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珠集》陈白曙仓央嘉措诗集经典句子

请输入检索词
广西通志(第二轮)
广西地方志期刊
当前单库是 广西通志
广西最早的文人文学作品,当属上林县境内两块摩崖石刻的大宅颂碑和智城碑,碑上两
篇颂诗皆为唐初年京兆人的后裔,澄州、廖州(今广西上林县)刺史韦敬办与同宗韦敬一所作。
两首诗一为夸奖韦敬办新建的宅院,一为描述韦敬办所建四面石壁环抱的“智城”,都是用
汉文并采用汉语古诗形式所写,且有叙述事实、描绘风物和抒发悦情兼俱的特点。这两篇颂
诗,应视为广西文人文学之始。
唐代是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时期,给文学艺术发展创造了基础,再加上科举制以诗赋取
士,中举便得到参政机会,以及唐太宗及之后帝王爱好诗歌,促成唐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诗
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受其影响,广西文人也从唐初就进行诗歌写作,到唐宣宗大中四年
(公元850年)之后,就出现曹邺(阳朔人)以诗考举为进士,并著有《曹邺诗集》(2卷)。到了
晚唐,不仅曹唐以诗考取进士,临桂赵观文、桂州裴说还先后考中状元。从此,诗歌写作在
广西兴盛起来。宋代广西出的两位状元,永福的王世则、宜州的冯京,也都是作诗的名家。
其他还有释契嵩等,也写了不少诗。到了明代,文人的诗创作更加普遍,出现了吴廷举、蒋
冕、戴钦、袁崇焕、王贵德等一批诗人。而诗、文、词创作全面发展,作品数量繁多,诗人
词家在外富有名气。而壮族文人在文场词坛显露头角,则在清代。
清代是广西古代文人文学极盛时期,诗人辈出,诗作累累,仅留存下来的诗集就有《如
话斋诗存》(陈继昌) 、《谷贻堂全集》(张鹏展) 、《西舍诗抄》(况澄)、《补学轩诗集》
(郑献甫) 、《今是山房吟草》(韦丰华)等百余部(卷);词创作,不仅形成了临桂词派(即粤
西词派) ,还把词人龙启瑞、王拯、苏汝谦称为广西“三大中兴词人”。仅据留存下来的词
集就有《汉南春柳词抄》(龙启瑞)、《茂林秋雨词》(王拯)、《雷波词》(苏汝谦)、《彭子
穆先生词》(彭昱尧)、《申庚子秋词》(王鹏运)、《蕙风词》(况周颐)等多部以及词论《蕙
风词话》等。古文创作,在清代也得到发展,今所见到的就有《补学轩文集》 (郑献甫) 、
《怡志堂文集》(朱琦)、《龙壁山房文集》(王拯)、《蜗寄庐文撮》(黄诚沅)等多部;而永
福吕璜,马平(柳州)王拯,桂林朱琦、龙启瑞,平南彭昱尧被人称作广西“五大古文家”。
特别是清代出现了几部由文人纂辑的诗、词、文总集,收集了多家文人的佳作,这是唐以来
从未有过的创举, 如梁章矩纂集的《三管英灵集》收入了自唐以来广西570位诗人3499首诗
作; 汪森纂辑的《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粤西丛载》,分别收集了秦汉至明末832
名诗词作者的2965首诗、 45首词和120多万字的古文章。其中《粤西丛载》将只要写有关广
西人与事的诗、词、文都一一收入集中;张鹏展纂辑的《峤西诗钞》收入了明、清两代已故
的广西诗人250人的2100多首诗, 集后还特别立有“闺秀”一卷,收入广西女诗人的诗作;
词家况周颐纂辑的《粤西词见》 ,收入广西24名词家188首词作;而由苏康甲、农樾、李友
楠收集校辑的《宁明耆旧诗辑》,则收入清至民国年间宁明的40名诗人(基本上是壮族)数百
首诗。这些诗、词、文总集,都反映了各自年代广西文人文学的创作面貌,而成为广西古代
文学的宝贵遗产。
当历史步入民国之初,由清代走过来的文人中,有两位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著名诗人。
一个是陈柱,他是继清郑献甫之后广西又一位大著作家,著述达数十种,其中《待焚诗稿》、
《待焚诗稿二集》收入经他自己精选后的诗1000多首,充分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之心,特
别是二集中的某些诗作,既写出了对日本侵略者和卖国贼的痛恨,也对包括十九路军在内抗
日志士的歌颂。冯振与陈柱同是北流人,又是密友。而冯从1897年至1983年历经了清、民国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亲眼目睹了由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变迁,他的《自然室诗集》、
《自然室诗续集》、《自然室诗三集》恰为这段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广西解放,广西作家文学是在斗争中行进的,大致可分
为三个阶段:民国初年受1919年五四运动影响,广西文学工作者在革命斗争中创作作品,但
数量甚微;而在外地从事革命的广西籍作家却写出以反映革命斗争为主的不少文学作品。在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抗战形势的发展,桂林成为文化城,全国千余名著名文艺家聚集桂林,
