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主要内容,说唐朝皇帝用了哪两件事来试使臣的智会?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材理解
    您的位置: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参考
          30 * 文成公主进藏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她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吐蕃使臣为什么从佩戴花的不同就断定戴鲜花的是文成公主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人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从中看出使者的敏锐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2)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课文中这类带有传奇色彩的描写还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这样的句子,读出故事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技艺、吉祥如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三、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时,可以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明了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因而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2.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
  3.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
  4.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5.学完课文,可请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推荐读不同版本的“文成公主进藏”故事或其他民间故事。《同步阅读》中的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
  四、教学案例
  “关于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片断
  师: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生: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对,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生: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
  生:我认为还应该加上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师:好,可以这样。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样讲呢?
  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生:我想这样说: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师:说得好!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生:写了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聪明,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牵来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让他分辨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还让他在500个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使臣都做到了。唐朝皇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师:说得很清楚,我想,关于考验智慧,还可以再简洁一些。怎样说更简单呢?
  生:写了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聪明,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两个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都没难住使臣。唐朝皇帝高兴地答应了求婚。
  师:“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文成公主进藏给西藏带来了好处。
  生:文成公主为西藏做出了贡献。
  师: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生:文成公主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师:这样说意思就完整了。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师:对每一部分都明了了,相信你们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好。请练习讲一讲吧!
  五、相关链接
  文成公主进藏另一个传说故事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100匹小马放在中间,1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5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5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
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住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市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摘自《人教社》网站。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案例_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案例
情景说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怎样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很多。其中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常见的方法是先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再把每部分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这一方法,为了让学生领悟掌握,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对概括《文成公主进藏》主要内容的教学,作下面的设计:教学设计:师: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的?生: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师:对,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几件事吗?生: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木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生:我认为还应加上神鸟天鹅这件事。师:好,可以这样。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不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样讲呢?生:文成公主和她们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生:我想这样说: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师:说得好!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那么,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说一说呢?生;写了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聪慧,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牵来100匹小马和100匹母马,让他分辨哪一匹小马中哪一匹母马生的,还让他在500个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使臣都做到了。唐朝皇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师:说得很清楚,我想关于考验智慧,是不是还可以说简洁些?生:写了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聪明,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两个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都没难住使臣。唐朝皇帝高兴地答应了求婚。师:&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生:文成公主进藏给西藏带来好处。师: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生:文成公主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师:这样说意思就完整了。通过我们对课文的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求婚,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师:对每一部分都明白了,相信你们能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述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简单了,下面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吧!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西藏的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成功后,文成公主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西藏,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故事。师:很好,看来你们已经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了。哪个同学小结一下?生:先弄清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再把每部分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课堂设计和处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向老前辈们好好的学习。希望老师们能提出宝贵的建议,以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案例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点击数:100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叙师附小 杨昌凤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西藏风情图片,生欣赏。
2.师:孩子们,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哪个地方吗?(西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美丽& 神奇 令人向往等)对,这就是美丽而神奇的西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流传着一个动人美丽的传说,那就是《文成公主进藏》,师板书课题。
3.简介故事背景: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2.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采用多种形式抽生读。
三.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1.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自然段在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5自然段到13自然段)
&2.那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什么?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松赞干布听说文成公主既漂亮又聪明,就派使臣去唐朝求婚。唐朝皇帝出了两个难题考验使臣的智慧,都没难住使臣,唐朝皇帝高校地答应了求婚。)
&3.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贡献。)
&4.现在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5.我们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明了了,相信待会儿同学们在讲这个故事时,一定会讲得更好。
四.质疑探究,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1.唐朝皇帝出了哪两个难题来考验吐蕃使臣的?
&&& 辨认马母子&&&&&& 辨认真假公主
&2.使臣被难倒了吗?在文中用横线勾出吐蕃使臣所作所为的句子,多读几遍,感受吐蕃使臣的智慧。
&3.小组合作学习文成公主进藏部分:途中,文成公主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在文中批注。
4.抽生汇报。
5.小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神)&&
6.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来概括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那就是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学生齐读。
7.体会“终于”的蕴涵。(力尽了千辛万苦、不容易等)
师简说真实情况: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8.此时此刻,你觉得文成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困难,勇于自我牺牲)
9.文成公主进藏有什么重要意义?
10.读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1.“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圣人。
五.小组合作讲故事。
&&& 1. 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2.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3.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六.拓展延伸。
1.出示历史资料: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2.师范读。3.这段古文的大概意思,你能读懂吗?师生合作理解古文大意。(唐贞观十五年,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吐蕃王松赞干布率队至柏海(今青海境内)亲迎,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归国,并且专门为公主建造一座宫殿(布达拉宫), 唐贞观十五年,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吐蕃王松赞干布率队至柏海(今青海境内)亲迎,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归国,并且专门为公主建造一座宫殿(布达拉宫), 这座城就是现在还屹立在西藏首都拉莎的布达拉宫,它是讫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
&4.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但是,愿意为国家、人民牺牲自我的人,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她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七.布置作业。
1.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
八.板书设计:
&&&&&&&&&&&&&&&&&& 30.文成公主进藏
&&&&&&&&&&&&&&&&&&&&& 求婚成功
&&&&&&&&&&&& &&&&&&&&&公主进藏&&&&&
&&&&&&&&&&&&&&&&&&&&& 进藏意义&&&&&&&&&&&&&&&&&&&&&&&&
上一个教学科研:
下一个教学科研:黄小星的空间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3篇)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篇1)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布达拉宫图,知道这是哪一个旅游景点吗?
