琼州”和“2131”农村电影下乡活动,共下到42个村庄放映50余场次,观看群众达约两万人次。[24]黎族服饰
黎族服饰体现了南太平洋区域服饰文化的特点。黎族共有五个支系,各支系间服饰明显不同,白沙县黎服饰较为原始,女子穿青布贯头衣,衣侧和袖口饰有精细的两面绣纹样,下着黎锦短筒裙,最短者仅为七寸长,赤脚。妇女挽髻于脑后,骨簪雕有精细花纹。男子传统装束为上穿无领对襟衣,下着吊产,赤足,包头帕,衣物有少量绣饰。[25]
敬酒:黎族农民中,逢年过节家里来了贵客都要盛情款待,越是久别的客人,场面就越隆重。席间凡人如果有年达十八至二十余岁且相貌较美,处事伶利的大姑娘,家长总是吩咐女儿向客人敬酒。如果主人之妻是新婚媳妇,则由其妻先给客人敬酒。这被看作是对客人的无上尊敬。
猪头宴:在白沙县的元门乡、牙叉镇、南开乡等地方大部分黎族村民中,仍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宴会习俗——。[2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海南白沙邦溪镇:大事让百姓说了算
您所在的位置 :
新华搜索:
海南白沙邦溪镇:大事让百姓说了算
“全票通过。”3日上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邦溪镇委书记邢诒仪在对5个项目做了情况说明后,32位“重大事项表决委员会”委员投出了自己的庄严一票。邦溪镇成立的“重大事项表决委员会”,在让百姓参与管理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上午10时多,80岁的离休老干部谭亚楚来到镇政府二楼会议室,第四次参加了邦溪镇“重大事项表决委员会”的会议。面对邦溪镇区幼儿园、中心学校和政府大院电子监控系统安装项目等5个议题,在认真听取项目说明后,谭亚楚慎重地在同意一栏中划上了钩。
“民主表决,让邦溪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多了民意,少了领导‘拍脑袋’的武断。”谭亚楚说,“重大事项表决委员会”的成立,给民意直通政府畅通了渠道。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防止“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大楼站起、干部倒下”现象,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邦溪镇党委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及时总结发展经验,创新社会管理,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听真话、找问题、抓要害,成立了“重大事项表决委员会”,实施重大事项表决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邦溪镇委副书记李之雄说,重大事项表决制度坚持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和可行择优的基本原则,重大事项表决委员会由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机关干部、知名人士、企业家、老干部、教师、司法工作人员及村“两委”干部共同组成。表决制度规定,凡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企业入驻、招投标等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表决委员会表决,表决会议应当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代表参加,赞成票超过半数才能实施,从制度上杜绝“一把手”或几个领导说了算。
“我觉得邦溪镇就像一个大家庭,家里的成员有各种想法,也有各种智慧,镇里要想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只靠‘一把手’或几个领导的说了算,当然不行。”邢诒仪认为,建立一个让群众‘发声’的民主管理机制,让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共同管理社会,这样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记者杨勇 特约记者陈志强)
(责任编辑:
· ( 03-03)
· ( 03-03)
· ( 03-03)
· ( 03-02)
· ( 02-28)
· ( 02-28)
· ( 02-28)
· ( 02-27)
 精彩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