形成了文学创作高潮,充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是广西文学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日本投
降后,由于桂系当局与国民党蒋介石联手反共反人民,迫使文人不得不与人民共同为争取解
放而艰苦战斗,此时文学创作又陷入低潮;只有在外地从事革命同时又积极写作的作家写了
一批好作品,为广西文学填补了这段空白。
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给广西带来颇大的影响,不仅梧州、南宁、
桂林、柳州等地爱国学生和各族群众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一些有志之士和进步文人还创办
了《漓江潮》、《独秀峰》等刊物;特别是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左右江
红色政权之后,使一批有文化的知识青年或外出或就地投身革命的人,写出了不少革命文艺
作品。曾平澜为了妇女的解放,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便到广州、上海等地,跟随何香凝
女士从事革命活动。她在革命活动中写出不少诅咒封建社会,渴望解放,抨击不合理社会制
度的诗篇,出版了《曾平澜诗集》;韦杰三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三一八”
爱国学生运动时,不幸遭到反动政府武装镇压而中弹身亡。事后,清华大学为韦杰三刊印了
《韦杰三烈士集》,收入了烈士生前所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随笔和评论等作品。而李
志明则于1929年参加中国红军第七军,参加长征到达陕北,一路上写的诗篇,后编辑为《右
江红旗》、《长征诗草》出版。陆地、华山、万里云、苗延秀等则先后投奔延安参加革命,
并在抗大、鲁艺学习中从事文学创作,写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坚持在广西生活的文人,参加
地下革命斗争的如黄青、高孤雁、韦燕章(女)等也同样以文艺为武器,创作了如《猛攻》、
《把我赶上革命战线》、《回到第一次收复的名城》等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 从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起,到1944年9月湘桂大撤退止,全国知名的大
批文化人云集桂林,多时达1000余人,进步文化团体达三四十个。这些文化人大办报刊、出
版业,发表和出版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文艺作品。这是广西现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抗日战
争形势风云突变,随着北平、上海、武汉、广州以及香港相继沦陷,大批文化人云集到抗战
大后方桂林来,形成了“桂林文化城”。这时的桂林,文人荟萃,群彦毕集,著名作家郭沫
若、茅盾、巴金、丁玲、夏衍、艾青、艾芜、胡风、邵荃麟、周立波等在桂林组成一支强大
的文艺队伍, 他们办刊物200多种,而且社团如林,宣传抗日活动频繁丰富,使作家、艺术
家的文艺作品大量面世。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至1944年6年间,仅小说在桂林发表量即
有长篇小说40部,中短篇小说集近120部,短篇小说1200余篇。1944年9月之后,由于抗日局
势的变化,聚集桂林的文化人渐渐疏散,只有一部分却留在了广西,如林焕平、周钢鸣、胡
明树、秦似等,他们和他们在桂林文化城时的文艺创作经验却深深影响着广西文艺事业的发
展。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西桂系当局忠实执行蒋介石
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进行残酷的围剿,迫使广西人民又
进行了艰苦的四年解放战争。在这四年中,由于斗争艰苦,一些文人即使能从事文学写作,
也很难有写作条件。所以,文学作品很少发表,仅有当时在游击队任团长的黄青发表了《春
的律动》等诗歌,黄福林发表了《旅途拾零》等散文,周民震、蓝鸿恩、丘行、梁宁、秦振
武等也发表了一些诗歌、散文等。日本投降后至1949年12月广西解放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外
从事革命斗争的广西作家, 却发表了不少作品。 如陆地1946年随军从延安北上到东北并任
《东北日报》副刊部组长时,不仅发表了小说《叶红》、《家乡》、《钱》、《好样的人》
等多篇小说,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北方》、中篇小说集《生死斗争》,1949年初便被吸收
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一批会员。苗延秀从延安北上到张家口、哈尔滨两地时,也先后发表了小
说《小八路》 、 《农家姑娘》和报告文学《南征北战的英雄》、《南下归来》等。李英敏
1940年由广西合浦被调到海南岛特委工作后,也发表了《海南岛革命故事》等作品。