2.同学们,知道布达拉宫位于哪儿吗?
3.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是世界屋脊。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1300对年前,有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使藏汉两族人民能够永远团结,背井离乡,不畏艰难,长途跋涉两年多,来到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这座布达拉宫就是为她修建的。老百姓非常尊敬这位女子,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成公主进藏。
4.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
1、词语集锦 ,学生认读。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2)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了哪些事?遇到的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四人小组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3)进藏过程中的故事全概括出来了。那么进藏前还讲了那些小故事呢?
(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交流感受,复述故事
1.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等)
2.你觉得这些故事哪部分最神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来复述故事,看谁讲得最清除、流畅。
3.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结合学生的自读批注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是漂亮又聪明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
(2)是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第四自然的可以体会到)
(3)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谁也难不倒她。(第五到第十三自然的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和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为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
4.课下搜集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有关传说故事,互相交流。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 拉萨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沼泽地
豌豆 首领 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篇3)
(1)主体教材浙教版第9册选学课文《文成公主进西藏》;辅助教材人教版第8册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2)上课对象:4—5年级。
1、学会“金碧辉煌、仰慕、能工巧匠”等词语,能用“因为…所以”练习概括性说话;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遇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文成公主乐意进藏的内心世界,感受汉藏民族团结教育。
一、导入课文,感知人物
1、【媒体、音乐】西藏在我国的西南部,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神圣的地方,也是一个幸福的地方。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朝圣和观光旅游。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唐朝,为了边疆的安定和平,不再连年打仗,朝廷采取“和亲政策”,先后有19位公主嫁给了吐蕃、契丹、吐谷浑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在这些公主当中,最有名的当数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这张照片就是文成公主——看,多么聪明、美丽的姑娘!文成公主的父亲就是唐太宗,名字叫李世民。【唐太宗】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多年,她跟藏族人民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西藏,做了很多好事。直到现在,在拉萨的大昭寺内,还供奉着她和丈夫松赞干布俩人的塑像。
3、打开课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媒体】
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昭寺。寺内有一男一女两尊塑像,男的是松赞干布,女的便是文成公主。(齐读)
4、读了这段话,发挥你的想象,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座怎样的大昭寺?
5、这句话中有几个词语,谁来读?【媒体】西藏
文成公主(指名读;齐读)
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用一句话来概括?越简洁越好。(拉萨大昭寺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尊塑像。)
二、了解原因,进入内心
1、【媒体】那么,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呢?自学第2—3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西藏?
2、检查提问:
(1)“仰慕”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羡慕)
松赞干布向唐太宗求亲的时候,他心里怎么想的?身边的大臣们会怎么想?(赞成的人怎么说?反对的人怎么说?)
(2)文成公主知道父亲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亲请求之后,心里怎么想?身边的丫鬟会怎么说?
3、【媒体】
松赞干布仰慕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便到长安向唐太宗求亲。
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地接受了。
指名读;谁能用上“因为(
),又因为(
)”回答文成公主为什么会进藏这个问题?谁能用“因为(
),所以(
)” 简洁地回答这个问题?
三、走进西藏,感知智慧
1、文成公主是怎么进藏的?【媒体“第4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文成公主带了哪些东西?(能工巧匠、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书籍……)
“能工巧匠”是什么意思?(指工艺技术特别高明的人)带了哪些能工巧匠呢?(铁匠、木匠、石匠等);
带了哪些农作物的种子呢?(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
2、再读第四自然段。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请打开四年级课文146页,分组快速阅读第6—13自然段。分组阅读有关自然段,完成表格【媒体、音乐】
遇到哪些困难
检查,板书: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找了一段树干搭成一座桥。
②遇到一片沼泽地——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③遇见一只乌鸦谎说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写血书纪念。
④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3、遇到了这些困难时,文成公主是怎么想的?是怎样克服的?【学生板书】
4、文成公主克服了这么多艰难险阻,她心中的信念是是什么?【媒体】
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地接受了。
这里的“乐意”还可以换作其他哪些词语?(高兴、毅然)——这就是美丽的文成公主,不但外表美,而且具有一颗民族团结的美丽心灵!
四、传播文化,感知伟绩
1、【媒体】第7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想一想,藏族人民是怎样怀念她的?(结合第一自然段)
3、如今,成千上百的游客来到拉萨大昭寺,看到文成公主,心里会怎么想?假如是你,会怎么想?
1、用“因为(
)”改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机动)关心时事,想一想:达赖喇嘛说“西藏一直是独立的国家”为什么是错误的?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成公主进藏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