日广西解放,此后47年来,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
下,文学艺术的发展基本上与全国文艺的发展同步,尽管广西文艺基础十分薄弱,创作生产
力一时难以达到全国先进省区的水平,但它有一代老作家的指导,从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吸
收营养,兼有“桂林文化城”留下的文艺创作经验,很快在文艺发展格局上完成了由民族民
间文学向作家文学为主体的过渡,使各民族文学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繁荣。
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建立,省人民政府中设立文化教育委员会。6月,中共
广西省委便批准广西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在老一代作家周钢鸣、陆地、冯培澜、
胡明树、 甄伯蔚、苗延秀、秦黛等人的积极筹备下,于1950年6月在南宁召开了广西省文学
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成立了广西省文联筹备委员会以及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四个工作
委员会,着手培训文艺工作干部,筹办文艺刊物,开展文艺活动。经过四年时间的筹备后,
于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后召开了广西省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选举出以周钢鸣为主
席,秦似、李金光、胡明树、林焕平为副主席,丁明、尹兮等46人为委员的省文联委员会。
为适应文学创作的组织和领导,1959年3月,广西作家协会 (当时称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
成立, 1962年5月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从而使文学创作和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工
作纳入广西文化事业的重要日程。
1950年至1966年的17年间,是广西作家文学初创和初步发展时期。
首先,是文学创作队伍形成一股力量。在省外参加革命并从事文学创作的干部,如陆地、
苗延秀等,和在“桂林文化城”时从事文艺创作的干部,如周钢鸣、林焕平、胡明树、秦似
等,以及在广西境内从事革命斗争多年并有写作能力的同志如蓝鸿恩、武剑青、周民震、黄
青等,都聚集到广西文学界参与领导和从事文学创作。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一批文学青年
也成长起来,走上了文学道路。
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 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 文艺创作成绩是显著的。尽管由于
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和文学界一些“左”的做法,使有些较好的作品受到了批判,如
秦似的古体诗《吊屈原》、苗延秀的《大苗山交响曲》、肖甘牛的《中秋节》等,但广西的
文学还是迅速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和比较好的作品。如陆地的短篇小说集《好样的人》,
以革命战争和解放区的现实生活为题材,表现了那个时期“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农村作
者黄飞卿、莫之和青年作者潘荣才、宋郡、李栋等都发表了可读性较强的短篇小说。尤其是
陆地通过参加广西壮乡土改而写出的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刘玉峰写出的反映广西解放
初期剿匪斗争的长篇小说《山村复仇记》,开创了广西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韦其麟的长诗
《百鸟衣》、苗延秀的《大苗山交响曲》等成为全国有名的佳作。
广西解放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中,文学创作突出的成绩当数诗歌,除单首发
表之外, 出版了《长征诗草》 、《歌唱我的民族》、《红河之歌》、《悬崖上的歌声》、
《新城序曲》、《凤凰山下百花开》、《山乡集》、《绿竹唱和诗》、《右江红旗》、《同
饮一江水》 等诗集, 还出版了《大苗山交响曲》、《百鸟衣》、《虹》、《红河之歌》、
《红旗的儿子》 、《三元里》、《元宵夜曲》、《刘三妹》、《木棉花》等9部长诗和20余
部诗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10年间,广西文艺界同
北京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文艺界一样,成为“革命”的首要对象。广西文联及协会组织被砸
烂,刊物停办,人员下放劳动锻炼,以陆地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相继被批斗,他们的作品如
《故人》、《大苗山交响曲》、《元宵夜曲》等受到公开批判。从1972年起,经广西壮族自
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广西文艺创作办公室,恢复了《广西文艺》刊物,才又有一些业
余作者拿起笔来,写些小说、诗歌、童话等作品,如短篇小说《秀梅》、《红松村的故事》
和长篇小说《雨后青山》,诗歌《醉了的码头》、诗集《在天河两岸》、长诗《韦江歌》,
童话《小鲤与小鲫》等。
1976年下半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仍受“左”的思想束缚,广西文艺界处于徘徊阶
段,被撤职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广西作家协会主席陆地迟迟不能复职,被批判错了
的文艺作品也迟迟不能平反, 直至1978年3月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才恢复文联和各协会的工
作和活动, 并成立自治区文联恢复活动筹备小组, 5月才为批判错了的《美丽的南方》 、
《元宵夜曲》 、《刘三姐》等8个优秀作品平反。从此至1980年元月广西第三次文学艺术工
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才真正使广西文艺界向社会主义新阶段迈进。
1978年至1980年元月是广西的文学复苏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使作家们解放了思想,也松开了
手脚, 诗人放开喉咙歌唱,作家提笔大写自己要写的作品。在这短短的2年中,发表文学作
品的数量比解放以来27年所发表作品的总和还要多,其作品质量也超过往年的水平,不同题
材、不同表现方法的作品不断出现。不仅单篇短篇小说出现了《莲塘夜雨》、《她的故事》、
《夜走红泥岭》、《电话选“官”记》、《彩云归》、《桂花飘香的时候》等优秀作品,中
篇小说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发表和出版了《风起云涌的时候》、《槟榔盒》、《牛司令》等
篇,长篇小说《云飞嶂》、《瀑布》(第一部)、《澎湃的赤水河》相继问世。诗歌创作也出
现了《我们女英雄的一对眼睛》、《写在弹坑上》、《歌的家乡》和诗集《山欢水笑》、长
诗《凤凰歌》、《蛇郎》以及散文集《花中之花》等。
1981年至1986年广西第四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后的7年中, 是广西文学多种
探索复兴时期,也是深入贯彻和执行邓小平文艺思想,改变文学观念,提高文学审美价值观,
在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和创作流派上寻求新的突破的阶段。在1979年10月底召开的全国第四
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
行政命令必须废止”,“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邓小平这些关于文
艺的指示,不仅广西文艺理论界进行多次学习研讨,作家们也以新的姿态创作和发表了很多
作品,从而呈现长篇小说不断涌现,中篇小说发展迅速,其他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
文学也是成果喜人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据广西作家协会的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至1986年7
年中,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个人作品集和各种专著100多部,发表在各报刊的中篇小说200部,
短篇小说2000篇,诗歌3000余首,散文500篇,报告文学100多篇。其中,少数民族作家所写
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占了较大比重;在格局上形成了严肃文学、通俗文学、探索文学多元并存
与竞争的发展态势。从作者族属来看,广西11个少数民族除仡佬族外,其他民族均有了自己
的作家。这里,仅将此时期所出版的作品集择优列举如下:短篇小说集有《妻子来自乡间》、
《红花溪畔》、《金色的一页》、《捉阳光》、《南下归来》、《珠兰》、《二灵子的婚事》、
《江和岭》 、 《离离乡间草》、《相思红》、《隔壁官司》、《锁王》、《八角姻缘》、
《去温泉之路》 、 《苗王传奇》、《新庙祝传奇》、《野人的传说》、《多情的月亮》、
《遥远的桄榔树》;中篇小说集有《妻子》、《霹雳镇南关》、《斜阳脉脉水悠悠》、《神
秘的思灵山》、《盗墓者之梦》、《黑蕉林皇后》、《她、他和他的版纳野牛》;长篇小说
有《失去权力的将军》、《流星》、《瀑布》 (第二部) 、《第一个总统》、《生意人》、
《爱的暖流》 、《114小时》、《乱世枭雄》、《劫波》、《合欢花》、《九曲杜鹃魂》、
《大唐巾帼英雄传》;诗歌集有《边寨曲》、《山笛》、《泉韵集》、《回音壁》、《风雨
集》、《山河声浪》、《忘却的美》、《含羞草》、《彩石情》、《缅娓集》、《唱给山乡
的歌》、《光的恋歌》、《爱的旋律》;长诗有《姑娜》、《寻找太阳的母亲》、《金凤凰》;
散文集有《秦似杂文集》 、 《凤凰城》、《法卡山一日》、《霜叶集》、《易风琐谈》、
《野外人的伴雁》、《故乡的坡歌》、《园边杂话》、《蹄花》、《山泉淙淙》、《花香三
百里》 、 《古河新韵》;报告文学集有《龙虎子孙》、《国门虎兵》、《郭亮的故事》、
《歌王传》、《韦拔群》、《我与李宗仁》;寓言集《鹦鹉的诀窍》,综合集有《胡明树作
品选》、《陆地作品选》。
1987年至1996年这10年间,也就是从广西第四次文代会结束至第六次文代会闭幕10年间,
广西文艺界新老接替,中青年作家走上文学领导舞台;同时,也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改革开
放大潮冲击下文学适应新形势继续发展,逐步走向全面振兴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从作家队伍看,一方面是一批老作家步入离退休行列,或年已古稀,或因
身体等种种原因,已笔耕甚少,其中一些人又相继逝世,如陈白曙、黄勇刹、莎红、秦似、
黄青、蓝鸿恩等。而另一方面,大批中青年作家朝气蓬勃,迅猛地投入文学创作和组成文学
创作的队伍,显露出开拓奋进的文学力度。据广西作家协会统计,1996年底广西作家协会会
员已发展到1160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超过百人。而广西作家协会从主席到理事都在50
岁左右,达到了年轻化、专业化。
从创作成果来看,这10年中,仅出版的长篇小说48部,中短篇小说集60部,诗歌集与散
文诗集267部,散文、杂文、随笔集97部,纪实文学(含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 56部,而在
报刊上发表的单篇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更是难以统计。
从作品质量上看,下列一些作品或作品集在全国或广西读者中都获得了好评,有的还获
得省部级优秀作品奖。如长篇小说《桂系演义》、《波努河》、《十月怀胎》、《巴英奇婚》、
《天眼》、《山城剑影》、《边月情话》、《红土》、《跪下》、《豪门寡妇》、《风流巷》、
《血女浮生》等;中短篇小说集《被出卖的活观音》、《南方女族》、《没有语言的生活》、
《上梁大吉》、《流金的河》、《暗河》、《村丑》、《流浪的情感》、《怪客》、《蒲公
英飘落的地方》等;诗歌集(含散文诗集)《含羞草》、《海角情》、《童心集》、《绿窗集》、
《图腾的困惑》 、 《朱红色的沉思》、《醉人的风情》、《误过花期》、《爱情探戈》、
《毛泽东之歌》;散文集《秋萤》、《歌潮》、《绿柳情思》、《山花寄语》、《秋天的情
书》 、 《边境八万里》、《青色风铃》、《圣堂山圣典》、《窗外是风景》、《听狐》、
《远离天堂》、《牧野之风》等;纪实文学作品《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王力传》、
《青春独白》、《脊梁》、《在龙脊上起飞――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大写意》等。
广西民族民间文学本是口头创作的文学,它蕴藏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间,它既是各族劳动
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作家文学取之不尽的营养。为挖掘、搜集、整理和出版这丰富的民族
民间文学,从1958年起在广西文联和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的组织下,就开始对各族民间文学
进行采风,搜集整理民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近四十年来,经过几百名民间
文学工作者的努力,已经搜集、整理并出版了广西各族民间长歌(含创世史诗、英雄史诗)15
种,民间歌谣集122种,神话、传说、故事集155种,寓言、笑话、童话集38种。
壮族是歌的民族,每年都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歌唱聚会,称为歌墟。在歌墟上,以对
歌为主,伴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出师公戏、采茶剧等,这是壮族一种民间文化的集中表现。
因而对歌墟种类、内容以及歌手们情况都作出了概述与研究。
在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形成期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旅桂作
家传播到广西, 使广西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走上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的轨道。1952年5
月,广西文联筹委会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大会,请全
国著名作家艾青、田汉作报告,此后,几乎每年都举办毛泽东文艺思想报告会、座谈会、研
讨会, 特别是1984年4月在广西文联内成立了广西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和1995年12月成立了
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加强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深入研究,产生了一批
学习和研究论文。1989年10月《邓小平论文艺》出版后,广西广大文艺工作者掀起了学习和
研究的热潮。
广西文艺理论研究队伍, 以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为计,共达300余人。他们有老一
代和60岁以上文艺理论家林焕平、王弋丁、黄海澄、丘振声、梁超然、林宝全、王敏之、杨
绍涛、黄绍清等,也有中年文艺理论家陈学璞、杨炳忠、江建文、林建华、刘江、王光荣、
吴浩、雷猛发等,也有青年文艺理论家黄伟林、彭洋、张利群、李建平、王杰、张燕玲、杨
长勋等,在这些老中青文艺理论和评论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广西文艺理论和评论活动十分活
跃,并取得不少的研究成果。多年来,在马列、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方面,出版了《马克思
主义文艺思想的发展与传播》、《文学概论》、《文学概论新编》、《历史与美学的选择―
―毛泽东文艺思想新探》、《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文艺思想再学习》、《文艺理论新探》
等;在邓小平文艺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了专著《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并发表了《论邓小
平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伟大贡献》、《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文艺思想》、《毛泽
东文艺思想的新发展》、《论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等一批文章;对文艺有关学科的研究
方面, 出版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 、《艺术意象论》、《审美幻想研究》、
《艺术价值论》、《文学与审美》、《形象思维学概论》等;在文学发展和文体研究方面,
出版了《当代中国文学》、《新中国文学四十年》、《新时期文学》、《壮族当代文学引论》
和中国小说、 诗歌、 散文、论文写作史以及《小说写作系统工程论》、《散文美学论》、
《散文诗美学论》等;在桂林抗战文学研究方面,出版了《桂林抗战文学史》、《桂林文化
城概况》、《旅桂作家》等;在文艺评论方面,出版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丛书》 (七
集)、《文艺沉思录》、《新花漫赏》、《花山文学漫笔》、《陆地和他的长篇小说〈瀑布〉》、
《骆越诗潮》、《玫瑰园漫步》、《转型的解读》、《文艺新视野》、《新竹集》、《边鼓
集》、《为时集》、《视野与选择》等近百部之多,被评论的广西作家及其作品约占广西作
家协会会员五分之二。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编纂出版了《壮族文学史》、《瑶族文学史》、
《京族文学史》、《毛南族文学史》、《仫佬族文学史》;出版了民间文学论著《广西民间
文学散论》、《歌海漫记》、《采风的脚印》、《刘三姐纵横》、《岭南文化与百越民风》、
《民族文化论集》、《岭南十二枝花》、《壮族歌墟研究》、《壮族悲文化》、《壮族图腾
考》、《瑶族歌堂诗述论》、《苗族神话研究》、《侗族歌谣研究》等30余部。
由上述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的丰硕成果可以证实,从80年代初以来,广西文艺理论
研究和评论活动是十分活跃的。从其课题上看,不仅举办多次马列、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
平文艺理论研讨会、座谈会,还不断举办作家创作与作品讨论会,对民族文学创作专题研讨
会以及对文学发展中新问题探讨会。在这些文艺研究与评论活动中,有两个方面曾引起广西
乃至全国的关注,一是将作家及其作品推向全国,在北京举办研究会,如黄继树的长篇小说
《第一个总统》和《桂系演义》、黄神彪的散文诗《花山壁画》都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研讨
会,引起了首都文艺界的关注,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臧克家、李瑛、张炯、郑伯农、吴泰
昌、顾骧、滕云和有关方面领导如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鲍昌等都先
后参加了研讨会;一是对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在第二届全国当代民族文学研讨会上,与会
人员得知广西出版了五部民族文学史,出版了系列各民族文学评论集,做到了史论结合并进,
非常赞赏,并给予奖励。
广西绘画艺术的历史是悠久的,据考古发现,早在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就有壮族先
民美术形式的绘画物,到了青铜时代,在铜鼓上的图案,就有艺术装饰及民族图腾崇拜的绘
画,到了西周,古人的漆绘美术便出现了,这种漆绘艺术、铜鼓艺术以及崖画艺术构成了广
西绘画美术雏形。作为画家创作的美术作品,到了明末清初,便产生了壮民族民间绘画艺术
与汉民族绘画相融合的石涛、周位庚、罗存理、李秉缓、李熙垣等画家作品。经过民国时期
多年的发展,解放后又兴办美术教育,举办美术作品展览,便一代接一代地出现了帅础坚、
马万里、马达、邓林旭、阳太阳、黄独峰、陈烟桥、朱培均、陈更新、涂克、刘宇一、雷德
祖、黄格胜、梁荣中等有成就的画家以及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连环画等方面的优秀
作品,出版了《广西美术作品选》三集,个人美术作品集《阳太阳画集》、《黄独峰画集》、
《叶侣梅漓江山水画册》、《花山岩画》、《梁加坚水彩画集》、《涂克画集》、《朱培均
画集》、《漓江百里图》、《黄格胜山水画集》、《人物画集》、《木印木刻集》、《梁荣
中山水画集》等30余册。这些画集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广西绘画艺术的水平。而摄影艺术在
广西则是较为年轻的艺术,是解放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直到1963年才由新闻图片的摄影转化
为艺术摄影,并成立了广西摄影艺术学会,1965年12月才经批准成立广西摄影艺术家协会,
纳入广西文联事业编制,并专门组织山水风景、民族风情、社会生活等艺术摄影以及作品展
览与评奖。多年来不仅有《母子之间》、《晓雾船影》、《破门》、《拼搏》、《山水晨光》、
《漓江烟霞》、《慰忠魂》等60余件获奖,还出版了《广西摄影艺术作品选》、《桂林山水》
等摄影艺术作品集。书法篆刻艺术创作在广西发展较快,特别是老年书法篆刻成果斐然,出
版了《黄云书法选集》、《钟家佐诗书》、《伍纯道书法作品选》、《李骆公书法篆刻集》、
《帅立志篆刻集》以及中青年书法作品集《李雁书法选》、《民族风俗书卷》等作品集,对
书法作品论著也出版了《驼踪》、《文化的意象――潘立远和他的书法艺术》、《铸情?立
品――论冼小前书画艺术》等专著,发表了《走向世界的艺术》、《谈当代书坛审美意识的
变化》等30余篇书法研究与评论文章。
1950年6月开始筹备、1954年4月正式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厅局
级群众团体,它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和领导文学创作活动。它的最
高权力机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常务工作机构是经过选举组成的广
西文联委员会。在编制上,它还包括13个文学艺术协会,即:广西作家协会、广西戏剧家协
会、广西民间文学协会、广西音乐家协会、广西美术家协会、广西摄影艺术家协会、广西舞
蹈家协会、广西曲艺家协会、广西杂技家协会、广西书法家协会、广西电影家协会、广西电
视艺术家协会、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以及广西文联和协会所办文艺刊物编辑部。
广西文联从1954年4月至今已召开了六次代表会议, 每次代表大会上都由当届委员会作
出工作报告, 修改章程,换届选举,提出今后工作设想。在1995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
艺术界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面向新的世纪,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促进广西文艺
事业新发展”的奋斗目标。可以预料,广西文联以及所属13个协会将在新世纪做出新的更大
成绩,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促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健康地发展。
同层次的有27个条目
概述 *当前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诗集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